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2月27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年终报道

  感谢你们,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
编者按:我国改革开放的业绩和成果,也包含着外国友人的劳作和贡献。现在,越来越多外国专家活跃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不同岗位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智力引进像一种无形的资产,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难能可贵的作用。据国家外国专家局的不完全统计,从1979年至1996年的18年间,应邀、应聘来华工作的国(境)外各类专家约57万人,特别是近几年,每年都保持在8万人左右。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外国专家与中国同行的深入交流与合作,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的飞速发展,友谊的种子也随之在中华大地生根、开花、结果。从1991年至1996年,先后有328位外国或海外华人专家荣获中国政府颁发的“友谊奖”。一位在二滩大型水利工程工作了五年的英国专家在荣获这项奖励时,曾代表外国专家这样说:“能够亲眼看一看这个伟大、美丽的国家,能够在中国的这一时期亲临、目睹并体验她充满活力的发展进程,即使我们的作用多么微不足道,都是对我们的奖赏。”
值此新年之际,我们采撷了他们在中国工作、生活中的一些镜头,借以向所有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外国专家朋友们表示感谢!
林少明
新加坡知名眼科专家(右起第二人),1992年应厦门市开元眼科医院的聘请任技术指导。他到任后满腔热情地向医院传授医疗技术,培训人才100多名,填补了“角膜移植术”、“玻璃体切割术”两项省内医疗技术空白。在医院的建设上,他也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和物力,先后分别捐赠和筹集资金20万和200万美元用于厦门眼科中心大楼的建设。此外,林先生还曾于1991年捐赠20多万美元倡导成立了“中国天津世界人工晶体植入培训中心”。今年,我国政府授予他“友谊奖”。
安东尼·皮尤
在建设二滩水电站这样大型的国际合作工程中,有来自五个国家的十多名外国专家。英国人安东尼·皮尤是其中的一员。一九九一年十一月他应邀来到中国,也把在世界十几个国家参加水利工程的施工与管理的丰富知识和经验带到了中国。作为二滩工程咨询专家首席顾问,他穿梭于业主和承包商之间,使工程中许多棘手的问题得到友好而公正的解决,还帮助我有关部门避免了工程纠纷中的巨额索赔。今年九月,他因工作出色荣获了“友谊奖”。可他说,能在中国日新月异的时刻应邀来华工作,就是对他的巨大奖赏。他觉得在中国的这五年是他一生中最激动的五年。
克莱特
从事精神病康复工作的艰辛与劳累曾使德国精神病专家海茵茨·克莱特立誓,退休后再不从事这一职业。1986年他应聘来华任教于武汉水运学院期间,偶然了解到我国一些地区精神病康复治疗比较落后,毅然重操旧业,自愿帮助筹建武汉精神康复中心。他和夫人罗莎奔波于德国、北京、香港和武汉之间,先后筹集到126万马克和价值几十万元的医疗、理疗器具,采用工作、娱乐、运动、交谈治疗为主、辅以适当药物治疗的全新疗法来治病,成功地使500多名精神病患者康复。在克莱特夫妇呕心沥血的忘我工作中,武汉市江岸区康复中心建立起来了,但身患癌症的罗莎却于1995年10月永远地倒下了。然而,克莱特并未因此一蹶不振,而是加倍地投入工作。他说:“一个真正的人,不应该只关心自己和自己的家庭,要让阳光照耀在每个人身上。”他荣获了中国政府“友谊奖”。
白瑞德
1996年3月,流花11—1油田顺利投产,比原计划提前近一个月,总体完工费用比预算节约了3000万美元。这里面有美国专家白瑞德的一份功劳。作为中国海洋石油南海东部流花油田联合作业集团总经理,他注重强调项目费用和进度控制的重要性,并下放责任权,加强界面管理。流花油田投资为6.5亿美元,采用了大量的高新、创新技术,在1996年的全球海上技术年会上被石油界公认为石油发展史上的技术创新典范,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白瑞德因此获得今年中国政府颁发的“友谊奖”。
法比奥
来自哥伦比亚的西班牙语言专家。当他与中国外文出版社签下第一年合作协议的时候,绝没有想到会在中国一干就是七年。现在,他和他的中国妻子,有了一个可爱的孩子。他珍惜在中国工作的机会,希望通过他打开的这扇语言之窗,让拉美人民更多地了解中国。他的心愿是:世界需要中文,中国需要外文。图为他在“外国人在中国”摄影展上邂逅李德生将军。
泰德·查尔斯·万雅
西安户县造纸厂的造纸涂布技术能够迅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与加拿大专家查尔斯·万雅的帮助分不开的。1994年10月,曾任美国造纸涂布协会两届主席的泰德·查尔斯·万雅先生,在国家外国专家局的引荐下,到西安帮助户县造纸厂解决年产1.7万吨高级涂布白板纸生产线的生产工艺技术难题,使产品质量达到进口水平。1995年以来又帮助户县造纸厂对原铜版纸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使设备生产能力由年产2000吨提高到1万吨,产品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由于泰德先生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成绩,1994年国庆节,他被我国政府授予“友谊奖”,并受到李鹏、朱镕基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洪胜男
美籍华人,第二届中美工程技术研讨会的美方筹委会主席。这次研讨会为我国解决了一些专业领域内的工程技术问题,而且使中方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转变了观念,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思路。会议形成的“建议书”对15个领域内的工程技术的发展思路和规划、生产政策的制定、技术改造的方向和重点、管理体制改革等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其中有许多被我国政府采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洪先生还是厌氧污水处理方面的专家,他的技术已在国际上得到公认。在他的指导下,我国的邯郸、广州等地建立了几座废水处理示范厂。他的厌氧化污水处理技术曾为上海一污水处理工程节约了几百万元的投资。今年,我国政府授予他“友谊奖”。
玛丽·嘉雷丽
自一九九○年以来执教于云南民族学院外语系的这位英国专家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授课深入浅出,启发性强,培养出了三位少数民族研究生。教学之外,嘉雷丽女士还为云南民族学院、云南人民出版社录制有声读物,为云南电视台校译英语解说词,帮助选编、出版将于一九九七年在全国使用的九年制中学新编英语教材,并帮助培训使用这套教材的师资。云南省政府、省妇联于一九九一年“三八”国际妇女节之际特别嘉奖了她。她荣获我国政府的“友谊奖”。
彼德·杰瑞
澳大利亚专家(右起第一人),1987年来到北京农业工程大学,主持实施了中澳合作的“华北平原水果生产中水的有效利用”科研项目。该项研究成果,使桃树在减少灌溉用水75%左右的条件下,桃产量最高增幅可达25%(依品种而异)。它不仅为我国提供了果树栽培方面增产节水的技术措施,更重要的是开拓了提高用水效率的新领域。由于他的突出贡献,彼德·杰瑞获我国政府颁发的“友谊奖”。
原正市
当我国东北水稻大面积增产的喜讯频频传来之时,人们不会忘记第一个把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引入中国的这位日本专家原正市。自1982年起,他先后40余次来华,足迹踏遍25个省、市、自治区的田间地头,无偿地传授新技术。今年全国采用这种栽培法的稻田面积超过1亿亩,新增粮食约40亿公斤。他曾这样对夫人说:“如果我死在中国,就将我的骨灰一半运回日本,一半留在中国,撒在我工作过的土地上。”
克鲁申斯基·安德烈·谢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俄罗斯专家。1993年初,他被聘负责《文化生活》、《周末》和《听众信箱》等栏目的改稿工作。除了不计报酬地经常加班加点,他还利用业余时间,针对听众的要求撰写系列文章,介绍中国的改革开放成就以及历史文化,为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听众正确了解中国产生了积极影响。今年,他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