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5月29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杂谈

  1994—1995:农民收入又如何?
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
1994年农民收入增长特点
——农民名义收入增长幅度较大,但实际收入增长速度低于小康目标的要求。199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是1220元,比1993年增加298元,增长3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5%。这一速度快于1993年的3.2%,但相对于实现农村小康目标的要求来说仍有差距。按1990年价格计算,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小康目标值是1100元。到1993年,我国农民人均实际纯收入仅为765元(按1990年价格计算),要求1994—2000年6年间农民纯收入实际增长速度不能低于5.3%,而1994年的实际增长速度只有5%,这增加了以后几年实现农村小康目标的难度。
——农民实际收入增长也慢于城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1994年城市居民实际收入增长速度是8.8%,比农民快3.8个百分点。由于城市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快于农村,使本来已经很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1993年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2.5∶1,1994年扩大为2.6∶1。如果把城市居民各种隐性收入考虑进去,则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会更大。
——从第一产业得到的收入增长是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1994年农民人均从事农林牧渔业等第一产业的收入是770元,增加了180元,增长30.5%,其增加额占农民纯收入增加额的比重是60.4%;从二、三产业得到的收入是374元,增加了91元,增长32.2%,其增加额占农民纯收入增加额的30.5%;其他非生产性收入增加额占纯收入增加额的比重是9.1%。
——分地区看,中部省区,特别是一些粮食主产省区的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仍然增长缓慢,部分省区农民实际纯收入降低。1994年,东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2.5%,中部和西部分别是35.6%和28.9%;东部与中部地区差距有所缩小,但与西部差距继续扩大。扣除物价影响,全国有11个省市农民实际纯收入增长速度超过了6%,他们是北京(6.3%)、河北(8.2%)、吉林(9%)、黑龙江(7.2%)、安徽(7.4%)、江西(6.7%)、山东(8.6%)、湖北(6.3%)、四川(6.3%)、贵州(6.7%)和青海(6.6%),这些地区多是我国粮棉生产大省,并且近一半在中部地区。粮棉主产省区农民实际收入增长较快与1994年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大幅度提高有直接关系。
——分收入层次看,低收入人口比重下降,高收入人口比重上升,但收入差异有所缩小。199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500元以下的低收入组人口所占比重由上年的12.7%下降为10.8%;500—1000元中低收入组人口所占比重由上年的40.6%下降为38.5%;1000—1500元中高收入组人口所占比重由上年的26.2%上升为26.3%,1500元以上高收入组人口比重也由上年的20.5%上升为24.3%。
    农村价格上涨对农民收支的影响
1994年是我国农村自改革开放以来物价上涨最快的一年,农产品收购价格、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以及农村消费品价格等主要价格指数分别达到139.9、125.4、123.4。农村物价大幅度上涨,对农民收支产生巨大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得”与“失”两方面。
一、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得”大于“失”170元。根据对全国846个抽样调查县有关农价提高对收入增长影响的专题调查资料测算:1994年农民因农产品价格提高人均多增加收入239元,因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人均多支出69元,两者相减,农民将增加170元,占农民纯收入总增量的57%。这表明价格变化对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来说是“得”大于“失”。
二、农村消费价格上涨加大农民生活支出153元。1994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是1024元,比1993年增长了31.5%,人均纯收入扣除生活消费支出剩下人均不到200元。在生活消费支出中,现金支出部分占64%,即人均652元。由于农村消费价格上涨,农民多支出153元。农产品价格提高带给农民的好处大部分被农村消费价格上涨抵消了。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1994年农民收入增加主要得益于农产品收购价格的提高,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还对提高粮棉主产区农民收入、改善农民内部分配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扣除由于农用生产资料价格提高和消费价格提高多支出的部分,“得”与“失”相抵,净得已不多了。可见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暴涨和农村消费价格的上升是保护农民利益的重要环节,应大力抓紧。
    1995年农民收入增长展望
一、1995年农民收入增长任务艰巨。1995年是“八五”时期的最后一年,也是关系到“九五”时期能否实现小康目标的关键一年。由于1994年农民实际纯收入增长速度没有达到小康目标所要求的增长速度,因此1995年及以后几年农民实际收入增长速度必须达到5.4%,才能保证小康目标的实现。但是,展望1995年,农民实际收入增长要达到这一目标,十分困难。
⒈受各种因素限制,1995年农副产品收购价格不可能像1994年那样大幅度提高,农民因价格提高而得到的收入将会大幅度减少。
⒉今年农村将会继续承受通货膨胀的压力。1994年高通货膨胀的滞后效应也将会使农村物价继续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这样农业生产成本将居高不下,农民生活要维持去年的水平,并有所提高,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
⒊农民外出劳务收入和从本地乡镇企业得到的劳动报酬收入不会大幅度增加。1995年全国各地要治理通货膨胀,势必会执行从紧的投资和信贷政策,这会影响多数依靠信贷生存的乡镇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会影响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已就业劳动力的报酬也可能被雇主或企业借机会压低。 ⒋受耕地面积和种植技术制约,1995年农产品产量不会大幅度提高。1995年农业生产形势将会好于1994年,在党的有关增加农业投入、加快农业发展的政策指导下,主要农产品供给将会有所增加,但是由于受耕地面积和生产技术的限制,农产品产量增长的幅度不会很大,由此增加的收入也不会很大。
二、实现1995年农民收入增长目标仍有有利因素。
⒈中央政策将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⒉预计今年农村物价上涨幅度将低于去年。
⒊1994年冬修水利建设投资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6倍,这将增强1995年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⒋由于化肥、农药淡季储备制度的建立和一系列扶持农资生产企业措施的出台,1995年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供应会有所好转。
⒌1994年秋冬播形势较好,这奠定了1995年夏粮丰收的基础。据调查,1994年全国秋冬播农作物总面积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1%。
三、正视现实,抓住机遇,力争1995年农民实际收入增长达到5.4%。
要实现1995年农民收入增长目标,必须做好以下5方面工作:
⒈要坚定不移地执行中央有关“增加农业投入、确保农产品供应、全面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的方针政策,真正把加强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并且保证农业投入资金到位。
⒉严格控制农村工业品价格上涨,特别是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同时适当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使农村工农产品比价保持在不低于1994年91∶100的水平。
⒊坚定不移地治理通货膨胀,使农村物价上涨幅度明显低于1994年水平,为农民收入增长创造宽松的经济环境。
⒋合理组织农民外出打工经商,增加农民务工经商收入。
⒌坚决遏制农民负担反弹,特别要注意控制各种隐性负担的过快增长。如果农民负担增长过快,就会降低纯收入增长速度。据调查,1994年农民人均缴纳税金22.1元、上交集体承包任务22.5元、集体提留和摊派21.8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6.4%、60.4%和48.6%,三项合计增长58.0%,农民负担反弹严重。由于1994年农民名义收入增长较快,这种反弹势头将会持续到1995年。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绿色食品·新的希望②

  追寻绿色的希望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刘连馥
 1962年,美国的卡逊女士以密歇根州东兰辛市为消灭伤害榆树甲虫所采用的措施为证据,披露了杀虫剂DDT危害健康的种种情况。卡逊女士在《春风无语》这部书中写道:“全世界广泛遭受治虫药物的污染。化学药品已经侵入万物赖以生存的水中,渗入土壤,并且在植物上布成一层有害的薄膜……,已对人类有严重的损害。”美国政府和国会中一些人第一次知道:所有生物均要彼此依赖,并且要有健康的环境才能生存。自此,全球各国都开始留意本国的田地、河流以及近海的生态保护。
   绿色食品的推出
“二战”结束以来,欧、美、日、澳等国先后实现了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并在农业生产中大量地使用化学肥料、农药、除草剂等,实现了粮食的丰产,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农用化学物质通过在土壤和水体中的残留,造成有害物质富积,并通过物质循环进入农作物和牲畜体内,最终损害人体健康。
进入80年代,世界许多国家纷纷寻求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起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于是,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自然农业、生物动力农业等替代常规农业的发展模式迅速发展起来。
1989年,在研究制定我国农垦经济和社会发展“八五”规划以及2000年设想时,农业部提出了要提高农垦企业经济效益必须抓好三件事,首先是拳头产品,方向就是通过生产无污染的食品来树名牌。为此,有关专家及实践工作者共同出谋划策,大家一致认为,开发无公害污染的食品是一项推动农村经济及农垦企业经济发展、满足人民需要、治理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战略措施,并因此将无公害污染的食品定名为“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的发展
绿色食品自1990年在我国推出,在短短的5年时间内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组建了管理机构,形成了网络。1992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正式成立,其后,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应地组建了绿色食品委托管理分支机构,并在各省市设立了绿色食品环境监测及环境质量评价机构,在全国分区委托了9个食品监测机构,负责绿色食品质量检测;(2)制定了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操作规程;(3)启动了绿色食品生产和开发,目前,全国累计有5大类630余种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其产量约占全国食品实物总量的6‰,种植面积占全国农作物播种面积的3‰;(4)开展了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了绿色食品向外发展。1993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正式加入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IFOAM)。
1994年以来,绿色食品事业发展的社会化进程明显加快。一些省市相继成立了绿色食品工作领导小组,将开发绿色食品与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建设”菜篮子”、“米袋子”工程结合起来,使绿色食品开发发生了三个变化:一是产品开发由农垦扩展到了社会,1994年,农垦系统以外申报绿色食品的产品比重已达到78%;二是申报产品由普通食品转向名、特、优、新食品;三是产品开发由单一化开始向基地化、一体化、系列化转变。在绿色食品标准建设方面,我们制定并颁布了执行绿色食品专用肥料、专用农药的认证标准,以及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绿色食品商店和绿色食品餐饮业等的认证标准,同时,还积极开展绿色食品标志的国际认证工作。另外,我们先后举办了四期绿色食品培训班,专门培训各省市绿色食品专业管理人员。1994年,中国环境领域最高级别的非官方大奖——“中华绿色科技奖”金奖的头奖授予了中国绿色食品工程。
   绿色食品发展的前景
1994年,国务院讨论通过的《中国21世纪议程》,把“加强食物安全监测,发展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列为其中的一项重要行动方案。
开发绿色食品可产生巨大的滚动增值效益。山东省招远市东庄乡过去是个山区贫困乡,通过开发绿色食品名牌产品(“富冠”牌红富士苹果),全乡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1994年,全乡3458户农户,有1000多户收入在万元以上,100多户收入在5万元以上,10多户收入在10万元以上。江苏省双洋酒厂突出宣传绿色食品双洋酒的特点,1994年仅在沈阳市的销售额就达2500万元,1995年订货量已大大超过了该厂的生产能力。国外研究表明,有机食品(与绿色食品类似)生产在初期可能导致产量有所下降,但由于生产成本低,产品价格高(比普遍食品价格高50—200%),经济效益并不低。平均来说,在由常规农业转向有机农业三年转换期内,农产品产量下降8%,但成本可降低20—40%,食品价格上升15%,农场主收入可增加25%。
21世纪,人类将更加注重生存环境的改善和食物安全营养的保障。中国绿色食品工程,将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成为下个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一支先导力量,并将对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饮食文化和生活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新事

  王坊乡的“农民电视台”
李江龙
每晚8点钟,山西省长治县王坊乡16个村的15300名男女老少,围坐在电视机前,聚精会神地收看“本乡新闻”。这是山西省首家农民自办的乡级电视台。
1989年,王坊乡党委根据省教委关于在各乡镇建立以学校、成人、职业教育为主的卫星地面接收站的指示精神,决定建立一座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属于农民自己的电视台。乡里先后投资近20万元,陆续配置了人员和设备。1990年11月“农民电视台”开播。如今,他们除完成上级布置的转播任务外,还播发一些以农村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直接提供服务的节目,诸如“本乡新闻”、“经济信息”、“公民与法”、“计生专题”、“三教天地”等。“农民电视台”一有新闻线索就及时赶赴现场采访,从乡党委的重大决策与工作安排,到各项任务完成进展情况;从邻里乡亲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到某家小孩偷鸡摸狗被收审,甚至某村有猪生下了小猪娃子……各种信息五花八门,极为丰富。
乡党委张书记深有体会地说,我们有些基层单位党群、干群关系紧张,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沟通。自电视台开播以来,乡里无论大小活动,像修路、种树、计划生育、兴办企业或改选支部、发展党员等,我们都要通过电视向大家讲清楚原因、意义和要求。对大家提出的好建议也能及时采纳并通过电视播放出来,这样,党群、干群之间少了隔阂,彼此能互相体谅,有效地推进了全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如今,乡里人均收入最高的村达1320元,涌现出2000多户“文明小康家庭”和“遵纪守法户”,200多对好妯娌,1000多名致富能手,700多名好青年。不管大事小事,乡民们都愿让党员干部给评评理。村里串门说闲话闹意见的少了,打架斗殴偷鸡摸狗的少了,不服调解上访告状的少了,贪图安逸、满足现状、没有长远打算的少了。村风、民风明显好转,民事、刑事发案率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莫让农民“望电生畏”
舒茂兰
最近,笔者在乡下发现,乡亲们重新点起了清油灯和煤油灯。问其何故:主要是电费太贵,每千瓦时电一元多甚至两元钱。目前,武汉市区的平均电价每千瓦时不到3角,而离武汉市区并不太远的农村电价却是它的数倍,如此反差,对于农民兄弟来讲,怎能不“望电生畏”呢!
中央反复强调要努力减轻农民负担。依笔者之见,在减轻农民负担中,把减轻农民的电费负担也应纳入其中。因为用电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弄不好也会挫伤农民的积极性。眼下,一些地方靠借电生财,乱摊乱派,把各种电路损失和农户用电及其他名目繁多的费用强加在农民头上。要减轻农民的电费负担,除供电部门合理定价外,农村各级政府也应加强供电管理,狠刹各种歪风,多为广大农民提供安全电、廉价电,让象征农村文明与进步的电灯在农家重新亮起来。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利辛重聘棉花技术员
本报讯为调动棉农植棉积极性,安徽省利辛县委县政府在为棉农投保的基础上,3月下旬,又在全县范围内通过考核、答辩,结合实绩,公开招聘100名棉花技术员。
凡聘用后的科技人员、农民技术员的工资按国家标准全额发放,然后每月每人再补助生活费300元,年终考核评出一、二、三等奖,分别奖励6000元、3000元、2000元。(郭振东)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鄢陵花农走进市场
本报讯河南省鄢陵县种花养花的农民遍布11个乡镇110个村庄,达10万多人,占全县人口的20%,花农年人均纯收入1200多元。全国不少地方要求聘请该县花农传经送宝。花农走出花园,走进了市场。
援外青年花工的输出不但使鄢陵花木业得到发展,也使鄢陵的经济迅速振兴。遍及五湖四海的花工、花师们,不仅带去了鄢陵的花木种养技术,同时也使鄢陵名传四海。前来鄢陵求购花木的外地客商络绎不绝,每年仅花卉一项成交额达1000万元。(郑法魁)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阎店地瓜香飘东瀛
本报讯辽宁省瓦房店市阎店乡的土地多为沙土地,适宜种地瓜。这个乡把发展地瓜生产作为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来抓,组织各村统一划出地块,扩大地瓜种植面积。去年全乡栽植地瓜1050公顷。
阎店乡地瓜产量增加,地瓜销售也开始形成规模,由原来只销往哈尔滨、长春、沈阳扩大到齐齐哈尔、海拉尔、佳木斯、大庆等10几个城市。去年末,经市外贸牵线搭桥,阎店地瓜香飘东瀛。现在全乡有常年运销大户130多户。薛家村的农民丛云举每年运销地瓜多达500吨以上,仅此一项收入达2万多元。(王庆生)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村里人·村中事

  税官恋上荒滩地
本报讯刚进入4月,辽宁省台安县新华乡西大洼子的1000多亩荒滩在沉寂了多年之后终于迎来了它的新主人——辽宁台安县国税局青年税官傅仁志,他自筹资金50万元回乡开发这千亩荒滩。现在,拖拉机和水泵等农机具已开始在这块荒芜的土地上轰鸣,傅仁志发誓要把这片荒地改造成千亩良田。
今年34岁的傅仁志自中专毕业后已在台安县国税局当了10多年干部,去年回家乡时听说西大洼子有1000多亩地块杂草丛生,白白荒芜。眷恋土地的傅仁志同父亲、弟妹们商议,决定将辽河岸边谁也不愿包的千亩荒地全部开发出来。
他的想法很快得到了乡里的大力支持。在开发期间,乡里在配电、粮食征收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3月,傅仁志与乡政府正式签订承包合同,承包期一订20年,开发初期,每亩交土地承包费20元,以后根据实际情况浮动,5年一调整。
合同签订后,傅仁志立即着手搞开发。亲友们积极支持他的行动,纷纷拿出各自的存款,现已筹得50万元。他们购进了6台12马力拖拉机,2台水泵和一部旋耕犁,并育完稻秧820床。明年他们还将把洼地中间的坑塘开发为12个鱼池。(王守卫祝兴成)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为傅仁志加油!
周泓洋
青年税“官”傅仁志辞“官”,放着条件不错的铁饭碗不端,硬要冒着风险筹措50万元资金投入杂草丛生的黑土地。傅仁志怎么想的,我们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是,巨大的效益吸引力和对黑土地的深深眷恋,肯定在其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辽河三角洲的黑土地,我曾经见识过。拿一位农业专家的话说是:“抓一把都流油的!只要控制住水,成为高产田没有问题。”可见其肥沃。但是,不管土地的潜质怎么好,茫茫千亩荒滩要变成千里沃野,是需要勇气和胆量,需要本领和汗水的。我们祝傅仁志成功!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民与市场

  农民聘请代理商
本报讯湖北省天门市渔薪镇的农民学起“大公司、大集团”的经商秘诀,纷纷聘请推销农副产品的代理商。他们与代理商签订产前销售活动,为自己的产品提前找好销路。到4月10日,该镇有110多户农民聘请了销售代理商,代销农副土特产品近100万公斤,价值350多万元。
渔薪镇农业连年丰收,自己进市场推销农副产品,有时难免会出现信息不灵,销售渠道不畅等现象。于是,一些农民便纷纷聘请本地推销农副产品有经验、路子宽的大户作推销产品的代理商。并且根据他们提供的市场需求信息安排农产品的生产计划,产品由销售代理商包销。这些代理商手中有了可靠的货源,适时地与各地客户签订了供销合同,减少了经营风险,而农民实现了面向市场搞种养加,达到了未产先销的目的。农民通过聘请代理商,使全镇68%的农副土特产品畅销全国。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信

  请帮农民科学储粮
编辑同志:
近年来我县农业连年丰收,农民生产的粮食除去市场上流通一部分外,大量的留存在家中。农民保管粮食,不仅每年需翻晒两三次,耗费劳力,而且部分农户因缺乏科学储粮知识,造成虫蛀、鼠食和潮湿霉变,损失在4%以上。
因此我们建议县、乡、村注意及时向农民宣传储粮知识,指导农民科学储粮。同时粮食部门应立足服务于农民的原则,保证农民在数量和品种上存取自由的前提下开办储粮业务,代农储粮,这一定会深受农民朋友欢迎。河南刘鲜芝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新疆呼图壁种牛场的一头西门塔尔牛30天产奶11740公斤,经中国西门塔尔牛育种委员会鉴定,该牛荣登全国同类奶牛产奶量的冠军宝座。
新华社记者张鸿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