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文摘)
专栏:

百科全书的新写法
传统的百科全书,一向以拼音为序、以词条为形式,一板一眼、有条不紊地介绍内容。这种形式虽然简单易用,但常常因其单调的体例和内容上的有失衔接而无法激励读者的阅读兴致。不久前,加拿大多伦多正式推出的《当代世界戏剧百科全书》却能吸引读者不停地读下去。
此书摒弃了传统的百科全书的写法,把各方面的信息不是用词条、而是分章节地以导读式小书的形式“攒”到一块儿,使那些在传统百科全书中无法“凑”到一起的相关内容,在这里能够有序地排列组合到一起。
以第二卷——美洲卷为例。在总序和分卷序之后,还有舞剧、儿童剧和木偶剧三个戏剧形式的介绍。这之后,就是以字母为序、以国别为条目的正文部分。
各个条目的具体内容,真称得上是包罗万象。以加拿大一条为例,它包含了14个方面的内容:如国家介绍(历史、地理、人文和戏剧概况,以及英语戏剧和法语戏剧之情况)、全国戏剧团体的结构、艺术特色(包括各大剧团的演出情况)、戏剧创作与创新等等。
这样一来,的确是方便了阅读。因为每一个有资格入书的人物与事件都被置于与其相关的历史、社会及人文的背景当中,比起单独地读一个人物或事件的词条来,收获不知要大多少。
(9月26日《中华读书报》申慧辉文)


第8版(文摘)
专栏:

《中国青年报》开展讨论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社会公德
救人论价、问路要钱和见小钱不拾、拾巨款自匿……面对现实中的一些情况和理想标准之间存在的距离,《中国青年报》开展讨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社会公德?
有一种观点认为,目前社会上种种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是由于初创时期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反映在道德行为上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无法避免的。但一些学者的意见是,之所以出现公德问题的一个更为主要的原因是违反市场经济规律、违反市场经济行为的结果。比如,市场经济要求按价值规律办事,但一些人受“商品拜物论”、“拜金主义”的影响,导致权力商品化,从而出现了见利忘义、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腐败现象。
一位大学副教授在分析经济发展是否阻碍公德进步这一观点时说:为什么有些人把二者对立起来,惊呼“滑坡”呢?这是因为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认识表面化、简单化了,存在着一种形而上学的误区。看到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则喜,看到某些不良社会现象则忧,并把两种现象不加分析地联系起来,事实上,在经济落后的区域并非公德一概优良,在经济发达的区域公德并非一概低劣。在每个时代都有高尚与卑微的并存,先进与落后的同在。在我们这个变革中的时代,实际上是真善美展示得最鲜明,丑恶假也暴露最充分的时代。
一位大学讲师认为,社会公德的“滑坡”是源于相当一部分人对社会公德存在着模糊认识。他认为应当从三个角度来审视一番社会公德利益。一看历史,就是要明白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到今天,我们所享受的一切物质文明成果与精神文明成果,与社会公德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达尔文说:“人与低等动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人类具有道德感。”因此,承认社会是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进步的,就应该承认社会公德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因之一。二看世界,就是要明白公德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一个标志。当今世界,公德有助于一个国家公民之间形成亲和力,有助于增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是一条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世界性的公理。三看自己,就是要明白公德不仅有利于民族,有利于社会,也有利于每一个人。


第8版(文摘)
专栏:

减灾是环境保护
工作的一部分
有关数字表明,目前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农业损失,占当年粮产的6%;我国每年自然灾害的直接损失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5—6%。
针对我国现在的减灾工作还不是十分有组织、有系统这一状况,有关专家建议:减灾实际上是环境保护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应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之中,要全国统一规划,以保证高投入产出比,国家在完善社会风险保障机制的同时应加强灾害科学的研究和普及教育,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法治灾。
(9月26日《中国环境报》梅冰文)


第8版(文摘)
专栏:

言虽“古老”却耐寻味——
为什么而读书?
为什么而读书?这是个“古老”的问题。早在本世纪初,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即作出铿锵有力的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这也激励了一代人奋发图强。而在今天,一些“古而有之”的“为考取功名”、“为升官发财”而学的观念开始回潮。
把获取好的生活、好的工作作为读书的目的,这在一些家长、教师、学生意识中相当普遍。由此出现种种弊端: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会以“不好好读书,今后去扫大街”诸如此类的话来“吓唬”孩子;有的学生感到自己家庭条件好,父母有门路,不愁未来生活,也就“用不着好好读书”;一些学生经过刻苦学习考上大学,觉得离好工作距离已经很近,达到了“目的”,“苦出了头”,因此没有了读书的动力。
一位大学教师说,我们现在有的青少年生活在温室中,志向不大,目光不远,只求找到好工作,轻轻松松拿到高工资,享受好待遇。而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义务,以及对自身真正意义上的有所作为,却不作考虑。读书究竟为什么,还值得教师、家长、学生深深思考,正确定位。
(9月16日《新民晚报》熊丙奇文)


第8版(文摘)
专栏:

《光明日报》载文谈净化家庭教育环境
提高家长科学育人的素质
北京市朝阳区幸福村中心小学特级教师马芯兰在《光明日报》有关“净化家庭教育环境”的讨论中说,同五六十年代相比,现在的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比过去高,但还出现溺爱同打骂孩子并存等问题,使一部分孩子生活在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里。马芯兰认为,这主要是一些家长落后于时代要求。随着时代发展,当代孩子见得多,接触面宽,懂的东西多。而有些家长的素质没有相应提高,仍坚持“老子说了算”的家长制作风。更多的家长则面对新时期的孩子教育问题束手无策,不懂得如何根据孩子在不同年龄段出现的不同心理特点、生长规律,进行科学育人的方法。
“净化家庭教育环境”,是由上海十六所中小学学生一封公开信引出的话题。孩子们发出这份呼吁书的起因是这样的:黄兴中学学生周迪因父母热衷于搓麻将,使他没有安静的家庭学习环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今秋未能升级,为逃避父母打骂,试图一死了之,幸发现及时,没有酿成悲剧。周迪的遭遇,在他所在的学校及所在街道的其它十五所中小学引起了震动,他们以公开信的形式向父母、向社会倾诉一个共同的心声——“建立一个温馨、美满的家庭:这里没有麻将声,没有谩骂声,有的是满屋书香、朗朗的笑声。”
为此,教师们认为,为了给下一代创造健康成长的氛围,家长应当同教师合作,共同努力消除社会大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此外,社会还应该多办一些家长学校,多出版一些供家长学习的读物,以促使家长提高科学育人的素质。同时,加大《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力度,引导家长做到依法对待孩子,避免类似悲剧重演。


第8版(文摘)
专栏:

古旧书业:
亟待开发
的行业
在美、英、日、法等发达国家,古旧书业早已成为传统的热门行业。
据传媒披露,美国现有古旧书商协会会员书店535家;英国有全国性的古董书商协会和联省书市协会,旨在组织各地的古旧书市集;日本有古书协会,在册古旧书店多达2000家。值得一提的是,全球性的古旧书业组织——国际古旧书商联合会,18个成员国多数是发达国家。
在我国,素有天堂之称的杭州,全市仅有一家古旧书店,且正在拆迁。其它如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成都、广州等大都市,古旧书店也寥寥无几。
古旧书店微乎其微,并不等于古旧书业已失去市场。相反,一些以经营古旧书刊为主业的地摊却在不声不响中热闹起来,且生意红火。
旧书地摊市场的兴旺和发展,至少给人们发出了这样一个信息,这就是:物质生活日趋富足的都市人仍然需要旧书业。
——卖书的需要旧书业。许多居民在平日生活中,多多少少有一些“多余”的旧书亟待处理,其中不乏一些很有价值的旧书。古旧书店的作用,恰恰在于能使一些好书“起死回生”,使一书为多人所用,大大提高图书的利用率。
——买书的也需旧书业。在一些人将仍可发挥应有作用的古旧书刊当作废品卖掉的同时,囊中羞涩的读者却正在为新书的昂贵而发愁。对于广大读者来说,到旧书店买书可以费其半而功其倍。
看来,在书刊价格不断上涨的今天,大力发展古旧书业除了可以让古旧书刊更好地发挥交流调剂、拾遗补缺的作用,使卖书的、买书的以及经营者三方共同受益外,还可为延续图书生命、保护文化遗产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9月15日《科技日报》谢宏章文)


第8版(文摘)
专栏:

专家参与经济实践:
把学识转化为效益
过去学者总是坐在书斋里,随着改革开放,学者有了更多参与的机会。而作为一个研究改革的学者,在推动市场经济建设上可施展的大致有这样几个层面:一是作为政府咨询专家,参与重大的决策课题;二是以写论文、研究报告的形式产生间接影响;三是为基层企业出谋划策并被采纳,先在基层作出实效,再由政府肯定推广。
专家的好处是能把理论和操作结合起来,从书本到实践为一些企业作咨询课题。最早是上门讲也没人要听,而如今则是企业主动来请。这一转变从何而来?首先是专家帮助企业用足各方面赋予的政策优势。把握政策优势是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资源。比如国际上鼓励发展中国家出口,有许可证制度,原产地规则,享受减免税等,但很多企业对其中一些政策根本就忽视了,有的企业一年之后在缴了许多税之后才想到还有那样的政策。其二是帮助企业寻求体制创新。国家的改革、企业改革都是渐进的过程。专家可以帮助发现体制转轨中许多机遇,提供创新的思路、办法。其三是在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方面,帮助企业制定总体发展规划。
过去专家为企业上门服务是免费的,如今都有不等的报酬。接触企业对专家最大的好处是让他们的知识与感悟能够和实践紧密相联,同时深入第一线也是专家的一个积累的过程。以前专家的文章只有专家看,现在专家贴近了实际,文章生动鲜活,更重要是对现实有指导意义,能带给实际操作者崭新的思路,因此专家的文章有了更广泛的从事实际工作的读者。由此,专家文章也不局限于刊载在学术刊物上,大众传媒也越来越多地刊载这一类文章。
从这几年国内形成的潮流来看,中青年专家不跟经济实践结合是没有出路的。中国改革实践提出了许多问题,都需要理论来加以指导,同样专家需要到实践中去。而且,也就是经济建设蓬勃发展的今天,才为专家提供了这么好的结合机会。(1996年第三十九期《瞭望》程青文)


第8版(文摘)
专栏:

以厚待人(十月五日《讽刺与幽默》吴宗民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