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0月9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科技园地)
专栏:

电焊机“减肥”记
碧涌 晓杨
长年在几十米高的石化反应塔上高空作业,拥有一台“劲大个小”的焊机,一直是燕化安装公司的焊工们最大的心愿。可现在用的四百安培焊机,虽说是日本名牌,也重达二百五十公斤,根本无法上塔,焊接时只好在焊枪上接一根长长的电缆。这样不仅“拖泥带水”,而且因为电缆长,电流衰减大,一个人在上面焊,下边还得有一个人帮忙调机器。其中的不便,真是一言难尽。
今年三月,一位年轻人把一台小巧的焊机送到了这里。“四百安培,才三十二公斤?”将信将疑的工人拎着焊机就上了塔,一连三个小时焊下来,直冲送焊机的小伙子挑大拇哥。小伙子叫占景辉,是清华大学焊接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对于自己发明的这种大功率便携式焊机,占景辉胸有成竹,因为在此之前,他已在上海锅炉厂和电站辅机厂经受了半年的生产考核,无论焊钢焊钛,所有的焊缝质量都达到了一级X片的水平。
电焊机是工业上广泛应用的设备,仅我国就拥有数百万台。现有焊机普遍体积大、耗电多,就连价格昂贵的进口机也不例外。如何使电焊机减体重、降能耗,是国内外焊接界的一道难题。一九八一年,首届埃森国际焊接博览会在北京举行,还是大学生的占景辉看到了电焊机轻便节能化的发展趋势,暗自立志要在这方面有所作为。为此,他除了学好机械系的焊接专业,还辅修了自动化系的自动控制专业,为后来的发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九九三年,小占毕业后分配到北京汇众实业总公司,开始了轻便节能型逆变焊机的研究。在研究中,占景辉发现,九十年代初兴起的零电流电压开关技术,是解决逆变焊机可靠性的最有效途径。可此项技术只能运用在功率一千瓦左右的机器上,无法满足工业用焊机十五千瓦以上的功率要求。这时,占景辉掌握的电力电子控制技术派上了用场。他独创了数字频率控制技术,使零电流电压开关技术的控制功率提高到二十千瓦,达到了国际领先的技术水平。
一九九五年三月,第一台样机研制成功了。由于甩掉了笨重的变压器和电抗器,重量只有同规格普通焊机的八分之一,而且可实现大电流、长把线、长时间连续焊接。此后的几个月时间里,占景辉往返于实验室、生产现场和中国石油管道焊接培训中心之间,经过七次脱胎换骨的修改,终于以出色的质量征服了要求近乎苛刻的培训中心考核人员。培训中心的老师傅拉着小占的手说:“刚开始你们的焊机与进口货没法比,改来改去的,我都快失去信心了。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超过了他们,真给咱国产焊机界增光啊!”
一九九六年四月,第四届埃森国际焊接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带着汇众牌ZX7—400SIGBT焊机,占景辉又一次参加了这一国际焊接界的“奥林匹克”盛会。展览会上,汇众牌焊机引起了国内外厂商的浓厚兴趣,一家意大利厂商甚至提出要拿自己的名牌机与汇众公司交换。
望着自己近十年辛苦的果实,占景辉仿佛刚从梦中醒来,这是自己的老师们做了几十年的梦。今天,在一位二十八岁的年轻人的身上,这个梦终于变成了现实。在开发轻便节能型电焊机的国际竞争中,国产汇众牌ZXT系列焊机走在了前面。由于没有笨重的变压器,它不但节省了生产成本,内部结构也极其简单,同时还比同规格普通焊机节电百分之五十。我国目前每年生产电焊机十几万台,进口焊机数万台,如果能采用这种技术替代进口,将会产生多么巨大的效益啊!


第10版(科技园地)
专栏:

田野的呼唤
——中国“绿色证书工程”侧记
彭铁元
千百年来,在以农耕为主的中华古国,种地似乎已成为农民的本能。在80年代初,如果有人说农民种地也要领技能证书的话,黄土地上那些质朴的弟兄也许要笑掉大牙。可就是在十几年后的1995年底,“绿色证书工程”已在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800个县展开,200多万农民领到了种植、畜牧、兽医、水产、农机管理、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农村能源、农业能源、农业环保、林业及农田水利等专业的“绿色证书”。在自己的土地上领一张“绿卡”,已经成了今日中国农村的热门话题。
1988年4月,在技术性强、经济效益好、农民承包积极性高的果树承包中,北京大兴县政府亮出新招:凡承包果树者,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取得技术许可证后,方有承包资格。两年后,116名学员经过284学时理论与实际操作的学习,领取了县政府颁发的“果树承包许可证”。这就是中华大地上涌现的第一批“绿色证书”。
1990年4月,“绿色证书”制度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绿色证书”实际上就是农民技术资格证书,是农民达到从事某项工作岗位规范要求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后,经当地政府认可的从业资格凭证。这一制度并非中国人的创造。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从农业生产向工程化迈进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就普遍把实行“绿色证书”制度作为一项重大国策,以确保农业劳动者的业务素质。
在我国,农村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这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瓶颈。在4.6亿农林牧渔业劳动力中,文盲和半文盲竟有1亿人之多,每年虽然有600万初、高中毕业生回乡务农,但他们不是文盲却是农盲。他们在学校里未受过任何专业训练,被老一代农民称为“种地不如老子、做饭不如嫂子”,很难为农业生产带来新的生机。
“绿色证书工程”的实施,改变了由科学文化素质落后者管理农业生产的状况。目前,大多数“绿色证书工程”试点县明确规定:只有取得“绿色证书”,才有资格承包规模经营,才有资格选聘为农技人员和村干部。同时,“绿色证书”教育充分结合生产实际和脱贫致富,对农民“一业一训”,围绕一项产业,交给农民一套技术,让农民学得着、用得上,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效果自然大不相同。
广西兴安县司门村农民张盛格为了致富学“绿证”,老两口卖掉棺材,并把儿子办喜事的钱拿来办养牛场,两年彻底脱贫。河北兴隆县到1992年底,从“绿色证书”学员中选任了743名村干部,改善了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结构,形成了一支带领农民奔小康的基层科技领导力量。吉林省通过实施“绿色证书”制度,四年间畜牧业总产值增长了41%,结束了从省外调肉的历史……
“绿色证书工程”正悄悄在中国土地上掀起一场革命。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科技成果应用率的提高,正极大地推动着农村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它昭示着中国农业充满希望的未来。
1996年6月,全国“绿色证书”工作会议在广西召开。当“绿证”工作者到全州县参观时,一位老农挑着一担蔬菜和鲜花,从30多里外的山区赶到现场。他对会议代表们说:“这些菜和花是我学‘绿证’的收获。我把它送给你们,谢谢你们给农民指引了一条致富路。”
(附图片)
广州市明兴蔬菜基地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无公害蔬菜。
新华社记者 刘玉生摄


第10版(科技园地)
专栏:

三峡河谷阶地和溶洞趣话
侯全光
长江三峡,以“西控巴渝收万壑,东连荆楚压群山”之势,吞吐西来川江巨澜。这里,水为山阻,切山而过;山不让路,拔地而起。于是,这山与水长期抗争的结晶——长江三峡便应运而生了。
在无限风光尽收眼底之际,细心的游客和地质工作者所看到的还有另一番有趣的景象:河谷两岸大致对称分布着的层层阶地(亦称“台地”)和溶洞群。这阶地如同露天赛场的阶梯状看台。经地质学家考察,这类阶地在三峡地区共有10级,其中明显可见的就有6级。
与河谷阶地相映成趣的是:各级阶地上还镶珠嵌玉般点缀着层层溶洞。这些溶洞形态不一,大小各异,有干洞亦有水洞。
这众多阶地和溶洞是怎样生成的?它的存在说明了什么?
原来地壳也和世间其他事物一样,时刻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就三峡地壳而言,自距今7000万年前开始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地质称为“新构造运动”)以来,呈持续间歇式上升。
当地壳呈相对静止时,江水便向两岸岩体不停地进行机械冲刷和化学侵蚀(三峡大部为可溶性石灰岩),经漫长岁月(一般要数万至几十万年),河谷两岸在相应江水常水位高程便被切割出两条大致对称的带状平台——阶地。又由于江水水面自上游到下游是逐步下降的(即所谓“水面坡降”),故这阶地亦是逐步呈下降状态。之后,地壳开始急剧抬升,伴随着地壳上升,江水开始向河底掏刷,致使河床不断下切,于是这阶地便升至河流常水位以上,成为一级河谷阶地。
与此同时,当地壳处于相对稳定阶段时,地面水顺着可溶性岩石的缝隙(节理裂隙和断层)不断下渗和进行化学溶蚀,至河水面高程排向河道(地质上称“侵蚀基准面”),形成竖直—水平向岩溶形态。久而久之,由于这种作用的长期进行,与之相伴生的层层溶洞便生成了。此后,伴随着地壳抬升,这层溶洞便露出水面,高“挂”在与之相对应的河谷阶地上。由于地壳的多次旋回运动,于是便造就了多层溶洞群落。


第10版(科技园地)
专栏:

痴心催开科技花
——记催化剂专家谢庆华
若君 炳荣 历光
20多年前的一天,温州栲胶厂的技术人员外出参观学习去了,剩下刚进厂的小伙子谢庆华在家留守。看着平日很少能上手操作的实验设备,小谢的手痒痒的,忍不住要捣鼓点新名堂。没想到这一捣鼓,竟捣鼓出一种使报废的催化剂恢复活性的好办法来,在厂里引起不小的轰动。尝到了甜头的谢庆华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带领科技人员开发出Y型分子筛、脱氯剂、活性氧化铝等四大类20多种石油化工催化剂新品种,建立起了全国同行业中颇有名气的华华集团公司。
在谢庆华身上,有着一种对新事物的强烈好奇心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在试验中,谢庆华了解到,以稀土Y型分子筛为活性组合的催化剂能使石油裂化的汽油收率提高将近一倍,就开始查阅大量资料,琢磨合成它的办法。尽管这项产品工艺指标要求严格,技术难度很大,但经过他们一年多的摸索,在进行了数百次小型样品试验之后,Y型分子筛终于研制成功了。产品质量与国际名牌相比,居然毫不逊色,消息传开,全厂一片沸腾。
1986年,谢庆华担任厂长后,丝毫没有脱离自己的科研本行。在他的带领下,科研人员先后开发出钠分子筛、拟薄水铝石和“481”系列石油加氢精制催化剂。其中“481—3”型催化剂的质量性能达到了美国环球油品公司的产品标准,取代了进口催化剂,成为中国石化总公司的重点推广项目。不少用户纷纷舍近求远,慕名前来订货,产品销售大幅度上升。以栲胶厂为主体组建的华华集团,如今已成为温州工业企业中的佼佼者。


第10版(科技园地)
专栏:

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黄大年经过六年攻关,应用昆虫抗菌肽基因导入水稻的新技术,在国际上首次获得抗白叶枯病和抗细条病的转基因水稻植株的科研成果,被农业部选入我国十大科技成就项目之一。
新华社记者 沈楚白摄


第10版(科技园地)
专栏:科技杂谈

科技:给体育的不只是金牌
司壮
为了表彰科学技术对体育运动的杰出贡献,奥运百年盛典把它的第一枚金牌授予了两位科学家。此举看来颇得人心,以至于奥运会闭幕时,竟有人质问组委会,为什么未将这枚分量最重的金牌统计在奖牌榜内?组委会官员回答:“它已经融入其他的金牌中了。”这句机智的对答,可以说是科技对体育深远影响的绝妙注脚。然而,科技给体育的仅仅是金牌吗?
人类的运动体能,源于竞争激烈的自然环境。从这种意义上说,现代社会所提供的较好的生活条件并不利于人类体能的进化,所以早在本世纪初,就有人警告说,在下个世纪到来之前,人类可能演变成“大脑发达,四肢简单”的怪物。可是近一个世纪过去了,这一可怕的预言不但没有变成现实,反而奥运会的纪录不断刷新。如果说人类体能退化的趋势得以遏制,主要得益于自觉的体育锻炼的话,那么人类走向“更高、更快、更强”的矫健步伐,则很大程度上是从科技进步中汲取了力量。
不可否认,100年来,人们运动成绩的提高,包含了运动器械改善、竞赛方式优化的贡献,由此提高的成绩,并不能真实反映体能进化的程度。但同样不可否认,对人体构造的研究以及据此设计的科学训练方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运动的协调性、柔韧性和灵活性,开发出了人类运动力量的巨大潜能。科技进步营造了一个体能进化的人工环境,比起自然环境,它的可控程度和作用效率甚至更高。
也许有人要说,科技进步的最新成果,往往只是运用在竞技体育上,对于与大多数普通百姓有关的群众体育,并未产生显著的影响。其实,从广播体操的不断演进到各种新式健身方法、健身器械的出现,无一不是运动科学发展的结果。同时,竞技体育的日益精彩激烈,也为体育运动本身注入了无穷的魅力与动力,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体育爱好者加入到提高自身素质的行列中来,这何尝不是对群众体育的绝大贡献?
如此看来,奥委会不仅应该给科技工作者们发一块金牌,而且如果要设一项“现代人类进化奖”的话,每一个头脑发达、身体健壮的人都该给科学技术投上一票。


第10版(科技园地)
专栏:

智慧驱动致富车
——记农机专家王学品
赵如广
五年前,毕业于合肥工大的王学品走进了一家濒临倒闭的街道小厂,开始了研制开发农用车的奋斗历程。短短五年内,那家被改建为合肥农用车厂的小企业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声鹊起,一辆辆性能优良的“五叶”牌农用车从这里开出,驶进了大江南北千千万万农民的家庭,驶上了他们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五叶”牌农用车的成功绝非偶然,它凝聚了王学品无数的心血和汗水。为了改变市场上农用车普遍存在的档次低、不适应农村道路的弱点,王学品将他钻研了20多年的汽车制造技术移植到农用车开发上。他选用专用材质,在全国同行业中率先采用了左右纵梁模具一次成型技术,一炮打响,开发出的0.75吨农用车顺利地通过了3万公里路试,荣获安徽省星火科技一等奖。
初战告捷,没有令王学品满足于现状而止步不前。为了进一步提高农用车的科技含量,他带领科技人员,对农用车的每一个零部件都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汽车测试对比,找出了与汽车之间的差距。在此基础上,他们先后对农用车的操纵性、车身与底盘的平顺度等项目进行了攻关创新,使农用车接近了汽车的技术标准。
与此同时,王学品等人还成功地设计出一套农用车装配流水线。这一举措,不仅为国家节约了大量技术引进费用,也开了国内同类企业自行设计生产流水线之先河,在生产工艺上实现了从一人一机到全部生产流程自动化的跨越,产品质量始终稳定在高水平上,成为全国同行业中唯一一种五年免检的一等品。
如今,合肥农用车厂已拥有0.5吨、0.75吨、1吨、1.5吨共4个量级24个品种的“五叶”牌高性能农用车,高新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00%。高技术产品推动着企业主要经济指标以每年数十倍的速度增长。去年,该厂完成销售收入1亿多元,创利税1800万元,成为安徽省机械工业和全国同行业中的利税大户。


第10版(科技园地)
专栏:读者来信

菜农呼唤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编辑同志:
俺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女菜农。读了《人民日报》7月31日第十版《科技园地》中《从“虫眼儿菜”说起》一文,也想说道几句。
“虫眼儿菜”的说法,俺们菜农早就听说了。要说蔬菜污染,其实受害最重的还是俺们菜农。别的不说,就拿麦收后种植的大白菜来说,要喷的化学药物就有助长剂、杀虫剂、杀菌剂等好几十种。每种药剂都得咱菜农身背喷雾器,一次一次地去喷洒。其实,无论哪种农药,对人都会或多或少地有影响,可俺们菜农又有什么办法?
生产无公害蔬菜,不只是城里人的要求,也是俺们菜农的迫切愿望。为了早日告别喷雾器,俺们特别盼望能掌握无公害蔬菜的种植技术。早些年,俺们这里就曾试验过用赤眼蜂来防治玉米钻心虫,效果很好。这就说明以虫治虫的生物工程是无公害蔬菜种植的有效途径,可后来不知为啥没能坚持下来。为了早日实现无公害蔬菜上市,俺提三点建议:一是组织菜农培训,印发科技教材,让菜农真正掌握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二是在蔬菜集中生产基地建立示范田,先进行示范田试验,让菜农在亲眼所见中学习、推广。三是进行有偿服务,技术人员可下农村和菜农共同种植无公害蔬菜,利润分成。
总之,无公害蔬菜上市已成为菜农和消费者共同的呼声,希望科研部门热情帮助,让无公害蔬菜尽早占领蔬菜市场,把有污染的蔬菜全面挤出菜市。
山西省原平市原平镇南滩村菜农张改云


第10版(科技园地)
专栏:读者来信

这种防蛀剂可能致癌编辑同志:
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许多以“对二氯苯”为主要成分的防蛀、防虫剂。这些主要进口自日本的防蛀剂杀虫效果很好,但毒性甚大,往往在杀死蛀虫的同时,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然而许多百货商场或是因对“对二氯苯”的危害认识不够,或是单纯从利润出发,大量经营“对二氯苯”制品,对此,我和许多知道“对二氯苯”毒性的科技工作者都深感忧虑。
实验资料表明,“对二氯苯”可诱导小鼠肝细胞发生癌变,对雄性老鼠肾细胞亦有明显的致癌作用。1988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确认“对二氯苯”为动物肯定致癌物、人类可疑致癌物。90年代初,一些发达国家也纷纷把“对二氯苯”列为可能致癌物,以它为原料的防蛀剂都已在这些国家的市场上绝迹。
据中科院上海昆虫研究所提供的情况,我国已发现“对二氯苯”致癌的病例。不久前,我赴沪进行了实地调查,初步调查结果与昆虫所反映的情况相符。
为此,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尽快开展对“对二氯苯”致癌毒性的研究。在此之前,消费者购买防蛀剂时应十分慎重。如果在使用防蛀剂过程中感到身体明显不适,应迅速开启门窗,并将防蛀剂清理掉。必要时应去专业性医院及时就诊。
林业部原高级工程师 李义沣


第10版(科技园地)
专栏:

信息高速公路与大众传媒
闵大洪
如果说传统大众传媒是单向传播的路标图,信息高速公路则是能与你交流的向导。传统的大众传媒,尤其是新闻传媒,都有着严密的组织和既定的宗旨方针,信息的发布有严格的核实批准程序,并受到国家有关法规的制约和有关部门的管理。而在被视为信息高速公路雏形的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中,人们不仅能获取信息,也能发布和交流信息,“交互”和“自由”成了IN-TERNET的基本特征。由于信息高速公路的全球性,它无疑将对一个国家原有的内部传播秩序和个人的信息接收秩序产生重大影响。交互网络在产生巨大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如计算机犯罪、意识形态渗透、信息污染、知识产权遭到破坏等等。这些都已成为建设信息高速公路过程中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信息在网络上的交互流动,增强了传统大众传媒受众的主动性。70年代,香港传播学者将英语中的“audience”一词译作“受众”,取代了报纸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等传统大众传媒接收者的各种复杂称谓。从严格意义上讲,“受众”给人的印象就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所以这种叫法并不准确,因为“受众”们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去主动寻求信息。但就传统大众传媒信息是受控的和单向的这一特征来说,将信息接受者称作“受众”,又有它非常合理的一面。
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把传播信息的专利权向用户手中转移。用户有权决定自己何时接收信息,改变了广播、电视等传统传媒的同步性;信息源的迅速增加,使用户选择信息的范围几乎是无限扩展,改变了传统传媒的单一性;信息交互化的提高,更是改变了传统传媒的单向性。
尽管传统大众传媒面临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巨大挑战,但它并不会迅速萎缩,信息高速公路将为各种传媒提供一条融合之道。调查表明,到1995年底,美国已有950万人上网,其中包括110万8岁以下的少儿。他们一周内平均在网上消耗了6.6个小时,而过去这些时间都花在了看电视上,这一现象足以说明交互网络给传统传媒带来的巨大影响。
但传统传媒并不会坐视信息高速公路无情地吞噬自己原有的地盘。电子报纸杂志的出现,既反映出传统传媒的应变能力,更显示了传统传媒企图接管信息高速公路的雄心。其实,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各种传媒就已显现出相互融合的征兆。将来的信息高速公路,谁又能保证它不会是广播、电影、电视、书籍、报刊和个人通讯的糅合体呢?到那时,人们不仅难以说清是信息高速公路取代了传统传媒,还是传统传媒占据了信息高速路,频繁穿梭于网上网下,究竟是自己生活在信息高速路上,还是信息高速路存在于自己的生活中,恐怕他们一时半会儿都闹不明白呢!第六十二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