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安理会再次秘密投票
秘书长人选仍未产生
本报联合国12月10日电记者何洪泽、周德武报道:安理会15个成员国今天下午就非洲国家提出的四位参加联合国秘书长竞选的新候选人进行二轮秘密投票,由于每位候选人至少有一个常任理事国反对而未果。
第二轮投票的情况是:来自加纳的联合国负责维和事务的副秘书长科菲·安南获10票赞成,4票反对,其中包括一个常任理事国。第四十九届联大主席、科特迪瓦现外长阿马拉·埃西7票赞成、4票反对。来自尼日尔的伊斯兰会议组织秘书长哈米德·加比德5票赞成、7票反对。来自毛里塔尼亚的前联合国布隆迪问题特使阿卜杜拉3票赞成、7票反对。其中后三位均遭到包括两个常任理事国的反对。
本月安理会主席、意大利常驻联合国代表富尔奇会后向新闻界宣布,安理会明天上午将就此问题继续磋商。由于包括现任秘书长加利在内的下任秘书长候选人都未能获得安理会15个成员国的一致通过,不排除非洲国家另提新候选人的可能性。


第6版(国际)
专栏:

  为彻底解决边界问题铺平道路
智利阿根廷签署议定书
新华社圣地亚哥12月10日电(记者吴惠忠)智利外长因苏尔萨和阿根廷外长迪特利亚今天在这里签署了关于两国南部冰区划界附加议定书,从而为彻底解决两国边界问题铺平了道路。
智利总统弗雷和阿根廷总统梅内姆出席了签字仪式。
智利和阿根廷政府1991年8月2日签署了一项边界协议,划定了24个悬而未决地段中的22个地段的边界线,并对余下的两个地段也提出了解决办法。过去,两国对530平方公里的沙漠湖存有争议,但去年10月拉美仲裁法庭对上述争议已作出裁决。另外,两国对南部冰区的划界也达成协议,并已提交两国议会批准。为了消除双方疑虑,两国政府今天又签署了附加议定书,重申南部冰区的1238平方公里划归阿根廷,1057平方公里划归智利。
这项附加议定书一经两国议会批准,智利和阿根廷之间180多年的边界争端将得到彻底解决。


第6版(国际)
专栏:

  以决定在东耶城建犹太住宅区
阿拉法特等巴领导人予以谴责
本报开罗12月11日电记者刘水明报道: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今天谴责以政府批准在东耶路撒冷市区新建犹太人住宅。
阿拉法特在加沙对记者发表谈话时指出,这一工程的批准,是严重破坏巴以签署的和平协议的又一步骤。
今天,负责耶路撒冷事务的巴自治政府官员费萨尔·侯赛尼认为,在耶路撒冷旧城“大马士革门”附近为犹太移民修建住宅是以色列安放的一颗“定时炸弹”。他说,毫无疑问,这一计划足以摧毁整个和平进程,并使暴力在耶路撒冷“卷土重来”。巴勒斯坦自治政府高教部长、巴委员会东耶路撒冷代表哈南·阿什拉维夫人昨天也形容以政府的决定是“非常危险的”,是对巴勒斯坦人民的“严重挑衅”。
据以色列外交部发言人昨天证实,以政府已批准在东耶路撒冷新建犹太人住宅区的计划。这位发言人说,由内政部所属的地方民用建筑规划委员会审定的方案包括在拉斯·阿姆迪区修建132套住宅供犹太人居住,那个区现有巴勒斯坦居民1.1万。这将是自宣布“东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来,以色列在阿拉伯耶路撒冷城区建造的第一个定居点。拟建定居点的地皮已由来自美国迈阿密的一位犹太富翁买下,这位犹太富翁是耶路撒冷“犹太化”的积极资助者。


第6版(国际)
专栏:

  迟浩田在美国防大学发表讲演
着重阐述中国的防御性国防政策
本报华盛顿12月10日电记者李云飞报道:正在这里访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今天下午应邀在美国国防大学就当前的国际形势、中美关系、中国的国防政策等问题发表讲演。
迟浩田说,不久前,江泽民主席与克林顿总统在马尼拉举行了成功的会晤。这次会晤对中美关系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为建立面向21世纪的中美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前,中美两国、两军关系面临着改善和发展的良好机遇。我此次来访就是为了同佩里部长一道,把1994年10月他访华时我们开始的那个进程重新启动起来。这也标志着我们两军关系的一个新的起点。
在谈到对当前世界局势的看法时,他说,当今世界正处在深刻而复杂的变动之中。当前,国际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加速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已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但另一方面,天下还不太平,当今世界仍充满深刻的矛盾冲突,一些地区的形势也仍然动荡不安。事实证明,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这两个问题都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和平虽是人类的希望,但和平的时代远未到来;发展经济虽已成为各国人民共同的愿望,但世界的发展仍然受到诸多干扰和掣肘。要赢得世界的持久和平与繁荣发展,仍需要各国政治家和人民的高度重视和不懈努力。
迟浩田在讲演中着重阐述了中国的国防政策。他说,这个题目如果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和国家的安全利益,决定了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国防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巩固国防,抵御外敌侵略,捍卫国家领土、领空、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这是中国国防政策的基本目标。这也是1982年颁布的中国现行宪法赋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职责。中国人民解放军执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也就是说,在战略上实行防御、自卫和后发制人的原则,但这种防御是积极的,不是被动挨打的消极防御。
第二,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建设,这是中国国防建设的一个基本点。中国坚持将国防建设纳入国家经济建设的总体规划,力求使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都能兼顾到平时与战时、民用与军用、当前与长远的利益需要。为了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多年来,中国严格控制了国防支出。80年代以来,中国国防费拨款绝对额虽然逐年有所增加,但占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却在下降。1996年,中国安排国防费预算702.27亿元,折合约80多亿美元。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第三国土大国,有2万多公里的陆地边界和1.8万公里的海岸线需要防卫,应该说我们的军费开支是很小的,仅仅是为了防御的需要。
第三,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这是中国军队建设的着眼点。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的总要求是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从1975年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多次精减整编和体制改革,军队总员额已从600多万压缩到目前的不足300万人。在武器装备发展上,我们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坚持自主研制为主和适当引进相结合。目前,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的现代化程度还相当低,但由于国力有限,我军武器装备只有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而逐步改善。
第四,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这也是中国国防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不参加任何军事集团;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侵略扩张行为;主张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分歧和争端,反对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中国一贯主张按照公平、合理、全面、均衡的原则,实现有效的裁军和军备控制,积极参加了有关的国际军控和裁军谈判,认真履行签署的条约义务。迄今为止,中国是世界所有核国家中唯一承诺在任何情况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和无条件地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的国家。中国还积极参加了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迟浩田指出,中国执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这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卫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中国从未侵略过别的国家,也没有在国外派驻一兵一卒。但是,这些年来,国际上有那么一些人不断地散布“中国威胁论”,说什么中国强大了,就要威胁别国,就是亚太地区的不稳定因素。我认为,散布这些谬论的人是别有用心,他们是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迟浩田在回顾了中国近代史后说,我国人民要享受和平、安宁和尊严的生活,必须建立自己的国防力量以自卫。它也使我们懂得,近代中国人民遭受的苦难,既不应该在中国重演,也不应该在世界其他地方重演,和平应该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和平,中国即使将来强大了,也决不走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迟浩田说,中国一贯重视中美关系,认为一个稳定和健康发展的中美关系,不但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近年来,中美关系的发展是曲折的。中美两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社会政治制度不同,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迥异,双方存在一些分歧并不足怪。实践证明,只要双方能始终把握两国的根本利益,抱有平等协商、相互尊重的正确态度,“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两国关系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是可以逐步得到解决的。
他说,这里我认为有必要提到台湾问题,这是中美关系能否稳定发展的关键和核心。解决台湾问题,这是中国的内政。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立场,概括地说就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我国政府希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我们的政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近年来,海峡两岸关系得到明显改善,这既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也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同样也符合美国的利益。但是,台湾当局置中国的民族大义于不顾,越来越放肆地纵容和参与分裂祖国的活动,这导致了两岸关系的紧张。在这里,我要指出,如果台湾岛内那些热衷于分裂活动、热衷于挟洋自重的人一意孤行,在分裂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中国政府和人民决不会听之任之。中国的全部历史证明,分裂祖国的人,终将成为历史的罪人,历史和人民都不会宽恕他们。战后以来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实践也证明,只有坚持反对分裂倾向,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台湾问题,才是避免该地区出现紧张局势的唯一正确途径。
他接着说,坦率地讲,在今天的中美关系中,本不应该存在一个台湾问题。在构成中美关系基础的三个联合公报中,美国政府都明确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将只同台湾保持非官方关系;美国政府无意执行“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政策;美国将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售台武器将逐步减少直至终止。美国政府还多次申明,台湾问题的解决是海峡两岸中国人自己的事。我们希望美国政府言而有信。多年来的事实一再证明,在台湾问题得到较好处理的时期,中美关系的发展就比较顺利;反之,两国关系便波折迭起,麻烦不断。结束台湾海峡两岸的分裂局面,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意志。这是一个关系到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直接牵动12亿中国人民民族感情的重大原则问题。我相信,经历了南北战争的美国人民应当而且能够理解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决心和意志。
他说,中国有句古话:“登高望远”,意思是说,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我们真诚希望,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能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站在维护和发展中美两国人民友谊的高度,尊重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站在维护和发展中美两国合作和促进亚太地区稳定的高度,认真履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事实上,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对美国从未提出什么过高的要求,正如邓小平先生1979年访问美国时所讲,我们不指望美国做什么,只要求美国不做什么。
迟浩田最后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美两国为了抗击共同的敌人,曾经有过真诚的合作。我希望,在今天的中美关系中,仍能体现健康、积极的合作精神。我尤其希望,中美两军能为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迟浩田的讲演受到400多名美国国防大学学员的热烈欢迎。讲演结束后,他还回答了听众提出的问题。
讲演会由美国国防大学校长罗基将军主持。
今天下午,迟浩田还会见了美国代理国务卿塔尔伯特,就中美关系和双方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交换了看法。
今天上午,迟浩田出席了美国战略及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任阿尔希尔主持的早餐会,双方就亚太问题交换了看法。美国国会参议员鲍卡斯、罗布、佩尔和众议员韦尔登以及美国前国防部长施莱辛格、布朗,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前贸易代表希尔斯等各界知名人士出席了早餐会。
中国驻美国大使李道豫、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熊光楷及其他随行人员出席了上述各项活动。
(附图片)
12月10日,中国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在美国国防大学发表讲演。(新华社记者宋晓刚摄)


第6版(国际)
专栏:连载

  “这一段经历难忘”
——安哥拉纪行之五
本报驻南非记者温宪
联合国驻安哥拉第三期核查团是目前联合国在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维和组织。这一维和行动平均每天耗资90万美元,全年预算近3.3亿美元。这是一支由36个国家共计8175人组成的特殊队伍,特殊的环境又使他们品味着一段难忘的经历。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是在一个高尚使命的感召下自愿从世界各地来到这个陌生的非洲国家的。他们中的一些人已为这个高尚使命做出了牺牲,迄今已有27人死于枪杀、脑疟、车祸、雷击、溺水或精神崩溃。
“你必须首先学会与别人沟通与合作。”来自巴西的高尔少校及许多人都这样对记者说。在高尔少校工作的核查团军事指挥部办公室内,另有来自赞比亚、印度、韩国的三位军官挤在一起办公,全权负责的是那位赞比亚军官。他说,在与同事们的合作中,他越来越多地了解了别国的文化、历史和思维方式,很受教益。
39岁的韩国少校吴昌健谈到,他今年2月刚刚来到安哥拉时,与那么多有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工作确实感到有些困难,但他始终以与人诚恳合作的原则要求自己,现在与大家相处得很好。他说,安哥拉生活艰苦,且有四种疟疾流行,最致命的一种能在48小时内使人丧生。在这里,人身安全也没有充分保证。“刚来的时候,我天天给家中打电话”,他说,“但两个月后,发现薪水中相当大一部分得用于打电话,才改为一周与家人通一次电话”。吴昌健宿舍内的墙上挂满了儿女来信和家人的照片。“为了使自己不再想家,我就将精力用于种菜、读书和学习英、俄和葡语,”他说,“以前在家时体会不到这种亲情的珍贵,不愿意陪夫人逛商店,回国后我一定要努力做一个好丈夫、好爸爸”。
身高近两米的挪威人萨特恩今年26岁,这个酷爱本职工作的小学教师主动要求来到安哥拉后,在一个名为“挪威人民援助”的组织安排下从事扫雷等工作。当他被问到对自己这一选择的得失考虑时,萨特恩坦率地说,离开父母、离开新婚的妻子、离开可爱的学生是最大的损失。他也同吴昌健一样,刚来时也天天同家人通话,现在改为每月通话一次,但一说便是一小时。至于收获,他说,除了这里的薪水多一些外,最主要的收获是同来自全世界各种人的交流使他开阔了视野。他学会了在各种环境和条件下工作,例如扫雷,从计划到实施,再到检查落实,都是他全权负责,这是个锻炼的极好机会。
核查团常驻审计师卡妮女士来自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她说,刚到时,望着那一排排白色的活动房屋,曾后悔地自问,“我到底为什么要到这里来?”但很快她发现这里独具魅力。“与人情冷漠的纽约相比,这里的人们相处得像一个亲密的大家庭”,卡妮说,“与别人的交流极大地充实了我自己,我也常常帮助我所遇到的安哥拉青年,告诉他们只要努力工作,为国家的重建做贡献,他们会大有前途”。卡妮说,她在此工作6个月后本来可以回去,但她还是呆了下来,“这是一种或许不会再有的经历,这一段经历真是令人难忘。较之我们所遇到的所有困难,能有机会为一个国家的和平、团结而工作,这是一种高尚的使命,是一种成就”。(全文完) (本报约翰内斯堡电)
(附图片)
图为位于安哥拉首都罗安达南部郊外的联合国第三期核查团驻地一景。
本报记者温宪摄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手拉手迈向新世纪
——记突尼斯实施扶贫计划
本报驻突尼斯记者吕志星
12月8日是突尼斯民族团结日。四年前的这一天,突尼斯全社会为了响应本·阿里总统发出向贫困宣战的号召,全国各行各业为消灭贫困发起献爱心活动,成立了一个以银行帐号26/26为代号的民族团结基金会。
基金会的诞生体现了突尼斯人民相互之间的互助友爱之情。四年来,突尼斯全国各地的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纷纷行动起来,向银行、邮局和政府部门专门设立的26/26募捐箱捐款,新闻媒介不断报道捐款的进展情况和募捐者慷慨解囊的动人事迹。
民族团结基金会制定的1993年至2000年扶贫规划覆盖全国1144个贫困地区,约占全国人口11%的18.1万户家庭被列为扶贫对象。规划的第一阶段目标是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活环境,集中解决这些地区的照明、饮水、卫生、住房和交通等困难。第二阶段目标是解决扶贫对象的生活来源,在保障其最低生活标准的基础上,逐步缩小贫困地区同其他地区生活水平的差距,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民族团结基金会成立四年来,已获得私人和企业捐款、政府拨款达1.94亿第纳尔(1第纳尔约合1美元)。实施扶贫规划已先后使571个地区的10万户家庭受益,其中3.9万户喝上了自来水,3.5万户用上了电灯,9000户盖了住房。此外,基金会还为贫困地区修路1600公里,建了77所小学和72个医疗中心,基本解决了上述地区的生活困难,改善了生活环境。为保证贫困地区的生活来源,基金会不仅在农村帮助修建了小水利工程,鼓励农民发展果树、蔬菜种植业,增加家庭收入,而且还为家禽家畜饲养业、传统手工业和农村运输业提供发展资金。
民族团结基金会取得的成就,激发了人们向贫困地区献爱心的热情。一位银行女职员,几年来一直将自己每月工资的一部分献给基金会,并表示将这一行动坚持到2000年。一个公司的警卫人员立下遗嘱,在他死后将其在邮局的全部存款转给基金会。一位生活在贫困地区的孤寡老人,通过邮局给基金会寄去1第纳尔,以表其对共同战胜贫困的强烈愿望。
实施扶贫规划即将进入第五个年头。民族团结基金会将为573个贫困地区筹集2.1亿第纳尔资金,解决6.32万户用电、10万户用水困难,修路2000公里,修建更多的学校和医院。为改善贫困地区的社会环境,基金会将在这些地区进行卫生教育、扫盲和职业培训,开展计划生育等工作。
突尼斯政府号召人民不要遗忘贫困和落后地区,提出“手拉手一起迈向新世纪”。民族团结基金会将为早日消除贫困作出更大的贡献。(本报突尼斯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罗林斯再次当选加纳总统
加纳现任总统罗林斯在本月七日举行的全国大选中稳操胜券,再度当选总统已成定局。据报道,到十一日为止,百分之九十的选票已经统计完毕,其中罗林斯的得票率为百分之五十六。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国将向韩国出售一批武器
美国国防部十日宣布,美国将向韩国出售包括MLRS多管火箭系统在内的一批武器,价值六点二四亿美元。美国防部在一项声明中说,这将是美国首次向韩国出售这种多管火箭系统,目的是要增强韩国部队对付火炮攻击的能力。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国防部长将由文职人员担任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亚斯特任布斯基十一日宣布,鉴于国防部长罗季奥诺夫已到退役年龄,叶利钦总统已签署命令让其退役,但同时决定他继续留任国防部长职务。总统新闻秘书指出,这意味着罗季奥诺夫将成为俄罗斯文职国防部长。据俄通社塔斯社报道,叶利钦总统十一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后俄罗斯国防部将由文职人员领导。(据新华社)


第6版(国际)
专栏:

  为明年首脑会议制订计划
北约举行外长会议
据新华社布鲁塞尔12月10日电(记者陈贽)北约外长10日在布鲁塞尔北约总部举行了为期一天的秋季会议。会议决定北约将于明年7月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行一次首脑会议,就北约机构改革、北约扩大及强化与俄罗斯关系等一系列有关欧洲安全建设的重大问题作出决定。
据与会的北约16个成员国外长在会后发表的一项《最后声明》,马德里首脑会议的计划内容主要包括:确定北约新的指挥结构、继续促进多国多兵种部队的建设、最终确立北约框架内的欧洲安全与防务特性、邀请一个或数个国家就加入北约举行谈判以及加强和深化与俄罗斯的关系。
关于北约机构改革问题,外长们决定精减机构,将北约目前的65个各级司令部减至19个。但美国与法国在北约南欧司令部指挥权上的争端由于双方立场各异仍然未能得到解决。
在东扩问题上,为软化俄罗斯始终所坚持的反对立场,外长们在《最后声明》中表示,北约“无意、也没有计划和理由在未来新成员的领土上部署核武器”,但并未作出北约在任何情况下均不把其核武器向东部署的承诺。外长们表示,北约愿意与俄罗斯发展“牢固、稳定和持久的安全合作关系”,并希望双方通过谈判早日达成一项确定合作关系内容的文件或宪章。
本次外长会议还讨论了波黑局势,通过了北约波黑执行部队的后续部队在未来18个月的维和行动计划。这支3.1万人的后续部队将在得到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后于本月20日开始接替现在的北约执行部队。


第6版(国际)
专栏:

  叶利钦本月下旬回克宫办公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亚斯特任布斯基十日宣布,叶利钦总统拟于十二月下旬回到克里姆林宫工作。他回克宫后将会见由总理、两院议长和总统办公厅主任组成的“四人委员会”,会见的第一位外国客人将是中国总理李鹏。


第6版(国际)
专栏:

  南联盟新议会召开会议
反对党持续举行抗议活动
本报贝尔格莱德12月11日电记者吕岩松报道:上月选出的南斯拉夫联盟新一届议会昨天举行首次会议,会议审议了当选议员的资格,并选举来自执政党的米罗米尔·米尼奇为议会公民院主席。
南斯拉夫为两院制议会,共和国院代表分别由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委派。公民院共138名议员,由社会党、南斯拉夫左派和新民主党组成的“统一名单”获64个席位,黑山社会主义者民主党获20个席位,塞尔维亚激进党获16个席位,反对党联盟“联合”获22个席位。
上月同时进行了塞尔维亚共和国地方选举。反对党联盟“联合”指责执政党操纵地方选举结果,在贝尔格莱德等大城市举行游行示威,到目前为止,这些抗议活动已持续了20余天。反对党联盟表示,联盟议会选举与地方选举是一个整体,在后者问题得到解决之前,其代表将拒绝参加联盟议会工作。南斯拉夫选举委员会及法院驳回了上述指责,认为选举结果公正有效。


第6版(国际)
专栏:

  南最高国防委员会举行会议
南斯拉夫联盟最高国防委员会十日举行会议,讨论本地区军事政治形势等问题,并对副总参谋长等要职进行人事调整。南联盟总统利利奇主持了会议。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米洛舍维奇、黑山共和国总统布拉托维奇、南联盟总理孔蒂奇、国防部长布拉托维奇和南军总参谋长佩里什奇等与会。(本报专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