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0月8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思想道德建设

加强机制建设注重持久实效
陆建华
青年志愿者行动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影响,不仅取得了明显的实效,还显示出很强的机制构造能力。这一活动在一开始就从长期发展的目标着眼,扎实地进行机制建设。
机制建设扎根于基层。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社会方方面面对社会服务的需求正变得更加多样、更加复杂,单靠原来的社会救济方式或服务体系是难以满足的。青年志愿者从提供最切实的社会服务入手,来补充这方面的需求。近年来,各地青年志愿者在各社区设立了大量的服务站、服务点等社会服务网络,这不仅使青年志愿者行动更有计划性,有操作性,有可控性,也使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们有一个稳固的联结系统,使原来属于分散性、临时性的社会服务活动,变得更有秩序、更加规范,并且对志愿服务的定量管理提供了条件。可以说,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机制建设之所以比较成功,与基层服务网络的建设有直接关系。
机制建设注意专业化分工。青年志愿者行动是针对社会的特定需求来提供相应的服务,而社会的特定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不能以泛泛的服务来对付了之。比如,对孤寡老人提供家庭服务,不仅要提供打扫卫生的服务,而且还要提供医护、心理等方面的服务。这就要求青年志愿者行动在服务项目的设置、服务网络的建立、服务方式方法的确立,要有分门别类的安排和管理。目前,不少青年志愿者服务站、服务点都开展了具有专业分工特点的服务项目,逐渐确定了特定的服务范围、服务对象,从而激发了潜在社会服务需求。正是这种供给与需求的双向关系,使青年志愿者行动能够形成稳定的网络,并不断辐射这种服务效应。
机制建设立足于调动人的积极性。青年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每个成员各有所长,围聚在志愿者的旗帜下,体现了一种为他人、为社会有所贡献的精神。要把青年志愿者行动变成广大青年长期自觉的行为,并吸引更多的青年参与,就需要一种有效的机制。目前,青年志愿者行动已初步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激励机制,使参与青年志愿者行动的人成为名副其实的志愿者,同时吸引越来越多的有志者自觉加入到青年志愿者的行列中来。另外,对提供志愿服务的定量管理的服务卡制度,也比较有效,培养起志愿者的可贵的荣誉感;广泛的志愿者表彰活动的效果也是很好的。特别要提出的是,在志愿者招募和管理方面,注意利用和发挥他们各自的专业特长和技能,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服务机会,这使大多数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体会到个人的才能、兴趣、专长获得重视、得到施展的良好氛围,从而使他们树立起持之以恒的服务意识。在服务活动的组织方面,要考虑志愿者的需求、便利,使志愿服务活动成为志愿者日常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一种负担。
机制建设注意与社会管理系统相结合。青年志愿者行动提供的社会服务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必然与已有的社会管理系统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比如,现有的街道、居委会管理系统在提供有关社会服务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青年志愿者行动应该很好地借重于这一社会管理系统,把服务网络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同时,志愿者的招募、组织活动的开展,也离不开青年人所处的单位、系统的配合与支持。青年志愿者行动与人事、劳动、民政、工商、工会、妇联等部门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志愿者行动的机制建设要与已有的社会管理系统相结合,必将有效地促进青年志愿者行动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第9版(理论)
专栏:

时代精神的光辉体现
董京泉
青年志愿者行动是一种不计报酬、奉献爱心的社会公益和服务活动。它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大青年自愿兴起的一个深得人心、体现时代精神、意义深远的活动。
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青年志愿者行动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尚处在初建阶段,能提供的服务保障有限。社会上一些缺乏依靠的孤儿、孤寡老人和数千万残疾人,除需要获得必要的物质保障外,还需要在医疗卫生、家庭服务等方面得到保障;在某些不可预测的重大灾害降临的时候,更多的人需要提供紧急救援和服务保障。这些服务不可能完全依赖于政府部门,也无法通过市场交换的方式获得。于是,这就为青年志愿者铺就了实践的舞台。青年志愿者关注社会,并用自己的行为带给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心灵上的充实和生活上的方便。可以说,青年志愿者行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青年志愿服务体系,正是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将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举措。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深刻而艰巨的变革,需要通过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来提供思想保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青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年志愿者实践了帮助他人、完善自己、服务社会、弘扬新风的精神,为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办实事,解忧愁,献爱心,送温暖,使他们及时得到所需要的帮助和服务,感受到社会主义的温暖。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不仅急社会之所需,为党和政府分忧解难,而且发扬光大中华民族扶贫济困、尊老爱幼、尊师重教等传统美德,弘扬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新风正气,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风气的好转,促进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形成。
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培养跨世纪一代新人的重要途径。青年志愿者行动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激发了当代青年的道义、良知、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突出“志愿”这一特点,强调青年的自愿参与。通过实在具体的平凡工作,使广大青年了解社会,审视自己,陶冶情操,提高素质。青年志愿者行动于平凡中见伟大,在细小间透精神,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掷地有声,人人可感受到青年志愿者的热情与存在,人人可实践青年志愿者的思想和行为。青年志愿者行动易于为广大青年所认同并接受,符合青年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因而成为加强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共青团组织广大青年积极参与群众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一个成功做法,是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一次突破与创新,是体现无私奉献的共产主义道德风尚的一棵珍贵的幼苗,已经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凝聚力。青年志愿者行动已经受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热切关注和极大支持。当前,党和政府已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这项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体现时代精神、符合青年成长规律、植根于社会主义沃土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定将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定将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高的层次上开展起来。


第9版(理论)
专栏:

编者按: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共青团组织广大青年积极参与群众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一项探索和尝试,是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青年利用业余时间志愿为社会、为他人提供服务与帮助的一种活动方式。自1993年底实施以来,数千万青年志愿者着眼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立足于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具体事情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广泛深入、扎实持久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截止到目前,全国“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的对象已达90多万户(名),建起了1000多个质量较高的青年志愿服务站,建成省级青年志愿者协会29个。同时,广大青年在志愿服务的实践中也受到了深刻教育,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高,各地涌现出了一大批青年志愿者先进个人和集体。前不久,江泽民同志在河北唐山考察时,高度概括了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宗旨,指出这项活动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对青年志愿者们给予了鼓励,提出了希望与要求。这必将有力地推动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发展。
实践证明,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青年运动的新发展,是新形势下动员亿万青年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有效载体,是广大青年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接受教育、经受锻炼的生动课堂,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青团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发挥助手和后备军作用的重要途径。最近,中宣部理论局、团中央宣传部和人民日报理论部联合召开了“青年志愿者行动与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姜大明同志介绍了几年来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开展情况,与会专家发表了很好的意见,现将部分专家的发言摘登如下:


第9版(理论)
专栏:

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焦国成
编者按: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共青团组织广大青年积极参与群众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一项探索和尝试,是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青年利用业余时间志愿为社会、为他人提供服务与帮助的一种活动方式。自1993年底实施以来,数千万青年志愿者着眼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立足于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具体事情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广泛深入、扎实持久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截止到目前,全国“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的对象已达90多万户(名),建起了1000多个质量较高的青年志愿服务站,建成省级青年志愿者协会29个。同时,广大青年在志愿服务的实践中也受到了深刻教育,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高,各地涌现出了一大批青年志愿者先进个人和集体。前不久,江泽民同志在河北唐山考察时,高度概括了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宗旨,指出这项活动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对青年志愿者们给予了鼓励,提出了希望与要求。这必将有力地推动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发展。
实践证明,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青年运动的新发展,是新形势下动员亿万青年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有效载体,是广大青年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接受教育、经受锻炼的生动课堂,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青团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发挥助手和后备军作用的重要途径。最近,中宣部理论局、团中央宣传部和人民日报理论部联合召开了“青年志愿者行动与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姜大明同志介绍了几年来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开展情况,与会专家发表了很好的意见,现将部分专家的发言摘登如下:
近三年来,中华大地上出现了受到全国人民极为欢迎的青年志愿者行动。从这项富有生命力的活动中,我们看到了社会主义道德文明。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世界归根到底是属于青年的,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我国的青年没有辜负老一辈革命家的期望,他们以实际行动向社会散放着自己的光和热。一大批青年志愿者以“温暖工程”、“阳光工程”、“敬老工程”、“学雷锋奉献日”、“爱心行动”、“热心行动”、“绿色行动”、“美化家园”、“科技文化行动”、“服务日”等多种形式,开展社区服务、扶贫济困、帮孤助残、支教扫盲、保护环境、扫黄打非、救灾抢险、维护社会治安等社会公益活动。参加志愿者行动的青年都是自觉自愿地、踏踏实实地为社会、为他人长期服务,杜绝了“一阵风”和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从而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落到实处。
青年志愿者们在服务实践中,形成了“帮助他人,完善自己,服务社会,弘扬新风”的志愿者精神。这一行动从日常的小事做起,体现了务实的精神;这一行动助人为乐,不沽名钓誉,体现了奉献精神;这一行动用爱心和真情服务社会,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内部的友爱精神;这一行动关心的是整个社会的美好,而不是个人的利益,体现了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精神;这一行动是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不做旁观者,而以自己的实践去追求真善美的理想,体现了青年自立自主、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主人翁精神。
青年志愿者行动继承和发扬了革命道德传统。在抗日战争时期,成千上万的进步青年奔赴延安,志愿参加救亡。白求恩、柯棣华等外国友人不远万里,志愿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直到献出自己的生命。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不怕牺牲,帮助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者。这些革命志愿者行动,形成了克敌制胜、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形成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道德。现在的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对革命志愿者伟大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是传统美德、革命道德和时代精神的结合。在这种行动中,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和革命传统道德后继有人,看到了社会主义有着光明的前途。
青年志愿者行动对于建立平等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改善社会风气和提高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是志愿者行动是不计报酬的活动,有利于破除拜金主义。这一行动以伟大的道德实践告诉人们,人活在世上,追求金钱并不能作为生活的全部,还需要崇高的精神;不计报酬的行动可以给人带来更高的快乐和幸福。二是志愿者行动是服务他人的活动,有利于破除个人主义。志愿者行动急人之难,助人之需,推进社会主义大家庭内部的友爱,弘扬了集体主义精神。三是志愿者行动是追求奉献的活动,有利于克服享乐主义。一个追求享乐的人,想到的只是如何得到别人的服务,而不是服务别人。志愿者行动与这种剥削阶级的享乐主义是对立的。四是志愿者行动是强调“自愿”的活动,有助于实现自我道德完善,提高道德素质。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是物质方面的现代化,而且是人的现代化。这就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培养“四有”新人。志愿者行动依靠青年的自主性、自觉性,依靠青年在道德实践中的自我教育、自我培养,因而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青年志愿者行动是一项平凡而伟大的活动,社会各界应该广泛参与,更应该大力支持。比如,企事业单位应该优先录用那些具有奉献精神的青年志愿者。在评价职工的工作时,也要把志愿服务作为一项考评内容。如果在全社会形成了支持和赞扬志愿者行动的风气和氛围,志愿者行动一定会在全社会的范围内更加广泛地开展,扬善抑恶、互助友爱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将普遍形成。


第9版(理论)
专栏:

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
甘葆露
青年志愿者行动是新时期加强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方法、新机制,有利于引导青年树立良好风尚,抵制各种不健康道德观念的侵蚀。广大青年以志愿服务的行动,光大了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改善了社会风气,振奋了民族精神。青年志愿者行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思想道德建设卓有成效的新载体,将精神文明建设与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与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贴近时代的发展,符合青年的特点和愿望,为广泛的社会成员所接受。它向世人表明: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发展市场经济、注重经济效益和鼓励竞争的同时,从来也没有也永远不会冷落公正、道义和爱心。
青年志愿者行动有助于提高青年的现代道德文明素质。改革开放以来,青年的主体意识不断觉醒和强化,他们不满足那种单调的、被动的教育方式,更倾向于接受自我教育、实践教育。青年志愿者行动本着“广泛动员,坚持自愿”的原则,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当代青年的特点,使教育对象由客体换位为主体,教育过程由单向转变为双向,寓教育于服务之中,寓教育于参与之中,使青年在志愿服务的实践中接受教育和熏陶。青年志愿者在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过程中,一方面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和公民意识;另一方面还增长了见识和才干,提高了德、智、体等素质,对人生价值的实现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此同时,志愿者的无私奉献的实际行动,也使接受服务的对象受到教育,满足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渴望沟通、渴望合作的愿望,扩大了社会间的互助与交流。由此可见,青年志愿者行动是青年参与社会、了解国情、教育自己、提高现代道德文明素质的好方式。
青年志愿者行动从点滴小事入手,追求爱国、爱民、爱集体的道德原则,是一种现代道德精神的升华,这一活动已经并将继续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乃至社会的总体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青年志愿者行动倡导了“帮助他人,完善自己,服务社会,弘扬新风”的青年志愿者精神,注重从国家大局着眼,从小事、平凡事做起,立足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需要来开展志愿服务;适应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既突出扶助弱者,又强调为奉献者奉献,在扶弱扬优中弘扬了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探索了“一助一”长期结对等易于坚持、操作简便的服务方式,建立起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及服务对象之间的有效联系,在全社会搭建了用“爱心”扭结的网络,并从中体会到浓浓的道德荣誉感。
广大青年志愿者还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报效社会。他们参与科技扶贫、重点工程建设和抗洪救灾等活动,致力于解决诸如由于利益调整、地区差异、分配不公等原因所引起的社会问题,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难,缓和了社会矛盾,推动了社会风气的好转和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形成,使社会成员感受到社会的和谐和温暖,促进了社会稳定。青年志愿者行动培养了青年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将青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纳入到社会所期望的轨道上来,投入到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的活动中去。青年志愿者行动所体现的这些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在全社会形成了健康的思想导向和价值意向;青年志愿者服务是一项利国益民的事业。青年志愿者得到全社会的尊敬,从而引导青年崇尚志愿者,进而争做志愿者,以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


第9版(理论)
专栏:

青年志愿者精神的昭示
岳颂东
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在共青团的指导下,以青年志愿者为主体,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而诞生的一个重要成果。这一活动不仅使千百万青年志愿者在思想道德方面受到了锻炼,得到了提高,而且密切了美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改善了社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
青年志愿者奉献给社会的不仅仅是服务行动,而且向社会昭示了一种精神。这就是中国青年在坚持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同时,没有忘记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在崇尚奋力拼搏的强者的同时,没有忘记社会上仍有不少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在称颂辛勤劳动、合法经营的致富者的同时,没有忘记扶持那些相对的贫困者;在提倡效率优先的同时,没有忘记还应兼顾社会公平;在重视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没有忘记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机制会极大地促进社会竞争和提高经济效率,但是市场本身并不能必然地带来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因此要通过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来调节社会收入的再分配,通过社会保障的机制扶助急需帮助的社会群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该具备完善的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保障制度,就是要高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旗帜,在建立基本社会保险制度的同时,通过教育、宣传等有效手段,招募千百万社会工作者和青年志愿者,推动社会保障工作的健康发展,把养老、抚幼、扶危、济困、抢险、救灾、助残、辅弱变成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使整个社会充满互助、友爱、温馨、融洽、美好、和谐的氛围,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明水平,把巨大的精神力量化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力量。
青年志愿者行动以促进社会稳定为重要目标,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难。他们深入社区和千家万户,为群众办实事,解忧愁,献爱心,送温暖,参与科技扶贫,绿化环境,保护生态,打假禁毒,大搞公益活动,致力于解决利益调整、地区差异、分配不公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从而缓和了社会矛盾,推动了社会风气的好转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增强了社会归属感、亲和度和凝聚力,促进了社会稳定。
青年志愿者行动不仅仅是奉献,而且通过奉献行动还给青年志愿者带来了巨大的收获。几年的实践证明,参加志愿者行动的青年从被服务对象那里,获得了广泛的社会知识、宝贵的革命传统教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磨练,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优良的社会公德和良好的道德规范。可以预见,青年志愿者行动将培育出数以万计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青年志愿者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生力军,对于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将产生巨大的示范和推动作用。广大青年志愿者立足基层,长久坚持,扎实服务,力求实效,使这一行动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产生活需要的沃土之中,成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跨世纪的崭新的社会事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