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2月1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主席接受《印度教徒报》书面采访
指出中印两国进一步扩大共识,增进信任,加深友谊密切合作,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也将产生重大影响
本报新德里11月30日电记者徐平、李景卫报道:正在这里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接受了《印度教徒报》的书面采访。
江泽民在回答如何看待21世纪的中印关系时说,中印两国有着2000多年的传统友谊,有过不少文化交流的历史佳话。中印建交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毋庸讳言,两国关系中出现过波折。在双方的努力下,近年来,中印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和发展。两国保持了高层互访的势头,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信任。两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以及军事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取得进展,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也在加强,我们对此表示满意。
我此次访印与贵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使中印关系在现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中印两国进一步扩大共识,增进信任,加深友谊,密切合作,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也将产生重大影响。
在回答关于划定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和撤军问题时,江泽民说,中印边界问题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两国领导人曾达成一项重要共识,即边界问题应通过谈判得到解决,在边界问题解决之前,双方共同努力维护实际控制线地区的和平与安宁。近几年,双方经过谈判,在边界问题上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这次双方签署的关于在中印边境实控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协定,有助于加快核实实控线的进程和进一步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为边界问题的最终解决创造良好气氛。这也是中印两国为维护本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作出的积极贡献。我们相信,只要双方共同努力,中印边界问题最终可以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
当《印度教徒报》问到冷战后时代中印能在哪些领域进行合作时,江泽民回答说,中印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毗邻而居,有着相似的国情和经历,又都在进行经济改革,双方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等许多领域都可以交流经验,互补优势,扩大互利合作。中印在许多国际问题上也有着相同或相似的观点,都强调生存权、发展权是最基本的人权,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国,合作领域十分广泛。
在回答中印双边贸易的具体设想时,江泽民说,近年来,中印两国在经贸、科技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扩大,去年双边贸易额超过11亿美元,今年继续保持较大幅度的增长势头。但这与中印两国的地缘优势、市场容量、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仍不相称,两国的贸易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当然由于中印两国有些产品雷同,相互之间有竞争,这对贸易的扩大也有所制约。这就需要两国政府和商界、企业界积极探索扩大经贸合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寻求用经济合作的方法增加进出口贸易。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主席与夏尔马总统话别
强调以长远和战略眼光来处理中印两国关系
本报新德里11月30日电记者徐平、李景卫报道:江主席强调中印两国领导人都应以长远和战略眼光来处理两国的关系。这是江主席在与印度总统夏尔马话别时表示的。
今天晚上,江主席与专门前来总统府驻地话别的印度总统夏尔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江主席说,这次对印度的访问十分顺利、成功,双方在友好、坦诚的气氛中就广泛的问题交换了意见,增进了相互了解,取得了很多共识。尤其是双方一致同意建立建设性的合作伙伴关系,为两国关系的未来指明了方向。江主席对夏尔马总统、印度政府和人民给予他的盛情款待表示衷心感谢。
江主席引用了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希望中印两国政府和领导人都能从长远和战略的角度把握两国关系,处理出现的问题。
夏尔马对此表示完全赞同。他强调江主席对印度的访问将有力地推动中印友好关系迈上新的水平。
国务院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印方陪同团团长等话别时在座。(附图片)
图为江泽民主席同印度总统夏尔马话别。新华社记者王新庆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集体家底殷实了
——浙江农村见闻
本报记者吴杰廖玒赵相如
在浙江省绍兴县寺桥村,一位黑红脸庞的汉子站在漂亮的别墅式小楼旁对记者说:“我这20年来先是住草房,后来盖起了砖瓦房,还住过两层的小楼,现在集体富了,我又搬进村里贴钱建的楼房,都亏了有个好党支部。”
记者在杭州、绍兴、温州等地采访时了解到,在有些地方农村为集体家底儿穷、大家的事没实力操办而犯愁时,浙江省近年多次召开省委常委会、地市委书记会议,专题研究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问题,并组织各地拓宽思路,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努力避免农村“没人办事、没钱办事”的尴尬,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转变经营机制
90年代初,绍兴县对乡镇企业的现状产生了深深的忧虑:“老大”(国有企业)机制趋活,“老外”(三资企业)机制、待遇比“老乡”(乡镇企业)有更大的诱惑。于是,从1992年起,绍兴县较早地开始了乡镇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力图以经营机制的转变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而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转制的成果是喜人的。小、微、亏企业通过“租、转、并、卖”,直接收回资金4.44亿元,每年可收取租赁费0.8亿元,土地使用费收入750万元,每年向不参股企业收取资金占用费540万元。1995年,全县镇村两级集体资产比上年增值7.52亿元,增幅达30%多。转制后,股份制企业参股职工超过5万,人均股金超过5000元,职工期望企业发展的愿望、动力明显增强。许多企业的经营者认为自己从“保险公司”经理变成了“风险公司”经理,对企业的关切度大大增强。
培育新增长点
浙江省在依靠乡镇企业带动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还结合本地实际,拓宽思路,积极探索新途径,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充分开发利用集体自然资源;兴办服务事业,运用农机、植保等多种手段收取服务费用。
台州市对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未承包到户的山林、坦地、滩涂、水面等自然资源,通过股份合作实行有偿使用,如台州蓬街、金清两镇87个村对早年围垦的2.5万亩坦地资源进行招标租赁,租给有能力的农民种植棉花、蔬菜等经济作物,该项收入平均每村每年可达3万元。
温州市苍南县龙港镇河底高村集中使用村民的土地征用费,创办水泥交易市场、腈纶纱市场等8家服务性企业,去年总收入1524万元,市场成交额超过1亿元,还解决了村民就业问题。台州市路桥区去年投入市场建设资金近2亿元,新办各类市场12个,通过收取摊位租赁费和管理费,为集体增收近3000万元。该区的绝大多数村还建立企业管理服务站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在加强管理的同时,积极为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如帮助企业开展货物托运、原辅料供应、信息指导等,实行有偿服务,去年全区该项收入达到1100万元。
确保资产增值
通过转制、拓宽聚财之路,集体的家底儿殷实起来,如何管好用好集体的资产呢?浙江农民对过去乡村集体企业资产管理不善有意见,所以,在转变乡镇企业机制的时候,他们特别注意通过狠抓资产的经营管理来确保集体资产的增值保值。
余杭市塘栖镇在1992年开始转换经营机制时,把好资产评估关、产权界定关、公开竞投关。拍卖的企业,必须先交押金后拍卖;租赁的企业,必须先交租金后承租;股份合作制企业,个人股本金必须限期足额到位,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对集体独资企业,采用资产滚动增值承包责任制,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转制后的三年中,该镇工业总产值翻了两番多,年均增长69.8%;集体企业固定资产年均增长51.5%。今年上半年,尽管丝绸行业不景气,丝绸业又是该镇的“半壁河山”,但产、销、利、税仍保持全面上升势头。
绍兴、杭州、温州地区是浙江省各地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的缩影。转换经营机制、拓展聚财思路、加强集体资产管理,则是浙江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较普遍的主要做法。这几年,浙江农村经济发展迅速,成绩令人瞩目:乡村两级固定资产总额从1990年的182.6亿元增加到1995年的953.1亿元,年均递增39.2%;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从1990年的16.8亿元增加到1995年的82.4亿元。(附图片)
压题照片:被建设部、国家科委授予“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示范小区”的绍兴县寺桥村农民住宅。
张峰摄


第1版(要闻)
专栏:现场短新闻征文

  送英雄
本报记者董伟丁伟
“青山埋忠骨,白水送英灵。”
11月26日上午9时30分,哈尔滨市郊向阳山革命公墓。几千人聚集一堂,向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模宋兆东的遗体告别。
英雄的母亲赵晓勤站在鲜花丛中的棺木旁,呼唤着宋兆东的乳名:“二东,睡吧,安心地睡吧。”几天前,在整理遗物时,她发现了儿子在警校时写的一篇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话:“警察,是一个光荣的称谓,光荣的全部内涵就在于时刻准备着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奉献自己的热血,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
“二东,我的好战友!”一声撕心裂肺的哭喊,哈尔滨市道外分局的干警曹凤祥挤入人群,扑向棺木。11月10日夜里10时多,在追捕案犯的途中,宋兆东、曹凤祥等人遭到了歹徒突如其来的枪袭。子弹最先打中曹凤祥,击碎右面颊骨,本来医生不准曹凤祥参加遗体告别,可他哪里肯依。
“二东是硬往前冲啊!发现案犯时他是在最后面,听到枪声,他推开前面的战友,扑向歹徒。”曹凤祥哭诉着:罪恶的子弹横穿胸部,击中了宋兆东的心脏,在生命的最后一瞬,他以惊人的毅力挺起身躯,连开数枪将歹徒击毙。
英雄牺牲了,北国冰城哈尔滨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连日来,在道外分局临时搭建的灵堂里,前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26日凌晨,在通往向阳山革命公墓的每一个道口,在以革命先烈命名的靖宇街、一曼街等街道,成千上万的群众顶着零下15摄氏度的严寒自发来送行。
英雄的父亲没有来,巨大的打击使他病倒了。可当面对来自各方的问候,这位有着几十年革命经历的老干部说:“二东一人牺牲,换来万家安宁,死得值!我们当父母的感到骄傲和自豪。”领导关切地询问有什么要求,他拉过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作的大儿子和小女儿:“我还有一儿一女,请求组织批准他们参加公安队伍,去完成兆东未竟的事业!”


第1版(要闻)
专栏: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
陕西实施双万工程助脱贫
本报西安11月30日电记者孟西安报道:“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靠天靠地,不如选个好书记。”陕西省在扶贫攻坚中,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全省已有万余个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得到整顿建设,1994年和1995年,已有百万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今年全省农业大丰收,到年底,将又有80万以上贫困人口解决温饱。
陕西省是全国贫困面积较大的省份之一,贫困人口所在的地区大都是革命老区,1993年,全省仍有500万贫困人口。针对全省10718个贫困村的党支部大都处于后进和涣散状态,省委、省政府确立了“扶贫先扶组织”的工作方针。省里向全省50个国家级贫困县派出了由246个省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组成的、同时肩负联县扶贫和农村基层组织整建双重任务的工作组,先后抽调省、地、县5.3万名干部分三期对全省11854个后进和中间偏下状态的贫困村基层组织进行了集中整顿和建设。同时,中宣部、中组部、中联部等11个中央部门也到全省23个县开展定点联县扶贫和基层组织整顿建设。全省从今年起实施“双万工程”——从省、地、县、乡四级党政机关,选派1万名年轻干部到1万个贫困村任职。全省共调整村党支部书记3809人,村委会主任3846人,调整后的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年龄分别下降了5-8岁和8-10岁。
去年以来,省扶贫办和省委组织部联合举办了三期全省部分重点贫困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并配合省农干校,对全省1.5万名贫困村村级干部进行了学历培训,全省贫困村中有80%以上的劳力也参加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由于干部素质的提高,各地探索出利用当地资源开发扶贫的路子。陕北的烟果羊薯四大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其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例,已由1993年的41%提高到现在的7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70%来源于四大主导产业。


第1版(要闻)
专栏:

  政策帮扶靠自己双手脱贫
包头开办扶贫市场得民心
本报讯原包头市标准件厂工人薄金鸣,二儿子患病以后,又逢企业停产下岗,生活顿时陷入困境。包头市总工会立即与市工商局联系,将薄金鸣安排到少先路扶贫市场经商。三年来,薄金鸣起早贪黑,以诚信为本经营水产品,不仅还清了1万多元债务,而且添置了冷藏柜等价值1万多元的固定资产,积攒了两万多元流动资金,还把小儿子送进了大学。
像薄金鸣一家那样通过扶贫市场初步摆脱贫困的城市居民,在包头市已有数千人。当地群众把市委市政府实施政策扶贫就业扶贫,组织引导下岗职工特困市民依靠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誉为“民心工程”。
包头市是内蒙古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在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全市有1万多名职工由于下岗失业而陷入贫困。城市贫困人口的出现成为影响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一个新问题。如何组织特困市民依靠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成为包头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1992年,包头市工商局在成功管理集贸市场的基础上,开办了扶贫市场,不到三年帮扶200多户特困市民摆脱了贫困。去年,包头市总结工商局帮扶经验,组织工会、税务、公安、城建等部门共同参与,在市区繁华地段和年交易量达亿元的集贸市场辟出专门场地,由市总工会和企业工会核发特困职工“优惠证”。持证贫困户进入市场以后,一年内免收工商管理费,一年后未脱贫的再给予六个月减半征收工商管理费的优惠。工商管理部门还主动向贫困户提供经营信息,引导个体工商户以老带新、以富带贫,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一年来,共安置了187个单位的1147户特困职工。到目前为止,进入扶贫市场的经营户80%摆脱了贫困,有的月经营收入达到近千元。
扶贫市场不仅解决了特困市民的基本生活问题,而且扶持了贫困市民用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的志气和信心。(刘忠学陈丽荣谢国明)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

  推荐“邮发报刊礼品卡”
顾长华
南京市报刊发行局近日推出“邮发报刊礼品卡”业务,数以万计的市民前往34个邮电支局购买面值分别为100元、50元、30元的礼品卡,订阅各种邮发报刊赠亲友。一位手持100元面值“礼品卡”的老汉,在新街口邮局订了明年的报纸和杂志后,喜滋滋地说:“这是儿子送给我的,它比什么礼品都好。”
报纸和刊物是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伴侣。将报刊作为礼品赠阅,既雅气又不失人情味,反映了人际关系中的文化品位在不断提高。以报刊为礼品,免却了亲朋好友间难送礼品之虞,也有助于开拓报刊市场,推动报刊出版者之间的竞争,促进报刊繁荣。
据悉,“邮发报刊礼品卡”在南京一些邮电支局一度脱销,表明这一举措多么受人欢迎!


第1版(要闻)
专栏:

  山东农田水利建设行动快
湖北浠水加固整修百里长江大堤
本报济南11月30日电记者贾建舟、刘磊报道:今年,山东省农田水利建设动手早,行动快,规模大,标准高,从上阵人数到开工项目,从动用设备到投入资金,都大大超过往年。
截至11月11日,全省已开工各类水利工程项目9.89万个,上工人数1150万名,投入机械12.3万台套,完成土石方5.1亿立方米,投入资金15亿元以上,其中群众投入的资金就占9.5亿元。
山东省广大农民投身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许多地方出现了“早起五点半,工地三顿饭,干到看不见”的动人景象。东营市最多时24万人上阵,其中18万人吃住在工地。沿黄地区的菏泽、聊城、德州、滨州以及济宁等地市,上工人数都在30万人以上。
山东各地农田水利建设还重视加大科技含量,初步实现了由规模速度型向规模效益型的转变,变过去单纯依靠人力施工为“机械搭骨架,人工上水平”,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了工程质量。
本报讯初冬时节,湖北省浠水县百余里长江大堤上,20万劳力和2000多台机械各显神通,掀起了全面整修加固大堤的热潮。
地处长江之滨的浠水县,长江干支堤全长65公里,每遇汛期,险象环生。今年汛期刚过,县里就组织水利工程技术人员上堤测算,提出科学的整险加固方案。今年秋播一结束,全县干部群众就转战江堤。县委、县政府领导坚持同群众一道吃住在江堤,战斗在江堤,1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挂牌上堤,进行质量监理。
浠水县今冬加固整修江堤全部工程包括拆除大堤禁脚上50米以内的所有违章建筑物;填平大堤禁脚外50米以内的所有塘、堰和鱼池;修筑15米宽的外平台,加筑20米宽的二级平台和10米宽的一级平台,并将堤顶由现在的8米宽加至12米宽,需要动用300多万立方米粘土。
到11月26日,清基工程和牙口已全部完成,已完成土方50多万立方米,整个工程可望在12月中旬完工。(肖世珍张训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