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0月22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

  争取新长征的胜利
廖盖隆
我们讲的长征,是指中国工农红军在30年代上半期的战略大转移行动,这主要是指中央红军(一方面军)由于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危害,未能打破从1933年9月到1934年10月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不得不在1934年10月退出江西中央苏区,历时整整1年,经过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转移到陕甘苏区来说的。但长征也包括其他主力红军由于“左”倾错误而被迫进行的战略大转移行动。
首先转移的是贺龙部二军团(又称红三军,最盛时达到3万人,转移前已只有五六千人),从1932年10月退出湘鄂西的洪湖苏区,向湘西、川黔一带作战略转移。
其次是1931年11月成立的鄂豫皖苏区的红四方面军(包括红四军、二十五军,共4万人),由于张国焘的“左”倾冒险主义,未能打破国民党军从1932年6月开始的第四次“围剿”,也于同年10月退出鄂豫皖苏区,向西转移,建立川陕苏区,四方面军在主动进攻作战中扩大到8万余人。1935年3月,这支红军由于张国焘采取“左”倾冒险主义的社会政策,把川陕边区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搞光了,已不能再坚持(这是徐向前说的),又退出川陕苏区向西转移。
第三是湘赣苏区任弼时率领的红六军团(约8000人),受命作为中央红军长征的先遣队,从1934年8月起向湘黔边的贺龙部二军团(红三军)方向转移(在此以前派出北上抗日先遣队,同年10月遭到失败)。同年10月,六军团与三军在贵州印江县的木黄会合,三军恢复二军团的称呼,二、六军团由任弼时、贺龙统一领导;六军团迅速发展到1.1万人,二军团也发展到9000多人。后来这支红军继续西征,于1936年6月与四方面军在川西甘孜会合,不久,二、六军团组成二方面军(这时还有1.7万人)。
四方面军和二方面军同一方面军一样,是在克服张国焘的反党分裂活动以后,于1936年10月到达甘肃南部与中央红军和陕甘红军胜利会师的。同一方面军只长征了1年不同,四方面军、二方面军包括在沿途的停留都整整长征了4年。
毛泽东精辟地阐述了长征的意义。他说:“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12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2万余里,纵横11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按:这里说的是一方面军长征的情形——引用者)。”
“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11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
“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11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谁怀疑我们领导革命战争的能力,谁就会陷进机会主义的泥坑里去。”
“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直罗镇一仗,中央红军同西北红军兄弟般的团结,粉碎了卖国贼蒋介石向着陕甘边区的‘围剿’,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红二方面军、四方面军、一方面军三支主力红军是分别从1932年10月(二、四方面军)和1934年10月(一方面军)开始,到1935年10月(一方面军)和1936年10月(二、四方面军)结束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保存和锻炼了三支主力红军的基本骨干力量,这是一个伟大的物质力量,是百炼成钢的精华。而长征之所以能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内以毛泽东为集中代表的正确的革命理论和路线,战胜了以王明等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理论和路线的结果。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和路线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初步形成了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朱(德)、王(稼祥)、博(古)的领导集体,以及1936年10月三支主力红军在陕甘边区的胜利会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和理论上的完全成熟,这就为紧接着经过八年抗日战争和四年人民解放战争,为中国人民大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和为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的建立,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和全国人民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路线的指引下,正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国家而斗争。邓小平正确地把这第二场伟大的革命斗争称为“新的长征”。这个“新长征”的命名太好了!它充分表达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长征革命精神和必胜信心。正如我们在过去的万里长征中取得了胜利一样,我们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引下,一定要,也一定能够在新长征中取得胜利。让我们万众一心,团结奋斗,争取新长征的胜利吧!


第9版(理论)
专栏: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

长征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王首道
编者按:这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王首道同志的一篇遗作。为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91岁高龄的王首道同志不顾年高病重,坚持写作,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论述了当年的长征是我们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对于我们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长征的重要现实意义。我们发表这篇文章,既是对我们的前辈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所作的牺牲和贡献表示深深的敬意,也是对王首道同志的不幸去世表示深切的悼念。
红军长征胜利已经60周年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共产党的领导是长征胜利的政治保证
毛泽东同志说过,“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长征的历史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只有坚持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才能取得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同志率领部队到达永新三湾,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将党的支部建立在连上。毛泽东同志在古田会议报告中指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由毛泽东同志任政治委员和前委书记,朱德任总指挥的红军第一军团,由于全面实行了古田会议决议精神,加强了军队里党的建设,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这个根本性问题。这支共有2万余人的红军队伍,成为全国红军中战斗力最强的一支部队。
王明“左”倾路线在根据地的推行,直接削弱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和指挥,把红军的三项任务缩小为单纯的打仗一项,导致革命的巨大挫折和损失。
遵义会议的召开,胜利结束了“左”倾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建立了以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为指导思想的党中央的领导。由于这一历史性的伟大转变,我们党才能够在极端艰险的条件下,保存并锻炼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并且克服了张国焘退却逃跑路线和分裂党的阴谋,胜利到达陕北,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首先,在长征中,坚持党对红军的集中领导。遵义会议后,党中央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克服了极端民主化和非组织观念,使党的正确指示、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战略思想在红军中能够全面贯彻执行,“北上抗日”成为全党和红军的明确目标。
其次,党员领导干部在长征中发挥了楷模作用。在长征路上的许多艰险战斗中,周恩来同志总是不顾个人安危、亲临第一线指挥,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比如,为了抢渡金沙江,摆脱我军后面尾随着的数十万敌军,周恩来同志不顾连续行军的疲劳,在油灯下通宵达旦地察看地图,研究进军路线。在周恩来同志亲自组织和指挥之下,我们几万红军仅用6只小船,经过九天九夜,就全部渡过了水流湍急的金沙江。强渡大渡河时,共产党员孙继先一马当先,率领十八勇士第一个冲上河对岸,打垮了敌人的封锁,为部队前进开辟了道路。
再次,党的基层组织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毛泽东同志指出,“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在红军中,党的组织分军委、团委、营委、连支部四级,班有小组。长征途中,各级党组织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使之为我们克服困难、战胜敌人、胜利完成长征,起到了积极的政治保证。在最危急关头,都是党员挺身而出。无论是强渡大渡河的勇士,还是飞夺泸定桥的英雄,都是由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组成的。由于党支部和党小组战斗堡垒作用的充分发挥,共产党员们在战斗中争当先锋,在困难面前走在前头,因而使我们的红军成为一支锐不可当的钢铁队伍。
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长征胜利的重要前提
人民是革命的母亲。红军一切为了群众,又很好地依靠了群众。在长征中,红军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人民群众的财产秋毫无犯。在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时,红军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少数民族群众坦诚相见、交朋友。刘伯承同志与彝族首领小叶丹面对青山碧水歃血盟誓,结为兄弟的故事,成为红军长征中的千古佳话。由于红军所到之处,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穷苦人翻身解放,因而,广大群众把红军视为自己的子弟兵,是穷人的队伍,把红军称为“菩萨兵”。红九军团经过云南东川一带,由于得到当地干人儿的帮助,因而顺利攻下了东川县城。红军打开粮仓,把粮食发放给穷苦群众,并且根据群众的要求,公审处决了反动县长和一个大土豪,城内外群众对此拍手称快。在东川县城,红军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援,筹款达6万余元,干人儿踊跃参加红军,不到一天半的时间,便扩大了800多个红军战士。
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许多难以想到的困难,都是依靠地方群众的帮助解决的。红军强渡大渡河时,不仅要冒着对岸敌人的炮火,还要克服大渡河的急流险滩。要强渡过河,必须找到熟练的船工。经过做工作,十几名船工来了。战斗打响了,老乡们冒着枪林弹雨,一桨连一桨地拼命划着。船到河中向下滑出几十米,撞在大礁石上,在面临船毁人亡的危急关头,四名船工跳进滚滚的急流里,用背顶着船,船上的船工尽力用竹篙撑着,经过惊心动魄的搏斗,终于脱离了险境,把红军勇士们送到对岸。在红军面临茫茫草地的时候,当地一位六十多岁的藏族通司不畏艰险,带领红军在水草地行军四天四夜,终于开辟了一条可以让红军大部队通过的生命线。
长征中军民鱼水情,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篇章。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攻占湖南锡矿山。工人群众个个兴高采烈,不仅夹道欢迎,而且还燃放鞭炮,自发地在门口点上小油灯给部队照路。时值初冬天气,红军的衣着单薄,群众纷纷把好房子腾给红军,把厚实的被子让给红军,并主动为红军做饭、烧水。我们的红军战士也争着为群众做事,真是军民一家人啊!一天晚上,一连一排30多名红军战士夜里睡觉煤气中毒,周围群众闻讯后,很快弄来了新鲜萝卜和淘米水,把鲜萝卜磨碎后和淘米水一起煮沸,然后一口一口地喂给中毒的战士们吃,由于抢救及时,中毒的战士全部苏醒过来了。红17师在一次作战后,有47名伤员打算寄放到六寨。在经过新寨时,苗族首领扬以沙老人带领全寨男女老少,赶到路边,硬是把伤员们“抢”到他们寨子里去治疗休养。伤员们到新寨后,全寨三十几户人家争着让出自己的床铺安置伤员。妇女们为伤员端屎端尿,男人们扛上火枪站岗放哨。在遇到民团搜查时,苗族群众就把伤员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后来,有几位伤员因伤势恶化,光荣牺牲,苗寨用最隆重的仪式进行安葬,并特意为烈士们修建了“红军坟”,成为长征中军民鱼水情的历史见证。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是长征胜利的思想基础
在漫漫长征路上,不仅有枪林弹雨,还有急流险滩、雪山草地,更有饥饿、寒冷、疾病等等难以想象到的困难。“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面对各种险恶的环境,红军广大干部战士表现出了压倒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靠着英勇牺牲、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红军冲破了一道道敌人的封锁,越过了一道道的艰难险阻。乌江宽250米,江水流速达每秒1.8米,无论投下什么东西,转眼就会冲得无影无踪。就是在这前有急流后有追兵的危急关头,红军硬是抢渡了乌江。为夺取泸定桥,红军战士溯大渡河而上,与敌人争分夺秒,以每天120公里的急行军速度,抢先到达泸定桥。当时泸定桥已被敌人破坏,拆得只剩下几根光溜溜的铁索,悬荡在令人头晕目眩的激流之上。22名红军英雄组成突击队,冒着对面敌人的火力封锁,攀着铁索,一边匍匐射击前进,一边在铁索上铺门板,硬是把泸定桥从敌人的炮火中夺过来,保证了红军大部队的通过。
爬雪山过草地同样艰险无比。夹金山,海拔4500米,山上空气稀薄,天气变幻无常,进到山里,雪花飞舞,红军战士一个个变成了雪人,越往山上爬,路越艰难,空气越稀薄,人喘气十分困难。有的同志累了坐下休息,就永远没有起来,有的同志走着走着,不知怎么倒下去就没站起来。前面的同志牺牲了,后面的同志继续前进,雪山终于被红军干部战士百折不挠的革命毅力征服了。红军离开毛儿盖北行20公里便进入草地。草地根本没有路,千里沼泽,人烟杳无,“鸟飞不下,兽铤忘群”。饥饿、寒冷、沼泽、疾病……威胁着每个红军指战员的生命。没有吃的,把骡马杀掉;骡马没有了,挖野菜;野菜吃光了,就煮皮带吃。由于缺盐,许多人发生浮肿。我和我的警卫员在没有吃的时,把骡马大粪中的青稞粒扒出洗干净吃,渡过了难关。靠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革命意志,红军干部战士走过了人迹罕至的荒滩草地。多数同志挺过来了,数以百计的战友倒下了,把忠骨埋在了渺渺的草泽里。
令我难忘和敬佩的是谢老(觉哉)、林老(伯渠)、董老(必武)、徐老(特立)。一路上,“四老”老当益壮、以苦为乐,经常讲些历史故事,鼓舞大家奋勇前进。其中林老和我都编在二纵队(代号红章纵队),他担任没收委员会主任和总供给部长,和普通战士一起步行,雄姿英发,阔步向前,从不气馁。黄镇同志为他画过一帧题为“夜行军中的老英雄”的素描。他经常高举一盏小马灯,每遇溪流隘口,便手拿竹棍在前探路,引导大家安全通过。在爬雪山、过草地的艰险时刻,他总是鼓励战友们:“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我们到达陕北瓦窑堡时,朔风呼号,大雪纷飞,林老身着单裤步行,遍身皆白,像个雪人,白胡子也看不清了。他精神抖擞地走进一间空屋,笑着说:“财政部就设在这里。”立即亲自动手点票子给各单位发钱。当时我想:这位革命老人艰苦奋斗、万里不怠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多么令人敬佩啊!
党和红军的团结是长征胜利的力量源泉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这是红军长征留给我们今天的又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遵义会议的召开,充分体现了在革命生死攸关的时刻,党内和红军内部团结的极端重要性。当时,为了挽救党、挽救红军,必须把红军的领导权从“左”倾路线代表手中夺过来。当时我被任命为“红章纵队”政治部主任,主要工作是负责保卫和照顾有关的中央首长。随我们纵队行动的有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他们一起行军,一起宿营,担架上和篝火旁的朝夕相处,不断的相互谈心,彼此越来越了解,逐步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反对李德、博古领导的‘中央队’三人集团,给遵义会议的伟大胜利打下了物质基础”。遵义会议前,周恩来同志做了大量的耐心细致的工作。在遵义会议上,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刘少奇等都旗帜鲜明地支持毛泽东同志,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和全军的领导地位。在遵义会议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张闻天同志一直担任党的总书记职务。他与毛泽东同志的合作是很成功的。体现了党内高度的团结。毛泽东同志曾风趣地向我们说:洛甫同志是“开明君主”。周恩来同志积极协助毛泽东同志组织和指挥红军,林老(伯渠)当时抒写下“坚持遵义无穷力”“阳光坦荡己无歧”的诗句。这诗句既反映出他热诚拥护确立毛泽东同志在中央的正确领导的激动心情,又赞颂了当时全党全军团结一致的精神面貌。
在长征中,红军兄弟队伍之间的阶级友爱,使红军成为能够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洪流。1934年10月,红二、六军团会师,这是一次团结的大会师。以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肖克、王震等同志为首的两军领导同志,把团结看做是加强党的领导和革命斗争发展的关键。两军互派干部,大家互相敬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亲如兄弟,团结使二、六军团的力量倍增。1935年6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达维,当时场面十分感人。中央红军高呼:“向四方面军学习!”红四方面军的同志则高呼“向中央红军老大哥学习!”毛泽东同志在会师大会上说的两句话具有历史的意义。“中央红军和四方面军是一家人!”“会师的胜利证明我们的红军是不可战胜的!”历史证明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与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中,更显示出了党和红军广大指战员的团结。跟随四方面军行动的朱德同志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定的党性原则。他坚决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旗帜鲜明地揭露了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阴谋,耐心地向红四方面军的广大指战员宣传党中央北上抗日的正确主张,使大家明确了革命方向。徐向前同志为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在与张国焘分裂主义斗争的关键时刻,徐向前同志毅然决然地说:“天下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从而稳定了部队情绪,顾全了红军团结,维护了党的尊严。叶剑英同志在得知张国焘要危害党中央的阴谋后,急速赶到中央驻地,将有关情况报告毛泽东同志,使毛泽东同志和中央红军及时摆脱危险。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毛主席、党中央派我和其他同志到瓦窑堡去,把被“左”倾路线错误关押的刘志丹、习仲勋、马文瑞等同志释放出来。毛泽东同志号召全体干部军民要进一步加强团结、一致对敌。徐海东同志率领的红二十五军与陕北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后,一直强调要与陕北地方党、政府和红军搞好团结。与中央红军会合后,徐海东同志坚决拥护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主动要求中央派干部到十五军团加强工作,对调来的干部极为尊重。我在十五军团任政治部主任时,他和我团结合作,亲密无间。当时,有一件事使中央同志深受感动。中央红军刚到陕北时,供应很困难。徐海东同志得知中央需要现金,即把十五军团仅有的7000元现金中的5000元上交给中央,并把一批布匹、药品、武器、弹药送给一军团。在当时物质万分困难的情况下,这种识大体顾大局、不搞本位主义和小山头的高尚品德,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高度的无私精神。
今天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的长征。走在新长征路上,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把长征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我们各项事业前进的巨大力量。我们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珍惜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党和人民在历史中结成的鱼水之情;必须坚持为了中国革命的成功,不惜赴汤蹈火、流血牺牲、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必须维护党和军队的团结。红军长征的路是艰苦的、漫长的;新长征的路会是更艰苦、更漫长。因此,我们回忆长征、纪念长征,就是要通过深刻了解我党和我国人民为探索正确的革命道路而走过的艰难历程和付出的巨大牺牲,从而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自觉地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把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一代传下去,万众一心、艰苦奋斗,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长征”的胜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