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8月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专页)
专栏:

  淞沪会战——全民族抗战
刘志青
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
淞沪地区位于长江下游黄浦、吴淞两江汇合处,扼长江门户。由于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淞沪停战协定》的限制,中国军队不能在上海市区及周围驻防,市内仅有淞沪警备司令杨虎所辖上海市警察总队及江苏保安部队两个团担任守备,兵力薄弱。然而,日本在“一·二八”事变以后,即在上海虹口、杨树浦一带派驻重兵,专设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司令部,驻沪兵力有海军陆战队3000余人,大批日本舰艇常年在长江、黄浦江沿岸巡弋。
1937年,日本侵略军制造“七·七”事变,侵占平津后,企图侵占上海,而后进攻南京。8月9日,驻沪日本海军陆战队官兵两人驱车闯进虹桥机场进行武装挑衅,被中国保安部队击毙。日军以此为借口,要挟中国政府撤出上海保安部队,亦向上海增兵。
8月13日,日本海军陆战队以虹口区预设阵地为依托,向淞沪铁路天通庵站至横滨路的中国守军开枪挑畔,并在坦克掩护下沿宝山路进攻,被中国守军击退。
8月14日,中国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同时,军事委员会以京沪警备部队改编为第9集团军,张治中任总司令,辖3个师1个旅及上海警察总队、江苏保安团等部,担负反击虹口及杨树浦之敌任务;苏浙边区部队改编为第8集团军,张发奎任总司令,守备杭州湾北岸,并扫荡浦东之敌。
8月15日,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声称“为了惩罚中国军队之暴戾,促使南京政府觉醒,于今不得不采取之断然措施”。同日,日本下达编组上海派遣军的命令,以松井石根上将为司令官,下辖第3、第9、第11师(欠天谷支队)等部,作战任务为“与海军协同消灭上海附近的敌人,占领上海及其北面地区的重要地带。”
与此同时,蒋介石下达全国总动员令,将全国临战地区划为5个战区,沪杭地区为第3战区,冯玉祥任司令长官,顾祝同任副司令长官,并任命陈诚为第3战区前敌总指挥。决定以主力集中华东,迅速扫荡淞沪敌海军基地,阻止后续敌军登陆。
8月17日,中国军队再次向虹口、杨树浦方面之敌反击。第87师攻占日海军俱乐部,并击退敌多次反扑。第88师在八字桥、法学院、虹口公园等处与敌反复争夺。8月19日,中国军队又一次发起攻势,以从西安到达的宋希廉所属第36师加入战斗,与第88师、第87师一起,经昼夜激战,突破日军阵地全纵深,攻入汇山码头。日军凭借坚固工事顽抗待援,中国军队进展困难。第36师第215团第2营300余名官兵攻入华德路十字街口,突入巷内与敌展开白刃格斗,不料被日军以坦克阻塞路口,遭到火力袭击,全部壮烈牺牲。
在此期间,中国军队亦与日本航空队展开激战,并积极攻击进犯的日本陆军和舰艇,击落日机47架,炸沉日巡洋舰1艘,中国空军队员阎海文、沈崇诲等壮烈牺牲。
8月18日至20日,日军第3、第11师先后由日本出发,至22日到达上海以东120公里的海域,换乘小舰艇准备登陆。第3战区鉴于敌登陆威胁增大,遂以第9集团军专负上海市区之作战,以新编成的第15集团军(总司令陈诚)负责吴淞镇以下沿江防线的作战。
8月23日晨,日军上海派遣军第3、第11师在优势火力掩护下,于川沙河口、狮子林、吴淞一带强行登陆。24日,中国第15集团军先后进至上海,向登陆之敌发起反击。9月1日,日军1000余人围攻狮子林炮台,第98师一部与敌反复白刃搏斗,多数牺牲。9月5日,日军集中30余艘军舰,掩护陆军向宝山发起猛攻,中国军队顽强抵抗,守卫宝山的第18军第583团第3营500名官兵,在营长姚子青率领下,浴血奋战,击退日军数次冲击,奋战2昼夜,多数壮烈牺牲。
9月上旬,由于日军不断增兵,战争逐步升级,中国军队也陆续增援,不断调整部署。9月11日以后,蒋介石自兼第3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任副司令长官。以陈诚的第15集团军为左翼作战军,以张治中的第9集团军为中央作战军,以张发奎的第8集团军为右翼作战军。9月21日,再次调整部署,朱绍良任中央作战军总司令兼第9集团军总司令;陈诚任左翼作战军总司令,下辖第19集团军(薛岳为总司令)和第15集团军(罗卓英为总司令);张发奎任右翼作战军总司令,下辖第8集团军(张发奎兼总司令)和第10集团军(刘建绪为总司令)。
9月下旬至10月初,日军第101、第9、第13师等增援部队陆续在上海登陆,加入上海派遣军之作战。至此,日军总兵力达20万人。尽管日军在武器装备上占有很大优势,但至11月初仍未能获得决定性胜利,却付出了重大代价。日本统帅部急于在上海方面取得预期战果,决心采取新的措施。11月5日拂晓,日军利用大雾、大潮在杭州湾的全公亭、金山咀登陆,对淞沪实施迂回包围。中国右翼军部分沿海守备部队已抽调支援市区作战,猝不及防,阵地相继失守,战局急转直下。日军第10集团军于11月6日占领金山,力图与上海派遣军达成合围。蒋介石被迫于11月8日下令全线撤退,日军于11月9日占淞江、11月12日占上海。至此,战役结束。
淞沪会战从1937年8月13日开始,至11月12日结束,历时3个月。日军投入10个师28万人的兵力,动用军舰30余艘、飞机500余架、坦克300余辆;中国投入70余个师的兵力,动用舰艇40艘、飞机250架。中国官兵同仇敌忾,斗志昂扬,以劣势装备与敌人拚搏,毙伤日军4万多人,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速战速决的迷梦。
淞沪会战期间,上海人民以各种方式积极参加抗战,支援前线。各界群众都组织了救亡协会。文艺界救亡协会、学生界救亡协会、上海市纱厂工友救亡协会等团体,都开展了宣传、募捐、演出、慰劳等活动。全国各界民众积极支援上海抗战。湖南学生战地服务团和福建省民众组织的慰问团,都到前线进行慰劳。海外华侨踊跃捐献,支援祖国抗战,到10月16日,捐款已达330余万元。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挺进敌后,也从战略上配合了淞沪抗战。
因此,淞沪会战,是中国全民族的抗战。(附图片)
中国军队在淞沪战役中英勇抗击日军。 军事博物馆供稿


第3版(专页)
专栏:

  齐会战斗——冀中反“扫荡”
郭之昀
齐会战斗,把不可一世的日本王牌军吉田大队消灭了700多名,狠狠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创造了冀中平原大规模歼灭日军的空前范例。
1939年1月25日,我八路军第120师进抵冀中抗日根据地。这是党中央为加强敌后工作的领导,巩固冀中根据地,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4月20日,驻沧县之日军第27师第3联队乘56辆汽车进到河间城。22日,日军吉田一大队800余人,连同伪军数十人,随带80多辆大卡车,满载给养弹药,耀武扬威地向河间城北、任丘之间的三十里铺进发,企图对齐会地区进行“扫荡”。我正在任丘东南卧佛堂、大朱村、齐会一带休整的120师立即作出反应。贺龙同志详细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这次敌人行动,并非有计划地对我军围攻,我军所在地四周虽然都有日军据点,但兵力不足,除河间地区尚留有700余人,任丘、大城、高阳、沙河桥等地,都只有二三百人或数十人,不可能抽出很多机动兵力。我们的兵力集中,士气旺盛,争取就地消灭这股敌人。当晚,贺龙同志召集团以上干部研究了作战计划后,便向全体指战员宣布了敌情和歼灭敌人的决心,鼓舞了干部战士的士气。
4月23日7时,进到三十里铺的敌人向东出动,9时到达齐会村附近。敌人因急于寻找我军作战,但又不明整个地区我军情况,因此当发现齐会村有我驻军时,随即设围,用炮火掩护步兵攻打我齐会村驻军。齐会村是个400多户的大村,房屋密集,比较坚固,周围都设有通往外村的沟道,加之村外的树林和土丘,利于我组织防御。我军第三营指战员在敌人猛攻下沉着应战,战士们机智勇敢,不盲目放枪,非等敌人冲到阵地五六十米处才打,用手榴弹、排子枪和机枪一齐猛打,打垮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日军难以进村,给日军以重创。日军狗急跳墙,向村内施放燃烧弹和毒剂,师长贺龙及司令部20余人中毒,但仍坚持指挥战斗。根据战斗发展的情况,第120师令各部迅速占领齐会外围刘古寺,东、西保、杨庄、四公村等要点,以反包围手段聚歼攻击齐会之日军。为完成围歼的部署,第716团第1营和第715团7连分别从齐会村东北角、东南方向增援第3营。第7连突入村内,增强了齐会防守力量。下午4时,任丘敌军300余人前来增援,进到麻家务附近,被120师第2旅第5团击退。从大城和吕公堡出援的敌人,也分别遭到120师独立一旅第1团和冀中第3军分区部队的阻击,敌人不能前进。我军驻守在齐会的部队与日军展开了白刃战斗,经过激烈格斗,敌人组织的多次进攻被我击退,使齐会之日军陷入孤立。
黄昏,716团第1、2营,同时与西、北两面的敌人展开激战,在统一号令下战士跳出道沟,迅速越过开阔地,冲破敌人的火力封锁,把敌人压到村沿和部分房屋内。第3营及第715团的7连由村内同时反击。敌人受到内外夹击,日军阵势大乱,开始向村南撤退。
4月24日拂晓,齐会村处的日军向马村方向逃窜,可是,贺龙同志早已在齐会村周围的邻村部署了准备堵击敌人的足够兵力。我军715团这时正从齐会村西南的保东向南北留路靠拢。得悉敌人向南溃逃,便立即占领马村有利地形,给日军以迎头痛击。敌人又仓皇向东北方向的找营子逃窜,我第715团追至找营子,日军主力东窜南留路,复遭第3团截击。至此,日军走投无路,被我军围于找营子至南留路间的树林道沟进行防御。我军充分发挥夜战和近战特长,争先突入阵地,同敌人展开肉搏战,日军死伤惨重。
战至25日拂晓,日军大部被我歼灭。此战斗共歼灭日军700余名,生俘日军7名,缴获步枪200余支,轻重机枪20余挺,山炮1门。齐会村歼灭战不仅沉重地打击了日军侵占冀中(抗日)根据地的狂妄企图,而且取得了平原歼灭日军的宝贵经验。


第3版(专页)
专栏:

百团大战中,八路军一部攻打井陉煤矿。军事博物馆供稿


第3版(专页)
专栏:

  陈庄歼灭战——秋季反“讨伐”
张明金
陈庄,位于河北省灵寿县城西北约50公里的太行山腹地。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经是晋察冀边区政府和八路军第120师后方机关的所在地。
1939年9月,第120师主力部队一部在师长贺龙和政治委员关向应的率领下,由冀中地区北越平汉铁路,秘密转移至陈庄地区进行休整,准备参加秋季反“讨伐”作战。
日军驻石家庄地区的独立混成第8旅团旅团长水原义重少将侦悉这一情况后,于9月23日,调集其第31大队的全部兵力共1500余人,由灵寿县城向陈庄进犯。日军首先占领灵寿至陈庄间的重镇慈峪,然后沿磁河两岸做声东击西的欺骗动作,企图迷惑和调动我军,乘虚奔袭陈庄。
9月25日上午,日军在陈庄以北的南五河及北霍营地区,遭到我军的顽强阻击,形成对峙态势。根据日军企图和敌我态势,第120师首长贺龙、关向应及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决心将计就计,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利用陈庄地区的有利地形歼敌于运动之中。
进犯陈庄的日军在我军的阻击下,于26日下午被迫从南五河及北霍营撤回慈峪,并将笨重物资运往灵寿,造成撤兵的假象,企图麻痹我军。27日拂晓,日军除以少部留守慈峪外,其主力约1100余人轻装出动,沿鲁柏山和秋山南麓分两路经南燕川、湾子里向陈庄奔袭而来。沿途在我军有计划的节节阻击下,日军进展迟缓,于27日中午才进占陈庄。这时,我军驻陈庄的机关和群众早已坚壁清野,安全转移。日军在陈庄扑空以后,自感不妙,便收缩兵力,加强防范。入夜以后,我军不断袭扰占领陈庄的日军,周围彻夜响着枪声。有的袭扰小组竟一直摸到日军阵地前沿,用手榴弹将3个日军炸死,把机枪扛了回来。在我军的袭扰下,日军整夜不得安宁。但是,由于地形不熟,日军不敢轻易出动,只能躲在村子里盲目射击壮胆。
贺龙、聂荣臻等首长,对日军奔袭陈庄的情况进行了正确分析,认为孤军深入,无后方保障,不可能在陈庄久留,必将迅速撤退。因此,决心集中优势兵力在日军必经之地的东、西寺家庄及冯沟里两侧地区设伏,诱敌东撤,以便在运动中歼敌。
果然不出贺龙、聂荣臻所料,在我军的不断袭扰之下,日军不敢在陈庄久留,于28日清晨起便开始纵火焚烧陈庄,顷刻之间,浓烟烈火四起,800多户的村庄淹没在一片火海之中。8时许,日军先头部队开始撤离陈庄,沿磁河南岸经高阳庄至冯沟里,遇到我军第2团的顽强阻击。日军主力见先头部队在冯沟里受阻后,以另一部涉过磁河北岸,企图抢占东寺家庄以东的横山岭高地,又与我守备在东寺家庄的第716团发生激战,进攻再次受挫。
10时许,日军主力在水原义重少将的指挥下,全部进至冯沟里和破关门一线,集中兵力向我第2团阵地猛烈攻击,企图抢占青阳山一带有利地形,强行突围。但在我军的顽强阻击下,日军数次进攻均未奏效,死伤惨重。此时,我军独立第1支队完成袭扰任务后,跟踪追至高阳庄,在敌后由西向东展开攻势;第716团在磁河北岸横山岭击退进攻日军后,也由北向南组织进攻。第2团此时乘机由防御转入进攻,与日军展开激烈的争夺战。13时左右,青阳山一带的有利地形为我控制,日军被迫退往冯沟里及其以南的冯沟庄固守待援,并伺机准备由此向东突围。此时,我军独立第2团由牛下口赶至破关门以东的高地,扼守要隘,粉碎了日军由此东窜的企图。日军已完全处于我军的四面包围之中。
当日黄昏,日军800余人由灵寿经慈峪赶来增援,向我军南、北五河的第719团阵地猛攻,企图接应被围日军突围。在第719团的顽强阻击下,日军被压制在白头山阵地前,无法前进。
28日,慈峪方向的日军为策应被围之敌,再次向白头山阵地攻击,第719团顽强阻击,战斗异常激烈,前沿阵地曾几移敌手。为防止日军增援部队突破白头山阵地,保障我军主力顺利歼灭被围之敌,贺龙师长遂令第4团进至山门口和桥塔岩地区,以加强白头山的纵深阵地,支援第719团的阻击作战。
当晚,被围日军见增援受阻,处境危殆,遂于29日拂晓由冯沟庄向南突围,先以少数兵力沿破关门山谷进至石佛峪西山,企图掩护大部队从鲁柏山西侧的万寺院方向突围。贺龙师长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命令已进至万寺院附近的第4分区部队先敌抢占鲁柏山西侧的制高点,并坚决阻击日军由此逃窜。同时,命令其他各路部队展开多路追击,将日军重新围困于鲁柏山西侧的万寺院地区。
29日上午,我军再次向被围日军发起攻击,并以迫击炮向敌群轰击。日军死伤惨重,多次组织突围都没有成功,绝望之中开始用明码发报,求助空中支援。14时许,日军3架飞机飞临万寺院地区上空对我军进行轰炸扫射,企图掩护日军突围未果。17时,又有3架敌机进行空中支援,并投下食品和弹药6大包,但有3大包落在我军的阵地上,正好也弥补了我军弹药的不足。18时,我军从四面对残敌发起总攻。战至21时,将日军所占高地全部夺取,日军被迫退守在鲁柏山西侧的山谷里。30日晨,被围日军再次组织突围,大部被歼,仅有80余人突出重围后,经万寺院向白头山方向逃窜,企图向增援之敌靠拢。当该股残敌逃至沙湾时,被我第4军分区及第358旅一部一举围歼。
至此,历时6天5夜的陈庄战斗胜利结束,共计击毙水原义重少将以下日军1280余人,俘日军16人,缴获山炮3门,轻重机枪23挺,长枪500余支,战马50余匹。
陈庄战斗,是八路军第120师和晋察冀军区部队在贺龙、聂荣臻等首长的指挥下,对毛泽东在抗日战争初期提出的“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作战原则的具体运用,是我军在抗日战争时期集中优势兵力取得的第一个山地运动歼灭战的胜利。


第3版(专页)
专栏:

  神头岭——日寇“伤心岭”
王书范
1938年2月,日军华北方面军以3万余人的兵力,向晋南、晋西发动进攻,至3月上旬先后侵占长治、临汾、风陵渡等重要城镇,并继续向晋西黄河各渡口进犯。八路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为策应第115师和第120师在晋西、晋西北的作战,牵制向黄河河防进攻的日军,并配合晋南国民党军作战,于3月上旬奉命进至晋东南的襄垣地区,侧击由东阳关向潞城、长治进犯的日军第108师团,并破坏东阳关至长治的公路。
3月14日,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率第129师主力进至襄垣以东的浊漳河畔,设师指挥所于杨家庄。师指挥所的作战室里,墙壁上挂着缴自日军的五万分之一军用地图,邯长大道被红笔醒目地勾了出来。刘伯承、邓小平、李达和各旅领导及作战参谋正坐在作战室里,研究着神头岭伏击作战方案。刘伯承师长部署是:以第385旅第769团袭击黎城,并阻击涉县出援的日军;以第386旅在潞河村与微子镇之间的神头岭地区设伏,歼灭潞城出援之日军。我们袭击黎城驻扎之敌,目的是吸引涉县、潞城之日军来援,在必经之路神头岭予以伏击。邓政委要求各部队按照刘师长的部署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打好神头岭伏击战这一仗。神头岭实为一道山梁,光秃秃的只有一二百米宽,公路从岭中间蜿蜒而过,路面比两旁的土坎略低,猛一看,这里地形很难埋伏大部队。刘师长带着大家察看了四周的山峰沟壑和道路后说:“我们原定决心不变。兵法上说:‘兵者诡道,去留不定,见机而作,不得遵常’。当敌人以为地形对我不利而疏于防范时,我偏偏一反常态,可收出敌意外之效。此处地形狭窄,我方兵力难以展开,但敌人的装备比我们好,展开更加困难,骑兵也没法机动。”在返回的路上,刘伯承师长又讲了这次伏击战的战术问题,他说:“这次采用‘吸敌打援’战术,先要袭击黎城驻扎之敌,以吸引涉县、潞城两地日军来援,在必经之路东、西黄须和神头村予以伏击,袭击是手段,伏击才是目的。我之所以把这种战术叫‘吸敌打援’,它的关键点在打援。”经过刘师长的讲述,大家对刘、邓首长的这次作战方针和部署都心悦诚服,表示坚决打好这一仗。3月16日拂晓前各部队按照师首长部署进入伏击阵地,并完成了一切战斗准备。
3月16日4时,八路军第129师769团1营袭入黎城,与日军展开激战,歼其百余人,于拂晓前即主动撤出城外,向西北乔家庄转移。与此同时,第769团主力在东黄须、西黄须击退由涉县来援的日军。第771团特务连烧毁赵店镇公路大桥,切断了黎城、潞城之间的交通。黎城日军受到我军袭击后,潞城的日军即以步骑兵1500余人向黎城增援。8时30分,其先头分队汽车2辆、骑兵20余人通过神头岭,因赵店镇公路桥已毁,被阻于浊漳河边。9时,其本队进到神头岭地区,虽进行了侦察,却未发现八路军的伏击部队。9时30分,当日军全部进入我伏击地域时,我埋伏于神头岭北端的第771团由正面出击;埋伏于公路西侧的第772团和东侧的补充团,实施夹击,迅即将日军截成数段,喊杀声、枪炮声震耳欲聋。日军遭到突然袭击,顿时混乱,且由于地形限制,兵力兵器难以展开,死伤惨重,一部窜入神头村内,凭借房屋窑洞负隅顽抗。战至11时30分,除百余名日军窜回潞城外,其余全部被歼。被阻于浊漳河南岸的日军,亦被第771团特务连歼灭。以后,由黎城来援的日军,被阻于浊漳河北岸。由潞城两次来援的日军,亦大部被第772团歼灭。16时战斗结束,八路军第129师以伤亡240余人的代价,歼灭日军1500余人,缴获长短枪550余支和骡马600余匹,以及其他大批军用物资,给侵入晋东南日军以沉重打击。
这次战斗,是一次漂亮的速决全歼的伏击战,又一次杀出了八路军的威风。战后不几天,日军汽车部队的一名伍长在日记里写道:“第108师团这样的损失是从来没有的,潞安到黎城的道上鲜血这边那边流着,我们的部队通过其间,真觉难过,禁不住流下滚滚的热泪。”
神头岭,成了日军丧魂落魄的“伤心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