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5月2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药价为什么这么贵?④

  “洋药”冲击波
本报记者计泓赓
药价贵,首先就贵在进口药和合资企业生产的药上。处方的“含金量”高,也就高在用进口药和合资企业药的比重猛增。
谈到药价问题,不少人有这样的看法。
   进口药何以长驱直入
进口药一般质量好,疗效高,加之征收进口关税,药价难免要高。一般进口药比国产药要贵几倍、十几倍甚至更多。北京一家大医院一年进药约5000万元—6000万元,从品种讲,进口药、合资企业药约占两成,可价格却占进药总价的一半。据估计,大中型医院销售进口药、合资药的比重,已增加到了40%,并每年以30%到40%的速度递增。
昂贵的进口药若是用在刀刃上,用在大病和疑难病症上,救人要紧,自是无可非议,问题是目前用得泛,用得滥,不管大病小病,动辄用好药,用贵药,医生大笔一挥,病人难有选择余地。
过去药品进口都要通过外贸专业进出口公司,随着外贸经营权的下放,现在是多渠道进口,各行其是。外商只要经卫生部门注册许可,还可长驱直入,而且往往一竿子插到底,直接找到医院,先谈好条件,其中有可以公开的,有不便公开的,如给比国产药、合资药要高的回扣、让利;部分进口药更是高定价、大回扣,医院用五折就能拿到;其他如丰厚的馈赠,组织出国旅游观光等等。于是,医院心照不宣,指名要某某外国公司的某某药品,经过一定审批手续,就可拿了货单找有进出口权或能代理进出口的专业公司办理进口,谁给的优惠多就给谁去办。所有这些,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使本来就很昂贵的洋药贵上加贵,最终是病人、企业、国家吃亏。
   合资药品道短长
合资企业药品是国内生产的“洋药”,合资企业药比国产药要贵。为什么贵呢?
我们不妨先听听合资企业是怎么说的:
中美合资上海施贵宝制药公司董事长李荫瑞说:我们的投入较高。比如搞GMP(国际通行的药品质量管理规范),公司去年二期工程上马,光抗菌素车间和仓库,就花了1600万美元,而一般1000万元人民币就够了。产品大都是直销,全国约有8000个销售点,人员和广告的开支大;科研开发也要增加投入。这位董事长说,他们的市场销售费用占总销售额的26%,科研开发占11%,再加原材料费、生产管理费、贷款利息以至坏帐损失等,股东得利不算高。
中比合资西安杨森制药公司一位负责人谈到,他们大部生产的是国外专利期药品,部分则是接近专利期药品,成本远比国产药要高;为了使车间恒温达GMP要求,花了不少钱,做广告,培训医生,提供资料甚至组织医生出国考察,费用也均很大。这家公司去年的纯利润为销售总额的25%。
据记者了解,合资企业药价贵,除部分企业实行GMP、投入较高、因而成本增加外,主要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目前对合资企业药品价格是放开的,只要挂上合资企业称号,便可自行定价,仅需报当地主管部门备案。合资企业为了追求高利润,往往先确定较高的利润指标(一般毛利在40%左右),然后再推算出药价。这样,药价哪能不贵?
二是促销宣传费用大,不惜重金大登广告,采用多种促销手段,给医院和销售部门以回扣和其他种种“优惠”,大大增加了成本,有的仅宣传费用就占销售总额的1/4以上。
三是有些合资企业由外方控制原材料采购渠道和价格,往往高价进口,外方从中先赚了一笔。如驱虫药的主要原料阿苯达唑,国内均能生产,质高价廉,但一家由外方控股的制药公司并不采用国产原料,而由外方从其在国外的子公司高价进口,仅此一项每年就被转移利润240万美元。
目前我国已办起1000家左右医药合资企业,利用外资近10亿美元。除医疗器械、保健、卫生材料等企业外,制药企业有600—700家。世界前十名的医药跨国集团,已有九家到中国合资办厂或正在筹建中。但从总体看,真正符合新产品、新技术、外向型要求的只是少数,生产国外专利期药品和新品种的属凤毛麟角,多数是简单的引进,水平不高,有的甚至搞假合资,鱼目混珠。
我国医药工业的水平还比较落后,引进资金,引进先进技术是必要的,我们欢迎外商前来合资办厂,但决不能抓到篮里便是菜,要择优,要筛选。
进口药和合资企业药药价贵的问题,反映出来的不仅仅是价格问题,它牵涉到医药进出口体制如何理顺、医药合资企业的导向和一些具体政策,以及医药行业的体制和管理诸多问题,需要进行多方“会诊”。


第2版(经济)
专栏:中国名牌大家谈

  实施名牌战略拓展国内外市场
上海市副市长蒋以任
上海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生产众多品牌的各种商品,并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一大批名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上海的企业对发展名牌更加重视。
名牌从狭义上说,是某种商品的标识,是“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而从本质的层次理解,则标志着质量可靠,品种对路,服务周详,信誉卓著,市场覆盖面广,具有良好的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名牌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求全面提高企业素质,又要求政府部门从各方面采取措施。
首先,要树立强烈的“名牌意识”,这是高质量意识的体现,扶植名牌,保护名牌,为发展名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现在,我们在提高产品质量上要进一步做到两个明确:一是明确产品质量一定要有对市场的“适应性”,即不能满足于已经达到的质量指标,一定要按照市场的要求提高产品质量,二是明确提高质量的目标是达到国际先进产品的水平。上海只有把发展名牌产品的质量标准定位在国际先进产品的水平上,才能为拓展国内外市场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要求企业的产品不断更新,结构不断调整,以保证名牌声誉的长盛不衰和创造新的名牌。这是因为,市场需求总是不断变化的,一个拥有名牌或决心创造名牌的企业,只有领先开发和上市新的产品才能不断站在市场发展的潮头,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否则,名牌是保不住的,声誉是会衰落或消失的。
第三,要求企业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营销机制,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质量和品种是名牌的基础,而要真正使名牌名扬四海,还必须抓好销售,拓展市场。因为只有扩大了市场,提高了市场占有率,消费者才能了解,才能通过使用进一步喜爱这个品牌。
第四,鼓励优势企业实行扩张,使生产名牌的企业形成规模经济。供不应求是上海许多名牌产品的共同特点。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如果迟迟不改变名牌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将促使消费者购买其他品牌的同类产品,将使生产名牌产品的企业不能进一步提高效益,因而对名牌产生负效应。因此,我们把鼓励和扶植生产名牌产品的企业实行扩张,使其迅速形成规模经济,在生产当前品种的同时加快新产品的开发,作为实施名牌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实行优势企业迅速扩张的主要做法是由这些企业对产品缺乏市场、企业效益差的劣势企业进行兼并。
第五,推荐上海名牌产品,深入开展打假治劣活动。名牌是从实践中,从用户中,从市场中产生的。推荐名牌产品不能一哄而上,应该是个有序的过程,是逐步被公众接受的过程。今年,上海准备向社会推荐100项名牌产品,同时要继续打击假冒伪劣商品。


第2版(经济)
专栏:

  百家大中型企业调查推出首批成果
精美的12册书和读者见面
本报讯全国百家大中型企业调查已获成果。首批12个大型国有企业的调查,印刷成精美12册图书,已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
这次调查是从1991年开始的,在中共中央宣传部的支持下,由当代中国研究所牵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和科研局、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求是》研究所等单位参加组织的。参加调查和写作的有首都和各地的宣传工作者、理论工作者、企业的领导人和实际工作者1000多人。这是“八五”期间国家社会科学的一项重点课题,也是继百县、市调查之后的又一次大型国情调查。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骨干力量,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的主要支柱。当前进一步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使其焕发出应有的活力,不仅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重要环节,而且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至关紧要的步骤。通过这样全面系统的调查,掌握全面详实的材料,不仅可以总结经验,增强搞好国有企业的信心,而且对宏观的和微观的经济决策,提供坚实的依据。因此专家们称它是“伟大的工程”。
调查表明,在相同的宏观经济环境下,有的大中型企业经济状况较好,有的较差。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有企业内部体制改革和企业管理的差异。通过对大中型企业的系统、全面的调查,把经营状况比较好的企业的经验和经营状况比较差的企业的教训都总结出来,使他们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是一项十分有益的工作。
这次调查选定的100家大中型企业,是从全国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企业中选出来的,具有充分的代表性。调查的内容是:企业的历史沿革、所有制和经营方式、领导制度、管理体制、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资产和职工、劳动制度和劳动组织、物资供应和产品销售、财务收支和收入分配、职工收入和生活福利、现代化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以及环境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等诸方面。
现已出版的是以下12家企业的国情系列丛书:沈阳重型机器厂、北京有线电厂、乐凯胶片公司、鄂尔多斯羊绒衫厂、兰州炼油厂、玉溪卷烟厂、吉林化学工业公司、仪征化纤厂、眉山车辆厂、北京市第六建筑工程公司、耀华玻璃集团公司、福州第二化工厂。另有40—50家企业的调查已经成稿,今年将出版其中的30套,1998年全部调查结束并出齐全套丛书。


第2版(经济)
专栏:

  定资金定效益
西藏扶贫开发成效显著
本报拉萨5月28日电记者刘伟报道:西藏扎扎实实抓扶贫,取得显著成绩。改革开放14年以来,西藏的贫困面和严困面分别已下降了15个百分点。
由于历史和自然、经济地理的原因,西藏贫困区域和贫困人口面很大。1979年以来,西藏采取定对象、定项目、定资金、定效益和层层签订合同的扶贫方式,政府先后投放扶贫资金1亿多元。
去年,西藏落实扶贫款512万元,在各地建立救灾扶贫互助储金会450多个,储金累计达2000多万元。今年,自治区在农牧业投资中安排扶贫工程投资1200多万元,用于种植、养殖业和农畜产品加工的开发性扶贫。
自治区在扶贫工作上实行了主席、专员、县长负责制,制定扶贫硬指标,层层签定责任书。自治区制定到2000年的脱贫标准是:农区人均达到1亩旱涝保收地、人均占有350公斤粮;牧区人均牲畜30个绵羊单位、畜均0.5亩围栏畜产草场;半农半牧区人均1亩基本口粮田、人均占有100公斤粮、人均牲畜20个绵羊单位;按1990年不变价,人均纯收入700元。


第2版(经济)
专栏:

  振兴“国啤”
——“青啤”在市场竞争中的战略
本报记者李茜
最近几年,我国啤酒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世界各大啤酒厂家通过投入资金和设备对我国国有大中型啤酒企业控股,目前全国已有30多家啤酒大厂、名厂、骨干厂进入三资企业行列,有些已完全被外资控股,生产外国牌子的啤酒。蓝带、麒麟、贝克、嘉士伯等外国品牌的啤酒在中国市场上已大量出现,我国啤酒市场“春秋战国”之势,正在逐步被“国啤”与“洋啤”之战所代替。
在这场激烈的“啤酒大战”中,国内企业首当其冲的当属生产名牌“青岛啤酒”的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了。
   抵御风浪营造“巨轮”
企业要提高竞争力,必须拥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和较大的规模。作为我国最大啤酒集团的“青啤”公司,1994年产量只有32万吨,占国内市场销售量的2.2%。青啤公司预感到大浪当头,小船难撑,几年前就开始着手规划营造“巨轮”,并跨出了坚实的步伐。1993年6月,青岛啤酒厂作为独家发起人,吸收青岛啤酒第二、第三有限公司及青岛啤酒四厂,创立了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不久又全资收购了扬州啤酒厂,使企业很快形成了一个拥有5个生产企业、总资产36亿元的大型企业。面对国际资本的挑战,当年7月公司又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在香港和上海成功发行了H股和A股股票,在国内企业中首批进入国际金融市场,为企业募集了15亿元的发展资金。
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青啤”公司还在企业内部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在生产、经营管理、科研等方面也都相应地进行改革,实现了由国营企业到国际公众公司的转换,形成了国际化公司的基本框架。
    发挥优势重视质量
“青啤”公司的前身青岛啤酒厂创建于1903年,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它吸收了各国啤酒工业之长,形成了独特的生产工艺和质量品位,成为国内外久负盛名的啤酒,曾七次获国家金质奖,四次在国际评酒会上夺魁。
“青啤”的领导决心在新的“啤酒大战”中继续发挥名牌的优势。发挥名牌优势,首先就要继续保持和发展产品的高质量。60年代初,“青啤”曾经组织20多位专家,对青岛啤酒工艺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出青岛啤酒生产工艺的25个特点,编撰出著名的“青岛啤酒操作法”。这么些年过去了,这个操作法一直成为保证本厂产品质量的一部法规,始终一丝不苟地坚持执行,并不断加以完善。国内市场上曾广为流传和称道的“一瓶啤酒过1800道关”的事,就发生在“青啤”。原来“青啤”为把好质量关,在全厂各工序设立了1800多个质量检测点,一个点是一个质量哨兵,不合格的啤酒休想通过。
   引进管理经营资产
“青啤”于1994年与北大启明信息咨询公司签定了战略管理咨询合同,大胆引进管理咨询服务。为了走出封闭式管理的圈子,青啤公司在1994年春和今年4月,又先后两次邀请专家对企业发展战略进行研讨,广泛听取意见,制定、修正企业的发展战略。他们根据专家的建议,在企业经营中重视资本运作,特别是做好利用“青岛啤酒”商标这个价值9亿元的无形资产兼并企业、扩大规模的文章,拓宽了他们制定经营战略的思路。
为了迎接来自国内外的挑战,青啤公司已制定了发展战略规划,准备到本世纪末,使青岛啤酒成为世界级名牌,市场占有率由目前的2.2%扩大到7%。这个企业的领导认为,中国是一个大国,啤酒市场理应由民族工业唱主角,他们决心为振兴“国啤”作出更大贡献。


第2版(经济)
专栏:部委快讯

  我国实行注册资产评估师制度
本报北京5月26日讯记者李建兴报道:人事部、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日前发布了《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及《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这标志着我国开始实行注册资产评估师制度。
《暂行规定》对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考试组织、报考条件、注册管理、注册条件、职权、罚则等都作了具体规定。《考试办法》规定了考试时间、科目、报考程序、考务工作的组织等。
据透露,人事部和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拟于今年内对符合认定条件的人员进行资格认定。从明年起,实施全国统一考试,考试报名时间为1995年11月。凡考试成绩合格者,即可取得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证书》。
据介绍,到1994年底,我国评估机构已发展到2400家,从业人员近4万人,评估的资产价值达15024亿元。


第2版(经济)
专栏:部委快讯

  加强烟草进出口专卖管理
本报北京5月26日讯记者王彦田报道: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日发出公告,再次重申在全国进一步加强烟草进出口的专卖管理,以维护国家利益不受损失。
据介绍,近年来,外烟走私活动日益猖獗,非法经营烟用丝束、滤嘴棒及其他烟草专卖品的活动也有所抬头,对我国烟草专卖品的进口经营秩序和国内市场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和影响,致使国家财源大量流失。据测算,仅关税一项,烟草走私就使国家每年损失70多亿元。为此,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国家烟草专卖局重申,要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烟草专卖法》,进一步加强对烟草进出口业务的专卖管理。
国家烟草专卖局对此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除中国烟草进出口总公司及其下属公司和专门指定的外贸公司以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的进出口业务。二是烟草系统的所有企业都不准向非法经营单位购进烟草专卖品。三是烟草部门要和海关、公安、工商等执法监督部门密切配合,坚决查处各种走私、贩私和其他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的活动。


第2版(经济)
专栏:部委快讯

  请你为电信部门的服务打分
本报北京5月26日讯记者王清宪报道:记者今天从中国质协和邮电部联合召开的全国电话会上获悉:为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发挥用户的监督作用,促进邮电通信部门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中国质量管理协会用户委员会今年下半年将对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电话装机服务质量开展一次用户评价调查活动。
此次调查活动将在全国42个大中城市进行,计划抽样调查10万个用户。用户评价项目包括(1)装移电话时限。(2)电话障碍修复时限。(3)现用电话通话质量。(4)交付电话费的方便与否。(5)电话服务人员态度,包括是否有吃、拿、卡、要行为等。每个评价项目均分为很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五个档次。调查表将于今年7月向用户发送。


第2版(经济)
专栏:部委快讯

  铁路道口安全形势严峻
本报沈阳电记者段心强报道: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经贸委、铁道部、公安部、劳动部共同召开的建国以来第一个全国性、综合性研究铁路道口安全管理问题的专业会议——全国铁路道口安全管理工作会议,日前在沈阳召开。据铁道部统计,1990年到1994年全国共发生道口事故12936起,伤亡12212人,平均每年发生事故2587起,伤亡2442人,平均每天有6.7人死伤于道口事故。
这次会议决定:加强领导,逐级负责,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目标、责任分解到人;使道口安全管理工作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加快实现铁路道口改建。


第2版(经济)
专栏:

  汽车产品交易推行名牌战略
本报讯第三届汽车工业产品交易会日前在天津举行。为贯彻“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本届交易会推行“名牌战略”。来自二十多个省市的八十多家整车厂和四百多家零配件厂参加了展览。(木木)


第2版(经济)
专栏:

  新华线缆公司为产品质量投保
本报讯河北新华线缆集团公司最近与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在京签约,在全国电线电缆生产厂家中,率先对产品质量实行了总额达三亿元的综合赔偿保险。投保这个险种后,如因产品质量对用户造成损失时,将由保险公司赔偿。


第2版(经济)
专栏:

  中国国际技术产品展览会举行
本报讯由国内贸易部、国家科委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九五中国国际技术产品展览会日前在北京举行,有三百多家企业、六百多个项目参展,其中不少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品及专利技术产品。(百友)


第2版(经济)
专栏:

  武昌车辆厂研制出机械冷藏车
本报讯首辆具有国际九十年代先进水平的铁路B10型单节机械冷藏车,最近在我国最大的铁路冷藏车制造厂家武昌车辆厂研制成功,投入试运行。它的诞生填补了我国铁路冷藏车单机制冷领域的空白。(戴辉)


第2版(经济)
专栏:

  九五中国免税研讨会在京举办
本报讯九五中国免税研讨会近日在京举行。这次活动由中国免税品公司与英国国际贸易出版有限公司联合举办。来自英、法、美、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家免税品生产商和供应商等参加。(梅文)


第2版(经济)
专栏:

  芜湖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又一探索
光华玻璃厂“壮枝返接”出新绿
本报讯新华社记者沈祖润、本报记者刘杰报道:当年通过“截枝插柳法”从老企业分离出来的芜湖灯具厂迅速壮大;如今它又作为壮枝返接到母体安徽芜湖光华玻璃厂,使国有老企业重现生机。
有40多年历史的国有大型企业芜湖光华玻璃厂,1989年后连续5年累计亏损高达2000多万元,旧体制土壤板结使得它枝枯叶黄。而从母厂分出的芜湖灯具厂,顺应市场经济求发展,在用工、分配、销售、新产品开发上彻底改革,建厂5年销售额和利润两项指标年均递增50%以上,位处全国5000多家灯具厂前列。
两厂嫁接后,光华厂强化节能降耗,实行了“成本否决”,仅堵塞漏洞就减少损失约500万元。该厂还借鉴灯具厂经验,广开内外销售渠道,根据订单组织生产,加快技术改造,创造规模效益;同时对效益好的分厂重点扶持,并着手筹建股份有限公司,使新枝愈健,壮枝更强,从而形成“老树新枝绿更浓”的景观。


第2版(经济)
专栏:

河北省满城县顺民乡顺民村农民张会中、王金宁夫妇,坚持走科学致富的道路。他们在大棚里试种桃树,经过精心管理,桃树硕果累累,今年鲜桃提前两个月上市,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图为王金宁在喜摘鲜桃。张英杰摄


第2版(经济)
专栏:编后

名牌就是市场
名牌离不开市场,市场需要名牌。从这个意义上说,名牌就是市场。
凡是名牌产品都是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产品。名牌在市场竞争中产生,在市场开拓中发展。名牌产品既要有质量,又要有相应的数量。好是好,买不到,也很难成为名牌。既要打得响,又要跟得上,有相当的市场覆盖率,产品才能成为名牌。
名牌代表着较高的质量、良好的信誉,反映了企业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能力,市场自然会青睐名牌产品,为其敞开大门,让出地盘。名牌产品的发展还会带动整个市场容量的扩大,给企业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天地。
名牌是企业开拓市场的锐利武器。企业要占领市场,扩大市场,不能不重视创造名牌,不能不重视发展名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