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副刊)
专栏:剧谭

  张扬与警示
——看上虞越剧团《金殿赐鸩》
黄维钧
地处浙江东部的上虞市的小百花越剧团日前进京,除演出故事发生于当地的梁祝哀史外,还上演了新编古装剧《金殿赐鸩》。这出戏已经在当地演过100多场,颇受欢迎。新创排的这出戏思想积极、内容健康,能进入文化市场上演100多场,便非同小可,其中必有道理,必有值得重视和总结之处。
就《金殿赐鸩》来说,首先值得称道的是文化主管部门及剧团领导抓剧目的指导思想。他们抓一出戏眼睛不只是盯着得奖,而是兼顾两头:既要争奖,又要赢得观众。只有这样才能获取社会和经济的双效益,才能进入艺术创作的良性循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之下创排的剧目更能接近或达到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的统一。《金殿赐鸩》便是这样抓出来的。
这是一出古装剧,但在品格上具有通俗戏剧的民间性特色。传统戏曲讲究“无奇不传”,广大基层观众也有这个欣赏习惯。《金殿赐鸩》案情扑朔迷离,错综复杂。但仅有传奇性未见得就是好戏。古代戏曲理论家说“论曲之妙无他,不过三字尽之,曰:‘能感人’。”这三字说来简单,其中学问可大,一出戏搞得热火朝天却未必“能感人”,即便“能感人”了,还有深浅轻重之别,更遑论以什么去“感”人了。《金殿赐鸩》是以其内涵与时代相呼应、与民心相贴近显示其感人力量的。
《金》剧一开始便提出怎样做人的问题。李兴偷人三两银子,虽是为哥哥李膺治病,到底玷污了人格,所以李膺严辞训斥,勒令还银。待到李膺当了掌刑执法的大官,李兴利用其兄权威,放纵私欲,步步下滑,直到受制于人,干预诉讼,杀人灭口。李膺要秉公执法,面对两重考验,一是如何冲破宦官的熏人的权势;二是如何面对手足情深的弟弟所犯的死罪。李膺在权与法、情与法双重矛盾冲突中,伸张正义,无私执法,这个人物张扬了正气、体现了老百姓的道德理想,无疑是能深入人心的。而李兴从贪图小利、放纵私欲到走向毁灭的深渊,具有强烈的警示作用。显而易见,作者在处理题材、塑造人物时,是有感而发,呼应着时代的脉搏,紧贴着民心之所向,所以能在较高的层面上获得感人的审美效应。
上虞小百花越剧团平均年龄只有22岁,但行当齐全,阵容规整。与这个团的“青春优势”相一致,他们的演出也是朝气勃勃、清新刚健,这也是他们的戏受欢迎的原因之一。《金殿赐鸩》基础甚好,但也有大可改进之处。如从结构上看,兄弟俩落魄时的戏笔墨过多,分量过重;李兴的变坏以及上当受骗、被人拉下水的过程也太简单;李膺率众到宦官府上搜索凶犯等在细节上不耐推敲,过于粗疏等等。好戏还须精加工,希望这出戏能改得好上加好。


第12版(副刊)
专栏:影视窗

  以英雄形象为军人定位
——电视连续剧《大漠丰碑》观后
李西岳
根据“模范团长”李国安英雄事迹创作的四集电视连续剧《大漠丰碑》,讴歌了当代军人以苦为乐,以苦为荣,为民造福,为党立碑的英雄事迹,再现了中国军人在完成自己使命中的光荣感和自豪感,使观众再一次思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代军人的位置。
给水团团长郭安带着全团官兵,把钻机开进“死亡之海”,在北部边疆的无水和极缺水地区,为八千里边防线的军民打出了一眼水井,改写了诸多中外专家认定此地无水的结论。在金川经济开发区打井招标会上,地方领导问谁能啃这块硬骨头,郭安站起来平静地说:“到了堵枪眼、炸碉堡的时候了,我们子弟兵当然要冲在前头。”短短两句话,道出了军人的豪迈。刚做完手术伤口还未痊愈的郭安任命自己为“金川工程打井队”突击队长,开创冬季北纬40度以上打井的先例。应该说,郭安是新时期军人牺牲奉献的优秀代表,是典型的硬派军人,但他不渴求理解,不期盼同情,而是以军人的自豪感去完成自己的使命。在战友面前,他表露出一种慈祥的笑;在大漠风沙面前,他表露出一种从容的笑;在妻子和儿子面前,他表露出一种歉疚的笑;在危险面前,他表露出一种英雄的笑。这就是当代军人的品格:当大火熊熊燃烧,当洪水汹涌泛滥,当地震房倒屋塌时,他们义无返顾地冲上去,这既是使命的驱使,也是自豪的资本。军人奉献光荣,军人牺牲无悔!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军人靠什么为自己确定位置?靠忠诚,靠牺牲,靠精神。这既是非军人对军人理解的前提,也是军人对自己使命与职责的诠释。郭安带领给水团一路喝苦水,四处寻甘泉,为民造福,为党立碑,也得到了社会的理解和群众的赞扬。草甸村为给水团打出的甜水井立了一块碑,上面写着“幸福全靠共产党,饮水思念解放军”。为了加快金川工程的打井进度,大年初一的晚上,郭安和他的战友满身泥水奋战在井台,在场的地方领导和群众振臂高呼:“解放军万岁!”因儿子考试不及格,郭安在家长会上被教师“罚站”。当有人说他就是边防部队找水团的团长时,家长们热烈鼓掌,老师也主动当儿子的家庭教师。这充分说明,新形势下的军民关系并没有被市场关系所改变,军人在老百姓心目中的位置也没有改变,不用呼唤理解,只要“上不愧党,下不愧民”,自然会被人理解;不用寻找真情,患难与共,鱼水相依,是永远不变的真情。
在和平时期为军人确定位置,还要靠军人自身的价值和形象。《大》剧在歌颂郭安和给水部队官兵顽强拼搏精神和意志的同时,还注重展现新时期军队建设的精神风貌。庄严的授旗仪式,快速的整装待发,威武阳刚的军人仪表和整齐划一的队列动作,体现了军人顽强的作风和过硬的纪律。肆虐的风沙里,茫茫戈壁上,瓢泼大雨下,皑皑白雪中,中国军人用科学和力量征服着自然,也在与自然的斗争中锻造着生命的坚强,这不仅是一支打井部队,也是一支全面过硬的英雄群体。他们以文明之师、威武之师的形象,从事着默默无闻而又惊天动地的事业。他们在浩瀚大漠上打出一口口甜水井的同时,也为军人在社会中确定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第12版(副刊)
专栏:

  为京剧新秀李洁叫好
袁世海
江苏京剧新秀李洁于近日在京主演大型新编历史传奇剧《西施归越》和优秀传统剧目《穆柯寨》、《天女散花》,我感到十分高兴。此事有三喜,一喜是李洁在继承传统方面功夫比较扎实。今年4月,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京剧之星推荐演出,其中李洁主演的《天女散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洁的气质、个头、扮相、嗓子、绸舞都好,唱得有滋有味,舞台上很见光彩。我没唱过“天女”,也没学过“天女”,但我看过梅先生扮演的“天女”,我觉得李洁的表演比那时候丰富多了。我记得梅先生在“开明”演出的时候,在琴师过门和“夺头”里,没有安排绸舞。现在安排得很好,这是一个发明,后来才知道是梅先生嫡传弟子陈正薇亲授。正薇同志在师承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创造,舞绸的造型丰富了许多,李洁演来端庄大方、优美自如。我感受特别深的是,现在我们京剧舞绸子,学了很多舞蹈的东西,都嵌根棍,拿棍耍绸子,那就方便多了。行家们都明白,嵌根棍和用手腕子绝对不一样,李洁舞绸子不用棍,功夫深,太高明了!而且绸子长七丈,碧云霞、秦雪芳等前辈女艺术家们也没有用这么长的绸子。据说,李洁从1986年开始向正薇老师学习此戏,至今已有十年,唱、念、做、舞、神态意韵各方面已经磨练到相当完美的火候。
二喜是李洁还在大型新编历史传奇剧《西施归越》中挑梁主演,此剧荣获了首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程长庚铜奖,这更不简单!传统戏,主要由老师口传心授,表演上至少有一个大的框架和模式。有时候老师还一招一式地手把手教,向老师学下来以后,再逐步揣摩所演人物的性格及规定情景中的喜怒哀乐。演新戏可没有现成的路走,在导演的启发下,演员必须先要理解剧作的内涵,研究并掌握人物性格和情感的发展,然后再思考用什么样的手段来表演并体现在舞台上,这比学老戏难多了,这需要创造。所以,参加新戏的创排对青年演员来说是一个更大的锻炼,从中可以提高青年演员的文化素养和塑造人物的功力。一个青年演员的成长,一方面要向老一辈艺术家多学优秀的老戏,肚子里要宽,在继承传统上下功夫,另一方面还须在新戏中创造新的角色。历来京剧名家都有自己的代表剧目,梅先生就是通过创排《霸王别姬》、《抗金兵》、《生死恨》、《穆桂英挂帅》等一系列新剧目才成为京剧大师的。李洁在《西施归越》中饰演的西施是受凌辱、受压迫的中国古代妇女的典型代表,是命运坎坷、内心情感比较复杂的一个角色。创造这样一个角色,对23岁的李洁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可是这位年轻人出色地完成了。她在剧中的唱、念、做、舞运用得恰当自如,并能统领舞台,具备大家风范;同时,她把西施任人驱使、忍辱负重到觉醒抗争、人格升华的性格发展,表演得十分流畅清晰,后者是最难能可贵的。
三喜是听说李洁在参加中国京剧之星推荐演出之后,更加勤学苦练,发奋上进,甘于清贫,爱岗敬业,愿意一辈子献身京剧事业,这同样不简单!作为人民培育的演员,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具备了优秀的品德,才会有优美的舞台气质,尤其是青年演员要学梅先生那样德艺双馨。这个人才,我建议江苏省要抓住,不要轻易放过。为了振兴京剧,发现人才,宣传人才,给人才一种促力,十分重要。面对世纪之交的伟大历史进程,培养青年优秀人才是文艺界的当务之急,我们老一辈京剧演员愿意全力投入培养接班人的工作。


第12版(副刊)
专栏:

  北京电视台《文化潮》节目引起关注
北京电视台创办的文化节目《文化潮》,融纪实性、探索性为一体,客观反映当今文化现象,捕捉最新文化动态,走访文化名人的《文化透视》、《最新动态》、《名人纪实》等板块构成。该栏目开办一年多来,始终将视点对准现实生活中广大群众所关注的文化现象,及时地推出了“洋词洋用洋现象”、“现代广告的公益意识”、“电影、电视谁老大——影视共有一个空间”等节目。在这些节目中,编导们以独特的视点、丰富的画面、快捷的节奏、诙谐的语言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文化热点做了客观的表述评说,并结合百姓和专家的采访进行广泛的讨论,从而引导观众正确地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种种文化现象。“在中央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办出这样的栏目,对建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提高民族文化素养,很有必要”,观众如此评价这一栏目。如今该栏目正引起越来越多的首都文化界人士和普通观众的关注。(文一)


第12版(副刊)
专栏:

  “国产影片老区行”活动结束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以实际行动贯彻中共中央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国文联、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联合举办的“国产影片老区行”活动于十一月底圆满结束。
“国产影片老区行”活动分两个阶段先后进行。井冈山分队由著名表演艺术家田华同志率领,延安分队由中国影协分党组副书记高鸿鹄同志率领。两个分队不远万里给老区人民送去了《孔繁森》等数部优秀影片的拷贝和录像带,送去了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的部分书籍和《大众电影》当月期刊,受到老区人民和当地党政领导的热烈欢迎。
在革命摇篮井冈山和革命圣地延安,队员们参观了许多革命历史遗址,并以与电影从业人员座谈和走访农户等诸多方式,了解老区人民的文化生活状况和对国产影片的批评意见。
(附图片)
图为田华同志在赠送仪式上。(陈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