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9月2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国庆专页)
专栏:

  缤纷舞台呈异彩
近年来,我国舞台艺术的创作演出繁荣兴旺、异彩纷呈。在戏曲、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儿童剧等舞台艺术领域内优秀剧目不断涌现,艺术人才脱颖而出。广大艺术工作者抓住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极好机遇,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文艺创作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要求,积极深入生活,紧握时代的脉搏、倾听人民的心声。他们以辛勤的汗水浇灌着祖国的艺术园地,使我国的艺苑呈现出了一派繁花似锦的景象。
弘扬主旋律,塑造以孔繁森、张鸣岐等为代表的当代英雄形象,是近来舞台艺术创作演出获得成功的显著标志。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山西、山东、吉林、四川、西藏、辽宁、北京等地的文艺工作者,纷纷深入到英雄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体验生活,以满腔热情创作出一批表现英雄高尚情操的话剧、歌舞剧和京剧,在全国巡演,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好评。
近年来优秀的舞台艺术作品还集中体现在这一领域的政府奖——文华奖的获奖剧目中。从戏曲《虎将军》、《山歌情》、《高高的炼塔》、《西厢记》、《红楼梦》、《三醉酒》,到话剧《大桥》、《天边有一簇圣火》、《天下第一楼》、《同船过渡》;从歌剧《张骞》、《马可·波罗》到舞剧《阿诗玛》、《土里巴人》,我们不难看出,我国舞台艺术已是好戏迭出,日趋繁荣。
文华奖自1991年设立以来,今年已成功地评选了五届。文华奖作为激励和奖掖新创剧目和优秀艺术人才的一种机制,通过其鲜明的导向性,在引导全国艺术创作,推动精品生产上,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文华奖强调艺术创作的整体性,因此,几年来文华奖推出的创作和表演人才也为数不少,而且一些人才是新人。
花开五度看文华,从获奖剧目中我们可以看出,艺术家们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的观念日渐加强,艺术作品的品格正朝着雅俗共赏的方向转变,剧目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逐步提高,精品意识正在强化。艺术品由于具备了这些特点,演出场次也大大提高。今年的获奖剧目在参评时,大奖话剧《三醉酒》已演出167场,龙江剧《木兰传奇》演出77场,话剧《旮旯胡同》演出117场,舞剧《土里巴人》演出80场。
从近年来我国舞台艺术取得的丰硕成果中我们验证了这样一些经验,一是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作指针,坚持文艺“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文艺反映社会主义时代主旋律,反映时代精神、民族精神,这样才有可能创作出不愧于伟大时代的艺术精品。二是艺术家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以弘扬主旋律,塑造时代英雄和民族精神为己任。三是要有文化主管部门的重视,要有经费和人才的投入。
从五届文华奖尤其是去年文华奖的情况看,我国的舞台艺术创作和演出已具有良好的态势,在广大艺术工作者的努力下,能反映我们火热生活,颂扬时代精神,与时代相称并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品定会越来越多。
               (文化部艺术局供稿)
(附图片)
题图为歌舞《西出阳关》剧照


第2版(国庆专页)
专栏:

  中国电影:努力奏响时代主旋律
广播电影电视部最近作出了做好重点影片发行放映工作的决定,要求各级电影发行公司每年购买的重点影片占全年影片发行总量的15%,电影放映单位每年重点影片的场次不少于全年总场次的15%,并公布了今年首批国产重点影片名单。首批国产重点影片一共有8部,其中,故事片有:《七·七事变》、《杨开慧》、《红樱桃》、《九香》、《敌后武工队》、《生死千里》;纪录片有《抗美援朝》和《陈嘉庚》。这是我国电影主管部门在电影行业机制改革中保护民族电影的重大措施,也表明广大电影工作者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贯彻江泽民总书记“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和“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指示的决心和行动。
从1993年1月开始实施的电影行业机制改革,使我国电影行业逐步由计划经济模式迈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轨道,产、供、销三者利益分配不公的矛盾得到了缓解。改革给制片、发行、放映以及其他电影部门带来了巨大冲击力,更带来了新的生机与希望,使我国电影创作生产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近些年,在每年生产的150部左右的故事片中,思想平庸、格调低下、粗制滥造的作品逐步减少,而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影片明显增多,连续几年反映现实题材的电影创作占全部影片的60%以上,其中好的或比较好的影片占了1/3,每年都有3至4部影片公映后在社会上反响强烈。这3年获得电影政府奖(今年改称电影华表奖)的最佳故事片《蒋筑英》(1992年出品)、《凤凰琴》(1993年出品)、《被告山杠爷》(1994年出品)和其他优秀影片的摄制成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们这支队伍是一支能打硬仗、能出精品的队伍,而他们正是奏响时代主旋律的生力军。
本文开头提到的8部重点影片,有5部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而创作的。这5部影片不仅题材重大,而且都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以史诗性巨片《七·七事变》为例,作为一部纪录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战争起点的“七·七事变”这一重大事件的故事片,创作、拍摄的难度是很大的,但曾经拍过《开国大典》、《重庆谈判》的李前宽、肖桂云,紧紧地抓住了弘扬中国人民“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民族魂这个戏核,既拍出了战争片的场面和气势,又塑造出了宋哲元、佟麟阁、赵登禹等激励后人的爱国将士的群像。
不久前,中央领导同志对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选取古今中外著名少年英雄的事迹拍摄系列动画片给予很高评价。指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是文化战线的重要任务。中央领导同志希望让我国自己的动画英雄形象成为广大少年儿童的楷模和朋友。这是党中央对动画电影工作者的期望,也是对繁荣少年文艺的期望。
今年是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暨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的日子,我们相信,有时代责任感的我国电影工作者,一定会继承中国电影的优良传统,为在银幕上把时代主旋律奏得更响作出不断的努力。    
  (广电部电影局供稿)
(附图片)
上图为长影新片《敌后武工队》剧照


第2版(国庆专页)
专栏:

  文学的新收获
进入90年代以来,经济体制的变化,给文学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怎样既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条件,又能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这是近几年文学工作者所竭力探索的新问题。经过党中央的倡导和社会实践的教育,“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已成为越来越多文学工作者的共识。在广大文学工作者的努力下,文学的各个门类: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儿童文学,等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新开拓、新发展,出现了一批令人欣喜的新作。
被誉为文学尖兵的报告文学继续发挥着尖兵的作用。5年前,一部《她的中国心》风靡长城内外,拨动了亿万读者的心弦。继之,《无极之路》、《魂系青山》、《沂蒙九章》等一批优秀作品纷纷问世。报告文学和表现革命历史题材的电影,成为当时文坛上两大壮丽的景观。最近出现的《世纪寓言》、《南街村》等,以其对生活的新发现、新思考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它们显示出报告文学的蓬勃生机。
长篇小说是一个时期文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几年长篇新作数量很多,据有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90年代的长篇新作每年约有400部上下,年出版量超过了“文革”前17年的长篇出版总量。在数量众多的长篇中,优秀作品只是少数,但它们的新建树却是不容忽视的。首先引人注目的是历史题材的长篇,如凌力的《暮鼓晨钟》、唐浩明的《曾国藩》、韩静霆的《孙武》、二月河的《康熙大帝》等,都曾在读者中引起热烈的反响。特别是革命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近几年有着十分可喜的新收获。李尔重的《新战争与和平》、周而复的《长城万里图》、王火的《战争和人》,这三部描写抗日战争的长篇巨著,把我国的战争文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它们都具有浓郁的史诗性,把对革命战争的全景式把握和对人物命运的细腻刻画和谐地结合起来。表现当代生活的长篇,近几年也在不断涌现,如刘玉民的《骚动之秋》、柯岩的《他乡明月》、张平的《天网》。前者写农村改革,次者写旅外生活,后者表现反腐倡廉,它们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近几年的中短篇创作也很活跃,涌现出一大批很有才华的创作新秀。长、中、短篇的内容、题材、形式、风格都有新的拓展。
散文的“异军突起”,是90年代文学中的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不但作家写散文,评论家、理论家也纷纷闯进散文园地;不但文学报刊发表散文,全国2000多张报纸的副刊也大量发表散文。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散文热”。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时候,出现了许多正气凛然、气壮山河的好散文。老作家刘白羽的《心灵的历程》,不但是近期散文创作的重要收获,也是90年代文学创作的重要收获。
考察90年代的文学足迹,人们有欣喜,也有忧虑。精品力作的数量比较少,特别是表现当前建设和改革的力作,更显得凤毛麟角。和人民的要求比较起来,文学仍是很不相称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潮,对文学仍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一些低级庸俗的“通俗文学”在抢占文化市场,浊化了社会风气,也对严肃文学形成强劲的冲击波。这些问题,都有待于今后加以解决。
               (中国作协《文艺报》供稿)


第2版(国庆专页)
专栏:

  编者致辞
这里发表的几篇文章,虽然不能反映文艺的全貌,但它所传达的信息是令人振奋的。这就是进入新时期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我们的文艺出现了一个新的繁荣期。
江泽民总书记代表党中央曾一直寄希望于作家艺术家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并对当代文艺创作鲜明地提出了“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要求。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已化为广大作家艺术家的自觉行动,积极进行艺术实践,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艺术实践一再证明:文艺的成就取决于文艺同人民结合的程度。愿我们的作家艺术家同人民群众永远保持血肉联系,永远保持艺术创造的新鲜活力。


第2版(国庆专页)
专栏:

  绚丽多姿的电视艺术
我国电视剧创作起步于一九七九年,到现在不过十六个年头,却已有每年生产六千部集左右的高产纪录,数量惊人,质量也不断提高。
这几年,在江泽民同志“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和“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号召下,反映改革开放现实生活和其他题材的长、中、短篇电视剧大量涌现。
《沟里人》、《双桥故事》、《农民的儿子》、《京九情》、《大潮汐》、《情满珠江》等电视剧,把镜头直接对准改革开放大潮中的工业、农业、商业战线的沸腾生活,塑造了一批有光彩的当代改革者艺术形象。《九·一八大案纪实》、《纪委书记》等作品反映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健全。《一个医生的故事》、《好人燕居谦》、《焦裕禄》等作品,塑造了一批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各行各业模范人物的动人形象。《上海大风暴》、《大进攻序曲》、《黄齐生与王若飞》、《乌兰夫》、《赵尚志》等作品,则反映了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再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
古代题材的《三国演义》、《孔子》等作品,既表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历史传统,也给人以思想与艺术上的启迪。综观这几年的电视剧,可以鲜明地感受到,其创作主流始终是健康向上的,而且艺术水准在不断提高,观赏性也在逐步增强。
近年来,很受群众喜爱的电视文艺晚会的内容更趋丰富多彩,形式也不断变化与出新,表现得更加千姿百态。像一九九五年春节,由文化部和中央电视台分别组织的文艺晚会,因其内容健康充实,色彩斑斓缤纷而又充满欢乐祥和的气氛被观众称赞。建国四十五周年时播出的大型群众歌咏电视晚会《祖国万岁》和《百歌颂中华》文艺晚会,气势磅礴,样式新颖,震动了全国观众的心。不久前播出的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光明赞》,也备受赞誉。最近为庆祝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而播出的文艺晚会,在社会上和海内外均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视文艺晚会,其优秀作品都能贴近时代,展示当代社会生活的前进主潮,反映中国人民新的精神面貌,表现十二亿神州儿女为振兴中华而奋勇拚搏的豪情壮志,奏响了时代的主旋律。
在今天的世界,电视是传播最快捷最广泛的大众宣传媒介,一部好的电视艺术作品在中央电视台播出,通过卫星传递,可使几千万甚至几亿人同时收看到,影响非常巨大。因此,健康优美的电视艺术节目,已成为我国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最主要的鉴赏对象,它已普遍渗透到村镇城乡,特别是大部分家庭,对丰富十二亿人民的文艺娱乐生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宣部文艺局供稿)


第2版(国庆专页)
专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6周年

  少儿文艺的又一个春天
今年春天,江总书记指示“要抓一抓儿童文学”,这犹如一股热流,温暖了广大少儿文化工作者的心。据此,由文化部、国家教委、广电部、农业部、新闻出版署、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委员会等八部委联合制定的“蒲公英计划”(即“90年代中国儿童文化事业发展纲要”)得到了更进一步的贯彻、执行,蒲公英这朵小花在中华大地上,放射出迷人的芳香。
    文学创作与出版展新姿
为了贯彻江总书记指示精神,文化部、新闻出版署以及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等单位,纷纷召开座谈会。许多作家表示,要深入到生活中去苦练内功,写出少儿喜欢的作品。为了展示儿童读物出版业的大好形势,全国36家专业少儿出版社决心多出书、出好书。第二届北京国际儿童图书博览会已于9月20日拉开帷幕,一批优秀儿童读物纷纷出台。
    儿童戏剧下乡来
今年4月始,在神州大地上出现了一股“为农村儿童送戏工程”活动的热潮。全国儿童剧团在原定演出计划之外,增加了对农村儿童的演出。据统计,1995年可为100万农村儿童演戏1000场,以后还将逐年增加。演出内容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儿童戏剧、木偶、皮影等。许多农村儿童看完戏后高兴地说:“我看见演戏的真人了,叔叔阿姨辛苦了……”
    儿童影视大动作
为了给广大小观众提供精美的影视作品,中国儿童电影学会、中华爱子影视教育促进会、中国电视协会儿童电视艺术研究会等联合发起儿童电影、动画片文学剧本征集活动。目前,此活动仍在进行之中。另外,中央电视台青少部的“大风车”栏目从今年一推出,立刻受到各界朋友的好评,特别得到了广大小观众的热烈欢迎。
    农村儿童文化园迅速发展
农村儿童文化园这株小花,她在中华大地上一诞生,便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农村儿童文化园里,孩子们学知识、学文化、学艺术、学科学。目前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正在你争我赶积极筹办农村儿童文化园。去年,全国有7个省的农村儿童文化园通过验收,被授予国家级试点标牌;今年年底,又将有5家农村儿童文化园被纳入国家级试点之列。无疑,这是广大农村儿童的福音。
       (全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委员会供稿)


第2版(国庆专页)
专栏:

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艺术是我国艺术的瑰宝,左图为维吾尔族姑娘在纵情歌舞。


第2版(国庆专页)
专栏:

“百花园”里气象新 苗地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