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8月4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朋友信箱

  面对令人难堪的帮助
我今年30岁了,还没有男朋友,便成了别人关心的对象。我们单位的领导一遇有出头露面的事,就会把我推到前面,说是给我多一些和异性接触的机会。可我这个人天生爱独处,不喜欢热热闹闹的社交场合。想推脱不去,又怕凉了领导的心;去吧,又一点兴趣没有。每次只好当作任务,硬着头皮去。还有单位的那几位老大姐,也是对我关怀备至。假如某一天我心情不错,穿件新衣服,涂了点口红什么的,她们准会一惊一乍地问我是不是有了喜事。甚至,有时看见我在办公室写东西,她们也会亲热地走过来,抄起看看写的什么,是不是情书,弄得我好笑又好气。
在家里,妈妈张口就是我不成家成了她的一块心病,说我挑肥拣瘦到头来会嫁不出去。我从来不想做任何解释,因为我解释她也不明白。可我越不解释她就越着急,不是偷拆我的信件,就是翻我的东西,总想发现点我的秘密。看着养育我长大成人的母亲,我能说什么呢?她是真心疼我才这么做的。
30岁,对一个女人来说,的确不算小了。但除了我比一些同龄人晚成家之外,我觉得和她们没有什么两样。我热爱生活,努力工作,有一颗仁爱之心,从没想一个人过一辈子,对自己的终身大事,我明白我该怎么做,并不太希望别人过多地关照我。而面对那么多好心人、热心人,我又不知该对他们的关照说什么。
                  新疆石河子市肖长梅
我平时喜欢琢磨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然而最近一段时间碰见的两件事,却让我怎么也琢磨不出个头绪。
第一件事。我的新邻居很热情,事事总想给我们帮助。看见我们下班后不想做饭,就端来她家吃剩的饭菜让我们吃。我们不习惯吃别人剩的食物,忙说:“不用,我们马上就做”。邻居就说:“别做了,吃点现成的得了。挨门住着,远亲不如近邻,还跟我客气!”每次邻居总是看着我们吃完,才满意地端着空碗回去。我们呢,每吃邻居一次剩饭,都觉得心里不舒服。邻居还喜欢自己做衣服,但技术欠佳。一次我爱人买了块布料,想去找个好裁缝,不料,下楼时让邻居碰上,非要帮我们做。爱人不好拒绝,只得把布料交给她。结果,那件衣服做得不合身。可出于礼貌,我和爱人还得感谢她。
第二件事。在单位,我有几位要好的同事,平时我家有什么事,他们都会慷慨相助。他们性格开朗,爱热闹,有空就爱到家来,找我下棋聊天,说我家里没孩子,怪冷清的,来给我们解解闷儿。我个人的事比较多,每当他们找来时我又不好下逐客令,只好附和着说这说那,心里却在心疼耗去了的时间。
以上两件事,肯定地说,邻居和朋友都是好意,可我不但不觉得舒服和感激,反而有一种被打扰的感觉,甚至反感。是不是我的心态有问题?
                  山西临汾市马成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朋友信箱

  世界需要热心肠
肖长梅、马成两位朋友:
你们好!我细细解读着你们的来信,慢慢地寻找你们面对关怀和帮助的难堪感觉,终于体味到你们写信时的复杂心境。在那里,感动夹杂着遗憾,欣慰糅进了叹息。
我知道,你们的无奈源于:在自己并不需要别人关怀、帮助时,得到了关怀和帮助。而这对你们来说,不但有点多余,而且还打搅了你们正常的工作、生活。可你们又不得不面对甚至接受这些关怀和帮助。因为你们心里明白,那些关怀和帮助你们的人,肯定以为你们需要关怀和帮助。尽管他们的方式、方法不尽如人意,但付出的却是真心真意。
我能理解你们,不是因为我善解人意,而是十几年前,我有过与你们类似的经历。那时,我经受了一场生离死别的痛苦,整日哀伤、叹息。于是,引来好友的劝慰、开导和帮助。然而,他们的好意不但于我无助,反而加重了我的痛苦。当时,我只想独自躲进一个角落里,再不要听别人提我的事。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朋友们那些经意不经意的问候和关注,渐渐化作春天的溪流,时常淌过我的心底,滋润着我某些干枯的日子。每每至此,我就用心在那串曾经给予我真情的名字上,写满感激。
人与人相依相助的亲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尤其珍贵。我们的世界需要热心肠,呼唤热心肠。
当然,事物都是两面的。如果人们把握不好关怀、帮助别人的分寸与时机,一句好心的问候,也许将被关怀者带入痛苦的回忆;一次善意的相助可能会让被助者尴尬不已。我曾读过一篇题为《慰问》的小说,写的是一女子中年丧夫,悲痛欲绝,亲朋好友不间断地上门慰问,使她越发觉得离开丈夫无法生活,终于绝望而死。现实生活中,如果人们单凭一副古道热肠,去拆别人的信件,翻别人的东西,或者刨根问底打听人家的私事,这看上去虽富有人情味,但却没有考虑别人愿意不愿意。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对别人的不尊重。
世界需要热心肠,人们又有自己的隐私。这就使人在提供帮助时多了一些顾虑。因为谁都不想好心无好果。可是,关怀与被关怀、帮助与被帮助之间,毕竟是两个不同的个体,即使是心心相印的恋人和相依为命的母子,也很难准确无误地判断出对方在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样的帮助,更何况朋友、邻里和同事。这就需要助人的人多一份慎重,受助的人有一种胸怀。
总之,热心比冷酷好,有助比无助强。试想,如果人们都相顾无言,独来独往,这个世界将会是多么凄凉!
肖长梅、马成朋友,你们提出的问题,我也是第一次考虑,不知你们是否同意我的看法。如有不同见解,欢迎你们来信,我们共同商榷。
本报编辑张善菊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识见录

  握得着的人生
王安忆
看了许多戏剧,大约还没有像上海方言剧那样的,将近在眼前的生活搬上舞台。那都是发生在你家隔壁,或楼上楼下,并且不是10年前5年前,好像是昨天晚上的事情。它还等不及你对这生活作出评价,拉开批评的距离,就已经再现眼前。由于它是用上海本地方言演出的,它甚至还无法拉开审美的距离。上海方言是这样一种功用性的语言,它是专门用于表述实际生活的,并且是巷里人家的实际生活。它论的是生计,却不触及根本:有得吃还是没得吃,有法活还是没法活,如果那样,就要出哲理了。它论的是温饱的质量,讲究些价值体现,却又不是精神内容的,如果那样,也要出哲理的。这种方言里,描述心情、思想、道德一类精神修养的词汇极少,基本上无法务虚。这样,便可以想象上海方言剧,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滑稽戏是怎样的面貌。
像这种实打实的戏剧,倒是谈得上活生生的。不管剧作者最终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道理,戏剧过程里透露的却都是些不成理数的东西,有些蛮的,还有些不知耻的,却因为天真和坦率,便叫人不计较了。从中是可以窥出上海人的人生观念的,虽然是未加总结,有些零乱,却是真东西。这戏所以称得上“滑稽”,在我看来,不在于幽默的言辞,上海方言也谈不上有什么幽默,它是直笔笔的,至多油嘴滑舌罢了。它的幽默是在它对人对事的态度,那么豁达,而这豁达不是因为眼光远,恰是眼光近;那么简明、扼要,也不是因为想得深,而是想得浅。它那么不成体统,又不是因为有叛逆精神,反而是顺势顺情。
这种人生观是谈不上有什么理想的,所以它不是高尚的人生观。可它有它的好处,那就是不虚无。它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事情做,没有目标,却有着计划。眼睛只看那些看得见的,握不着的不去想,握得着的便是盈盈一把。它是实惠,过的是小日子,可是许多大世界,倒是它聚沙成塔地垒起来的,比如上海这城市。所以,这人生观还是勤劳的,虽难免有些盲目,做起来再说,可做到头来总归有所收成。有时候我们也需要这个,它可以把我们从渺茫中拯救出来。它的确是不升华的,可它也绝不堕落,它攀附的是中间的那一块地方,上下两头都是太抽象的。因此,它也是有道德的,它不会允许沦丧,从它的实惠着眼,也是要保持自律的。它在小地方很计较,一分一厘都算得很精细,但在大的方面,它倒并不计较得失,不算这本帐的。所以它才能看不破。
这样,上海的方言剧虽然是低俗的,却也能给人力量,它让人着眼在人生的实处,那些抓挠得着的地方。这其实也是需要有信念的,信念是把眼下的每一日过好,积攒起来,就是人生。不信,你就去看一回滑稽戏。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朋友帮朋友

  我怎样走出阴影
我是石油企业的一名职工,今年30岁。1993年,一场无情的大火把原本相貌不难看的我烧得面目全非,双手也留下了残疾,我悲痛欲绝。一年多来,单位的领导多少次安慰我。同事、亲朋好友看见我就劝我。可我就是想不开,不能面对这一残酷的现实。现在,我整天在家呆着,不敢出屋。如今身体虚弱了,精神上的负担也很重,希望朋友帮帮我,告诉我怎样才能走出阴影?
河南油田采油厂特车大队吕德群
读了吕德群朋友的信,我们心情非常沉重。既同情他的不幸,又担心他的悲观心境。我们很想帮助他,但又深知,出自常人之口的安慰、鼓励之言是难以抚平他心灵上的创伤的。于是我们想到了那些和吕德群一样曾身遭不幸的人们,那些经历灾难之后,又重新奋起,以豁达、乐观的态度投入工作和生活,更加珍惜这劫后生命的人们。今天我们刊出吕德群朋友的信,就是盼望这些朋友把自己与伤残抗争的经历写下来寄给我们,以帮助吕德群朋友振作精神,鼓起生活的勇气。
  ——编者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事中有法

  谁是孩子的监护人?
牛国华董永强
10年前,吴红英与河南南阳市官庄镇荣某结婚,婚后生下一女一男。1991年,她的丈夫因病去世。今年春节,吴红英再嫁到了邻村。当她要求带走孩子时,孩子的爷爷荣老汉坚决不同意,说要是把孩子带走,荣家就绝后了。村、乡干部和乡司法所几次做工作,都没有说服荣老汉。
今年4月,万般无奈的吴红英到法院起诉,请求法院依法保护自己对儿女的监护权。
5月23日,南阳市宛城区法院官庄法庭开庭审理此案,法官向被告荣老汉宣讲了我国民法通则关于未成年人监护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只有在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时,祖父母、外祖父母才可能为监护人。法官语重心长地对荣老汉说:“孩子的母亲虽说再嫁,但还是孩子们的法定监护人,拥有监护权。吴红英再嫁虽然带走了孩子,但带不走祖父母与孙女、孙子的血缘关系,只要日后和睦相处,不还是一家人吗?再说,孩子们需要爷爷奶奶的爱,可更需要母爱,孩子们在母亲身边会更好地生活、学习。”
法官用法与理、理与情耐心地劝解,终于解开了荣老汉的思想疙瘩。荣老汉当庭表态同意孙儿、孙女由吴红英带走。体贴老人苦衷的吴红英对荣老汉说:“咱们两村相离不远,以后每个星期天我让孩子们回去看望爷爷奶奶,还要教育他们长大后孝敬爷爷奶奶。”至此,这桩孩子监护权纠纷,经法庭调解,得到了圆满解决。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普通人的故事

  排队买票
7月3日,天刚蒙蒙亮,我就到海淀区火车售票处排队(人民大学旁边)买回湖南的火车票,一直等到8点20分,脚都站麻了,长长的队伍才开始缓慢地向前挪动。
就在这时,一些刚到的人靠上前来,想加塞儿,排队的人都不由自主地贴紧前面的人,让想插队的人无可乘之机。
9点11分,一个来买票的同学看到了我,眼睛里发出了欣喜的光。我不好意思拒绝,便往后靠靠让他挤了进来。
很多人对此颇为不满,纷纷指责道:“自觉点儿好不好,上后面儿排队去!”“六七十岁的老人、还有孕妇都在排队,你一来就想买票,好意思吗?”
我的那位同学长得五大三粗,人们也只是在嘴巴上讲讲,发泄一下心中的怒气,谁也没胆量把他弄出来。
这时来了一个维持秩序的警察,他把我的同学“请”了出去。人们欢欣鼓舞:“还是警察管用。”“社会没有秩序是不行的!”
没料到那个警察收拾完我那位同学,又来“请”我了。我颇不服气,甩掉他的手说:“我一直都在排队,你拉我干什么?”“你虽然排了队,但扰乱了秩序,我也可以把你拉出去!”
幸亏,另外一队发生了骚动,这警察到那边去了,不然我们的争执还得继续下去。他人走开了,可我心里的气还没消:你披一身制服又有什么了不起的!
又过了十来分钟,来了一个胖子,好像和那个警察挺熟,他递给警察一罐椰子汁,警察毫不客气地喝起来。
他们很亲热地交谈了好一阵子,那胖子向警察扬扬手,便走到售票窗口前要买票。排队的人们还没来得及作出反应,警察已走到他的面前,把他拉了出来:“这不合适,你还是到后面排队去吧。”
排队的人们都为警察的举动鼓起掌来,我对这警察也由怨恨变成了尊敬。尽管他让我难堪过,但我觉得这个警察挺好的。
湖南衡阳解放西路14号黄达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普通人的故事

  我不哭
升学考试结束了,我和爸爸到实验中学看考生录取榜。望着那长长的红榜和密密的名单,上面没有自己的名字,我真想哭,眼泪就含在眼圈里,只要一眨眼,就会劈里啪啦地落下来,可是,我强忍着,没让眼泪流出来。我不哭,哭又有什么用呢?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特别容易哭,一遇到了什么难办的事和做不好的事,就忍不住要哭,好像所有的问题一哭就给吓跑了,一哭就能够解决似的。后来妈妈告诉我:“如果哭能解决问题的话,世上的人就什么也不用做了,只要每天哭就行了。”我记住了妈妈的话。我不哭,因为我是一个男儿,男儿有泪不轻弹,哭是懦弱的表现。
我不哭,因为人生的道路对我来说还十分漫长,有许许多多的山峰等待着我去攀登,时间是宝贵的,与其花时间去哭,还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吸取教训,好好总结经验。
我不哭,我要把泪水埋在心底,发奋学习,刻苦钻研,积累力量和智慧,去迎接新的考验。
  辽宁大连市沙河口区抚顺街小学王鑫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读者评报

  好文章犹如及时雨
侄女在去年的高考中,以5分之差而落榜。在我的鼓励下,她又苦读了一年,准备今年再考。但考期越临近,她越显得心烦意乱,后来连饭都不想吃了。这样的心理状态怎能考好?我反复做工作,要她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可话说了几箩筐,就是不起作用。在我无计可施之时,你报6月23日《读者之友》版刊登了张善菊编辑《换一种眼光看高考》的文章,我看后赶紧拿给侄女看。真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打这儿起,侄女的情绪稳定多了,信心也足了,在高考中发挥得也很正常。
这件事给我的启发很大。为什么我说得口干舌燥却作用不大,而你们的一篇文章就治好了侄女的“高考恐惧症”?我觉得原因可能有两条:一是我的说教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缺乏理论性,而张善菊的文章有条有理,有根有据,令人口服心服。二是我与侄女交谈,总是以长者身分出现,以教训口吻说话,态度生硬,对方不易接受;而张善菊这篇文章却像老朋友间促膝谈心,态度诚恳,入情入理,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在高考前夕,《读者之友》版发表《换一种眼光看高考》这篇文章,对广大考生及家长来说,犹如是一场消暑解热的及时雨,从中可见编辑同志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考生的一片良苦用心。
江苏东台市周长越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实话实说

  你找谁算命?
秦佃刚
有事到一个小城去,在车站等车的时候,前后不到半小时,竟有近10个算命先生“神”气十足地找上我。有的说:“先生,你这趟出门可要大发横财啊,想测个字吗?”有的说:“先生,恕我直言,你这趟出门可凶多吉少啊,想知道怎样逢凶化吉吗?”结果,我让他们一个个都失望了。
眼下,算命测字成了热门行业。不光是文化水平低的人信“命”,连某些知识分子也信“命”。算命的人多起来了,算命的方式也多了,什么抽签占卜、易经预测、电脑测字,全都粉墨登场。算命先生呢,有流动作战的,有定点营业的,还有占据闹市堂而皇之挂牌曰“命相研究中心”的。
这么多“神算子”,你找谁算命?
依我看,找谁都一样,算命先生早都给你“算”好了。你大腹便便、派头十足,自然是大吉大利、大发横财、大有前途,但谨防家庭破裂,谨防败家败产;你可怜兮兮,“酸”气十足,自然是多灾多难、多劳心神、多不如意,但努力奋斗定会逢凶化吉、时来运转、老来福禄双全。
不就是一点察言观色的本事加一点心理、社会知识再加一点诡辩术吗,为啥人们就信以为真或明知是假还情愿受骗呢?我想,是因为在纷繁变幻的生活面前,一些人难以把握自己的命运,心理失去平衡,便去寻找精神寄托,当然也有人是出于好奇或寻开心算上一卦的,这是近几年算命这种迷信活动沉渣泛起的原因。要彻底清除它,还有待时日。相信算命,你我不一定能发财,算命先生们可真的“大发横财”了。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世相百态

菜农送真情
在北部湾的涠洲岛上,有这样一对菜农夫妇,连续四年心甘情愿将自己辛勤种植的蔬菜以低于市场价一半甚至更低的价格卖给海军驻岛某部官兵。
陈兰养、潘少玲夫妇家距涠洲市场很近,到市场售菜可以毫不费劲地获取丰厚的利润,可他们不干。熟悉他们的人都说,他们家生活并不富裕。问他们为啥要这样做,他们说:“当兵的远离家乡、远离父母来这里守海岛不容易,我们送点自家的蔬菜算不了什么。”话虽朴素,却道出了这对夫妇的善良和对子弟兵的挚爱。
上图:采摘最鲜嫩的蔬菜,准备送给解放军。
右上图:战士们接过的是菜,收下的是情。
右下图:炊事员郭小安说:“感谢人民这份深厚的关怀!”
广西北海市驻军某部许恒(附图片)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

《“三星杯”世相百态》图片比赛启事
“世相百态”是本版的一个图片专栏。它以形象的画面,展示形形色色的生活场景,揭示不同人的不同心态、思想和观念,有讴歌,有批评,同时也提出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受到读者朋友的关注和好评。为了给读者朋友提供更多更精彩的图片,更好地发挥新闻图片反映社会生活的作用,本版将从8月中旬起与广东三星企业集团公司联合举办《“三星杯”世相百态》图片比赛活动。
参赛要求:
一、图片内容必须是纪实性的,内容所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展、结果均与事实完全相符。严禁导演、摆拍。
二、在可能的情况下,注意构图、用光;抓拍的事件图片要尽量有现场感和人物神态。
三、图片的标题、说明,要鲜明、生动、简明扼要,提倡风格多样化。此外,应注明拍摄时间、地点及有关的背景情况。
四、图片最好用黑白胶卷拍摄(彩色照片要注意清晰度、对比度),单幅、多幅均可。
评奖办法:
由新闻界、摄影界和有关方面的专家组成评委会,从发表的作品中评出一、二、三等奖各若干名,其余凡发表的作品均发纪念奖。
比赛时间:
1995年8月18日至1996年4月30日(截止日期以稿件寄出邮戳为准)。
参赛作品请寄:
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群众工作部,信封上请注明“三星杯”。邮政编码:100733。
本报群众工作部《读者之友》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