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2月3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全国中学生尊老敬老书信大奖赛举办
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在青少年中培养良好的尊老敬老习惯,向今年十月一日“国际老人节”献礼,《银潮》杂志社与中央电视台青少部于近日联合举办首届全国中学生尊老敬老书信大奖赛。著名作家巴金、冰心、萧乾、柯灵、王蒙等欣然担任大赛指导委员,一批名作家和教师出任评委。大赛参赛对象为全国在校的中学生(含港、澳、台地区)。征文要求以尊老敬老为主题,采用书信体形式。获奖作品将由《银潮》杂志和中央电视台《第二起跑线》择优选登和展播。
(冯梅)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英国“黑色之音”访华演出
英国“黑色之音”女子无伴奏歌唱表演团,二月十日晚在北京二十一世纪剧场举行演出。该团由五名黑人女歌手组成,上演的节目内容广泛,以黑人流行音乐为主。该团曾在欧洲、亚洲和美国巡回演出,受到许多观众的好评。(亚利)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古吴春秋》展现古吴历史风貌
三十集电视连续剧《古吴春秋》正由无锡金魁股份有限公司与北影厂电视剧部抓紧制作。该片展现商末周太王之子泰伯远奔荆蛮,开拓创建勾吴,到吴楚、吴越争霸六百多年历史,反映了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描绘了众多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 (晓纪)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关东第一鼓”撼人心魄
新年伊始的首都话剧舞台上好戏连台,作为辽宁省进京演出7台戏开场锣鼓的《鼓王》,便是这繁花丛中绚丽的一枝。鞍山市话剧团带来的这台被誉为“关东第一鼓”的话剧,以雪莲湾乡民间鼓王一家面对突然而至的10万元巨款的复杂心理为“戏脉”,通过老鼓王一家老少两代人是将巨款交出还是归己的不同态度而构织的戏剧冲突,生动地反映出当今生活中人们不同的金钱观、价值观,从道德和精神情操的角度,深刻揭示出“贫贱不能移”这一传统民族美德的价值。该剧以黑土地上生动的现实生活及由幕间鼓等构成的新的舞台艺术形式,谱写了一曲撼人心魄的民族美德的时代颂歌。该剧在京演出期间广受观众好评。
由著名剧作家陈玙改编,林兆华执导的这台话剧,曾获辽宁省第3届文化艺术节“金杯奖”,该剧在鞍山演出30多场,社会反响强烈。植根于钢城的鞍山话剧团早在60年代就被文化部命名为“红旗剧团”。改革开放以来,该团创作出一批讴歌时代精神的剧目,每年演出都在500场以上,足迹遍及20多个省市,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西央文/摄影李志平(附图片)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峨影新片《来不及道歉》受好评
《来不及道歉》是峨影厂新近拍成的一部视角独特的儿童故事片。该片在浓郁的四川小镇风情中,委婉动情地讲述了几个顽童和一位残疾老人之间的故事。因修铁路而致残的荣誉军人沈爷爷从省城图书馆退休回乡后,在自己家里办起了一个“青山书店”,引导小镇的孩子们看书学习,没想到竟受到镇上几个顽童的欺负。沈爷爷宽容地忍受了顽童们的恶作剧,并协助公安机关抓住了兜售坏书的书贩。沈爷爷的善良、无私和对山区孩子的厚爱,终于感动了顽童们,当他们带着新拐杖去向沈爷爷道歉时,沈爷爷却因书贩的报复离开了他钟爱的孩子们……广电部、电影局领导和首都电影界专家们看过影片后,认为该片在凝重的风格中,从儿童的角度提出了尖锐的社会问题,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和警世作用。该片由钱道远、余纪、梁沪生编剧,并由梁沪生、余纪执导,摄影李宝琦。 (西文)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电视文学剧本《青年毛泽东》引起关注
12集纪实性电视文学剧本《青年毛泽东》由双月刊《电视·电影·文学》于今年第一期发表后,得到了有关单位和专家的充分肯定。《青年毛泽东》主要描写了从1910至1921年建党前夕毛泽东的革命经历和斗争生活,再现了这一时期的历史风云,形象地展示了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壮志和创建社会主义中国的伟大理想。作者赵遵生为写好剧本,曾两下湖南,采访了数十位与毛泽东同时代的老人,查阅了大量的文件、资料和历史档案。 (景平)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看李梅演戏
贾平凹
李梅演《鬼怨》,鬼十分美艳。台上的灯还亮着,但这是黑漆漆的夜里,鬼寻着花园了,便要叫一声“苦哇——!”给人间听。戏上的叫板,平常是旦角们在强说愁,这鬼有冤,就丹田气冲,脑鼻腔共鸣,由弱到强,至强又趋微弱,音域上下已超过两个八度,忽远忽近地就飘然来了,花园里的花,草,树木和楼阁,以及台下看戏的人,都在颤栗。鬼便上场了。鬼的披肩是洁白的,尺幅也加大了一倍,急速地奔出,没有脚步响,却听得风势。她是来复仇的,她不遮面亮相,转呀的,翻呀的,兜,抄,托,甩,急切切地幽怨纠结不清。台下掌声就啪啪地拍,有人一连声叫:好!鬼要的不是这掌声,鬼戛然停滞,大背身向了观众,聚光灯下悲怆极度而泣了:这毕竟是一个弱女子鬼啊。
画鬼容易,演鬼却难。《鬼怨》是秦腔名剧,曾经造就了许多表演艺术家,李梅二十出头,演出的是年少的鬼,爱得糊涂,恨得戾厉,但她的鬼以幽为真,怨以幽为深,新鬼就清于老鬼魂,以阴间之形诉出了一个阳世难诉的情来。
还是一个情字,李梅演《留下真情》。《留下真情》是现代戏,说的是她这个刘姐富了,与一个金哥的写书人恋爱,如何疼他,爱他,却总是被他贱看,最后还是成就了他的事业和爱情。有一幕,台子上燃了篝火,桃花烂漫,该是阳春的三月,刘姐藏而又藏地追看着金哥,金哥却与旧情人进了桃花洞,“望见远处人来了,走近一看不是郎,人家的郎君回家了,再望天黑了”。天黑了,风还峭寒,聚光之下,刘姐张嘴无语,手僵如柴,一颠一顿地走,走得轻,走得软,一步步形销骨疲。突然倒卧,唱一句“这一幕实不该让我看到”满口声的高亢。刘姐不该看“这一幕”,观众也不该看到“这一幕”,盼刘姐恨气汹汹骂一通那个金哥挨刀的,她却采用了歌剧中巧声的技巧,如长气吁出:“不看到永远是暗礁”。观众想,这也是对呀!接下来,如江河泄水,一连23句的长段大唱诉之泣之,待唱到“我总想万金使我分量重,为什么百万富婆仍轻飘?”台上的捶胸,台下的叩心。这般唱过,角色赵大兰的上场。赵大兰是个粗人,说:“哎,屋里咋弄得这么乱的?”刘姐说:“噢,风刮的来。”回答里有几分哽咽,脸面上是一丝倩笑,但立即去扶翻倒了的长凳,一时又气短足软,趁势坐在了凳子上。
《鬼怨》是由爱生怨,《留下真情》则由怨生爱,情场上翻云覆雨,变幻出的李慧娘和刘姐;足风标,见精神,有态有度。不由想到两点——
一、在太多诱惑的年代,年轻的从艺人难得还呆在戏剧舞台上。李梅在地方剧院,十多年不从俗流,酷爱秦腔,苦学苦练,终于在不易走红的戏剧舞台上走红,应有贺联:萤飞光自照,梅雨色不褪。
二、现在的剧场里观众太少,行家太多,如果戏剧只给行家演,戏剧就沦为另一类的唱堂会了。现在的青年演员中,“传人”型的太多,创造力强的太少,传人虽好,却易于使戏、剧再老下去。李梅的戏好看,耐看,看的人多,会给戏剧界多少启示呢?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双拥城的新奉献
——《大进军——南线大追歼》拍摄散记
周春铭
1995年岁末,八一电影制片厂《大进军——南线大追歼》摄制组转场来到广州,在此拍摄1949年解放大军开进广州城的隆重场面。在广州这个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现代大城市里拍摄这样大的戏,牵涉面广,影响范围大,能否顺利进行,摄制人员心里都没底。当摄制组怀着忐忑的心情找到广东省及广州市领导部门时,没想到得到他们的一致支持:要限制交通由他们落实,要找群众演员由他们解决,有什么困难尽管提出来。多么令人感动的回答,多么干脆利落的作风啊!广州是全国著名的“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双拥城之一,今天一接触,果然名非虚传。
《南线大追歼》描写的是1949年我党取得三大战役的辉煌胜利后,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我第四野战军和第二野战军一部克服重重困难,日夜兼程、追歼逃敌,在半年多的时间内,相继解放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及广西中南五省的史实。“广州入城式”表现的正是羊城欢庆解放的场面。
影片的拍摄点选在当年广州解放阅兵式原址——现广州市政府所在地。为了不影响市府办公,并可利用一些会议室、办公室供拍摄用,摄制组将这场戏定在12月23日周六拍摄。23日一大早,群众演员就提前来到了拍摄现场,参拍的53210部队清晨4时多就从广州附近的花县赶来了,当地海空军及某部炮团也抽调兵力参加了拍摄。市公安局抽出数十名公安干警在现场管制交通,维持秩序。群众演员1000多人都是在市府的支持下,从市、区所属各个部门动员来的。他们来自30多个不同单位:广州医学院的100多名女学生,身穿白大褂,站在欢迎队伍中扮演医护人员;越秀区政府组织四个街道办事处的老人及群众,扮演欢迎队伍中的各界人士,他们当中,就有46年前参加欢迎解放军入城的老人;当年的纺织女工听说拍电影,拿出了保存多年的工作服供摄制组使用,看着后辈穿着自己当年的工作服欢迎解放军,她们仿佛又回到了青年时代;广州缝纫机总厂、机械工具厂、广州艺术学校、广州市粤剧团、市文化局及东山区文化馆、越秀区文化馆等单位有的派人担任群众演员,有的为拍摄出物出力。他们不讲条件,不计报酬,有的单位还主动为参加拍摄的同志增加补贴。为了拍电影,不少人剪短了自己的头发,理成了“解放式”,一些年轻的父母还老早就把穿着短衣短裤的孩子送到拍摄现场充当欢迎队伍中的小学生,望着孩子瑟瑟发抖的身躯,作父母的心里既乐又疼。
拍摄从上午9时许开始一直顺利进行着,由四野、二野战士组成的方队,步伐整齐地走过主席台,坦克、炮车披红挂绿,隆隆前进。街道两旁的欢迎群众挥动标语彩旗,庆祝广州解放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主席台上,叶剑英(张云立饰),陈赓(孙飞鹏饰)、邓华(杨宝龙饰)、曾生(曾德平饰)、赖传珠(李新龙饰)等不时在向群众招手致意……摄影机欢快地叫着,把这精彩的历史画面生动地记录在胶片上。
中午,市府又派人将可口的饭菜送到了摄制组,这饭菜也是市府免费提供的。当晚,摄制组连续奋战,拍摄了广州军民欢庆解放的夜景镜头。
偌大的场景,40余个镜头,一天时间一气呵成。该片导演赵继烈、王珈欣喜万分地说,今天是影片开拍以来最顺利、拍摄镜头最多的一天,若没有广州市政府和人民的支持是根本不可能的,他们功不可没,影片的成功中有他们一份重要的贡献。
栗石毅摄影(附图片)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文艺短论

  文学未必“嫁”电视
张儒昌
自有电视,进而被称作艺术,它就越发红火了。垂青于音乐、戏曲、相声等等,就催生了MTV、戏曲电视、相声电视……至于文学,除了名著们排着队等待电视改编,还有了一种LTV(L——literture:文学),也许是一旦“嫁”给电视,就要改姓,译过来,就叫“文学电视”。
原本有个称作“电视文学”的东西,按教材说法,是“为制作电视文艺节目编写的文学底本”,即所谓“脚本”吧,大概不是LTV。那么,何为LTV呢?
曾“读”过(又该是“看”)变成LTV的散文名著《母亲的厨房》,总觉得比读原著时少点什么。也许是因为“演”出来的母亲不是“读”出来的母亲;一名演员的读,顶替了我们各不相同的读;一名演员的理解,取代了我们千万人的理解。我们总是处在接受他人馈赠的那个地位——却又总是不能得到自己企盼的享受。这是因为:
文学是“品”出来的。消沉时给我慰藉,迷乱时使我清醒;与她拥抱时,是与作者心有灵犀;与她握别时,给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想象空间,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无需任何诠释、雕饰。而电视是刻意于“栩栩如生”,却又难免鲁莽灭裂;一大堆演员的喧嚷躁动,搅碎了与作者心语交递的清幽;一个个逼面而来的特写镜头蒙太奇,使我失却了选择和回味的从容。曹雪芹塑造了一个林黛玉,于是,每个人心中就都有一个各自不同的林妹妹——这是文学,“未嫁”的处女;导演选择了一个林黛玉,其实是把他心目中的那一个献诸公众,于是,大家只能共有一个相同的林姑娘——这就是电视,就是“嫁”给电视的文学。
文学是写出来的,电视是演(或“拍”)出来的。文学写心、写情、写思想,写出无“形”而又无限的形象,几乎是只可意会、不可言状。而电视要拍、要演这些东西就只能“声形并茂”了。演一个梦,梦就成了现实;演一种思想,思想就成了行动。就仿佛桃子抓到手里变为石头,月影捧出深井则变为一掬清水。文学的“写”,自是“实者虚之,虚者实之”;电视要拍,就只能虚实如一了。未嫁与电视的《母亲的厨房》,是作者与读者共同营造的艺术空间;而变成了LTV,让不善表演的原作者走进了外景地,让扮出来的母亲走了进来,让朗诵散文的演员也挤了进来,唯独是把读者撵了出去,这个“艺术空间”,就显得十分狭小、拥挤、嘈杂。对于文学,读者是审美主体,是“进行艺术再加工的创作者”;而在LTV面前,观众却仅仅是宛若行乞的接受者。
于是,我们真怕电视把文学“娶”之殆尽,夺走了我们心目中《蜀道难》的奇丽、《赤壁赋》的深旷……虽然,LTV还没有这么大的胆量。
时人崇尚艺术上的嫁接、综合,MTV、LTV等概莫能外。但是,电视并非容纳百川的艺术之母,也不会呈现“罢黜百家,独尊TV”的局面;一切艺术,都“嫁”给电视,也未必幸福美满。所以,文学,又何必争“嫁”电视呢?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市泉山区委)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在改革开放中发展着的中国电影
田聪明
中国的电影业同其它行业一样,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化与发展,制片、发行、放映的改革和发展也不断取得新的成就。目前中国拥有故事片、美术片、科教片、纪录片、儿童片和译制片等各片种的30多家国有制片厂,其中故事片年产150部左右,译制片40部左右;2000多家电影发行公司和2万多家专营、兼营的电影放映院及10万左右个农村放映点。可以说,中国电影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中国人民的文化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世界人民的心目中和世界电影市场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而尽管目前中国电影业存在许多问题,面临很多困难,但中国的电影艺术家们和电影从业人员对中国电影的前景是充满信心的。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生产力水平与发达国家比较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而电影作为人类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诞生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艺术和技术的综合,是随着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电影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不论哪个国家和地区,科技与经济的发展水平往往决定着电影生产发展的总体水平。中国电影业目前面对的主要困难,除资金短缺,技术设备相对落后外,在经营管理体制等方面也存在着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不能满足在新形势下电影自身发展的需要等问题。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制约着中国电影的发展。但同时,中国电影界的有识之士在客观地分析了自身不利条件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自身独有的优势:这就是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特别是目前正在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群众实践,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中国广阔的土地、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电影艺术创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可表现的画面;中国电影在90年的历程中,逐渐形成了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紧密相联的中国电影的创作风格;特别是形成了目前拥有50余万之众的包括制片、发行、放映、教学科研、理论评论、科学技术等在内的老、中、青电影工作者队伍;中国拥有12亿人口,有着巨大而有待开拓的电影市场;等等。
因此,中国政府和电影工作者清醒地意识到,摆在我们面前的中心任务,就是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调动所有电影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步建立和完善电影企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学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不断拍摄出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的优秀影片;不断提高电影工作者的素质。争取经过五年或稍长点时间的努力,基本形成一个使影、视、录、视盘一体化,制片、发行、放映一条龙,立足中国,面向未来,走向世界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电影事业体系。
目前正在进行的中国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核心,是根据我国《著作权法》,将国产影片由中影公司统购统销改为自主发行。这就不仅使制片单位的著作权得到了保护,具有了向国内外发行自己影片的自主权,而且也使发行放映单位拥有了自主权。改革方案全面实施近三年,尽管所见到的成效还是初步的,但比预料的要好,出现了非常可喜的良好势头。特别是国有电影企业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活动方式,不论制片、发行、放映,都在逐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步,从而开始显现出了令人欣喜的生机和活力。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与各国电影界合作制片,互办电影周、电影展等活动不断增加;与世界上许多电影节的联系和交往也日益广泛,并在上海、长春等地举办了电影节。这就使中国电影界有了更多机会了解世界、走向世界,也使世界有更多机会了解和认识中国电影。从而,使中国和世界电影在增进相互间了解、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友好地合作和交流。这符合中国和世界各国电影界的共同愿望和利益。尤其是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电影人才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一大批有才华的艺术家、事业家在改革开放中脱颖而出,他们在对前人的继承发扬和与各国同行的互相交流中得到充实、提高。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中国电影行业机制的改革还在起步阶段,加上国有电影企业在创作观念和文化市场方面的特殊因素,以及我们缺乏经验,因而在旧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之前,又往往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困难。我们认为这是改革中、前进中的问题,也只能在深化改革中和不断前进中逐步加以解决。中国电影工作者将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以多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结合的优秀电影为根本着眼点,统一认识,总揽全局,加强协调,扎实工作,为中国电影的再度辉煌而努力。
回顾世界电影100年的历史和中国电影所走过的90年历程,我们深深感到电影同其他行业一样,每当遇到新的挑战和困难时,关键是我们要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审时度势,敏锐地抓住机遇,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兴利除弊,自觉而主动地适应变化了的形势,以保护自己、发展自己、提高自己。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儿童片《和爱一起长大》拍成
长春电影制片厂新拍的儿童电影故事片《和爱一起长大》近日摄制完成。
影片以朴实自然、流畅明快的轻喜剧风格,讲述了一对邂逅相遇的中国儿童林小龙及生长于美国第一次回国的华人小女孩凯西之间由陌生、相识到熟悉、了解的过程,通过两个孩子之间纯真挚朴的友谊以及影响他们成长的周围人们——父母长辈、家庭教师等人物的喜怒哀乐,告诉人们如何正确地引导、教育孩子才是有益于儿童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
该片由青年女导演文岚执导,编剧薛晓路。影片主角林小龙由小朋友们喜爱的中央电视台《大风车》节目主持人宫傲饰演,六岁的尹双双饰演凯西。出演本片的成人演员还有陈剑飞、邬倩倩、曾国华等。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五个一程获奖作品选评”征文

  新声皆从里巷出
——简评江苏获“五个一工程奖”的戏剧作品
陶友红
“五个一工程”评奖花开四度,江苏有五个戏剧作品榜上有名(三个“入选作品奖”,两个“提名奖”)这包含着话、京、滑稽三个剧种,分属现代戏、历史剧两大类的五个戏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努力贴近群众。
这几台戏的创作者把群众对社会生活的“关注点”作为戏剧贴近生活的切入点,使作品首先在内容上能够贴近群众的心意。他们抓住的“关注点”有的是社会矛盾,有的是争议人物,有的属于观念范畴,有的则是某种社会思潮。这些“关注点”的形成,有的是因为与人民群众的命运、利益息息相关,有的是因为人心、人情所向,还有的是来自某种共同的社会心理。这些“关注点”也并不固定地体现于某个戏剧因素中,而是或题材、或主题、或人物、或事件,灵活多样。如获1994年入选作品奖的京剧《醒醉记》抓住了生活中备受全社会关注的“反腐倡廉”问题,通过唐太宗李世民功成失检,将隋朝洛阳旧宫赐与公主作嫁妆,遭到皇后反对的历史传奇故事,重申了执政者要廉洁自律的道理,将群众的“关注点”贯穿在戏剧主题之中。
戏剧贴近群众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吸引群众,最根本的是为了使作品能够给群众以启迪和帮助,使群众能够从作品中汲取力量得到鼓舞。所以,这几台戏贴近群众的努力并没有停留在抓住群众的关注点进行创作上,而是继续向纵深延伸,调动戏剧的各种手段,全面发挥戏剧的诸多功能,在更多更深的层面上满足群众的需要,使群众通过观剧能得到更多的收获。江苏获奖的这几台戏除了在开掘主题上下功夫,使剧目具有积极深刻的主题外,有的戏更加注重于人物的塑造,以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代替干巴巴的道理,以高尚健全的人格作为群众行为的楷模。如获得1993年提名奖的滑稽戏《诸葛亮与小皮匠》中塑造了一个正直朴实的中学教师诸葛文的形象。他热爱教育事业,爱自己的妻子女儿和学生、邻居,他把自己的聪明才智都奉献给了学生,教学工作取得了成绩,他拿到奖金就喜滋滋地为妻子女儿买了礼物和好吃的东西,当财大气粗的邻居遇到困难时他不计前嫌无私相助,他虽然清贫,却坚持以自己诚实的劳动充实自己的生活。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却以自己的行为感动了台上蛮横自私的“万元户”小皮匠,和台下许许多多的观众。社会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在人们受到商品、金钱猛烈冲击的现实背景下,《诸葛亮与小皮匠》为智慧、诚实和正直找回了尊严,它通过诸葛文这个人物及时地让观众明白了高尚纯洁的人格比金钱更有价值、更值得追求的道理。
为了更好地发挥戏剧的审美功能,使观众能欣赏到戏剧特有的形式美,这几台戏在排练制作演出上精益求精,舞台美的整体效果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1995年成都第三届中国戏剧节上,京剧《醒醉记》获得了编剧、表演、舞美、音乐、灯光等多项嘉奖,受到专家和观众的热烈欢迎。(作者单位:江苏省委宣传部)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电视剧《秋去冬来》开拍
八集电视连续剧《秋去冬来》近日开拍。该剧以一个一群好人一道努力做同一件好事的故事,以贴近老百姓的视角,对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进行了剖析。该剧前七集为故事性颇强的情节剧,第八集则在政论片的形式中,以古今人物、事迹告知人们,中华民族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舍己为人的传统美德,在社会变革的今天更应大力弘扬。(向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