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0月23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科技园地)
专栏:专家建议

  作物秸秆:勿焚烧快还田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汪若海
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农业久盛不衰,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农作物秸秆还田,保持了土壤肥力。然而,近年来我国主要农区焚烧作物秸秆的现象相当普遍,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每当秋收或夏收后,焚烧秸秆的“火龙”,经常日夜相继,连绵千里,延续数十天。这是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严重问题,请有关部门注意并设法妥善解决。
秸秆是农作物生物学产量的一部分,其中包含大量的干物质(有丰富的有机质),还有氮、磷、钾及其他多种植物营养成分。焚烧秸秆的最大祸害就在于秸秆中的有机物质和氮素养分在焚烧中几乎丧失殆尽。在灰烬中只留下一些磷素和钾素,而磷素多呈不溶解状态,难为作物利用。近年来,由于秸秆多未还田,农家肥(多以秸秆为主体)施入量减少,导致土壤有机质减少,地力减退。据黄河流域棉区一些定点观察,棉田土壤有机质由1985年的9.8克/公斤下降到1993年的8.88克/公斤;土壤中含氮量由1985年的0.64克/公斤下降到1993年的0.57克/公斤。由于棉田肥力下降给棉花持续增产带来很大不利影响。
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表明,施用化肥对农作物有显著的增产作用,但单纯用化肥不能供给农作物需要的多种养分元素,更不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能,难以从根本上改善土壤肥力。实际上农业先进的国家都重视施用有机肥,重视秸秆还田,以适应农业持续发展的要求。
笔者认为,制止焚烧秸秆,提倡秸秆还田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宣传教育,并在完善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除宣传焚烧秸秆有害、秸秆还田有益外,着重向农民强调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切实做到农户对所承包土地的相对稳定,从而增强农民作为土地主人的责任感。
二、运用现有秸秆还田的各种技术途径,因地制宜地推广应用。如过腹还田(即秸秆供作牲畜饲料,然后将牲畜粪便作肥料下地);沤肥还田;粉碎还田等。
三、加强科技研究,对秸秆还田存在的有关技术问题进行改进提高与创新。如秸秆发酵加工提高饲用价值的研究,快速简便沤制秸秆供作优质肥料的研究,简易高效节能的秸秆粉碎机的研制。


第10版(科技园地)
专栏:

  乐在其中
今年67岁的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光鼎,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他先后领导渤海、北部湾、南黄海和东海的地质、地球物理研究工作。
他曾在中国海查明了6个大的沉积盆地,发现了工业油气流;主编了中国海区及临域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从地形、地貌、地球动力等方面阐述了中国海的形成与演化规律,对海区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也因此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
刘光鼎喜欢运动,打一套漂亮的太极拳。他还受其家庭熏陶,自幼酷爱书法,工作之余挥毫泼墨,乐在其中,常以“石樵”笔名落款于墨宝之上。
张新学摄影报道


第10版(科技园地)
专栏:

在风景秀丽的北京顺义吉祥工业区,一座经国家计委、机械工业部批准,又被国家科委列为重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的“谐波传动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基地”,正在拔地而起,这将使我国成为继美、日、原苏联之后的第四个拥有这一精密技术的生产国家,对于我国工业、国防发展将发挥重大作用。然而,创造这样重大科学成就的主要代表者之一和承担这一国家试验基地的中技克美谐波传动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李克美,又是以怎样崇高的精神品质进行顽强拼搏,为中华民族争气的呢?请看——
生命的谐波
何黄彪 李慰饴
在历史的长河中,生命短暂,转瞬即逝,何处追求永恒,这是人生观中一个重要的命题。但,一个人如果能使自己融进一项事业之中,并为之锲而不舍地进行攀登,那么,他或她便有可能越过时空,使生命获得久远的价值。也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对有的人说来,事业要重于生命。
作为我国机械工业谐波传动技术的主要继承者和发扬者的女科技工作者李克美,早就把她的名字与中国的谐波传动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她生活的全部意义似乎都可归结为“谐波情结”。这可能是许多人难以体会到的一种幸福。其实,幸福就是人的满足感。不过,由于人的追求不同,得以满足的内容也迥然各异,因此对于幸福的理解也就大不相同罢了。但从付出代价之巨大这一点上,李克美所付出的确是沉重的,因而这种幸福也就应该是有分量的。
年轮已碾过58年的李克美,并不想做人们所称道的那种“女强人”。她年轻时做过许多梦,那些梦大多是温馨的、浪漫的、色彩斑斓的,但有时也有恶梦、险梦。但梦中注定她只与一门枯燥无味的技术结缘,使她一见谐波传动技术便“一见钟情”,从此倾心相对,成了她一生执著追求的灿烂目标。
何谓谐波传动?它具有何种意义?李克美,这位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并承担军事工程电子装备中机构研制的科技工作者,当自己在南京某所看到在气象雷达天线上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谐波传动装置时,马上心潮澎湃、为它的重大价值而倾倒。这因为,机械传动是机械工业的共性基础技术,传统的机械传动是刚性传动,由于齿轮不能变形,所以只有少数几个轮齿来承受压力,这样每个轮齿就需粗大厚实,否则极易折断。由此,就不免产生这些缺陷:传动机械体积大、噪音大、效率低、消耗材料多。到了50年代末,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一种新型的谐波传动方式涌现出来,它用柔性元件可控的弹性变形来实现运动的传递或者动力的传递,因此与传统的齿轮传动相比,它体积可减少2/3以上,重量减轻到1/2至1/10,承载能力大,而且运动平稳,噪音小,精度高,可以广泛用于航天、航空、兵器、核能、电子、机器人、机床、仪器仪表、医疗器械、石油化工、印刷机械等各个领域,1960年,美国科学家申请了专利,1960年,我国上海纺织科学院的高级工程师孙伟便开始研制,并在纺织机及某些军品中开始运用,但在动乱中影响了它的发展,而美、苏、日等国则迅速发展这种尖端技术,大量用于国防与民用工业中,于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在驱使李克美下定决心:我们要迎接这个传动机械的重大变革,为谐波传动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1976年,李克美调到北京广播器材厂,接受的任务正好是发射机调频机械和大功率电子管传动方面应用谐波传动。她觉得机遇已到,从此便钻进谐波传动的群山之中。她潜心钻研国内外资料,向国内一切先行者、甚至向美国专利持有者请教,但这是一种绝密的技术,人家当然守口如瓶。她知道,一切只能从头开始,一切必须依靠自己。
1978年,在北京市科协的领导下,她在北京市机械工程学会内组织成立了我国第一个谐波传动小组,会同各方面志同道合的学者联合攻关。1980年,她们制造的内径最小的25毫米的柔轮,大大小于美国的35毫米的谐波传统柔轮内径,使我国微型谐波传动居于世界领先地位。随后,为了筹建我国第一个谐波传动研究所,又足足用几年时间八方呼吁、四处奔走,用一份份的报告,用一腔对事业的热忱,去打开一道又一道大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北京市科委、科协以及国防科工委的关心支持下,谐波所于1983年正式成立,她担任了该所总工程师。随后,在电子部、机械工业部领导下,两次拨出经费,组织联合攻关,李克美担任攻关组长,完成了“单级谐波齿轮减速器”系列标准以及国家“七五”科技攻关任务,即联合研制“高精度谐波传动减速器系列产品”,由于极度的劳累,她患了急性心脏病,但她仍坚持到完成了关键设计任务后才被送进医院急救。在医院里,她依然坚持一边治疗一边设计,审完了三十几套图纸。攻关组工程师杨伯让患癌症,李克美去看望他。他也是念念不忘工作,便以企盼的目光望着她说:“我们一定要努力完成‘七五’攻关任务啊!”
1993年,这位只有55岁的高级工程师,这位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科工委、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多次获得国家、部级奖励的女科技工作者退休了。她既无力在人际战场上拼斗,也不想再无谓的浪费精力和时间,她有许多的事情要做。这一次,她虽然是个多病的女子,但决心要证明一下自己的力量。在中央领导同志亲切关怀和国家计委、国家科委、机械工业部及国防科工委有关领导热情支持下,她和一批专家、学者,以及愿为谐波事业奋斗的人在机械部直接领导下,共同创建了中技克美谐波传动有限责任公司,她被任命为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这是又一次创业。她的一生注定要一次又一次地创业。国家决定拨出一定资金,由该公司承担谐波传动试验基地的任务,李克美,这位对科学事业充满无比热爱的人,总是这样动情地说:“经过我国三代科技人员30多年的执著追求,有的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今天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终于迎来了谐波传动事业的春天。我们已成功地开发了6个谐波传动减速器系列产品,有的还成功地运用于大亚湾核电站和其他许多领域的机械传动之中。今后,我们只有更加顽强奋斗,开拓创新,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党和国家交托的光荣任务,以便尽快推动我国各个行业传统机械的更新换代,为国家创造出更大的效益。”


第10版(科技园地)
专栏:科技杂谈

  网络呼唤法律
陆群
电脑网络作为一项新兴产业,涌进中国的时间并不长。黄毒泛滥、谣言四起,一直是困扰目前世界最大的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难题。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中国的互联网络需要法制,信息必须加强管理,这已成为民族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位作者的稿件必然由编辑决定是否能够刊登,即使经过删改或不予刊登也是十分正常的,很少会有人指责编辑,更不会提出“侵犯著作权”的指控。然而在我国的一些网络,诸如中国第一个百姓网——瀛海威时空中,现实生活中通用的“游戏规则”丧失了效力。据说,围绕着网络管理者有无权力删除网员“发表”在网上的文章,人们展开了激烈争论,个别网员认为网上文章应属“发表”范畴,该“享有著作权”,随意删除不但破坏了著作权,还侵犯了他的“消费者合法权益”,他认为自己上网是付了钱,应享有所有权利。在网络上,还首次发现“网络黑客”——冒名上网,偷取别人信件,企图盗走服务系统。由于交互网络是随意可以发表意见的“自由天地”,人们习惯于自由讨论,一旦管理者出来管理整顿,便认为是干涉了他的“言论自由”,于是种种恶意冲突屡见不鲜。
面对这一系列的“网络现象”,究竟应该怎样对待?现实社会我们有各种法律法规约束管理人们的言行,那么这些法律、法规是否适用于网络?对于发生于网络上的争端,管理者和网员的责任、权利、义务又都分别是什么?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网络仅仅是提供给人们一个更先进更迅捷的现代化交流手段,使人们享有一个相对自由与方便的言论信息交流空间,但同样需要遵守一切现实生活中的法律法规。《宪法》明确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任何利用网络私自拆封、篡改别人信件必然是属于违法行为。同时,任何不负责任地散布道听途说的消息甚至传播“盗版”软件,通过网络对别人进行人身攻击,危害他人身心健康的行为,必然是触犯新闻宣传、知识产权保护、刑法保密法等有关法令法规,需要追究其责任。网络是现实社会的虚拟,生活中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同样适用于网络。目前迫切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加强司法解释,加强“网络守法”意识,普及“网络法律观念”,更加明确管理者与使用者的责任,彼此都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信息需要管理,网络呼唤法律。努力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网络管理建设道路,让中文的交互网络保持清新和健康,是网络管理者和“网上公民”的共同责任。


第10版(科技园地)
专栏:

  治污良方——造纸碱回收工程
贾小黎
我国制浆造纸工业近年来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纸和纸板的年产量成倍增长。1995年我国纸和纸板年产量已达2100万吨,制浆能力1600万吨,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居世界第三位。但我国纸和纸板的自给率不到90%,且有不断下降的趋势。纸张供应的总形势是数量不足,质量和品种更难满足经济发展和市场的需求。
长期以来制约我国造纸工业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因造纸行业乃污染大户,尤以水污染名列工业污染之首。因此环保问题就成为我国造纸能否发展的关键。
造纸碱回收技术具有显著的环保效果。中国碱法制浆约占化学制浆的90%,它利用碱回收工艺,即将造纸洗浆废液中有机物燃烧去除,回收大量热能,同时将化学药品回收再用。
碱回收工艺的一个显著效益是能够治理污染。一般情况下,每生产一吨纸浆,可产生300吨污水,如果没有碱回收车间,每年排入江河的污水会更多。当碱回收车间投产后,木浆黑液提取率达95%,碱回收率达90%,草浆黑液提取率达85%,碱回收率达75%,排入江河的污染物也分别下降90%和75%,从而使造纸厂污染的负荷大大下降。
麦草浆碱回收是我国造纸碱回收的重点。中国造纸制浆的主要原料是草类纤维原料,这是中国资源现状所造成的,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不会有大的改变。要解决造纸黑液污染的问题,就要抓住麦草浆黑液治理这个主要矛盾。它关系到中国制浆造纸业的发展前途。
麦草碱法制浆碱回收工艺,是我国工人、工程技术人员自行开发研制的,具有独创性的新工艺、新技术。木浆碱回收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是成熟的,对于指导草浆碱回收技术有很大的帮助。但由于各种纤维原料黑液的性质不同,特别是含硅量的多少对碱回收的难易程度有很大影响。一般说,木浆黑液含硅量最低,碱回收最容易;麦草浆黑液含硅量最高,碱回收最难。经过30多年的实践摸索,我国技术人员已对草浆黑液特性有了一定认识。尽管其碱回收率尚不如木浆,但麦草浆的碱回收工艺技术和装备均已成熟。
在制定“九五”节能投资规划时,轻工总会与中国节能投资公司行业专家一起调研、座谈,并在此基础上共同制定了“造纸碱回收项目选项标准”,并把造纸碱回收作为“九五”投资重点之一。1996年,第一批24个碱回收项目通过了严格的评审。这24个项目,涉及9个省市的造纸厂,其中属于淮河流域的项目达18个,占75%,而麦草浆碱回收项目占全部项目的80%。
这一造纸碱回收工程的建设和投产,是我国造纸行业的一件大事,影响深远。它不仅为我国制浆造纸行业展现光明的前景,也将为全世界减少伐木造纸,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有益的经验,是中国造纸业对全世界造纸业的一大贡献。


第10版(科技园地)
专栏:

  为石膏注入高科技
方洋
提起石膏,人们都很熟悉它。祖先们早就对它的特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把石膏放在木柴上烧熟,然后用木棒将其捣成粉状,再浇上水,发现这种熟石膏粉具有很好的粘结性,于是就把它用于建筑之中。古埃及人把它作为粘结材料,用在举世闻名的金字塔的隙缝之间,至今金字塔依然巍然耸立。我国伟大的万里长城的砌料也同样采用了石膏。随后,人们又发现石膏无毒无味,于是又把它运用到食品、医药、雕塑等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石膏的特性又有了深层次的了解,石膏学名叫二水硫酸钙,不仅是一种天然的A级防火材料,而且具有轻质、吸音、隔热的特点,还能适当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即它在潮湿的情况下能吸收水分子,而在干燥的环境中又能释放出水分子,俗称自行“呼吸功能”,使室内增加舒适感。据此,科学家们就把它作为高档建筑材料来使用。美国芝加哥的希尔斯大厦为113层,高达443米,由于采用了石膏板墙体材料及其他石膏制品,其总重量与我国20层的北京饭店似乎相当。
然而,石膏制品虽然具有一系列优点,但存在着强度低、疏松易碎、受潮易变形的致命弱点,严重限制了其使用范围。为此,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有的采用高压法、蒸气法来去掉石膏中的水分,以增加其强度,但结果不但改变了石膏的本性,丧失了石膏在潮湿时吸收水分子、在干燥时放出水分子的“自行呼吸”功能,而且由于这些方法使石膏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致使石膏板更易变形。即使是目前大量采用、并成了主导产品的纸面石膏板,由于有护面纸作为骨架,虽然增加了强度,但降低了板材的防火性能,尤其在受潮的情况下容易变形,而且在施工安装时接缝处也难以处理。
如何保持石膏材料原有的优点,而又克服其强度低、疏松易碎、受潮易变形的致命缺点,使其真正成为一种理想的新型建筑装饰材料呢?这就成为一个重大的科学难题。湖南株洲台联企业总公司石膏板厂著名发明家刘光辉,带领科技人员经过大量试验,终于探索到多种纯天然添加剂,并用科学的配方、独特的工艺,研制成功无需纸面依托的无纸面高强防潮石膏板,其强度比国家标准提高30%以上,被广大用户誉为“钢板”,从而解决了石膏板受潮变形的难题。
这鲜艳的科学奇葩问世后,很快受到了广大用户的青睐。仅在北京市,那沉静肃穆的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那典雅庄重的人民大会堂、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北京西站……都采用了造型美观、性能指标世界领先,而价格却低于进口纸面石膏板的天牌无纸面高强防潮石膏板。这种石膏板还代表我国石膏板材参加了世界第八届汉诺威建材博览会,受到国外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它先后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中国第八届发明展览会金奖”、“中国专利十年成果展览会金奖”、“第二十三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
然而,这一顶顶桂冠、一项项荣誉,并未使刘光辉满足和陶醉,他又在科学的崎岖道路上继续攀登。仅仅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探索,他带领试制人员采用更为巧妙的优化配比、更特殊的工艺,解决了在没有改变石膏分子结构和板材理化性能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其强度的科学难题,首创成功了大规格的天牌高强度防潮系列石膏板,它能广泛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非承重轻质隔墙墙板以及墙面、天棚的装修,从而实现了石膏板制品在建筑行业的重大突破。该产品在’96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上展出时,著名老科学家、中科院院士雷天觉询问其发明原理后,不禁赞叹道:“看来,还是这种石膏板材最好啊!”


第10版(科技园地)
专栏:电脑与生活

  “牛仔”也能用电脑
许林
 当我第一次参观电脑及软件展览会时,仿佛走错了星球,一切都陌生,一切又都新鲜。去年3月16日,当我第一次坐在自己的电脑前,睁大眼睛看着显示器和键盘,却不知道按哪个键。面对信息时代,感觉到自己这个年过半百的人也是20世纪“最后的牛仔”之一,但又不甘心做“最后的牛仔”。于是,就下了决心学起电脑来。
开始在WPS中文平台上,用拼音输入法“写”出了第一篇文章,看着打印出来如同印刷效果的文字,心里充满了喜悦。可好景不长,没过几天,由于我的误操作,显示屏一片漆黑,“C:\〉”提示符不见了。情急之下赶快找联想集团技术部,人家来了三下五除二,敲几下键盘,我还没看清楚是怎么回事,已经一切正常。后来才知道是硬盘丢失。过了几天,电脑又出问题,屏幕上一串串的英文,我一个也不认识,问懂英语的同事,他们也认不准许多电脑专业英语。为了摆脱“最后的牛仔”的地位,我一连跑了好几家书店,终于买到一本《微机屏幕提示信息英汉译义》,如获至宝,连夜对照电脑屏幕上的英文信息查找。实践证明,学电脑不懂一点英语是不行的,这种强烈的感受,驱使我发现书店有电脑英汉信息译文的书就买,目前已有四五本。另外,我还准备了一个小本,记一些DOS命令和电脑屏幕信息,请人读出来,我照着读音用中文标记在英文单词或DOS命令之后,经常读一读,现在竟然也记住了几十个单词。虽然我和绝大多数英文互不相识,但是能从屏幕信息的一些英文中辨出它的模样,加上那几本电脑英汉信息译文,大体能猜出是什么意思,独立处理一些电脑软故障,也蛮有兴致。
一年半来,我自学计算机基础知识,听电视台的计算机知识讲座,读两家电脑报,学WPS、中文之星、中文WORD6.0使用技巧,看有关DOS、WINDOWS的书,观各种计算机及软件展览,并经常请教电脑专家,初步学会了用系统软件和工具软件管理计算机,使自己从怕电脑变为爱电脑,从电脑牵着我的鼻子走变为我牵着电脑的鼻子走。例如对硬盘的管理,从低级格式化到高级格式化,从硬盘分区到把所有的操作系统软件和应用系统软件装入计算机,从对系统的防毒杀毒到软、硬件和内存的优化管理,等等。这期间,我不仅实现了换笔,还在人民日报电讯图片组高级工程师金仁弟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图像软件在电脑上处理和编辑照片,并于今年5月在北京瀛海威时空举办了国内新闻界、摄影界第一次电脑网络个人摄影展览。网络摄影展改变了我的展览观念和参观展览观念:在当代信息社会中,借助殿堂厅馆那种封闭半封闭式的载体举办展览和参观展览,已经不是唯一;通过电脑网络,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这个全新的开放式的载体举办展览和参观展览,将成为一种时尚;这对于促进我国摄影与国际摄影之间的文化交流,让世界了解和接受我国的摄影作品,并通过摄影作品宣传我国的改革开放,无疑又多了一条通道。
看来,“牛仔”只要肯更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新工具,总会有自由驰骋的天地。


第10版(科技园地)
专栏:

  高原儿女
(选自许林电脑网络摄影作品展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