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2月10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副刊)
专栏:

  春节感怀
夏禹龙
新春,寒风和暖流
在梅树枝头友好地交接
狮舞抛撒出一颗颗彩球
从湄州妈祖庙到海外唐人街
童年时我在中州过节
最难忘是通宵不眠的年夜
一提灯笼照亮了丰收之路
围着灯笼旋转着雪花飞蝶
青年时我在新疆过节
最难忘是同步踏雪的油田老伯
一起喝酒,一起巡逻
他磨墨我挥笔,“福”字倒贴
中年时我在厦门过节
最难忘是鼓浪屿的音乐
一条永不封冻的海峡
浪花将两岸紧紧连结
多么温馨,多么祥和
这迎接新世纪曙光的春节
被融化的瑞雪洗过的太阳
照着你照着我照着共同的事业


第7版(副刊)
专栏:

  北京东城区
新春文化活动多
北京东城区推出一九九六新春大型系列文化活动。此次新春系列文化活动以“展民族文化风采,伴中华盛世辉煌,欢乐祥和迎新春”为主题,以一九九六春到隆福大舞台,地坛春节文化庙会,新春游乐会,文艺名人巡回演出等八项文艺活动为主要内容,将文化气息与节日氛围、群众需求与时代节奏相互融合,力求使节目的文化品位更高、民族特色更浓,娱乐性更强。此次活动为首都人民增添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杜染)


第7版(副刊)
专栏:

  《名将孙胡子》出版
一部反映老红军、老将军孙毅坎坷一生的文学传记《名将孙胡子》,近日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
今年九十二岁高龄的孙毅,是世纪见证人,风雨漂泊,经历丰富。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十四日参加了宁都暴动,编入中国工农红军,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六十余年来,孙毅历任团、师、军团、晋察冀军区参谋长,河北省军区司令员,高级步兵学校校长,解放军总部业务部门部长,总参谋部顾问等要职(大军区正职待遇)。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此书由军旅作家赵勇田和孙毅将军的秘书仝玉林撰写。他们经过五年时间辛勤笔耕,完成了这部三十一万字的著作。
又讯《孙毅将军年谱》已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文讯)


第7版(副刊)
专栏:大地星光

  愚公
后代人
卞卡
郑州市区内有个紫荆山。说是山,其实并没山的踪影,30多年前,那地方只有一个土质坚硬且不很高的土丘,土丘周围连同土丘上栽种的和衍生的洋槐树,纵横交柯地生长着,树丛中则多为坟茔,而且不知是何年何月又是哪些人被埋葬在那里。总而言之,那地方很荒凉。
但进入90年代,以紫荆山为中心而往外辐射的地段,可谓寸土寸金、风水宝地了,突出的是各企业和商家在那里标树自己的招牌,而且多装点得豪华而气派。在那众多的招牌中,我很欣赏与赞叹的是“奔月”集团的那一块,这不仅因为当夜幕降临时,它在那里不停变幻色彩,闪烁出时而清晰时而朦胧的意境,还在于它的主人属于太行、王屋二山。太行、王屋二山是雄伟的,神奇的,甚至是神秘的,愚公移山的神话,鼓舞多少人,激励多少人!我把不曾有的紫荆山同实实在在的太行、王屋二山相比,一股豪情顿然生出,神思飞往太行,飞往王屋。在相当长时间内,它们的沉默标示的是封闭,是贫困,是寒怆。不知该怎样形容它今日的起飞,尽管它今日的起飞是局部的,或者狭义地说我只看到了属于河南省济源市的那太行山、王屋山,但毕竟它起飞了,而且翅膀很坚硬,气势很宏阔!
我的神思飞扬,我的脚步也在飞扬。按捺不住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心绪,一个春日的午后,我踏进了“奔月”集团那幢高大而考究的办公楼,在一间宽宽敞敞又纤尘不染的房间里,见到了这个集团的总裁薛兴国。
我们的谈话不可能持续不断,全得在他指挥生产和协调诸多关系的间隙进行。
薛兴国是烈士子弟。1947年,迎着解放战争的烽火硝烟,父亲随军南下,挺进大西南,后报国于风光秀丽的瑞丽一带国境线上,官至团长时,不幸去世。那是1962年,薛兴国6岁。薛兴国的家出现了这样的格局:30多岁的母亲,12岁的姐姐,还有他。一个典型的孤儿寡母的群体。组织上当然要安排照顾他们的生活,比如每人每月10元抚恤金等,但那也只能是杯水车薪。生活的现实就这般残酷。可能因了从小受山石的磨砺,母亲的性格又那般刚毅,她别无选择,毅然拉扯着幼子弱女,千里迢迢回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故乡……
山很高,如同冻肉似的山石裸露着,显现出的是贫瘠和荒凉。时值1962年,自然和人为的那场灾难把中华大地笼罩得喘不过气来。山高林却不密,没通车的路,弯弯曲曲的山间小道在山腰间盘来缠去,一切都靠肩扛和扁担挑,乡亲们挑了自家的,再挑薛兴国家的,包括早晨到十里外挑水,包括每人每月50公斤的烧柴,然而却没有哀怨,没有牢骚,有的是甘露般的温情,如涓涓细流似的情谊。
薛兴国带着母亲和奶奶的希望在成长。不知是遗传基因带给了他聪颖与智慧,还是应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个俗理,尽管他的学业基本上属半耕半读式的,学习间隙里依然拾柴、割草、放牛,成绩却极好,每每获以优秀生的殊荣。然而,十年浩劫战犹酣也从根本上断了他学习的路程。这样,小小年纪,他便去修大寨田了;他便去修水库了。他身子骨很嫩,志气却很大,这样便干得很出色。那时招工兴推荐,他于是便被推荐到县化肥厂当泥工,拿每天1元钱的工资,打地铺住在厂附近农村一户家里,日不错影地上班下班。不管怎样,山里娃总算走出了山沟沟,尽管山沟沟外并不那么精彩,但用山里人的眼光往外看,毕竟是一种新境界,新天地。他不惜力气,还有山里娃所固有的憨厚与朴实,都决定了他干啥都能干好,包括他以后在化肥厂当操作员,当仓库保管员,当采购员。他吃的苦,受的累,甚至受的罪,是可以想象的,其中包括一次在山区的翻车,卡车翻在很深的沟里,当场死了两人,他被压在下边,清醒后发觉自己没死,拚命往外爬,爬出来的他满脸血,满身血。往外爬时全身麻木,爬出来后才觉得全身无处不在疼。他骨折了,而且不止一处,都是粉碎性的,他被山里的老百姓抬进了医院……
机遇对一个人来说竟显得那么重要。十年前,当薛兴国29岁的时候,竟被推为玻璃厂的行政管理科长,八个月后又出任玻璃制品厂的厂长。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上级领导层知人善任,二是薛兴国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只是,客观形势并不容薛兴国乐观。当时的玻璃制品厂是个资不抵债的倒闭厂,领导者的意图,是想让薛兴国去救活这个厂。压力全在薛兴国心里和身上,好的是这个山里娃在过往的生活历程中已经受了种种摔打和磨难,他的肩膀还硬朗,心理承受能力也达到了相当的负荷。只有背水一战,别的还能再有些什么呢?
在那之后,薛兴国面前出现的是一方开阔地,他开始在这片开阔地上更深层次地施展才华。他从考察市场入手,足迹遍布黄河上下、大江南北乃至遥远的北国,还有沿海地区和香港等地。市场是个尤物,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需要转变的不仅仅是生产模式和促销手段,更重要的是观念的更新和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调整与改革。这些,按说都是不容易的,从不容易到容易,这个过程非走完不可。他们走了,而且步子迈得很坚实,这就从根本上为以后的调整产品结构、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的深加工,提供了前提,奠定了基础。
在进行这些的时候,艰难与曲折,困惑与苦恼,心血与汗水的流淌,精力与神思的消耗,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有付出便有收获,付出的愈多,收获便显得愈丰厚。几年的拚搏,在原来的玻璃制品厂的基础上飞速滚动为年产值3.8亿元,年利税6600多万元的“奔月”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奔月”集团所荣膺的一系列省和国家的奖励和称号,自在情理之中,党和国家对薛兴国本人的鼓励也使这个山里娃荣耀生辉。比如他是全国劳动模范;比如他是河南省劳动模范;比如他是河南省十大杰出青年;比如他是国家轻工行业优秀青年企业家;比如他是河南省冶金建材行业优秀企业家;比如他是中共济源市委常委;比如他是济源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等等。这些荣誉都是从1993年起取得的,同以他为总裁的“奔月”集团的发展史同步,同济源市“八五”期间的经济腾飞同步。
今年金秋时节,我又见到了薛兴国。他依然坐在那张锃亮的老板桌前,神态自如地指挥着他的“千军万马”。没再向我谈及他曾经有过的艰难的人生和“奔月”集团往日的坎坷和今日的辉煌,谈的是这个大型企业集团到本世纪末的发展规划。不成其为山的紫荆山在今日的省城同巍峨、雄浑的太行、王屋二山相比,当然相形见绌。因而,我的思绪和目光便极其自然地投向了昔日愚公移山那处神圣而神秘的山野。广义地说,薛兴国是愚公的后代,具体而言,他又是真真切切的山里娃。山里娃在山里受磨难,在山野间崎岖的小道上行走,当他走出大山的时候,他的路竟是那么开阔,脚步竟是那般坚实……


第7版(副刊)
专栏:

  中缅边境片马行
陈贵(白族)
滇西北,属横断山脉的枢纽区。这里,山高坡陡,箐深水急,雪峰云谷,林壑涧瀑,飞禽走兽,民族风采,边村远寨,人迹罕至,充满神秘的气氛,十分引人向往。让世人颇有些迷惑的中缅边境弹丸之地片马,就隐藏在滇西北高黎贡山的浩瀚原始林区腹地。
时值冬至,海拔800多米的六库,天气微寒。到片马,要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高黎贡山风雪垭口,这路该怎么走?这高度该怎么升上去?这目的地该怎么靠近?我坐在行进中的客车上,心里在揣度着。我前面坐着一位地方随行保健医生,医生的身边放着个鼓囊囊的氧气袋。看到这特别的装备,前途的艰辛已不言而喻。此时,临行前怒江州委宣传部部长李怀森奉献给大家的一句嘱告不禁跃上脑际:到片马,不是去旅游,而是去探险。
冬日的早晨7时半,怒江的天刚刚麻沙亮,江流从夜色中苏醒过来。客车从东岸过六库大桥后,沿着奔腾在高黎贡山脚下的怒江北行。出发半小时,生出一条岔道,车头由北转而向西,开始攀爬高黎贡山。路窄而曲环盘绕,车慢而螺旋渐升,头顶白云飘浮望不穿高处,脚底怒江深陷看不清湍流。过了泸水县城鲁掌,车往高山深处爬行,先前挤撞崇山峻岭而来拖着白云雾气而走的怒江在眼前没有了踪影。此时,怒江在我们心中成了遥远,风雪垭口在我们的视线中成了探寻的目标。车到半山腰,森林密度加厚,空气湿度加浓,路面坡度加大。10时正,车停高黎贡山姚家坪森林公园,稍歇一会儿,轮动车行。这时的车像升空的风筝,一飘一升高,远近的山峰危崖一截一截矮了下去。从车窗往外看,左边,车身擦悬岩而过,右边,长满森林的山峦如一堵堵绿色浪涛涌向辽远,直到谷穷山虚,渺弥空濛。脚下,陡峻的山崖壁立千仞,崖边挺拔的杉、松、栗等古树直长百丈,尖梢窜到车窗前,山坡坡面与路面近乎垂直。飞动的白云如一条无声的河在绿色的巨谷中奔涌翻腾。来时看到的头顶云,此时已铺在我们足下。真可谓一路险情不断,一路景致不绝,而看了景却忘了险。心里正为险情捏着一把汗的时候,忽然视线中的路模糊了,远山近崖全消失了,接踵而来的险景不见了,眼前的世界幻化成了一张白纸。原来,车行到高黎贡山弥雾区,雾朦胧了一切,客车仿佛离开地面行走在神话中传说的“天上”。约过了20来分钟时间,一阵冷风刮来,车窗外飘起霏霏细雨。往前望,隐约出现了一个“Y”形山口,那就是驰名中外的高黎贡山风雪垭口,自古以来中缅两国边民往来的要道咽喉。下车问驻守垭口的边防战士,他们说,风雪垭口一年中2/3锁在雾海中,是怒江峡谷的雾都。
穿过青石块砌成的风雪垭口方形孔门,车轮滚过高黎贡山的脊梁,路急转直下。透过林间缝隙下望,那弯弯曲曲的路,活像一个扭麻花糖,在原始森林中亮闪着。眼前出现的屏幕是,高山峰回路转,坡面林木葱郁,谷间红叶如霞。中午12时半,视线中的天空开阔起来,天空下闪出一片高低错落、白墙红檐的多层楼房屋舍。这里即是中缅边境的弹丸之地片马了!
片马,坐落在高黎贡山西坡,是怒江州泸水县的一个乡,南、西、北三面与缅甸接壤。全乡辖片马、古浪、岗房三个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有200多户人家,杂居着景颇、傈僳、独龙、怒、白等十多个民族。境内有片马河、听命湖、阴阳瀑布、云海、林海、片马人民纪念馆、界碑等自然人文景观。海拔1800多米,出产柚木、楠木、香樟、秃杉、黄杉、红豆杉、大理石、水晶石、硅石、天麻、贝母、虫草、木香、木瓜、梅子、草果、木耳、兰花、杜鹃花、龙胆花等高山特产,有“片马无穷山”之说。此地自古为滇西兵务要冲,由于历史上发生的“片马事件”,92年后的1961年6月4日,片马才回归祖国。回归祖国后,片马乡获得了新生,先后修通了人马驿道和公路,结束了出入片马翻崖过壁的历史。改革开放后,片马被列为国家二级边贸口岸和重点风景名胜旅游区来规划建设,建起了装机容量为800千瓦的水力发电站,修通了片马至缅甸克钦邦首府密支那的240公里公路。有四川、贵州、湖南、广东、山东、浙江等20多个省市区的个体户、经营团体驻地做买卖。现在,当地居民有1000余人,而每天外地到片马经商旅游的流动人口达5000余人,高峰期达万余人。年边贸额从1985年的30多万元增加到1995年的4000多万元。如今的片马,成了一个有浓郁都市风情的边境宝地。
片马是一块嵌在青山绿野中的缓坡地,房舍集中而成梯度排列。公路穿过边贸街弯弯曲曲斜坡而下,直到缅北的大田坝区。我们顺路而下,通过边境检查站,来到路边的一个山包上,见立着一块一人高的界碑。面向缅甸方向看,山包右边的一棵梨树旁挖开了一道六米多宽的口子,通往中缅两国的公路在这道口子连接。黄褐色的公路顺着缅甸的村寨后侧延伸,消失在茫茫林海中。我们正如痴如醉观看异国的田园村舍时,见四五辆草绿色的载重汽车嗡嗡鸣响着,在弯急坡陡的公路上缓慢地向道口开来。此时此地,神秘的国界在车轮下变成了坦途,变成了交往,变成了浓浓的胞波情。


第7版(副刊)
专栏:

  太平山夜色
陈家明
香港看似弹丸之地,但依山临海,青山绿水,景色颇为醉人。在港忙完公务之后,因有假日空闲,便欣然接受香港友人之邀,早出晚归,满负荷运行,游了海洋公园、浅水滩、清水湾、香港仔,登了太平山、虎豹别墅,看了文武庙、宋皇台、侯王古庙、黄犬仙祠,走了跑马地、九龙城寨,欣赏“香江八景”新景致:飞桥夜瞰、石排烟雨、浅水丹花、石澳风涛、青洲落照、飞车绝壁、虎塔朝晖、快活蹄声等景观。香港名胜景点,虽然远比不上万里长城的雄伟、黄山云海的奇丽、杭州西湖的妩媚、桂林山水的迷人,但青山秀水、林立高楼配以一首抒情婉曼的曲子,使香港赢得了“东方之珠”的美誉。
游香港看香港,那山那水那情那景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记,然而最使人留连和难以忘怀的是那星月交辉的夜色美景,难怪“香江灯火”有世界四大夜景之一的美称。那天傍晚,夜幕低垂,华灯初映,一辆汽车从港岛山脚下的山道上行驶,雪白的两道车灯撕开低垂墨黑的夜幕,车子左拐右弯,不断地向太平山顶的方向急驰而上。山道弯弯,斜斜仄仄,然而车灯亮灼灼明晃晃的,坐在车子里虽有惊但无险。随着山道地势的升高,我的眼光透过车窗,只见山上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点缀着满山灯光星火。远处似是无数的星光在闪闪烁烁,飘飘浮浮;近处明明亮亮,五光十色,壮观辉煌。这些都是坐落在太平山上建筑物里透出的灯光。不大一会儿,车子在一块宽阔的空地上戛然停下,友人说这就是港岛的太平山顶了。随着友人的引导,我们径直走向瞭望台。虽是夜晚,太平山上仍然游人如织,都是夜登太平山观看香港夜景的。友人说这座太平山海拔554米高,雄踞在港岛西部,为岛上第一高峰。这一山峰,自香港开埠以来,一直被视为香港的标志,港人也把此山作为一种荣耀,一种骄傲。国内外游客到香港也把此山作为必游的景点名山。即使久居此地的港人节期假日也登山不已,百看不够。我们站在瞭望台上,迎面夜风丝丝而来,掠过山顶树梢绿枝,又匆匆而行去亲吻那远方的灯火。举目星空,天高深远,夜色如水,使人心地豁达,神思驰远。眼下是香港林立如笋的摩天大厦的千千万万灯火,装饰打扮着港岛弯弯曲曲的地形地貌,或高或低,或疏或密,或大或小,乍一纵观,赤橙黄绿青蓝紫,争奇斗艳呈异彩,香港九龙完全沉浸在灯光的海洋里。现代建筑外装修豪华气派的潮流席卷香港,色彩艳丽的玻璃幕墙在灯光的照耀映衬下,美轮美奂。最令人惊讶不已的是中银集团那座70多层的摩天大厦,似刀似剑,直刺向黑色的夜空。从那大厦整体的结构上看,十分有特色,那棱那角,犹如一支拔地而起的巨大水晶矿柱,玻璃幕墙在银白雪亮的灯光照射下,形同一尊纯度极高的清明透亮的水晶矿。我不禁感叹人类建筑艺术的精奇。掠过港岛层层叠叠灯光横的城墙,纵的天梯,接着便是流动着异彩纷呈灯火的维多利亚港了。灯火里的维多利亚港,荡漾着琼浆玉液,飘洒着金辉银光。白天一片蓝悠悠的海港,此刻溶下了两岸万千广厦映照的灯火,似是熔化了千吨黄金万吨白银。那缓缓行驶的万吨巨轮,来回穿梭的渡轮,游艇上挂着横的灯串,直的灯柱,红红绿绿,黄黄白白,相映成趣,把夜的港湾搅得红红火火,如同白日。掠过那片灯火的海港,接着便是九龙那一望无际的灯火蒸腾弥漫满天光炫的大地,只见大地上灯光连着光环,光环罩着灯光,近在眼前,远在天边,抬头仰望,灯火星光连在一起,天宇大地连在一起。从太平山顶上看灯光,灯火是有层次的。港岛灯火重重叠叠,它是一幅灯火的立体图画。站在太平山顶鸟瞰夜色下的港九大地,茫茫大地,苍苍天宇,如珍珠玛瑙洒遍大地,星光灯火接连天宇。
香港太平山很美,然而它的夜色灯火更加秀美。它的美,一直伴我走进甜甜的梦乡……


第7版(副刊)
专栏:

  佳节小吟
赵启民
春联 
把吉庆的字
穿成串
挂在门口
滋润一年 
倒贴“福” 
站立在节日的河畔
红波中倒映着
美丽的身影 
门神 
古为今用的武士
倚着春节的门扉
守望家园一年的平安 
拜年 
在拜年的手势中
被握成心状
心与心碰撞的火花
升温节日的氛围 
除夕 
围着新年的钟声
这根轴旋转
把回忆甩给旧岁
把笑语旋进新年


第7版(副刊)
专栏:

  雪花的境界
赵太国
雪花是世界上开得最高的花。
她绽放于九天之上,是碧空之仙女,苍穹之公主,宇宙之天使。她的起点就是生命的至高点。白雪仙子天上来,世界上还有比雪花开得更高的花么?
一旦雪花飘飘洒洒从天而降,轻轻盈盈铺地而来,便如女儿依偎母亲一般紧紧地贴着大地,尽情享受圣洁的母爱。她的下落不仅是生命的升华,更是包容万物的一种伟大的覆盖。她覆盖山脉和莽原,便有了“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宏大气象;她覆盖树木,便有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神奇风光;她覆盖田野,便有了“万亩麦苗雪中青”的勃勃生机;她覆盖路,便有了“万径人踪灭”的无路之境。她于覆盖中随物赋形,形似一切,更神似一切,以个体的最小变化实现了整体的最大变化,突出了它物而高大了自己。她静静地以大地之美为美,以人类之喜为喜,在大地的低处显出了生命高处的境界。
雪花是百花中开得最朴素的花。她喜百花之艳而看重自己的朴素,慕春天之美而不弃冬季的荒芜。大自然最朴素的时候,就是她开得最美的时候。她默默地以自己的朴素装点大自然的美丽,无色而至色,大素而大美,从朴素的极致走向了绚丽而迷人的世界,将生命的足迹延伸到了圣洁、美丽、善良的远方。
每一朵雪花都有一颗至真至纯的童心。她,开也不浮不躁,落也无声无息。她总喜欢随着夜幕降临,在人们的睡梦中描绘童话世界,让世界改变模样,令大地鹤发童颜,给人以意外的惊喜,唤醒芸芸众生的颗颗童心。
六角形的雪花,其形其状,岁岁依然,年年相似,似乎要以自己的单调显示与众不同的特色。她在大气层里不同温度、湿度的作用,落下时经过不同的顺序和碰撞,能幻化成无数种不同的形状。她的“六角形”,以不变应万变,于万变中又产生了新的无穷无尽的“六角形”。最单调的雪花,实际上是最不单调的。她在单调中产生着丰富,在丰富中发展着创造,在创造中又升华着单调而丰富的生命境界。
雪花是世界上开得最短暂的花。她总是在寒冷的时候降临,温暖的时候离去。有时甚至一落地即消融,一刹那就是一生。生命的诗意的舞蹈在一瞬间即成永恒。雪花又是世界上开得最长久的花。在北方和高原的许多地域,冬季有多长,雪花的生命就有多长;山峰活了多少年,她就开了多少年。我总觉得,那一座座千年不化的雪峰之上,不知有多少雪花见过盘古开天辟地的壮举,见过远古的人类走出洞穴和森林的身影,见过炎黄走向华夏文明的足迹;见过汉时的明月,大唐的太阳;见过我们中华民族历经的屈辱、坎坷与辉煌。我还觉得,雪花依然开在我们民族起步的源头,依然开在神话和《诗经》里,依然开在毛泽东的博大胸怀中,又将在我们民族辉煌的未来大放异彩。


第7版(副刊)
专栏:

书法大康


第7版(副刊)
专栏:

春风拂槛(中国画)张斌


第7版(副刊)
专栏:

书法 兰亭集序(部分)温彦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