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2月23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

  改开“小会”好
耿国友
江苏省五年一次的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评选活动,共有400个先进集体和1197名劳动模范受表彰,但前去参加表彰会的代表只有400人,其余代表在各地收看表彰会的电视转播。
这种开会办法值得提倡!
又到年底,各级各部门要召开的各种各样的“大会”不少。有些部门领导重形式、搞花架子,不是非开不可的会,也要召开;无须召开的大会,也要搞得“隆重、热烈”,以致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
江苏省“大会”变“小会”,节约了时间,减少了开支,效果一点不差。这是会风的转变,也是领导作风的转变。各地不妨学学江苏的做法。


第1版(要闻)
专栏:

  找准载体用好典型
山西精神文明建设有实招
本报太原12月22日电记者阎晓明报道:山西省首批命名的82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典型,日前向全省各行各业发出倡议:从我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从本地区、本单位做起,从现在做起,深入开展“学决议、见行动、争先进、比贡献”活动,把精神文明建设引向深入。
最近,山西省隆重举行“首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典型电视命名大会”。经广泛推荐,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严格评选,包括文明企业、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家庭、模范农民、模范工人、模范干部和模范知识分子等8个方面的82个先进典型受到表彰。
如何使六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使精神文明建设有载体、有行动、有内容、有成效,不流于形式,这是山西省委在贯彻落实六中全会决议中着力考虑的问题。他们认为,对《决议》决不能满足于层层传达,浅尝辄止,必须边学习边实践,最关键的是找好精神文明建设的突破口。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建设精神文明的巨大热情和对文明生活、高尚道德的强烈渴望,是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雄厚基础,必须找好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使广大群众感到可亲、可信、可比、可学。省委省政府在制定全省精神文明建设15年规划和5年任务的基础上,决定在全省范围内深入开展“学决议、见行动、争先进、比贡献”活动,实施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的“双1234工程”、“十个一工程”和“文明家庭工程”。“双1234工程”即:先进典型树立1个城市、20个县、300个乡镇、300个企业、400个村;以本省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为代表树立100名刘俊谦式的模范干部、200名赵雪芳式的模范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300名李双良式的模范工人、400名申纪兰式的模范农民。“十个一工程”即:树立表彰一个文明党政机关、一个文明科研院所、一个文明商店、一所文明医院、一所文明高校、一所文明中学、一所文明小学、一个文明连队、一条文明街道等;文明家庭工程即树立1000个文明家庭标兵。采取成熟一批树立表彰一批的方法,所有的典型在1997年“五一”前初评结束,到六中全会决议下发一周年时,把先进集体和个人典型全部树起来。
首批表彰的先进典型中,有以交通厅党组书记刘俊谦为代表的改革务实、清正廉洁的领导干部;有以全国卫生战线标兵赵雪芳为代表的勇于奉献、刻苦钻研的优秀知识分子;有以被誉为当代愚公的太原钢铁公司退休工人李双良为代表的尊重科学、爱厂如家的模范工人;有以著名的劳动模范、平顺县西沟村党支部副书记申纪兰为代表的热爱集体、勤劳致富的模范农民;有以创立全方位思想政治工作法而使企业两个文明建设齐头并进的太原铁路分局为代表的文明企业;有以党风正、村风正、民风正、经济实力强、10年无刑事案件的东四义村为代表的文明村;有以与丈夫30年来扶养12位孤寡老人、27次用自己的汽车抢救病重村民而被誉为“救命车”的浑源县元坨村王月英家庭为代表的文明家庭。


第1版(要闻)
专栏:

  韶山毛泽东图书馆开馆
本报长沙12月20日电记者吴兴华报道:在毛泽东主席诞辰103周年前夕,韶山毛泽东图书馆开馆仪式今天在韶山隆重举行。
韶山毛泽东图书馆坐落在毛泽东故居附近,总设计面积为5000多平方米,可藏书50万册,现征集图书资料11万余册,主要有:毛泽东生前阅读和批注过的书报期刊;毛泽东文稿和各个历史时期国内外各种毛泽东著作版本;国内外研究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文章、专著等文献和图书资料。韶山毛泽东图书馆旨在成为全国、全世界学习、研究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资料中心。韶山毛泽东图书馆的开馆,对学习、研究、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研究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岳阳洞庭湖公路桥奠基
长江流域迄今最长的公路桥岳阳洞庭湖大桥近日奠基。大桥全长9663.5米,其中桥长5783.5米,接线长3880米,桥宽20米,双向四车道。
(刘生康殷陆君)


第1版(要闻)
专栏:

  抓住重点分类指导
湖南精神文明建设重实效
本报长沙12月22日电记者吴兴华报道: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后,湖南省委多次召开省委常委会和省委全会,专题研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省委要求各地各部门准确把握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结合农村、企业等的实际,分类指导,抓好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
农村抓好五件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活动;创建文明村镇、文明屋场和评“四户”(遵纪守法户、科技示范户、五好家庭户、双文明户)活动;乡镇精神文明阵地建设活动;群众文化活动;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企业抓好四件事:政治思想工作;企业文化建设;职工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窗口”行业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组织开展文明服务竞赛、“百城万店无假货”和服务承诺等活动。
学校抓好三件事:思想道德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中小学礼仪建设。
机关、城市街道也都明确了要抓的几件事情。
在实行分类指导,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中,湖南各级党政部门根据省委的要求,加强对本地区、本单位的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了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划,建立了强化精神文明建设机制;领导干部还建立了精神文明建设责任制或责任区和联系点。
近两个月来,全省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找出本部门精神文明建设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加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活动,抓好典型。如:各级组织部门开展了以“领导班子创先进、领导干部作表率、共产党员当模范”为内容的“先锋工程”活动;文化部门开展以“百强集镇文化站、百家民间职业剧团、百优文化‘艺术之乡’”为内容的“三百”活动;推出了群众文化活动抓得好的浏阳市、南县等一批典型;实行目标管理,保证农村人均每年至少看六场电影;开展了对音乐市场、演出市场、电子游戏机市场的整顿;开展对大、中、小学周边文化市场的整顿。省教育部门对学校教师、学生的精神文明提出规范要求,树立了一批先进典型。政法部门深入开展普法工作,开展扫除“黄、赌、毒”专项治理等。
湖南在对精神文明建设实行分类指导中,注意抓好典型,近两个月来,省委推出了一批先进文明单位和先进个人典型。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五强溪电站5台机组并网
国家重点工程——五强溪水电站第5号机组12月21日并网发电。至此,五强溪水电站5台机组、120万千瓦装机全部并网发电。位于湖南沅水下游的五强溪水电站,是兼有发电、蓄洪和提高沅水通航能力的综合效益工程。(吴兴华)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天津化工厂获国际认证
我国大型氯碱化工企业——天津化工厂12月16日获ISO9002质量体系国际认证。该厂产品远销海外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1000多万美元。 (天化肖荻)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山东130万残疾人就业
山东省重视残疾人就业工作,目前全省已有130万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为帮助残疾人就业,山东省已建立县以上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93处,培训机构44处,仅今年就培训各类残疾人7.5万人。(贾建舟刘磊)


第1版(要闻)
专栏:现场短新闻征文

  人大代表访农家
本报记者宣宇才
12月16日清晨,西藏自治区的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代表、区政府副主席兼拉萨市市委书记洛桑顿珠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北岸的尼木县贫困乡村。
尼木,藏语意为“麦穗”。由于自然条件恶劣,这里一些群众的生活仍然比较困难。代表们不顾路途疲乏,车一停稳就跳了下来。听完续普乡、续迈乡和彭岗乡干部的汇报后,洛桑顿珠一行带着慰问品走进续迈乡困难户欧拉的家中。洛桑顿珠详细询问生产生活情况,又看厨房和粮仓,见欧拉14岁的小女儿面带愁容,就亲切地问:“学校今天没有课吗?”小姑娘眼泪流了下来。乡领导说:“今年她是乡里唯一考上县中学的学生,没有钱,所以没有去读。”人大代表们非常惋惜。洛桑顿珠立即要求县领导帮助解决,“绝不能耽误孩子的学习,如有困难,到市委找我”。
下午,代表们赶到彭岗乡困难户仲嘎家。仲嘎家去年收成不好,借的粮食至今没有偿还。洛桑顿珠心情十分沉重。他掏出随身携带的1050元交给乡干部,“先替她家还债”。彭岗乡交通不便、基础薄弱,影响群众办企业做生意,洛桑顿珠当场拍板拨出5万元帮助购买汽车。城关区雪居委会书记洛桑答应赠送一辆大型拖拉机。群众激动不已:“人民的代表确实为人民办实事!”
第二天傍晚,村民们站在夕阳的余辉中,手捧洁白的哈达,依依不舍地送别人大代表一行。
两天中,人大代表们走访了3个乡18户群众,对贫困户如何发展,如何生产加快脱贫作了具体指导,并帮助解决资金10万多元。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广西粮食生产获得丰收
广西壮族自治区今年战胜各种严重自然灾害,粮食生产夺得丰收,预计全年农业总产值完成907亿元,比上一年增长9%;粮食总产量可达159亿公斤,比创历史最高产的1995年还增产3.65亿公斤;多种经营除水果因灾产量略减外,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罗昌爱)


第1版(要闻)
专栏:

  党和政府极为关怀各族群众艰苦奋斗
包头地震灾区人民安居乐业
50万灾民告别防震棚中小学生搬进新教室
本报讯党中央、国务院和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党政领导对灾区人民极为关心,多次深入灾区帮助解决困难。包头市各族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建家园,入冬前50万灾民全部撤离地震棚,住进有采暖设施的房屋;所有中小学生、医院病人全部搬进安全、有采暖设施的教室、病房;城市公用设施的及时维修使生产、生活供给得到保障;各项经济指标都按计划或超计划完成。
今年5月3日,内蒙古包头以西地区发生6.4级地震,极震区90%在包头市区,当时有100多万人被迫搬进临时搭建的防震棚中,50万灾民无家可归;74所学校、3.8万名学生在帐篷中上课;公用设施隐患严重;1200家企业受损,全市经济损失惨重。
自治区和包头市委、市政府对市民作出承诺:入冬前让居民住进房屋,学生回到教室,病人住进医院,确保水、电、气、暖正常供应。在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中,他们实施强有力的领导,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规定,严格限制紧缺地产建筑材料价格,对百余家建筑工地一律进行质量执法检查。市委、市政府制定优惠政策,保证灾民每平方米500元即可买到新楼房,对买不起新楼的困难户调剂给平房。各级领导以高度的责任感,吃苦在前,拼搏在前,在重建家园、恢复生产的180多个日日夜夜,多数人没休过双休日。旧城东河区通顺街灾情最重,满目疮痍。市里下决心彻底改造老区,到11月28日,6万多平方米的13幢住宅楼竣工,圆了几代人的搬迁梦。
包头市各族人民群众发扬主人翁精神,不怕困难,患难与共,艰苦奋斗,谱写了一曲曲抗震救灾的英雄赞歌。重建校舍,市政府投入贷款2800万元,各旗县区、大厂矿配套资金却达到3195万元,市民自发集资469万元。包头市民更深切地感受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到11月底,共收到国内外捐款、捐物计1574万元,筹集到各种救灾贷款实际到位23亿元。
赶到入冬前,包头市震后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取得了重大胜利。据最新统计,震后计划重建和维修居民住宅各100万平方米,实际新建住房开工257万平方米,交付使用175万平方米,完成计划128.5%;维修加固居民住房388万平方米,完成计划388%;重建工程质量优良率超过往年20%。计划重建98所学校,实际重建202所。超计划抢修洪水管网泄漏123处,更新供热管线1800米、供气管网贮罐漏气290处,改造煤气管线1800米。到11月底,市属工业企业已超额完成全年计划。 (杨玉明)


第1版(要闻)
专栏:

  西进太行“第一师”
——山东新牟国际集团易地创业记
王殿银韩自贤何加正
一村横跨千里。一头位于胶东半岛,一头连着太行山区。这是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新牟国际集团董事长常宗琳的杰作。
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重要谈话中提出:“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不久,国务院在西安召开了加快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经验交流会。从此,拉开了东部西进的序幕。
这年年底,新牟集团在全国第一家率先西进。短短四年时间,投资4.2亿元在太行山脚下建起了一座年产15万吨铁、15万吨钢、15万吨钢材的现代化钢铁企业邢台新牟钢铁有限公司。在河北省邢台市的版图上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村庄——邢台县新牟村。
迄今为止,这是乡镇企业最大的东西合作项目。农业部将此命名为“东西合作示范工程项目”。国务委员陈俊生握着常宗琳的手,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支持革命老区发展乡镇企业,干得好,抽时间我要去看一看。
新牟,怎样选择了西进?
西进,怎样回报了新牟?
四年间,新牟人饱尝了西进的甘苦。
西进,是种责任,更是发展的机遇
1992年4月1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常宗琳作为来自乡镇企业的人大代表,面对中外记者侃侃而谈。
记者:我国乡镇企业发展很不平衡,作为发展快、比较好的地区,你们有没有帮助贫困地区的打算?
常宗琳:先富帮后富,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党中央的号召,也是我们新牟人的责任。我们愿意利用自己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和中西部地区携起手来,共同发展。
常宗琳,这位出生于渤海之滨的胶东“好汉”,带领新牟人经过十几年艰苦创业,使新牟发展成为拥有纺织、化工、机械制造、国际国内贸易等13个行业、80多个企业,并在美国、德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拥有合资和控股企业的跨国集团公司。如今,如何实施“走出新牟,扬长避短,易地发展,继续创业”的战略转移,实现新牟的二次飞跃,帮助和带动西部地区的共同发展,已成为常宗琳新的追求目标。
他在记者招待会上的庄严承诺,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传媒披露后,震动了太行山里一个小小的山村。
7月26日,张建鹏这个来自河北省邢台县马峰村的青年农民,受父老乡亲的委托,来到了相隔千里的山东新牟里村,向常宗琳详细介绍了太行山的情况——那里有着丰富的矿产、煤炭资源,由于农民缺少资金而无力开发,仍守着“金山”受穷,恳切盼望他们到那里投资办厂。
常宗琳被这个小伙子真切的渴望之情所打动,立即派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存明一行四人,到邢台实地考察。并先后拜访了国家计委、经贸委、外经贸部、建设部等领导和专家,聘请冶金部和宝钢、首钢、邯钢的专家与公司董事会成员一起论证。历经半年时间,从资源优势、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反复考察和论证,认为太行山区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作为乡镇企业发展钢铁工业,虽然比不上大钢厂,但可以为大钢厂拾遗补缺,满足多品种、小批量的市场需求,而且通过兴办钢厂能为当地安排剩余劳力,带动相关产业,开辟可观的税源,是实现东西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最佳选择。
于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决策在新牟国际集团公司作出:挥师太行,创建邢台新牟钢铁有限公司。
互惠互利是东西合作走向成功的基石
1992年10月,常宗琳将出师西进的“棋子”下到了邢台县南石门镇。
这里虽然贫穷落后,但确实是一块发展经济的风水宝地:南有邢台通往山西的公路,东临京广铁路和京深高速公路;南临邯郸、西依太行。资源丰富,交通发达,地处邯邢钢铁基地的腹心地带。
守着“金山”受穷,渴望致富的太行山区人民,对新牟人来这里投资办厂,带来资金、技术、人才、市场,更是激动不已。他们热烈欢迎新牟人的到来,村里、路上张贴和挂满了标语。
“宁愿牺牲地方利益,也要给新牟人让利,不让他们在这里办厂吃亏。”公司征地,西石门、中石门、尹郭村全力以赴支持。厂区通往邢台公路的道路狭窄,车辆行走不便,邢台县动员县直1000多名干部职工和当地群众义务修路,将4.2公里长的道路由原来8米宽扩展到20米,变成宽敞的柏油路。
“新牟发展我发展,我为新牟做贡献”成为邢台县人民的共同心声。如果说优势互补是东西合作的强大内在动力,那么,互惠互利则是他们合作走向成功的基石。
邢台人懂得,只有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让合作者发展事业既有利可图,又干得痛痛快快,才能真正把“伙伴”留住。新牟钢铁有限公司一上马,邢台县委、县政府就制订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新钢大开绿灯:
服务跟着项目走。需要什么服务就搞什么服务,需要什么帮助就提供什么帮助。为了支持新钢的发展,邢台县委、县政府打破常规,比照三资企业制订了许多特殊政策。破例开创跨省建制,批准成立“河北省邢台新牟村”,解除了2000名农村户口职工在新牟上班的后顾之忧。
现场办公解难题。新钢在建设中遇到困难,需要地方政府帮助,几乎都是现场办公,当场解决。1995年4月当他们遇到职工进城交通不便等困难时,求助市政府。市长郭庚茂立即带着市、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来公司召开现场办公会,当场拍板,开通了直达新钢的15路公共汽车;批准成立“邢台市新牟钢铁有限公司居委会”;大中专毕业生分配优先照顾新钢。一次现场办公会,解决了数个他们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像这样的办公会,每年市、县政府都要开几次。
县纪委给新钢挂上了重点企业保护牌:任何部门、任何单位不得到新牟钢铁公司吃、拿、卡、要,如发现严肃查处。县公安局还在新牟居委会成立了新钢派出所,防止当地农民到企业添乱。为了便于工作协调,邢台县还将新牟钢铁公司总经理李存明聘请为政府副县长。
这个重大合作项目也引起了河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长叶连松把它看作是带动河北经济后进地区发展的“希望工程”,时刻关注着新钢的进展,并亲临企业现场办公,解决电力、资金问题。
留住伙伴,才能发展自己。随着新牟钢铁有限公司的发展,邢台县在南石门镇兴办了工业小区,建起水泥厂、耐火材料厂、选矿厂等100多家企业,发展成为年产值12亿元、初具规模的县办工业区。
新牟人不忘老区人民对他们的厚爱,诚心诚意地帮助当地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传授管理经验,帮助合作地村庄和群众寻找新的致富门路。双方合作领域越来越广,交往越来越密,新牟和邢台在共同发展中紧紧地连在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经济伙伴。
新牟精神在太行山引发的巨大裂变
在太行山区的农民眼里,新牟是富裕的使者。
短短的四年时间,新牟人不仅在这里建起了一座现代化企业,还带动了相关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围绕新钢,当地办起了选矿厂、石灰厂、石子厂、水泥厂、机械厂、砖厂和饮食服务摊点,光运输车辆就增加了400多部,成千上万的农民开始向工人、商人转化。
当初,围绕新钢选址,几个村曾展开一场争夺战,人们知道,新钢建在哪里,哪个村就是一个配套工厂。西石门村成了幸运者。过去,这个村是远近闻名的“辘辘杆子绞死人,有女不嫁西石门”的“光棍村”,如今,家家户户为钢厂搞服务,去年实现了小康村。
相比之下,张建鹏没那么幸运。这个从山东把新牟引到邢台的小伙子,从山东回来后,挑起了村支书的担子,由于种种原因,新钢没能建在自己村,他心里好一阵沮丧。但他没有灰心:“新牟人也是农民,为什么他们能干成大事,自己不能?”他把马峰村改为金鑫村,立志要让乡亲富起来。
在新钢帮助下,他带领群众建起了6个选矿厂和1个服务公司,村里由他下山东时的人均收入67元一下子达到去年的人均2700元!
新牟人也是农民!他们来太行山投资4亿多元办企业震动的何止一个张建鹏!
新牟人没到邢台之前,南石门镇没有一个成规模的企业,人均收入只有400多元。当新牟人把“新牟的事业就是我的生命”的大牌子树到自己面前,眼看着工厂一天天隆起,眼看着这些坐高级轿车来的创业者竟能在冰天雪地里一冬不生火住宿,几天不合眼工作,眼看着他们没有节假日,春节都在工棚过,南石门镇的干部们坐不住了,他们开始同新牟人比着干,三年时间,他们新上百万元以上企业13家,工农业总产值今年可望实现6亿元。南石门镇党委书记张新明说,新牟人给我们树起了一面前进的旗帜。
新牟人为太行山区带来更多的还是思想观念的冲击。新钢临近的黄台底村,原来投资50万元建起了一个石灰粉厂,每年为村里收入十几万元,干部群众都很知足。新钢的建设,新牟人的发展意识,深深打动了支书王太江,他统一了全村干部群众的认识,三年连续投资1100多万元,扩大了生产规模,今年已实现利税200万元。
新牟人的思想观念,新牟人的气魄胆识,新牟人的效率速度都成了邢台干部群众学习的样板。邢台市常务副市长王庭玖两次带领县乡干部到新牟集团、新钢公司参观学习,他要求全市乡村干部对照新牟找差距,加快发展步伐。1993年,邢台县三级干部会的主题就是“学习新牟人,建设小康村”。县委发出联系实际学新牟的文件,号召全县干部实施“换脑工程”,建设经济强县。邢台人在新牟人的影响和带动下,小富即安思想少了,家门口好种田的意识变了,人们开始走出一亩三分地干事业,新钢周围的村还建起了高标准的教学楼,他们要培养太行山区的“新牟人”。
新牟西进给太行山带来的不仅是致富的希望,更是社会的进步和文明,是太行山区的一次裂变!


第1版(要闻)
专栏:

近几年来延安市发展大棚蔬菜进行反季节生产,一改过去延安群众冬季吃不上新鲜蔬菜的历史,同时还使菜农增加收入1300多万元。12月21日,延安市领导来到陕北高原上的蔬菜大棚,向菜农(中)了解黄瓜的生产情况。
新华社记者 陶明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