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3月1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两会专页)
专栏:

  抓住关键力求取得新突破
民建中央常务副主席冯梯云(代表民建中央)
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的要求。中国民主建国会认为,这是对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经济建设经验与教训的冷静思考和深刻总结,是改革、建设的客观实际的要求,是实现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关键。要实行好两个转变,当前特别要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一、加强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真正把各级领导的思想统一到两个转变上来。
我们认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必须是速度与效益的统一。从这个意义上说,粗放地发展不是硬道理,讲效益、讲质量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建国40多年来、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的实践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二、抓住政府和企业这两个关键点,深化改革,力求取得新的突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进入城市改革阶段以后,始终是以政府改革和企业改革为焦点不断推进的。但是,从总体上看,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政府同企业的改革都还没有到位,也就是人们常常谈到的,经济关系还没有理顺。
三、从实际出发,真抓实干,走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增长道路。要选择好中国经济增长道路,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特殊国情:
其一,中国人口多,人均占有资源少,城市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压力大,劳动力技术文化素质不高。其二,中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两个差距:一是我国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二是国内较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差距。其三,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是我国革命与建设的成功经验。(附图片)


第5版(两会专页)
专栏:

  把两个转变真正落到实处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王郁昭(代表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
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作出的一个重大决策,是实行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转变。为了把两个转变真正落到实处,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第一,实现两个转变,首要的是转变思想观念,特别是领导层的思想观念,这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现在最重要的是不要再宣扬那些盲目上数量、上项目的典型,不要再搞那些只讲数量不讲效益的评比和排名榜。
第二,经济体制改革,至关紧要的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企职责分开,打破条块分割,实现统一市场。政府机构改革滞后,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这种体制不转变,增长方式也转变不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将无从建起,建立全国统一市场将是纸上谈兵。
第三,调整经济发展的布局和规划。现在经济的地区布局和产业结构很不合理,以省为单位进行规划,大量地在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重复生产,效益低下,浪费严重。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改变经济的发展规划和布局。要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能不上新的就不上新的。
第四,改变干部考核标准,转变干部工作作风。考核干部的标准,应当随着“两个转变”而转变。干部政绩的考核标准不转变,“两个转变”也实现不了。“数字出干部,干部出数字”的现象,不能继续下去了。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应当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现在说大话、说空话、说套话成风,虚报浮夸盛行,形式主义、主观主义、官僚主义严重。转变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对实行“两个转变”是大有好处的。(附图片)


第5版(两会专页)
专栏:

  对引进外资工作的建议
中国致公党中央常委俞云波(代表致公党中央)
为了使引进资金的工作更适应“九五”计划和2010年的中长期计划,为了创造更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良好投资环境,以便更积极、合理、有效地引进外资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处理好科技密集型和劳力密集型引资工作的关系。“科技密集”和“劳力密集”的比例和分布,各地要视不同条件而有所不同,地方政府要重视引资的产业导向,加强管理、加强宏观调控。
二、要改善投资的法制环境,增加外资工作的透明度。建议:涉外经济立法的力度还要加深,交叉重复、相互矛盾的法律、法规要加以梳理。执法中“小法”大于“大法”、“地方土政策大于国家大法”的现象要加以制止。特别是当外商利益受到损害时,执法部门要敢于按照有关法律保护外商的利益。
三、改善行为规范,端正服务态度,加强投资后的服务管理。
四、把好外资审批、评估、验资关,注意老企业嫁接过程中无形资产流失。我们建议:在审批、评估、验资过程中,必须要求外方提供合法资格、资信情况的有效证明;进口设备外方必须具有价值审核的原始证明和质量、价格保证书;任何作为投入的实物均应通过相应的商检评估。著名商标要严格控制转让。
五、逐步实现“国民待遇”,同时注意保持政策延续性。对“国民待遇”要全面理解,不仅税负要平等,其他如原材料供应、能源保证,服务中介费、公用事业费、交通费用应与国内企业一视同仁。
六、加强世界投资走势和外资工作的调研。(附图片)


第5版(两会专页)
专栏:

  缩小中西部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
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
一、正确认识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改革开放以来,中西部地区同全国一样得到较大发展,但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差距更大了,怎样看待这种差距呢?
首先,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这是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加快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大政策。小平同志认为,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这是一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
其次,实践证明,使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起来的战略是正确的。表现在:一是为全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经验和样板。二是增强了国力,使国家有了一定条件来支持中西部发展。三是为中西部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创造了机会。四是东部沿海地区也有了一定经济技术力量来帮助内地贫困地区。
第三,这种差距不允许长期扩大下去。差距过大,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不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第四,缩小东部与中西部差距,是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在“九五”时期,只能立足于缓解差距拉大的速度,向缩小差距扩大的方向努力。
二、关于实施中央缓解地区差距政策的10项建议。
第一,正确贯彻“两个根本转变”精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西部地区主要是强调质量和效益。第二,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中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国家在老少边穷地区兴办的重点项目,都应赋予扶贫的意义,在解决资源性产品价格过低问题的同时,要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给资源开发地区带来利益、给群众带来好处,以增强其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第三,正确处理投资的经济效益与综合效益、近期效益与长远效益的关系。关键是要把有限的资金投向基础建设、资源开发和培植优势主导产业方面,变“输血”为“造血”,增强地方自我发展的功能和活力。第四,放宽政策,改善投资开发的环境,从深化改革中寻找中西部开发建设的路子和办法。第五,从中央财政总盘子中切出一块,增加对西部地区的专项投入。扩大和增加一批像西北“三西工程”这样的专门项目,加大中西部地区扶贫开发的力度。第六,加大扶持中西部农牧业发展的力度。从“九五”计划开始,应多渠道增加农牧业投入,采取一系列有利于缩小工农剪刀差,提高粮棉比较效益和农民比较利益的政策,进一步调动粮棉主产区和生产者的积极性。第七,加强对大西南区域经济合作的协调和支持。建议国家在“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把西南五省区七方经济协作区作为国家发展区域经济的试验区。第八,加强组织保证。实施缓解中西部与东部地区差距扩大的各项政策,是一项涉及各部门、各地区、全社会各方面的跨世纪系统工程,应该像加速沿海地区发展那样建立专门的领导机构。第九,动员全社会关心、帮助、支持中西部开发建设。第十,全党重视,狠抓落实。缓解和缩小差距扩大,当务之急就是国家有关方面赶紧作出具体规划,拿出措施,积极行动,该给的政策及早出台,该上的项目尽快部署,采取一些能振奋人心的动作,使这项跨世纪的宏伟工程真正启动起来。(附图片)


第5版(两会专页)
专栏:

  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代表全国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员会)
在迎接21世纪的“九五”计划中,如何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这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大问题。最近,中共中央决定将精神文明建设主要是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作为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的主要议题,这表明了中央对这个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坚强决心。为了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使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认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精神文明建设列为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为此建议,在制订“九五”计划时,要进一步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中的突出地位。
二、进一步加强舆论引导,弘扬时代主旋律,宣传爱国主义。我们希望,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要进一步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管理部门要加强队伍建设,精心组织,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创作一大批文艺精品,教育群众,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积极推行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见义勇为、扶贫济困、团结互助、服务社会的新风正气。
明年,中国将恢复对脱离祖国怀抱百年之久的香港行使主权,建议中央抓住这一历史机会,举办各种活动,掀起一个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高潮,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
三、要把对青少年的教育作为重点,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我们建议,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时,要把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公共文化教育设施、思想道德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列入社会发展的规划和计划中。
四、从基层入手,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从实际出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精神文明正是从一件件的小事中培养、体现出来的。
五、针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集中力量打好“三大战役”。建议在“九五”期间,要把扫除“黄、赌、毒”,打击卖淫嫖娼,破除封建迷信,作为一大战役,依法严惩违法犯罪分子,坚决遏制它的蔓延势头;要开展一场声势浩大、追根寻源的“打假”战役;要把制止公款吃喝玩乐作为近期反腐倡廉的重要内容,以此作为改进“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突破口。
六、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有物质保障。应该看到,现在用于精神文明建设上的投入,无论是在总量上还是在比例上,都与实际需求有很大距离。建议在编制“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中,切实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在国家预算中所占比例应随经济发展逐年提高。
七、以法制建设保障两个文明建设。在加强经济立法的同时,还要加强精神文明领域的立法工作。要加大执法力度,坚决纠正“有法不依”的现象。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政法队伍的素质,加强政法部门的廉政建设。解决好政法部门的人员编制、待遇津贴和经费保障等实际问题。
八、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切实加强领导,防止形式主义。
(照片均为本报记者陶源明摄)(附图片)


第5版(两会专页)
专栏:

  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分裂,反对“台独”
民革中央副主席何鲁丽(代表民革中央)
目前,我国的统一大业正处在十分重要的时刻。随着中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日子日益临近,台湾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引起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去年年初,江泽民主席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为两岸关系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受到了海内外中国人的普遍赞扬和广泛支持,人们希望由此进一步开创两岸关系的新局面。
但是,以李登辉为首的台湾当局则完全相反,他们一方面对江泽民主席的八点主张避重就轻,敷衍了事,根本没有诚意作出他们许诺过的“善意的反应”;另一方面加紧进行分裂祖国的活动,甚至勾结外国反华势力,制造了李登辉访美,公开在国际场合鼓吹“两个中国”的严重事件。这样,就使本来发展势头良好的两岸关系出现了严重的挫折和倒退,“台湾独立”这股政治逆流也由于李登辉的直接介入和公开操纵而变为现实的危险。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此当然不能坐视,及时采取了坚决的对策,这完全是正义的,符合国家民族根本利益的。只要台湾当局分裂祖国的活动一天不停止,中国人民反对分裂、反对“台独”的斗争就一天不会停止。
这场分裂与反分裂、“台独”与反“台独”斗争的焦点,是坚持还是破坏一个中国的根本原则。江泽民主席在重要讲话中曾经开宗明义地指出,坚持一个中国的根本原则,是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今年1月,在江泽民主席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李鹏总理重申了这个原则立场。
李登辉的倒行逆施,既损害了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又给台湾岛内造成严重影响。
这里,我们民革愿意向台湾国民党人再进一言。统一祖国,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孙中山先生的遗愿。台湾国民党内,不乏有识之士,希望他们不忘孙中山先生的遗教,以民族大义为重,审时度势,作出明智的抉择,勇敢地站到爱国和统一的旗帜下来,同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一道,为反对分裂,反对“台独”,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而贡献力量。(附图片)


第5版(两会专页)
专栏:

  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建议
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代表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
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的《建议》,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了突出的地位,强调“能否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关系到把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带入21世纪”。
然而,面对当今的社会现实,面对与我国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诸多社会问题,面对思想道德建设与科学、教育、文化、法制等建设出现的难以解决的困难,我们感到十分担忧。我们认为,精神文明建设“一手软”的问题,亟待引起政府和全体人民的重视。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在培养“四有”新人上,我们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成效仍不够显著。人们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水准在相当程度上呈下降趋势,社会风气不好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忧虑的事情。
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各级政府应进一步提高认识,真正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战略高度上切实抓起来。我们认为,对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状况,目前仍存在一个统一思想和提高认识的问题。应站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统一思想认识。
二、进一步增加和切实保证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的投入。“九五”期间,国家对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的投入,应结合实际,纳入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本着“突出重点,抓住两头”的原则,对国家一级的重点项目和城市基层、农村中带有普及意义的重点项目,保证必需的投入。其它各项投入,应迅速理清投资取向,调整投资结构。
三、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事业,须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已规定的政策要予以完善。
四、建立健全合理的运行机制,理顺内部管理体制,加强政府对精神文明建设各方面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管理,加快立法进程。应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事业的公益性与社会效益,并以此为依据,建立和健全其内部运行机制,理顺内部管理体制。尽快建立健全文化与科技方面的法律、法规。
五、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提高全民族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水准,努力树立崇尚知识、崇尚科学、崇尚文明的新风尚。在我国全民族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仍不够高的情况下,在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的同时,应建立各种守则和纪律规定,以推动人民走向自觉。总之,把工作落脚点集中到培养“四有”新人这个总目标上来。(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