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2月7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热点对话

消除贫困刻不容缓
本报记者黄泽全
甲:联合国宣布1996年为“国际消除贫困年”。国际上对界定贫困有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
乙:很难对“贫困”定一个具体标准,因为贫困表现在收入低下、营养不良、缺乏必要的社会服务、政治社会地位低下等诸多方面。国际机构确定一个国家是否属于贫困对象时还要考察该国的人均预期寿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国民受教育程度、居民医疗保健状况、每日卡路里摄取量、洁净水饮用等人文社会发展指标。另外,各国颁布的贫困线标准也不一样,美国确定人均年收入低于5400美元便可列入贫困行列,而莫桑比克人均国民收入仅80美元,两者显然是不能同日而语的。为了提供一个适用于国家间比较的衡量标准,世界银行1993年规定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80美元为贫困线指数,低于这个指数,就属于贫困行列。
甲:从世界范围看,目前贫困面有多大?
乙: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世界有13亿贫困人口,比3年前增加了3亿;有15亿人没有获得最基本的医疗服务;有10多亿人缺乏安全饮水等基本生活条件;在全球28亿劳动力中,1.2亿人长期失业,7亿人处于半失业状态;每天处于饥馑之中者高达7.5亿人;每年约有1300多万人死于饥饿、营养不良等与贫困有关的原因。就地区而言,亚太地区有8亿穷人;非洲6.3亿人口中,约有一半挣扎在饥饿线上;拉美有2亿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之下。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59国人均收入在380美元以下;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的48个国家中,33个在非洲,13个在亚太地区,两个在拉美。世界范围内贫富差别继续扩大,两极分化严重,20%的富人占有全球83%的财富,20%的穷人仅享有世界收入的1.4%;最发达国家与最不发达国家年人均收入相差近500倍。西方国家也有15%的人属贫困阶层。
甲:过去50年,世界财富增加7倍,为什么贫困问题却依然突出?
乙:造成贫困的因素很多,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在根源和特征上有所不同,发展中国家也因历史、经济、文化和自然条件不同而差异甚大,但大体上可这样归纳:首先,由于长期遭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剥削,生产力不发达是导致发展中国家出现贫困的重要原因;其次,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严重制约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此外,人口增长过快、生态环境恶化、政局动荡,也是造成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甲:人类能够实现消除贫困的愿望吗?
乙:联合国成立之时就将消除贫困写进了宪章。后来又多次召开解决世界性贫困的会议,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制定具体的发展目标,并在官方发展援助和减免债务等方面提供了一系列国际支援和帮助措施。为了消除贫困,许多国家做了长期、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果,例如中国的绝对贫困人口已从80年代初的2亿降到目前的7000万,印度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已从1961年的占总人口57%下降到目前的不到30%。进入90年代以来,全球绝对贫困人口的比例已有所下降,不少发展中国家居民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这表明,贫困并非是“不治之症”。
甲: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何在?
乙:从历史经验看,并不存在各国通用的治贫药方,而是需要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制定一项涉及政治、经济及社会等各个领域、旨在促进经济发展的综合发展战略。去年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社会发展首脑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消除贫困是维护人的生存权的要求,消除贫困必须致力于发展经济,消除贫困需要政府的组织和帮助,消除贫困应当开展积极的国际合作,消除贫困需要发达国家作更多的贡献”的5点主张,对消除贫困现象是积极和适用的。实践证明,只有提供消除贫困的物质基础和提供使贫困人口能够获得彻底摆脱贫困的能力和手段,才能防止贫困现象的继续。
需要指出的是,发达国家对造成发展中国家的贫困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应承担更多的义务。联合国历次有关会议一再要求发达国家为消除贫困作出实际贡献,发达国家早在70年代初就曾承诺将其国民生产总值的0.7%—1%作为“官方援助”提供给发展中国家。但是,这个目标现今不仅没有达到,反而在不断下降。目前,经合组织成员国对贫困国家的援助仅占它们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0.29%,不到这个指标的一半。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都削减了多边援助,而根据政治需要和附加条件增加了双边援助,这无助于人类实现消除贫困的愿望。
只有全人类共同努力,穷国富国遵循平等互利原则,不断加强国际合作促进人类共同富裕,消除贫困的愿望才能最终变为现实。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通讯

  非洲贫困状况恶化
本报驻科特迪瓦记者顾玉清
在世界上最不发达的48个国家中,非洲占了33个,达2/3,这一比例较现实地反映了非洲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贫困状况。尽管世界经济的列车借助于“信息高速公路”正快速前进,但是非洲面临的困境如果得不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非洲贫困化问题不仅难以改变,而且还有继续恶化的趋势。
非洲大陆自然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但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制约,非洲经济发展缓慢。据统计表明,80年代,非洲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负增长。1992年,非洲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10年前下降了15%,一些国家下降幅度甚至达到30%。1995年,非洲国家的平均经济增长率达2.7%,是90年代以来最好的年份,但仍有一些国家经济出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非洲最穷的莫桑比克,国家财政预算的60%要依赖国际援助。经济发展长期处于低速徘徊状态,使大部分非洲国家无法摆脱贫困的阴影。
造成非洲国家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历史上殖民主义者的长期统治和掠夺,破坏了非洲的基础建设,导致经济结构单一,发展严重滞后。殖民统治的“后遗症”和“民主化”浪潮的冲击,使得非洲地区种族冲突不断,内战烽火绵延。大部分国家深受其害,政局持续动荡,直接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加之一次次的旱灾、虫害、饥荒和疾病的肆虐,使非洲贫困形势雪上加霜,各国振兴经济的计划变得更加步履维艰。
拖非洲经济发展后腿的另一大包袱,则是沉重的债务负担。非洲国家外债总额1994年已经达到3130亿美元,比1987年增加了一倍,超过了全非国内生产总值的70%,每人平均负债额约达500美元。因初级产品价格下跌,工业制成品价格上升,非洲国家外贸赤字直线上升,债务负担不断加重。为勉强维持财政运转,一些国家不得不在苛刻条件下,继续向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因此,目前不堪重负的债务负担已成为非洲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西方债权国减免或延期债务,是非洲国家走出困境的重要前提。
非洲经济形势不断恶化的另一原因是,西方国家在经济衰退和财政赤字的借口下,大量减少或取消对非洲穷国的援助。据经合组织统计,1993年,发达国家向穷国提供的经援首次出现下降趋势,由1992年的610亿美元减至560亿美元。1994年略有上升,达578亿美元。但该年度发达国家提供的援助与其国民生产总值相比,平均只有0.29%,这是20年来的最低百分比。除了挪威、丹麦、瑞典和荷兰外,其它发达国家均未达到联合国确定的至少占其国民生产总值最低为0.7%、最高为1%的援助目标。
发展是战胜贫困的最好武器。非洲国家也已普遍意识到,要想实现振兴,需获得外部支持,但更重要的是要面对机遇和各种挑战,依靠自身的团结和努力,与贫困作斗争。目前,非洲局势正在逐步趋于缓和,经济开始出现增长。人们预言,伴随着非洲经济一体化的加快以及改革措施的不断深化,非洲国家定将翻开21世纪新的一页。
(本报阿比让电)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短评

  向贫困宣战
联合国决定把1996年定为“国际消除贫困年”。这一举措对于维护社会和平与稳定,促进世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50年间,世界财富增加了7倍,然而贫富之间的鸿沟却在扩大,南北矛盾继续加深。今天占世界人口20%的富人的收入是最穷的20%人口收入的60倍,同30年前相比翻了一番。世界上拥有10亿美元以上财产的几百名富翁的资产总值,相当于世界最穷的25亿人口收入的总额。全世界有13亿人处于贫困状态,每年有1300多万人死于贫困。居住在第三世界的占世界人口45%的穷人被远远地抛在了社会历史进程的后面,即使在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也有15%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自然灾害、种族冲突、人口膨胀、社会分配不公以及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是造成现代贫困的主要根源。贫困孕育着战争、暴力、冲突与社会动荡,成为当今世界不安宁的一个重要原因。18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和代表在1995年联合国社发首脑会议上,作出将1996年定为“国际消除贫困年”的决定,反映了世界各国争取和平与发展的强烈愿望。
消除贫困,首先需要各国采取适合本国国情的政策和措施,同时也需要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础上开展国际合作。对造成发展中国家的长期贫困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发达国家,有义务、也有条件从提供资金、减免债务、转让技术和进行平等贸易等方面采取切实行动,支持和帮助发展中国家振兴经济。联合国应当充分发挥政策对话论坛的作用和协调多边技术合作的优势,为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和实现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的今天,对发展中国家的困境采取视而不见、隔岸观火的态度,既是自私的、缺乏远见的,也是危险的。发达国家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既有利于本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只有加强国际合作,穷国富国携起手来,才能消除贫困。
中国是一个拥有12亿人口、人均资源相对缺乏的大国。到2000年我国将基本解决目前仍处于贫困状态的7000万人口的温饱问题,占世界人口1/5以上的中国人民最终脱贫致富,将是当代世界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是中国对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巨大贡献。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国际小百科

  全球贫富差距知多少
1993年,在全世界209个国家和地区中,有59国人均收入在380美元以下。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和发展最慢的国家有48个,其中非洲有33个;亚洲有9个;太平洋沿岸有5个;加勒比地区有1个。据世界银行1995年公布的数字,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莫桑比克1994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80美元,而世界最富的卢森堡同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达39850美元,两者差距近500倍。据联合国贸发组织《1995年发展报告》称,48个最不发达的国家1994年经济增长率为1.4%,比1993年的1.6%下降了0.2个百分点。
1993年,世界亿万富翁家族从47个增加到358个,增长了7倍多。其中美国最多,共120个。世界亿万富翁的财产总值达7650亿美元。1995年,居世界富翁之首的美国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的财产总值高达129亿美元。占世界总人口的20%的富人拥有全球83%的财富,而占世界总人口20%的穷人仅享有世界财富的1.4%。在这些穷人中,每年有1300多万人死于贫困。最近20年,发展中国家生活在贫困线下的人口增加了40%。目前有7亿人口营养不良,5亿人口食不果腹,10亿人口没有清洁饮水,另有4000万人因社会动荡或战争背井离乡,沦为难民。
从人文情况看,黑非洲儿童死亡率高达190‰,而北欧的瑞典等高福利国家儿童死亡率还不到10‰;黑非洲文盲率在70%以上,而发达国家成人识字基本都在95%左右。发达国家平均每400人就有一名医生,而发展中国家平均每7000人才有一名医生,一些非洲国家甚至平均每3.6万人才有一名医生。
(晋洲)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通讯

  美国贫富悬殊
本报驻美国记者刘爱成
在美国,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个挥之不去的影子:首都华盛顿富丽堂皇的建筑物前,无家可归者以地为床;纽约摩天大楼的墙根下,一无所有者躺在硬纸箱里;洛杉矶豪华的贝弗利山庄附近,讨钱人颤抖的手不时向你伸来……
豪富与赤贫并存,构成了美国社会的一大特色。现年仅四十岁的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近年来成为亿万富翁。他在西雅图郊区湖光山色中的新宅,占地三点七万平方英尺,有游泳池、游戏及运动室,有藏书一万四千册的图书馆、电影院,有能容纳一百席位的宴会厅及地下停车场。另一位亿万富翁佩罗在得州达拉斯的豪华庄园占地二十二英亩,室内的装潢和家具摆设富丽堂皇,夫妇俩收藏的印象派艺术精品和各种珠宝价值连城。庄园里除了游泳池、健身房、网球场等运动场外,还有射击场等,保镖们在围墙内日夜巡逻。佩罗除拥有这个庄园外,还在维尔、科罗拉多和百慕大群岛等地有度假别墅。
穷人区则是另一种景象。那里又脏又乱,极为拥挤,房子破旧不堪。穷人们,主要是黑人,一直为居住问题提心吊胆,一旦失业或交不起房租,就沦落为无家可归者。据美国官方公布的数据,全美无家可归者有七百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二点八。有人认为这个数据比较保守,实际上全美无家可归者达九百五十二万人。他们长年露宿街头,饱受风霜之苦。在寒冷的冬天,能够找到和占上一个地下热水管道排气口,就算是幸运。如果找不到避风御寒的地方就有可能被活活冻死。
美国的富人在享受生活,穷人则度日如年。在美国有许多乡村俱乐部、专有俱乐部,仅供富人享用,会员费至少上万美元。富人享用的是高级轿车、游艇和私人飞机,其衣着豪华,一套西服要花数千美元。而穷人不是靠借债就是靠救济为生,全国靠领食品券过活的人就有二千七百万。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随处可见脖子上挂着牌子、手里捧着塑料杯乞讨的穷人。
美国的贫富悬殊近年越来越大。据最新统计,全美最富有的家庭(每个家庭最少拥有两百三十万美元的资产)占百分之一,可是他们却占有全国百分之四十的财富。当富人越来越富的时候,穷人却越来越多。自一九八九年以来,美国贫困线以下的人数连年增长,一九九三年增加到三千九百三十万人,创下了一九六一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人们对美国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众说纷纭,克林顿指责共和党在八十年代大量为富人减税,是导致贫富悬殊的主要原因。一些专家学者认为,贫富差距拉大还由于近年来美国信息产业发展迅速,淘汰了不少低技能工人,加上企业裁员不断,失业人数增多,虽然有些人重新找到了工作,但工资较低,仍无法养家糊口。还有人认为是家庭结构问题,尤其抱怨单亲家庭增加,造成穷人增多。目前全美二百九十万个单亲家庭里,有八百六十万名儿童,这些人全靠救济过活。由于目前控制国会的共和党主张取消或减少穷人、老人、儿童的社会福利,美国的贫富差距呈继续扩大之势。 (本报华盛顿电)(附图片)
在西方国家,由于经济衰退,失业人口增加。而妇女的失业率更大大高于男子。图为一位失业的美国妇女同其他失业者一道在美国国会前集会请愿,要求改善失业者的状况。新华社记者樊如钧摄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每周一画

贫穷正在威胁着世界
·王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