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3月28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经济生活·财贸)
专栏:市场扫描

  在工业大都市沈阳,近年来有两种名闻遐迩的小吃很为人称道,这就是“老高太太糖葫芦”和“宋家馄饨”。然而,由于店主商标意识的差异,这两种名小吃却在市场竞争的大舞台上演出了一场
馄饨、糖葫芦悲欢
防假冒,老高太太糖葫芦使出商标杀手锏
在沈阳,高玉芝串糖葫芦卖。她串的糖葫芦,个大、味甘、量足、糖多,在众多的小吃摊中独有风味渐渐出了名,可打着她旗号的所谓“正宗”、“真正”等“水货”也越来越多,一些怨言和责难令老人不胜烦扰。
1993年1月初,高玉芝的大儿子老延智做出人生之路的重大抉择,创办了一家私营企业,搞糖葫芦的现代化流水线,为振兴中国的山楂产业探索一条新路。可是用什么招法把假冒产品“屏蔽”出市场,老延智冥思苦想了一夜,决定求助于商标和专利这两件法宝。
说干就干。老延智在紧锣密鼓筹建智胜糖葫芦加工厂的同时,接连申请了“老高太太”的肖像注册商标,糖葫芦包装袋、巧克力糖葫芦发明、山楂去籽刀具等新型实用专利。
拥有商标和专利,好比产品披上了一件亮丽的外衣,而内在质量过硬,才能撑起坚实的骨架。“老高太太糖葫芦”从选料到工艺,都有着严格的规范。这方面没有国标,老延智请专家制定了企业标准。山楂的含糖量、成熟度、硬度、天然色素等指标,一项不达标就不能采购。比如含糖量一定要超过10%,一年四季的口感又须一致,他反复比较,只选用了沂蒙红白棉球、敞口、清条红、大金里、本溪红五个品种。白糖专用黑龙江嫩江糖厂的一个品牌。他发明的山楂去籽刀具,外不留刀口,内不伤果肉,又除去了富集化肥和农药的果萼部分。从此,那孙悟空高擎绿叶红果的糖葫芦形象,在沈阳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
谁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老高太太”如此包装,还是吓不走一些胆大妄为者。去年初,几种酷肖“老高太太”的糖葫芦又混迹于街头。老延智打假不下马,一是把老高太太肖像改用全息激光防伪标志,二是缜密侦查,查实一起状告一起,“老高太太”独树一帜的形象在消费者心目中更深了。
1995年夏,尝到了《商标法》、《专利法》甜头的老延智,又一口气申请了七大类近百个品种的产品商标、服务商标。雄心勃勃的他今年将成立拥有研究所、资源地、印刷厂、生产厂、销售网的山楂产业集团,推出酱、膏、汁、片、果茶等山楂系列产品,为长期低速徘徊的山楂业引入一股活水来。
失良机,宋家馄饨三载苦经营一朝付他人
八一公园一条街是沈阳市中心最热闹的农贸市场,路边几十家小吃店比肩而立。原籍上海崇明岛、今年63岁的宋声明退休后,常借着遛湾儿来喝碗馄饨。但这儿的馄饨个头小,数量少,味不鲜,常令怀念着苏扬风味的宋声明耿耿于怀。开一家馄饨店的念头不禁油然而生。1992年秋,宋家馄饨小吃店在八一公园门前开张迎客。
宋声明包的馄饨,完全承继了上海大个馄饨的衣钵,讲究鲜、特、绝的风格。猪肉必须是当日宰杀的鲜肉,面粉是沈阳名牌“香雪”精粉,味素只用获国家金奖的“红梅牌”,辣椒酱也是自家加工的酱香型。别家卖馄饨用中碗盛,一碗10个,宋家用大碗盛,一碗20个,都卖1元。个大、味足、馅鲜、价廉的宋家馄饨逐渐声名远播,每天刚露鱼肚白,老主顾们就站在门外等着开业。有细心人算过,宋家馄饨店里一张凳子,一天平均有50多人轮番坐过,平均一天卖出2500碗。
“宋家馄饨”出了名,现在连生带熟,每天能销出12万只馄饨。可是宋声明却始终固守着小作坊式的生产规模,当日产当日销,不上速冻食品,不搞品牌包装,宋家馄饨至今没有迈出八一公园一步。工商部门的同志曾几次劝他注册商标,但宋声明总觉得一种小吃有必要那么正规吗?也不是没有竞争者,八一公园先后有几家小吃店也挂出过宋家馄饨的招牌,宋声明都是靠质优价廉和热情服务,令仿冒者最后自行退出角逐,他却从未想过寻求法律的保护。
1995年12月,沈阳市400多家商店、摊点,突然摆出了一种“八一公园宋家”商标的速冻馄饨,每日销量达1000多公斤。不仔细辨认,消费者还真以为宋家馄饨走出了小吃店。蒙在鼓里的宋声明闻讯后大吃一惊,买来一袋一看才知,原来是隔壁的共庆园馄饨馆所为。再一打听,早在11月21日,市工商局商标事务所已经受理了共庆园负责人石琛伟提出的商标注册申请,并上报国家工商核准。
起早贪黑创出的牌子,一不留神拱手送给了他人。宋声明难过得十多天吃不下饭,他多次求教,咨询专业人士,都被告知:石琛伟按照注册在先的原则办事获取商标专用权,符合我国《商标法》的有关规定,无可非议。
尽管宋声明在自家店前挂出一块告示:“市场上销售的宋家馄饨都是假的”,但他既无力也无法昭告全市:此“宋家”非彼“宋家”。尽管现在宋家的生意还是一如以往,但抽去“八一公园”和“宋家”这二个最主要的广告要素,宋家馄饨今后要以“原滋原味”打向市场,怕就是非分之想了。
两种小吃,一喜一哀,说明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商标注册领域也成为奇兵频出、抢占先机的疆场。优良的产品品牌也是有价的无形资产这一观念,已为越来越多的商家、厂家所认同。今后会有更多的“老延智”们,像爱护自己的眼珠子一样,加倍呵护自家头顶上那块“金字招牌”。


第10版(经济生活·财贸)
专栏:经济茶座

  广告的夸张
夏珺
西方有位企业家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企业如果只埋头生产而不会做广告,就等于在黑暗中向姑娘打飞眼”。可见广告之重要。
广告意识强是一大进步。但做广告也须守规矩,有《广告法》管着你呢,并非你出了钱就可以信口雌黄随便吹。眼下在各类违法违规广告中,任意夸张、无限拔高的占了相当比例。如去年国家工商局查处的违法违规广告中有这样一例电视广告:一个和尚打坐诵经,忽地天外飞来一瓶××牌生发水,和尚接过欣然涂之于顶,顷刻间眼瞅着长满了满头浓密乌黑的头发……且不说此广告违反了国家有关的宗教政策,单说这夸张也忒离谱了,谢顶脱发者众多,“生发灵”之类的产品也着实不少,真灵者却不多,即使真有效果者,也不过是经过长期使用,方生出些许绒细、柔弱的头发而已。
夸张,本是文学创作的一种手法,像“黄河之水天上来”,“惊回首,离天三尺三”等名句皆是以夸张的手法,给人以美感享受,但有生活真实的根基。正如鲁迅所说,你可以说“燕山雪花大如席”,但不能说“广州雪花大如席”,因为后者脱离了生活真实。文学的夸张尚要以生活的真实做基石,况广告乎?愚以为广告的要义第一是真实,第二是真实,第三还是真实。商品广告直接作用于消费者,引导其购买、使用,为的是促销、赚钱,但若漫无边际地瞎吹,吹得神乎其神,只能使消费者或如堕五里雾中,将信将疑,或产生逆反心理,反倒得不偿失,自毁形象。相反,国外有些产品广告自我“揭短”,将产品的某些不足坦诚告诉消费者,反而令消费者感到可亲可信,这也许是一种更高明的“促销”吧。


第10版(经济生活·财贸)
专栏:

  京城早餐业走向何方
赵少钦
在北京“上班族”中的许多人由于各种原因常常吃不上早饭。北京早餐业落后的标志是组织化程度低,从业者主要是街头经营的个体户。与此直接相关的最大问题是卫生差。
早餐个体摊主基本上都是外地农民,他们大多数文化素质低,缺乏基本的卫生常识,经营设备简陋,缺乏必要的卫生设施,餐具消毒问题普遍没有解决。据有关部门统计,北京早餐个体摊点有80%达不到《食品卫生法》所规定的标准。对卫生状况的担心,使得不少市民宁愿饿肚子,也不愿冒得上传染病的危险去“尝鲜”。北京早餐业的落后还表现在品种单调上。绝大多数摊点所售食品还是摆脱不了油条、包子、馄饨等老品种。另外,网点少也给市民们就餐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大的餐厅认为早餐利薄而不愿经营,小的摊车因为市容、交通等原因被禁止在繁华路段经营。不少街道原有个体摊车经营早点,生意非常火爆,但在有关部门将这些摊车取缔后,长期没有新的饮食店提供早餐服务。这使得市民要想在上班的路上找个地方吃早饭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令人欣慰的是,北京市朝阳区有关部门已经在解决早餐业“脏、乱、差”等问题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他们专门为早餐个体摊主辟出一块地方,在这里经营的个体摊贩们均持有统一颁发的卫生合格经营许可证、个人健康证、卫生知识培训证。个体摊主的用电、洁净用水、污水排放、餐具消毒等问题在这里都得到了妥善地解决。如果这一经验得到推广,北京早餐业的卫生状况将有改观,老百姓可以放心地吃早点了。
北京人的早饭谁来管?还得由社会管。从世界多数国家的经验来看,早餐产业化是根本出路。早餐产业化要求提高组织化程度,建立一些大型的快餐公司,实行连锁经营的方式,在主要街道和居民小区,方便快捷地为市民提供品种繁多、科学营养的早餐食品。在现代化管理、大规模经营的基础上改造传统早餐业,使之脱胎换骨,重焕活力,或许可以为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一条很有价值的经验。有远见的企业家不应对早餐业这一巨大的市场熟视无睹。


第10版(经济生活·财贸)
专栏:经济看台

  1995年银行现金投放600亿元,比上年少投放820亿元。这表明国家宏观调控取得了成效,除现金以外的支付手段日益深入居民生活。
现金投放减少不是银根紧缩
张红地
1995年银行现金投放600亿元,比上年少投放820亿元,是1988年以来现金发行控制最好的一年。这一方面是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取得了成效,另一方面也有许多客观原因。现在到商店去买东西,用现金、支票、信用卡都行。这样,现金作为支付手段的需要量也随之减少。特别是去年,各地大力推广代发工资业务,工资性现金支出大幅度减少。另外,历年春节前,由于单位发奖金等因素,促使年底集中投放现金。今年春节较晚,现金投放移到2月,这也是1995年现金投放减少的重要原因。
现金投放减少,不等于货币供应量减少、银根紧缩。货币供应量,除了现金之外,还包括各种存款。货币供应量的多少,最终要看货币供应量M2(现金加各类存款)的变化。1995年,M2比上年增长29.5%,增长幅度仍然比较高,这说明货币供应量是宽松的,银根并不紧。
既然银根不紧,那么企业资金如何呢?1995年金融机构对企业增加流动资金贷款5934亿元,比上年多增991亿元;银行承兑商业汇票800多亿元。初步测算,1995年通过国内贷款以外渠道,注入企业的资金方式还有企业发行股票、债券、外国投资等。企业资金投入增加,还可以通过企业存款反映出来,1995年底,全部金融机构企业存款余额达到17324亿元,当年新增3885亿元,比上年多增加386亿元,增长近30%,比当前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之和还高出5个百分点。这说明企业资金从总体上看还是宽松的。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10.2%,超过了年初8—9%的预计,表明企业的资金增加和经济增长是基本适应的。
企业资金增加的同时,一些企业为什么还反映资金紧张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条:一是把流动资金挪用于固定资产投资。二是企业投资中的自筹资金不到位,留下资金缺口。三是企业经济效益没有明显改善。四是资金分布不合理。从以上分析中看出,解决企业资金紧张问题,必须把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控制住,新建项目必须有25%以上的资本金,真正做到投资预算不留缺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银行要努力调整信贷结构,优化信贷资金配置,加大对农业贷款的投放力度,积极支持企业合理流动资金需要,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第10版(经济生活·财贸)
专栏:热点透析

  又是一个“3·15”,又是一个“上帝”们扬眉吐气的日子。然而,“3·15”总要过去
“3·15”后话投诉
张轶凡王俊
前不久,央视调查咨询中心在全国35个主要城市进行的调查表明,62.5%的消费者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采取“忍了”的态度。于是,各大报刊发表连篇累牍的文章再次呼唤消费者自我保护,呼吁广大消费者勇敢地运用法律武器与假冒伪劣产品进行斗争。对于那些“忍了”的消费者,撰文者简直有点“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可是,细想想,好像不全是那么回事。中国消费者固然法制观念淡薄,但要说他们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却是不符合事实的。由此,人们不禁要探究消费者投诉率低的深层次原因。
“懒得较真儿”似乎是消费者没有自我保护意识的表现,但它却一语道出了一个被人们普遍忽视的事实:消费者投诉太费劲了。让我们先来看看时间成本。笔者一位好友李君买了两袋变了味的奶粉。他带着购物凭证去找营业员论理,结果碰了一鼻子灰。他又去找经理,却三番五次地怎么也找不着。无奈之下,他拿着这两袋奶粉找了消费者协会,找了质量监督部门,还找了这家商场的上级主管部门。一个多星期以后,两袋奶粉的问题总算得到了解决。事后,他哭丧着脸说:“我赔得起这钱,却赔不起这时间啊!”另据报载,黑龙江一位执著的老人为了为四块表讨个“说法”,下上海,上北京,历时15个月方如愿以偿。所以,不少消费者是没空去“较这个真儿。”
再说说经济成本。西安一位消费者在广州买了伪劣家电,写信、打电话投诉都解决不了问题,不得不亲自去广州交涉。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问题最后是解决了,可这位消费者的来往车票钱、住宿费等开销加在一起,已经远远超过了家电的价格了。虽然商家后来加倍赔偿,他还是得不偿失。消费者精得很,买假货已经亏了一次,要是去投诉再亏一次谁也不愿干。所以,消费者是“较不起这个真儿。”
除了时间成本、经济成本之外,让消费者望而却步的还有心理成本。你要是想去商店退货索赔,就必须作好“打一场硬仗”的准备。至少要费口舌证明确实是假货,自己不是骗子。没准儿,售货员冷不丁地抛出一句:“就为这点钱,值得吗?”付出了时间、精力不说,还弄个脸红。不少消费者不考虑时间、经济成本,就为了出“这口气”。可是胜诉后又怎样?留下的却是难以名状的心理的疲惫。所以,消费者是不敢去“较这个真儿。”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已经两年多了,消费者投诉率低是人们公认的事实。可是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除了消费者法制观念淡薄外,客观条件的制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有责任使投诉、索赔过程尽量简便,赔偿金额也要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投诉成本,为消费者的利益着想。不一定非得像西方国家那样,一个小家电出了问题赔上10万美金。中国消费者要求也不高,但赔偿金额总得让人觉得值得跑一趟吧。消费者不光要讨个公道,更注重实实在在的利益。要是投拆网点多些、投诉时间再短些,手续再简便些,赔偿金额再多些,那些“忍了”的消费者恐怕不会再“懒得较这个真儿”了吧。
现在我们知道了为什么“3·15”这天投诉的人这么多,答案是投诉成本低。不少消费者等也要等到这一天,因为这天投诉不要看别人的脸色,不要花很多时间,也不要花很多精力,心情舒畅地就能把问题解决。
不要一味地责怪消费者了。不是他们不知道投诉,不是他们不愿投诉,也不是他们懒得投诉,一位老人感慨地说:“要是天天都是‘3·15’就好了!”是啊,天天都是“3·15”,这是12亿中国消费者的心愿。(附图片)
题头照片:幸坤明程洪江摄


第10版(经济生活·财贸)
专栏:

  国家工商局副局长甘国屏强调——
应特别重视经济合同监管
本报讯记者梅洪如报道:国家工商局副局长甘国屏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现阶段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应特别重视对经济合同的监督管理,防止社会主义公共利益受损和国有资产流失。
甘国屏指出,这两年经济秩序混乱,与放松和忽视合同管理关系极大。合同诈骗行为已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公害。我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众多的市场主体中,公有制企业占大多数,因而合同违法行为侵害的主要是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特别是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据山东、河北等省市调查表明,通过合同渠道流失的国有资产,占当地国有资产流失量的一半以上。
实践证明,加强合同监管,是减少合同纠纷,提高合同履约率,发现和制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手段。
当前,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正在进一步探索合同监管的新途径,更新合同监管方式,提高合同监管层次,把合同监管作为统一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切入口。进一步规范市场交易行为,为我国实行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服务。


第10版(经济生活·财贸)
专栏:

  国家商检局修订《种类表》
本报讯记者赵志文报道:近日,国家商检局对《商检机构实施检验的进出口商品种类表》(简称《种类表》)进行了部分修订。
今年初,海关总署开始实施1996年版《海关统计商品目录》(简称《目录》),由于该《目录》对海关1994年版《目录》有所调整,这一变化对参照1994年版《目录》调整制订的《种类表》产生一定影响,《种类表》部分H.S编码、商品名称及计量单位等与1996年版《目录》对应不起来,这给进出口单位的报验、报关等工作带来不便。国家商检局根据海关《目录》的变化,在不改变《种类表》商品范围的基础上对受影响的部分商品进行了重新修订。修订后的《种类表》H.S编码由2012个增至2050个,其中新增或改变303个(改变指H.S编码未变但商品名称改变),取消编码215个。
鉴于此次修订《种类表》只对受影响的商品进行修订,并未改变商品范围,且国家商检局去年刚调整和对外公布《种类表》,因此,此次不再重新公布修订后的《种类表》,各有关单位可向当地商检机构了解《种类表》变化部分的具体情况。


第10版(经济生活·财贸)
专栏:

上图:这位在战争年代为子弟兵纳过鞋底的老大娘今天在街上出卖自己做的民间工艺品。
本报记者蒋铎摄
下图:浙江省舟山市沈家门港夜市一条街有近百个摊位,经营各种鲜活的海产品,吸引了众多游客、市民、渔民,前来就餐。
本报记者张悦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