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月10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本报快讯

  本报快讯
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将于近日访问波黑。他将与穆族、克族和塞族人会谈,并会见北约多国部队指挥官。
美国总统克林顿将于本周五启程访问波黑,看望驻扎当地的美军士兵。
自1992年7月开始,有21个国家参加,长达3年半的萨拉热窝空运行动于近日结束。这是有史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空中援助。它一度承担了萨市供应物资90%的运输。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落选总统重操旧业
瓦文萨想当电工
本报驻华沙记者朱富贤
波兰前总统瓦文萨在去年11月举行的大选中败北。这位落选总统何去何从,成为新闻界追踪的热点。近日,瓦文萨感冒,身体欠佳。就瓦文萨考虑回格但斯克造船厂干“老本行”当电工一事,波兰《选举报》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他的夫人达努塔·瓦文萨。
达努塔回答很爽快,她说,确有此事。一旦度完假期,他就回到原来的地方去工作。今年,他刚过53岁,还不到退休年龄。否则,他又能到哪里去,靠什么生活?“不劳动者不得食”嘛。
1989年4月17日,波兰团结工会在华沙法院重新登记注册,获合法地位。与此同时,瓦文萨再次当选团结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于是,他向船厂领导提出不带工资休假。1990年12月9日,他当选总统后把休假期限延续到总统任期,一直到1996年3月29日。所以,他的工作编制一直在造船厂内,没有被除名。
1995年11月22日,竞选失败后的第三天,瓦文萨在回格但斯克的飞机上对记者说,我是电工,可能回到船厂去,修修电瓶车等等。那时,贴身警卫将陪伴着我(根据波兰法律规定,凡当过总统的公民将终身配备汽车和警卫,享受免费医疗)。
从1980年起,瓦文萨就在格但斯克造船厂运输科管辖面积只有30来平方米的电机机车维修车间工作,人们称他是一把“好手”。维修车间主任彼得·维泰克说,瓦文萨是一位技术“能手”,他能“熟练地”排除电瓶车和堆积机的故障。但是,这里的工作很辛苦,从早晨6时一直工作到下午2点45分。
瓦文萨结束假期、要求“上班”的报告将在本周内提出。造船厂厂长理查德·戈卢赫对瓦文萨的要求表示理解,认为他完全有权工作,并将雇用他为船厂电工。
几天前,现造船厂团结工会主席耶日·博罗夫查克对瓦文萨说:“既然你回来了,我把工会主席的位子让给你。”但后者拒绝了这一建议,他说想回到以前工作过的地方。
曾与瓦文萨一起工作过6年的电工耶日·雅辛斯基说,瓦文萨是他的伙伴,他为瓦文萨能回来工作感到很高兴,这里一切照旧。
(本报华沙1月9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莫斯塔尔——
波黑和平进程又一晴雨表
本报驻贝尔格莱德记者胡锡进
为平息波黑克、穆两族新近在莫斯塔尔爆发的冲突,北约执行和平部队的装甲车上周末开进了这个波黑南部城市。波黑全面和平协议墨迹未干,协议基座之一——穆—克联邦先亮出了红灯。
莫斯塔尔曾是克、穆族冲突的焦点地区,也是穆—克联邦协议签署后,西方包办这桩“没有爱情的婚姻”下功夫最大的地区。从1994年7月开始,欧盟对该城实施为期2年的托管,迄今已为重建城市提供了3亿德国马克援助。目前克、穆两族大致沿市区的内雷特瓦河各占一侧。西岸是克族人“赫尔采格—波斯尼亚克罗地亚共和国”的首府所在地。按照穆—克联邦的日程表,本月21日,莫斯塔尔市内两族分界线应完全开放,城市划为6个区,克族共和国与萨拉热窝政府也将放弃各自的权力机构,为统一的穆—克联邦“正式运转”铺平道路。新年以来的危机,导火索是克族军警先在莫市打死一名穆斯林青年。穆斯林人就此进行报复,又引起双方的轮番报复,其中一名克族警察被打死,双方军队再次进入以往阵地,城市在枪声、爆炸声中“颤抖”。事件发生后,克族方面要求将城市的分裂合法化,遭到欧盟行政长官的断然拒绝,穆族方面则要求北约对他们提供保护。舆论认为,由于有西方的压力,克、穆族目前在莫斯塔尔再次发生全面冲突的可能性不大,但莫斯塔尔新年的枪声强烈冲击了本来就很脆弱的波黑和平,增加了波黑各族人民对能否落实和平协议的担忧。
莫斯塔尔的未来是波黑穆—克联邦成败的试金石。对于近日的冲突,舆论中出现种种悲观的分析:第一,由于波黑战争结束,克、穆两族不再有军事上共同对付塞族的需要,两族之间的矛盾有所上升,穆—克联邦的基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脆弱;第二,波黑尤其是黑塞哥维那即波黑南部的克族人一直将自己看成克罗地亚的一部分,克控区的国旗、货币、电话号码等等都与母国完全一致或明显“克罗地亚化”,那里的居民甚至参加了去年末的克罗地亚议会选举,这一切显然为波黑穆族所难以容忍;第三,德国是克罗地亚的传统盟友,美国是穆—克联邦协议的促成者,如果说西方对塞尔维亚方面的态度相对一致的话,对克罗地亚的态度则比较复杂,克罗地亚方面有更大的回旋余地;第四,波黑塞族随时都在“等着”穆—克联邦出现危机,穆—克联邦的任何削弱,都会影响整个波黑的和平进程。
近来不断有人说,波黑和平进程的晴雨表过去在萨拉热窝,现在移到了莫斯塔尔,看来有一定道理。莫斯塔尔集中了克、穆族之间的各种问题,又是国际社会在波黑实行托管的唯一地区,欧盟为此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因此,如何在莫斯塔尔落实和平协议,对于波黑的和平进程来说,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典型意义。
(本报贝尔格莱德1月8日电)(附图片)
北约维和部队的西班牙士兵1月8日在开进波黑莫斯塔尔市途中,将装甲车停在路边小憩。  新华社发


第6版(国际)
专栏:

  安理会谴责克境内侵犯人权现象
本报联合国1月8日电记者许世铨、何洪泽报道:安理会今天审议了克罗地亚境内的人权情况。会后发表主席声明,对发生在克罗地亚境内的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的行为表示关切和强烈的谴责。
加利秘书长去年12月21日向安理会提交了关于克罗地亚境内人权情况的报告。报告说,在克罗地亚政府军向前北区和南区发动军事攻击以后,在该地区发生了侵犯当地塞族人权的情况,包括杀害平民、大规模抢劫和焚烧塞族人的财产、骚扰和虐待留下的塞族人、阻止塞族难民返回自己的家园等。
安理会对上述情况表示严重关切。它重申要求克罗地亚政府立即采取措施,停止违反塞族人权的行为,并向塞族人提供他们迫切需要的食物、医疗和住处。安理会还重申,所有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的人将对其行为负个人的责任。它要求克罗地亚政府逮捕所有犯罪人员,并把他们交给有关国际法庭。
据秘书长的报告,目前在南盟境内的原克罗地亚克拉伊纳塞族难民有20万人,占该地区塞族人的90%,其中2万多人表示愿意返回克罗地亚。
安理会强调,该地区的塞族难民有权利安全和有尊严地返回家园。它要求克罗地亚政府尊重这些塞族难民的权利,不仅不要采取任何措施妨碍他们的回归,还应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回来。
安理会还强调,在克罗地亚宪法和其他法律中充分保证塞族少数民族的权利十分重要。


第6版(国际)
专栏:

  匈前总理格罗斯病逝
匈牙利前总理格罗斯·卡罗伊一月七日晚在布达佩斯附近的格德勒病逝,享年六十六岁。格罗斯一九三○年生于米什科尔茨市,一九四五年加入共产党,一九八七年六月至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任匈政府总理,一九八八年五月至一九八九年十月任社会主义工人党总书记,一九九○年后成为匈工人党党员。


第6版(国际)
专栏:

  卡拉季奇称塞族不会离开萨市
北约直升机将在萨市上空巡逻
据新华社贝尔格莱德1月8日电波黑塞族领导人卡拉季奇1月8日在萨拉热窝召开的塞族知识分子会议上说,必须设法使塞族留在萨拉热窝而不接受穆斯林政权。他强调,必须共同努力找到解决萨拉热窝问题的办法,塞族居民才会消除恐惧心理。
卡拉季奇说,如果塞族人迁出萨拉热窝,100万乃至150万穆斯林就会迁入萨拉热窝。
据新华社贝尔格莱德1月8日电(记者王森)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议会议长克拉伊什尼克今天致函国际社会高级代表比尔特,要求他10日作出将萨拉热窝塞族区转交给穆—克联邦的期限推迟到今年9月15日的决定,否则,塞族居民就会离开萨拉热窝或留在萨拉热窝而不接受穆斯林政权。
根据《波黑和平协议》,在协议正式签署后90天内,萨拉热窝塞族区应移交给穆—克联邦政权管辖。许多塞族居民惧怕受到穆斯林迫害,纷纷离开或准备离开萨拉热窝。
据新华社萨格勒布1月8日电北约波黑和平协议执行部队8日说,美军的“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将在萨拉热窝上空巡逻,以对付袭击北约部队的狙击手。
北约部队发言人雷纳上校说,两架“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已经部署在萨拉热窝。这种直升机备有红外遥感和电视摄像装置,能够准确地判断狙击手的位置。
北约使用武装直升机巡逻的决定是在过去几天里北约人员和装备一再遭到狙击手袭击的情况下作出的。上星期,一名意大利士兵在萨拉热窝巡逻时被打伤,法国和美国各有一架飞机在萨拉热窝机场降落时遭到了轻武器的袭击。


第6版(国际)
专栏:

  瑞典前副首相被解除犯罪嫌疑
瑞典国家检察院院长扬·达尼埃尔松八日就有争议的“信用卡事件”同瑞典前副首相莫娜·萨林进行谈话后,宣布解除其犯罪嫌疑。但在去年十月,瑞典报纸披露她曾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政府信用卡为个人购买衣物、在餐馆就餐和租用汽车。


第6版(国际)
专栏:

  非国大反对建立“白人家园”
否认曾卷入政治暴力活动
据新华社约翰内斯堡1月8日电(记者刘也刚)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副主席、第一副总统姆贝基今天说,非国大反对荷兰裔南非白人(阿非利加人)通过建立独立的“白人家园”实现白人自治。
姆贝基强调,南非黑人不想灭绝阿非利加人的语言和文化,但反对通过建立少数白人的种族主义独立实体来解决上述问题。南非白人约占全国4100万人口的13%,而阿非利加人约占白人人口一半以上。
据新华社约翰内斯堡1月8日电南非第一副总统、非洲人国民大会(非国大)副主席姆贝基今天否认最近发生在夸祖鲁-纳塔尔省的暴力活动是由非国大和因卡塔自由党支持者之间的冲突引起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突尼斯总统与卡扎菲会晤
本报突尼斯1月9日电记者吕志星报道:据突尼斯总统发言人宣布,利比亚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应突尼斯总统本·阿里的邀请,昨天在突尼斯边界城市梅德宁举行了工作会晤,双方就两国友好关系、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的活动和共同关心的双边、地区以及国际问题进行了会谈。
本·阿里总统重申,突尼斯支持利比亚人民为寻求公正、体面解决利比亚同西方国家存在的危机所作的努力,以避免禁运给利比亚和该地区人民造成不利影响。


第6版(国际)
专栏:

  立总统拒受外长国防部长辞呈
立陶宛总统布拉藻斯卡斯八日宣布不接受外交部长吉利斯和国防部长布特克维丘斯的辞呈。去年十二月二十日,立陶宛最大的两家商业银行被勒令停业,总理什莱扎维丘斯利用事先获得的消息,将自己在其中一家银行的存款取出。两位部长因对总理此举不满而于今年一月五日向总统提出辞呈。


第6版(国际)
专栏:国外特写

  车臣武装再劫人质
1月8日深夜,数百名车臣恐怖分子在杜达耶夫的女婿、28岁的拉杜耶夫的带领下越过车臣边界,窜入达吉斯坦自治共和国首府马哈奇卡拉西北方向的基兹利亚尔市。9日凌晨,莫斯科时间5时45分左右,这批恐怖分子迅速占据了该市的市立医院和妇产医院,把千余名医护人员和病人劫持为人质。医院附近的一些居民楼也被占据。恐怖分子扬言,他们手中有3000左右人质,如果俄联邦部队不撤离车臣,人质将被处死……当地的俄联邦部队和乘武装直升机迅速赶到的增援部队同恐怖分子进行了激烈的枪战。10时30分左右,一名恐怖分子通过无线电台同当地内务部队司令部对话说,如果1个车臣人被打死,他们就要处决15名人质,气焰十分嚣张。
9日上午,恐怖分子还企图控制该市的机场、火车站和桥梁。俄联邦部队与之激烈交火,双方都有伤亡。下午,被恐怖分子占据的医院已被俄联邦部队包围。恐怖分子把妇女作为“活盾牌”,抵挡俄联邦部队的枪弹。与此同时,俄罗斯北高加索军区的部队迅速切断了这批恐怖分子向车臣方向撤退的道路,同时也切断了他们向达吉斯坦纵深地区流窜的道路。
叶利钦总统当天上午就基兹利亚尔发生的事件在克里姆林宫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俄总理切尔诺梅尔金、安全委员会秘书洛博夫、总统第一助理伊柳申、国防部长格拉乔夫、内务部长库利科夫、联邦边防局局长尼古拉耶夫、联邦安全局局长巴尔苏科夫等人参加了会议。叶利钦总统严厉地批评了有关部门的工作,尤其批评了联邦边防局的工作,说边防军在睡大觉。在会上,叶利钦总统要求采取果断行动对付当天凌晨窜入基兹利亚尔市的车臣恐怖分子,决定由联邦安全局局长巴尔苏科夫负责协调和领导对付这批恐怖分子的工作。
据报道,车臣武装分子已处死两名人质,俄联邦武装力量和恐怖分子仍在对抗之中。
去年6月14日,俄联邦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的布琼诺夫斯克市发生了类似的事件。当时,一批车臣恐怖分子分乘两辆卡车窜入该市,曾一度占领了该市的行政大楼、电信中心和医院。俄联邦部队迅速平息了那次骚乱。
(本报莫斯科1月9日电)(附图片)
人质事件发生地示意图孙伟绘


第6版(国际)
专栏:

  孟加拉国大选再次推迟
孟加拉国选举委员会八日下午再次宣布推迟大选日期,由前定的二月七日改为二月十五日。由于反对党和政府方面不能就现总理辞职和组成中立看守政府主持大选等问题达成妥协,孟选举委员会去年十二月以来已三次推迟选举日程。


第6版(国际)
专栏:

  金泳三阐释今年工作目标
说自己从未收取过“黑钱”
本报汉城1月9日电记者徐宝康报道:韩国总统金泳三今天发表电视讲话,提出了韩国政府今年的6大工作目标。
这6大工作目标是:缓和朝鲜半岛的紧张状态,改善南北关系;加强经济实力,奠定先进经济基础;继续改革,建立国家廉政制度;开展“生活改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社会基础建设;积极参与世界新秩序的建设。
金泳三说,为在21世纪初把韩国建设成为发达国家,必须革新目前落后的制度和意识及陋习。韩国目前开展的“匡正历史”运动,就是为了“第2次建国”。
金泳三说,在治愈“韩国病”中,最大的“病”是总统受贿。他说,他在在野党时期和当选总统之前,为从事政治活动也曾得到过支持者的帮助,但从未收取过任何“不干净的黑钱”,从没有为“个人蓄财”而收取过一分钱,除现有的住宅外,没有任何一寸土地。
金泳三强调说,政治必须要从金钱中解放出来。不进行“变革和改革”,就不可能有国家明朗的未来。
在谈到今年的经济发展时,金泳三说,今年的经济条件比去年困难,要把物价增长率控制在4.5%左右。为大力支持中小企业,政府将成立中小企业厅,以缓和“两极化”现象。今年国家的工作中心,是“让全体国民都能够过上安心而舒适的生活”。为消除国民对各种事故的恐惧心理,要把“安全文化”作为一项主要政策来抓。
金泳三最后在谈及韩国政界目前有人主张要实行“内阁制”和“总统4年任期制”时表示,如果实行了内阁制,韩国“权钱交易”的腐败现象就会东山再起,党阀政治将导致民主的倒退。他认为,“总统制是正确的,宪法规定的总统任期应维持不变”。


第6版(国际)
专栏:

  对巴经援国际会议召开
本报巴黎1月9日电记者杨汝生报道:经济援助巴勒斯坦国际会议今天在巴黎举行,巴勒斯坦国总统阿拉法特、50多个国家的部长和一些国际机构的代表应邀出席。
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评估巴勒斯坦建设的需要和进一步动员国际社会援助巴勒斯坦。
由于巴勒斯坦自治区的不断扩大,巴勒斯坦领导人和联合国都希望说服出资国今年兑现6.5亿美元的承诺,以实现一些基础设施计划,其中0.75亿美元用于支付巴勒斯坦当局的行政开支。1993年巴以和解后,国际社会曾允诺在5年内向巴勒斯坦提供24亿美元的援款。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盟15国、美国、俄国、其他工业国家和一些亚洲伊斯兰国家的代表参加了今天的会议。
昨天下午,阿拉法特和法国总理朱佩签署了一项向巴提供0.775亿法郎的财政议定书,其中一部分将用于加沙港口建设的准备工作。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两组织抵制大选
据新华社大马士革1月8日电以叙利亚为基地的解放巴勒斯坦民主阵线(民阵)和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人阵)决定联合抵制定于本月20日举行的首次巴勒斯坦大选。
民阵领导人哈瓦特今天在这两个组织联合举行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说,巴自治政权的选举法不民主且受到奥斯陆会议框架的限制。他要求举行完全自由的大选。


第6版(国际)
专栏:

  伊朗重申奉行“一个中国”政策
塞浦路斯总统外长会见田曾佩
据新华社德黑兰1月8日电(记者陈铭)伊朗外交部长韦拉亚提今天向正在这里访问的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田曾佩重申,伊朗将坚定地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反对西方国家借口人权问题干涉中国内政。
韦拉亚提说,伊中两国关系发展很好,双方在国际事务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经贸合作关系有较大发展。伊朗愿进一步加强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
田曾佩是7日抵达伊朗首都德黑兰的。他对伊方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不与台湾发生官方往来、以及在人权问题上支持中国表示感谢和赞赏。
据新华社尼科西亚1月5日电(记者黄建明)塞浦路斯总统克莱里季斯今天在会见正在这里访问的中国副外长田曾佩时说,塞浦路斯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他对两国在贸易合作及文化交流等方面的良好发展表示满意。
克莱里季斯祝愿两国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田曾佩说,两国建交25年来,关系发展很好,两国的经贸关系前景广阔。同一天塞浦路斯外长米海利季斯也会见了田曾佩。


第6版(国际)
专栏:

  捷克将申请加入欧盟
捷克外长齐耶莱涅茨八日在赫尔辛基表示,捷克将于本月底向欧洲联盟递交加入欧盟的申请,并估计捷克和欧盟可能在两年内就其入盟问题进行谈判。齐耶莱涅茨说,捷克申请加入欧盟是出于经济和安全两方面的原因,加入欧盟将进一步促进捷克经济的发展。


第6版(国际)
专栏:

  谢瓦尔德纳泽谈阿布哈兹问题
格鲁吉亚总统谢瓦尔德纳泽一月八日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宣布格鲁吉亚将用二年至三年时间使国家实现完全统一和恢复正常生活。谢瓦尔德纳泽说,一九九六年他将致力于恢复国家领土完整,用政治和武力相结合的办法来解决格鲁吉亚同阿布哈兹地区的冲突。


第6版(国际)
专栏:

  普里马科夫出任俄外长
本报莫斯科1月9日电记者许恒声报道:根据俄总统新闻处今晚发布的消息,叶利钦总统已签署命令,任命普里马科夫院士为俄罗斯外交部长。
据报道,现年66岁的普里马科夫院士原任俄对外情报局局长。
原外长科济列夫去年12月17日被选为俄国家杜马议员。根据俄宪法,杜马议员不得在国家机构担任公职,1月5日,叶利钦总统签署命令,解除了他的外长职务。


第6版(国际)
专栏:

  加利与意国防部长会晤
意总理迪尼同桑特会谈
据新华社罗马1月8日电(记者杨爱国)意大利国防部长多梅尼科·科尔乔内8日在这里同来访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就联合国的作用以及意大利同联合国之间的合作问题交换了意见。
加利感谢意大利政府对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中提供的支持,并对意大利最近派兵参加波黑和平协议执行部队表示赞赏。意大利南部的布林迪西港军用机场是目前联合国在全球的唯一一个维和行动后勤基地。
据新华社罗马1月8日电(记者袁锦林)意大利总理迪尼8日上午同前来这里访问的欧洲联盟委员会主席桑特在总理府举行了会谈。
双方讨论了今年上半年意大利在欧盟中的作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修改、欧洲统一货币进程、改善就业状况战略的拟定以及前南地区的重建、大西洋两岸关系和欧洲—亚洲关系等问题。迪尼表示,意大利作为今年上半年的欧盟轮值主席国,将“尽全力完成欧盟赋予的这一重要使命”。


第6版(国际)
专栏:

  缅甸报纸发表社论
称赞缅中友谊不断发展
新华社仰光1月9日电(记者张云飞)缅甸3家官方报纸今天分别就缅甸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主席丹瑞访华发表社论,高度评价这次访问,称赞缅中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
《镜报》发表社论说,缅甸和中国传统上是友好胞波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是模范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家。
社论说,缅中两国老一辈领导人对缅中关系发展曾作过积极的指示,新一代领导人要继续作出努力。
《缅甸新光报》在社论中指出,丹瑞主席的友好之行,不仅能促进缅中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而且有利于本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
英文版《缅甸新光报》在社论中说,缅甸代表团在1996年新年伊始访问友好邻邦将带来更多吉祥。该报还说丹瑞主席的这次重要访问将进一步促进缅中友好合作关系向前发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