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大千絮语

“明日欧元”进万家
杨汝生
一瓶洗碗剂1.58欧元(10.55法郎),一盒咖啡3.88欧元(25.58法郎),一根棍面包0.3欧元(2法郎)……10月14日至26日,遍布法国全境的500家勒克莱尔超级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上将贴上这样的标签。法国造币局为该店特别打造了150万枚犹如5法郎大小的金黄色欧元硬币,人们可到付款处将法郎兑换成欧元,然后再用欧元购物。这项名为“明日欧元”的使用实践旨在向广大顾客开展一次关于欧元的宣传活动,伴随这一活动的还有印发800万份有关欧元的小册子以及张贴数万张的广告。
欧洲联盟实现单一货币已是大势所趋。单一货币的名称经过多年磋商,去年才确定为欧元。按照15国首脑会议达成的日程表,1999年1月1日应为单一货币的启动期,即是说欧洲经济货币联盟进入第三阶段,也是最后一个阶段。然而,要使欧元真正取代各国货币还要等到2002年。从现在算起,虽然还有五六年的时间,但在历史的长河中,毕竟是短暂的瞬间!
欧洲人使用法郎、马克、英镑、里拉等货币已有几个世纪的历史,现在骤然要改成使用欧元,是否已经作好这种思想准备了呢?据法国今年6月的调查,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欧元还只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77%的人称知道一点,但不清楚;65%的人连“欧元”为何物都不晓得;只有1/5的法国人知道未来欧元的大约币值。实行单一货币,意味着各国将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丧失在货币领域的自主权,这是许多人反对实行单一货币的主要原因。即使在积极推进单一货币进程的法国,反对改用欧元的也大有人在,有的还是执政党的头面人物。在德国,也不例外,要放弃享有盛誉、坚挺而稳定的马克而改用一种前途未卜的欧元是否可取,大多数德国人仍持怀疑态度,70%的德国人甚至公开声明反对实施单一货币计划。
用短短几年的时间从多国多种货币过渡到欧洲单一货币,除了要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和习惯之外,还需要充分的物质准备。各成员国的企业界和金融界必须改变原来的记帐单据,改造或重新购置售货机、售票机、自动取款机和使用的电脑等,这不仅要增加一大笔开支,也需要时间。各国为了达到《马约》规定的单一货币趋同标准,不惜紧缩财政预算,压缩公共开支,这样做的结果不仅短期内不利经济增长,而且无助于增加就业。
然而,从长远看,欧盟成员国实行单一货币利大于弊,它将有利于欧洲货币体系的长期稳定,使之免受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冲击,从而有利于它们的经济发展。不仅如此,实行单一货币还具有政治上的意义。发行并使用欧元,可以大大加强欧洲意识和作为欧洲人的认同感,这对建设一个和平与稳定的欧洲也是有利的。尽管有怀疑和反对,尽管在实施的过程中会有困难和阻力,但决定已经作出,各国议会业已批准,现在只能前进,不能倒退。这是各国有远见的政治家的共同主张。


第7版(国际)
专栏:

比利时副首相访华前指出
中国繁荣是世界的机遇
本报布鲁塞尔10月9日电 记者魏崴报道:比利时王国副首相菲利普·梅斯达特今天中午在此间说,“繁荣的中国市场为世界提供了众多的贸易机会”,比利时应予以充分利用。
梅斯达特是在比中经贸委员会举办的午餐会上作题为《中国:挑战与机遇》的演说时说这番话的。他指出,近二十年来,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已成为一些国家重要的贸易伙伴。而“比利时若干年来没有充分利用中国市场提供的机会”。目前,在比利时的贸易伙伴中,中国仅排行第二十位。
他强调说,比利时政府不久前发表了对亚洲政策文件,外贸部和外贸局都更为关注新兴的亚洲市场;比利时政府已决定向中国政府提供国家贷款,以支持比利时企业对华出口,帮助建立比中合资企业,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11月下旬,梅斯达特将陪同菲利普王子率领一大型经济代表团访问中国。


第7版(国际)
专栏:

世行增加对非洲贷款
上一财年贷款约40亿美元为近几年间最多年份
新华社阿比让10月9日电(记者王文成)据世界银行最近发表的1996财政年度报告,在截至今年6月30日的上一个财政年度里,世行及其附属机构国际开发协会共向非洲国家提供39.791亿美元的贷款,是近几年世行集团向非洲地区提供贷款最多的一年。
在这个财政年度里,国际开发协会向撒哈拉以南25个非洲国家的53个项目共提供了27.401亿美元的贷款,比前一个财政年度的22.843亿美元增加了19.95%。科特迪瓦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获得国际开发协会贷款最多的国家,共获贷款4.636亿美元,其次是肯尼亚和加纳,分别为3.538亿美元和2.7525亿美元。
从贷款投向来看,公共部门、交通运输和农业项目的贷款额分别为6.544亿美元、4.207亿美元和3.28亿美元,分别占国际开发协会向非洲地区提供的贷款总额的23.9%、15.4%和12%。
在上个财政年度里,世行集团向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和埃及四国提供了总额为12.39亿美元的贷款,用于各个建设项目。此外,世行下属机构国际金融公司向非洲私营机构提供的贷款也有明显增加。


第7版(国际)
专栏:

贝·布托获世界卫生组织最高奖
新华社日内瓦10月9日电(记者陈维斌)巴基斯坦总理贝娜齐尔·布托因在巴卫生保健和发展卫生事业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被世界卫生组织授予该组织的最高奖——人人健康金质奖章。
据总部设在日内瓦的世界卫生组织9日在这里发表的公报,该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在颁奖介绍贝·布托的业绩时指出,自她1993年担任巴基斯坦总理以来,坚持不懈地寻求把发展卫生事业置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之中。
根据巴基斯坦政府提出的1993—1998年社会行动计划,国家计划投入80亿美元主要用于发展促进卫生保健、人口计划和改善环境卫生。由于她的倡议,从现在至1998年,将有10多万巴基斯坦妇女接受卫生人员培训,以改善农村初级卫生医疗条件。为了保证政府倡议和计划的实施,她还在内阁中设立了由议员和主要部长组成的特别委员会。


第7版(国际)
专栏:

埃及及周边国家发生地震
新华社开罗10月9日电 (记者刘顺、孟新)埃及当地时间今天下午3时15分发生地震,持续时间近1分钟。
据埃及赫勒万地震监测中心宣布,这次地震为里氏5.7级,震中位置在塞浦路斯西南部的地中海中。埃及首都开罗、北部的亚历山大市、东北部的阿里什以及与加沙接壤的拉法等地均有震感。据埃及中东社报道,除埃及外,巴勒斯坦、以色列、约旦、黎巴嫩、塞浦路斯和希腊等国也有不同程度的震感。地震发生时,许多开罗市民迅速跑出房舍避震。
去年11月22日,在距开罗东南350公里的红海水域发生6.2级地震,埃及广大地区均有强烈震感,幸运的是那次地震没有造成太大损失。


第7版(国际)
专栏:

加利就国际减灾日发表文告
呼吁各国加强防灾
本报联合国10月9日电 记者何洪泽、周德武报道:联合国秘书长加利今天就10月9日国际减灾日发表文告,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大力采取行动,加强防灾和救灾能力。
今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城市在危险之中”。加利在文告中着重谈到城市的防灾减灾问题。
文告说,自然灾害如洪水和地震对城市是特别的灾难。目前世界上45%的人口生活在城市,而且城市人口还在不断增加。受到这种灾难威胁的人数也达到空前的数目。
但是城市居民可以采取行动保护自己。联合国第二次人居会议的后续行动集中在如何制定和贯彻使城市更安全的政策。
文告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大力采取行动,加强城市防灾和救灾的能力。它说,作为伙伴,我们可以为实现我们的共同目标——更安全、繁荣和健康的城市而作出有益的贡献。


第7版(国际)
专栏:

泰国电脑出口大幅增长
本报曼谷10月10日电 记者成元生报道:泰国电脑工业迅速发展,电脑出口大幅增长。今年上半年,电脑及零部件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45%,出口值达853亿铢(1美元约合25铢),占泰国上半年出口总值的12%。泰国电脑产品出口近几年增长很快,1987年出口值只有39亿铢,到1995年增加到1312亿铢,已超过服装出口,占泰国十大出口商品的第一位。


第7版(国际)
专栏:通讯

重视环境保护文化
——记加拿大格朗德河水电站
本报驻加拿大记者 邹德浩
位于加拿大蒙特利尔以北1450公里处的格朗德河水电站,在世界超大型水电站中排位第四。前不久,记者访问了这个电站和库区土著居民移居点,对电站的宏大规模,以及电站建设过程中重视生态和人文环境的保护留下了深刻印象。
格朗德河水电站1973年5月动工,第一台机组于1979年10月正式发电。水电站为梯级型设计,四道大坝在800多公里长的河流上拦出四座大型水库,总落差500多米。其中2号水库的工程规模最大,大坝全长2.9公里,坝高163米,坝基宽670米,最大蓄水量为85亿立方米,工程浩大的九级溢洪道可每秒排水16280立方米,足可保证水库抵御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灾害。四个电站的总发电量可为魁北克省提供一半以上的电力,并有部分电力出口美国。
格朗德河水电站工程影响到周围3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因当地居民抗议,工程曾一度中断。这里的居民主要是土著部落,水库建设将使他们失去世代赖以生存的渔猎之地,人们对故土也有依依不舍之情。
后来,魁北克省政府、省水电局和各土著部落酋长三方经过协商,签署协议,作出了保护当地居民特殊文化和传统生产、生活习惯的妥善安排,工程才得以顺利完成。魁省政府在库区周围为1.3万土著居民兴建了21个移民点。为了保护这一地区的文化,魁省政府特地在拉迪森市附近修建了一座公园,16块铜牌上雕刻着早年土著居民坟墓的名称和位置,公园内还有一个原居民的帐篷模型,上面用克利文、英文和法文记载着这一地区的历史。
记者在远离水库102公里的“大河村”移民点采访时,村中几位妇女在谈到移民后的生活变化时,都异口同声地表示移民为她们带来了四大好处:一是交通比过去方便多了,有的部落通了道路,有的还修了简易直升机机场;二是水库养鱼提高了产量,捕鱼比过去方便了;三是文化传统得到了继承,捕鱼狩猎的生活方式没有改变;四是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并使下一代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一名叫吉特的妇女说:“唯一感到不习惯的是感情上不容易适应,总觉得过去家乡的土地平坦、风景优美,故土难离啊,除此之外,生活确实比过去强多了。”
格朗德河水电站建成后,宏伟的大坝,优美的环境,吸引了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和考察团组,据魁省水电局方丹处长说,水库建设对环境带来较大影响。一方面库区水域面积增加很多,大多数河水流量都比过去增加,这对改善周围省份的气候和降水量有很好作用,但是,水库建成后使水产品繁衍发生变化,由流水自然繁衍变为库水养殖,目前,库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对鱼生长不利,同时水库周围植被有一定破坏。为此,水电局前后共投资近3亿加元,用以进行生态环境的研究和治理。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环保专家们通过监测发现,库区附近的生态环境正向良性循环方向转变。由于在这一地区增加了几个面积达数千平方公里的人工大湖泊,季风把大量的水蒸气带向南方,对周围的环境和气候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尤其对调节魁北克省和安大略省的气候和降水量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总之,格朗德河水电站的建成,不仅为加拿大带来了充足能源,在保护环境方面,水库的兴建同样功不可没。(附图片)
为了保护格朗德河附近的文化,魁北克省政府在水库附近修建了一座公园,图为园中的纪念碑石和16块雕刻着早年土著居民坟墓名称和位置的铜牌。 邹德浩摄


第7版(国际)
专栏:

世界城市交通现状
①俄罗斯许多大城市交通阻塞严重。在首都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附近的大道上,汽车排队“爬行”。 新华社发
②香港中环金钟道上架设的行车天桥与环形行人天桥,构成一幅壮观的现代化道路网络图。香港是世界上道路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如今在人口聚居区约200平方公里范围内,已形成立体式现代化道路网。 新华社记者 毕玥年摄
③新加坡马路宽阔平坦,道路四通八达,连接城、郊的地铁驶出市区便跃上高架轻轨,因其快捷、方便,成为市民外出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图为高架列车通过新加坡裕廊工业区的居民区。 新华社稿
④法国首都巴黎的高速公路上设有隔音墙,它有效地控制了汽车噪音的扩散。 新华社记者 李根兴摄
⑤有轨电车在美国芝加哥市繁华地区穿行。轨道交通具有运能大、速度快、占地少、耗能少、低污染等特点,因而近百年来,有轨电车是芝加哥市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新华社记者 刘心宁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