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切实做好人民日报发行工作
云南:力争超额完成征订计划
本报昆明12月21日电云南省各级党政部门把人民日报的发行作为落实讲政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省委副书记令狐安明确指示,搞好人民日报等党报征订是一项政治任务,必须超额完成;宣传部长王天玺致信全省17个地州的党政领导,要求抓好党报的征订工作,思茅、保山、玉溪、怒江等地区已完成或超额完成人民日报收订计划。 (张帆尤颖)
广西:发行工作“六到位”
本报南宁12月21日电记者罗昌爱报道:广西各级党委抓人民日报发行做到领导到位、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强调到位、人员到位、督促到位,发行工作扭转了落后局面。
到12月5日,人民日报1997年在广西的发行任务完成数只有71%,全国倒数第三。这种情况引起了自治区党委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区党委专门召开紧急电话会议,贯彻中央有关人民日报发行工作精神,敦促落后地区迎头赶上。自治区党委书记赵富林两次讲话强调各级党委要把人民日报的发行当成大事来完成。
在自治区党委的高度重视下,广西各地出现了一把手亲自抓,发行量迅速上升的局面。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会同邮电等有关部门组成的四个检查督促小组,22日将分赴各地市检查发行情况。
山西:多种办法促发行
本报太原12月21日电山西省委、省政府把人民日报的发行工作放在党报党刊的首要位置,要求各地各部门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截至目前,1997年度人民日报在山西收订工作进展顺利。
省委书记胡富国、副书记郑社奎、宣传部长侯伍杰等同志,多次对人民日报的发行提出具体意见,要求任何地方不得以任何借口影响订阅。省委宣传部和省邮电管理局根据收订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多种办法督促发行。 (晋记)


第1版(要闻)
专栏:

  迎接文艺百花争艳的新世纪
新华社记者本报记者
江泽民总书记与文学艺术界代表一起纵情高歌《歌唱祖国》,将刚刚落幕的中国文联六代会和中国作协五代会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
文艺界盼望已久的文联六代会和作协五代会圆满结束了。近3000位代表聚集北京,在这世纪之交,共商繁荣文学艺术的大计。短短的五天中,各艺术门类、各不同风格、流派的代表们畅所欲言,总结创作经验教训,交流学习心得体会,把大会开成了一个民主、团结、鼓劲的大会。正如表演艺术家常香玉所说,这次大会开得心情舒畅,信心倍增。代表们在充分酝酿、协商的基础上,选举了文联和作协新一届全委会和主席团,选出了大家信任、满意的领导班子,推举了一批德高望重、成就斐然的老作家、艺术家担任名誉职务。整个大会中充满和谐氛围,感染了老、中、青三代代表。中国作协副主席马烽说,只要大家把思想统一到毛泽东、邓小平文艺思想上来,统一到江泽民同志的这次讲话精神上来,我们的文艺队伍就一定会更加团结,我们的创造性就一定会得到更大的发挥,我们的文学艺术就一定会更加繁荣发展。
党中央的亲切关怀,特别是江泽民总书记在文联六代会和作协五代会上的热情讲话,鼓起了作家、艺术家心中的风帆。成了代表们议论的中心话题。“总书记的心和作家是相通的。在这寒冷的冬季,江总书记的讲话送来了春天般的温暖。”报告文学家乔迈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共同感受。解放军代表刘晓江的一席话,又说出了代表们的一致认识:江总书记的讲话是对文艺事业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更加成熟的标志,是指引我们文艺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号角和宣言。
画家李琦这样说,走进人民大会堂时高高兴兴,走出人民大会堂时精神振奋。从总书记的讲话中,代表们深深地感受到党对文艺事业和文学艺术工作者的殷切期望。新任中国文联主席周巍峙的闭幕词,集中反映了代表们的心愿:讲话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文艺的方向、方针和原则,充分肯定了文艺工作的成绩,进一步明确了文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中国作协副主席陆文夫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做出了评说,总书记的讲话之所以好,就是有针对性,使人反省、思考,使人觉得文学被开拓出非常广阔的道路,照这个路子管文学,文学是可以繁荣的。代表们深知,党和人民之所以给文学艺术工作者以厚爱,就在于文学艺术负有表现时代精神,培育“四有”新人的崇高责任。连任中国文联副主席的歌唱家才旦卓玛坚定地表示,一个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艺术家,必须以全部身心、满腔热忱为人民歌唱,以高尚的情操、精湛的艺术去影响、鼓舞人民。新任中国作协副主席、女作家铁凝满怀希望地说,这次大会是文艺界在新世纪到来之前的一次盛大集会。回去以后,我们要用自己的作品与社会、与读者聚会。年龄最小的代表、13岁的张婷,在开会期间一直坚持练功,她激动地表示,要以更优异的杂技表演争得更多的奖牌,为祖国和人民争光。
奋进的号角已经吹响,精神的火炬已经点燃。在踏向归途的时刻,代表们互道珍重之际,握手相勉:“等着看你的好作品!”
广大群众也在期待,时代和民族都在呼唤,一个伟大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会有文艺的发展繁荣相伴随。我们想引用江泽民同志的讲话作为这次大会报道的结束语:
21世纪就在眼前。可以预料,这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新的辉煌胜利的世纪,也将是社会主义文艺更加群星灿烂、百花争艳的世纪。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

  请大声说:向我看齐
吕企才
湘潭市在各级“一把手”中开展“向我看齐”活动,全市各单位的“一把手”普遍对如何做表率定出了具体目标、要求和措施。
一个单位的“一把手”,是一个标杆。不管愿不愿说,敢不敢说“向我看齐”,那里的干部群众实际上都是向你“看齐”的。带了好头,下属会“见贤思齐”,单位里就风顺气正;带了坏头,就会“上梁不正下梁歪”。因此,一般说来,看一个“一把手”称不称职,只消看看他那个单位就晓得了,而不必听他的自我表白。
有些“一把手”喜欢怨天尤人,总把单位搞不好归罪于其他,这往往不符合事实。实际上,倒不如查查自身:是否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是否首先做到了?上级规定的那些“不准”、“严禁”,是否执行了?在这些问题上,当领导的,特别是“一把手”,要敢于大声向群众说——“向我看齐!”


第1版(要闻)
专栏:

  确保实现平稳过渡
新华社记者范丽青
四百位香港永久性居民组成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今天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香港特别行政区临时立法会的六十名议员,筹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工作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是实现香港平稳过渡和特区成立后正常、有效运作的重要保证。
众所周知,中英联合声明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英国政府于同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就是说,英国政府对香港的管治至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即告终止。这样,港英立法局等依照《英皇制诰》和《皇室训令》设置的政制架构,也就自然随着英国对香港殖民管治的结束而终止。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制架构,将按照香港基本法的规定和全国人大的有关决定组建,体现的是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则。
“直通车”被毁后的必要措施
香港特别行政区必须有自己的立法机构,这本是毋庸置疑的。但有一些人,从一九九五年预委会提出设立临时立法会建议以来,一直对成立香港特区临时立法会持反对态度,并反复恶言相向。他们的反对,除去攻击的言词外,并没有站得住脚的理由。比如,他们声称中国政府“不应、也无必要”以临时立法会来“取代民选立法局”。这种说法,不仅是法、理上的无知,而且是有意混淆是非、误导海内外。
反对设立临时立法会的人,惯用的一个遮人耳目的手法,就是闭口不提设立临时立法会的因由,因为这是他们难以启齿的。这里有必要回顾一下。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立法会理应在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后产生。但中方为了实现平稳过渡,根据英方的建议,同意如果港英一九九五年产生的最后一届立法局的组成符合全国人大的有关决定和基本法的规定,其成员也符合一定的条件,在履行一定的法律程序后,可以跨越“九七”成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立法会的成员。一九九○年初,中英两国外长通过七封外交信函就此达成协议和谅解,全国人大在《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和立法会产生办法的决定》中对此也作了规定。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直通车”安排。
但后来英方错估中国局势,改变了在香港问题上与中方磋商合作的政策。一九九二年英国第二十八任港督彭定康到任后,单方面地、突然地提出了所谓的香港“政改方案”。这违背了三个方面的原则:首先,这个方案是在中英联合声明明确规定,在香港过渡时期的后半段中英双方有必要进行更密切的合作,审议为一九九七年顺利过渡所要采取的措施之后,英方不经与中方磋商就提出的,违反了联合声明的精神;其次,在基本法和全国人大的有关决定已对香港的政治体制和民主发展作出了明确规定之后,英方的“政改”却要从根本上改变香港现行政制特色、改变一九九四/一九九五年立法局等三级架构的选举形式,违反了与基本法相衔接的原则;第三,这个方案的提出又违背了中英两国就一九九七年前后香港政制衔接,特别是一九九五年立法局选举办法所达成的协议和谅解。
为有利于香港的平稳过渡,中方一如既往地尽量争取英方以合作的态度来磋商解决问题。在中方的一再要求和努力下,中英两国政府代表就香港一九九四/一九九五年选举安排问题进行谈判,磋商如何在中英联合声明、与基本法相衔接和两国已达成的协议及谅解的基础上,使香港一九九四/一九九五年选举产生的立法局等三级架构的议员能在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后过渡,进入特区第一届立法会和区域组织,以利于实现香港的平稳过渡。
但谈判进行了7个月17轮,英方却毫无诚意,最后还单方面中止了谈判。在双方没有达成协议的情况下,英方自行按“政改方案”进行了香港1994/1995年三级政制架构的选举。李鹏总理在这次谈判破裂后指出:“英方节外生枝,单方面中止了谈判,由此而产生的一切后果,理所当然地应由英国政府承担。”英方理应承担的这个后果,就是“直通车”没有了,因为“直通车”的路轨已经被一意孤行的英方一手拆掉。所以,这里既不是所谓临时立法会“取代”港英立法局的问题,更谈不上是什么要民主不要民主的问题,而是中国政府和人民重义守信,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香港的长远利益,维护中英联合声明,维护基本法,有决心有能力实现香港平稳过渡的体现。
成立临时立法会有充分的法律根据
临时立法会的成立有充分的法律根据。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的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1990年4月4日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和立法会产生办法的决定》,授权筹委会“负责筹备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有关事宜”;在有关“直通车”的规定中则用了“但书条款”:“原香港最后一届立法局的组成如符合本决定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有关规定,其议员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愿意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并符合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者,经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确认,即可成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立法会议员。”也就是说,筹委会有权决策、监督、执行包括建立香港特区的行政、立法、司法机关和维护平稳过渡的所有事宜;如果港英最后一届立法局不符合全国人大的决定,其议员无法“过渡”,则筹委会有权对特区第一届立法机关的建立另作安排。
临时立法会的成立又是必要的。没有立法机关,特区的组建就无法完成,特区政府也无法运作。但特区第一届立法会是无法于1997年7月1日之前产生的。因为此时香港尚在英国管治之下,从主权原则、法律和实际操作上,都不允许也不可能由港英当局主持在港选举产生香港特区的第一届立法会;另一方面,要进行立法会议员的选举,须进行选区划分、选民登记和投票、开票等工作,这也不可能在特区政府成立后的短时间内完成。以什么办法来维持特区成立时的正常运作呢?
香港许多知名人士和媒体舆论指出,设立临时立法会一事完全是被港英逼出来的。在由于港英自己的作为而使港英立法局的“直通车”成为不可能后,就只能设立一个临时立法会来保证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时具备完整的行政、立法、司法体系,不致出现“法律空缺”。
在预委会阶段,预委会政务小组经过反复研究,结合香港各界人士对这一问题提出的建议,认为设立特区临时立法会是体现“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原则,确保平稳过渡的最可行办法。筹委会成立后,又对此进行了深入讨论,得出的结论与预委会一致。今年3月筹委会第二次全体大会通过了《关于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临时立法会的决定》。这次临时立法会的选举,就是据此进行的。
临时立法会因它的临时性质而必须对它可行使的立法机关功能有所限制。筹委会的决定中规定,临时立法会的任务有7项,主要是根据基本法的规定,制定为确保特区正常运作所必不可少的法律,并根据需要修改、废除法律;以及履行基本法规定的审核、通过政府财政预算案、批准税收和公共开支、听取、辩论行政长官的施政报告、同意特区终审法院和高等法院法官任命等。必不可少的法律包括有关特区护照签发办法、《国籍法》在香港实施、界定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制作和使用等。这些任务都涉及平稳过渡和政权交接事宜,是特区政府成立之初就需要完成的。此外,还限定临时立法会在“九七”前通过的法律只能从1997年7月1日起实施,临时立法会的工作期不超过一年。这些规定都是合情合理的。
临时立法会的成立反映了香港社会的普遍愿望
筹委会成立临时立法会的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得到广大港人的认同。
今年10月筹委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临时立法会的具体产生办法,这个在吸收广大港人意见基础上制定的办法,坚持民主、公平、开放的原则,依照基本法规定候选人的资格,选举方式简便可行,受到了香港社会的普遍欢迎。筹委会主任委员钱其琛在筹委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闭幕时说:“在香港还有一些人,他们赞成香港回归祖国,但在香港发展民主的道路和速度问题上有不同的意见。只要拥护祖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希望香港平稳过渡和繁荣稳定,有这样一个共同的基础,大家就应该而且可以坐在一起,共商港事,把香港的事情办好”,这些话更在香港引起热烈反响。人们认为,筹委会求大同存小异、兼容并蓄的态度值得肯定,临时立法会的产生办法是客观、公平、开放的,既没有刻意照顾什么人,也没有排斥什么人,只要符合资格就可参选,这有利于吸引更多符合条件的参选者,从而使临时立法会的议员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较丰富的经验,临时立法会更具公信力,更能有效地为港人服务。临时立法会产生办法公布后,香港各阶层、各界别的代表都表达了积极参选的意愿。
依法将履行包括选举临时立法会议员职责在内的推选委员会的产生,以及推委会顺利成功地推选出了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使广大港人进一步看到了香港民主的新气象,公开、公正、公平原则深入人心,广大香港同胞对临时立法会的参与热情进一步高涨。从11月18日到12月9日临时立法会候选人提名期间,共有200多人领取提名表,134人完成了提名手续,130人通过筹委会主任委员会议资格审查成为候选人。其中,既有香港各主要政党、社团的成员,也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还有现任的港英立法局议员等。大多数参选人表示,希望通过参选来支持、参与临时立法会工作,为香港的平稳过渡做贡献。香港各界、各阶层人士的积极参选,为临时立法会符合“均衡参与”的原则,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提供了基础。
经过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推委会委员投票选举产生的临时立法会60名议员,是香港社会各界、各阶层的代表。他们的当选,不仅反映了香港各界、各阶层的要求和愿望,也反映了香港同胞同心同德,维护平稳过渡的决心和信心。临时立法会在广大港人的支持下,一定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为香港的平稳过渡和长期稳定繁荣做出历史贡献。(新华社北京12月21日电)


第1版(要闻)
专栏:

  推委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深圳举行
香港特区临时立法会议员选举产生
钱其琛强调设立临立会是维护中英联合声明确保香港平稳过渡重要举措
新华社深圳12月21日电(记者孙承斌、李南玲)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今天在深圳举行。会议选举产生出香港特别行政区临时立法会的60名议员。筹委会主任委员钱其琛在开幕时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就是要选出一个能够真正代表香港的整体利益、能够反映香港市民意见的临时立法会。
深圳会堂今天迎来了推委会的399名委员。200多名中外记者也早早赶来采访这一重要会议。
选举临时立法会是推委会继选举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之后的另一项重要选举。钱其琛说,本来这次选举应该在香港举行,由于英方拒绝合作,我们不得不把会议移到深圳来开。令人遗憾的是,英国方面缺乏面对现实的勇气,昨天就临时立法会的问题发表了一个声明,港英政府随之作了呼应。他们老调重弹,反映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心情。
临时立法会的130名候选人来自香港各个阶层、各个界别和各个方面。半数以上现任港英立法局的议员也报名参加选举,代表性之广泛有目共睹。钱其琛指出,临时立法会的组成应当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这应当成为我们选举临时立法会议员的一项指导原则。社会各阶层、各界别、各方面均衡参与,是香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钱其琛的讲话博得委员们的阵阵掌声。随后,委员们听取了筹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鲁平关于选举事项的说明,鼓掌通过了监票人名单。总监票人为刘兆佳。
上午9时20分,大会工作人员把写有130位候选人名字的红色选票,分送到399位与会的推委手中。推委们秉承对香港、对国家、对民族负责的责任感,认真对每一位候选人作出选择。写票过程历时近50分钟。
上午10时30分,投票开始。委员们依次来到设在主席台两侧的票箱前,郑重地把代表港人意愿的选票投进票箱。随后,工作人员开始了紧张、认真的点票工作。
下午4时10分,工作人员宣布了经筹委会主任委员会议确认的选举结果,60位候选人成功当选为临时立法会议员。热烈的掌声在会堂内经久不息,委员们为选举的公正、公平、公开和推委会又完成了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而倍感兴奋。
在60名当选议员中,既有工商界人士,也有劳工、基层界别的人士和专业界的精英。尤其是,现任立法局议员中有33人也被选为临时立法会议员。这充分证明,推委们在选举时,真正是胸怀香港的整体利益,从有利于香港平稳过渡的大局出发的。把这些在立法事务方面有实际经验的人士选到临时立法会中来,将有利于临时立法会工作的开展。
为了使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立法会按期产生,筹委会已成立了第一届立法会小组,研究第一届立法会的具体产生办法。第一届立法会将会完全按照基本法和全国人大有关决定的规定产生。
会议结束时,钱其琛再次发表重要讲话。他对临时立法会60名议员的当选表示祝贺,强调设立临时立法会是在“直通车”安排无法实现的情况下,为维护中英联合声明,确保香港的平稳过渡的重要举措。
今天的会议由筹委会主任委员会议主持。筹委会副主任委员王汉斌、安子介、霍英东、周南、王英凡、李福善、董建华,副秘书长秦文俊、陈滋英、邵善波也出席了会议。


第1版(要闻)
专栏:

  讲究科学规划注重配套开发
厦门抓基础设施促经济增长
本报厦门12月21日电记者郅振璞报道:“八五”期间经济增速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的福建省厦门市,岁尾又传喜讯:今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可达305亿元,财政总收入41.6亿元,外贸进出口68亿美元,分别可比上年增长20%、26%和11%;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比年初计划低5个百分点。
厦门财政总收入之所以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物价涨幅低于全国平均上涨幅度,在于市委、市政府在经济工作中坚持基础设施先行战略,把投资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而不是盲目上工业项目,也没有陷入房地产热,从而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厦门经济特区初创时城区小,工厂少,经济落后。“八五”期间,这个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9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达144亿元;今年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基础设施建设又占54亿元;六年来基建投资额占建特区以来总投资80%。目前,城区建成面积已从42平方公里扩大到近60平方公里,初步完成以本岛为中心,“一环数片,众星拱月”的大城市框架。
厦门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之一是围绕一个科学的、高起点的规划,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夯实基础。瞄准的重点是港口、机场、道路、桥梁、水电、通讯、功能区开发、市政建设、旧城改造等。
经验之二是集中力量,注重配套,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收效一片。几年来,工业区、高科技产业开发区、保税区以及生活区的建设都注意到配套建设。建设投资6亿多元的火炬高科技产业开发区,已开发土地面积50万平方米,进区的32家企业,至今技工贸收入33亿元。
经验之三是适度超前,由小到大,滚动发展。
经验之四是政府主要投资与多渠道投资相结合。为完善投资机制,市里分别建立航空港股份有限公司、路桥公司、电力投资公司、港口投资公司等投资主体,强化预决算管理。在政府投资的同时,厦门市还注重多渠道筹集资金。到今年6月,累计有15个项目利用外资1.5亿美元;7月,又有东渡港三期、海沧大桥、海沧港等8项被承诺利用外资2.26亿美元。


第1版(要闻)
专栏:

  特大洪水唤起全民水患意识
湖北冬修水利对症下药
本报武汉12月21日电记者龚达发报道:冬季水利建设正在湖北省蓬勃展开,400多万劳力,2万多台机器日夜奋战在水利工地上。全省已有6万处水利工程开始动工,完成土石方2.2亿立方米。
抗灾之后,湖北省委、省政府抓紧时机,动员全省人民,把对水利“命脉”作用的深刻认识转化为兴修水利的实际行动。他们把水利建设成就直接纳入各级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不少地市主要领导身先士卒,带领群众奋战在水利建设第一线。
今年的特大洪水进一步唤起了湖北人民的水患意识和水利意识。入冬以来,长江两岸、山区平原,随处可见机声隆隆的水利建设场面。孝感市已投入了78万人、6500台套机械;咸宁地区仅长江干堤除险加固就动用了12万人、519台套机械。
湖北今年水利建设重在“对症下药”:受洪涝灾害严重的地区,把全面修复水毁创伤、除险加固、增强抗洪保安能力作为主攻重点;其它地区则加大投入,努力使本地水利基础设施有大的改善。洪湖市灾后组织起1万多人、400多台机器投入整险加固。黄冈市沿江江堤上3万名党政干部带领100万民工苦干实干。十堰市则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当成脱贫致富的保障工程。


第1版(要闻)
专栏:

  利用独特优势调整经济结构
宁波抓港口建设促产业发展
本报宁波12月21日电记者范伟国报道:宁波市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以港兴市,大力发展重化、能源为主的港口产业。如今,沿北仑港1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上,一个依托深水良港发展起来的工业群正在形成,港口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已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20%以上。全市经济也进入了良性循环,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到今年12月15日,全市已完成国内生产总值近800亿元,完成财政收入64亿元,比上年增长21%。
宁波原有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缺乏龙头企业。近年来,根据宁波深水港口的特点,优先建造多种大吨位船舶泊位。北仑港原只有一个10万吨级的矿砂码头,来货应接不暇,宁波市自筹资金,仅用一年时间就新建了一个全国最大的20万吨级矿砂码头。经过几年的建设,宁波港的吞吐能力大大增强,今年已突破7000万吨,列国内大港的前五名。
宁波深水港吞吐量大,大宗散货进出十分方便,建设火力发电厂、炼油厂的条件比较优越,而且市场前景好。依靠这一优势,镇海炼化公司借势而上,迅速发展,已拥有700万吨炼油能力,年产30万吨合成氨和50多万吨尿素,成为中国石化总公司主要的油品进出口基地。紧靠北仑港、占地6平方公里的协和石化项目正在紧张动工兴建。这个项目投资数10亿美元,将形成年产500万吨炼油、30万吨乙烯、20万吨聚脂的生产能力,带动一大批下游企业发展。北仑港发电厂利用北仑深水泊位的便利条件运进煤炭发电,目前120万千瓦的两台发电机组已并入华东电网。
在调整经济结构时,宁波市避开热门行业,不搞汽车、电子等行业的重复布局,注意吸收国外的高新技术,提高产品档次。市里限制了一般性的加工项目上马,强调在挖潜上下功夫,今年技改投入达10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了20%。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摄影比赛

国家重点工程神华东胜煤田马家塔露天煤矿投产五年来,累计生产原煤374万吨,实现利润一亿元。图为马家塔煤矿的采煤车正在装煤外运。 新华社记者 施长江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