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0月17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美术)
专栏:

南国画坛的生力军
——广州画院作品选登
今年,是古老又年轻的广州建城2210年,广州画院建院15周年。
1981年以来,广州画院逐渐形成了一个有老画家、青年画家而以中年画家为主的画家群。他们主要以岭南的乡土风物为吟咏对象。他们秀美、苍壮和洒逸的画风,拓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广州画院院展将于本月下旬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向首都观众汇报该院同仁近年来在艺术道路上的思考和探索。凝聚着艺术家心血和汗滴的作品,未必十分成熟。重要的是,他们是勤奋的。他们的心和着时代的节拍,他们的脚踏着南国大地的无边秀色,他们的翅膀因而愈发强劲有力。


第12版(美术)
专栏:
▲丰碑交响曲——虎门(油画)陈舫枝


第12版(美术)
专栏:

▲希望(油画) 赖征云


第12版(美术)
专栏:

▲李桦像(版画) 赵瑞椿


第12版(美术)
专栏:

▲旦家(水彩)覃奕汉


第12版(美术)
专栏:

▲鱼市(油画)雷坦


第12版(美术)
专栏:

▲广州地铁工地(油画)何坚宁


第12版(美术)
专栏:

▲她们走在田埂上(中国画) 张绍城


第12版(美术)
专栏:

▲五月河涌(油画) 黄堃源


第12版(美术)
专栏:画坛人物

熔古铸今 心手双畅
——李广桐书法艺术印象
树恒
清代著名文艺理论家刘熙载在其所著《艺概·书概》中指出:“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又说:“书,如也,如其字,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看了李广桐的书法,再经过与他的接触,深感刘熙载之言道出了书家人品与其作品之间关系的关键。
初看李广桐的作品,可以使人明显地感受到作者对书法艺术准确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并且具有相当的基础。在见到他本人并与之交往以后,你会感觉到他身上所具有的浓郁的文人气质和对艺术的执著追求。这时,对他的书法艺术也会有更真实和透彻的了解。身为河北省三河市委副书记的李广桐从60年代起就开始了对书法的研习,曾对各种古今名家书法碑帖名迹进行了广泛临摹与涉猎,在笔墨技巧的基本功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近年来,他对书法创作投入了大量的业余时间和精力,同时求教于当代著名书法家,积数十年勤习与领悟之功,厚积薄发,自然脱化,使自己的艺术日渐达到了熔古铸今、匠意独运的境界。
李广桐书法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他把自己的性情学识融入到书法创作之中,使其艺术风格与自身气质相统一,从而使其作品成为一种朴素和真挚的性情表露。如其所作《王维诗斗方》,用笔凝重简练,不追求技法的花哨和复杂,结字则行草相间,正欹疏密各随其态,看上去轻松潇洒,变化自然,具有一种宁静和谐的韵味。
李广桐书法的另一个特点,是他始终把追求活力和变化作为自己创作过程中的主要关注点。在他的作品中,不论是运用古法还是借鉴今人,都不是一种简单技法的模仿和重复,而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不受拘束的借用和发挥。如他以行草书条屏的形式书写的毛泽东诗词三十七首,笔势飞舞流动,或疾行跳荡,或迟涩凝厚,气脉连贯而又无单调僵化之感;在结体上充分利用汉字形体的可塑性,对于疏密、纵敛、短长、大小、正欹、虚实等对比变化也颇有心得;同时以墨色的浓淡湿枯穿插其中,使这件长篇作品在纵横奔放的基调外,又富有节奏感和起伏变化。
在大量创作的同时,李广桐仍然不放弃对古代碑帖的临习和揣摩。所作亦各自抓住原作的神髓,并加以提炼和强化。如临《兰亭序》的潇洒简远,临褚遂良楷书的静谧遒逸,临孙过庭《书谱》的跌宕缤纷。而除行草外,他还涉猎篆隶,取法广博。这些对古代作品的潜心研习,又使其行草书技法得到了丰富的营养。
近年来,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被收入多种作品集中,并且被日本、香港、台湾等地的收藏家收藏。还在“三峡耀华杯全国书画摄影大奖赛”和“全国首届市长书法展览”等活动中获奖。
李广桐书法展在京开幕,作品集同时问世,值得祝贺。(附图片)
▲书法 李广桐
▲彪炳千秋(书法) 李广桐


第12版(美术)
专栏:

▲竹乡(中国画) 付家保


第12版(美术)
专栏:

▲雪原(中国画) 陈运权


第12版(美术)
专栏:

▲母与子(油画) 路巨鼎


第12版(美术)
专栏:

▲水乡情(水彩) 朱俊贤


第12版(美术)
专栏:

▲悄悄话(水彩) 秦小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