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2月26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中科院上海计算机网络建成
中科院上海分院系统计算机网络工程最近建成并通过鉴定。这项工程是中科院百所联网工程的一部分,采用了目前最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互联技术。它可为用户提供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等网络服务,并已实现国际联网和科学数据库、文献书目及计算机软硬件等资源的共享。(据新华社)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大连市椒金山隧道顺利贯通
由铁道部十八局四处担负施工的大连市东北路咽喉工程,全长1050米的椒金山隧道东线日前顺利贯通。椒金山隧道为双线四车道,单线最大开挖面宽12.5米,高9米,设计时速80公里。该隧道的贯通将使进出大连市的车辆缩短路程十余公里,从根本上解决大连市交通堵塞的状况。(隋建丛刘征)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中航油总公司服务优效益好
1995年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圆满完成国内、国际航班及专、包飞机加油444275架次,总供油量285万吨,营业额总收入为61亿元,人均创利名列中国民航前茅。全行业的优质服务率也达94%以上,公司在全国物资流通企业中排名第7位。(冯广大)


第1版(要闻)
专栏:

  南棉强化基础管理见成效
本报讯在我国一些纺织企业还面临困境的情况下,河南省南阳棉纺织厂却俏放枝头:去年全厂实现产值2.61亿元,销售收入3.91亿元,实现利税3168万元,均比上年有较大增长。该厂职工在总结时,赞扬全厂强化基础管理,开展“三查三赶超”活动,克服了原料缺口、资金缺口等不利因素,促进生产不断发展。
南棉开展的“三查三赶超”活动,即查管理差距、查质量差距、查效益差距,赶超国内和同行业最高水平。厂领导带领职能部门干部,深入生产一线办公,通过查摆,解决了设备调整、工艺衔接、物资供应等20多个制约生产上质量上水平的卡壳问题。针对查出的问题,从强化基础管理入手,从严过细加强劳动纪律和现场管理,深入开展以节棉为中心的节能降耗活动,有效地消化了减利因素。
与此同时,该厂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抓产品质量。他们先后派出30多人,到外地学习考察,并在全厂推行质检考核制度,责任到人,奖罚到人。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他们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适销对路产品,满足用户需求。此外,该厂不断完善销售承包责任制,去年销售额比上年增长29.94%,达到了产销平衡。(李荣太)


第1版(要闻)
专栏:

  上海实施国有工业资本重组
按集约化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培育大集团
据新华社上海2月25日电(记者李正华)在运行30多年的工业行业管理局基本退出历史舞台之后,上海国有工业在国有控股公司以及实体性集团公司的统一运作下,正在展开资本整体重组,以求在更高层次上构造上海工业新的整体优势。
从塑造国有资产运营主体入手的上海工业系统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到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市主要工业局除医药局外都已改制成财团性的控股公司。这些控股公司的一个明显变化是:工作重点都已从原来单一抓生产经营逐步转变为抓资本经营,多数公司都已展开了大规模的盘活和重组国有资产的活动。去年5月成立的机电控股(集团)公司,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把市区的生产点集中搬迁到厂房空旷的上海机床厂,统一调整布局和产品结构,形成一个新的“机床城”,而在市区的生产点又通过土地置换,盘活存量,本来需要花三年时间、2亿元投资改造的老行业,如今只用3个月时间、3000万元投资就形成新的规模。
上海进行的工业资本重组,突出了培育大集团这个重点。去年底以来,上海市工业部门就采取措施,加大资产重组和兼并力度,按集约化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打破地区、部门、行业界限,进行资产优化组合,推动优势、名牌企业生产规模壮大发展。上海一批优势企业,如“三枪”、“二毛”、“冠生园”、“梅林”、“白猫”等企业都已作出名牌战略和拓展战略,通过收购、兼并、联合、重组、控股、参股等形式,推动资产要素和生产空间向全国各地辐射。
上海在国有工业资本重组中,把郊县和长江经济带作为新的发展空间,一大批企业开始向工业小区集中,并向长江流域拓展。目前全市已建成的8个工业小区,累计引进工业项目800多个。与此同时,去年上海到长江流域各地投资的企业已达45家以上。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春节期间黄山游客络绎不绝
春节期间黄山银装素裹,四海游客纷至沓来,探奇揽胜。初一至初六,入山宾客近4000人。其中许多是来自日本、澳大利亚和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嘉宾。(谢维贤)


第1版(要闻)
专栏:

  海上先锋军威扬
——记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海军舰艇大队
新华社记者黄彩虹新华社通讯员李湘东陈启正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海军舰艇大队,是一支有着优良传统、功勋卓越的海上劲旅。最近记者来到这支部队采访,亲眼目睹了舰艇部队威武文明之师的军容舰容。“骄傲的舰船国家的护卫者”
在驻香港部队海军舰艇大队,记者看到一切都是新的:新造的码头、新建的营房、新接的舰艇,这支部队将以现代化崭新风貌,去担负香港特别行政区防务的神圣历史使命。
不久前,一位外国海军司令来到驻香港部队海军舰艇大队新型导弹护卫艇上参观。他看完战艇,非常满意,在留言簿上写道:“骄傲的舰船,国家的护卫者。”
去年10月,这支部队的新型导弹护卫艇参加海军举行的诸兵种合成演习,接受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的视察和检阅。担任海上舰艇编队指挥舰的新型导弹护卫艇,破浪疾驶,通过江泽民主席乘坐的检阅舰时,艇长王继龙镇定自若地下达了“发射”命令。导弹瞬间起飞,拖着桔红色的火焰,掠海飞行,随着一声轰然巨响,准确击中数海里外的海上目标。
江泽民主席满意地笑了。
这艘新型导弹护卫艇海上演习大展雄风,在组建很短的时间里,就创造了人民海军训练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从接艇离厂、归建部队到完成单艇训练和部分编队科目训练,直至参加海上演习,首发导弹直接命中目标,前后仅用了125天,成为海军新装备训练标兵艇。
驻香港部队海军舰艇大队组建短短时间内,便在大海上写下了一篇篇精彩的力作: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成功完成直升机引导舰艇编队超视距导弹攻击;多次参与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扫雷舰、猎潜艇等多兵种实兵合同演练;完成电子对抗条件下的红蓝双方攻击;数次参加海军新装备集训,发射的数枚导弹均直接命中目标;多次接受外军将领观摩,为外舰访问领航;向数百名中外高级将领演练实操;参加部队组织的专业比武,在18个项目中夺得10项第一;有两艘导弹护卫艇分别被南海舰队和基地树为基层建设、装备管理标兵单位,1艘荣立一次集体三等功。一面面锦旗当之无愧地挂在部队荣誉室。
“半是学者半是兵”
驻香港部队海军舰艇大队政委丁光启向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干部95%是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大学本科占57%,大多获得双学历文凭,平均年龄27岁;战士全部是高中以上文化水平。
丁光启本人就曾两进军队高等院校深造。他在潜艇当政委期间,连续4年被海军和舰队评为优秀主官,两次荣立三等功。
舰艇大队大队长朱益飞,今年39岁。他不仅两进军队高等院校深造,而且是全训合格的导弹艇艇长、护卫舰舰长,被水兵们称为“学者型军官”。他负责组织和参与撰写了10多万字海军新型舰艇部署表,直接动手和组织编写的专业训练大纲、教材、装备使用保养手册就有10多种。他曾3次担任海上舰艇编队指挥员,率领多种型号的新型导弹护卫艇海上编队参加海军新装备演练,组织指挥发射多枚导弹,取得直接命中的优秀成绩,每次演练都受到海军表彰。
如今,驻香港部队海军舰艇大队的艇长、部门长,知识面都覆盖自动控制、航海学、计算机技术等多门学科,每艘战艇都有一个“学者群”,艇上每个战位都有一两个“特技手”,成为海军技术最密集、人才最密集的部队之一。
新型护卫艇艇长王继龙对艇上自动化原理进行的科学阐释令研究所的专家为之叹服。他提出的建立“舰艇编队战术软件”构想,被有关部门列入新的科研课题。水兵陈俊军不仅学会了电脑应用,而且熟悉微机遥控、柴油机原理等专业理论。他和主机制造厂技术人员一道在舰艇试航中分析排除主机遥控装备故障时,凭着自己熟练的技术和丰富的知识,手到“病”除。去年,他被海军表彰为“百佳优秀士兵标兵”。
被水兵们誉为“技术革新家”的装备修理处长许小平,能熟练掌握部队多种艇型的各类装备性能和故障排除技术。他革新的主机中冷器应急装置和主机海底门滤栅两项成果,获得全军科技进步四等奖。
官兵们不仅学习和掌握高科技知识,钻研军事技术,而且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开展“知港、爱港、卫港”知识竞赛活动。
驻香港部队海军舰艇大队官兵的政治、军事、文化素质,给前来视察和检阅的军委、总部领导留下了深刻印象。称赞他们半是学者半是兵。
“形象重于生命”
南国炎夏,烈日下的军舰热气逼人。水兵们列队在滚烫的甲板上,昂首挺立,迎接一位海军将军检阅。
将军登上军舰,见站坡的水兵洁白的军服已被汗水浸透,但个个精神饱满,他目光中闪现出满意的神情。治军严明的将军手戴雪白的手套,从水兵舱室、机舱、炮位、驾驶室到伙房,上下探摸了一遍,手套仍然洁白无暇。将军留下了一句令官兵们自豪的话:“你们的军容舰容严整,无愧于驻香港部队的形象!”
驻香港部队海军舰艇大队的官兵就是这样,时时处处都在注意自己的军容、舰容和港容严整。“形象重于生命”的口号,已变成了全体官兵的自觉行动。他们平时不仅仅练就言行举止外在形象美,更注重内在文明形象的塑造。
一天深夜,驻香港部队海军舰艇大队营区附近的民房突然失火。舰艇大队政委丁光启闻讯,一声长哨拉来了100多名水兵。由于街道狭窄,消防车无法开进,而此时,西北风一阵紧似一阵刮过来,紧邻的服装厂眼看就要被火魔吞没。丁光启大叫一声:“冲”!水兵们浸湿衣服,冒着刺鼻的气味,跳进火海,扶老携幼,抢运物资。水兵解刚本听说一间厨房里还有两瓶煤气罐没搬出来,马上冲了过去。刚跨进门槛,即被熏倒。水兵王云峰见状,接着冲过去,又倒下了。分队长廖力山脱下背心,堵住鼻子嘴巴,赤着上身,第三次冲了进去。他摸索着找到滚烫的煤气罐,一手一个拖了出来。看到水兵们把大火扑灭了,两位老太太激动得连连磕头:“你们真是‘海神’保佑百姓平安啊!”
驻地附近的袁炳昌老人一生坎坷,没有成家,唯一的养女结婚后随丈夫定居澳大利亚。去年他过64岁生日的时候,驻香港部队海军舰艇大队某艇两名水兵偶然得知这一消息。翌日一早,10多名水兵就来到老人家,将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干净净。他们捧着生日蛋糕、生日卡片,拿着64支蜡烛,提来水果和菜,围坐在老人跟前。在一片祝福声中,老人吹灭了蜡烛。此后,水兵们对袁老伯的照顾一直没间断。煤气用没了,水兵们给他换;大米吃完了,水兵们帮他买;木质楼梯坏了,水兵们替他修;身体不舒服,水兵们送他上医院……老人特地来到部队,请水兵们和他一起照张像,寄给远方的女儿。前不久,远在澳大利亚的女儿来信告诉父亲,她已把老人与水兵们的合影照片放大,装上镜框挂在客厅里,让外国朋友也见识见识咱们中国军人的形象。
(附图片)
压题照片:部队官兵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
新华社记者黄彩虹摄


第1版(要闻)
专栏:现场短新闻征文

  “这田还是有种头”
本报记者贺广华
正月初三,雪寒仍浓。
湖南省衡南县茶市镇镇长陈放生在家坐不住,要去农家走一走,记者闻讯随往。走到关头村,村委会主任罗成财正在家翻阅报刊,他刚从一份科技报上看到一篇介绍早稻育秧新技术的文章,见镇长来了,便说:“正想找你们商量呢,可否引进来试一试?”
“好哇!镇里今年拟推广带土移栽育秧技术,就担心农民一时难以接受,听你这一说,踏实多啦!你若有心,示范点就办在你这儿。”
老罗乐了:“一言为定。不瞒你们,这些年村上粮食亩产一直稳定在800公斤左右,今年憋足劲力争上个新台阶。”据他介绍,年前村里便备好了早稻杂交种子,整好了水渠山塘,并与镇农技站签订了农业技术承包合同。
在村口,记者见有人忙着往田间运猪粪,便走过去攀谈。一位叫贺亚兰的妇女搭了话:“照常规,年初三是不下田的,但今年一家4口要种10亩田,劳力又少,得赶早下肥呀!”
关头村人少田多,年前大伙儿听说化肥又涨了价,便盘算着尽量多积土杂肥。老罗领我们在屋后田头转悠了一圈后说:“哪家没个三五堆猪牛粪的。”
与村民聊天,了解到他们对农资价格及供应格外关心。陈镇长当众表示,目前化肥、农药、农机具货源充足,镇里绝不会在农资价格上克扣农民兄弟们。村民王旭杰接过话茬道:“只要这样的政策不变,这田还是有种头。”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万宝集团冰箱出口超30万台
万宝电器集团公司以实施名牌战略为核心,转机制,抓管理,练内功,增效益。1995年冰箱出口达31万多台,比上年增长49.5%,创汇5000多万美元。出口量居全国行业之首,成为我国最大的冰箱出口基地。(王仁倜)


第1版(要闻)
专栏:

  理清思路大胆探索
广州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
本报广州2月25日电记者梁兆明报道:广州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目前已有46家大中型国有企业选定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解困结合改制的试点205家,各区、县级市和局(总公司)也确定了自己的试点企业。
这批国有企业,试点工作先走一步的已转入抓规范。列为改革试点的国有企业,都依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分层次、分类型进行。概括起来是“五个一批”:扶植和培育一批;改制一批;解困转制一批;出售转让一批;嫁接一批。
市政府确定组建和扶持的有30家,都是年工业总产值或产品销售额在30亿元以上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市经委也提出在工业系统培育5家100亿元、8家50亿元、10家30亿元的大企业,称之为“五八十”工程。市里选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企业正在加快改革进程,力争早出成果。解困结合改制的企业试点重在理清思路,从改革中找出路。连续多年亏损的广州无线电厂等一批企业解困转制后已扭亏为盈;扭亏无望的38户工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破,遏制国有资产的流失,企业亏损状况大有改善。


第1版(要闻)
专栏:

  为有奇葩俏枝头
——绍兴丝绸印花厂创一流增效益纪事
本报记者王锦鹄
编者按:我国传统的丝绸行业乃至整个纺织行业,目前面临严峻的考验,特别是一些国有老企业,历史欠债多,包袱沉重。对困难企业,各方面要予以关心、支持。但更重要的是,困难企业的干部职工要振奋精神,树立信心,在两个“转变”上下功夫,扭转被动局面。
国有丝绸行业出路何在?要解决的矛盾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经济增长方式上的问题,恐怕是一个重要原因。丝绸行业必须转到内涵集约型经营上来,不能再搞产量的盲目增长。这里介绍的绍兴丝绸印花厂的经验,可以给人以启发。
近年来,我国丝绸行业举步维艰,一直被人们视为市场“一枝花”的丝绸产品内销不旺,外销不畅,成本加大,效益滑坡。许多缫丝、织造、印染企业陷于停产或半停产的困境。然而,浙江一家国有大型丝绸印染企业——绍兴丝绸印花厂却傲霜斗雪,一枝独秀,产品供不应求,利润年年增长,经济效益一直居全行业前茅。一九九五年,全厂实现利税一千八百五十三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达三十点四六万元,完成外贸收购值一万八千二百二十三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百分之三十点八六、百分之十二点七五和百分之二十;人均创利一点九一万元、创汇二十七点四四万元,走上了一条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
绍兴传统工业有“三缸”:酒缸、酱缸和染缸。绍兴是全国闻名的印染之乡,全市印染企业最多时曾达八百余家。
早在八十年代末期,绍丝印领导班子就提出了生产经营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思路,实施“低档产品向中高档产品转移、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移、内向型向外向型经济转移”的战略。
走出这一步,对绍丝印的领导层来说,既要有远见卓识,更要有魄力和勇气。因为当时绍丝印已经是全国涤纶仿真丝产品的生产大户,年加工能力达三千万米,并先后同全国一千七百多家客商建立了供货关系,销售势头甚旺。然而,他们通过市场调查,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如果在产品低档次在低水平上重复延伸,盲目扩大生产能力,不仅效益上不去,而且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也大为不利。于是他们在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毅然决定限制涤丝产品生产,加快开发高档印花真丝绸和防羽绒系列产品,调整产品结构。
一步主动,步步主动。这几年,随着市场变化,涤丝产品由畅销转为滞销,不少印染企业陷于困境,而绍丝印转轨早,每年有七百多只新品种、新花色投放市场,低档涤丝产品由以前占年产量百分之九十下降到零,而高档真丝绸和防羽绒产品产量达百分之七十以上。
丝绸行业目前面临的困难和矛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粗放型生产经营造成的。绍丝印可以说已经走出了这一“怪圈”。一组数字很能说明问题:一九九○年,绍丝印产量两千八百一十三万米,而利润仅五百多万元;一九九一年,产量两千一百七十九万米,利润五百八十万元;一九九二年,产量一千六百万米,利润七百五十万元;一九九三年,产量一千二百万米,利润一千零三万元;一九九四年,产量一千零一十二万米,利润一千二百二十五万元。也就是说,在五年间,他们的产量下降了百分之六十五,而利润翻了一番多。
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正是绍丝印能在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重要原因。目前,绍丝印已与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公司建立了长期供货关系,产品远销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绍丝印产品80%出口,而其利润的95%又是从外销产品中获取的。
丝绸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但传统产业也需要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绍丝印的决策者同样清醒地认识到,处在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企业科技水准的高低、产品技术含量的大小,不但决定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地位,也决定着企业的命运。产品要创一流,管理要创一流,企业的发展,要转到依靠科技,依靠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上来。
前几年,绍丝印在资金十分紧缺的情况下,资金投向向技改倾斜,先后投资900余万美元,从德国、意大利、瑞士、荷兰、日本引进了43台(套)印染设备,现已拥有全自动平网印花生产流水线5条,描稿、制版、配浆、蒸化、水洗逐步实现自动化。先进的技术装备,使丝绸产品能进行多功能特殊整理,改变了长期以来印染后整理落后于国际水平,不能生产高、精、尖产品的局面,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和附加值。绍丝印先后进行过5次大的技术改造,每一次技改,都使企业效益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在“六五”、“七五”期间,被国家经委评为技改先进企业,1995年又被授予全国纺织科技进步先进单位。
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采用先进设备,但最终还是要人去掌握。绍丝印制定了一个长期的人才培养计划,从1984年起,就不再向社会招工,而是通过与中专和技校挂钩,先后培养和招收了200多名印染中专、技校生;选送一批生产骨干到大专院校深造,毕业后回厂工作;制订《职工自学奖励条例》,鼓励职工自学成才;每年招收一批专业对口的大专院校毕业生到厂工作;先后派出100多名科技人员和生产技术骨干到国外学习、培训,及时掌握国外先进印染技术和科技动态。通过多年的努力,全厂职工人数从原来的1120多人,减少到现在的680多人,而文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大中专毕业生占职工总数的比例达到54%,在同行业中首屈一指。对下岗职工,则通过办“三产”等渠道分流,都得到了妥善安排。
在绍丝印,不少在车间操作先进设备的,都是懂英语的大学毕业生。去年该厂引进的第五台TM型全自动平网印花机,按常规需用40天时间和20万元安装费请人安装,而他们只派了10名职工,一边拆箱,一边看外文,一边搞安装,仅花了20天时间,就一次试车成功,令瑞士专家大为赞叹。
印花生产需大卷装配套设施,而厂里只有一台拉幅定型机,每天24小时满负荷运转,一旦破损会导致全厂停产。如进口一台设备,需60多万美元;如在德国进口的蒙福茨热定型机上进行改装,也需15万美元进口零部件。他们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设计,全部采用国产材料,经过3个月的努力,仅花了10万元人民币,终于获得成功,性能与进口设备可以媲美,节约资金100多万元。
有了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为企业的发展闯开了一条新路。他们发挥科技人员和技工的积极性,把工艺难点作为攻关重点,逐个解决,目前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高难度云纹花稿处理技术和精细花样制版技术都已基本解决。去年4月,江泽民总书记等视察第二届全国工业企业技术进步成就展时,饶有兴味地在绍丝印展台听取了纺织总会会长吴文英介绍他们生产精细、高难度花样真丝绸的情况。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总理与容克首相会谈
指出发展中卢友好合作关系符合两国人民利益
本报北京2月25日讯记者廖先旺报道:今天下午,国务院总理李鹏同来访的卢森堡首相容克举行了会谈。李鹏欢迎容克首相访华,并表示很高兴与他就发展中卢两国关系和双方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交换意见。
容克说,中方对他的欢迎体现了卢中之间的友好关系,“卢中两国领导人的互访和直接对话有助于增进了解和加强合作。这次卢森堡代表团中,有许多企业家,这说明卢方对经贸合作的重视。这次双方签署的一系列经济贸易合作文件将会为两国今后的合作奠定基础”。
容克首相说,中国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卢森堡人民对中国人民表示钦佩。卢方对中国今后的改革和发展进程很感兴趣。
李鹏说,中卢两国虽然在人口、幅员方面有很大差异,社会制度也不相同。但是,两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有许多共同点。发展中卢友好合作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首相阁下刚才说卢森堡是欧洲小国。但中国历来认为,国家不分大小,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卢森堡同样为世界的和平、发展与人类的文明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李鹏说,长期以来,中卢双方在冶金、金融和卫生领域进行了良好的合作。两国经济各有优势和特点,互补和合作的机会不少,希望随首相访问的企业家同中国的企业接触,了解彼此的需求,商谈合作的领域和项目。李鹏赞赏卢森堡政府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并感谢卢森堡政府支持中国尽早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立场。李鹏还向卢森堡客人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情况。
容克首相说,这是他第一次访问亚洲,第一个国家就选择了中国。欧洲与亚洲国家之间有很多共同点,但进行直接交流不够,今后应加强欧洲与亚洲之间的直接交流,以增进相互了解。欧盟与中国应加强合作,因为这对双方都有益,希望即将举行的亚欧首脑会议取得成功。
李鹏说,中国重视与欧盟的关系。近几年来,双方的关系不断发展,高层互访频繁,经贸合作持续发展,希望中国与欧盟关系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也希望卢森堡在这方面继续发挥积极的作用。
李鹏说,“即将在曼谷举行的亚欧会议是历史上亚欧两大洲国家领导人的首次会晤。希望这次会议开成一个增进了解、加强合作的会议,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亚欧国家在政治、历史、传统、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甚至有一些分歧,这是正常的,完全可以通过坦诚友好的交换意见增进了解。中国有句成语叫做‘求同存异’,我认为这应该成为这次会议的一条重要原则”。
李鹏说,中国是世界经济和贸易中的重要一方,没有中国的参加,世界贸易组织是不完整的。中国已经大幅度降低关税,这是中国为国际贸易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阻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
容克说,“在西方,经常有人议论人权,但我认为,人权最起码的是解决人民吃饭穿衣的问题。事实证明,中国在这方面做得十分出色,可以说是个典范”。
李鹏说,中国也历来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人权首先是生存权和发展权。同时中国也十分重视保证人民按照宪法的规定,享有各方面的权利。我们支持并参与就人权问题进行平等友好的对话,但是反对利用人权问题干涉别国的内政。
容克邀请李鹏总理在不久的将来访问卢森堡。李鹏对此表示感谢,并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会谈前,李鹏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仪式欢迎容克首相访华。
(附图片)
李鹏总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仪式,欢迎卢森堡首相容克访华。
新华社记者刘宇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