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0月2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副刊)
专栏:

共和国从这里走来
——革命圣地西柏坡纪行
汪孔周
早就向往到西柏坡一行。在丽日当空、和风拂煦的一天,我乘车从石家庄出发,一路上,林木苍郁,风光绮丽。车子沿着山区的岗南水库绕行,一望无际的水域,清风起涟,碧波莹莹,使人感到心旷神怡。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西北90公里处,它前临碧波荡漾的岗南水库,背靠松柏苍翠的柏坡岭。村里村外,绿树成荫,坡上岭下,山花烂漫。毛主席、党中央旧居被一道弯弯曲曲的围墙保护起来,显得静谧而端庄。西柏坡纪念馆坐落在柏坡脚下,掩映在树木花丛之中,它把青山、绿水、建筑三者巧妙地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把自然美和人工美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条由下而上的小路像玉带一样把纪念馆和旧居连接起来,隐喻着我党曲折发展的历程,象征着共和国一步一个台阶,正在走向辉煌。
在西柏坡纪念馆,我被那一张张历史照片和一件件文物所吸引,解说员声情并茂地给我们讲述了毛主席、党中央在这里度过的日日夜夜,从土屋彻夜不熄的灯光到三大战役炮声隆隆的战场,从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到蒋家王朝的崩溃灭亡,从党中央辞别西柏坡的清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张张图片印记着纯真和亲切,件件文物诉说着伟大和朴素,我久久地遐思和回顾,受到深深的启迪和鼓舞。
走出纪念馆,我们拾级而上,来到了中共中央旧址大院。大院由若干个普通的小院组成,自东而西,依次是周恩来、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董必武的旧居;后院是朱德旧居,还有军委作战室和机关食堂。大院里的建筑全是普通的民居式平房,素墙黑瓦,横屋厢房,屋角窗下,茂槐修竹,蓊蓊郁郁,淡泊宁静中透出一种飘逸的诗意。从1948年5月到1949年3月,党中央在这里度过了十个月的时光,这里是当时领导中国革命的最高指挥中心,也是我党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在旧居,我们参观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会址。会场是中央工委时期的一个大伙房。主席台上摆一张普通的长桌,两边是记录的方桌。主席台上方,挂着两面党旗和毛泽东、朱德的巨幅画像,两边墙上是八面鲜红的党旗。1949年3月5日至13日,毛泽东同志主持了这次会议,并作出了极为重要的报告。毛主席那浓重的湖南口音和中央委员们暴风骤雨般的掌声,从这里飞向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宣告着一个伟大时代的到来。时光荏苒,岁月流逝,会址经过了四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一如往昔,风骨犹存,室内简陋的陈设至今保留着当年开会时的样子。1990年9月,第十一届亚运火炬传递仪式在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前举行。冉冉升腾的火炬,像一抹黎明的朝霞,辉映着共和国的天空。
毛泽东旧居里,有一株梨树,秋日里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香梨,毛主席总是让警卫员给乡亲们送去,自己一个也不留,淳朴的农民也会带来红枣、花生到大院串门,来来往往,融洽自然,亲密无间。
毛泽东的小院紧挨着周恩来的小院,推窗便可笑语相问。他们的院子外面有一个大碾盘,每遇重大问题难以决断,毛主席常来推碾盘,周恩来在一旁帮助。
在毛泽东旧居的北侧,一间低矮的土砖房,是解放军总部兼军委作战室。几张宽大的松木桌上放着几部老式手摇电话机和军用电台,墙上挂满了发黄的军用地图,画出美丽弧线的红色箭头依稀可见。拂去厚厚的历史烟尘,可以寻找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感受。中央军委在这里组织指挥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整整十个月,这间普通砖房里,灯光彻夜,电话电报不断,西柏坡与各大战场之间文电交驰,小山村里的毛泽东身居陋室胸中自有雄兵百万,把人民解放战争中血与火的华彩乐章演奏得势如行云。
西柏坡的山依旧、树依旧、水依旧,可脚下已不是昨夜的水流,这刻骨铭心的记忆,这如梦如幻的岁月,像一串古老的风铃,时常在耳际奏出动听的歌。
西柏坡这个普通的小山村,汇聚起了人间最伟大的力量,人们向往她,敬仰她,“共和国从这里走来”,便不再深奥难懂。


第4版(副刊)
专栏:

和袁宝华同志《八十述怀》
罗元铮
宝华同志《八十述怀》,感人至深,奉其原韵,和诗一首,以表崇敬之意也。
一夜东风万象新,十亿神州喜度春。
济世何曾言旧勇,报国未敢惜壮心。
老来故交情愈重,述怀警语意殊深。
岂忧八十添白发,竞攀长城励子孙。
(袁宝华同志《八十述怀》一诗见《人民日报》一九九六年三月九日七版《大地·文学副刊》。)


第4版(副刊)
专栏:

高唱国歌振精神
姚柏林
高唱国歌,恰似血管里有黄河之水自民族远古渊深的历史中滚滚流来,宛如骨骼中有万里长城从改革开放热潮的现实里蜿蜒而至。
在本届奥运会上,从美国亚特兰大的上空,因中华健儿的拼搏,不时传来《义勇军进行曲》那高亢激越的旋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上,国旗护卫队每天奏响2分07秒的《国歌》,激励12亿人民昂首挺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人民性格的一面镜子”,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
《国歌》是国家的标志与国民的精神,又似号角与旗帜,更是母亲的呼唤声。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全国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决定,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产生于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关头的1935年,在这以前的1931年,中国大地上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在日本侵略者步步进逼的情况下,国民党反动派当局却屈膝妥协,步步退让。亿万中华儿女振臂怒吼:“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当时,音乐界仍有人醉心于创作些《妹妹我爱你》之类的靡靡之音。著名剧作家田汉,决心写一首唤醒民众、鼓舞士气的歌曲。这时,上海“电通影业公司”摄制了影片《风云儿女》,《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作为该片的主题歌。
电影上映后,这首歌迅速传遍大江南北。爱国青年聚会宣传时唱着它,抗日将士出征时唱着它,革命战士坐牢或就义时唱着它。这首永远闪耀着战斗光芒的歌曲,震撼人心地唱出了当时民族危机的深重,唱出了全国人民团结战斗的意志,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居安思危,意义深远,这是国歌的又一特征。世界上各国国歌尽管其来源、风格、体裁各种各样,但不外乎颂歌与战歌两大类。尤其是战歌型的国歌,产生于革命年代,受到人们喜爱,广为传唱。我国《国歌》属于战歌型。
早在1949年毛主席召集的讨论会上,著名画家徐悲鸿首先提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有人认为歌词中一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与解放了的中国不符。周总理说:“要嘛,就要旧歌词,这样才能激励激情,修改了唱起来就不会有那种感情。”周总理越说越激动:“我们面前还有帝国主义敌人,我们建设越进展,帝国主义将越加嫉恨我们,破坏我们,进攻我们。能说我们就不危险了吗?还不如留下这句话,继续保持警惕好。”经过认真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义勇军进行曲》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它会激励我们居安思危,胜利前进。最后,毛主席综合大家的意见,同意《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并说:“我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虽然取得了解放战争胜利,但还是受帝国主义的包围,不能忘记帝国主义对我们的压迫,我们要争取中国完全独立、解放,还要进行艰苦的斗争,所以还是保持原有的歌词好。”
今天,在祖国的四面八方响起嘹亮的《国歌》,就能激励我们不要忘记祖国过去受侵略、受压迫的苦难,不要忘记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斗争,不要忘记社会主义江山来之不易。唱着它,我们会居安思危,警惕百倍;唱着它,我们会士气高昂,斗志更坚。
《国歌》艺术感强,曲调高昂,旋律有力。歌曲一开始,即出现了后半拍四度上行的号角音调,令人振奋。然后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句,特别是在“中华民族”四个字上,用了坚定的节奏,表现出中华民族的凛然正气和不可屈服。在“到了”两字后又突然用休止切住,造成十分紧张的感觉,使“最危险的时候”得到了强调和突出。在人们被迫发出的层层向上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又给人们以强有力的鼓舞。最后,用四度上行的昂扬音调反复唱出叠句“前进!前进!前进!进!”音乐斩钉截铁,充满力量,犹如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的战斗步伐,任何力量都不可阻挡!
一首优秀的国歌的力量是难以估量的。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你听到那振奋人心的旋律,你就会觉得一种自豪感、庄严感、责任感油然而生,它激励我们,努力去迎接新的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4版(副刊)
专栏:

江山如画(国画)
张克桓
张克桓1962年生于江苏东海,现为中央书画院院士,中国当代青年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他1985年师从著名画家王宏喜、张继馨先生,1992年考入北京画院研究班。多年来,张克桓南北求索,博采众长,不辞劳苦,辛勤耕耘。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大展并获奖,多次在江苏、北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1996年4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个展中,多幅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和收藏家收藏。他的作品生活基础扎实,绘画技巧熟练,表现出深厚的艺术修养。作品先后被收入《中国之魂》、《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等书中。右图为其庆祝建国47周年之作。


第4版(副刊)
专栏:

祖国(外一首)
张万舒
不仅是厚实的热土,
浓缩生生死死的恋情;
不仅是高朗的天空,
依偎朵朵温柔的白云……
何止是巍峨的群山,
坚强你每一根神经;
岂止是浩荡的江河,
激动你的血液沸腾……
在祖国的怀抱里——
多经磨难也安享天真……
土地
含蓄得不露深浅,
春来却一举百花奔放;
沉默得不吭一声,
夏天却抖出遍野声浪……
朴实得从不动容,
秋日却奋展色彩辉煌;
冷静得不可捉摸,
一冬又积聚无穷力量……
天公感动得泪雨哗哗,
千言万语凝为雷的轰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