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8月14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世妇会特稿·地位篇·

  在共和国的天平上——记新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
本报记者傅旭
编者按:即将在我国首都北京召开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是一次规模空前的盛会,对提高妇女地位、增进各国人民特别是妇女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次大会也是宣传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我国妇女工作成就的大好机会。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在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妇女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她们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作出了重大贡献,其自身地位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本报从今天开始推出系列报道《世妇会特稿·地位篇》,目的在于系统和全面地介绍我国妇女的社会、经济、家庭、学术地位,以便使全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妇女,了解“巾帼不让须眉”是怎样成为中国的现实的。
40多年前,在中国西北那块古老而贫穷的黄土地上,一位中华新女性展开歌喉,向着蓝天,向着初升的太阳,唱出一首中国妇女心底的歌:
“旧社会好比黑格洞洞的苦井万丈深……妇女在最底层。看不见太阳,看不见天……谁来搭救咱?
“共产党,毛主席,领导咱全中国走向光明……妇女都成了自由的人,国家大事咱也能管……”
一个被诅咒的时代结束了。亿万中国妇女,带着千年被压迫的创伤,带着对新生活的向往,跨入一个新纪元。
    新中国的妇女站起来了
翻开一部人类文明史,我们看到这样一个事实:人类由母系社会完成向父系社会过渡后,女性迎来的却是自身“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千百年来,他们被“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的封建主义绳索紧紧地束缚着。封建社会的中国,那部曾广布千年的《礼记》,如此昭示了妇女的地位:“妇者,附也,伏于人也。”
漫漫长夜,沉沉枷锁……
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高扬的“天赋人权”旗帜,唤醒了西方先进妇女的主体意识。以1791年《女权宣言》为标志,女权运动出现在世界历史舞台。
历史进入本世纪中叶,当西方妇女为艰苦而漫长的斗争而感慨时,她们惊奇地发现,在世界的东方,在那块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中国的妇女姐妹正在解放的路上迅跑。
世人的眼光再一次向新中国“聚焦”——
《共同纲领》(1949年)、《婚姻法》(1950年)、《土地改革法》(1950年)、《选举法》(1953年)、《宪法》(1954年)相继制定、颁布。
——人民共和国庄严宣告: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土地改革,禁止嫖娼,宣传贯彻《婚姻法》,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普选,三次扫盲高潮,妇女走出家门,参加社会生产……
——风起云涌,波澜壮阔,全国范围大规模的维护妇女权益的活动,荡涤着几千年封建社会遗留下的污泥浊水。
短短几年时间,我们完成了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史上的重大变革。新中国的妇女自豪地告诉全世界的姐妹:“我们已经获得历史性的解放!”
环顾世界,人们看到,在女权运动诞生地的一些国家,那里的妇女争得选举权,用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我们也看到,甚至直到今天,有的发达国家的宪法仍没有男女平等的条款……
西方女权运动者曾由衷地羡慕:“中国妇女真幸福”;英籍女作家韩素音六七十年代在欧美讲演时,经常受到西方妇女提问,她们急切地想知道,中国妇女是如何赢得自己地位的。
我们的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46个春秋。即使今天回忆起那个激动人心的年代,一种豪迈感依旧在心头奔涌。新中国的妇女随共和国成长,为共和国增辉,“半边天”的美誉传遍天下。
    妇女参政: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
五六十年代,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妇女大批地走上政坛。80年代中期,妇女参政问题重新提出。此后,它快速经历了大讨论——引起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提出对策方案并实施的过程,成为我国政治生活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
妇女参政——妇女作为一个群体对政治事务的参与,集中体现了妇女的社会地位:妇女参政程度受妇女社会地位整体状况乃至社会大环境的制约,同时又直接影响妇女自身社会地位的状况及其趋向。可以说,一国妇女参政情况是该国妇女社会地位的“晴雨表”。
中国妇女参政的轨迹——现实的观察从这里切入。
从政人数增长。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的女代表、女常委分别占总数的12%和5%,1993年八届人大增至21.03%和12.3%;1949年一届全国政协女委员占10.4%,1993年八届政协增至13.52%;1950年,全国女干部只有6.5万,1994年增至1237.1万,是建国初期的190倍。我国妇女从政比例高于发达国家。参政权的法律地位在强化。侧重宣示妇女参政原则,缺乏实际措施,缺乏法律制裁,是当前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对妇女权利作出全面保障,政治权利方面,重点突出妇女参政权的保障,明确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责任,以及侵犯妇女参政权的法律责任。
参政途径日臻完善。选举人民代表,进入各级各类国家机关,通过各种群众组织反映意愿,通过新闻媒体发表看法……我国妇女参政途径已形成有机网络。
参政意识空前活跃。我国妇女参政意识持久不衰,历届妇女参选比例均超过90%,1984年以来,更高达95%,在世界上领先;近年各地兴起妇女参政研究、讨论热潮,显示我国妇女参政意识达到新高度。
参政能力不断提高。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和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中担任高级领导职务的女干部业绩显赫;一些女革命家、女政治家在国际上享有声誉;女性参政的优势逐步为社会认同。
人们通过现实得出结论:中国妇女参政方兴未艾。
数据是凝固的现实,但又不能代替生机勃勃的运动。我们从沸腾的生活大海中再撷取一朵浪花吧。
近十几年来,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以前所未有的进取姿态,活跃在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积极促进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民主法制建设,参与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宣传文明进步的妇女观和妇女先进典型,培养推荐、输送女干部……“火爆”,这是今日各级妇联组织给人们留下的深刻印象。各级妇联代表各族各界妇女,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已是当代中国妇女参与政治的一个重要途径。
“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我国妇女的群众组织在改革大潮中崛起这一现象,是当代中国妇女社会地位不断提高的一个缩影。
    面对明天充满自信和力量
“满意,但不满足”,谈起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现状,全国妇联主席陈慕华这样对记者说。今天是美好的,更美好的还在明天,中国妇女的目光投向很远很远。
是的,我国妇女社会地位状况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前进的道路上难免有些荆棘和坎坷,尤其是影响妇女社会地位状况的深层次问题的存在,更使中国妇女感到自身进一步解放任重而道远。
但是,面对明天,中国妇女充满自信和力量。因为不论过去和现在,她们都未曾孤军作战。
中国现代妇女解放运动诞生、发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解放和阶级解放的伟大革命洪流中。昔日,中国妇女的历史性解放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完成的;今天,中国妇女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社会地位而进行的不懈努力,同样得到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
80年代以来,面对有些地方重新出现的严重侵犯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犯罪活动,党和国家迅速作出强烈反应和解决问题的果断措施;
80年代后期,针对一度出现的女代表、女干部“滑坡”情况,党和政府多次专门就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发出文件,召开会议,作出规定;
在中国妇女运动面临复杂情况的时候,1990年,江泽民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全党全社会都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为了提高妇女素质,党和国家充分肯定、热情支持“双学双比”和“巾帼建功”活动;
为了推动中国妇女参政,《中国妇女发展纲要》规划了具体目标;
…………
回首历史沧桑路,中国妇女的信念从未像今天这般坚定:我们的命运始终与民族的命运、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和着共和国的脉搏,我们将托出明天的太阳。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国,快步走向现代化
——“八五”时期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出现显著变化
新华社记者张锦胜
“八五”计划时期,即从一九九一至一九九五年,我国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许多显著的变化:发展进入快车道,改革取得大的突破,开放再创新局面,国民经济保持了稳定、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较快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展现出勃勃生机。凡此种种,使世人看到:中国,正在快步走向现代化。
经济步入稳定运行快车道
“七五”计划的顺利完成为“八五”经济快速增长打下了良好基础。“八五”时期,是我国国民经济历史上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年均增长速度达百分之十一点七,增长幅度超过计划三至四个百分点,比“七五”时期的年均增长率高近四个百分点,在经济总量上提前完成了比一九八○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按一九九○年价格计算,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三万八千九百亿元,年均增长百分之十七点九,比计划约高三点四个百分点,比“七五”年均增速高十三点六个百分点。“八五”时期国有单位投资年均实际增长百分之二十二点九,大大高于“七五”年均增长百分之四点一的水平。对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明显增加,有力地增强了国民经济的实力。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定增长。预计“八五”期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生活费收入实际平均增长百分之八点四,与“七五”时期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三点七相比,增速明显加快。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也有提高。
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从商品销售角度看,到一九九五年末,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二万零四百亿元,实际年均增长百分之十,比“七五”时期的百分之三点五高出六点五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储蓄大幅度增加,到一九九五年末预计可达三万亿元,比“七五”末的七千零三十四亿元增加三倍多。
“八五”期间国家在城镇顺利实行了五天工作制,使劳动者有了更多时间安排自己的学习、休息和娱乐,提高了生活质量。
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八五”期间也有较大发展。一九九四年,全国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和学龄儿童入学率分别比“七五”末高五点八个百分点、十二个百分点和零点六个百分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由“七五”末的六十点九万人增加到一九九四年的九十万人;一九九一年至一九九四年,全国图书、杂志种类年均增长分别为百分之六点九和百分之六点二,广播电台和电视中心台分别增长百分之十八点六和百分之十二点五;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和医生人数分别为二点四一张和一点六人,分别比“七五”末多零点一一张和零点零六人。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目标。一九九三年底,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框架,使我国的经济体制在“八五”期间发生了重大转变,加快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进程。
价格和税制改革取得显著进展。在商品市场上初步形成了市场决定价格的新机制,生产要素市场的培育也有所进展。本着“简化税种,统一税率,便于管理”的原则,改变了过去的财政分级包干体制,实行中央与地方分税财政管理体制,并实行了复式预算。
金融体制改革确立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体系。政策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分离已初步形成,金融立法取得突破。金融市场有所发展,建立包括汇率并轨、改进汇率形成机制等在内的外汇管理体制也迈出了重大步伐。
此外,国家计划开始转向以市场为基础,变指令计划为指导计划,实现由直接调控为主向间接调控为主的转变,计划的重点放在中长期计划上;外贸管理体制改革已主要转变到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的轨道上;以现代企业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国有企业改革已开始试点;社会保障、住房、教育、科技等改革也取得新的进展。
“八五”期间,我国的对外开放领域明显扩大,地区上由沿海向内地拓展;产业上由农业、加工工业为主向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金融、保险、商业等领域延伸,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大开放格局。
对外贸易发展迅速。预计“八五”进出口贸易总额累计将超过一万亿美元,比“七五”增长一倍多。利用外资增长迅速。“八五”前四年累计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近二十万个,实际利用外资七百五十九点三亿美元,是“七五”实际投资的四点七倍。国家外汇储备预计一九九五年底将达到六百七十亿美元,比“七五”末增长五倍。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主席接受《朝日新闻》社长采访
相信日本各界人士和具有远见的政治家能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维护好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指出只有这样,中日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才能继续发展,真正做到“结束过去,开辟未来”
新华社北戴河8月13日电 (记者杨国钧)国家主席江泽民8月12日在这里接受日本《朝日新闻》社长中江利忠采访时强调,正确对待中日关系上曾有过的那段不幸历史,既是中日关系政治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两国面向未来,发展世代友好的重要条件。
江泽民说,今年正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我相信日本各界人士和具有远见的政治家能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维护好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他指出,只有这样,中日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才能继续发展,真正做到“结束过去,开辟未来”。
江泽民说,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有着2000多年的友好交往历史。只是进入近代以来,两国有过一段“不幸的历史”,特别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那场大规模侵略战争,不仅使亿万中国人民蒙受深重灾难,也使广大日本人民深受其害。“这一惨痛的历史教训,值得永远记取。”
江泽民说,50年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世界和平的基础,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称霸野心,开创了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新的历史时期,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江主席还回答了记者提出的其他问题。
《朝日新闻》是日本最有影响的大报之一。中江利忠社长一行是应外交部的邀请来华访问的。(附图片)
8月12日,国家主席江泽民接受日本《朝日新闻》社长中江利忠的采访。
新华社记者 刘宇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群众广泛参与 歌声四季不断
桂林文艺创作与演出繁花似锦
本报南宁8月13日电记者郑盛丰报道:享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誉的风景旅游城市桂林,正以健康丰富的文化艺术新作,展示其努力构筑社会主义文化工程的成就与风采。
始于1980年、至今已成功地举办了15届的“漓江之声”,是桂林市社会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先后已有2900多个单位6万多人参与演出300多台各种节目,观众逾百万人次。这一活动,融音乐、舞蹈、戏曲、曲艺等于一体,每年于桂花飘香的秋季举办,历时3个月。今年第16届“漓江之声”已拉开序幕。
像这样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在桂林常年都有,歌声四季不断:正月,有民俗风情浓郁的“新春文化活动月”,城里各专业艺术团体纷纷送戏下乡;5月,有“青春艺术节”,已举办6届;重阳节前后,有“桂林山水节”。在各城区郊县,还有各具特色的多种“文化节”:象山区有“金秋水月”,叠彩区有“叠彩桂花香”,阳朔县有“莲花艺术节”。
桂林多姿多彩的社会群众文化,为专业文化提供了深厚的土壤。市里4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的年演出场次,由80年代的不足400场增加到90年代的1500场。专业与业余,普及与提高,在这里得到良好的结合。这就为桂林在文化建设上不断出精品、出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新近5年,桂林的文化艺术创作和表演,在省级以上评选中得奖226项。桂剧《瑶妃传奇》获得国家文华奖;彩调剧《巧妹子》和大型民族。舞剧《漓江情韵》,去年被文化部作为“精品”调京参加国庆演出。


第1版(要闻)
专栏:

  积极引导 加强管理 做好服务
广东精神文化产品佳作迭出
本报广州8月13日电记者郑德刚报道:近年来,广东精神文化产品以其独特的岭南韵味而屡获殊荣,新闻出版、理论研究、影视、戏剧、音乐美术、文学艺术等领域佳作迭出、好戏连台。
在宣传文化领域努力营造一种团结民主、宽松和谐、健康向上的氛围,并在人才培养、协调管理、经济投入、体制改革以及促进社会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和完善奖励机制等方面,为精品佳作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是近年来广东省委和全省各级宣传部门为从根本上扭转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的局面而采取的有力的措施。
广东省各级宣传部门把抓好精神产品的生产作为自己的第一职责,积极做好对精神产品生产的引导、策划、管理和服务工作,加大了抓精品创作的力度,从而使一批好作品脱颖而出。特别是党的十四大和去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以后,推出了一批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的文化精品,如广东话剧院组织排演的表现反腐败斗争的话剧《警钟》及大型童话剧《狼孩》、反映广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型电视连续剧《情满珠江》、反映我国农村改革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大型电视连续剧《农民的儿子》,由广东省委宣传部策划的针对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读本《新三字经》更是风靡全国,发行量达3000多万册。1994年,广东各文化宣传部门推出的佳作精品,获得由中宣部、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部等有关部门及全国性文化艺术团体颁发的各种奖励几十个。


第1版(要闻)
专栏:

  以史为鉴激发爱国热情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奠基
本报上海8月13日电记者吕网大报道:今天,在淞沪抗战58周年纪念日之际,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在宝山友谊公园内铺下第一块基石。上海市党政领导、抗战老战士和各界人士200多人出席了奠基仪式。
宝山地区是淞沪抗战的主要战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的爱国将士和上海市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英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双方激战3个月之久,粉碎了日军“一个月占领上海、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8·13”淞沪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上海历史上的重要一页。
筹建中的淞沪抗战纪念馆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展厅陈列将运用绘画、雕塑、声光等表现形式,形象地再现当年的抗战场面。全馆分为展厅、全景画馆和壁雕、石刻、碑林等三部分,它将与附近的烈士陵园(解放战争)和陈化成纪念馆(鸦片战争)形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整体格局。筹建该纪念馆得到社会各界人士和海外朋友的热忱关注,目前已征集到各类珍贵实物30多件、图片1200多幅。淞沪抗战纪念馆将于1997年竣工开馆。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北京将建无污染洁净居住区
北京市第一个无污染洁净居住区——良乡北潞园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方案日前已获批准,年内即将全面启动。据了解,这个居住区将对生活污水、垃圾、废气等进行全方位的环保处理。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甘肃专储玉米投放贫困地区
甘肃省粮食局已陆续将国家调运的二万吨专储玉米重点投放陇东贫困地区,以平抑饲料价格,稳定生猪生产。其中专储玉米中的一万四千八百五十吨投放到定西、平凉、庆阳、陇南、天水等缺粮地区。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安徽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安徽今年大面积推广水稻旱育技术获得成功,平均单产比水育常规栽培增产百分之十五。全省今年六百六十五万亩旱育稀植早稻可增产稻谷三亿公斤以上。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是国家重点引智技术成果。这项技术显示出极其显著的增产、节本、高效优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