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8月2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要闻)
专栏:

  伸出一双手 奉献一颗心
四川高校师生暑假到农村服务
本报讯今年暑假,四川省部分高校师生深入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支农服务。
来自成都市21所高校经过严格挑选的88名优秀党员,分赴成都的50个村,挂职担任为期一个月的村长助理。大学生们一到村上,立即积极主动地投入工作。
到双流县兴隆乡跑马埂村的四川教育学院政教系杨庆文、谭安国两位同学走家串户和农民交朋友,全面了解本村的经济结构,人员构成,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农林副业状况,科技文化教育水平,党团组织的现状,人们的法律意识等。他们还把本村在华东师大学习回乡度暑假的大学生陈序同学动员起来,利用广播一起宣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农村常用技术和法律知识。那些天遇到风灾,他们就和农民一起下田扶秧扶玉米抗灾,开展水稻种植咨询和服务,调解村民家庭纠纷等,很快赢得村上农民的信任与好评。
四川联合大学机械系刘鸿君和高分子材料系杨刚等4位同学分别到新津县五津镇九龙村和花桥镇双柏村。刘鸿君、杨刚等同学设计了《新津县五津镇九龙村情况调查问卷》28题,广泛在全村村民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取得了第一手资料。
成都大学、成都体院、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商专、华西医大的20名大学生分别来到邛崃市10个村。他们开展了大量调查研究,结合自己所学专业配合村干部开展了许多事务性工作。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教育学院、西南财经大学、西南民族学院、四川联合大学、成都理工学院等6所大专院校团委组织了70多位专家、教授、讲师、研究生、大学生顶着烈日酷暑陆续来到地处四川省北部的广元市朝天区,成都中医学院的2名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和2名教师带着6位学生共12人为朝天镇和中子镇的1500多群众进行了为期4天的义诊服务。
7月12、13两日,西南财经大学赵国良教授、郑景骥教授等为朝天区副局以上干部作了专题报告。西南民族学院的师生分别到中子和曾家镇深入到农户普查家禽饲养情况并宣传普及家禽饲养的技术和免疫知识。
(李月江)


第2版(要闻)
专栏:

  老区特区心连心
徐子瑾彭平余清楚
8月8日,深圳市、萍乡市“心连心”活动签约暨捐赠仪式在萍乡市隆重举行。
萍乡市领导从深圳市委驻深单位工委书记杨传耕手中接过了564万元支票。款项是深圳众多单位和个人捐献的,将用于援建7所希望小学,资助2100名贫困学生以及建立萍乡市教育发展基金。同时捐赠的还有20台教学用电脑。
今年4月,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开展“特区与老区、山区心连心”活动,扶助全国11个老区、山区。扶助的主要内容:援建希望小学,开展一户人家帮助一个贫困学生的“1(家)+1”助学活动,帮助老区、山区开发项目,安排吸收劳工,帮助培训干部。
5月,深圳市派出了一支支考察队伍奔赴各受援地区,落实援助事宜。
在萍乡市,由深圳市委驻深单位工作委员会书记杨传耕带队,一行十几人,深入莲花、上栗、芦溪的山区调查研究,察看山区学校危房和贫困家庭。在芦溪区新泉中心小学,墙壁上印着进校“六不准”:“不准在楼上挨扶栏杆;脚步要轻,避免楼板塌陷……”上栗区万石村小学的学生,至今还挤在抗战时期修盖的破旧砖木房里上课。
耳闻目睹这一切,深圳人流泪了。他们郑重宣布:援建新泉、万石等7所希望小学;开展“1(家)+1”助学活动,扶助2100名特困家庭失学、辍学儿童重新上学;组织劳务输入,接受500人去深圳的企业打工;帮助培训行政和企业干部。
捐建一所希望小学需要30至50万元,蛇口工业区、中航企业集团等30余家中央各部委驻深圳大企业慷慨解囊,短时间内,捐款超过360万元。
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共产党员一次捐款3200元,扶助8名贫困学生。在一家公司,一位中年人拿出1万元后,只留下“江西老乡”这样的姓名。有400元钱是蛇口两位5岁的小姑娘联合捐助的,她们要求给一位6岁的贫困女孩作学费。在招商银行,尚未领到月薪的新员工和补贴不多的实习生也加入了捐款队伍,全行干部职工个人捐款累计50万元,成为驻深单位职工捐款之最。
深圳人的厚爱又激发了萍乡人新一轮助学热潮。莲花县神泉乡3个村民,在希望小学的新址自发修了一条5米宽、300米长的路。芦溪区新泉乡是个贫困乡,乡干部和村民从牙缝里挤钱捐资8万元,为希望小学先行盖起了一层楼。上栗镇万石希望小学新开的一条路必须穿过刘家的祖坟,这可是当地人的大忌啊,但刘家后人二话没说,迅速把坟迁了。
为了播种希望,两地众多素不相识的人拉起了手。
8月8日和9日,深圳、萍乡两地代表在萍乡市先后举行捐款仪式和7所希望小学开工奠基典礼,7所希望小学工程计划在12月底竣工。


第2版(要闻)
专栏: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
《中国的计划生育》白皮书
新华社北京8月23日电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发表《中国的计划生育》白皮书,以翔实的材料和大量的事实,对中国如何迎接人口问题的挑战、中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政策和措施、中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成效等方面的情况,作了全面、详尽、系统的介绍,对国外有些人对中国计划生育的攻击进行了批驳。
《中国的计划生育》白皮书共分符合国情的战略决策、造福于民的社会事业、国家指导与群众自愿相结合、赢得人民的共识、满足育龄群众生殖保健的需要、在改革和发展中走向完善和保护人权的正确选择七部分,全文约17000字。
白皮书指出,人口过快增长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在当代中国,人口问题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关系中国现代化建设兴衰成败,关系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能否相互协调和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1995年2月15日,中国总人口已达到12亿。近几年来,每年的出生人数都在2100万左右,每年净增人口1400万左右。庞大的人口总量和年人口增长量,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底子薄、耕地少、经济文化水平比较落后和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国家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中国领土上适合人们居住和从事经济活动的空间有限,平原和丘陵面积占总土地面积不到22%,适宜居住的湿润、半湿润地区只占47%,人均林地、草地、淡水资源分别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9、1/3和1/4,耕地面积只有国土的1/10。如果中国不能缓解人口增长对土地、森林和水资源等构成的巨大压力,未来几十年后的生态和环境恶化将深深危及绝大多数中国人起码的生存条件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民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前列,但由于人口过多,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居世界后列,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中国政府正是为了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保证当代及子孙后代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而选择实行了计划生育这一战略决策。事实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是中国20世纪下半叶及以后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正确决策。
白皮书说,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为实行计划生育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而实行计划生育所取得的成就,又为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创造了有利的人口环境。中国通过实行计划生育,有效地抑制了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促进了人民群众婚姻、生育、家庭观念的转变,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中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解放了妇女的生产力,有利于妇女地位的改善和提高,促进了农村消除贫困的进程,所产生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计划生育造福于民、惠及子孙后代的功效,必将进一步显现出来。
白皮书列举大量事实说明,由于实行计划生育,目前,中国城市人口已基本实现了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农村人口正处于这一转变过程中。根据联合国提供的资料,中国的人口增长率已明显低于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早婚早育”、“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等传统观念正在为越来越多的育龄群众所摈弃,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男孩、女孩都一样,建立幸福、美满、和谐的小家庭,追求现代、科学、文明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不可阻遏的时代潮流。妇女早婚比例下降,平均初婚年龄提高。家庭规模的缩小和抚养子女人数的减少,大大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家务负担,提高了家庭的生活质量。近十几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改善,除了改革开放等因素外,也得益于计划生育。中国政府在合理控制人口规模的同时,十分重视发展教育、医疗卫生等各项事业,不断提高人口素质。目前人民在卫生和健康方面的一些主要指标已经大大领先于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正在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白皮书指出,计划生育使妇女摆脱了婚后频繁生育的状况和繁重的家庭负担,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妇女中蕴藏的社会生产力,使她们有更多的机会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动,从而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妇女经济、社会和家庭地位的提高。中国政府把解决贫困人口问题与计划生育结合起来,使许多家庭从“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不良循环中解脱出来。在已经脱贫的人口中,实行计划生育的农户往往占有明显的优势。
白皮书在谈到中国计划生育的政策时说,中国政府根据国情制定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控制目标时,既考虑到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国家的长远利益,也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社会阶层的实际情况和群众的意愿与接受能力,把国家指导与群众自愿结合起来。在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规的指导下,夫妇实行家庭生育计划的权利得到保护和尊重。夫妇和个人在行使其生育权利时,要考虑到对国家和社区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家庭和每个成员的健康和幸福,负责任地、有计划地安排怀孕和生育。
白皮书说,为了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和人口素质,从80年代初开始,除西藏和人口稀少的民族地区外,中国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也提倡计划生育,具体政策由民族自治地区和有关省、自治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决定。从1982年至1990年,少数民族人口增长了35.81%,比同期汉族人口增长水平高2.5倍。国家对西藏地区没有提出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
白皮书说,没有人民的觉悟,计划生育很难实施。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开展宣传教育,启发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并积极创造有利于人们生育观念转变的经济文化条件。从1987年开始,中国实施了以农村为重点的普及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教育的计划。各级干部带头实行计划生育,在全体人民中形成了极大的影响力。活跃于各地的计划生育协会在宣传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除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出版、戏剧、音乐、曲艺以及各种学校进行宣传教育外,还专门建立了遍及全国城乡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网络。通过宣传教育,赢得亿万民众的共识和自觉参与,这是中国成功实行计划生育的根本保证。
白皮书说,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计划生育的信息、咨询和服务,是中国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措施。中国早在60年代就开展了避孕节育的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大量成果并在全国普遍推广。80年代以来,中国制定了计划生育科技发展规划,现已初步形成了布局较为合理的计划生育科研和避孕药具生产体系。中国已经有了一个种类比较齐全,方法多样,可供群众自由选择的避孕节育技术系列。中国的男性节育技术研究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有的已被世界志愿手术节育协会列为推广技术。女性节育技术研究取得了不少重要的研究成果,有的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中国避孕药的研制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在提高现有避孕药具质量的同时,中国抓紧研制新的更为安全、高效、简便、经济的避孕药具。
白皮书指出,中国实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方案取得了成功。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各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发展不平衡,许多地区的生育水平还不稳定,部分地区的人口出生率还比较高;大多数农村地区特别是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计划生育工作方法和服务水平还有待改进和提高。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计划生育工作又面临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在人口素质、人口结构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仍然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为计划生育工作走向完善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中国政府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中国政府坚信,中国的计划生育事业必将在改革和发展中不断解决前进中出现的问题,逐步走向完善。
《中国的计划生育》白皮书说,中国政府在推行计划生育的实践中,既坚持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又充分考虑和遵守国际机构和组织制定的有关人口、计划生育的原则及各项规定,逐步确立了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各项权益的方针、政策及措施、方法,并使之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完善,从而更好地维护中华民族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白皮书指出,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和模式各异,文化风俗和价值观念有别,又由于各国人口问题存在的程度或形式有所不同,各国在解决人口问题的方案和力度上也会存在各种差异,这完全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中国从来不把自己在解决人口问题上的做法和观点强加于人。但是,有些人歪曲事实或不顾基本的事实,对中国的计划生育事业妄加评论,指责其“违反人权”、“不人道”,甚至把他们的价值观念强加于中国,以“保护人权”为借口向中国施加压力,干涉中国内政,这是中国断然不能接受的。中国一向认为,人权概念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同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同一个国家特定的历史、文化和观念密切相关。人权的实现与完善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作为公民各项权利之一的生育选择权也同样如此。中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是本着国际社会确定的有关原则和人权要求进行的。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和方案,体现了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中国作为拥有世界1/5以上人口的国家,深知自己在稳定全球人口中所担负的责任和应该发挥的重要作用。实行计划生育,解决好中国的人口问题,不仅是对中国人民和子孙后代的幸福负责,也是对稳定全球人口应尽的义务。中国将一如既往地继续与世界各国协调行动,通力合作,为贯彻落实《国际人口和发展大会行动纲领》,稳定全球人口,为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2版(要闻)
专栏:

  中华女子学院成立
本报讯在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前夕,国家教委经过认真考察、验收,8月16日,正式批准中华女子学院成立。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中华女子学院”校匾,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慕华同志为学院题写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中华女子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49年7月的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干部学校。这所历史悠久的学校是由蔡畅、邓颖超、康克清等革命前辈和妇女活动家亲手创建的。1987年更名为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面向全国各行各业成年女性招生,开办大专、本科学历教育和以岗位培训为重点的非学历教育。学院现有六系、一部、一个中心,开设妇女工作管理、社会工作、学前教育管理、幼儿教育、法律、财会、秘书、文秘与办公自动化、英语等十几个大专专业和社会工作、法学两个本科专业。中华女子学院目前主要开展高层次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同时,根据需要和可能,从1996年起面向社会招收部分高中毕业生。
(张香忖)


第2版(要闻)
专栏:

  成就源于不懈的努力
——记北京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张福锁教授
于金枝
从植物抗营养逆境研究入手,独辟一条实现农作物“高产、高效、优质”的生物途径,改变了过去只用施肥和改土实现农作物高产的作法,这是北京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年仅34岁的张福锁教授取得的重大研究成果。
这位来自陕西的农民娃,1982年西北农业大学毕业,1985年在北京农业大学获硕士学位,1986年—1989年就读于德国霍恩海姆大学,在国际著名植物营养学家马斯耐尔教授指导下,完成了“植物对微量元素缺乏的抗性机理研究”论文,获博士学位。
身居异国,他没有迷恋宜人的风光和异国情趣。他只有一个念头——把“根际养分状态”的研究继续深入下去。节假日,他经常是在实验室度过,阅览室里他又是一名常客。
回国以后,张福锁来到北京农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继续探索“植物抗营养胁迫的机理”,先后查阅国内外文献上万篇,每年组织40余次专题报告会,做试验上百次。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回国5年,张福锁终于取得了植物抗营养逆境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首次利用我国高产小麦品种发明和鉴定出4种抗性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极易被植物吸收,吸收效率比现有的人工螯合剂高上千倍。
——首次发现植物铁载体对土壤养分活化能力的非专一性。
——首次发现禾本科植物不仅在缺铁,而且在缺锌条件下能够合成和分泌特异抗性化合物——植物铁载体,改变了国际植物营养界普遍公认为缺铁专一性反应机理的观点。
——首次提出根际微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调控的思路,并把它运用于植物营养遗传的研究中去。
——199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人才基金。
——1995年获人事部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回忆起走过的科研路程,张教授不无感慨地说:“博士后制度给了我在国内起步的保证,不仅解除了住房和家属问题等后顾之忧,也使我真正安心于自己已开始的事业,同时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科研环境,使我回国以后,能够将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工作继续深入下去。这不仅仅是一点经费的支持,更重要的是给了我自信。正是由于这份自信,才使我在国家农业部门的支持下一步一个台阶地走过了5年创业之路,并和我的同事们一起为国家作出一点贡献。”
面对可喜的科研成果,张福锁有着清醒的认识,“用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问题,提高经济效益”是他继续努力的方向。为此,他正积极采取协作研究,吸收相关专业高级人才,邀请外专业专家作报告,拓宽研究领域,提高研究水平。现已同10多个国家和30多个研究机构或学校建立了联系。


第2版(要闻)
专栏:

  山西寿阳创建国际爱婴县
本报讯山西省寿阳县初步创建成一个国际爱婴县。全县22个乡镇卫生院全部建立了母婴同室病房,每个乡镇卫生院都建立了产科和儿科。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有关官员以及卫生部给予较高评价。
寿阳县处山西晋中地区,医疗卫生工作基础较好。1994年县委、县政府拨出20万元专款,作为建立爱婴县的启动资金。在县卫生局的直接领导下,逐乡逐镇改建和扩建卫生院。在新建的母婴同室病房内,除必备的医疗条件外,还增设了紫外线灯和收录机。收费确定在普通农民能接受的标准之内。
县卫生局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对县、乡、村三级专业卫生队伍约1400人进行了业务技术培训,对全县2万余名育龄妇女进行了孕期及母婴保健教育。
寿阳县创建爱婴县以来,全县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在县乡两级医院出生的婴儿24小时之内全部接种上了“三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和结核菌素疫苗)。
(李孝义李芝仁)


第2版(要闻)
专栏:

  ’95冰心奖颁奖
本报讯’95冰心奖发奖大会8月22日在北京举行,共有38种图书获儿童图书奖,21位作者获儿童图书新作奖,112人获冰心艺术奖。
本次艺术奖的新作品创作改编奖共评出9部作品,其中大多是少年儿童自己创作的,题材新颖,生动活泼,受到一致好评。获本次图书新作奖的作者多为边远地区的文学新人。其中《神奇的北极》、《世界动物图鉴》、《小学生自然百科》等丛书获本次图书奖的大奖。
冰心奖设立于1990年,经过几年发展,现在已成为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化艺术奖。
(段功伟)


第2版(要闻)
专栏:

  《教育法》知识竞赛结束
本报讯由国家教委、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全国教育工会联合主办,法制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工杂志、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承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知识竞赛8月23日在京举行抽奖仪式。至此,历时4个月的《教育法》知识竞赛活动宣布圆满结束。据了解,此次《教育法》知识竞赛共回收答题卡105万份,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
经评选,天津市教育工会等59个单位获组织奖。在8月23日的抽奖仪式上,抽出了30个一等奖,60个二等奖,180个三等奖(组织奖及一等奖名单详见《中国教工》杂志1995年第9期)。
(科文)


第2版(要闻)
专栏:

  “永为水土保持奖学金”设立
本报讯台湾爱国侨胞蔡三郎先生等捐资4万美元,日前在北京林业大学设立了水土保持奖学金,以鼓励有志青年刻苦学习、献身水土保持事业。此项奖学金专用于奖励该校水土保持学院家境贫寒、品学兼优的本专科生和研究生,每学年奖励总金额为2.4万元。另据了解,这项奖学金定名为“永为水土保持奖学金”,以实现其父蔡永为老先生热心水土保持及助学的遗愿。
(铁铮)


第2版(要闻)
专栏:

  香港工联教联青联为希望工程筹款
本报北京8月23日讯记者王娜梅报道: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工联会副理事长林淑仪女士今天将香港各界为希望工程捐助的413万港元转交给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今年四五月间,香港工联、教联、青联在港举办了“希望工程95推广暨名家陶瓷艺术品义卖筹款活动”,引起港人极大关注。短短10天,300余件陶瓷精品售罄,筹款额达413万港元。


第2版(要闻)
专栏:

宁夏回族自治区近年来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民族教育水平大大提高,建立了许多具有较好条件的回民中学、回民小学,为民族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图为银川唐徕回民中学的学生正在上机练习。
本报记者徐烨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