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2月13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副刊)
专栏:民族花环

  藏书洞与乌宿
王德宝(土家族)
从湘西沅陵县城逆酉水而上15公里处的丫形河畔,有一山名二酉山,山势巍峨雄壮、直插云天,山腰一斧直削的千古绝壁上镶着一孔高宽的石穴:“二酉洞”,又叫“妙华洞”。《方舆胜览》载:“小酉山石穴有书千卷,相传避秦人所藏。”《沅陵县志》上云:秦时焚书坑儒,咸阳两秃发儒生将家藏千卷竹简藏于此,秦亡汉兴,藏简复出。先人冒命护书求学的英雄壮举震撼着一代又一代读书人,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纷纷游此观瞻,或留下千古绝唱,或题写不朽碑匾。今存于洞前的“古藏书处”四个大字即清光绪庚寅农历二月,湖南学台张亨嘉所书。成语“学富五车,书通二酉”更是道尽了此洞的千古意蕴和历代文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献身追求。
藏书洞下便是乌宿,它原有串古怪的名字:仡伶格獠布朗寨(土家语,意即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这里也曾叫“八蛮洞口”。如果说沅陵昔日曾是湘西的门户和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那么位居酉河流域,地处沅陵、古丈、永顺、大庸四县市夹缝中的乌宿(区)则是“旧中国盲肠”的缩影。继“千卷书简”带着当时京城里的文明精髓涌向这片“乌鸦聚宿”的土地后,天南海北的读书人也怀着各自的梦来此寻奇。文明的甘霖雨露滋润着求知若渴的乌宿人。“养儿不读书,如同养条猪”,这祖祖辈辈训后的教导里熔铸着他们对文明的崇敬和追求,对愚昧的否定与鞭挞。明正德九年,举人董汉策在二酉山兴建翠山书院;明嘉靖初年,境内私塾日盛;清乾隆年间,聚族而办的义学如雨后春笋。上下三百年间,乌宿进士、举人、秀才层出不穷,当地名士向峙衡有旧联作证:“青狮白象卧滩头,观酉水湛蓝,智士人才辈辈出;古洞遗址横壁上,瞻书山叠翠,锦绣文章篇篇香。”“蛮夷之地”成为古文明的摇篮。人因文而秀,山因人而灵。清时,为纪念藏书洞的千古奇功,乌宿人自发地在藏书洞前修建了吊脚亭阁,又在山顶修建寺庙,庙楣冠以“二酉名山”巨匾。亭阁飞檐翘角、流光溢彩;寺庙香火日盛、直矗蓝天,倒映在清清冽冽的酉水河面,真真是分不清天上还是人间。
1938年,日寇飞机的狂轰滥炸使县立第一小学、务实女子职业学校、苏浙皖船工子弟学校等纷纷从县城迁入乌宿境内,尤其是广州、武汉的相继沦陷使大批知识分子从东北、华北、华东逃到沅陵,到乌宿集镇。乌宿集镇人口从千余人骤增到万人。数省名人学者汇集乌宿,颇有雄心壮志的乌宿小学校长龙盛恒从中聘请了一批中坚担任教师(其中包括20年代入党的中共党员、解放后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的李文宜先生及其两位姐姐)。他们都是大学生,教起小学生来却一丝不苟。沅陵、古丈边境方圆百里学生纷纷负笈来此求学。学校声誉斐然。“下江人”给乌宿带来了文化,更带来一种崇学求学精神。解放后,6万人的乌宿区有200多名“金凤凰”飞到全国各地大专院校;不足千人的乌宿集镇竟出了40多名专家和教授;到80年代,祖祖辈辈刀耕火种的二酉山寨,有两家人竟考上6个大专生;90年代,乌宿区中小学教学质量在省地县历次统考中更是捷报频传。
文明的主人播洒文明的火种,文明的火种结出沉甸甸的希望。近十多年来全区五乡一镇干部群众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用汗水泡着智慧在“八亩山地一分田”的坡坡坎坎搞山地开发,万亩马尾松点播、万亩速生杉木林、万亩板栗基地、万亩柑桔和沙田柚已将这片跻身于湘西十万大山丛中的土地打扮得如锦似缎。全区年产柑桔、板栗和药材近千万袋。境内,酉水儿女十年前用现代科技垒筑的国内第一座大空腹拱坝装机容量40万千瓦的凤滩电站(国家大型)已把千万颗明珠送往大江南北;另一座怀化地区最大水电涉外工程装机容量为5.6万千瓦的高滩电站建设正紧锣密鼓……正是这些曾经“寨山为国、砦岩作室、性慓悍义勇”被历代封建统治者视为“蛮獠”的子孙们,在文明火光的照耀下,一步步从荒蛮的狭谷走向文明富庶的殿堂。


第12版(副刊)
专栏:

  春讯(外一章)
王星淋
凌厉的西北风绞杀着生机,而你,一颗金色的希望之星正从地平线蓬勃地升起。
曾几何时,这股寒流剥去多少美丽的绿衣,挥舞着冷酷的长鞭,抽打着大地的身躯,而你用金色的明天给赤裸披上诱人的彩衣,给大地镀亮振奋的生气;你用蓬勃的信念,激活那几近泯灭的期冀。
希望之星从地平线冉冉升起,正是这世界上不可抗拒的规律,饱经风霜的大树小树用自己堂堂正正的枝干装点这个世界美丽的风景,而一切不正之风终将无可奈何地遁去、遁去……
人生的“放弃”
潇洒的放弃,净化了沉重的天空;慷慨的放弃,美丽了广袤的大地。
凝重的人生,常常需要一种放弃。母腹的放弃,才有了人生的脱颖而出;怀抱的放弃,才有了人生的第一次学步,而你跋涉漫漫的九曲人生,更需要一种特别的放弃。
放弃徒有的虚名,放弃沉重的负荷;
放弃肮脏的获取,放弃卑劣的苦痛;
放弃非分的爱情,放弃自践的折磨;
人生必要的放弃,那是你真正的潇洒,那是你崇高的享受!


第12版(副刊)
专栏:

  迎春序曲
王玉芳
丙子年春节未至,今年的新春就喜气洋洋地提早来首都报到。
看,北京西站迎着初醒的东风粲然而出,似矗立于首都大门的报春使者,为北京这座古老而现代化的城市带来勃勃生机。毛泽东号列车那长长的汽笛声和着新年的锣鼓久久地回响在初春的大地上。
坐落在京城西南莲花池畔的北京西站,以其雄伟的身姿,恢宏的气势,横空出世。流光溢彩的宝顶镶嵌在浅驼色的主站房上,飞旋着的汽车道似闪光的缎带悬垂在主站房的两侧。朝阳下一组具有民族风格的现代化群雕映入眼帘。随人流涌进那巨大宽敞的候车厅,只见光亮如洗的淡紫色水磨石地面与顶部的龙骨钢架玻璃大棚交相辉映,折射出令人眩目的光芒。大通廊左右依次是候车厅、餐饮部、娱乐厅、通讯、礼品、商业等一体化服务俱全的设施。候车厅里连着站台、连着地铁、连着北京站、连着北京南站、北站,这环环紧扣、层层联网,形成了火车、汽车、自行车、地铁通向四面八方的交通网络,一块块电子显示屏和一座座自动问询亭不断地发出最新的旅行信息。一台台摄像机把全站情况尽收眼底。走在这充满现代化气息的站房里,仿佛置身于现代电影高科技画面之中。
站在宽阔、伟岸的北站房巨型拱门前,倍感鼓舞。江泽民主席题写的“北京西站”四个大字赫然夺目。北京西站的建成和开通,体现着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与深切关怀。这5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主站房是建设者们日夜兼程用一石一沙拌着汗水和雨水堆砌而成的啊!五年工期三年完成,这是多么高昂的建设热情,这是多么强大的凝聚力。是他们谱写了中国建筑史上一曲辉煌的赞歌,是他们为我国的铁路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也正是他们为’96新春佳节献上的一份庄严的厚礼!宏伟的北京西站证明了中国人在采用世界先进技术与经验结合本国的实际,创造性地构筑建设蓝图上,显示出特有的聪明才智。北京西站大规模引用电脑自动化服务、管理等方方面面,也足以说明我们中华民族在进军世界高科技领域中向前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北京西站的运营和开通,随着大京九的竣工,高昂起了中国铁路的龙头。它将有利于京九铁路早日全面贯通,加强我国铁路交通全面联网的进程,为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敞开了怀抱,使开放的首都八面来风,经济更加繁荣,加快了向现代化大都市迈进的步伐。
今年又是一个暖冬,温煦的阳光照耀着首都大道,显得格外的明朗、舒展,匆匆来去的人们随着春之声的荡漾,编织着新的生活节奏,新的劳动诗篇,新的建设图景。铁路在延伸,高速公路在拓展,三峡工程在加速进行……一个又一个建设项目都将如雨后春笋般融入这春回大地时那满目碧翠的生命世界。
首都北京加大了肺活量,主动脉更加畅通。也许,首都的大门仍然拥挤,但却井然有序地流动着。可望不久的将来,将会更加宽松,人们乘着设备更加良好、服务更加优质的南下列车,沿着京广和京九驰向1997年7月1日的香港,站在香岛高层建筑上,眺望南海诸岛上的五星红旗……
那时我们的耳边,听到的将是新谱成的更加雄浑的交响乐章。


第12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关于酒的话题
李忠智
对于酒我是外行,从来没研究过什么酒文化,也基本上不喝酒。但知道喝酒可能是具有世界性的,根本不喝酒的国家似乎很少,只是喝酒的人数、用酒的数量多少而已。至于喝酒的动机,那也是因人因时而异的:有的是为了交友助兴,“酒逢知己千杯少”嘛;有的是为了消愁解闷,“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有的是为了取暖催眠,“三杯饮饱后,一枕黑甜余”。也有以酒作药的,认为酒可以活血,据说有人在谈到保健经验时说“动为纲,素经常,戒喜怒,酒微量”。上边说的这些动机或目的都是无可非议的。
但是,不管出于什么动机或目的,都应把握住这个“微量”,切莫喝多。喝多了不仅实现不了原来那些良好的愿望,而且会发生各种意想不到的丑事和坏事。因喝酒过多醉卧街头者并不罕见;因用酒频繁、过量致病丧命者也时有所闻;许多车祸和打斗事件也往往是因为喝酒所致。可见酒喝多了绝无好处。“酒逢知己千杯少”,“饮如长鲸吸百川”,不过是夸张而已。“李白斗酒诗百篇”,也不会是一次性的。
我就是不明白,有些人为什么对酒的兴趣那么浓,见酒必喝,每喝必醉,不仅自己喝得多,而且千方百计让别人多喝。似乎只有如此,才是有气魄、够朋友、算英雄。“打麻将一夜两夜不睡,喝茅台三斤五斤不醉”,这不只是一句笑谈,而是确有其人。大喝当然伴随着大吃,美酒佳肴,山珍海味,多多益善。“想喝酒,找借口”,今天这招待,明天那应酬,不是请人家,就是人家请,无休无止,没完没了。但私人花钱者却极少,一是花不起,二是舍不得。就是说,凡大吃大喝者,多是吃公喝公,工资用不着,还另有出差费、误餐费之类的补贴,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然而,这却是祸国害民,伤风败俗,最终也对自己不利的败家子作风。
奇怪的是,有的领导人还把能喝酒当作能广交友,把事业搞活、搞好的重要标准,其实这是个很大的误解。因为所有诚心诚意办事的人,都是厌恶这种败家子风气的,不是有过一桌酒宴吓走外商的事例吗?
还有极个别的人,把喝酒看得至高无上,甚至提到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度,似乎一天不喝酒就没法活。为了喝酒,可以置荣辱、善恶、生死于不顾。“万事不如杯在手,一生几见月当头”,是对这种人的写照。在我们国家的现在,尊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哲学,不仅是绝顶的荒唐,而且应该遭到反对。
总之,对于酒,每个人都应该端正态度,正确对待。最近国务院的一些部委和省市作出了“公务宴请不喝白酒”的决定,这无疑是一项重要措施,希望各级有关部门都能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以防止因酒而引发的各种丑事、坏事。这肯定也会有利于反腐败的深入开展。


第12版(副刊)
专栏:

报春(中国画) 张世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