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8月4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青岛确立高新技术发展目标
本报讯记者宋学春报道:为了推进青岛市“科教兴市”的战略实施,青岛市委、市政府在近日召开的全市科学技术大会上,响亮地提出:到本世纪末,全市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达到5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2%以上。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他们实施三大战略和抓好五大重点。
三大战略为:全方位覆盖战略,即把科技进步的作用渗透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覆盖到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项产品,促使全社会科技进步水平有明显提高;一体化发展战略,即着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的一体化发展,经济建设以科技进步为主要推动力,科技进步围绕经济有机结合的运行机制;大跨度赶超战略,即作为老工业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青岛的科技和经济发展要始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着力加强高新技术引进开发研究,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形成自己的科技优势和特色产业。
五大重点为:加快科技兴农,推动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创汇农业转变,使青岛市农业科技处于全国先进水平;推进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技术进步机制,提高工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的运行机制;努力建设一支跨世纪的高水平的科技队伍和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动手抓第一生产力,为加速科技进步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等。青岛到本世纪末,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55%以上,譬如,通过引进、选育、开发、繁育等,使全市主要农作物品种更换一次,良种普及率达到98%,实现粮食总产325万吨以上的目标。在工业方面,青岛今后五年,要以重大项目为载体,通过科技渗透,使电子、机械、石化、橡胶、家电、饮料等发展成为主导产业。海尔冰箱、电视机、钢铁等企业集团达到合理经济规模,成为强大的集团军。
今明两年,市财政安排1000万元以上的资金用于支持农业科技进步。这次科技大会的召开,对青岛市科技总体实力的提高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上杭增加科技投入振兴老区
本报福州8月3日电记者赵鹏报道:福建省上杭县依靠“科技兴县”战略,加快老区脱贫致富已初见成效。到今年上半年,全县国民经济总产值和工农业总产值已连续四年平均以15.4%和19.7%的速度递增,其中科技进步因素占到39.7%。199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91元,比1990年增长了近80%。
上杭县地处闽西山区,全县“八山一水一分田”,交通不便,资源贫乏,是贫困县。1991年上杭县委、县政府依据县情制定了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经济效益为宗旨的“科教兴县”战略规划,随后被定为全省的五个“科教兴县”试点县之一。
当年,全县科技投入从千余元增至20余万元,并规定每年将骨干企业销售收入的1%用作专项投入和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基金。县制药厂等五家老企业四年共吸纳技改资金1000多万元,开发出33个新产品,其中经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有一个,国内首创的两个。新增产值8396万元,创税利1544万元,成为全县工业企业向科技先导型企业转化的“排头兵”。
工业企业的振兴也推动了农业向高优化发展。上杭县是全国优质烤烟出口基地之一,粮烟争地的矛盾一直十分突出。科技人员由此入手,不断调整优化栽培模式,狠抓中低产田改造,大力推广良种和增产技术;良种覆盖始终保持在90%以上。自1991年起在每年减少粮食播种面积3至4万亩的情况下,去年全县粮食总产首次突破20万吨,成为福建省又一新的商品粮基地县。
“科技兴县”加速了上杭脱贫致富进程,更为老区培养了一批具有中等科技水平的新型农民。县、乡、村三级科技培训、推广、示范网络遍布城乡,四年来有近20万人次接受初级科普教育,其中2.5万人已成为乡村农业生产技术骨干,有840位农民获得助理技术员以上的职称。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学界人物

  勤奋育种结硕果
——记贵州农学院教授张庆勤
胡跃平孙海涛
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贵州农学院教授张庆勤,长期从事小麦育种工作,经过35年的勤奋耕耘,先后育成抗源品种200多个,对控制我国小麦病害流行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他近年育成系列遗传稳定的高产优质多抗的小麦型品系和株系,其研究成果居国际领先水平,有关专家认为是“世界小麦育种的重大突破”。
今年62岁的张庆勤教授是浙江金华人。1960年他从原苏联哈尔科夫农学院植保系毕业后,主动要求到艰苦的贵州工作。育种工作很艰辛,一年有半年时间奔波在田坎上、坡土里,而回报他的则是累累的科研成果。
贵州的粮食长期不能自给,其中一个原因是夏粮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相当低,由于有“重大季轻小季”的种植习惯,80年代初小麦单产低,种植面积少。增大夏粮产量的比重是提高粮食自给能力的突破口。张庆勤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在1988年培育成小麦新品种“贵农10号”,这种优质高产多抗的新品种在全省推广后,大大提高了小麦的单产,平均亩产由过去的75公斤增加到325.5公斤。据统计,“贵农10号”推广面积达800万亩,成为贵州主栽小麦品种,还带动了其它杂交小麦和杂交油菜在全省大范围的推广,夏粮产量的比重由以前的9%提高到现在的27%。夏粮的增产,使每年调入贵州的粮食由80年代的15亿多公斤减少到现在的5亿多公斤。
张庆勤近几年还育成“贵农21、22号”小麦杂交新品种,其产量、品质、抗病性均达到全国最高水平,在甘肃、陕西、安徽、江苏等省进行区域试验成果十分显著。有关专家认为,“贵农21、22号”的育成将对我国小麦生产登上新台阶发挥重大作用。
80年代,张庆勤开始向小麦远缘杂交这一被视为科学禁区的新领域冲击。小麦和燕麦是属于两个族,亲缘很远,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这两类物种不可能杂交成功。1978年,张庆勤首次用小黑麦与光稃野燕麦正反交成功,之后又经过反复试验,1986年重复杂交又获成功。1989年至1993年用节节麦、野生二粒小麦、斯卑尔脱小麦等与光稃野燕麦杂交成功。张庆勤的这项研究得到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会主席和贵州省政府共130万元的资助。今年5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存浩教授和生命科学部负责人赵宗良教授等专家,到贵州农学院对“光稃野燕麦与小麦近缘种属杂交研究”项目进行了考察,认为这项研究是“世界小麦育种的重大突破,在理论和应用上有重大意义”。
现在,节节麦、野生二粒小麦、斯卑尔脱小麦与光稃野燕麦的杂交后代已育成遗传性稳定的优质高产多抗的普通型小麦品系和株系200多个,这些品种已于去年在全国多点试种。据农业部谷物监测中心对样品全套烘烤品质测定表明,粗蛋白、赖氨酸、湿面筋等含量都比一般小麦高出几倍,是目前我国国内品质最好的小麦,比当今国内小麦主导品种增产1倍以上。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我国学科奥赛队凯旋
本报北京8月3日讯记者贾西平报道:首都科教界今天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集会,热烈欢迎出国参赛的数学、物理、信息、生物四支奥林匹克代表队凯旋和在北京参赛的化学奥赛队。
今年我国共派出23名中学生选手,分别赴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和泰国参加国际数学、物理、信息、生物奥赛和在北京参加化学奥赛。中国选手在这些国际大赛中全部获奖,共取得金牌18枚,银牌4枚和铜牌1枚。5位女选手全部获得金牌。中国队在数学、物理、化学比赛中夺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
在今天由中国科协、国家教委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举办的欢迎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化学家卢嘉锡指出,我国中学生取得的优异成绩,再一次证明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是智慧的民族。
在今天的欢迎会上,还向所有获奖选手颁发了“王丹萍青少年科学奖学金”,向金牌选手颁发了“逢荃奖”奖牌和奖学金。“逢荃奖”是以美籍华裔科学家王逢旦博士和贾士荃博士的名字命名的。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第八届国际青少年宇航员组织大会举行
本报北京8月3日讯第八届国际青少年宇航员组织大会今天在京开幕,来自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乌克兰、韩国、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香港和澳门等国和地区的800多位官员、宇航专家和青少年代表出席。
举办这次会议的宗旨是敦促各成员国积极开展青少年航天科普教育,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推动和平利用空间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沛瑶、国家航天局局长刘纪原在开幕式上作了演讲。
据了解,国际青少年宇航员组织创立于1987年,现有17个成员国,我国是该组织5国领导委员会成员之一。(肖佳)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新疆开发风能资源为民造福
达坂城建成我国最大风力发电厂
本报讯新疆达坂城地区,是有名的“风区”。现在这里已建起我国最大的风力发电厂。
风能、太阳能、地热能蕴藏量大,无污染,可以取之不竭,被誉为“21世纪的能源”。新疆是我国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仅次于内蒙古居全国第二。全区风区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其中较集中的有九大风区。九大风区风能蕴藏量达8090亿千瓦时,可转化生产电能2450亿千瓦时,相当于1994年全区总发电量的24倍。
80年代末,自治区先后与丹麦、荷兰、英、德、瑞典等国进行风电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开始了风电厂的筹建工作。1988年,在国家对外经贸部和国际开发署的支持下,接受丹麦政府捐赠,自治区在达坂城地区建设达坂城风电一厂,引进13台150千瓦风机,于次年10月并网发电。1991年,自治区采取利用外资和自筹资金相结合、引进技术设备和自己试制组装相结合方式,先后引进和组装33台300、500千瓦风机投入运行。到目前为止,达坂城地区已安装运行大型风力发电机46台,总装机容量达1.3万千瓦,单机容量为亚洲最大,总装机容量占全国40%。
自治区制订了从设备引进入手,着眼消化、吸收,立足风电设备国产化,以此推动风电建设,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风电发展战略;同时,科委还将这项研究列入重点科研计划。经过与内地科研单位和企业协作,已初见成效。生产的300千瓦风机塔架以及组装的一批风机,经试运行考验获得成功,现正准备向600千瓦风机迈进。最近,由国家科委、国家经贸委主持的全国风力发电技术讨论会在乌鲁木齐召开,专家们认为在发展风电事业上,新疆带了一个好头。(黎树基)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储水供水调节径流
祁连山成为河西走廊“绿色命脉”
据新华社兰州8月3日电(记者曲直)科学家以大西北河西走廊著名的祁连山为研究对象,发现这一著名的山脉古往今来一直发挥着储水供水、水源涵养、调节河川径流、维护绿洲屏障、保护干旱区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说河西走廊诸多的绿洲和农业区基本都是靠祁连山而得以存在的。
祁连山是西北干旱区著名的一条大山系,位于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的交汇处,一般海拔3000至5000米、主峰祁连南山高5547米,其4000米以上终年积雪,5000米以上发育多条现代冰川,有冰源水库之称,境内有冰川2859条,总面积1972.5平方公里。这些冰川年储水量10亿立方米,孕育河西走廊三大水系56条支流。在其海拔2500米至3500米的10多万公顷原始森林更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林业科学院林研所著名学者陈炳浩研究认为,此山的水源和森林相互调节,十分巧妙地发挥着调节和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如果没有山地森林高山冰川融水和大气降水形成的条条小径流,水流会瞬间倾泻到中下游造成严重危害。同时,原始森林拦截调节融水和降雨,使其源源不断供应中下游绿洲农业灌溉、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以及灌溉荒漠中片片胡杨林和防沙林。研究发现祁连山森林地表植被容水量达每公顷362.78吨,它们像海绵一样吸附着相当于自重多倍水量,推算祁连山云杉林可蓄水1至2万立方米,等于一个天然绿色水库。
祁连山的重要地位近年来日益为人们认识,如今祁连山已被正式建立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肃省积极筹集资金恢复祁连山生态。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为克顽症觅良方
——记骨质增生病专家刘善民
阎天星
在泰国举行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200多位医学专家、学者和海内外权威人士被一位中国医生的发言所深深吸引。这位医生是中国航天天津红外激光医院的院长。当他介绍了该医院用自行研制的骨质丸为海内外7万多名患者治愈了骨质增生病的情况后,会场上掌声不断,当即就有数十位专家要求和医院签订引进开发骨质丸的协议。
骨质丸的发明人也在会场。他叫刘善民,是该院骨质增生专科的专家。看到骨质丸被泰国同行们认可,他感到欣慰。
骨质增生是一种发病率高、治愈难的疾病。刘善民从70年代开始研究探索如何治愈骨质增生病,长期的研究和实践,使他对骨质增生的治疗有独到见解。他认为,骨类病变的发生是由于气血不足,肝肾虚,风寒邪侵入或外伤跌扑闪挫,损伤经络,致使局部血行淤滞,运行不畅。几十年来,刘善民研究了数百个中医秘方,根据中医“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这一理论,结合现代医学,以补肾为首,培本益肾,力求疏通经络,祛风燥湿,以达到强壮筋骨、软坚散结的功效。他经过反复试验,逐渐完善组方,终于研制出了骨质丸1—4号。在临床中获得了十分满意的疗效。
天津市美协副主席、画家杜老先生,患了颈椎病和肩背病,头痛、胳膊麻木,不能提笔作画,几经治疗无效。使用骨质丸治疗三个疗程后,老画家就又重提画笔。
中国航天天津红外激光医院骨质增生专科门诊,已接待了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及日本、马来西亚、泰国、香港、台湾等地的7万多名患者,为这些患有骨质增生、腰椎间盘凸出、椎管狭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不同病症的病人解除了病痛。据有关专家称,骨质丸是同类药品中较为理想的药品。
目前,这一科研成果已引起了国内外医学专家的关注。1993年在马来西亚举办的国际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上,骨质丸以其独特疗效一枝独秀,荣获同类药品中特等大奖。1994年骨质丸又参加了第二届中国医疗精品博览会,并荣获金奖。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语音校稿系统问世
本报北京8月2日讯我国文字处理已经由铅字排印改由电脑录入、编辑、排版,但其中文字处理工作的校对方法现在仍比较落后,为解决这个问题,语音校对系统应运而生。
用语音校对系统类似于请了一位校对秘书,其主要功能有二项,一是由计算机语音校稿系统将原有录入好的文稿在常用的编辑系统WPS中或在其它中文系统中朗读出来,使用者对照原稿进行听校。二是在用五笔、拼音、手写等输入法录入的同时,当时听到录入字的读音,既减少了错误,也减轻了眼睛的疲劳。
由北京市大步电子技术公司推出的语音校稿系统除能满足上述功能外,同时也能满足多音字处理以及在各型PC机、各种排版系统中的通用性等条件。(柯闻)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山东省组建百名农业专家顾问团
新华社济南八月三日电(记者董振国)由近百名农业专家组成的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日前成立,作为山东省委、省政府科技兴农决策的智囊团,为振兴山东农业出谋划策。
顾问团将对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中的宏观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对重大农业科研项目进行科学论证和联合攻关;参与全省农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对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问题进行具体指导。尤其要为山东在本世纪末实现增产粮食五十亿公斤提供帮助,加快作物良种的研究和开发。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上地杯”教科文卫新闻摄影竞赛

湖北省竹山县林业局林业工程师袁劲松,14年走遍了全县的山山岭岭。1992年他提出的全县林业基地建设方案,经县政府组织全面实施以后,该县的核桃、板栗、茶叶、杜仲等经济林基地很快发展到46万亩,1994年产值达到了1亿多元。这是他(中)在实地向县委领导介绍板栗与玉米套种技术。操亚军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