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2月27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关于拉贝日记连续报道之四“要对历史负责”
——拉贝外孙女赖因哈特夫人一席谈
本报驻德国记者刘华新
乌苏拉·赖因哈特夫人12月12日在纽约公布其外祖父约翰·拉贝的日记后,采访她的人络绎不绝。本报记者几经周折,于12月19日在她的柏林住所采访了她。
赖因哈特夫人今年65岁,但精神矍铄。她回忆说:“外祖父在中国生活了30年。我母亲和我两代人都出生在中国。我母亲出生在北京,我于1931年5月出生在沈阳。当年9月,日军进攻中国东北,我外祖母把我接到北京。我在北京一直生活到将近6岁。后来,我父亲(也在西门子驻华机构工作)得到回国休假机会,我随他经南京、香港返回德国。
“我早知道外祖父写过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日记。1938年4月他从南京返回德国后,与我多次谈到过侵华日军的种种暴行。他1950年去世前,曾提出将日记送给我保存。但我那时正参加一项考试,又有身孕,觉得读这些日记太可怕,因此没敢要。外祖父于是将日记留给了我舅舅保存。”
“今年春天,美国华人女作家张纯如几经周折,找到我舅舅,并给他写信,要了解外祖父的事迹。我舅舅年事已高,而且有病在身。他一开始不同意让外人写我外祖父的事,后来把信交给我处理。我感到有责任帮助人们了解他的生平。看过张纯如的信后,我第一次从舅妈手中借来日记准备阅读。但我很费了一番努力,才拿出勇气翻开日记。”
她说:“在读日记之前,我对大屠杀也不甚了解。但当我读到日军把活人放在口袋里、点上汽油燃烧,读到他们强奸和残害中国妇女时,你知道我是什么感觉吗?我感到他们的暴行比希特勒的有过之而无不及。希特勒的军队是用毒气消灭犹太人,而日军却是面对面地施暴。这真是绝无仅有的暴行。”赖因哈特夫人说到这里,不时语塞,似乎找不到更合适的词来形容她感到的恐怖和义愤。
在谈到决定将日记公诸于世时,她说:“读完后,我想到明年正是南京大屠杀60周年,中国人民一定非常关心这件事。我想如果外祖父在世,他一定也会将日记公诸于世的。我有责任替外祖父去完成这件事情,而且我感到也要对历史负责。这是一份历史文献,不能让它封存在书柜里。再说,外祖父的其他一些后人都年事已高,我是唯一能完成这件事的人。11月我终于说服舅舅将日记借给我。至于是否发表,我一开始考虑到这对中日关系可能是一枚‘炸弹’。但出于历史的责任感,我还是接受了‘纽约纪念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联合会’的邀请,去纽约公布日记。”
谈及拉贝的政治倾向时,赖因哈特夫人说:“外祖父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曾参加过纳粹党,是在中国期间加入的。后来他的一个朋友休假,还请他临时代理过一段纳粹‘地方组织负责人’。他长期生活在中国,对德国国内情况没有切身感受,30年代前期纳粹的本质也尚未彻底暴露。”赖因哈特夫人说:“由于外祖父对南京大屠杀的义愤,他挂名的纳粹党员身份也未能保护得了他。我亲眼看见我外祖父回国后被秘密警察抓去审问。后来西门子公司为他说情,使他得以获释,但纳粹禁止他再发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言论,他不得不保持沉默,甚至对孩子们也不多谈。西门子公司慑于纳粹的淫威,也未再给他安排与他能力相当的职务。战后在盟军开展的清查纳粹分子的活动中,他也受到审查。但经调查了解,英国占领军‘非纳粹化委员会’出具一份证明,说明他在南京建立国际安全区,拯救了许多中国人的生命,不应被追究责任。1938年在他离开中国前,中国政府为表彰他在南京的功绩,向他颁发了一枚蓝白红绶带玉石勋章。同一年,国际红十字会也向他颁发了一枚红十字勋章。我在纽约出示的拉贝照片上,他就佩带着这两枚勋章。”
赖因哈特夫人在谈到拉贝的晚年生活时说:“1943年11月,他的住宅在柏林大轰炸中被炸毁。柏林解放后,他的生活相当凄惨。但中国人民对他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义举念念不忘,为他捐款,并寄送食品,他备受感动。南京政府还提议给他退休金,请他携家眷到中国安度晚年。但他终未能再回到中国。”
她向记者出示了这些宝贵的资料。记者看到,这些日记由于长期在地窖存放,纸张已经泛黄,并显出受潮的痕迹。赖因哈特夫人介绍说,日记的页码都是外祖父亲手一一标明的。资料取名为《敌机飞临南京》,装订得很整齐。也许拉贝先生早就预料到,它们有朝一日会为那一段沉重的历史作证的。
(本报波恩12月25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乌俄总统进行电话交谈
乌克兰总统库奇马二十四日同康复后回到克里姆林宫工作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进行了电话交谈。两国总统在谈到双边关系时特别强调,恢复乌俄相互间正常关系十分必要。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波黑塞族军队完成权力移交程序
原波黑塞族军队总参谋长米洛瓦诺维奇二十四日在巴尼亚卢卡将全部权力移交给新任命的塞族军队总参谋长乔利奇,从而结束了塞族军队移交权力的全部程序。总统办公室当天就移交军权发表的一项公报说,原波黑塞族军队总司令部的全部领导职能和军队指挥权已完全由改组后的总参谋部接管,原塞军总司令部从此完全停止工作。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曼中断与以色列往来
新华社开罗12月25日电阿曼今天正式通知阿拉伯联盟,它已决定中断同以色列的所有联系,因为以色列拖延与阿拉伯国家的谈判。
阿曼代表布萨伊迪在开罗会见阿拉伯联盟秘书长马吉德时还表示,阿拉伯国家参与中东和谈是因为深信在中东地区实现全面、公正的和平是必要的,但是以色列目前在巴以谈判中却没有表现出诚意。
布萨伊迪强调,只有中东各个国家齐心协力关注和谈,中东和平进程才有望取得积极的成果。
阿曼于1996年8月在以色列的特拉维夫设立贸易代表处,并成为第七个在以色列建立外交机构的阿拉伯国家。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科将与曾支持伊国家和解
科威特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艾哈迈德·萨巴赫日前在接受当地一家报纸采访时表示,科威特将从明年开始与包括也门、苏丹和约旦等海湾战争期间曾支持伊拉克的国家实现和解。据分析,战俘问题是阻碍科伊和解的关键因素。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两名以士兵在黎巴嫩被炸死
据以色列电台报道,黎巴嫩南部以色列占领的“安全区”东段马卡贝村二十四日发生炸弹爆炸事件,两名以军士兵被炸死,另有两名士兵受重伤。
(据新华社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中摩建立定期政治磋商制度
据新华社拉巴特12月25日电(记者诸葛仓麟)中国和摩洛哥25日在这里签署了一项协议,决定在两国外交部之间建立定期政治磋商制度,进一步加强双边政治关系和经贸合作。
正在这里访问的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田曾佩和摩洛哥外交国务秘书菲赫里分别代表两国外交部在协议书上签字,并随后举行了第一轮政治磋商,就加强双边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地区和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
中摩双方今天还签署了关于中国政府向摩洛哥政府赠送300万元人民币无偿援助的换文和关于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后,摩洛哥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保留名誉领事馆的换文。田曾佩今天还会见了摩洛哥能源和矿业大臣格拉维,双方就加强两国能源矿业合作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第6版(国际)
专栏:

12月26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抵达莫斯科,开始对俄罗斯进行为期两天的工作访问。 新华社记者饶爱民摄(传真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两个“东扩”一冷一热
魏崴
近两年来,北约和欧盟这两大国际组织都在谋求东扩,但其势头却有所不同:一个急,一个缓;一个热,一个冷。
今年12月,北约外长理事会和欧盟首脑会议分别在布鲁塞尔和都柏林举行。北约外长会议已经决定,从明年起将开始和申请加入北约组织的中东欧国家举行谈判,于本世纪末实现“历史性扩大”;而欧盟首脑会议却没有确定与首批入盟申请者谈判的时间表。这是一个新佐证。
接纳中东欧国家入盟是欧盟和北约的既定战略。1994年底,欧盟就已提出东扩的“先期战略”,决定与中东欧国家全面加强联系;翌年9月,北约也提出报告,表明东扩的战略和决心。但此后事态的发展却耐人寻味:欧盟对东扩不急不忙,甚至多次对要求入盟的中东欧国家公开泼冷水;而北约东扩却紧锣密鼓,步步紧逼。
两个东扩为何一冷一热?一种看法是加入军事组织比加入经济一体化组织容易。欧盟和中东欧之间的经济鸿沟短期内确实难以填平,而欧盟又为内部问题所困扰,这制约了欧盟东扩的积极性。但是,北约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也不少,况且,中东欧国家的军队建制及武器装备要按北约的体制、模式标准来改造,并非是件容易事。
然而还有更深层的原因。欧盟东扩,俄罗斯是接受的,所以可以从容不迫地慢慢来;而北约东扩,俄罗斯则强烈反对。俄罗斯如今国势较弱,北约认为必须抓住这个机会,赶在俄还能够吞下这颗苦果的时候实现东扩。
由此看来,这两个东扩的冷热快慢,完全取决于这两个组织的战略利益,申请国的影响微乎其微。具体到北约东扩,把这个问题搅得很热的实际上主要是美国,其欧洲盟国并不认为北约东扩是当务之急。因为在欧洲看来,美国力主北约东扩,固然有防范俄国的一面,同时也想利用东扩维护美国在欧洲事务中的主导地位。


第6版(国际)
专栏:

  李鹏看望我驻俄工作人员
新华社莫斯科12月26日电(记者熊昌义、竺承军、张铁钢)正在这里进行工作访问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26日下午来到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看望使馆全体工作人员和中资机构代表。
李鹏总理向使馆全体工作人员和中资机构代表介绍了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勉励大家放眼全球,为发展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的合作扎扎实实工作,做出更大贡献。
李鹏总理还向大家祝贺新年。
陪同李鹏总理到使馆看望大家的有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等。


第6版(国际)
专栏:

  日元对美元比价跌至今年最低值
据新华社东京12月26日电(记者刘文玉)在今天东京外汇市场上,日元对美元的比价一时达到115.12日元兑换1美元,呈今年的最低值,这也是近三年零九个月以来所没有的。
东京外汇市场的这种动向显然是受到了日本政府日前通过的明年年度预算案的影响。银行界人士说,从预算案根本看不出日本打算缓和在贸易方面的有关限制。
最近,日本政府和中央银行对日本经济的前景表示乐观。但是,经济界人士对日本经济的预测却相当悲观。外汇市场人士说,从长远来看,日本经济的前景是“不明朗”的。从明年4月份开始,消费税将由现行的3%提高到5%。消费税的提高势必影响消费的增长。大藏省今天上午说,12月份日本的对外贸易黑字大幅度减少。这也是促使日元贬值的一个原因。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协议未签进展可喜
本报驻埃及记者刘水明
本月24日,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举行了会谈。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双方就希伯伦问题未能达成协议。但这次巴以首脑会谈的举行,有利于巴以最高领导增进信任,建立稳固的工作关系,仍不失为巴以和谈取得可喜进展的标志。
以军在希伯伦的重新部署,是巴以关于扩大巴自治范围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进程至今已被推迟9个月。在过去数月中,以色列曾试图将结束对希伯伦的占领,变成一个确保该市400余名犹太移民正常生活的纯“安全问题”,先后抛出了要求修改协议的多种方案,但遭到巴方拒绝。巴方强调,已签的协议不容修改,只能商讨执行协议的机制。尤其是在某些重大原则问题上,巴方更是无法让步。
华盛顿四方首脑会议后,在美国的直接介入下,巴以恢复了希伯伦问题的谈判。本月21日,美国中东事务协调员罗斯怀揣连任总统克林顿给巴以领导人的信件,受命再来中东穿梭。克林顿严词敦促巴以尽快解决希伯伦问题,并警告巴以如不配合调停,将影响它们同美国的关系。美国似在开始加大干预中东和平进程的力度。另外,内塔尼亚胡的强硬立场,特别是他最近提出的强化定居点建设政策,愈来愈受到以内部和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是,和平进程长期受挫,对以色列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日益明显。在内压外促的作用下,以政府不得不在希伯伦安全安排等敏感问题上作出一些让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它不再坚持修改有关希伯伦撤军的原有协议条款,放弃进入巴控区追捕巴人的要求,并同意在四个月内逐步开放希伯伦市中心的“烈士街”和侯赛因市场。对此,巴方也作出了积极的回应,如接受以方关于巴警武器配备的限制条件,同意缩小侯赛因市场的面积等。巴以双方在过去三天紧张谈判中所表示出的灵活妥协态度,为打破和谈僵局创造了前提。
24日举行的会谈是内塔尼亚胡担任总理以来,巴以最高领导人举行的第三次会晤。此次会谈中,阿拉法特和内塔尼亚胡之所以没有就希伯伦以军重新部署达成执行协议,据分析,主要原因是在几个难题上没有达成共识:一是市内4个犹太人定居点周围区域的划定。二是在上述区域执勤的联合巡逻队的规模、集结地点、巡逻路线和活动范围的确定。三是易卜拉欣清真寺问题。以方要求该寺的安全和管理由以方单独负责,不允许这一地区有巴警存在;巴方则坚持该寺应视为“特区”,由巴以联合巡逻,设立联络办事处共管,或派驻国际部队。四是以方从希伯伦撤军和从西岸巴人村镇撤出的期限问题。巴方坚持在签署协议前,以方必须列出书面时间表。但以方还未作出明确承诺。根据巴以扩大巴自治范围协议,以军撤出巴人聚居的城市后,还应分阶段撤出巴人聚居的村镇,即除东耶路撒冷、犹太移民点和一些军事阵地外,西岸其余地区统归巴自治政府管辖,即西岸70%的土地由巴人控制,而现在巴方实际只控制了西岸总面积的4%和加沙总面积的58%。
为了尽快消除尚存分歧,巴以“安全委员会”和“协议起草委员会”25日已在耶路撒冷恢复会谈。阿拉法特和内塔尼亚胡还商定近期再度会晤。看来,尽管障碍重重,但双方正在就希伯伦问题的妥善解决进行认真的谈判。
(本报开罗12月25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川·立派出任为泰反对党领袖
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二十五日发布谕令,任命泰国前总理、民主党领导人川·立派为反对党领袖。川·立派领导的民主党在十一月十七日举行的泰国大选中获得国会下议院三百九十三个席位中的一百二十三席,仅次于新希望党,成为泰国第二大政党和第一大反对党。


第6版(国际)
专栏:

12月25日,一名戴着阿拉伯传统头饰的巴勒斯坦人(左)和一名头戴传统犹太帽子的以色列人在希伯伦市区休息时互相对视。前一天,巴以关于希伯伦问题的会谈无果而终。 新华社发(美联社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