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9月25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副刊)
专栏:

  虎门雄风
高宗文
当你踏上这块英雄的土地,你眼前就会浮起历史的硝烟,好似听到发自苍穹的石破天惊的呐喊。
中国在世界的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这太阳的光芒曾经照耀过辉煌年代。国运的兴衰如日起日落。150多年前,“蛮洋烟雨暗伶仃”,英帝国主义者在伶仃洋上大肆走私鸦片,清政府腐败无能,白银被鲸吞,烟毒泛滥,国将不国。在这民族危难关头,林则徐主动请缨去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由他主持在虎门销毁了收缴的两万多箱鸦片。虎门销烟,揭开了鸦片战争的序幕,写下了悲壮的中国近代史第一页。林则徐和水师提督关天培等爱国将领,依靠人民群众凭借虎门天险构筑了威慑敌胆的“金锁铜关”。虎门军民同仇敌忾,豪气冲霄,谱写出一曲曲爱国主义壮歌。今天,当年的销烟旧址、沙角炮台、威远炮台,仍升腾着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
坐落在珠江口东岸的虎门,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海内外来此观光的不少,主要是寻访鸦片战争古战场,感受那股长久回荡的英雄气,从遥远的历史深处谛听那震撼河山、震撼国人心灵的铁马金戈之声。
到虎门后,我们直奔鸦片战争博物馆。当年的销烟地就在博物馆前。看上去像一口普通的大水塘,但它却是中华民族抗侮图强的不朽见证。大规模销烟,采用何种方法,是很费斟酌的。在集中群众智慧的基础上,林则徐决定采用全新的挖池浸化法。就是挖掘水池以代替铁锅,在水中撒盐成卤,将烟土切片投下,浸泡半日,然后将整块整块烧透的石灰抛下,搅拌浸化。销烟办法确定后,林则徐设计了挖掘两个长宽各15丈余的方形大池以轮流浸化的方案,组织紧急施工。6月1日,林则徐宣告:“与其畀诸炎火,或拾残膏;何如投之深渊,巨沦长浸。以水济水,虎形施润下之咸;似烟非烟,唇气灭凌云之幻。”气魄之雄伟,可谓惊天地而泣鬼神。“本除害马,岂任殃鱼!比诸毒矢强弓,会须暂徒;庶使纤鳞凡介,勿损滋生”。这分明是向五洲四海昭告中华民族拒毒的决心!
我在销烟池畔驻足,想象当年震动中外的历史性场面。博物馆里正好有状其情景的群塑。只见一群袒胸赤脚的工人,在炎炎烈日下忙着搬运烟土,一箱箱抛进池中。林则徐等官员站在礼台上肃目注视。旌旗猎猎,鼓角声声,观者如潮。销烟过程中,群情激奋,欢声雷动。6月3日销烟第一天,170箱鸦片尽化为渣沫,通过销烟池的涵洞随着退潮的海水泻向大洋。整个销烟持续20天,共销毁鸦片21298箱,总重量计118万多公斤,堪称旷古未有的宏大禁毒场面。
博物馆前有林则徐的坐像和立像各一尊,他目光炯炯,若有所思,威严地凝望前方。有鸦片战争人民英雄雕塑:几名荷刀执戟的勇士挺立炮台上,严阵以待,随时准备迎击侵略者。雕塑底部大理石上镌刻着“在鸦片战争中英勇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行大字,四周花木簇拥,色彩缤纷。老英雄关天培就是在威远炮台阵亡的。当时,英军疯狂反扑,登岸后直扑炮台,关天培手执佩刀,狠狠砍杀闯上炮台的英兵,不幸当胸被敌炮击中,以身殉国。但他双目不闭,挺立不倒,英兵见他屹立如生,“反骇而仆”。时为1841年2月26日。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曾极大地鼓舞了中国的民心士气,并使环球为之震动。由于遭到以琦善为代表的投降派的暗算,由于当时的种种历史条件,林则徐失败了,鸦片战争失败了,但这丝毫不影响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
鸦片在中国的历史,是我们的屈辱史。有人说,鸦片几乎断送了中华民族。现在,更精制、比鸦片厉害百倍的海洛因的妖雾正袭来,毒品再一次吞噬国人特别是一些青年的灵与肉。我们的缉毒干警为此挥出了愤怒的“中华之剑”。
现在与林则徐的时代不同了,但毒品的蔓延同样令人惊呼:只要有高额利润就有“敢死队员”,只要有毒品就有人吸,并且万变不离其宗地伴随着卖淫、凶杀、抢劫。毁灭精神的同时也毁灭肉体,毁灭男人的同时也毁灭女人,毁灭今天的同时也毁灭明天。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意义和影响,自然不能简单地同当前正在开展的禁毒斗争作类比。但从鸦片战争的历史风云回到现实,却不能不使人受到警示:为了社会主义的千秋大业,为了未来,为了不愧对先人,要更加有力地挥舞打击毒品犯罪的铁拳,净化我们的大地,净化我们的空气! 


第12版(副刊)
专栏:大地漫笔

  对“假打”者要真打
王亚峰
在打假中,有幅漫画颇能引人深思:一个由三人组成的打假团,分别举着“打”、“假”、“团”三块牌子,昂然进入一家地下黑工厂。待出来时,每人腋下多了一个受贿包,稀稀拉拉地排队撤走了。所不同的是位置变换了,举着“假”字牌的打头,举着“打”字和“团”字牌的依次随之,连起来变成了“假打团”。观众为作者的巧妙构思会心一笑之后,不觉顿生气恼,有意无意要痛骂一声“假打团”。
可喜的是,近日又从报纸上读到一则消息,沈阳市工商局为加强“打假”力度,决定在系统内全面实行打假连带责任制,对动作迟缓甚至袒护不法分子的“假打”者分别给予经济处罚、调离工作岗位直至党纪、政纪处分。令人为之振奋,终于缓了口气。试想,如果所有部门都能这样做,市场上防假、打假将会出现什么局面?还会让人担心让人忧吗?古人云:“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世不患无法,而患无必行之法”。这些警言都阐明了严明执纪、依法治理的必要性。既然我们是有法纪的国家,就应当执法如山,疾恶如仇,不仅对那些造假分子要严厉打击,而且对那些护假分子也要从严制裁。只要动真的,来实的,坚持下去,持之以恒,相信有一天“假”是会消失的。 


第12版(副刊)
专栏:

  再唱抗日的悲歌与战歌
——纪念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首都六千名“老红军、老将军、老战士、老干部革命历史歌曲大汇唱”,于一九九五年八月五日在首都奥林匹克体育馆举行,我参与其中。
鲁煤
歌词从未陌生
曲调没齿难忘
我熟悉它们
它们也熟悉我
五十年前的十五年、八年
高唱着抗日的悲歌和战歌
从童声唱成男高音
从少小唱成青壮年
从国破家亡的逃难
到跃上救亡、民主斗争的前列
奉上全部青春与喜怒哀乐
时刻准备抛头颅洒热血
这就是我们那一代的日常生活
这就是炎黄子孙本能的选择
如今,五十年过去了
依然是那般心态
依然是那种感觉
我又体验着那忧患与危机
那全民抗战的烽烟与肉搏
三千万无辜乡亲和前方将士的白骨
在我神州焦土下织成网络
因此,如今我
再唱抗日的悲歌与战歌
这不仅因为我在回首五十年前
也因为我在注目今天和未来的岁月
极目海天深处云诡波谲
秋风扑面引起我深长的思索 


第12版(副刊)
专栏:

  一个音犹在耳的口号
艾奇
“誓死不做亡国奴”,50年前,我曾经呼过这个口号。为了实现这个口号,我们的前辈付出了上千万人的生命,几千万人流过血,活下来者,至今还有上百万人留下残疾,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至今世界上悼念侵略者亡灵,夸耀自己野蛮掳掠兽行者还有人在。
我11岁那年,山东省主席韩复榘虚张声势地下令就地抗战,强迫老百姓出工在自己的土地上挖曲曲弯弯的战壕。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一亩良田从中间挖过去,至多剩下半亩。挖到富人的土地上,塞给监工军官几十枚银元,战壕就绕个弯,弯到穷人地里了。富人的田多,却保住了,穷人的田少,反而被挖掉。挖了几个月,主管此事的军官们都发了财。日本侵略军从海上登陆,这时口喊抗战的韩主席的军队,一枪没放都逃跑了。所搜刮的民财又强抓老百姓的大车拉着逃跑,老百姓这才彻悟到:他们不是要挖战壕,而是挖民财!紧接着,扛着太阳旗的几十名日本侵略军和跟随其后的一大队汉奸军队(前几个月他们还自称是国军,向老百姓要抗日捐税。)从我村东边大道上向县城进发。我们小孩子都躲在草垛后边偷看,对眼前发生的这一切,后果是什么?全然无知。数日后,我堂姐一家从县城逃来我家避难。堂姐泣不成声地诉说:“鬼子兵和汉奸都放假了,挨门挨户抓鸡、抢衣物、首饰,强奸妇女,每天夜里要汉奸们抓年轻妇女送到他们的驻地,轮奸取乐,有的少女被抛尸街头……”
人民的生活、集市贸易全被打乱了。鬼子兵和汉奸队伍所到之处,见有三五成群的人就开枪,还讲什么人权,连人命也毫无保证了,杀个人,就像杀小鸡那么随便。
我是独生子,父母最怕断后,决定找父亲的朋友带我去东三省。父亲因年老体弱刚从那里返乡不久,又把13岁的儿子送去闯关东谋生,从这只铁蹄下,推到另一只铁蹄下。
在伪“满洲国”,我在苦苦煎熬中度过几年“亡国奴”的生活,实在忍不下去了。这时,听探家回来的乡亲说:家乡来了共产党,组织抗日军队打日本侵略军。这给了我一线希望:回乡抗日,报仇雪恨。
卖了行李做路费,回到家乡,家乡已被日军占领数年,盗匪四起。为了镇压抗日军民,日伪军在胶东地区处处设有高大炮楼,交通要道和沿海平原简直是步步设岗;户户联保,人人发给“良民证”,查到无“良民证”者多杀之。每村设一保长,多是村中的地痞流氓或地主恶霸,作为日本帝国统治中国的爪牙。老百姓深恨鬼子,更深恨那些为虎作伥的汉奸伪军。
我的家乡,白天是日本人的天下,晚上是共产党、八路军的天下。我在家乡接受了抗日的宣传,决心参加八路军打走日本侵略军,恢复做人的尊严。
我父母都支持我参加八路军。母亲在油灯下为我补袜子,她没有哭,正正经经地重复着她的家训:“为人要做到:饿死不弯腰,冻死迎风站。活着要像个人。”我的启蒙老师宋老先生也偷偷来为我送行,语重心长地说:“一个大国,为什么却受人欺负呢?一穷;二不能团结一致,像小猪,抓谁谁叫,不抓它不吭。”
半夜,父亲送我出村过了河,直走到天明,进了山区抗日根据地,开始了我今生半个多世纪的军旅生活。胶东军区13团团部就设在茅草农舍里。我在那里遇到了真正的共产党员。他脚蹬草鞋,身穿灰色粗布军装,两眼不大,却炯炯有神,对人热情而平易亲切。他告诉我:抗日不是目的,打走日本兵之后,要振兴中华富强祖国,永远不再受人欺!我接受了这个新鲜又不太懂的信条,并作为一生执著追求的目标。在无际的宇宙长河里,半个世纪仅仅是刹那瞬间,但我又觉得是那么漫长而坎坷,然而我生活得又是那般充实和自豪,一点也不悔恨,能与耀武扬威的日本侵略军面对面地开枪互射,用炸药炸塌他的碉堡。我被打中过,流过血,也打倒过日本侵略军。在困难的时候,我也始终坚信前途仍是光明的,胜利在望。
初入伍时期,年年都参加纪念“九·一八”、“七·七”等国耻纪念日的阅兵活动,个个义愤填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视死如归,我为做个中国人而自豪和骄傲,并愿为它奉献一切。但这些国耻纪念日,不知从什么时候,似乎被人们淡忘了。50年过去了,最近我国和其他许多国家都在大张旗鼓地举行庆祝50年的胜利活动,引起我衰老的心波涛再起,写出拙文,以资纪念。 


第12版(副刊)
专栏:

  迈向戏剧新世纪
徐晓钟
中央戏剧学院成立45周年了。45年来中央戏剧学院为我国社会主义戏剧、电影、电视艺术事业培养的人才已经超过孔夫子的三千弟子,为我国各族人民培养了各类高级专业人才有五千。45年的历程,是那么坎坷,又是那么丰富多彩!从这座摇篮中孕育出的人才,分布在全国各地,有的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艺术家、理论家;有的成为甘为人梯的教师;有的成为各地文化艺术部门的组织领导者;他们无悔无愧地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党和人民辛勤而忠诚地工作着。学院还为三十几个友好国家培养了600多个优秀的年轻艺术家,他们都在为自己的民族戏剧和世界和平,做了出色的贡献。
45年来学院在教学过程中创作、演出了一批重要的戏剧剧目,出版了一些重要的教材和学术著作,推动了我国戏剧、影视艺术的发展。
45年来,“中戏”在“团结、勤奋、严肃、活泼、创造”校风的规范下,已经积淀成了体现自己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特点、创作作风和怎样做人的风格。这就是从这里走出的校友,应该有扎实的基本功,良好的创造性素质和创作能力,在教学、艺术创作中有健康的美学格调,严谨的学风、创作风格和严肃的社会责任感。45年来中央戏剧学院取得的成就,使她成为了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我国最高戏剧学府之一。
“中戏”正在准备迈步跨向21世纪,“中戏人”正在踏踏实实地开辟自己教学与科研的新的未来。
考虑到戏剧已经出现新的美学现象,“中戏”在戏文、表演、导演和舞台美术教学中提出了一些新的课题:老师们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如何进一步解放和培植学生的鲜明的创作个性,不断地磨练和培养学生塑造艺术形象的能力与素质;在强调重视生活源泉的基础上,正在进一步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素质;使学生具有能适应多种美学要求的思维能力。学院戏文系教学打破戏剧文学与演出艺术的不同程度的割裂,卓有成效地融进了导、表演的训练课程。在总结原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导演系在探索导、表演的混合教学;在戏文系试验编、导结合的教学。导演系在发展歌剧、戏曲导演教学的同时开办了“影、视编导班”,努力建设有“中戏”自己特色的影、视编导专业;舞美系开设了“戏剧管理”专业方向。中国需要自己民族的“音乐剧”,“中戏”已经开始发展音乐剧教学,培养音乐剧创作和导、表演人才。
一个有自信心的高等艺术学校,不能只为自己教学和工作“高唱凯歌”,而应该有勇气看到自己教学和工作中的困难。教学经费的拮据,教职工生活的清寒,中青年教师有各种后顾之忧,管理工作的不尽适应以及在探索、改革过程中难以完全避免的某些环节的薄弱和某些措施的无力……,这都是我们前进中的困难。“中戏人”相信,只要自己能够保持头脑清醒,勇于探索,善于总结,艰苦奋斗!中央戏剧学院将会勇敢地迈向新的世纪! 


第12版(副刊)
专栏:

  《相约》将与观众见面
富有浓郁青春色彩的电视连续剧《相约》最近由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春兰集团公司和中央电视台影视部联合摄制完成,不久将与观众见面。这部十一集连续剧讲述的是几位大学毕业生在事业、爱情、家庭的人生旅途上经历的许许多多风雨坎坷,引出了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该片导演潘桦过去执导过《白桦林作证》、《金色轮船》,曾获得“飞天奖”。
(文一)


第12版(副刊)
专栏:

  《爱的弯道》近日开拍
北京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北京成象影视制作公司等与南京电视台共同合作拍摄的十六集电视连续剧《爱的弯道》九月初在青岛开拍。该片以女演员陈星的感情纠葛为主线,将现代人的复杂的情感世界显现在观众面前。剧中主人公由左翎、张国立、尤勇饰演。青年导演斗琪任本片导演。(晓力)


第12版(副刊)
专栏:

  中俄合作拍摄《爱在莫斯科》
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和北京唐龙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摄制,俄罗斯奥斯坦基诺国家电视广播公司协助拍摄的十六集电视连续剧《爱在莫斯科》已于日前开机。该片外景将全部在莫斯科及圣彼得堡拍摄,将以浓重的笔墨重现俄罗斯文化氛围。该片展现了中俄两国人民几辈人之间的美好的情感,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思想转变。该片由徐书田执导。
(雅文)


第12版(副刊)
专栏:影视窗

  真实朴素的都市风景
张弦
拆迁,无疑是时下最富于象征意味的都市风景。破旧、阴暗、拥挤的老房子被推倒了,一幢幢宽敞、明亮的新楼拔地而起,再确切不过地说明了改革中的都市在如何破旧立新,改变着面貌。
影片《广州故事》(见右图)就是以拆迁为背景,展现一群市井百姓心灵变迁和感情波澜的。在历经沧桑的狭窄的“小巷”里,三姑婆坚决不肯离开那承载着她全部历史的危楼;女作家阿文则在此寻找她少女时代的旧梦;曾经走红的粤剧演员小灵妹竟落魄到了带着孩子住进建筑公司办公室“过渡”,并且和建筑公司经理阿强产生了微妙的感情……影片不动声色地拉开了这些普通人家的一幅幅窗帘,使我们不由得如同关注自己亲友邻舍那样关注着他们的命运。但我们以为会发生的事情并没有发生,三姑婆终于悟到了“人生得失总是相当的”而同意搬往新居,厚道而多情的阿强终于勒住了感情的缰绳,老老实实与妻子同坐一只缆车观赏羊城夜景了。这时我们不禁深深感受到了现实生活强大的力量,平添了几分清醒和昂奋。
选择贴近现实的题材,其实意味着选择风险。你所表现的生活观众越熟悉,你的自由度就越小。稍不留神便露出破绽,逃不脱“虚假”的骂名。
青年导演孟洪峰一定是十分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的。所以他在影片中刻意追求真实自然,摒弃虚假造作。故事本身是真实可信的,叙述故事的语言是朴素含蓄的。没有离奇曲折的情节,没有豪华的环境、漂亮的时装,没有巧合、因果、突变等等戏剧性因素。一切就像生活本身那样实在。阿强年轻时就倾慕小灵妹,偷偷爬上后台的平台看她的演出,那时候,他一个普通工人自然无缘高攀;现在地位倒了过来,投奔他的小灵妹在房间里单独为他一个人演唱了。阿强怦然心动,却终于克制了。这场戏或许会使一些观众大失所望。但这样处理是真实的,符合人物逻辑也符合生活现实的逻辑。导演想必抱定决心:宁失之于平淡也不失之于虚假。
影片朴素自然的风格十分统一。以娇美著称的陶慧敏饰小灵妹一角,在绝大多数的场景中,几乎完全不化妆,穿着十分平常,简直与广州街头菜市所见的中年职业妇女毫无两样。与时下大量影视中越来越港化的装束,矫揉造作的浓妆艳抹,装腔作势的语言形成鲜明的反差。导演的这些追求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真实、朴素的风格往往是最具有表现力的。影片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推倒老屋的场面。巨型推土机隆隆地开进了巷子,举起钢臂铁掌,向百年老屋丑陋而衰朽的躯体轻轻一击,破砖断瓦便应声纷纷坠落,一面墙就这样颓然倒下。那一刻,真是令人心灵震颤,感受着强烈的冲击力。是的,老旧的不可避免地摧枯拉朽似的毁灭了!尽管它蕴藏着许多温馨的情谊和恬静的梦境。新生的一切则不可阻挡地前进着。生活就是这样,社会就是这样,世界就是这样!这也许正是《广州故事》充满了激情的点睛之笔,是这部影片浑然天成的高潮。 
(附图片)


第12版(副刊)
专栏:外影地

  野火春风再斗古城
——连续剧《野火春风斗古城》拍摄拾零
易人
由北京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摄的20集电视连续剧《野火春风斗古城》即将与观众见面。这是一部拍摄难度很大的戏,发生了许多不同的故事。
    安战军激战“无名川”
全组最苦最累管事最多的是导演安战军,不论谁有什么困难时,只要一提:谁能比安战军更苦?便没人反对,真是“榜样的力量”。
《野火春风斗古城》这部小说展现了一个广阔的生活空间。作为20集的电视连续剧,只局囿在几个环境里,就摆脱不了电视剧那种省工省力的现状。该剧有4到5集涉及了战斗。特别是拍摄战争场面时,安战军从北京到保定,一直在寻找一个合适的“战场”。他磨破了鞋,蹭破了脚,也曾一脚蹬空,从半山腰像“一个红薯滚下坡”那样摔下去过,最终选了一处无名地带,有河,有石块,有高坡。参演部队一来,轮胎一烧,炸点一爆破,六七级的大风从早刮到夜深,空旷的无名川,有干粮相伴着狂风和沙子咽,苦不堪言,安战军高叫:好!好!风速助长了硝烟的气势!
服、化部门为大家撕了几块纱布当口罩遮烟避沙,被浓烟熏得像下煤窑的安战军不安,他大喊着:像什么样!这么多部队战士呢!娇娇气气别拍片!有人提醒,拍摄别离炸点太近,他眼睛一立,叫声随风送出2里地,“吓死你们这些胆小鬼!”在每一个冲锋的镜头中,总听得画外喊叫“冲啊!”的声音,是抱着摄像机的安战军,他叫得最凶狂,他用自己的声音带动和激发战士的情绪。安战军演得最真实最充满激情,就是没在镜头里。
   父女两代“野火春风”
光听说有抽烟喝酒上瘾的,没听说看见“血”上瘾的吧?应该是看见血发晕的年纪,化妆庞媛媛是剧组里见血上瘾的姑娘。她说是拍“《大决战》”时染上的“瘾”,一见血浆就兴奋,一天“抹”好几百个。
媛媛的父亲是八一厂的老道具设计了,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就是媛媛的父亲担任的道具工作。真是父女两代同斗古城。大家常在开拍前对媛媛说:来代替你爸爸指导一下道具工作吧!媛媛手不离化妆工具,诙谐地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相信你们。”在组织大场面时,没人分配,整个化妆组三个姑娘自觉地成了维持现场的剧务。媛媛则是腰束一根小皮带别一把道具木头手枪,她自找的专管对象是孩子帮,必要时,她举起假枪挥舞着,说是“吓唬吓唬”他们。那架式,不是儿童团长,也像儿童团长。
   王佳宁赴汤蹈火
剧中韩燕来的扮演者王佳宁,毕业于中戏表演系。没想到他在拍摄燕来背着张小山从战场上撤退一场戏时出了事故。佳宁看到炸点没炸,心知有变,他犹豫的瞬间想到烟火、导摄都没喊“停”,如果万一没有事?一咬牙,他又向前一步,偏偏这时炸响了。佳宁第一个动作是偏身先推开同伴,他做到了开拍前对同伴说的话:如果出事了,我一定保护你。佳宁倒在烟火中的时候头发上着火,浑身是烟,脸上全是泡。
佳宁严重的深二度烧伤,被送进了医院。以后,王佳宁“赴汤蹈火”的行动成为全剧组学习的榜样。
(附图片)
电视连续剧《野火春风斗古城》剧照


第12版(副刊)
专栏:

英俊少年(油画) 陈继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