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2月9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观察

  救种
——关于种子问题的思考之三
本报记者周泓洋
自救
走访一些国有种子公司,记者发现了一个普遍现象:凡是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接轨较好的地区,种子公司经营得一般也比较好,出现假种子的概率相对比较低。经理们跟记者谈得多的是如何科学预测来年供求行情,如何捕捉供求信息。而那些吃惯计划饭的种子公司经理们,则往往跟记者谈别人是如何挖自己的墙脚,如何“鸠占鹊巢”,自身摊子如何大,离退休职工的工资医疗费没有解决,国家给予的扶持和优惠政策取消后如何困难,等等。
市场经济讲公平竞争,是主体多元化的经济。市场是大家的。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谁占了谁的巢,而在于质量。因为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主要还是质量的竞争。同样的种子,谁质量好,谁成本低,谁就受欢迎。农民作为消费者,只会承认那份种子公司的合理利润,而绝不愿意承担由旧体制延续下来的负担。
在这个意义上,某些国有种子公司的困境,大部分是自身原因所造成的,是因为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自身变革力度不够。有如下四点:一、经营观念落后,缺乏市场意识;二、公司结构不合理,各自为战,没有建立起广泛的市场联系;三、“三位一体”的体制制约;四、行为方式机关化,效率低,费用大,导致官商作风。在用工、分配等方面缺乏激励机制,以包代管,有的公司处于管理失控状态,出事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对于那些依旧沉浸在过去辉煌岁月的国有种子公司来说,该是清醒的时候了。种子行业谁主沉浮?尽管说各种经济成份的种子经营者都是市场的主体,但是,毕竟国有种子公司基础设施完备,资金实力雄厚,生产经营人才众多,社会信誉良好,购销网络广大,具有历史形成的竞争优势。但是这种优势如果得不到发挥,形不成市场优势,退出种子经营舞台的那一天也就为时不远。
他救
期盼实力雄厚的国有种子公司重振雄风,有一个问题必须解决——真正认识种子的重要作用。
一位农民说:我的小麦种子用了很多年,都挺好。
一位主管农业的副市长告诉记者:除了杂交种子要制点外,其他的农民自己会留种的。
国家对粮食抓得很紧,生怕中国的粮食不能够养活中国人。于是,就有了专项储备资金、粮食收购资金、粮食专项补贴等一系列政策。而粮食的母亲——种子,却什么资金都没有,听任市场调节。
种子是生命的源泉,由多种物质构成的种子最重要的是它的遗传基因,有什么样的种子就有什么样的产量、什么样的品质。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我国原来没有玉米,现在已经种植3亿亩,产量占我国粮食总产的20%;70年代发现的野生稻雄性败育植株,实现了三系配套,近10年杂交稻推广24亿亩,增产稻谷2400亿公斤。改良种子一本万利。墨西哥的“绿色革命”实际就是种子革命,改用矮秆小麦品种,墨西哥全国小麦平均亩产由50公斤提高到200公斤,从1952到1982年30年间,墨西哥小麦平均亩产提高了394%。
而前面提到的用了多年自留种子的农民、主管农业的副市长等等很多人,恐怕并不大了解这一点。
农业落后,主要是科技落后,其中最重要的是种子落后。解决了对种子的认识问题,就应该真抓种子的科研、生产、繁育、加工、推广、销售以及政策的配套、法律的保障、市场体系的构建、基础设施的建设。权威人士指出,难点有两个:一是要舍得花钱;更重要的是第二点,要理顺、完善目前的种子生产、流通、管理体制。
出路
办法总比困难多。种子产业的出路何在?业内人士提出不少富有见地的办法,不乏可取之处。归总起来是——“理顺”。
创建种子工程也好,推进种子产业化也好,解决的都是“理顺”的问题,理顺种子在整个国民经济运行链条中的关系,就大的方面来说,需要理顺的几个问题是:
地位。这是基于我们对粮食的基本认识提出来的。无疑,种子应该改变目前的尴尬地位,走进国家财政必保、农业上首先安排、税收优惠的项目本本中。
生产。作为一个大概念,应该摒弃以前种子生产就是单纯制种的观念。要融科研、繁殖良种、种子生产、加工推广、销售为一体,形成大型、综合、国际化的公司,走种子商品化、生产专业化、繁育推一体化、管理规范化、推广企业化的种子产业化之路。
市场。正当的竞争应当成为种子市场的灵魂,只要是高品质的种子提供者,无论什么样的种子经营者,都应该是市场的主体,谁也不存在特殊的地位。
机构。“三位一体”显然是不行的,必须改。但是怎么改?采访中了解到:有的主张活一块、留一块、联一片;有的主张搞股份制;有的主张种子大户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公司……办法很多,也很有道理。记者认为,所有的一切办法必须基于确保为农业生产提供高质量、充足的种源,进而把种子产业发展成为一个可以走向国际市场的创汇产业。否则,越改路越窄,最后可能钻进死胡同。
调控、法制。在目前的情况下,宏观的调控是必要的,但是,鉴于以往的教训,这种调控只能是通过产业政策、扶持倾斜措施来实现,而不是直接插手于具体的经营活动。这种新的调控,对依法严格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必须在法律上、行政措施上有切实可行的依据和手段,严厉惩罚制假种、贩假种的坏人。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千里卖蟹记
王文生摄影报道
安徽当涂县盛产金脚红毛螃蟹,因其体大味美,在市场上十分走俏。记者专程赶到当涂丹阳湖畔的乌龙水产养殖公司采访。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螃蟹收成不错,从上月开始,每一两天就要运一车螃蟹去杭州销售。
太阳刚出来,蟹农们在精养塘里捕捞螃蟹(图一)。早晨9点,蟹农们将刚刚捕捞上来的螃蟹分拣、装筐(图二)。深夜11点多钟,汽车抵达杭州龙翔桥集贸市场卸货(图三)。市场内人头攒动,买卖红火。凌晨3点多,乌龙公司的300多公斤螃蟹全部售出。这一趟卖了4万多元(图四)。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

  “兴猪工程”富梨树
本报记者吴坤胜汪波
岁末年初,地处松辽平原腹地的吉林省梨树县传出喜讯:1995年,全县生猪饲养量突破150万头,继续雄踞东北地区最大的生猪生产县榜首,在全国也名列前茅。这归功于“兴猪工程”的实施。
梨树是全国有名的产粮大县,年生产粮食15亿公斤。除去交定购任务和口粮外,有7.5亿公斤粮食可用转化,此外还有20亿公斤秸秆。梨树县有养猪的传统,1986年曾被国家列为全国瘦肉型猪养殖基地,1989年获国家畜牧业生产先进县称号。
天时、地利,使全县人民看到了一条致富之路。“粮食是我们的优势。应该变粮食优势为经济优势,变单一收入为多元收入。我们县委、县政府产生共识:发展养猪业,变粮为猪,变猪为钱。1993年,县里正式提出‘兴猪工程’,即在5年内全县养猪达到100万头。”县委书记刘崇东向记者介绍实施“兴猪工程”的原由。
“兴猪工程”实施起来并不那么顺利。这里的农民虽有养猪的传统,但以往都是每家每户养一两头,形不成商品化规模;由于气候低的原因,这里一年只能出栏一茬猪,农民养猪受益并不大,影响养猪业的发展。
“关键是提倡科学养猪,提高生猪的出栏率。”县委县政府找准问题的结症后,通过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帮助猪农解决落后的养猪方式。县畜牧研究所通过筛选、接种、推广,在全县普及肉质好、瘦肉多的长白良种猪仔;县畜牧局等部门经过试验,设计出采光好、保温性能好的猪棚,供猪农借鉴,并开发出优良综合饲料。县、乡畜牧部门开展的“四个一”活动,更是使猪农喜上眉梢,即为每个养猪农户提供一本养猪的书、一盘养猪录像带、一张养猪“四良”模式表和一张从猪仔到出栏的程序图。科学养猪技术的推广,全县上下的努力,梨树已变一年养一茬猪为养三茬猪。为我国北方地区生猪快速出栏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发展规模养猪,是梨树“兴猪工程”的又一高招。在梨树农村,养猪有一定的基础,不少村镇养猪也有一定规模,会养猪、多养猪、快养猪的能手也很多。为此,梨树县积极扶持条件好的乡镇发展规模养猪,鼓励农民办家庭养猪场,并在猪舍建设上给予资金和材料支持。去年,为扩大万头村规模,全县投放养猪专项贷款1200万元,使60个村所需资金一步到位。县里购置了20辆解放牌大货车,为猪农运送饲料、外销生猪,并积极培育生猪销售市场的经理人队伍。在县里的扶持下,全县已形成养猪10万头的乡镇6个,养猪万头村116个,养猪专业户1.7万个,规模饲养量占全县饲养总量的70%以上。
梨树县“兴猪工程”的实施,很快收到成效。1993年达到67万头,实现一人一头猪;1994年就突破100万。用不到两年时间就实现5年规划。眼下,梨树县每天有2000多头商品猪源源不断调往关内外。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一个中国汉子和
一个日本老头的
治沙缘
本报记者潘承凡
王明海,一位精干的中国汉子。他干过的职业很多,记者、干部、党委书记、企业家,他还当过囚犯,他坐的自然是“四人帮”的大牢。他万万没想到,下半辈子会和沙漠捆在一起。
5年前,当他向沙漠跨出一只脚的时候,他还是内蒙古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副总裁,治沙种草,繁育种山羊,仅仅是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全盘工作中的一个生产保障子系统,他的性格——干别人干不了的事,吃别人吃不了的苦——注定他挺身而出,领着一帮人,开进风沙弥天的库布齐沙漠。
日本人远山正瑛也没想到,他在中国到处治沙,到处栽村,80岁以后一眼看上王明海这个中国汉子,执意和他一起治理库布齐沙漠,把日本的沙漠研究室搬进了库布齐沙漠,不仅在日本游说募捐,并把自己的地产卖了资助王明海治沙,还郑重其事地向家族成员宣布:死后就埋在库布齐沙漠。
远山正瑛并非是退休以后闲得没事找事干的老头,他是日本农学教授,日本沙漠实践协会会长,日本的沙漠就是他治理完的,为此,日本天皇专门表彰过他,日本人民给他立了碑,好让他的功德万世流芳。
中国的沙漠一直叫这个日本老头寝食不安。早在抗日战争爆发前,他就在中国包头买了一块沙漠,研究治理中国沙漠的途径,侵华战争烧毁了他的理想。50年代,毛泽东、周恩来向他辗转发出邀请,由于中日之间没有正常邦交,这份非同寻常的邀请未能到他手上。中日恢复邦交后,他不邀自来,在北京的密云种了一大片树,在宁夏的沙坡头种了一大片世所罕见的沙漠葡萄园……
在库布齐沙漠,他找到王明海,毫不客气地说:治理沙漠我是专家。治沙必须种树,我来帮你种树,种100万株,不要你投一分钱。
于是,一个中国汉子,一个日本老头,在中国八大沙漠之一的库布齐沙漠里结下了举世罕见的治沙缘。中国汉子负责修路盖房、引洪淤沙、植草养羊,在库布齐沙漠一个叫恩格贝的地方盖起了一片永久性的营寨,修起了沙漠中弥足珍贵的大水库。日本老头则像一只殷勤的大鸟,在日本和中国之间飞来飞去,带来一批又一批日本义务植树者,他们的路费食宿自理,还用自己的日元购买中国树苗,种在中国的库布齐沙漠里。
草场一天天在扩大,树木一天天在增多;日本老汉的嘴越咧越大,中国汉子的眉头却渐渐蹙紧,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决定撤出库布齐沙漠,王明海是进是退,库布齐沙漠治理何去何从?日本老头也放出话来:王明海在,我在;王明海走,我走。
为了中国的沙漠,也为了日本老头,中国汉子毅然地把另一只脚也踏上了沙漠。辞去了集团的职务,委托经营库布齐沙漠治理事宜。
从这位中国汉子的血管里,我们似可看到愚公的血脉精神。因为向沙漠宣战,比挖一座王屋山更难看到成功之日。王明海曾说:库布齐沙漠我是治不完的,但我可以向世界证明,沙漠是可以治理的。无独有偶,日本老头对中国愚公也情有独钟,中国不少报刊称他为“洋愚公”,他颇为自得,逢人便以此自诩。他不仅要把自己的老骨头埋在库布齐,而且他还要儿子和孙女继承他的事业,到库布齐来治沙不止。愚公精神,成了沟通中国汉子和日本老头的共同精神纽带。
“洋愚公”在库布齐沙漠是充实的、愉快的。在日本,他有着极高的威望,日本人几乎无人不晓他的业绩,他在日本演讲募捐,再大的官员,再大的老板,见了他都“哈依”、“哈依”,天皇曾几次垂询恩格贝植树治沙事宜。在中国,他有着全力宥助他完成理想的王明海。他说,在这儿挖个塘,王明海立刻派人去挖;他说,那儿的沙漠先引洪淤一下,明年好种树。王明海立刻组织人去筑坝拦洪;甚至他说,盖个新厕所。几天后一座风格独特的大厕所便矗立在沙漠里。
中国汉子不懂日语,日本老头不懂汉语,可他们是那样的心领神会,那样的声气相通……只有一样事,中国汉子瞒住了日本老头:资金告罄。
去年8月8日,恩格贝搞了个简单朴素的庆典,庆祝植树100万株,中国汉子和日本老头共同植下了纪念树。兴致勃勃的日本老头对中国汉子说:“这100万株植了5年,太慢了。明年开始每年植100万株,你拿1/3的资金。”中国汉子照例点头,说:行。
行吗?即使种每株树按3元钱计,中国汉子要拿100万元人民币,他拿得出吗?
中国汉子想了很多办法,但很难有所作为。
库布齐沙漠植树活动已经暂停,日本老头飞回日本,去让那些日本人对他点头“哈依”,心甘情愿地捐出口袋里的钱。中国汉子在国内四处奔波,为了往后每年植100万株树,也为了他和那个叫远山正瑛的日本老头在库布齐沙漠里结下的治沙奇缘……(附图片)
(图为王明海与远山正瑛在研究治沙方案施长江摄)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信

  人工降雨炮弹质量堪忧
编辑同志:
近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五团防雹队接连出现两起人工降雨弹意外事故。其中一起是炮弹由于迟发火而停留在炮膛内,10分钟后,作业人员准备排除故障时发生爆炸,一名作业人员的胳膊被炸断。假如弹头落在居民区或重要设施区,后果将不堪设想。
据了解,从1994年以来,我地区所进的“人雨弹”大部分弹壳和弹头结合部粗糙,个别弹壳上面坑凹有划痕。发射后,炮弹后面落下许多碎纸屑。上述现象很容易使高炮产生故障而造成人员伤亡。“人雨弹”质量的严重下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利用三七高炮防雹增雨,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各级领导对高炮作业的安全都极为重视,采取一系列措施,尽可能减少危险。然而劣质“人雨弹”却给作业人员增加了危险性。希望此事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尽快督促生产厂家加强质量管理。
新疆石河子孙景恩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讨讨“失败经”
尤希文
年初,各地层层召开发展农村经济经验交流会,既有致富能人、专业大户、专业村种、养、加的典型,又有服务部门有关行业介绍的好经验、好做法,这对于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加快奔小康步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市场经济没有常胜将军,失败的教训同样具有宝贵的价值。因此,笔者认为,在总结交流成功经验的同时,讨讨“失败经”也很有必要。
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村经济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由于我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对其规律性的把握还谈不上准确无误,加之农业生产周期较长,一般农民素质较低,经验不足,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某些失败、失误在所难免。问题在于,对待失败不应轻而易举地放过。成功的经验无法代替失败的教训,而失败的教训却能引出成功的经验。《新盛世危言》中说:“许多人习惯动不动就是介绍经验——功率,没听见过介绍教训——亏率。其实,只有从亏率中才能找到新的财富。”遗憾的是,生活中常见到有些专业户兴旺时,门前车水马龙,失败时门可罗雀,从此一蹶不振。
那么,我们如何从“亏率”中找到新的财富呢?第一,必须明确讨“失败经”是为了取得成功的经验,而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丑事”。就发展农村经济而言,目的是为了少走弯路,减少损失。第二,讨“失败经”有利于从教训中寻找对策。对策可以当镜子,照出已经制订的规划、措施、办法中的不足之处,便于解决存在的问题。第三,讨“失败经”要有点勇气,尤其是领导者。因为这样做,不但不会影响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影响干部的实绩,相反,只会顺应市场变化,加快发展,富裕农民,壮大实绩。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省报传真

  1995年各省(市、区)农村经济十大新闻(七)
江苏
一、盐城发展区域经济强农富民。
二、华西跨省合作,精兵强将赴黑龙江创建“华西村”。
三、张家港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奔向现代化。
四、无锡县正在从小康走向现代化。
五、板闸镇为淮阳市踏出小康之路。
六、贫困县阜宁迅猛崛起,闯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加快发展新路。
七、“淮北领头羊”——铜山县克服经济基础、生产条件差等困难,开拓进取,全力奔小康。
八、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五强县(市)”称号,全由江苏省获得。
九、划定一级保护农田7000多万亩,既顾眼前吃饭之需,又为子孙留足“饭碗田”。
十、如皋市200户乡镇企业实行厂内买卖制。
(新华日报供稿)
贵州
一、召开农村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九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思路。
二、确定把乡镇企业办成“一把手经济”,推动乡企大发展大提高。
三、投资近11亿元的世界银行扶贫项目工程在黔启动。
四、极贫地区、少数民族聚居的麻山、瑶山扶贫攻坚战打响。
五、部分县市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党政军民奋起抗灾夺丰收。
六、长顺县烟农参与收烟质量仲裁。
七、长防林建设为万千农户开辟小康路。
八、《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办法》自1995年7月1日起在黔施行。
九、农民技术培训实施10年,4.8万农民获技术职称。
十、遵义县拍卖乡镇企业,重组生产要素。
(贵州日报供稿)
北京
一、600个冲破村界的农场正在兴建;50个“万字号”工程蓬勃展开。
二、乡镇企业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创收已占全市工业“半壁江山”。
三、尊重人才引来“领头雁”,三万名大学生在农村施展才华。
四、京郊再掀“农机热”。
五、险村险户3000余人迁出深山。
六、农业生产获得丰收,科学技术起了主导作用。
七、县、乡、村三级办学,全市农村普遍建起成人学校。
八、产粮大县顺义6%的农民种田,一位农民生产粮食可供150位农民消费。
九、全市乡镇全部实现电话程控。
十、1500名干部深入山区扶贫,338个困难村走上富裕路。
(北京日报供稿)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刘大妈搬山
在革命老区河北省涉县,全国拥军模范、今年69岁的西戍村党支部书记刘金鱼所在的村有一座紧靠邯(郸)长(治)铁路的大石山。山高40多米,占地15亩,许多人都想利用这块宝地,但却望山兴叹。去年以来,刘金鱼率领群众抡锤舞钎,日夜奋战,移石4.5万立方米,移土2万立方米,搬走了这座山,并在此建起了一个运煤站。郝斌生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