1996年3月28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美术)
专栏:美在生活中包·装·篇

  白茅包之美在得体
王国伦
《诗经·国风》中有“野有死麇,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的诗句,描述了最原始的包装,那是一种选材极为纯朴的自然包装。而《韩非子·外储》篇中“买椟还珠”的故事虽讥讽郑人取舍不当,但从侧面使人感受到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就很重视包装设计。
中国包装有其独特的风格和韵味,在我们的设计中不仅要遵循科学、经济、美观、适销的原则,更要注意保持民族文化的传统性,做到古为今用。图中这两件礼品包装设计将传统的捆扎方式、红色的斗方与天然的木板结合在一起,丝毫没有奢华与造作,表现了自然的韵味,这是对“白茅包之”的继承与升华。简洁的造型蕴含着设计者的苦心构思,恰如其分的处理手法使我们感受到美的所在。


第11版(美术)
专栏:艺坛风景线

女美术家在京展新作
由北京女美术家联谊会、民建北京市委弘华书画社和北京画店主办的“三月画展”近日在京举行。庄寿红、陈雅丹、樊林等10余位女画家展示了以“飞花·芳草·落英”为主题创作的新作近百幅。


第11版(美术)
专栏:艺坛风景线

《九华山水诗书画集》出版
由饶永编写的《九华山水诗书画集》最近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有“佛国”、“禅山”之称的九华山,曾吸引陶渊明、李白、杜牧等游览,并归而为文,成为我国山水名胜诗宝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本书以当代书画名家李苦禅、陆俨少、苏局仙、孙其峰、沈鹏、王学仲等的作品与古诗合璧,汇集而成。


第11版(美术)
专栏:画坛人物

  中国画没有危机
——《张仃山水》画集读后
杨悦浦
张仃先生是为我国美术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艺术家。新近出版的《张仃山水》画集全面展示了张仃在中国画艺术上的成就。
张仃在艺术上有很强的创造意识。他在壁画、工艺美术等许多领域都有令人瞩目的建树,尤其在中国画的创作上,他始终坚持着这方面的探索。在新时期,张仃全身心地投入了中国画创作。他对“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坚信不疑,耄耋之年,依然走进西北大山、齐鲁大地,再到蜀、桂、湘、黔、闽、浙、皖、赣等地写生作画,不断锤炼作品的风骨气韵,以坚实的功力确立了“张家样”山水画面貌。《张仃山水》画集主要记载了画家这一阶段的创造足迹。
张仃很重视并卓有成效地解决了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的关系。他强调艺术创造应以传统为根基,在生活滋养中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的艺术语言。他从传统的“骨法用笔”走出来,拓展“用笔”技艺的积极作用。笔墨,主以笔,摄其墨色,以笔墨而形成的线、面上,求其力,达其意,进入表现层面。如何用墨、用重墨、用大面积的墨,他说,“强调黑白的本色美、质朴美,素以为绚、不加粉墨,也能达到相当高的境界”。“线”的焦重、渴枯,“擦”的滞浮、燥气,一般来说是中国画中的禁忌,但是,张仃却在笔墨技艺中找到了成功的处理方法,在具体的笔与笔之间采取虚接而不是实搭,散置意连,用线和用擦的同时形成整体联构,相溶相润,反倒使焦躁的因素转化为画面的活脱生气。这是他在用笔用墨方面自我创造的令人赞叹的成果。
张仃在中国画上的最重要的贡献,是将“焦墨”扩大延展了其自在的艺术价值,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中国画样式。虽然“焦墨”不是始自张仃,但却是张仃投入了平生的精力和奋斗,深掘“焦墨”的审美内涵,终于以新的辉煌面世。
张仃还是一位真正学者化的艺术家。我们在读画集中“谈艺录”时,会体味到他在学术上的睿见和一个学者应有的质朴品格。更可贵的是,当社会上种种追逐名利物欲就在我们身边越演越烈的情况下,张仃则能远离这种社会搅扰,静虑澄澈,心体光明,沉潜于艺术创造之中。
《张仃山水》不是一部寻常可见的作品集。整书以张仃的山水画作品为主体,并有两条重要的辅线:一是每件作品都配置有关的写生稿,一是对每件作品都有艺术评述和翔实的资料说明,加上前面的“谈艺录”等文章,这种编辑结构,使画集透射出一股清新的书卷气。
展读《张仃山水》,既领略了画家创造的艺术境界,也走进了这位蔼然长者的内心世界,亦对中国画的前途充满信心,就像张仃所说,“我是一个乐观派。我认为,没有中国画的危机,只有中国画家的危机。”(附图片)
枣林之晨(中国画)
昆仑颂(中国画)[局部]


第11版(美术)
专栏:

  “君武得自民间”
——漫画家华君武印章小记
点儿
华老有方印章,上刻“君武得自民间”。问其何意,他说:我没有上过美术学校。然而综观华老60余年获得的巨大艺术成就,绝非美术院校所能给予。是什么使他的艺术盛名不仅在艺术界、更在芸芸百姓中远播?从华老难以数计的或幽默、或讥讽,或如投枪、或似匕首的漫画里,我们看到其中蕴含的是人民的喜怒和爱憎,人民的智慧与心声。
艺术来自人民,就应回报人民。从家人为他整理的几册影集中,可看到耄耋之年的华老近年的身影。当许多画家趋之若鹜般到大都市举办展览时,这位老人却带着他的作品跋涉在去往北大荒农场的路上;刚刚走下钻井台的大庆工人从十几里外赶来看他的漫画展;北海舰队的水兵们被他的幽默引得笑口大开;四川向阳镇的农民们舞起狮子欢迎来到他们中间的老画家;还有在塘沽盐场、上钢三厂、郑州铝厂……仅1990至1993年间,华老送画下基层30余次。
华老的漫画之所以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还因为他一直矢志于艺术的大众化。为此他自称“民间艺人”,有印章佐证。他曾说,这是我的治艺之道,我的灵感有时得自群众语言。这使我们想起他常借用民间谚语而变其为他画中那些生动通俗、令人捧腹的打油诗或漫像。
华老今年已81岁高龄,他自谦“离生活远了,创作处在枯水期”。但读者依然能在许多报刊上不断看到他那爱憎分明、寓意深刻的新作。这说明他的思考没有停止,笔没有放下。
华老还有一方“八路军文书上士”的印章,记述了40多年前他到延安时的一段往事:“1938年,我从上海到延安,要途经咸阳,那里有国民党兵把守,许多青年被扣。八路军办事处为我办护照,见我一副文弱书生样,就在我的护照上签了个‘八路军文书上士’”。前年,华老又回访文艺摇篮——延安鲁艺。当年,毛主席在那里号召文艺家们从“小鲁艺”到人民生活中的“大鲁艺”。岁驰月流、已然满头银丝的华老依然怀念延安,眷恋充满艺术灵性与率真的民间。(附图片)
(栏头题字:王朝闻)
君武得自民间民间艺人八路军文书上士


第11版(美术)
专栏:品艺录

  《康巴青年》点评
邵大箴
吴长江是一位具有坚实造型功底的画家。他能用精练的笔触,准确而生动地勾画出人的外貌特征,并通过这些外貌特征,传达出人的内心世界。他早就在石版画方面做出突出的成绩,近几年来他又在水彩方面作深入的探索,寻求把中国艺术的笔线与西洋的块面造型融合在自己的创作之中。
1981年以来,吴长江多次去青海、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写生。那里雄浑壮丽的景色、勤劳纯朴的人民和奇异的民族风情,强烈地吸引了他。
这幅水彩画《康巴青年》是他近年创作的。人物的面部和手描绘得细致精微,传达出这位藏族青年严肃、专注的质朴性格。服饰用快疾的线画得简练概括。严谨的面部造型在简括的红头饰的陪衬下,更显突出。而正是这块红的头饰与其他敷淡彩的部分相互映照,使画面更显生动活泼。
(本文作者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附图片)
康巴青年(水彩)吴长江


第11版(美术)
专栏:

  画家独白
画虽小道,入门则难,欲求其大成则难之又难。天分学力缺一不可,更需人品高洁,不惑外诱,不惧外扰,集毕生精力,融百家精华,聚山川灵气,方可证本我,开生面,而独立于世。


第11版(美术)
专栏:画坛巡礼

  第三届全国水彩画、粉画展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水彩画、粉画展评选、评奖工作已完成。共评出349件入选作品和金、银、铜奖若干,展览将于1996年4月3日至8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这两幅为参展获奖作品。
蓝色风(粉画)王洪
秋实(水彩)刘文甫


第11版(美术)
专栏:艺坛走笔

  我们应该给孩子们什么
丰子恺先生为孩子们画了许多可爱的作品,问其原因,他说:“我同一般青年父亲一样,疼爱我的孩子,我真心地爱他们。他们笑了,我觉得比我自己笑更快活;他们哭了,我觉得比我自己哭更悲伤;他们吃东西,我觉得比我自己吃东西更甜美;他们跌一跤,我觉得比我自己跌一跤更痛……由于热爱和亲近,我深深地体会了孩子们的心理,发现了一个和成人世界完全不同的儿童世界。”
能给孩子们什么?这是天底下做父母的共同课题,也是我们从事儿童读物出版工作者的历史责任。然而“爱”只能作为出发点,我们为孩子做的一切,他们是不是喜欢,是不是理解?这就得问问孩子自己了。
在我们美术工作者和出版家圈子里,有时会有好心办傻事的情况,比如我们下了很大功夫组织编绘的儿童画册,都是名家的手笔,大画家的艺术风格,能上档次的装帧印刷,结果孩子说:“我看不懂!”我们要“启蒙”孩子,但“朦胧的美感”却使孩子们感到渺茫。
这次评选第二届国家图书奖,我作为评委,阅读了许多少儿类的图书,大多数是美术读物。这使我进一步认识到,这么多的优良读物,通过绘画形象来“讲话”的占大多数,说明美术工作者应该涉及到教育这个领域。目前,孩子们嗷嗷待哺,你不心疼吗?国家图书奖评过了,我的心情仍不平静。作为美术工作者和出版工作者,必须经常自问:我们应该给孩子什么?!如果我们把这种“自问”当作干事业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那么自然会想到:孩子们的节日到了,我们应送给孩子什么礼物?孩子们的课余时间多了,我们应考虑到拿什么来填补孩子们的课余时间?孩子们太小,我们应考虑什么东西对孩子最有吸引力,最能启发他们认识这个世界?孩子渐渐长大懂事了,我们应考虑怎样才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看透孩子的心理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追求”?当外国的动画图书充斥图书市场,占满孩子们的课余时间,又怎样考虑如何及时地给孩子们提供中国自己的动画图书和其它优秀的少儿读物,来丰富孩子们的文化营养,不会致使孩子们“偏食”而影响健康……要使出版物当中的英雄成为孩子们的榜样和朋友,首先是我们要成为孩子们的榜样和朋友。要真正体会到一个和成人世界完全不同的儿童世界是不容易的,但我们必须这样做,不然的话,我们不仅对孩子无所作为,而且还有可能伤害了孩子而不能自觉。


第11版(美术)
专栏:

新障眼法(漫画)方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