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96-02-01

1996-02-01新闻联播 文字版

“印痴”傅抱石

第11版(美术)<br/>专栏:画斋三味<br/><br/>  “印痴”傅抱石<br/> 章志宏<br/> 在世人的心目中,绘制人民大会堂那幅国画巨制《江山如此多娇》的傅抱石,是位泼墨挥毫的丹青大师,殊不知他也是个操刀犁石的印林高手,治印,是他辉煌艺术人生中迈出的第一步。他的那些价值百万的国画珍品上所钤盖的印章均为自制,印风与画风珠联璧合、水乳交融,堪称极品。1935年,傅抱石留学日本,在东京银座举办个人画展,现场刻印表演,轰动一时。他参加日本举办的全国篆刻大赛,在一方4厘米见方的鸡血石上,镌刻了《离骚》全文,达2765个字,夺得了冠军,被日本报界誉为“篆刻神手”。回国后,他被选为西泠印社副社长。<br/> 傅抱石自称印痴,早年自刻“印痴”一印,极为珍爱,并钤用了一生(图一)。纵观抱石一生,从幼时至晚年从未停过奏刀,刻印总数近3000方,著述数十万言,其癖好之深,用情之专,为画史中罕见。<br/> 傅抱石祖籍江西新余。原名傅瑞麟,青少年时在研习书画篆刻过程中,对明末清初大画家石涛情有独钟,佩服他“我用我法”的艺术创造精神,自谓与他有“前世孽缘”,既与石涛神交,又与刻石朝夕相处,并学石头坚硬,宁碎不弯的个性,遂更名“抱石”,自署“抱石斋主人”。“抱石斋”、“抱石山斋”两方朱文印是他40年代在重庆歌乐山金刚坡下避难时所刻,严谨方整,圆润温馨。其中“抱石斋”印中的“石”字作“?”,三个口字成倒三角形,与“斋”字三个菱形相呼应,戛戛独创,用心良苦。(图二,图三)<br/> 抱石先生一生热爱大自然,对祖国的壮丽河山有着真挚的情感。《江山如此多娇》、《待细把江山图画》、《镜泊飞泉》等名作都是他爱国主义情操的结晶。他好画山水,主张“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搜尽奇峰打草稿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意思是画家要像知心朋友似的成为山川的代言人,故治“代山川而言”一印(图四)。<br/> 抱石先生性情豪放,嗜酒善饮,是出了名的。他常常是以酒当茶,无须下酒菜而干喝。待酒醉微醺之际,握笔作画,在宣纸上大刀阔斧地挥洒,惊风雨,泣鬼神,得意之作,就常常钤上“往往醉后”一印(图五),他解释为:“往往醉后见天真”。1959年傅抱石与关山月在人民大会堂作巨画《江山如此多娇》时,向周总理索酒喝,说是无酒不成画,后来,周总理派人给他送了一箱茅台,成为艺坛佳话。

跬步至千里苦心画乃成

第11版(美术)<br/>专栏:<br/><br/>  跬步至千里苦心画乃成<br/> 张正恒<br/> 在美术界中,雷正民的大名我早有耳闻,可是真正认识他却是1989年的事情。当时,我和王鉴在中国美术馆开师生画展,他穿着得像个老工人一样,一个人跑来向我们表示祝贺,使我感到意外。<br/> 正民先生是山西太原人,从艺甚早,少年时期即得名师指导学画。1949年于华北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毕业后,又到中央美术学院深造,颇得艺术大师徐悲鸿及罗工柳先生的重视和指导。旋因朝鲜战起,乃投笔从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文化部美术组组长,作了许多战地美术宣传工作,成绩卓著,屡受嘉奖。<br/> 70年代前,他以油画、连环画的表现形式,画过许多人物画,在美术界颇有影响。由于他少年时曾在太行山中有过一段朝夕面对自然山川的生活;入朝后又对朝鲜的青山绿水有过深刻的印象;下放五七干校时,又对汾河两岸的风光有过留恋和体验,所以70年代初他就改为专攻中国山水画创作了。从此更有意识地去东北林区写生,去南海滩头画水,去西域“取经”,去东海观涛,去漓江揽胜,去黄山登云……以加大他师造化的生活基础。<br/> 同时,为了“中发心源”,他又对中国画的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深信古人“能以笔墨之灵,开拓胸次,而与造化争奇者,莫如山水”的说法,决定用山水画来抒发情怀,寄托神思,纵写逸趣。他以传统画法为基础,重视笔墨的表现功能,然后创新,使其所画皆具有时代精神,具有自己的艺术特色。<br/> 他创作的《横空出世》、《中华大地》、《龙庆风光》、《江峡飞渡》等数百幅山水画优秀之作,先后在一些全国性、专题性的画展上参加展出,并获得社会广泛的好评。同时,他又在率团访问日本、法国、德国、新加坡等国时,带去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受到外国同行们的赞赏。<br/> 我对他创作的《早春时节》尤为欣赏,前面山上的树干用笔苍老曲折多致,枝头上疏落的墨点象征着早春树叶的萌发景象,与后面若有若无的远山形成鲜明而又和谐的对比,处理得恰到好处,可以说是气韵生动,妙若天成。尤其是他的这些画都是在工作极忙的情况下,起早睡晚,利用休息时间完成的,更是难能可贵。(附图片)

王大观的北京风俗画

第11版(美术)<br/>专栏:<br/><br/>  王大观的北京风俗画<br/> 叶浅予<br/> 大观说:他十一二岁用毛豆纸画了一段厂甸年节街景,把父亲和小友都画了进去。可以想象这颗捡菜帮充饥的幼小心灵对他周围的事物多有感情。他之醉心于学画,是要表现他心爱的北京。<br/> 断断续续上了几年学,14岁当了铁路杂工、印刷工及临时工,三年中两次失业。从小随家长东搬西迁,住遍东西城贫民窟,和街坊邻居五行八业的穷苦人结下了不解之缘。20岁在北京站当站夫,懂得了要活命就得斗争的道理。受党领导,积极进行罢工斗争,并取得胜利。但自己被当局开除,砸过饭碗。他的学画,全靠自己摸索,幸得长辈帮助,有机会进故宫饱看古画和画册,他爱上了夏珪《长江万里图》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对他创作《旧京图卷》有一定影响。他曾对连环画小人书看得入迷,把看过的电影默记在心,画成小人书,在失业期间,曾靠卖小人书吃饭。<br/> 北京解放,他在工会做宣传工作,有一时期工会推荐他在中央美术学院进修班学过基础课,算是一次正规的学习。<br/> 《旧京图卷》分上下两卷,上卷已完成,下卷尚在创作,共长50米,把30年代的旧北京的城关庙宇、宫殿民房、车马树木、民情风俗描绘得一丝不苟,应有尽有,真是洋洋大观,堪称《清明上河图》以后的一件风俗画大杰作。大观为创作这样具有历史意义的画卷,伏案五载垮了身体,希望他好好保养,继续努力,完成全卷。<br/> 中国画家表现生活的特点:凭记忆,凭想象,一切形象储藏在记忆里,可以随时取用;取用时还得发挥想象,引人入胜。遵循这一方法,画家在创作时才能随心所欲而游刃有余。除了这一点,还必须像大观那样,熟悉北京,热爱北京,加上坚韧不拔的毅力,呕心沥血,赋予作品以生命。<br/> [编者按:王大观先生的《旧京环顾图——残冬京华图卷》最近完成,与80年代创作的《夏京回望图》和《旧天桥一览》一起,共长百尺,以长卷形式再现了50年前旧北京的广阔的风俗画面,是中国美术创作的一大收获。<br/> “画卷以故宫为中心,左右展开,将这座历史名城描绘得淋漓尽致。卷首自京畿通州路河塔起,北望密云,诸峰如黛,古长城重关深锁。顺八里桥西行过东大桥,穿东岳庙会,临朝阳门下。跃起南折到建国门古观象台,登临城头眺望,城南崇楼峻宇,亭台殿阁,府第宫苑,或金铺玉户,或重轩镂槛,一一尽收眼底。由朝阳门入城,经大小胡同进南小街子,然后斜刺折转的米市大街。再经东单东交民巷至天安门前,入故宫腹地。跨正阳门至前外大街,直趋南下,步天桥天坛止于南苑大兴,西望宛平卢沟之野。”(摘自李起敏先生文章)<br/> 王大观先生今年70岁,是个地道的老北京,全靠自学成才。曾拜叶浅予等大家为师。他1978年开始投入创作,历时十余载,数易其稿,终于全部完成。<br/> 这里发表叶浅予先生生前为王大观所写的文章,一方面介绍了王大观其人其画,同时也对叶浅予先生表示我们的缅怀之情。](附图片) <br/> 南小街(残冬京华图局部)王大观

江苏省文德中国山水画研究会作品(图片)

第11版(美术)<br/>专栏:<br/><br/> 江苏省文德中国山水画研究会作品<br/> 天池图(中国画)包起权<br/>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国画)张文俊<br/> 黄山松云(中国画)程西平许公泽<br/> 烟树尽归秋色里(中国画)朱葵

迎春曲(图片)

第11版(美术)<br/>专栏:<br/><br/> 迎春曲(版画)陈大威

豆荚(图片)

第11版(美术)<br/>专栏:<br/><br/> 豆荚(中国画)忆明珠<br/> 作者为诗人、作家,业余绘画,画作题材多为寻常景物,透出淡淡的花香。

春雨漓江(图片)

第11版(美术)<br/>专栏:<br/><br/> 春雨漓江(中国画)雷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