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8月6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副刊)
专栏:一周一评

  时代需要这样的歌
石祥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歌的时代,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无处不飞歌”的国家,我们的人民军队是一直唱着歌前进的军队。
我们的共和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优美嘹亮的歌声此起彼伏,荡漾在神州大地。我们部队的歌曲创作和演唱,以其独特的鼓号之声、阳刚之美,呈现出活跃和繁荣,先后流传了《当兵的历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十五的月亮》、《小白杨》、《军营男子汉》、《说句心里话》等许多优秀的军旅歌曲。为了进一步促进部队歌曲的创作和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解放军总政文化部于今年4月份开始举行了全军优秀队列歌曲评选活动。全军各大单位对1993年以来专业和业余作者创作的队列歌曲进行了广泛征集和遴选,最后由评审委员会进行终评,选出《一二三四歌》、《当兵的人》等15首歌曲,另有3首获提名奖,名为“1995年全军优秀队列歌曲”。
这次评选出来的优秀队列歌曲,一个明显的特点是突出了时代的主旋律,贴近部队现实生活,歌词说出了战士的心里话,曲调唱出了战士的由衷情。《当兵的人》、《一二三四歌》已成为近几年来队列歌曲的代表作,在军内外广为传唱。这两支歌,大气、洒脱,概括地唱出了当代军人的风貌。“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头枕着边关的明月/身披着雨雪风霜”,几句直抒胸襟的歌词,几声慷慨激昂的曲调,活灵活现地展现出当代军人的心灵。指战员反映:“一唱这支歌就挺胸脯,就增强了自己的责任感、自豪感和光荣感。”“一二三四”,是战士走在队列里步调一致、扬威鼓气的呼号,作者“顺口成章”,把它谱写成了紧密结合战士理想、情操的欢快轻捷的歌曲,是直接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一个创造。一个时代应该有一个时代的歌,从这次全军评选出来的队列歌曲看,如《争创先进连队歌》、《伟大的军队英雄多》、《爱军习武歌》、《热血青春》、《要靠战士来保卫》、《因为我是解放军》、《祖国请放心》等,可以说是一组洋溢着火热的部队生活气息、回荡着军营最强音的当代军歌。
这次评选出来的优秀队列歌曲,在军旅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结合上,大都有所创新,有所突破。队列歌曲,是军旅之声,应有十足的兵味;我们的部队是人民子弟兵,队列歌曲应有我们民族的风格;当代士兵是跨世纪的一代军人,队列歌曲也应有强烈的时代感。现在的队列歌曲,从内容到形式都应不同于过去的队列歌曲,今天队列里的人有了很大变化,队列的阵容也有了很大发展。我们的部队不仅有步兵队列,而且也有了空军的空中编队,海军的海上编队,由单一兵种已变成诸兵种集团、联合编队。所以,队列歌曲的创作应该有继承,又要有发展。这次评选出来的《士兵走在高高的山岗》、《巡逻走在霓虹街》、《人生四季》等,激情中就有抒情,庄严中也有轻快。
近几年来,队列歌曲创作、发表的数量并不少,但是连队为什么还反映缺少队列歌曲?究其原因,主要是“传媒不畅”,连队又缺少教歌员,战士学歌主要靠听歌。根据这种情况,总政文化部将全军优秀队列歌曲制成《新歌教唱》音带和卡拉OK像带下发部队,并动员专业文艺团体派小分队下基层辅导、示范。这次以“队列歌曲”为专题的评选活动,实际是一种把写歌、教歌、唱歌及传播等结合起来的“一条龙”系列工程。据说,今后他们计划每年评选一次全军优秀军旅歌曲,我相信部队歌曲的创作和演唱,一浪更比一浪高。


第4版(副刊)
专栏:舞台内外

  写抗战诗篇演英雄乐章
战友歌舞团演出《八路军组歌》
一向以组歌见长的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最近创作演出了《八路军组歌》,实现了他们谱写《长征组歌》续集的夙愿。
战友歌舞团曾因《长征组歌》而名闻全国。多年来,他们一直心存创作《八路军组歌》的欲望,并在两年前开始策划,但直到临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日时才投入实际运作。创作和演出人员夜以继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完成创作,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又搬上舞台,日前已排练就绪,不日即可公演。北京电视台将于8月15日晚播出。
《八路军组歌》以合唱、独唱的形式,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武装在抗日战争中所创下的不朽业绩,高扬了爱国主义的精神。作品分“东渡黄河”、“平型首捷”、“敌后飞兵”、“百团大战”、“艰苦岁月”、“游击之夜”、“易水国魂”、“垦荒军歌”、“鱼水情深”、“战略反攻”10个篇章,全面地展现了八路军在各个时期、各个战场、各种环境、各种斗争中的风貌,有如一部音乐谱写的八路军战史。
这部组歌词作凝练有力,风格上明显继承了《长征组歌》,但又有所创造;音乐中亦有佳作,如“易水国魂”悲壮真切,扣人心弦;刘斌、吕金鹤、马子跃、于文华等演员表演投入,情感充沛;指挥、乐队、舞美都有上乘表现。除唐江是参加过抗日战争和《长征组歌》创作的老前辈外,演职人员均为中青年人,体现了战友歌舞团今天的实力。
一些专家和记者认为,《八路军组歌》如在音乐的抒情、手法的丰富、风格的多样等方面再下功夫,使作品更具色彩,更见起伏,更为丰满,生命力就会益发久远。
(陈辉)


第4版(副刊)
专栏:

  师生情
——访笑星博林、洛桑
温田崔
人们一谈起中央电视台“洛桑学艺”系列节目,眼前马上会浮现出博林与洛桑动人的表演。
作为一名艺术家,博林和蔼可亲。当笔者采访他时,他热情接待。正在进午餐的洛桑,也扔下手中的筷子跑过来说:“没有博林,就没有我洛桑的今天,要采访,采访老师好了。”
博林出生在哈尔滨市的一个艺术世家,原名叫尹博林。受家庭的熏陶,1970年,只有14岁的尹博林就开始创作表演曲艺节目,1989年进入全国总工会文工团。谈起洛桑,博林滔滔不绝:“我与洛桑很有缘分,我今年39岁,他27岁,同是属狗。洛桑全名叫洛桑卓玛,藏语的意思洛桑是‘智慧’,卓玛是‘太阳’。”
博林与洛桑相识是1989年底,当时洛桑从中央民族学院毕业分配到全总文工团不久。博林发现这位来自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青年演员,经常在楼道里、饭厅里,学这练那,天性聪颖,滑稽幽默,多才多艺,活泼可爱,特别是他模仿各种音响的口技,总是让人惊叹不已。博林感到,现在的一些相声,说学逗唱,节奏太慢,形式陈旧,费话太多,观众听久了感到腻烦,如果把洛桑的这种“绝活”汇入相声艺术,不也是一种新的形式吗?于是,他收洛桑为徒,引导洛桑向曲艺方面发展,将洛桑模仿短号、长号、架子鼓、二胡等乐器伴奏的才华发挥、提高,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一种集口技、舞蹈、歌唱、音乐等艺术形式于一身的曲艺形式出现了。1993年元旦晚会上,博林、洛桑表演的节目一举成功。之后,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专栏陆续推出“洛桑学艺”系列节目,这些精彩的表演成为电视观众最喜爱的节目之一,博林、洛桑也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关于今后,博林说:“为推出高质量新节目,保持我们的形象,还想自编自导一些系列短剧或室内剧,使自己的艺术更有广阔的前景。”


第4版(副刊)
专栏:

  各地歌手聚集北京高歌“光荣与和平”
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北京国智企业策划发展有限公司和北京华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发展公司承办的大型纪念演唱会“光荣与和平”,将于八月十一日和十二日晚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举行。近二十名来自北京、广州、南京、沈阳、天津等地的著名歌唱演员将共同歌唱,表达心声。
观众在演出中既能听到广泛流传的抗战老歌和世界名曲,又能欣赏到以北京、广州歌手为代表的新生代的代表作。词作家阎肃特地为演唱会创作主题歌,演出中将出现军乐团和舞者交替登场的场面,大屏幕投影的使用将历史与现实巧妙结合,给观众带来独特的视觉感受。
演唱会是“胜利五十年,相聚在中国”大型系列活动的内容之一。(江文)


第4版(副刊)
专栏:音像天地

  素材丰富内容翔实构思清晰扣人心弦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神圣的战争》《血肉长城》问世
由北京五岳文化咨询公司、广州艺宝影音制作传播公司联合编辑制作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神圣的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歌曲回顾》、《血肉长城——中国抗日战争音乐史诗》三部录像片及其激光视盘,已经陆续问世,受到各界的称誉,并被抢购一空,现正赶制第二批产品。
这三部大作,是制作者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而准备的。他们多方搜集资料,精心编辑构思,在撰稿与解说上也颇下功夫,使作品既忠实地展示历史,又具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神圣的战争》在今年5月江泽民总书记访问俄罗斯时,曾被作为礼品赠送叶利钦总统;《真理报》为这部作品还专门发表文章予以评介;俄罗斯驻华使馆官员看过录像片后,起立鼓掌,热情称赞,并说其中的许多资料连他们都未见过。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长度为12个小时,内分二十八集,对“二战”中的重大军政事件一览无余,系统完整地记述战争过程。此片生动流畅,各集严格依据“二战”的发展脉络逐次展开。首叙欧洲和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战争的酝酿,依次叙述中国战争的爆发、全球战争的引发、全球各个战场的重大战役和重大政治事件,直至战后的审判,其中不乏鲜为人知的内幕事件。全部画面均为极其珍贵的电影历史资料,从10万英尺纪录电影胶片中精心筛选剪辑,大部分是军事记者在战场上抢拍的,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虽然由历史资料构成,却有观赏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其中的苏德战场则是国际反法西斯战线的主战场。俄国音乐本来就有厚重的传统,以深沉委婉著称于世,而悲壮残酷的苏德战争则进一步激发了苏维埃音乐工作者的创作天赋,他们在这一时期创作的歌曲,多在戎马倥偬中匆匆草就,朴实无华地流露心声,未经雕琢却真挚动人。那种奔放中又渗透着缕缕忧伤的韵味,特别符合历经八年抗战的中国人的心态。50年代,这些歌曲曾在我国脍炙人口,历久不衰,强烈感染了整整一代中国人。重温那场战争,重振那些歌曲,是《神圣的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歌曲回顾》这部作品的主旨。歌曲均由前苏联功勋艺术团体演唱,配以中文字幕,画面是苏德战争期间双方军事记者拍摄的电影资料。编导者兼顾战争进程和歌曲产生的时序,在战争发展的不同时期烘托出相应的歌曲,从而产生了情景交融、音画相汇、浑然天成的艺术魅力。
《血肉长城——中国抗日战争音乐史诗》由历史电影资料构成,其中有1/3的资料为首次披露。抗战期间,由于技术手段严重匮乏,对战争的电影记录极其有限,许多战争场景未能留存下来。此片从海内外主要片库中搜集了仅存的资料,由1904年日军对旅顺口的袭取到战后的东京审判,用较为翔实的资料依次叙述战争的起源和进程。在战争的不同阶段上,编导适时地镶嵌入撼人肺腑的抗战歌曲,用音画交融的史诗氛围包裹着观众。(文周)


第4版(副刊)
专栏:

  中日青年音乐会将举办
有着15年友好交流历史的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与日中青年研修协会在人才培养、技术合作的基础上,又尝试文化交流活动。由这两家单位主办的“中日青年歌剧音乐会”将于8月11日、12日在北京音乐厅举办。
中日两国曾获各类大奖的优秀青年歌剧演员幺红、袁晨野、黄越峰、森麻季、铭哲也等将为观众献上世界古典歌剧系列中的精彩片断和脍炙人口的优秀曲目。中日两国歌剧界的交流,有助于增进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
此次音乐会由中央歌剧院协办。(木土)


第4版(副刊)
专栏:

  中外学者整理“顺天府档案”
清代北京设顺天府,下辖京城及5州19县。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珍藏“顺天府档案”全宗,是清乾隆以来顺天府的官制、吏治、诉讼、财政、文教、工程、商务、军务、洋务实业、宗教等方面的原始文献记载。
“顺天府档案”全宗极丰富,共计333卷,多达三四万件,由于年代久远,残损遗失严重。为保护这些珍档,由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郑秦博士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捷琳、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教授阿克共同主持的研究项目“顺天府档案研究”,在美国鲁斯基金会的资助下,与第一历史档案馆合作,对档案共同整理、修复。现在,第一阶段资助的合作项目已经完成,有53卷得到了修复,并制成缩微胶卷。修复缩微后的档案将向社会开放。
(李矗)


第4版(副刊)
专栏:礼仪广场

  世界礼仪巡礼(十五)
姿态和手势
世界各民族孕育了各自的文化,受文化影响,又产生出不同的交际姿态及表情,以便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想法。相同文化圈的人自然而然地理解并接受,但圈外人却不懂其中的奥妙,甚至理解为完全相反的意思。比如,日本人叫对方的手势,欧美人则是请对方到对面去。因此,在自己国家习以为常的动作在国外却要十分注意,要了解对方的文化,不仅要学习对方的语言和知识,而且也需要理解与对方生活密不可分的动作,这也是国际交流礼仪的重要部分。
日本避免过分的动作。日本民族受儒教及佛教文化的影响,在交往中十分谨慎,任何过分夸大的动作都会令人不舒服,会留下很不好的印象。因此,日本人很重视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行有行相,食有食相等等,讲究东方优雅的姿态,特别是女性更为重视这一点。与日本人交往应特别注意说话时不要手舞足蹈,不要有过分的手势,腿千万不要抖动,否则印象不佳,很难沟通双方的感情。
韩国注重表现自己的个性。在韩国没有特别应避免的姿态。韩国人非常注重表现自己的个性,因此,在国际交往通用的礼仪范围内,表现自己个性的姿态或手势都会令对方感兴趣,留下深刻的印象。
泰国不喜欢夸张的姿态。在泰国过分夸大的姿态和手势会令人感到是不慎重的人。对谈话的对方或第三者不能用手指指划划,这在世界上也是通行的。
马来西亚让对方看背影是失礼的。在马来西亚不能抚摸或轻拍孩子的头,因为马来西亚人认为头是人最神圣的部分。在马来西亚要特别注意对孩子的礼仪,也不要过分夸奖孩子,或用手拍脸哄孩子。在指人或物时,绝对避免用食指,而要手掌向下,大拇指曲折,左手托着右手臂肘,使用其它四指。在接受对方物品时,绝对不可使用左手。当然大而重的物品可用双手接受。在通过坐着的人面前时,左手应放在膝盖处,右手伸出,弯腰而过。如通过别人背后,应说明后再通过,因为让人看到背影或侧影是失礼的。在马来西亚是不能让人看到脚底的,在长者面前就坐,不可翘腿交叉。
新加坡要特别注意左手。在新加坡拿食物切不可使用左手将物品交给对方,接受物品也是同样。此外,不能用一个或三个手指头,因为在新加坡,奇数表示离别或死亡的意思。新加坡人在指人或物时要将手握紧,仅伸出大拇指指示,其它的手势都是不允许的。
菲律宾不习惯用手指人。菲律宾人不允许用手指指人,也不能用手触摸对方的头。在招待客人时,手掌向上邀请的手势令人讨厌,在拳中伸出大拇指之类的手势是忌讳的。在别人面前,受到批判或攻击令人羞耻,也应特别留意这一点。
印度尼西亚左手是不干净的手。有人常用大拇指和食指做成一个圆圈,表示“OK”的意思,但在印度尼西亚是卑猥之意,要绝对避免使用。握拳伸出大拇指是“好”的意思,大拇指向下则是“坏”的意思。在印度尼西亚要避免用手指人,叉腰,擤鼻涕。印度尼西亚人自尊心很强,所以任何动作都要小心,比如不能大声喧哗,不能攻击对方,不能两手或两脚交叉等。在印度尼西亚,左手是不干净的手,不要用左手接受物品。
印度点头是否定的意思。与中国不同,印度人在表示肯定时,说“啊哈”,并把头摇到左侧,而否定时则做出点头的样子,因此在印度不要随便点头或摇头。
(林氏创制公司供稿)


第4版(副刊)
专栏:

  《大藏选集》出版
音乐磁带《大藏选集Vol.1》收录了《梅》、《阿莲》、《分手》、《这么的天儿》等作品,荟萃了大藏公司8名创作人员和歌手,有戴军、雪村、小曾、塞涵、孙同、杨漫、姚懿、刘沁等,其中《梅》、《阿莲》分别在北京音乐台创下了上榜六周和七周的纪录。仅成立一年的大藏公司已制作了30余首单曲,成就显著。据悉,《大藏选集Vol.2》将于年底制作完成。(高文)


第4版(副刊)
专栏:经典唱片

  扑朔迷离的贝多芬第十交响曲
周游
自从贝多芬在1827年3月26日那个风雨交加的下午走完他的人生旅程之后,他在晚年曾经一再提及的一部第十交响曲就从此石沉大海,尽管他的学生和秘书都坚持认为贝多芬确实曾写作这部新的交响曲,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证据而无法令人信服。研究者们曾试图从贝多芬留下的乐曲草稿中寻找答案,但这种努力几乎是徒劳的。现存的贝多芬手稿散落于欧洲各地,总数达8000页之多,而且有时一张谱纸上包括几首不同的作品的构思。这个庞大的数字在过去的年代里长期困扰着学者们,另外贝多芬的手迹往往极为纷乱,书写方式也不规范,没有声部和调性的明显标记。
进入本世纪60年代以后,贝多芬手稿的鉴定和分析越来越系统化,所有手迹都被推算出了大致的年代。在一份明显晚于第九交响曲的交响乐手稿上,有贝多芬亲手书写的“新交响曲”的字样,这个重要的证据说明第十交响曲绝非子虚乌有。接着,与这部交响曲有关的草稿相继在各地的贝多芬档案馆中被发现,大约有350小节的乐谱。这些素材可以归纳为五个不同的部分:曲首的引子——降E大调行板——C小调快板——行板的再现——后面的乐章。
英国阿伯丁大学的音乐学家和作曲家库泊博士在仔细地分析研究了大量贝多芬作品的草稿之后,对已经得到认证的有关第十交响曲的草稿进行了编辑和写作,完成了“第十交响曲”的第一乐章。由于原来的草稿是极为零乱的旋律片断,因此他必须根据相同的主题材料将残缺的部分加以补充,并以贝多芬的风格将音乐联缀为一个整体。
这部被音乐界所广泛承认的贝多芬第十交响曲第一乐章,于1988年由莫利斯指挥伦敦交响乐团做了世界首次唱片录音(唱片编号:IMP-PCD911)。这首降E大调的交响曲的第一乐章演奏时间大约为18分钟,包括行板——快板——行板这三个鲜明的段落。


第4版(副刊)
专栏:天地一瞬

黄河大合唱
刘宽新(河北)


第4版(副刊)
专栏:

●老元奇遇记(三十五) 售名 方唐


第4版(副刊)
专栏:

渔归
王桂兰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