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2月2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

  粮食丰收后要继续坚持党的粮食政策
杨雍哲
今年我国粮食又获得丰收,再次攀上一个新的高峰。同时,畜牧业、水产业和乡镇企业等多种经营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农产品有效供给继续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新的提高。
粮食丰收说明了什么?粮食丰收又带来了什么?粮食丰收后应当做些什么?这些都是人们关心和议论的话题,也是关系明年农业能否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问题。
一、粮食丰收说明了什么?
今年的粮食丰收,再一次证明党的粮食政策是正确的、成功的。尤其是今年粮食丰收是在国际上对我国的粮食问题争论不休,国内粮食前几年供求紧张的背景下取得的,具有特别的意义。
粮食丰收向世人显示了中国农业发展的光明前景。前两年,由于我国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粮食进口增加,加上1993—1995年连续三年世界性的粮食减产,国际市场粮价猛涨,中国人能不能养活自己的问题引起了世界上一些人的关注。我国粮食在去年增产215亿公斤的基础上,全国上下共同努力,今年又获得丰收。这充分说明我国粮食增产的潜力是巨大的,中国农民有能力生产自己国家所需要的粮食,中国人能够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吃饭问题。这不仅以事实否定了中国人不能养活自己的悲观论点,而且使国际上一些人制造的中国粮食威胁论不攻自破。
粮食丰收说明处理好工农业关系是保证粮食和农业稳定增长的基本条件。多年的实践表明,只要控制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保持工业的适度增长,增加对农业的投入,粮食和农业就会有一个好的收成,整个宏观经济形势就好;反之,如果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失控,工业过快增长,农业的发展受到削弱,整个宏观经济形势就会恶化。这几年,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深化改革,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效地抑制了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同时采取一系列加强农业的政策和措施,各级党委、政府花很大精力抓农业,增加农业投入,特别是实行粮食省长负责制,对粮食连续两年丰收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后继续调整好工农业关系,是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增长、各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
粮食丰收说明依靠政策调动亿万农民种粮积极性是非常正确的。这方面最重要的是调整了粮食价格。国家定购粮的综合收购价格在1994年提高40%的基础上,今年再次由每公斤1.04元提高到1.34元,加上各地可以有10%的上浮,定购粮价将接近每公斤1.48元,总体提价幅度约为42%。粮食定购价的提高,使之接近原来的市场价,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这是今年粮食大幅度增产的决定性因素。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粮食播种面积的扩大上。前几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一直低于16.5亿亩的警戒线。今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6.8亿亩,升到警戒线之上,再加上农民舍得增加投入,实行精心管理,这就为夺取粮食丰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事实说明,只要政策对头,使种粮有利可图,我国农民增产粮食的力量是巨大的,事实还说明,中央适时果断地大幅度提高定购粮价格,并没有引起市场粮价上升和推动整个物价上涨,而是大大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促进粮食丰收,实现了供求平衡有余,稳定了市场价格。这是运用价格政策的成功之举。
粮食丰收说明科教兴农的潜力是无穷的。今年我国粮食高产技术的推广有较大进展,如小麦统一供种、精量半精量播种和机械收获、水稻旱育稀植和抛秧、玉米地膜覆盖等技术都有较大面积的推广。我国虽然开发土地资源、增加耕地面积的潜力有限,但中低产田多,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提高土地产出率的潜力很大。据有关方面调查,今年我国夏粮亩产比去年增加10公斤,早稻的平均亩产比去年增加10.5公斤,秋粮亩产增加的幅度也比较大,据估算东北和内蒙古的粮食亩产比去年增加20公斤以上。应当看到,目前我国粮食单产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即使在国内比较,全国粮食亩产较高的省份可达380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00多公斤,比亩产最低的省份高出200多公斤。就是在同一类型的地区,粮食单产水平的差距也很悬殊,高的可达500—1000公斤,低的只有200—300多公斤。可见,现阶段即使没有什么重大的高新技术出现,只要把现有成功的高产技术推而广之,就可以实现较大幅度的增产。国外有的学者认为,依靠科技增产的潜力已达极限。这起码在我国现阶段是不符合实际的。
粮食丰收说明水利、林业和农资供应对我国农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水灾一条线,旱灾一大片”。对城市和工业来说,水灾造成的损失最大;对农业来说,旱灾造成的损失最大。今年的粮食丰收,与全国特别是北方地区夏秋季雨量充沛有很大关系,当然抗灾得力也是重要因素。今年尽管洪涝灾害的成灾面积比去年增加4000多万亩,但旱灾的成灾面积比去年减少5000万亩,说明只要水利问题能解决好,我国粮食产量就能有大幅度的提高。我国农业生产不稳定,单产水平不高,与自然灾害的影响关系很大,从近10来年的情况看,在农业自然灾害中水旱灾害占到70%,在水旱灾害中旱灾又占到70%。旱灾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头号大敌,解决缺水问题、节水灌溉问题是实现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山青才能水秀,林茂才能粮丰。这些年来,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有了较快发展,为农业丰收起到了屏障作用。今年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充足,价格基本稳定,满足了农民需要,为粮食丰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粮食丰收带来了什么?
今年粮食丰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为实施“九五”计划开好局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改革和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为改善宏观经济环境、抑制通货膨胀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今年粮食获得丰收,再加上1994年下半年和1995年上半年国际市场粮价处于低水平时适时进口一部分粮食,总量平衡有余,市场粮价以及与粮食直接相关的食品价格相对稳定。在目前我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支出占生活费支出50%左右的情况下,粮食价格在物价总水平中可以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今年全国物价涨幅预期降低到6.2%以下,市场粮价稳定所起的作用是相当大的。
为实现“九五”时期粮食增产目标增强了信心和决心。“九五”计划规定,到200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必须达到4900亿公斤,力争实现5000亿公斤,任务是相当艰巨的。今年粮食总产量一举上升到新的高峰,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大大增强了提前实现4900亿公斤、力争5000亿公斤目标的信心和决心。
为粮食价格和流通体制改革创造了难得的有利时机。我们面临的粮改任务是,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按照中央关于粮食价格和粮食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真正确立在中央宏观调控下粮价由市场决定的价格形成机制,尽快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流通新体制。今年粮食丰收,粮源充足,市场稳定,市场价与国家定购价已经大体持平,这就大大降低了改革的风险,提供了改革的最佳机遇。
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伴随粮食丰收也带来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问题:
丰收后有可能会产生放松农业和增加农民负担的现象。历史的经验教训表明,在粮食丰收、农业形势好转时,一是容易产生放松农业的思想,在财力、物力和精力的分配上减少对农业的投入;二是容易过高估计农民收入水平,加重农民负担。一旦如此,农业形势就可能逆转,粮食产量就可能掉下来,再度陷入丰收后出现波折的怪圈。这将直接危及2000年粮食增产目标的实现,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要为此付出代价。
丰收后要警惕局部地区出现农民“卖粮难”和丰收不增收的现象。今年粮食丰收,农民手中的余粮增加,市场粮价稳中有降,在这种情况下,农民、销区经营者和产区粮食部门的心理都发生了变化。农民卖跌不卖涨,在怕粮价继续下跌的心理驱使下,有些甚至连家庭应储备的粮食也拿出来卖;销区经营者买涨不买跌,有的对购入粮食采取观望态度,等待粮价继续下跌;产区粮食部门见调销迟滞,担心经营亏损,有的缺乏组织收购的积极性。由于这三种逆向心理的作用,使市场信号失真,如果不能切实按照今年10月国务院在大连召开的部分地区粮食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粮食收购和储存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做好工作,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局部地区农民“卖粮难”问题。过去多年来是粮食定购价低于市场价,农民增加收入主要寄托在高于定购价的议价粮上。但是,今年粮食的市场价与定购价基本持平,有的地方有的品种的市场价格已经跌到定购价以下。由于去年市场粮价较高,农民对今年粮食预期收入的期望值很高,而实际收入水平与期望值产生了差距。如果不能切实按照国务院确定的措施制止议价粮价格继续下滑,会出现局部地区农民丰收不增收的危险。
今年丰收的某些因素的变化,增加了明年粮食稳定增长的艰巨性。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目前国内粮食价格与国际价格旗鼓相当,明年不可能在价格上有新的举措了;二是明年未必有今年这样有利的气候因素。因此,明年粮食生产稳中求进,需要作出极大的努力。
三、粮食丰收后应该做些什么?
粮食丰收为我们带来了较好的改革和发展环境。要保持这样的环境,必须继续坚持党的粮食政策,狠抓农业不放松,努力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势头。
继续坚持加强农业、抓好粮食的方针不动摇。人口多,耕地少,粮食供给长期偏紧,是我们的基本国情;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应主要依靠我们自己解决吃饭问题,是我们的基本政策。去年和今年的粮食连续增产,只是暂时缓解了我国粮食供求关系的紧张局面。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对我们的粮食形势盲目乐观,看到一两年丰收就以为粮食过关了;也不能对主要依靠我们自己解决吃饭问题的方针消极悲观,遇到歉年、供求紧张就丧失信心。这两种思想都会导致放松粮食生产,都不符合党的粮食工作的基本政策。今年粮食丰收,是多种有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已经稳定地达到这样的水平。明年粮食生产要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力争有更好的收成,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关键是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继续增加投入,加强水利建设,大力推广优质高产技术,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和山区综合开发力度,保证化肥等农资供应,夺取明年增产的主动权。同时,广泛利用非耕地资源努力发展非粮食的食品生产。
大力组织粮食收购,积极稳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当务之急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部署,以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保护价参照定购粮价制定,购销价差从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建立的粮食风险基金中补贴),千方百计使农民要求出售的粮食都能及时卖出去,能卖到一个合理的价钱,保护种粮积极性,这是关系到明年粮食生产发展的最现实的政策问题。同时,积极稳妥推进粮食价格和流通体制改革,这是促进我国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增长的长远政策。
推广上海经验,扩大粮食流通渠道。鉴于粮食系统这个主渠道购销任务重、压力大,可以考虑本着“一主多辅”的原则,建立多渠道、少环节、开放式经营体制,多几家参与流通,实行有序竞争。近两年,上海市改变粮食系统独家经营的局面,实行粮食系统、农垦系统和农业系统三家国有渠道经营粮食,形成竞争局面,大家在竞争中千方百计减少环节,改进服务,提高质量,综合经营,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农业系统的公司去年购销粮食赚了数百万元,没有要财政分文补贴。农垦系统经营量大,所属的各个超市都卖粮食,而且组织大批零售车,为居民送粮上门,比农业系统赚钱更多,也没有要财政分文补贴。粮食系统在竞争中努力改善经营管理,开始扭转了粮食商业性经营亏损、挂帐的局面,出现可喜的新变化。整个上海粮食供应充足,市价平稳,市政府对低收入者又实行了定向补贴,各层次的消费者都很满意。总结推广上海经验,提倡管粮食生产的农业、农垦系统参与粮食的收购、加工、销售,作为主渠道的辅助,实行产、加、销一条龙经营。粮食、农业、农垦三系统,都是国有的职能部门,比较容易调控和管理,乱不了套。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农业部门,没有只管生产不管流通的,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发展趋势。
支持粮食主产区做好粮食转化工作。粮食主产区特别是玉米产区,要利用粮多秸秆多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养殖业,大幅度增加畜产品和养殖水产品,在此基础上发展各种农、畜、水产品加工业,逐步由往外调运原粮变成往外调运肉禽蛋奶鱼及各种制成品、半成品,逐步建成全国食品工业基地。进而逐步改变目前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过多地依靠购进粮食发展养殖业和食品加工业的格局,发展适合自己的其他产业,使不同类型的地区都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同时可以减少原粮运输量,缓解全国运力紧张的局面。
建设高标准的、布局合理的仓储设施,增强储备调节功能。现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我国粮食仓储设施不足,有些又过于落后,布局也不尽合理,达不到吞吐调节自如的要求。当前就是因为库容的限制,影响了局部地区顺畅收购。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拥有充裕的仓储容量,使长时间储备的粮食有较好质量,除了充分利用现有仓储设施和国有企业停产企业厂房、建筑物以外,中央和地方都将建设一批仓储设施。要有一定数量的高标准库房,如通风条件好、能自动倒仓、装卸自如等,重点部署在销区和交通要道。这样一次性投入可能比较大,但可以避免每年人工倒库,也可以减少粮食储存中的损失浪费,从总体上看是合算的。有了数量足、档次高的仓储设施,我们还可以在国际粮食市场价格低落时适当进口,国际粮价上涨时适当出口,使我国成为世界粮食安全的稳定力量。


第2版(经济)
专栏:

  吴邦国在重庆考察时强调
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
新华社重庆12月22日电(记者蒋鹏、杨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在重庆考察时指出,老工业基地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仍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造与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加快改造与调整的步伐,使老工业基地继续发挥骨干作用。
受李鹏总理委托,12月14日至22日,吴邦国在重庆市委书记张德邻、代理市长蒲海清的陪同下,与国务院19个部门的负责同志一起考察了冶金、机械、化工、军工、轻纺、医药等行业的16个企业和一些基础设施项目,以及三峡库区工厂搬迁、移民的重点地区,对重庆今后的改革和发展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听取了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老工业基地改造和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他充分肯定了建国4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取得的成就,以及对国家作出的贡献,并对重庆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希望和意见。他说,党中央、国务院对重庆的经济发展十分关心,并寄予很大期望。要抓住机遇,努力开拓,加快改革与发展的步伐,担负起三峡库区移民、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走出大城市带大农村发展新路子的历史重任。
吴邦国指出,重庆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今后的地位将更加重要。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向中西部的转移,重庆作为中西部地区中心城市地位的加强,以及三峡工程的建设,都为重庆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只要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艰苦奋斗,重庆的振兴是大有希望的。
吴邦国说,首先要进一步理清经济发展的思路。一个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它本身就是一笔财富。发展规划的制定应体现这样几个原则:一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只有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发挥重庆的比较优势,扬长避短。二是要坚持扶优扶强的原则,重点支持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产品,发挥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积极作用。三是要立足现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尽可能少铺新摊子。四是要量力而行,有多少钱办多少事。
第二,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要适应市场的需求,调整一、二、三次产业的关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的功能。重庆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发展潜力巨大,要加快旅游事业的发展。要改善“重工偏重,轻工偏轻”的不合理结构。重庆的轻工业这几年发展势头很好,已具备了一定基础,形成了一些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名牌产品。要继续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发展规模经济。在继续发展国有经济的同时,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要努力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状况,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企业间的兼并联合,走集团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
第三,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一是要把项目选好。过去这方面的教训很多,不能再背上新的包袱。在供求基本平衡的市场条件下,切实把技改的立足点放在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加产品技术含量上。二是要有足够的资本金,不能搞无本买卖。三是与改革、改组、加强管理结合起来,单纯的技术改造不能解决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必须建立新的机制。新项目必须要有新机制,搞一项成一项,促进重庆经济结构的调整。
第四,切实加强企业管理。加强企业科学管理,不仅是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工作的当务之急。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全面改善经营,加强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遏制成本费用上升的任务是相同的。实践证明,加强企业管理的潜力大得很。要进一步推动“学邯钢、抓管理”活动的全面展开,努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第五,要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努力保持社会稳定。稳定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必须高度重视。重庆结构调整的任务重,困难企业较多,要安排好困难企业职工的生活,妥善解决好下岗、待岗职工的安置工作。此外,随着三峡工程建设的推进,移民任务越来越重,要抓早抓细抓好。在一定意义上说,三峡工程建设顺利与否关键在于移民。
吴邦国强调指出,重庆有一个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当前关键是要真抓实干。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重庆的振兴要立足于自己的努力,面向市场,鼓励实践,大胆试、大胆闯,以“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最终标准。只有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改革才能有正确的方向,才能不断深化。二是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准备过几年紧日子。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有限的资金用好,集中力量办几件大事。三是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要对国外开放,对全国各省市开放,对中央企业开放,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管理,引进人才,加快重庆的调整和振兴。
吴邦国最后说,希望重庆市领导班子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加强团结。团结出生产力,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领导心中要装着老百姓,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要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扎实工作,勤政廉政,做人民公仆,不辜负党中央、国务院的重托。
陪同考察的有国务院副秘书长石秀诗和郭树言、刘淇、顾秀莲、黄镇东、吴基传、戴相龙、张俊九等国务院19个部门的负责同志。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还与当地部门进行了对口座谈和交流,对重庆改革与发展及有关经济政策交换了意见。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省长宋宝瑞也参加了有关会议。


第2版(经济)
专栏:

  资产评估行业法制化建设进展显著
一定程度遏制了管理混乱势头
本报北京12月22日讯新华社记者张锦胜、本报记者李建兴报道:我国资产评估行业法制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通过与有关部门协调,最近就评估收费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利用外资进行技术改造、划拨土地使用权以及专利资产、森林资源的评估发布实施了有关法规,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资产评估管理混乱的势头。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潘岳副局长通报了最近一段时间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就评估行业管理混乱问题进行协调的情况。他说,为了解决统一管理问题,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作为资产评估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在协调过程中既考虑资产评估作为一个行业需要实行统一政策法规,统一方法标准,统一行业准入的客观需要,又充分关注和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专业管理优势和专业技术优势。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规范评估管理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进展。目前,国资局已和中国专利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专利资产评估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与林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发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试行)〉的通知》。这两个法规在坚持统一管理与发挥专业部门积极性方面,创造了部门之间紧密合作的典范,开创了资产评估操作规范向特定的专业发展的先例。此外,还与财政部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利用外资进行技术改造划拨土地使用权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国家计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明确国有资产评估中房地产评估收费问题的通知》。


第2版(经济)
专栏:

“屋内摆花、院内种草、一年四季花飘香”已成为河南武陟县城关乡西马曲村农民的一种新追求。三年前,西马曲村在完成了小康村道路硬化、绿化之后,便把农户庭院和居室的卫生与美化列入了《文明竞赛百分考核细则》。图为农民王仁来一家在暖棚内管理花卉。
李水成 晁跃斌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