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3月11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改革发展动态

  看方田说机耕
李玉胜
编者按: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一些地方由于土地分散经营,加上耕作机械条件的限制,土地多年得不到深耕,深层地力得不到开发利用。这里刊登的山东省乐陵市杨盘乡进行方田建设、规模耕种、分散管理的办法值得借鉴。这不单单是农业技术问题,更说明农村土地制度在稳定的前提下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
站在山东省乐陵市杨盘乡的万亩方田边那宽阔、平整的机耕路上,放眼望去,整齐的田垄,幽绿的麦苗,煞是喜人。这万亩方田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从耕到播没用一个民工,完全是机械化深耕作业。
农村实行责任制以后,由于都是单户各自为战,毛驴上阵,十几年来,土地一直没有深耕的机会,板结严重,制约了土壤地力潜力的开发利用,造成了近几年增肥不增产的局面。而土地深耕需要借助于大型机械。于是,去年秋种前夕,杨盘乡党委书记王建华找到市农机局长石文岐,俩人一拍即合。
然而,说来容易做时难。为了便于作业,提高作业效率,必须打破村与村、户与户之间的界限,把地归片按方统一起来,这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石文岐问王建华有没有把握?王建华笑了:“难度肯定有。但只要我们把理儿说透,群众自然会理解和支持。统地的事,你就不用管了,你只管调配好各种机械就行。”
于是,两人明确分工:王建文负责统地、倒茬;石文岐负责调配机械。两人横下一条心:一定要闯出一条“大包干”条件下机械化作业的新路!十天以后,王建华采取规模耕播、分散管理的形式把地统了起来;石文岐也把作业所需的各种机械全部调配到位。
石文岐告诉笔者,通过这一深耕、精播作业,在同等水肥、同等管理条件的情况下,将比常规耕播方式增产10%以上。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产品市场波动透析②

“要想富,种果树。”这曾经是“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的诀窍,可是去年不少地方水果滞销,旬邑即是其中一例。人们不禁要问一问——
  旬邑苹果怎么了?
近年来,苹果生产已成为陕西省旬邑县高效农业支柱产业,使部分果农奔向了小康。截至去年年底,全县已栽植苹果204675亩,挂果48000多亩,总产量约在5万吨左右。而去年苹果销售状况一改往年畅销、脱销为滞销。据调查,截至去年底,苹果销售量占总产的50%左右,和往年同期相比销售总量下降20—30%。年底苹果价格一再下滑,比10月份销售旺期每公斤跌价0.30—0.50元,外地果商稀疏,而当地大量收购囤积果子的商贩则忧心忡忡。据调查,旬邑县苹果滞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苹果购销供求信息不灵。近几年,旬邑苹果个大、色艳,品质好,吸引来不少南方客商,一直处在价好脱销状态。因此,多数果农抱着“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思想,错误估计形势,而没有面对群雄林立,各大果区咄咄逼人的发展气势,特别是来自辽宁、山东的挑战。多数果农还“坐门等客”,客商一上门,果农漫天要价,县主管部门也没有采取最高限价和指导价格,因而收购时期价格一天几个样,价高不稳,节节上扬,客主难以成交。
二、苹果销售环境恶化。少数果农见利忘义,掺杂使假,以次充好。有的果农不信守合同,客商车辆一到,故意抬高价格。前年旬邑县仅客商举报的果农毁约事件就达数十起,去年在一些地方相继又发生因合同纠纷打骂敲诈客商等事件。这种不良现象助长了果农惜售、抬价、毁约的心理,购销合同纠纷增多。自己砸锅卖铁,失去信誉,竞争力下降。上海果品公司是个老关系购销大户,今年就没到旬邑。
三、客主争夺,擂台大战。据不完全统计,旬邑县已建中小型果库2400多座,按每库1.75万公斤的库容概算,共可储备4.2万吨,同时这个县外贸公司在土桥镇新建一座2000吨库容的现代化的气调库,在金秋十月,苹果购销旺期,南方客商和本地土生土长的小商、小贩相互争夺苹果,擂台大战,客主相争,造成一种苹果销售景况上扬的泡沫现象。最终实际直接运出该地区的果子比往年少得多。据有关部门的调查和测算,目前全县还有两万多吨果子待售。
四、苹果生产与销售未形成一条龙。近几年来,旬邑县苹果种植面积已达20多万亩,两三年以后将相继挂果。但在抓销售上,措施不过硬,方法不灵活,虽然前两年这个县举办过苹果艺术节,今年又去福州展销,吸引了不少远道客商。但是,对全国各大中城市市场辐射面小,没有建立起稳定的城市市场和窗口。同时促销不力,旬邑苹果历届评比,届届获奖。旬邑苹果却被一些商贩收去充作“商品表皮”、“搭面子”、“改头换面”、“改名换姓”。外地好多城市不知旬邑苹果是啥样。至今这个县没有配套齐备的购销网络,基本上是“全民参战”,小商小贩,很难占领市场,辐射四方。
五、收购资金难筹措。目前唯独县外贸公司一家为较完备的苹果购销实体。县外贸公司仅80多名职工,近几年虽南下上海、深圳、广州等大中城市,建立了一批可信赖的客户关系。但是收购资金筹措维艰,难以落实。去年需收购资金650多万元,而这个县几大银行千方百计才筹措资金250万元,至今欠果农300多万元,直接影响到收购经营乃至大宗供货合同的履行。(附图片)
为江苏省泗洪县农民正在检测刚买到手的手扶拖拉机。刘朝文
 周桂清摄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观察

  农用车热销后的反思
何其琛
近年,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个体户购买农用运输车的比重逐年增加。据有关部门介绍,1995年农用车销售量超过30万辆。农用车热销,使农用车生产企业一哄而起。不但原有的农机厂、小拖拉机厂等企业改产农用车,就是一些汽车制造厂商也不惜屈尊奔农用车市场。
中国农村是个潜力巨大的农用车销售市场,应该说,好好培养这块市场,可使许多面临困境的企业恢复生机。可眼下,由于一些企业的功利动机,破坏了农用车市场的平衡,使得农用车市场很快陷入质量不高、销售服务难以达标和配套的尴尬境地。这一点,在安徽省表现得比较突出。1994年,这个省的农用车首次实行统检,就出现整机一次合格率为零的现象,调整一次后,整机合格率仍仅为69.6%(除由国家统一免检的皖南机动车辆厂外)。为此,安徽省技术监督局不得不把农用车列入跟踪监督检查的重点。1995年,安徽再次对农用车实行统检,发现整机合格率仍只有88.6%。
据悉,目前,安徽省有农用车生产企业达36家。有关部门透露,许多企业没有完整的装配、焊接、油漆工艺,模具化程度低,70%的企业没有完整的检测线。在如此生产条件下制造农用车,其质量可想而知。
农用车热销,导致生产企业急功近利,也导致农用车经销商唯利是图。这种情况直接破坏了农用车市场的进一步发育。来自农村的消费者们反映:农用车经销商哄抬车价,或以各种名义收费变相涨价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农用车一经售出就无人承担售后服务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还有一些不法商人,伙同所谓的生产厂家,改造旧车当新车卖,废车刷新当正品车卖,以牟取暴利。劣质农用车流入广大农村以后,不但使广大农民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使农村的道路交通安全受到严重影响。
让生产企业利用农用车热销的发展良机推出高质量产品,促进我国农用车事业的健康发展,是各有关部门共同的责任。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经瞭望(河南)

  小麦长势良好
本报讯据了解,由于播期底墒足,播种基础较好,目前河南省小麦长势好于往年。
据测算,一类苗占麦播面积的比重为57.9%,比上年同期增加7.9个百分点,为近五年来最高年份;二、三类苗所占比重为31.5%和10.6%,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8个和4.1个百分点。
目前,加强麦田管保工作已成当务之急。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经瞭望(河南)

  烟叶生产可望走出低谷
本报讯近日对河南省3000个农户的一项调查表明,3000个农户1996年安排烟叶种植面积可望比上年增长10.7%,据此推算,全省今年烟叶种植面积将达到209.8万亩,比上年增加20.3万亩,一转近三年来全省烟叶种植面积持续下滑的格局。
调查表明,促进河南省烟叶生产回升的主要原因是烟叶市场供求偏紧格局的变化,导致种植效益的相对提高,刺激了烟农发展烟叶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地方政府着力重振“烟叶王国”雄风的举措和烟草加工行业对烟叶生产的注目,也使广大烟农坚定了发展生产的信心。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经瞭望(河南)

  棉花种植面积稳定
本报讯近日对河南省60个县、3000个农户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被调查的3000个农户1996年安排棉花种植面积将比上年增长0.1%。
据此分析,今年河南省棉花面积将保持稳步发展态势,为今年棉花丰收打下基础。
调查结果表明——
1995年河南省棉花供求市场偏松的格局,对棉农安排今年棉花种植冲击不大。其主要原因是各级政府对棉花生产和棉农利益高度关注,为棉农稳定发展棉花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经瞭望(河南)

  粮食作物面积将有所扩大
本报讯据对河南省60个县、3000个农户的一项调查表明,被调查的3000个农户目前已播夏粮面积比上年增长0.7%,计划播种秋粮面积将比上年增长1.5%。据此推算,河南省1996年全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将达13368.1万亩,比上年增加153.1万亩,为近三年来播种面积最大的一年,其中夏粮面积将比上年增加54万亩,秋粮增加99.1万亩。调查表明,河南农民积极稳定扩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粮食作物种植效益的不断提高。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信

  要抢在雨季前整修山塘水库编辑同志:
在我地许多山区农村,主要依靠山塘、水库解决灌溉问题。这些山塘、水库又大多承包给一些农民养鱼。现在,个别承包者由于承包期已到,便竭泽而渔,甚至在水道淤塞的情况下,强行炸开通水口排水、捉鱼,破漏的山塘、水库却无人过问。冬天过去,雨季将很快到来,如不及时抓好山塘、水库的整修,将会直接影响到来年的丰收,并有溃堤的危险。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和单位一定要督促责任人或承包者,抢在雨季前整修好山塘、水库。
广西灌阳县王晓亚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

  无为种棉有作为
本报记者张振国
安徽省无为县在“八五”期间,紧紧抓住了科学种植、严格管理、利益兼顾三个主要环节,就悄悄地使无为变成安徽省的第一产棉大县,并跃进了全国产棉百强县行列。
讲科学,种田不再“单打一”
无为紧靠长江北岸,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既宜种粮,又宜种棉。但在历史上,这里只种水稻,很少种棉。
“大包干”后,农民从农作物的比较效益中,看到了棉花的潜力,逐步学会了选种、育苗、施肥、防病、套种等一系列科学种棉技术;县政府也从农民的热情中看到了种棉的希望,光是去年,他们就因势利导,开办棉花技术培训班116期,印发种棉技术资料4.2万份,还组织一个庞大的棉花技术讲师团,在全县巡回讲演,使农民有效地调整了农业生产结构,改变了“单打一”的种植习惯。
记者在无为农村看到的种植模式就有10多种。如番茄——棉花——花菜套种;蒜——瓜——棉套种;辣椒——棉花——萝卜套种,以及粮棉轮作、油棉轮作等多种多样的方式,结果既取得棉花丰收,又稳定了粮食、油料、蔬菜和渔业生产。
严管理,卖的全是“清白棉”
“种优质棉,卖清白棉”,是这里农民种棉的准则。
在白茆镇,我们访问了一位种棉能手。他一家三口,承包耕地4.5亩。他采取科学套种的办法,使各项农作物都取得丰收,全年总收入18000元,扣除成本,人均纯收入3370元。由于他家从棉花选种、育苗、整地、施肥、间苗、定株到科学调控长势,都十分严格,所以亩产皮棉高达148公斤。
在白茆收购站,我们看了数百筐即将入库的棉花。在轧花厂,又看了好多个雪山似的大棉堆。接着,我们看了多批棉花收购过程。他们在收购中,一是约时定点收购,不使农民久等;二是密码收购,杜绝“人情棉”入库;三是当面试轧,当场确定品级、长度、衣分、水分、杂质,按等按级计价,分等分级堆放,分批分类加工;四是对外销用户验包验号。看过之后,令人信服:无为棉花,洁白无瑕。
共同富,棉花成了“摇钱树”
“为人民为国家,奔小康种棉花”——在无为城乡到处都能听到这句口号。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长春说,棉花不仅成为无为的一大支柱产业,还成为国家、地方、农民利益均沾的“摇钱树”。去年,全县收棉60多万担,全县财政收入1.25亿元,其中棉花经营本身所得即占县财政收入的1/3以上。目前,无为正向既定的“511”种棉目标前进。到“九五”中期,全县将确保种棉50万亩,平均单产皮棉100公斤,总产100万担。
“栽好摇钱树,建好棉纺城”,如今,已成为无为人大有作为的共识。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信

  应重视农田水利设施的监护
水利设施年年建、年年毁,配套设施不完善,利用率不高,重建轻管等现象应引起重视,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建立起完备的农田水利设施保护机制:一是根据不同地块、水利条件,有针对性地实施河沟配套、井渠配套、机械配套,努力做到当年施工,当年配套使用。二是实行农田水利建设监护管理制度,以村为单位设立监管员,具体负责农田水利设施的监护、管理和保养。三是加强爱护农田水利设施的宣传教育,唤起全民“共建、共管”意识。
江苏滨海县浦杰吉林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经瞭望(河南)

  油料生产将降温
本报讯受市场导向影响,今年河南省油料种植将有所降温。据对全省3000个农户已播及计划播种油料作物情况的调查,被调查的3000个农户今年油菜籽种植面积将下降0.9%,花生种植面积将下降4.5%。据此推算,1996年全省油料种植面积将一改连续5年大幅度增加的格局,比上年减少63万亩,其中油菜籽面积将比上年减少4.2万亩,花生面积将比上年减少49万亩,成为河南省花生种植面积持续12年增加后的骤减年份。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会种,还要会卖
潘承凡
这些年来,老少边穷地区的荒山荒坡荒地上,新种的各类果树四季飘香,农民的口袋开始鼓了,贫穷渐渐离他们远去。不少人以为,老少边穷地区的父老乡亲这下子可抱上了金饭碗,然而谁也不会料到,短短几年功夫,香喷喷的水果,竟然开始卖不出去,金饭碗眼睛一眨仿佛变成了泥饭碗。这类情形,不仅陕西有,北方地区有,南方几省也常见报道。
综合各种水果卖难现象,大都与市场、品种有关。以前,水果紧缺,种出水果就能卖掉,果农们光顾着埋头种树,主观上根本没想到要有意识地参与流通,开拓市场;就是形成了市场,也不注意拓展保护,任凭少数人欺行霸市,坑蒙拐骗,致使客户稀少,市场萧条,如此等等。如果将上述原因称之为主观原因,品种大概可以算为客观原因。刚开始刨坑种树的时候,不少农民致富心切,或者说不懂得品种与日后市场竞争的关系,当年种下的果树往往品种不对路,质量低下,在日后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其实品种是人选定的,不好的品种也可以因为人的主观努力而改变。比如山东沂蒙山区,原先种的都是小国光,口感差,竞争力弱,通过这几年省里组织的科技扶贫,全部嫁接改良成了优良品种;再如山东的莱阳梨,口感很好,可是外形实在难看,莱阳人正在通过科学手段,改变莱阳梨的外貌,使之表里俱佳,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由此可见,水果产销波动,关键是不少水果生产者背离了水果市场规律,光知道刨坑种树,不知道选择有助于日后销售的优良品种,更不知道如何去开拓市场,保护市场。背离了市场,疏远了市场,就会吃亏,就会受惩罚。当前发生的水果产销波动还表明,目前市场上水果渐渐由稀缺变为丰富,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它标志着水果生产已基本完成了由第一阶段数量增长型向第二阶段质量竞争型、市场竞争型的过渡,水果市场竞争将越来越烈,水果品种优劣、销售手段强弱愈显重要。所以说,果农光会种果子、种好果子还不行,还得学会如何卖果子。这对于老少边穷地区刚刚学会种果子的农民来说,确实有点难度,但必须知难而进,学会卖果子的本领和技巧,唯有这样,才能在水果生产中免于被淘汰,继续致富。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科技进“菜园”
江西上饶市在发展蔬菜生产中,注重科技引导。市园艺研究所在河畔沙滩上建立近百个反季节蔬菜大棚,运用科学施肥管理,使辣椒、番茄、小南瓜等蔬菜在隆冬季节开花结果。
程维华摄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摇钱书”马士龙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