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95-08-01

1995-08-01新闻联播 文字版

啊,中国魂——歌狼牙山五壮士

第12版(副刊)<br/>专栏:<br/><br/>  啊,中国魂<br/> ——歌狼牙山五壮士<br/> 高金光<br/> 狼群龇出尖利的牙齿<br/> 与一座名唤狼牙的山头<br/> 一齐逼向五名中国士兵<br/> 五名八路军战士<br/> 弹尽粮绝<br/> 他们用以对付狞笑的<br/> 只有石头<br/> 只有血肉了<br/> 而当石头砸不退刺刀的丛林时<br/> 就将血肉换取不屈和壮烈<br/> 在通向死神的悬崖边<br/> 他们喷出仇恨的烈火<br/> 勇敢地选择了慷慨<br/> 包括心爱的钢枪也摔得粉碎<br/> 不让豺狼有丝毫的得意<br/> 灿烂的血染红了天空<br/> 染红了大地和江河<br/> 风静静地站在松柏树梢<br/> 整个世界无言<br/> 无法想象狼群的失落与惊惧<br/> 一个宁折不弯的民族<br/> 令罪恶的灵魂颤抖了<br/> 中国的土地上<br/> 容不得贪婪的丑类<br/> 啊,壮士<br/> 中国魂<br/> 人类仰视千年的伟大<br/> 生生不息

从渤海到瀚海

第12版(副刊)<br/>专栏:<br/><br/>  从渤海到瀚海<br/> 刘元举<br/> 爱自己的家乡似乎无须寻找什么理由。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家乡都那么值得去爱。但是,我却挚爱着我的家乡——大连。城市的美丽自不必说,重要的是那片海域。那摇篮般的大海,不仅摇荡着我童年的梦,也摇荡着我的文学梦。<br/> 而现在,我却只身在青海柴达木。从沈阳到柴达木,迢迢万里,途经那么多的城市,却无一可与我们的大连相比。见到那么多的河流,却没有见到海。进入河西走廊,就进入了荒凉。茫茫瀚海走上一天与走上十天都不会有多大变化。我一直分不清哪里算柴达木的边界,我只能从最荒凉的地段算起。<br/> 柴达木是海拔3000米的高原盆地,它的高傲和冷漠使你无法亲近。泛着硭硝的荒漠,泥岩构造的秃丘,从上到下密实地排列着痛苦的皱褶,这些苦难沧桑的面孔,都在诉说着柴达木的荒凉与艰辛。<br/> 绝不仅仅是这一副副面孔。风蚀残丘——雅丹地貌更让我理解了这片土地的苦难:那一片零乱的无今无古的残骸,使我幻若看到了二亿多年前的最后一片海水是怎样因为祁连地槽和昆仑地槽的封闭而无处宣泄。它们愤怒着,挣扎着,企图向北寻求一条生路,可是,强劲的印奥板块运动疯狂地驱使着巴颜喀拉山褶皱迅速隆起,隔断了它们与远洋唯一连接的沟槽。绝望中的任何挣扎都无济于事,只有默默地接受着死亡的折磨。它们接受死亡时的安静是任何大兵团、任何城市在沦陷时都不能比拟的。<br/> 无数鲜活的生命深深地沉入地下。在沉积厚度130至406米的泥岩层中,这些生命有了新的价值,那就是石油资源,那就是冷湖、鱼卡的存在基础。因为石油是生命的凝聚,得到它,也不能不以生命作为代价。公元1954年,中国的石油大军开进了柴达木。从此,这里有了生命,有了城市。这里的第一座城市是冷湖。冷湖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印象,石油人已经从这里移到了敦煌。人走楼空,风吹着断壁,使人感到从里往外的清冷。该走的都走得差不多了,没走的,过几年到了退休年龄也得走。在柴达木见不到一位老年人。海拔3000米的冷湖不适宜老年人生存。也有走不了的,他们就永永远远地留在了这里。那一座座荒冢和雅丹地貌一样,经受着辽阔的孤寂,也经受着无情的风沙剥蚀。所不同的是,还有些活着的人惦记着他们,怀念着他们。为了让这些亡灵安静一点,人们筑了一堵墙。那堵墙很长很长可是仍然挡不住更长的风沙。偌大的墓地只有这一堵墙,敞开处是无边的辽阔。多少生命都能埋得下,埋多少生命都显不出多。这是我迄今为止见过的最大的墓地。走在这片墓地中,我试图数出这里有多少荒冢,可是我无法数得清。我只能被那干枯的花圈和简陋的墓碑弄得难过无比。这里边没有一个我的亲人,也没有一个我所认识的人,可是,这里的人有着和我一样的那股痴劲儿。他们在这片瀚海投入的浪漫或理想绝不会亚于我对家乡的渤海湾。据说这里沉睡着一位从未来过这里的老地质专家,他在有生之年曾多次想来柴达木,均未能成行。最后一次他下决心来的时候,被病魔击倒。临终遗嘱将遗体埋在这里。一位作家曾在几年前折了一枝骆驼刺,颤颤地放在了老地质家的坟头。我倒不想在这里放上什么,我觉得放上什么都没有用。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一种对于生命的悟性。这种悟性是我在夜晚的渤海湾里所不可能感受到的。渤海给予我的是轻松,是悠闲,瀚海给予我的是沉重,是压抑。人不能总在一个地方呆着,越好越舒服的地方就越容易使生命力萎缩。生活在渤海边的孩子长得都比父母高了,但下海时挎着救生圈还得他们的父母牵着手。如果我们城市缺少激情和坚强的撞击,我们的渤海也会肌肉萎缩。我不知道柴达木当年的那一片汪洋是不是因为失去了激情才遭到欧亚板块与印奥板块的撞击?才变成一片不毛之地?不管它怎么回事,我执拗地相信宇宙需要激情,要不,为什么总有撞击的星矢?生命也需要撞击,否则,时间长了就会迟钝,就会慵懒,就会失去创造活力。作家更需要撞击,否则就不会有灵感。我希望渤海和瀚海两个地方的朋友们都能够从中攫取一份激情,哪怕是一点点……

白洋淀(二首)

第12版(副刊)<br/>专栏:<br/><br/>  白洋淀(二首)<br/> 萧振荣<br/> 荷花淀拾忆<br/> 沉在湖底的战争,<br/> 早已沤作历史,<br/> 肥沃着荷花淀<br/> 那别样红的记忆。<br/> 来时似箭,<br/> 归去依依,<br/> 只为小小游艇,<br/> 载不动<br/> 雁翎队许多传奇。<br/> 远望采蒲台<br/> 白洋淀<br/> 是一首清新的田园诗,<br/> 采蒲台<br/> 是她青翠欲滴的诗眼。<br/> 早从这水灵灵的名字<br/> 采得一束绿色的灵感,<br/> 此刻,你淡墨般的水村,<br/> 朦胧地挂在艄公篙尖。<br/> 就这样,就这样远远读你,<br/> 美,原本就不宜近看;<br/> 更何况,我愿意想象<br/> 你眼底那抹揩不掉的硝烟……

老兵新追求

第12版(副刊)<br/>专栏:大地星光<br/><br/>  老兵新追求<br/> 贺东风<br/> 竹木脚手架,托起一座座高楼大厦,然后默默地退去。千百年来,多少诗人、作家讴歌它的默默无闻、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可是,梁树长远远望着这些“奉献者”时,眼里却充满了伤感……<br/> 20年前,梁树长在欧阳海生前所在的部队服役。部队辗转在三湘四水、南岳衡山,那大片大片的毛竹林呀,绿遍天际……可是,施工队来了,那浓绿又大片大片倒下。随即大自然十倍疯狂地报复——洪荒漫野,灾民遍地。他永不会忘记,几次看见大厦工地竹木脚手架的大火,吞噬建筑工人的生命;他陷入深深的苦思中的时候,总是听到遇难者的亲人们悲痛欲绝的呼救声……<br/> 脚手架,能不能用钢管来替代竹木?能不能制造一种多功能脚手架?转业到地方工作后的梁树长,提出了这个大胆的设想。他的想法正好与河南省五建公司的建设者不谋而合,又得到了中国建筑技术发展中心总工程师张报先博士在技术上的热情指导。多功能钢管脚手架诞生了!它一出世就露了脸。广州市第四建筑公司使用多功能钢管脚手架,在广州市中心的32层的华乐大厦工程搞试点,广州市建筑总公司为此召开样板现场会。<br/> 很快,“亿利脚手架”出现在海内外成百上千个大型建筑工地——全国最大的深圳福田立交桥、大亚湾核电站、广州造船厂、广深高速公路、亚洲最高商厦——香港78层中环广场大厦……<br/> 一天,一辆黑色轿车在广湛线上飞驰。<br/> “爸,你看!”儿子把车刹住。映入父子眼帘的一块牌上写着:“亿利脚手架,全球建大厦”……当父亲的把牌上的电话号码记下之后,脸上的愁云散了一半。<br/> 在广东省开平市脚手架公司的经理室里,父子俩受到开平脚手架创始人梁树长的热情接待。原来,那父亲是广东东莞一家建筑公司的经理,已承建东莞常平大桥。当施工正在进行中,首次使用进口脚手架而对方供货断档,四处求购未果,而工期只剩下两个月。当司机的儿子知道了父亲的难处后,忽然想起在湛江路上见到的牌子,因此,便拉父亲上了车。<br/> “帮帮我们吧!20天内,供给我们5万套脚手架,行吗?”<br/> 对于这家全国最大的脚手架公司来说,客户早已挤得满满的,20天,5万套!这无疑是个难题。<br/> 可是,军人出身的梁树长,看见来人一副焦急的样子,只说了一个字:“行!”<br/> 仅16天,那位找救星的经理笑容满面地紧紧握住梁树长的双手,他既惊奇又感动——16天,价廉物美的5万套钢管脚手架就交货了。可他哪里知道,为这几万套脚手架,梁树长和工人们加班加点,汗珠,洗亮了16个满天星星;焊花,点燃了16个灿烂朝霞!<br/> 梁树长在部队是个合格的军人;转到地方,他发誓,一定要干得更出色。<br/> 果然,他率领的亿利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纪录:本行业本系统,上缴利税第一,劳动生产率第一,出口量第一,资金周转率第一……<br/> 他们的多功能钢管脚手架被广东省标准局批准发布为省企业标准;他们的多功能钢管脚手架被评为广东省建材行业唯一的省优产品;他们的多功能钢管脚手架荣获了国家科委第六届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br/> 10多年来,梁树长每天再忙,也要阅读十几种报刊,从上面获得信息和知识。他的视线从中国的版图移向旋转着的地球仪。亿利人所到之处,自豪地唱着他们的领头人梁树长亲自谱写的《亿利脚手架之歌》:<br/> “亿利脚手架,全球建大厦……”

南昌起义(图片)

第12版(副刊)<br/>专栏:大地<br/><br/> 南昌起义(油画) 黎冰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