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2月5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农技培训应走出误区
李如培
冬季到来,很多地方举办“农民技术培训班”、“农民夜校”等,旨在提高农民文化、科学技术水平。这是值得欢迎的。
笔者以为,作为一个现代农民,应该更多地掌握一些基本的农业科技知识,变“种田靠经验”为“种田靠科技”、“致富靠科技”。为此建议:有关部门应建立健全农技培训组织,加强对农民技术培训的领导。乡镇有必要设立长期的农民技术学校,在村、组也应设立临时性、季节性的培训场所,使之成为科学技术传播的阵地,并确定专人负责,充分利用三级农校有组织、有计划、系统规范地抓好培训工作。应加强农民技术学校的师资力量,在保证理论教学的同时,让专业户走上讲台,让富裕户传授经验,拉近农业科技与农民之间的距离。要转变农民的观念,积极引导农民学习科技知识,在农村形成人人学科学,人人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一些涉农的大中专院校应积极创造条件,敞开大门为农民自费学习开“绿灯”。同时,在农村中学大力推广初三分叉教学,即在完成初中文化课程的初三学生中,增开农业科学技术课,多为农村培养有文化、懂科技、留得住的新一代农民。
此外,要制定优惠的政策,支持和鼓励涉农部门的大中专毕业生深入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工作,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产实际中去,服务于广大农民,真正成为农民学习科学技术的良师益友。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乐平农民联合体促产增收
本报讯乐港镇蔬菜销售大户王炳火跨村、跨乡联合300多户菜农,办起蔬菜产销联合体,在上海、杭州、武汉、南京、广州等15个大中城市建立了蔬菜批发的“滩头阵地”,年销售蔬菜360多万公斤。像这样的农民产销联合体,在江西乐平市已兴起220余家,从业人员达14万余人。
近年来,乐平市在各个乡镇设立农民产销服务站,大力引导个体户、销售大户与农民建立产销联合体,用合同、协议约定产销双方的经济责任,解决农民一家一户办不好的农副产品销售问题。不到两年时间,全市涌现出200多个农民产销联合体。
产销联合体的兴起,也促进了该市农村规模经济的发展。目前,乐平市蔬菜面积已发展到20万亩,年产60万吨以上,形成了“北有寿光,南有湛江,中有乐平蔬菜帮”三足鼎立之势。还建成了5万亩板栗、5.3万亩果园、3.5万亩桑园、1.2万亩特种养殖等一批生产基地。(俞俭吕文彬)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信

  打好冬季灭虫战
近几年,由于棉铃虫危害严重,棉田投入增大,棉花减产,致使棉农植棉效益和植棉热情降低。棉铃虫严重危害的原因,除冬季气候偏暖等客观因素外,越冬白茬地翻耕少、农田灌溉面积少等人为因素也给棉铃虫蛹顺利越冬提供了条件。
目前,棉铃虫已落地成蛹,据我县植保站调查,棉田每亩活蛹量为250多头,是1993年冬的2.5倍。有关专家介绍:四代棉铃虫入土化蛹时抗逆力最差,冬耕能将大部分虫蛹翻入深土层,减少化为成虫的数量,冬灌能使虫蛹因缺氧窒息死亡。去年我县调查发现:不冬耕冬灌的、只冬耕不冬灌的和进行冬耕冬灌的三类农田,虫蛹越冬死亡率分别是20%、70%和85%。搞好冬耕冬灌,是减轻来年棉铃虫危害的一项有效措施。为夺取明年棉花好收成,建议棉区各级领导和广大棉农,抓紧时机,打好冬季灭虫战役。
山东夏津县匙中林王凤炳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函照登

  来函照登
贵报今年1月15日10版《抗虫棉:今年该不该种》文中写到“中棉所1994年一份关于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攻关的年度总结报告中明确提出,在施药治理的情况下,Bt棉比麦棉套作的常规棉要减产11%以上”。我所完整的试验结果是:“在平作条件下,Bt棉与常规棉都不施药,Bt棉较常规棉增产45.8%;在麦棉套种情况下,Bt棉完全不施药,而常规棉用药6次,Bt棉较常规棉减产11.0%。”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观察

  种乱
——关于种子问题的思考之二
本报记者周泓洋
1995年爆发的种子大战,是种子行业多年来悬而未决的问题的又一次集中爆发。其缘由是:在体制变革时期,原有的依靠行政手段建立起来的按计划组织供种的管理格局,已经被市场经济的强大冲击力冲垮,而健康有序的种子市场体系又尚未完全建立,宏观管理和调控的政策措施没有到位。
冷眼看纷乱
种子灾祸发生的原因很多,比如种子紧缺、生产资料价格暴涨、执法不严、管理力量薄弱,等等。
一个地区用多少种子是相对稳定的,需求量由该地区的种植面积和种植结构确定。农民不可能因为种子多了多种田或者多用种,也不可能缺种就不想办法种田。由于种子的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很大,难以准确预测种子的产量到底是否能够满足生产用种的需要,而多制了种成本又太高,用不了的种子不能当粮食吃(因为制种时,必须施用数倍于一般粮食生产所用化肥和农药);所以,种子有时价格高于粮食的数倍乃至十几倍,有时又便宜到毛儿八分一斤。
据统计,去年全国31个省区,80%以上没能落实制种计划;加上西南几省受灾严重,杂交稻种、油菜种缺口很大。以杂交稻种为例,全国杂交籼稻制种201万亩,总产3.06亿公斤,1995年全国种植面积2.3亿亩,以每亩平均用种1.35公斤计算,缺种885万公斤。也就是说886.35万亩杂交稻无种可种。而最终为什么又都落实了种植计划呢?答案只能是种了假种或劣种。杂交稻亩产一般都是500公斤,886.35万亩按照亩产一半来计算(而大多数种了假稻种的土地是颗粒无收或者所收极少)减收稻谷就是22亿公斤,这还是保守的估计。
假种使人恐惧,于是有了这样的说法:“宁肯饿死老娘也不卖种粮;宁肯累死儿子也要制种子”。可现在,种子基地上农民施用的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再也不像以前从种子公司那里能够得到“挂钩肥药”。农民说,种子部门没有给我好处,交售给种子公司的种子连本钱都收不回来,我凭什么卖给他们。这样,种子公司就很难从农民那里收到种子。
《种子管理条例》是目前规范种子管理工作的法律依据。但是,这个法律文件能否在实践中得以执行呢?答案是很难!作为种子行业管理部门的种子站权力有限,查处种子案件需要争取工商司法部门的支持,执法组织松散,力量较弱,难以震慑那些种子生产经营中的违法犯罪分子,打击力度不够。出现假种子一般最多就是罚点款,要不就是赔偿点经济损失,致使许多犯罪者胆子越来越大,气焰越来越嚣张。
没娘,孩子哪里来
现有的种子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从管理体制角度看,种子管理机构是以行政区划为单位。全国现有种子公司2700多家,因受行政框架的制约,省、市(地)、县层层设立公司。受客观条件限制,加上当地政府为了能够确保生产用种的需要,相当数量的种子公司小而全,行政、事业、企业三位一体。
这些小而全的种子公司,面临崭新的种子市场,信息不灵,反应不快,生产经营各打各的旗,各吹各的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已经有不少的公司被挤出原有的阵地,逐渐丧失了其作为国有种子公司承担着的当地生产用种供应者的地位,成为一辆背负着沉重社会责任、行政责任和市场风险的快散了架的马车。
另一方面,就公司本身而言,由于种子市场放开,个体、集体、国营一起上,市场被瓜分,原有的国营种子公司一统天下的局面不复存在,国有种子公司效益明显下滑。于是,这辆快散了架的马车也就举起了管理、监督和培育、销售、经营等数杆大旗。管理和经营两者合一,只要有利润,什么样的种子都可以经营,自己检查监督自己,自己开证自己卖,行政执法难以公正。
目前,种子离不开高科技。而我国的种子科研却力量分散,且大都在低水平上重复。全国有12万人在搞种子科研,国家、省、地区三级,各农业院校都建有繁育良种的科研机构。说搞水稻杂交,陡然间就能冒出来成百个种子名称(一般用代号),搞玉米杂交也是各路神仙纷纷出台,这其中确实有非常优秀的品种能被繁育出来,但泥沙俱下也是不可否认的,真的假的一块儿来。即便都是真货,也存在着重点不突出,力量分散,在低水平上重复的问题。
这种低水平的种子科研体系,又长期与生产经营严重脱节。科研由国家包起来,育种成果无偿提供给种子公司。这样,不但国家的负担大,而且科研单位也没有动力,结果造成科研经费不足,育种成果少。一方面种子公司缺乏优良新种源,导致许多品种超期服役,混杂、退化现象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另一方面,科研单位培育出的许多优良新品种不能及时推广应用到生产中去,品种更新换代速度慢。有一个数字:发达国家品种一般3—5年更换一次,我国要7—8年,有的甚至10年以上。
有备才能无患,种子储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屡屡听到的忠言。但是,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我们的财力无法达到储备种子的要求,这同化肥等其他生产资料的储备一样,由于行政事业企业三位一体的格局不变,种子公司即便有心为生产的需要储备种子,也无力负担沉重的银行利息。种子储备是有风险的,尤其是杂交种子,最好是当年制种当年用,次年用前一年的种子就会减产30%,并且依次递减。但是,由于近几年多次出现种子短缺,必要的种子储备是需要的。
专家分析,我国的种子储备量应该是当年生产全部用种量的30%以上。但是,目前的情况是国家几乎就没有种子储备,只好听任种子市场价格的潮起潮落。种子储备诸如低温、低湿仓库等一系列条件,这些都需要钱,大笔的储备资金从何而来?目前,种子的地位还不如粮食,种子在国家的有关资金安排计划中,从没有收购资金、专储资金。万一种子收不上来,试问:连娘都没有,孩子从哪来?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浦江居民菜篮子丰富
本报讯浙江省浦江县的蔬菜价格历来比邻近县市高。但是去年以来,城乡居民普遍反映蔬菜价格低了。
去年,浦江县联运管理办公室自筹资金200余万元,创办了菜篮子公司,吸取山东寿光等地成功经验,与各地蔬菜市场建立联系,采取保本微利的方式经营各种蔬菜、水产、肉食、禽蛋、副食、农副产品。浦江菜篮子公司成立以来,每天组织二十多个花色品种的蔬菜供应市场。
该公司已建立了近50亩蔬菜生产基地,准备与浙江省农科院等单位合作,在无土栽培、水产养殖、肉食加工、种子服务等方面进行联营,使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有长远保障。(张以进马长林)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省报传真

  1995年各省(市、区)农村经济十大新闻(六)
一、粮食生产重灾之年夺得第三个高产年:人均占有粮居全国第三位;牲畜总数突破6000万,牧民人均纯收入1850元。
二、乡镇企业发展速度达108.4%,利税实现翻番。
三、超额完成“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规划任务。
四、百万贫困人口基本解决温饱,脱贫速度为全国最快省区之一。
五、中、东部地区发生大面积早霜冻,抗灾救灾取得显著成绩。
六、二期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新增粮食生产能力68.54万吨。
七、家畜冷冻精液胚移技术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冷精年销量60万粒(支)。
八、总投资29亿元的再造河套灌区首期工程提前完成。
九、科尔沁沙地试种衬膜水稻成功,平均亩产480公斤。
十、海拉尔农垦增粮38%,居全国农垦系统第二位。(内蒙古日报供稿)
天津
一、市委市政府两次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二、全国农业种子工作会议在津召开,决定在全国实施种子产业化工程。
三、粮食生产取得历史性突破,平均单产超300公斤。
四、菜篮子工程建设多次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和兄弟省市的称赞。
五、在全国乡镇企业中首次提出“二次创业”的口号。
六、12个区县经济开发小区成为农村及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七、科技兴农取得重大进展,三年新增粮食1.64亿公斤、瘦肉878万公斤,增加效益3.94亿元。
八、政府向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及15个国家的使馆官员介绍天津农村投资环境。
九、乡镇企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十、蓟县建立起国内第一个绿色食品天津翠屏湖示范区,区内有22种产品获得绿色食品使用标志。 (天津日报供稿)
山东
一、省直部门、经济强县及国有大企业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县结成帮带对子。
二、潍坊市农业产业化新经验,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探索出成功之路。
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富村兼并穷村,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经济迅速发展。
四、在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山东获奖牌318枚,其中金牌112枚,居全国第一。
五、海洋产业总产值实现500多亿元,居全国第一。其中海洋渔业产量320万吨,产值260多亿元,已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
六、牛羊兔禽肉总量占肉类总量的53%,高于全国28%的比重。
七、山东成为江北第一个消灭宜林荒山荒滩的省份。
八、农村实现村村通电,农户通电率达99.8%。
九、政府拨出2000万元专款,实施农业新品种综合开发。
十、淄博市280万农村人口全都吃上自来水,地级市整建制实现乡镇社会化供水,在全国首开先例。(大众日报供稿)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为发展鸵鸟事业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鸵鸟养殖开发协会
自90年代初以来,我国开始引进非洲黑鸵鸟,进行人工饲养和繁育试验,目前我国的鸵鸟养殖业总的情况是很好的。
第一,非洲黑鸵鸟在我国引种、试验工作取得成功。目前正进入自行繁育、优化种群,并逐步进入发展规模养殖的阶段。
第二,各有关方面对于饲养鸵鸟这一新兴事业,从不了解到开始关注,到参与开发,鸵鸟养殖场发展很快,良种供应已呈供不应求之势。
第三,已有一批建成并投入生产经营的鸵鸟养殖企业站稳了脚跟,在生产与管理方面基本上进入了正常运转阶段。他们繁育出来的种苗正一批一批地提供到全国各地;他们的饲养技术、经验正一步一步地推广与提高。
第四,在中国兴起的鸵鸟饲养业,其发展之快,饲养技术上的独具特色,已得到国际同行、专家们的重视,美国、澳大利亚鸵鸟协会主席以及鸵鸟业方面的专家、教授等国外人士专程来我国考察。国内已有多家鸵鸟养殖企业成为“美国鸵鸟协会”的海外会员。
从这几年来饲养和繁殖鸵鸟的实践,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基本认识。
1.从鸵鸟的生物性能看,其特点是比较耐高温、低温。很多报道材料讲到能适应40摄氏度高温、零下35摄氏度低温,确切地讲,这是指鸵鸟可以生存的温度范围,如果作为一种产品来进行人工饲养,还是需要选择那些最有利于鸵鸟生长、增重、繁育的地区,以充分发挥其优势。从现有国内外资料看,尚未发现鸵鸟因传染疾病而造成大批死亡的情况。但是也应重视其疫情的防治。还应注意鸵鸟“带菌不发病”的问题,以防止在家禽中交叉感染。近三年来,在我国南方和北方广大地区,饲养实践证明,其繁殖、生长情况是好的,而且繁殖、育成的速度也是较快的。
2.关于鸵鸟饲养场的经济效益,从南、北几家办得较早的饲养场的实际情况看,一是饲养场的建设简单,基建投入少、建场快;二是生产运行过程中的投入,主要是精饲料和饲养管理人员的费用,(青饲料一般可以就近种植、收集)开支比较稳定,在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不大。三是种鸟的购置,这是鸵鸟饲养场投入的主体。目前,良种鸟的价格是偏高的,随着种群的扩大,其价格将呈逐步递减趋势。
3.关于投入产出的周期,只要在引进种鸟中成年鸟、幼鸟的组合适当,场内固定资产增值是很快的。从建场、引种开始到能够向外提供幼年种鸟,有的企业只花了半年时间,有的为一年。
4.现在,我国鸵鸟饲养业,还处于繁育种群阶段,尚未进入最终产品“商品鸟”的生产阶段。据繁育种群的成本核算,将来批量生产的“商品鸟”将比种鸟的售价大为降低。
我们认为,当前鸵鸟饲养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
1.前两年,一些地方的宣传报道着重于讲鸵鸟生物特点优越性和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在国内饲养繁育鸵鸟的有些技术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更没有形成适合我国不同自然地理条件下,进行饲养繁育的成套的、规范化的技术规程。这样,就使人们对人工饲养鸵鸟在技术上看得太简单了,在经济效益上估计得过于乐观。
2.正是由于“鸵鸟热”的出现,再加上人们对鸵鸟的了解不全面,在国内良种繁育规模有限、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有的地方便急不可耐地寻求从国外引种,有些不属于“非洲黑鸵鸟”的品种被引进来;有些种性不佳、家系不明甚至是在国外市场上出售的“商品鸟”和鸟蛋也被引进。这个问题的后果是严重的:一是在鸵鸟种群开始繁育扩大阶段就可能导致品种不纯、种系混乱的问题,贻患无穷;二是给投机者以可乘之机,他们到处引进伪劣品种,不从事饲养工作而是引进倒卖,牟取暴利,而真正从事饲养业的单位就很可能上当受骗,造成重大损失。
3.在这种混乱的状况下,各地、各个饲养场就必然要采取封闭性的自保措施。如严格控制良种流向以防止品种混杂,对种性鉴别、饲养、孵化、育雏技术,以及饲料配方等方面实行严格保密。很明显,这对全局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4.在我国鸵鸟业刚刚兴起时,就已经处于国际竞争的严峻形势之下,许多国家都看好我国的鸵鸟种苗市场和鸵鸟产品市场。对此,我们必须有足够的估计。
今后,我们将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1.配合业务主管部门,加强对鸵鸟种苗引进的管理和服务。对国内现存的良种,开展检验、鉴定工作,实行种禽认证办法。
2.在总结国内饲养、繁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准确地宣传、报道鸵鸟的生物性能、社会效用和经济效益,论证在我国各地饲养繁育鸵鸟的可行性及其制约因素。
3.组织生物学、鸟类学及畜牧兽医专业的专家、教授进行有关鸵鸟课题的科研工作,同时积极开展科普工作,培训鸵鸟饲养、管理人才。
4.对鸵鸟产品的综合利用、加工设施建设以及国内外市场的调研等工作,要及早着手进行筹划和准备。
5.积极主动开展与国外科研、生产、经营等单位的联系、交流与合作。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建昌“牛”起来了
王佑民
辽宁省肉牛开发推广县——建昌县采取典型带动、政策推动、科技驱动的办法,黄牛开发连年迈上新台阶。1995年黄牛饲养量近20万头,比上年翻一番,涌现出5个超万头的乡镇,22个专业村,3600多个专业大户,养牛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15%,人均200多元,不少农户靠养牛脱了贫。汤神庙乡古桥子村户均养牛20头,人均5头,短短二三年时间,就使一个远近闻名的穷村变成了富村。 (王佑民)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穷村为何一跃成为徐州市首批小康示范村?关键在于——
白集善抓机遇
黄泽全
10年前,苏北农村留给我的是一种难忘的贫穷情景:茅屋土墙满目见,雨天泥泞难行人,粗布棉袄空着穿,瓜菜红薯半年粮……前些日子,我去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参加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组织的学术讨论会,顺道参观白集村,得到的是一种全新的感受:家家二层别墅式楼房,户户通闭路电视;柏油马路宽阔笔直;全村1000多名中小学生实行免费教育;村民医疗、吃水、用煤免费;65岁以上的老人按月领取养老金;全村工农业总产值3亿多元,人均收入3000多元;既没有暴发户也没有贫困户,家家都有数万元存款……所见所闻,让我们这些久居都市的人感慨不已。
白集由昔日名不见经传的穷村一跃成为徐州市首批小康示范村,关键就是他们抓住了每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
1981年至1985年,煤炭市场供应紧张、产品畅销、效益好,这个村利用当地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多方筹措资金,5年内建起6座小煤矿,年收入逐年增加,尽管还未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状态,但为后来的经济腾飞积累了资金,奠定了物资、技术基础,也培养锻炼了一批管理干部。
1988年至1991年,白集村借助全国乡镇企业大普及大发展的契机,利用开煤矿盈利的资金,相继建成了运输队、造纸厂、水泥制品厂、面粉厂等10余家企业,还联营在海南省海口市兴建起三星级涉外旅游宾馆——新南洋大酒店,并与乡、区合建了棉纱厂。这样,既调整了产业结构,又大大增强了工业发展后劲,工农业总产值连续跨上几个台阶。
1993年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鼓舞下,白集村加快了改革的步子,加大投资,发展规模经济,自觉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兴办高科技产业,组建省级经济集团公司,已基本形成以煤炭、建材、食品饮料为龙头,以造纸、纺织、运输、商业为骨干的多元化村办工业体系。近10年来,这个村平均每年向国家交售公粮60多万公斤、棉花10多万公斤和税费400多万元,成为徐州市有名的粮棉大村、利税大户和工业先进村。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山东省潍坊市西郊花木园艺场,是1985年由庭院开发逐步发展成为资产达160万元的个体私营企业。现有400多个花卉品种,近20万株。花卉销往厂矿、企业单位和居民。年纯收入达30余万元。这是客户在选购花卉。 本报记者 卢传友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