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0月23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德前政要批评议院“西藏决议”
本报波恩10月19日电 记者刘华新报道:德国前总理施密特等人日前在一次讨论会上严厉批评了德国联邦议院6月通过的所谓“西藏决议”,认为该决议干涉了中国内政。
10月16日,德国外交政策协会在波恩举行会议,庆祝该协会机关刊物创刊50周年。会议由现任联邦议院议长聚斯穆特女士主持,德前总理施密特、前外长根舍、前联邦议院议长赖纳·巴泽尔作为老一代政治家出席,部分年轻学者也与会。在发言中,这三位前政要均对“西藏决议”表示不满。
据《法兰克福汇报》和波恩《总汇报》报道,施密特明确地说,联邦议院今夏作出“西藏决议”,是试图干涉中国内政,这是不能同意的。他说:“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历史才过去50年,我们现在竟然又要在人权问题上向世界开‘处方’,要求世界按德国风格恢复‘健康’。”《总汇报》认为,施密特的这一番发言是对“西藏决议”的“猛烈抨击”。
根舍也针对“西藏决议”说,联邦议院的这一“决议”对德国政治并未起有利作用,把中国领土完整作为议题来讨论不好。巴泽尔警告德国不要背离“谦虚”的轨道。
在谈到德国是否应该充当世界“大国”的问题时,施密特说,德国如果承担“欧洲责任”,就完全够了。巴泽尔说,德国战后是沿着“谦虚”的道路成长起来的,现在他担心有人翘尾巴。根舍说,德国不能“自以为比别人高明”,他反对对德国使用“大国”这个概念。施密特和巴泽尔还对德国现在谋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表示不满。巴泽尔认为,德国不应单独成为常任理事国,而应该作为欧洲的一部分争取此席位,也就是说,欧洲应作为整体参与角逐。


第6版(国际)
专栏:

  马总理敦促抵制外来消极影响
新华社吉隆坡10月22日电(记者吴定保)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今天敦促马新闻媒体在利用外来信息时要自我审查,吸引好的、摒弃消极的东西。
马哈蒂尔在马第三电视台新业务中心开幕式上说,传媒应主动抵制通过现代尖端通信技术传入的消极信息。他说,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不仅要对所用题材和节目进行审查,更要选择既具娱乐性又有益于培养人们良好情操的节目。
马哈蒂尔21日在1996年马来西亚新闻奖颁奖仪式上致词时,呼吁马新闻从业人员不要仿效西方,滥用自由。他说,西方对它的自由概念和原则津津乐道,却看不到自己违反了人权。今天他们崇拜新闻自由,但在他们的社会中,没有人对这种自由感到自在。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国务院发言人谈美中关系
新华社华盛顿10月21日电(记者魏国强)美国国务院发言人伯恩斯21日在这里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尽管美中两国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着重大分歧,但两国关系与过去两年相比已有所改善,双方都处在一个“较好的位置上”。
他说,美中两国都已认识到,由于两国关系太重要了,双方在保持对话的问题上需要取得一致。鉴于美中关系的重要性,双方将保持高层会晤,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将于11月访华。
他说,克里斯托弗认为,美国必须与中国方面共同努力。在一些问题上,双方可以进行“非常积极的和富有成果的”合作。


第6版(国际)
专栏:友好往来

  友好往来
▲印度尼西亚执政党专业集团总主席哈尔莫科20日在雅加达会见了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李淑铮,双方就两党、两国关系进行了友好的交谈。
▲以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张维庆为首的中国计生委代表团21日在利马同秘鲁总统顾问莫塔和现任卫生部长马利诺·科斯塔·鲍尔进行了会晤,双方交流了两国计划生育方面的经验。
▲哥斯达黎加总统何塞·玛丽亚·菲格雷斯20日在会见来访的中国经贸代表团时说,希望哥中两国首先开展经贸关系,以便努力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由外经贸部部长助理杨文生率领的中国经贸代表团,是中国近年来访哥的第一个大型贸易代表团。(据新华社电)
▲庆祝中波轮船股份公司成立45周年酒会,21日晚在波兰索波特市举行。正在波兰访问的中国交通部部长黄镇东和波兰运输与海洋经济部长博古斯瓦夫·利贝拉兹基出席了酒会,共同祝愿中波两国经济发展取得更大的成就,两国航运业合作更加密切。波兰总理齐莫舍维奇为此专门发了贺电。(本报专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本届联大选出安理会五个新成员
本报联合国10月21日电 记者何洪泽、周德武报道:第五十一届联大全体会议今天选出肯尼亚、日本、瑞典、葡萄牙和哥斯达黎加为安理会新的非常任理事国,任期为2年。它们将从明年1月1日起接替任期届满的博茨瓦纳、德国、洪都拉斯、印度尼西亚和意大利。
按《联合国宪章》规定,安理会15个成员国中,除中国、美国、法国、俄国和英国5个常任理事国外,其余10个非常任理事国中,每年改选5个,获联大出席全体会议的成员国2/3的多数票才能当选。这些非常任理事国的名额按地区分配,不得连任。
目前,其他5个未改选的非常任理事国是埃及、智利、几内亚比绍、波兰和韩国。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国家杜马表示
不急于批准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
新华社莫斯科10月21日电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主席谢列兹尼奥夫21日说,俄罗斯议会不急于批准第二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
据此间新闻媒体报道,谢列兹尼奥夫是在莫斯科会见以塞姆·南为首的美国参议员代表团时说这番话的。
谢列兹尼奥夫指出,俄国家杜马议员坚持举行议会听证会,以确定第二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是否对俄罗斯的安全有利。
他强调,在俄国家杜马没有详细研究各种处理办法之前,不会急于讨论条约的批准问题。
俄国家杜马负责国际政治和安全的议员卢金和伊柳欣建议美国同行重新坐到谈判桌旁,同俄方讨论修改条约问题,以便“找到俄罗斯可以接受的办法”。
第二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是俄美两国总统1993年1月签署的,该条约已获美国国会通过,但俄议会尚未批准。本月17日,美国国防部长佩里在俄国家杜马发表演讲,试图说服俄议会批准该条约,但未能达到目的。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波兰开展多元外交
  本报驻波兰记者 朱富贤
从10月7日至21日短短两周时间内,欧盟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高官、法国国防部长、俄罗斯副总理兼外贸部长、挪威国王、希腊总统、印度总统等国家领导人相继访波,与此同时,波兰副总理兼财政部长访问了中国。此间观察家认为,这是今年以来波兰外交的缩影,意味着波兰外交进入了活跃期。以“回归”欧洲为主导,同时改善与俄罗斯、乌克兰等邻国的关系,全面发展与欧洲以外国家合作的波兰多元外交格局已初步形成。
1989年以来,从本国利益出发,为确保国家的主权、安全和统一,波兰近几届政府都把加入北约和欧盟作为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和“战略目标”,是波兰外交的“核心”。波兰领导人认为,自国家诞生之日起,波兰在地理位置、历史传统、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等方面都属于欧洲范畴。波兰过去是,现在也是欧洲的“一部分”。波兰参与欧洲一体化进程是“合乎逻辑”的。该进程既不以“他人”的损失为代价,也不针对“第三国”。波兰认为,“回归”欧洲是其唯一的“归宿”。早在1990年3月,波兰当时的外交部长斯库比舍夫斯基就访问了北约总部,与北约建立了直接联系。1991年11月,波兰被接纳为欧洲委员会成员国,1993年波兰成为欧共体联系国。1994年波兰加入了“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领域开始步入与北约合作、“接轨”时期。为推进这一进程,今年1月,刚当上总统不久的克瓦希涅夫斯基就到布鲁塞尔,与北约领导人进行“深入的”磋商。7月11日,总部设在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正式接收波兰为该组织的第28个成员。
在争取早日加入北约和欧盟的同时,波兰积极谋求与俄罗斯、乌克兰等邻国改善关系。这是波兰外交的第二个重点。鉴于历史原因和客观现实,北约东扩必须建立在北约和俄罗斯、北约和乌克兰之间伙伴关系和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必须建立在北约与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成员国和参加“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国家合作的基础上。否则,东扩将带来严重的“后果”。所以,波兰非常重视发展同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广泛的合作关系,以打消邻国的疑虑。1992年以来,波俄两国互访增多,相继签订了“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两国相互保护和支持投资协定”、“波俄联合宣言”、“波俄贸易和经济合作协定”等一批重要文件。1993年9月17日,驻波俄军全部撤离波兰领土,自此,波俄两国关系完全正常化。除此以外,波兰还与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签订了“睦邻友好条约”。
以经济为主线,积极推动地区性合作和开展与欧洲以外国家的合作,是波兰外交的第三个重点。冷战结束后,波兰将战略重点转向发展经济,经济利益成为其外交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波兰充分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积极扩大地区性多边合作,增加同世界各国的接触和往来。通过这种合作和交往,波兰在国际舞台上可起到东西方经济合作的桥梁、南北欧贸易交流的枢纽作用。与此同时,波兰还着眼于21世纪,从全球角度来审视和对待与亚太地区国家的合作,十分重视发展同中国、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关系。今年9月,中国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和5月李岚清副总理访问波兰,进一步推动了中波两国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发展。3月,在亚欧会议之后,波兰总理齐莫舍维奇相继访问了印尼、泰国和马来西亚3国,从而给波兰与亚洲国家经济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诚然,在世界多极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集团化进程中,波兰还将面临许多有待解决的外交课题。在波兰加入北约和欧盟的问题上,能否得到俄罗斯的理解;在经济日益成为国与国关系中重要因素的情况下,波兰能否为本国的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俄目前局势的发展将对未来波俄关系产生什么影响,等等,都是波兰外交所关注的问题。
(本报华沙10月21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富汗局势
  停火建议未实现喀布尔战事继续
本报伊斯兰堡10月22日电 记者王南报道:综合此间媒体消息,由于马苏德坚持把“喀布尔非军事化”作为停火条件,以及塔利班坚持不放弃喀布尔,杜斯塔姆提出的双方在21日中午停火的建议不仅未能如期实现,而且近期内也不存在实现的可能。此间舆论认为,这意味着前一阶段巴基斯坦内政部长巴伯尔为实现阿各派之间对话与合作所进行的努力暂告失败。
有消息说,伊斯兰会议组织正在为结束阿内战继续努力,计划为此建立一个由伊斯兰会议组织和联合国参加的监督机制。
昨天,塔利班与马苏德部队在喀布尔以北约10公里一带继续交战。塔利班方面说,他们击退了马苏德部队的五次进攻。与此同时,塔利班出动飞机四次轰炸卡拉巴克镇的对方阵地,并向对方在卡里兹米尔的炮兵阵地发射了大量火箭。马苏德部队继续对塔利班保持攻势,再次用火箭袭击喀布尔国际机场。据说,就在联合国阿富汗问题特使罗伯特·霍尔的专机降落不久,机场西部即落下几枚火箭弹。


第6版(国际)
专栏:

  希拉克呼吁以色列承认巴勒斯坦国
参观东耶城时抗议以方“保安过严”
本报开罗10月22日电 记者刘水明报道:法国总统希拉克呼吁以色列承认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并归还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和从黎巴嫩南部撤军。
希拉克是昨天在以色列北部城市海法一所技术学院发表演讲时作出上述表示的。希拉克在演讲中强调,建立巴勒斯坦国是以色列安全的“唯一保障”。他重申,欧洲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应发挥有效作用。
希拉克指出,欧洲不满足于只在中东起“投资者和主要经济伙伴”的作用,而应在和平进程中经常“作出政治贡献”,即必须“参与监护”。希拉克说,法国对环地中海区域极为重视,与中东建立了悠久和富有成果的关系,同中东各国都有友谊。希拉克称,坚持和平是法国中东政策的基石。
希拉克说,众所周知,中东和平的原则是各个民族有权决定自己的命运,以土地换和平。他强调,必须采取有力的主动行动,使和平各方达成的协议成为现实。巴勒斯坦人的自治必须完全落实,他们应该能够行使自决的权利。
关于叙以和谈,希拉克对叙利亚领导人选择和平表示满意。他说,法国关注旨在恢复业已中断的叙以会谈所作的尝试。他说,以色列有权获得全面承认、安全保证和与邻国建立正常关系;叙利亚则有权收回戈兰高地。希拉克还强调,以色列同阿拉伯国家的和平必须包括黎巴嫩,只有贯彻安理会425号决议,黎巴嫩重新控制它的领土,才会有稳固的安宁。
希拉克是昨天从叙利亚来到以色列开始访问的。以色列是他的中东之行第二站。由于法国和以色列在中东和平等问题上存在重要分歧,希拉克访以笼罩在一片紧张气氛中。今天上午,希拉克在东耶路撒冷参观时,受到以色列保安人员“重重包围”。希拉克对这种“严密的保安措施”大为不满,一度扬言要中止对以的访问。希拉克今天在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开始会谈时,就此向以方提出正式抗议。内塔尼亚胡已向希拉克表示道歉,并说以警方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为了“保卫朋友”。


第6版(国际)
专栏:

  印报载文驳斥“中国威胁论”
新华社新德里10月22日电 印度《民族先驱报》近日发表署名文章,盛赞中国建国47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并严厉驳斥“中国威胁论”。
文章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47年以来,特别是最近17年来,在各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的全面发展有助于世界和平与进步。
文章指出:“然而,某些人正在别有用心地散布所谓‘中国威胁论’。有些人说什么中国已变成世界上第三或第二大经济强国。中国的发展肯定将威胁世界贸易。因此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应视为发达国家。实际上中国到1995年其外贸出口仅占全世界出口的2.9%。”
文章说,对于亚太经济和全世界经济来说,中国的经济发展不但不是威胁,相反,中国47年来的经济发展在促进全球经济发展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文章说,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稳定至关重要。中国过去10多年的发展奠定了社会稳定的基础。中国的发展与稳定对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文章强调指出,某些人制造“中国威胁论”“是别有用心的”,他们旨在煽动舆论向中国施加压力,干涉中国内政,以此为借口向台湾出售武器;损害中国声誉,挑拨中国与邻国关系;转移世界视线,以维护其霸权地位。一言以蔽之,他们企图在亚太地区掀起一场新的冷战。


第6版(国际)
专栏:

  历史的裁决
——庆祝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25周年
符浩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二十六届大会就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2758号决议进行表决。表决的结果是,决议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当电子计票牌显示出表决结果后,会议大厅迅雷般的掌声轰鸣,持续达两分钟之久。不少国家的代表放声高歌,热烈欢呼,有不少人像过节一样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当然,也有人感到难堪和尴尬。
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是一个辉煌的时刻,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值得中国人民以及全世界热爱和平、主持正义的国家和人民感到自豪的时刻。
回顾过去,记忆犹新:
1950年9月,在美国操纵下,第五届联大否决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的提案,决定由大会组成七人特别委员会,审议中国代表权问题,在未作出决议以前仍允许“中华民国”的代表占据联合国席位。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曾发表声明,指出联大的决定违反了联合国宪章,是无礼的、非法的,美国应对此负主要责任。
从1951年到1960年,十年间,美国贼喊捉贼,以所谓“中国侵略朝鲜”为借口,整整十年不让联合国大会讨论中国代表权问题。
1961年,第十六届联大总务委员会通过了讨论中国在联合国席位问题的议题。这无疑是对美国为阻止中国恢复其席位设置的重重障碍敲响了第一声警钟。但美国仍顽固坚持其错误作法,不见棺材不落泪。于是,它另出花招,强行把恢复中国代表权作为必须由联大以2/3多数票赞成方算通过的“重要问题”。这就是说在美国处于少数情形时,仍能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1961年9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美国的这一新手法是完全违反联合国宪章的,因为宪章规定的“重要问题”是指新会员国的加入、会员国权利的停止以及会员国的除名等,而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根本不属于上述范围之内。同时,宪章还明确规定不得干涉会员国的内政,而美国硬把中国代表权问题作为“重要问题”,企图使早已不能代表中国的国民党集团继续窃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这实质上就干涉了中国的内政。
又过了十年,在1970年第二十五届联大上,支持恢复我国席位并驱逐国民党集团“代表”的表决结果是51票赞成,47票反对,赞成票第一次超过了反对票。当时联大圆屋顶的会议厅里,掌声四起,持续时间之长和气氛之热烈是少有的。这是霸权主义者始料不及的,从而迫使美国某些有远见的政治家,按他们的话说,“为了美国的利益”,不得不正视现实。这就使他们意识到在联合国这个最大的国际组织中,多年来被操纵的表决机器不灵了。
1971年7月6日,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堪萨斯城发表讲话,把世界分为五极,称中国是五极之一,第一次对中国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称谓。
1971年7月9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秘密来华访问。同年10月,基辛格再次来华访问,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是公开的。
1971年10月,纽约时间25日晚上,正是北京时间的26日上午。此时此刻,联大第二十六届大会正在表决恢复中国的合法权利,也正是在这个时刻,基辛格博士一行正在由钓鱼台国宾馆赴首都机场的路上。基辛格等人乘坐的车子直驱美“空军一号”飞机跟前。下车后,他被一群记者包围。其中一人,看来是基辛格的老相识,凑上去告诉他刚才从收音机里获悉联大就中国代表权问题表决的结果。基辛格全神贯注地听着,仍不失镇静,强以轻快的步伐登上舷梯,到机舱口有礼貌地转过身来,挥手向送行的人致意。
毛泽东主席在这一年的冬天说过,今年我们有两大喜事:一是林彪跨台;二是联大恢复我国席位。由此可见,毛主席对我国恢复联合国席位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外交胜利,给予高度的评价。
中国政府当即决定积极参加联合国的活动,在毛主席、周总理的亲自过问和关怀下,很快组成中国出席第二十六届联大代表团。11月8日晚上,代表团成员及部分工作人员,由周总理带领到中南海毛主席住处,受到主席的亲切接见。据我所知,毛主席接见一个由副外长带队出席国际会议的代表团,听取汇报并面授机宜,这恐怕还是第一次。这再一次表明,中国领导人对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权利是多么重视。
这天晚上,毛主席精神矍铄,兴致勃勃,站在书房门口迎接大家,并一一握手,显得亲切和平易近人。毛主席谈笑风生,古今中外无所不及。从欧安会谈到北洋军阀时的筹安会;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历史典故到资本主义世界的复杂环境等。主席还一再嘱咐,这次联大以2/3多数票支持我们,是第三世界国家把我们抬进去的。对他们的支持要一一登门拜访,表示诚挚的感谢!对那些慑于美国的压力投弃权票的国家也要表示感谢并谅解他们的处境。
毛主席谈兴很浓,一直持续到下半夜。此后,易地到人民大会堂福建厅,由周总理主持继续谈到东方发白。真可谓通宵达旦。
1971年11月9日上午,中国参加第二十六届联大代表团全体人员在乔冠华团长率领下赶赴首都机场。这一天,首都机场披上节日的盛装,格外热闹。代表团在锣鼓声中绕场一周,向前来送行的人群表示谢意,随即与以周总理为首的中央领导同志握手后登机。
据说,上述庄严、盛大而热烈的壮行举动是根据毛主席指示特意安排的。
历史的裁决是公正的、无私的。自联合国成立以来,国民党集团的“代表”在美国的庇护下,窃据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谁都知道这是不正常的。联大恢复中国席位后,又过了25个春秋,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旭日东升;世界形势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多极化的格局在迅速发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日益不得人心。只有怀有偏见和固持成见的人,才看不见或不愿意看见这一事实,仍在阻挠、遏制、制裁中国,甚至对中国搞分裂活动,妄图阻止中国的前进!
历史已经证明,还将继续证明,那些图谋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人,与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作对,向五千年中华历史挑战,只能自讨苦吃,不会有好的下场。


第6版(国际)
专栏:

  南非旧政权警察总监揭老底前总统博塔多次下令施镇压
本报约翰内斯堡10月22日电 记者温宪报道:曾在南非少数白人政权中担任警察总监的范德莫韦21日说,前总统博塔亲自下令于1988年炸毁了积极参加反种族主义斗争的南非教会联合会总部大楼。
范德莫韦是在“真相与和解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承认上述事实的。范德莫韦还同时承认,他曾于1986年下令使用带有饵雷的手榴弹杀害了八名非国大成员。他强调说,所有这些事件均经由原总统或内阁批准。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以正式会谈无限期推迟
本报开罗10月21日电 记者刘水明报道:巴以和谈指导委员会昨天宣布无限期推迟定于当天在以色列南部港口城市埃拉特举行的正式会谈。
昨晚,参加“非正式会谈”的巴方谈判代表为抗议以方的强硬立场而退出会谈,原因是以方坚持要求讨论巴方曾拒绝过的“建议”。巴方谈判代表称,以方是以“占领国”的姿态对待巴方代表的。他们形容以方代表团团长沙姆龙不是一个“谈判者”,而是一名“军事指挥官”。
以方代表团发言人昨天说,和谈指导委员会巴方主席埃雷卡特和以方主席沙姆龙决定继续双方的“非正式会谈”,讨论希伯伦以军的重新部署问题,但各方谈判代表不去埃拉特。在过去的两天中,巴以安全和民事委员会的成员为消除分歧,分别在耶路撒冷和特拉维夫进行了商谈。巴勒斯坦常驻阿盟代表索贝赫昨天在这里证实,巴以在塔巴和埃拉特举行的会谈已经失败。


第6版(国际)
专栏:

  以色列军方要求增加军费
本报开罗10月21日电记者刘水明报道:据以色列《新消息报》日前报道,为了对付突然爆发战争和新的暴力浪潮的危险,以军方要求1997年增加3亿美元军费预算。以国防部长莫迪凯和以军参谋长沙哈克还主张制定一个“特别计划”,以提高以军准备应付各种不测事件的能力。另外,以色列装甲部队也接到进行实战演习的命令,命令要求“在模拟约旦河西岸居民区的环境下使用轻重武器,包括发射炮弹,以尽量避免以方军民伤亡”。
据悉,在以军警和巴警发生大规模直接冲突后,以军参谋长沙哈克指出,“以军的战略观念必须调整”。


第6版(国际)
专栏:

10月22日,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在耶路撒冷欢迎来访的法国总统希拉克。 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