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8月22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谢谢,中国博士后制度
华中理工大学博士后王经
站在江轮甲板上看着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天际浩淼,白云朵朵,亢奋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我的思绪仍然停留在刚刚闭幕的南京ISMTMF国际会议上与美国堪萨斯大学机械工程系主任范教授的谈话。我为自己的论文所获得的评价而自豪。从法国回来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能得到今天的成果,我不由发自肺腑地说:“谢谢,中国博士后制度!”
1993年春节之际,在中国驻法使馆教育处,我首次看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做出的“争取优秀留学人员回国做博士后”的规定。这对我真是一天大的喜讯。因为在法国,拿到博士学位即意味着失业。做博士论文,尚可得到导师的资助,但一旦毕业,就必须寻找一份工作。对于中国博士,能寻求一份维持中等生活水平、又符合专业的工作,实在是太难了。不少人为留在法国生活只好改行从事其他职业,诸如搞商务,甚至开中国餐馆等。我实在太喜欢自己为之奋斗的专业。我不愿改变自己从少女时代就向往的梦——做一名居里夫人那样的女物理学家。正如我的导师在我做出回国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的决定后不无深情地说:“太好了!我原来真为你担心呀。如果你回国以后不能继续从事你的博士课题研究,那就太可惜了。”是的,我的博士学位实在是来之不易!当我以两个女儿的妈妈的身份在法国苦读学位时,有多少不解的目光和各种各样的问话:“王经,你别夫抛女漂泊异国是为什么?”也有人劝我放弃博士学位,趁机在法国谋一轻松的职业赚钱把女儿接出来。但凭着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我终于实现了20多年前的梦想,成为法国巴黎居里夫人大学的理学博士。我不能就此罢休。我必须继续自己的科研工作。手捧着规定,我仿佛听见母亲的召唤。1993年4月份答辩结束,带着导师热情洋溢的推荐信,在使馆教育处及全国博士后委员会办公室的关怀、帮助下,我回到祖国并于1993年夏天进入华中理工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开始了我新的“长征”历程。
博士后流动站是培养科技英才的园地,也是海外学子回国工作的桥梁。一年多的工作,我感到自己真正是如鱼得水,如虎添翼!我庆幸自己的选择,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没有后顾之忧。设站单位浓厚的学术风气,图书馆丰富的资料,及时的信息反馈,可资利用的实验室设备,方便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以及同行教授、博士、硕士之间有益的学术探讨,促使我的研究工作顺利进行。我感到从来没有这样心情舒畅过,尽管个人收入与国外博士后相比很低,但在国内做博士后比国外有一不可比拟的优势:那就是我目前的工作与国内科技发展紧密相关,我不是在为他人做嫁衣裳,而是有自己独立方向的课题负责人。一年多来,我已发表9篇以中、英、法文撰写的科研论文,并与机械工业出版社签订了出版专著的合同。我的导师来信祝贺我的成绩并表示了与我进一步合作的愿望。我想,当我再次踏上法兰西的土地时,将会以一名中国博士后的身份会晤我的法国同行们。那时,他们一定会异口同声地说:“Tres bien(法文:棒极了),中国博士后。”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瑞金民间科技服务组织活跃
吉林省推广生物防虫害技术
新华社南昌8月20日电(记者陈磊、通讯员陈易伦)江西省瑞金市一大批民间科技服务组织已成为当地科技兴农的主力军。
瑞金发展了一批以科技为导向,以市场为目标,以产品开发为重点的农科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组织,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靠科技、科技连农户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市食用菌协会先后为专业户提供香菇等菌种10万瓶,发展专业户1200多户,年产值达604万元。1994年瑞林镇瑞红村果业专业户罗承夫同6户懂果业的农民组成了果业研究会,当年对镇里30亩品种差、产量低的柑桔园实行高接换种技术改造,嫁接成活率达98%。
如今全市已拥有各类科技协会、研究会301个,会员达1638人,年推广新科技成果和新技术40余项,新创经济效益4600多万元。
据新华社长春8月20日电 (通讯员赵然、记者朱海黎)吉林省800万亩玉米田应用性诱剂、赤眼蜂和白僵菌等生物措施防治玉米螟,占全省玉米面积的23%。这些新技术已成为虫口夺粮、确保增产的有力“武器”。
玉米螟是影响玉米生长、造成减产的主要害虫之一。过去吉林省每年因受玉米螟危害而减产约14亿公斤。如今通过推广普及这些防螟新技术,平均每年挽回粮食损失10亿公斤左右,约占玉米总产量的7%。
吉林省各级农业科技推广部门把生物防治技术作为防螟的重点,在白僵菌、赤眼蜂等生物防螟技术上取得突破,并逐步开展示范和推广。据统计,全省仅白僵菌封垛、赤眼蜂天敌和BT乳剂飞喷三项技术,就累计控制玉米面积达到3500万亩,占全省玉米面积的60%左右。近年来,吉林省还对性诱剂防治玉米螟技术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全省已建立了上万人的专业防螟队伍,今年还投入200多万元资金用于生物防螟。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蔬菜籽天外旅行 “菜篮子”地面受益
  黑龙江培育“太空椒”三千亩
亩产高出25%—30%
 维生素C含量高出20%
得病率减少62.5%
本报讯利用我国返回式卫星搭载的蔬菜种子经过8年的试种,已培育出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青椒新品系。这些“太空椒”在黑龙江省推广种植3000亩,均获丰产。
距地球200—300公里高的太空,具有强宇宙射线辐射、高真空、微重力等特点。这些条件对植物种子产生诱变作用,使植物产生在地球上不可能产生的某些变异。有关专家在我国1987年发射的返回式卫星上进行了青椒种子的搭载试验。这些种子在太空飞行5天,返回后在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试种。
试种结果显示:经过优选,第三代青椒开始明显地呈现出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优越性。
1991年经田间小区比较试验,“太空椒”门果、二夹果(该种植区中第一个、第二个长出的果实)单果平均重量达400克,亩产比地面对照的青椒高25%—30%,维生素C的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也高20%和25%,而得病率却减少62.5%。以后几代其优势越来越巩固。
据了解,经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专家连续8年的培育优选,“太空椒”已经形成了高产抗病新品系。黑龙江省大庆、牡丹江、佳木斯等市及望奎、漠河、肇东等县纷纷买种种植。全省“太空椒”的种植面积已达3000亩,亩产均在3500公斤以上。按保守的估算,在达3000亩土地上种植“太空椒”的产量等于用3750亩土地种植当地一般椒的产量。
记者8月10日在大庆市测井管理站菜园看到种植的“太空椒”硕果累累、长势喜人。菜园农工告诉记者,他们从6月下旬开始采摘“太空椒”,比邻棚上的美国良种“美国冠军”椒要早熟4—5天。每棚(种植面积约0.9亩)的产量可达3500公斤,比“美国冠军”高400公斤,抗病性也明显优于美国良种。
科学家证实,青椒种子经过太空环境的处理,其形态、产量、抗病性、营养成分及细胞遗传等诸方面均会产生明显变异。经过不断优选,从第三代起,其优越的性能便可以被稳定地遗传下去。这种育种方法与地面常规的杂交育种方法比较,具有诱变机率高、变异幅度大、稳定快、周期短等明显的优点。“太空椒”大面积种植丰产,说明我国农业依靠科技增长的潜力巨大,为我国菜篮子工程及高产农业展现了广阔的前景。
(石磊)
(附图片)
“太空椒”(右)与未搭载过的原品种(左)相比果大肉厚。石磊摄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金色的年华
——记“舍己救人好学生”张学刚
刘云录赵建宏王有明
6月30日下午,山东省青州市西南山区的王坟镇平安村举行隆重追悼会,1500余名山民和师生自发地在为一名死者送行。
人们送别的是一名年仅16岁的共青团员,他的名字叫张学刚,王坟镇石岗头初级中学初三(2)班学生。
6月30日清晨,张学刚早早来到教室。万万没有料到,此时灾魔正一步步向学校逼近!
6时左右,初一学生杨林芳跟几名女同学说说笑笑穿过操场去上厕所时,突然听到“扑通”一声,杨林芳旋即从地面上消失了,操场上显露出一个直径近一米的洞口!
几名女孩子顿时吓得大声惊叫起来。原来,杨林芳掉进了一个近5米深的水窖里。水窖建于50年代末,后来废弃了。8年前学校开辟操场,人们用枯枝败叶等垃圾物将它填了起来。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窖口上尽管有层土覆盖着,而窖内的充填物却已腐烂气化,形成空间,加上夜里一场雨将地面浇了个透,窖口的土层支撑力减弱,致使人至地陷……
听到女同学的惊叫声,正在教室里吃早饭的张学刚把馒头一扔,抢先第一个跑出教室冲到窖口,他见杨林芳在窖下的水里探探头又沉入水中,急了,说声“我下去救她”,就要往下跳,这时一名同学拉住了他:“别,危险!”
“我会踩水,救人要紧!”张学刚说罢,纵身跳进窖内,在水中摆晃了一下,继而站稳身子,弯腰将杨林芳托出水面,然后仰头冲着窖口刚想喊句什么,随即便晕倒在水中。跟张学刚最先赶到的几名同学和老师见此情景,也要跳入窖中救人,结果被富有生活经验的老校工王新成厉声拦住:“不行,窖内空气有毒,赶快找绳子来!”
绳子很快找来了,初二(1)班学生王世生争着第一个下。人们用绳子绑住他的左腿放入窖下,可他刚刚接触水面就晕倒了。
再用绳子将副校长兼教导主任赵良华放下去,同样被窖内的毒气击昏。7时20分,人们终于将杨林芳和舍己救人的张学刚抱上地面,早已等候在窖口的医护人员立即进行抢救。然而,由于沼气、一氧化碳中毒和溺水时间过长,死神夺走了他们的生命。
噩耗传开,王志金老师泪流满面。就在前天晚上,他突然得病,是张学刚冒雨给他请来了医生!
噩耗传开,平安村的秦好凤泣不成声。就在大前天下午,她的自行车陷进村东的泥泞路上,是张学刚帮她将自行车扛回村的!
为了表彰张学刚的英勇行为,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张学刚为革命烈士;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省教委分别追授张学刚“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干部”、“省级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保护知识产权座谈会提出
大力普及知识产权知识
本报北京8月21日讯新华社记者曲志红、本报记者祝华新报道:为了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决定》,有关部门负责人和首都的一些专家学者20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保护知识产权座谈会。与会人士指出: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目前仍要把普及知识产权知识作为普法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并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进行坚决打击。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卢嘉锡,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等出席了由中国新闻社主办的这个座谈会。
参加会议的同志认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目前仍有许多单位和个人对知识产权为何物知之甚少,因此应集中力量在全国范围内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宣传教育和法律实施,推动全社会树立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风尚。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知识产权法律的实施和监督环节,严肃查处侵权行为,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并把查处、打击与治理结合起来,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南京大学扶掖青年教师成长
本报讯南京大学190位青年教师日前获得首届“青年教师奖教金”,获奖者可每月享受200元奖金,这是该校在工资待遇、职称、住房等方面对青年教师实行倾斜政策的具体措施之一。
为促进跨世纪的青年学术骨干顺利成长,避免师资队伍新老断层现象发生,南大决定多方努力,政策倾斜,在工作和生活方面为青年教师创造便利。学校在设立青年教师奖教金、青年教师科研基金的同时,施行了对优秀青年教师的职称特别评聘政策,使一批德才兼备、成绩突出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近年来选拔的43位青年学术骨干,有22人已获取教授职称。今年的职称评定时,有26位青年教师被破格提拔为正、副教授,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3岁的王牧博士破格晋升为教授,物理系32岁的马余强成为该校最年轻的教授。
(王月清)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南阳一师积极改善教师住房
本报讯河南南阳第一师范学校积极加强教师住房建设,1994年以来投资100万元,并通过多渠道集资,先后建起3栋教工家属楼,较大幅度地改善了教师住房条件。现居住校内的170户教职工,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23.1平方米,成套率79%,从而使教师队伍充满活力。在分房问题上,该校坚持向一线教师倾斜的原则,实行以分数高低定楼层和部位。学校规定:高中级职称教师、地以上优秀教师、班主任、模范执行计生政策人员多加分。圆满解决教师住房,形成了良性循环局面,教师的改革热忱普遍提高,教书育人勇挑重担的人越来越多。
(邹艳秋李建华)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杭州大学设重点学科基金
本报讯杭州大学投入一千万元,设立校重点学科基金,着力扶植一批重点学科。首期二百万元目前已到位,三个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十三个校重点学科成为首批‘享受者’。
杭州大学这次评定校重点学科、投放重点学科经费不搞‘终身制’。学校成立了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小组,与各受资助学科签订了《重点学科发展目标责任书》,确立了这些学科点近期和远期发展规划,由这个工作小组会同学术委员会对这些学科每年定期检查、考核、评比。没有达到预定目标的学科将停止资助,符合条件的学科可以进入校重点学科行列享受资助。
(袁亚平杨帆)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日军毁掠南开暴行录》出版
本报讯由梁吉生主编的《日军毁掠南开暴行录》近日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南开大学是“七七”事变后首遭侵华日军有计划毁灭的第一所高等学府。该书的大量文献档案材料和珍贵历史照片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野蛮毁掠南开大学,破坏我国文教事业的罪行。
(南讯)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少林寺建寺一千五百年》金银镶嵌纪念封将发行
本报讯为配合邮电部《少林寺建寺一千五百年》纪念邮票的发行,经邮电部批准,河南省集邮公司以该邮票图案制作的金银镶嵌纪念封(共二枚)将于1995年8月30日起与该邮票同时发行。
(李肇翔)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全国复印报刊资料研讨会召开
本报讯第二届复印报刊资料研讨会8月16日至19日在青岛市举行,来自全国27个省、市、区的112位代表,提交了124篇论文,对复印报刊资料的深度开发利用作了多方面的探讨。《复印报刊资料》是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于1962年创办的学术资料系列专刊。
(谢文)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北京市新华书店举办电脑类图书展
本报讯北京市新华书店近日在地安门新华书店举办计算机类图书展销,展出全国各地出版社最新推出的电脑类图书5000余种,适合多层次读者需求。
(尹士刚)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上地杯”教科文卫新闻摄影竞赛

全国最大的污水处理厂——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投入运转以来,日处理污水量达到50万吨。这使通惠河水由浊变清,农田得到清水灌溉。 本报记者 王忠家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