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绿草如茵惹人爱环境污染有谁知
高尔夫,别遗患
张瑜
近年来,我国高尔夫球运动日渐升温,特别是在广东等沿海地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建成和正在建的高尔夫球场达百余个。不少外商对此项投资兴趣浓厚。然而,高尔夫球场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却很少有人关注。
修建高尔夫球场大多首选林木葱茏地带。建造时,大片树木被砍伐,野生动物被赶走,原有植物被铲除,水土流失远远高于原自然景观。球场一般只栽种一两个引进草种,生物多样性很低。这些草种由于与当地的气候等自然条件不适应,抗病能力差,加之原本处于平衡的生态系统被破坏,病虫害极易暴发,一些危害草场的病虫害甚至蔓延到邻近地区的农作物。为了保持球场不受损害,管理者不得不大量喷施高毒杀虫剂。同时,由于蚯蚓常常在球场上留下粪便和泥堆,影响球的滚动,人们还施以其他药物将其杀死。这些杀虫药剂有的残留在土壤中,有的渗入地下水,有的随地表径流排入农田江河,造成环境污染。
另外,一个高尔夫球场平均需要占地2000亩,有的甚至高达3000亩以上。在个别地方也曾出现过占用耕地现象。对于我国这个人均耕地很少的农业大国来说,实在应引起重视。
高尔夫球场给很多国家都带来了同样的问题,但是国外的球场大多进行了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估,并解决了污染问题,而我国却很少考虑环保问题。专家指出,今后我国在审批高尔夫球场建设项目时,一要严格坚持利用荒地、不占耕地原则;二要重视环境评估,减少和避免生态破坏及污染,使高尔夫球真正成为“绿色运动”。


第10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国策漫笔

环保与政绩
白剑峰
到基层采访,经常可以听到一些地方领导说:“生产挣钱,环保花钱。经济上不去,环保搞得再好,也不能算政绩。”
此话发人深思。环保究竟算不算政绩?按理说,这个问题不难回答。保护环境,治理污染,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怎能不算政绩?然而,确实也有不少人把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对立起来,认为经济是“硬指标”,完成不好“乌纱”难保;而环保是“软指标”,搞好搞坏无关紧要。于是,咄咄怪事层出不穷:某地方政府吸引外资心切,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将在国外不准生产的重污染项目当作“金娃娃”抱进来,并称“先让老百姓吃饱肚子再说,污染一条河又算什么”。某大型企业在改扩建项目中,资金拮据时,首先想到停建环保设施,力保生产效益不受损。更有甚者,为了降低成本,有些企业的环保装置成了“摆设”,有人检查时就开着,人一走就关掉,任滚滚“黑龙”排入江湖……尽管如此,由于经济效益直线上升,不少“环境罪人”却戴上了“经济功臣”的帽子,荣耀一时。事实上,很少有人算过:在那些喜人的产值里,是否扣除了生态环境破坏的代价?是否扣除了人们健康受损的代价?这笔帐应该算。否则,数字就成了游戏,产值就成了灾祸。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多创点政绩是许多领导的心愿。所谓政绩,自然应该是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之举。但是,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就可能事与愿违。淮河沿岸过去大上小造纸、小皮革等污染项目,钱虽赚了点,但孩子们却连口清水也喝不上,这能算政绩吗?小秦岭金矿区一度乱采滥挖,资源浪费,环境恶化,这一代“透支”下一代的财富,“光要金子,不要孙子”,这能算政绩吗?事实上,这样的“政绩”越多,对社会的危害越大。少数人的口袋鼓了,但大多数人的利益却受到损害,此类“政绩”,群众是不欢迎的。
那么,何为真正的政绩?重要一点就是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实现经济、环境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而当二者发生矛盾时,宁可牺牲一点眼前利益,也不能污染环境。据悉,河南省已明确提出:今后考核地方干部政绩重点要看两条,一是经济上去了没有,二是污染下去了没有。如果污染总量没有按规定削减,有关领导不能提拔,有关企业不能评优。如此举措,令人欣喜。愿更多的地方都能“以环保论英雄”。


第10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节能:让地球于更蔚蓝
经节司
本世纪初,瑞典和美国的两位科学家预测认为,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地球有可能变暖,因为包围地球的大气中,二氧化碳这一成分具有“温室效应”。在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时,如何有效地利用和节约能源至关重要。从保护环境和供求平衡的角度考虑能源问题,首先就是要大力节约能源,其次是开发和使用可以替代石油煤炭的非化石燃料。也就是说,要保护环境,又要进行经济活动,当前最重要也是最现实的,就是要节约能源。
我国是资源短缺的国家,但创造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所需要的能源却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是美国的5倍,日本的9倍。这说明我国的能源浪费非常严重。
我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是以煤为主。50年代,我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基本上是单一的煤炭型结构。到1994年,我国石油、天然气和水电发电在一次能源生产中的比重增加到17.4%、2%和5.7%,而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重逐渐下降到75%左右。与石油相比,煤炭的生产和消费更易于造成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我国能源的高消耗,不仅造成了能源的惊人浪费,更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比如,全国9万多处乡镇煤矿中,未经批准非法开采的矿点就有4万多处。这些煤矿技术装备落后,乱采滥挖,资源回收率大约在10—20%之间,有的甚至低于10%。煤炭在开采过程中,同时要排出大量的矸石,每年排放量约1亿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矸石山约1200座,正在自燃的有110座,经过灭火处理解决自燃问题的仅占自燃矸石山总数的31.5%。矸石山在自燃过程中,要排放大量的有害气体。
不仅煤炭开采中浪费巨大,使用中造成的浪费也是难以计算的,由煤炭浪费造成的环境污染更是无法计算的。由于我国煤炭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程度低,包括煤炭在内的能源利用率只有30%,能源消耗系数比发达国家高4—8倍。从环境破坏上说,煤炭工业的废渣、废水、废气以及粉尘污染相当严重。
由此可见,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我们的长期课题。只有不断强化节能意识,才能让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更蔚蓝。


第10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新林天上来
——我国飞播造林40年述评
肖勇

飞播造林的出现是人工造林方式的一次重要变革。伴随着林业建设的蓬勃发展,我国的飞播造林事业走过了40年辉煌历程。
50年代初,在毛泽东主席“绿化祖国”、“实现大地园林化”的号召下,当时担任广东省委书记、省长的陶铸同志面对荒山面积大、人工造林速度慢的状况,提出了实施飞机播种造林的设想。1956年3月,广东省首次在吴川县进行了飞播造林试验。经过三年的试验研究,于1959年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试播云南松获得成功,从此迈出了我国飞播造林事业坚实的第一步。
同其他造林方式相比,飞播造林有着独特的优势。一是速度快、省劳力。一架飞机一个飞行日可播种5万亩,相当于5000个劳动日的造林面积。二是成本低、投资少。飞播造林一般平均每亩投资仅为2元至4元,加上播后管护等费用,一般每亩投资10元至20元,大大低于人工造林成本。三是活动范围广。运用飞机播种造林能够深入到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边远山区,可以大大加快这些地区的荒山绿化步伐。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积极支援飞播造林事业,40年来共完成飞播作业面积近3亿亩。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在没有任何国内资料可供参考的情况下,率先进行了我国首次飞播试验,为飞播造林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一些优秀的飞行员还在执行飞播任务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长眠于生前播绿的大山中。
在飞播造林的实践活动中,科研工作也取得很大成果,使飞播造林技术日趋成熟。中国民航研究所、中国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等一大批专家和广大飞行技术人员团结协作,联合攻关,在实施飞播造林的航高和航幅选择、导航和通信技术、解决种子落地移位的粘胶化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GPS全球卫星定位导航技术已在飞播造林中普遍应用,提高了飞行作业的安全性、准确性和播撒效率。

40年来,我国已有26个省、区、市的931个县市开展了飞播造林,飞播作业面积3.8亿多亩,成效面积1.3亿多亩。我国飞播林成效率很高,全国平均成效率为43.4%,浙江、湖南、陕西等省高达60—80%。飞播造林使全国森林覆盖率提高了0.9个百分点。在已建成的5亿多亩人工林中,1/4是飞播造林的结晶。在面积、规模和成效上,我国飞播造林均堪称世界之最。
飞播造林种草加快了荒漠化治理进程。1958年以来,分别在陕西、甘肃、内蒙古等荒漠化比较严重的西北六省区开始飞播治沙试验。至今已累计飞播治沙1200万亩,现保存乔、灌、草面积795万亩,有效地遏制了荒漠的扩张。飞播工作者还创造了生物治沙的世界奇迹——在年降水量仅100—200毫米、被国际上认为是“造林禁区”的干旱荒漠区实施飞播造林成功。联合国粮农组织一高级官员赞叹说:“应该让中国的飞播专家到非洲去治沙。”
片片飞播林构建起坚固的绿色屏障,发挥着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生态效益。37年前飞播试验成功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现已在东西河流域建成了300万亩的飞播林防护体系,使流域内水土流失减少了80%,河流汛期含沙量下降了77%,提高了金沙江、长江的水质。江西省兴国县过去是全国水土流失重点区之一,通过飞播造林,近十几年来森林覆盖率已由33.8%提高到72.3%,水土流失面积由284.9万亩下降到135.8万亩,昔日的“江南沙漠”已是山清水秀,林茂粮丰。

在我国现有的10亿多亩宜林荒山荒地中,有2.5亿亩为偏远难及的高山、远山地带和人迹罕至的荒漠沙地,如西北荒漠区、黄土高原区、南北方石质山区等。这些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严重,生态环境亟待改善。同时,这些地区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劳动力缺乏,人工造林困难重重。早在198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主动扎实地开展绿化祖国运动的指示》中说:“在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地区,要采用飞机或人工撒播树种草籽,以及封山封沙育林种草等方式,加快绿化。”到本世纪末,我国森林覆盖率要由现在的13.92%提高到15.5%。面对我国森林资源少、水土流失、风沙危害严重的现状,充分发挥飞播造林速度快、成本低的优势,卓有成效地开展飞播造林,是迅速扩大我国森林面积,增加植被覆盖率,实现我国造林绿化事业跨世纪宏伟目标的战略措施。
中国飞播造林事业,任重而道远。(附图片)


第10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健康城

疏通化纤法可治慢性肝病
刘墨林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病毒性肝炎和病毒携带者约有2.5亿人,我国占的比例较大。由于肝炎和肝病毒感染的发展易形成肝硬化、甚至肝癌,许多患者精神负担重。慢性肝炎常呈隐匿性发展,半数以上病人肝功呈“正常”,且无明显症状,或仅有乏力、右肋隐痛感,因而忽视复查。当有明显症状作B超时,不少人已发展为肝硬化。
近年来,众多临床医生研究认为,纤维化是慢性肝炎的重要问题,只要能使肝纤维化有效地吸收,将能治愈大批慢性肝炎,故此“乙型肝炎及纤维化治疗”被列为攻关课题。
用疏通化纤法施治慢性肝病,效果显著。疏通化纤法是通过抗肝纤维化,使肝纤维吸收为主,不断清除肝内淤积,从而疏通肝血流,更有效地治疗慢性肝炎,使其不形成肝硬化或使早中期肝硬化症状得到改善。同时部分患者从肝组织结构上得到不同程度的逆转,使肝脏血流通畅,保持代偿功能,有抗癌变效果。这种疗法,虽主要是治疗肝损害,但其抗病毒的远期效果也明显优于干扰素,对治疗急性肝炎,能显著降低转氨酶,恢复肝功能,转阴率较高。
(作者为河北邯郸朝阳肝病专科医院院长)


第10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自然之窗

黑颈鹤回家了
温波
地球上现有十五种鹤,我国有九种,其中独有的黑颈鹤是世界上最后发现的一种鹤类。
一八七六年,一位俄国探险家来到青海湖畔,在这里他发现了第一只黑颈鹤。由于这种鹤只生活在高原地区,远离人类的居住地,加上古代交通条件落后,所以黑颈鹤长期不为人类所知,也就不足为怪了。
黑颈鹤的繁殖地在青藏高原,越冬地却在云贵高原。青海省的隆宝滩自然保护区是黑颈鹤的主要栖息地,如今在青藏高原上总共生活着三千九百多只黑颈鹤。前不久来青藏高原考察的美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乔治·沙勒惊讶地说,他简直不敢相信这儿还有如此之多的黑颈鹤,因为人们普遍认为世界上的黑颈鹤已不足一千只了。
黑颈鹤冬天栖息地之一的草海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被世人誉为“高原上的明珠”。这里的湿地曾吸引着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候鸟。然而,一九五八年的一场向草海要粮、围湖造田的运动使得草海脆弱的湿地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一九七一年,草海的湖水几乎被全部排光,一颗高原上的明珠陨落了。
随着湖水干涸,曾每年来此越冬的黑颈鹤消失了,随之而来的却是一次接一次的生态灾难。大自然给人类的这一教训是深刻的。八十年代初,人们开始蓄水恢复草海,并将草海列为自然保护区。当年冬天,一群黑颈鹤奇迹般地飞回到这个几千年来一直是它们家园的地方。黑颈鹤飞回草海的喜讯在世界各地传播着,在地球另一边的美国威斯康星州巴拉布也有人注意到了。七十年代初,两位康奈尔大学毕业生在巴拉布建立了一个“国际鹤类基金会”。该基金会的一位负责人吉姆·哈瑞斯得知草海的喜讯,他认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个奇迹,而且是向世人证明自然保护和经济发展可以携手共进的良机。于是“国际鹤类基金会”的代表们千里迢迢飞过大洋来到了草海,帮助中国进一步保护草海的黑颈鹤。
云南大学生物系何晓瑞教授指出,五六十年代,在云南东北各县曾广布着黑颈鹤,但由于人类的捕杀及环境的破坏,黑颈鹤只好背井离乡,现在只能在海拔两千四百至三千二百米的高山沼泽、草甸才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虽然黑颈鹤生存环境仍然十分艰难,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身到保护鹤类的行动中。(附图片)
黑颈鹤之舞王怡人摄


第10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健康城

类风湿关节炎并不可怕
李振华
类风湿关节炎可能是所有风湿病中最严重、最痛苦的一种疾病,属于病因不明的疑难杂症。目前类风湿病的致残率仍然很高,而真正导致患者致残的原因,除了少部分是由于患者对本病认识不足而不及时就诊耽误病情外,大部分是盲目偏信某些偏方、秘方之类的信息,而不去正规医疗机构诊治;对治疗没有耐心而采取“应急治疗”等。
鉴于以上原因,类风湿患者应该掌握以下常识:
1.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其产生的效果和远景将大大胜于后期和晚期诊断和治疗。
2.就诊于风湿病方面有专业特长的医生,以免漏诊、误诊。
3.做全面系统的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物理检查等),有利于临床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
4.定期向专业人士咨询,树立信心和耐心,作好长期治疗的思想准备。
鉴于国内外对此种疾病研究仍在探索之中,患者应该以一种积极而健康的心态面对疾病,早诊断和早治疗,树立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信心,最大限度地降低致残率。类风湿关节炎并不可怕,只要患者和医生积极配合,大多数病人是能得到康复的。
(作者为全国专科疾病北京中医治疗中心教授)


第10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这不是苏州园林,也不是风景名胜,而是连续四年获得全国绿化先进单位称号的贵州茅台酒厂厂区一角。 王翼南摄


第10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中国肿瘤专家、中国医学院肿瘤医院教授邵永孚在为病人查体。 邹中华摄黑颈鹤之舞 王怡人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