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5月25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风雨人生

  山区的年轻人
——来自江西省永丰县的报道
周忠华
在地处偏僻山区的江西省永丰县,曾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后生崽,长大了,娶个老婆建栋房,生儿育女来防老。”说的是山里后生崽(年轻小伙子)只知缩在山里娶媳妇、建房子、生儿育女,平平淡淡过一生,而不敢走出山门去闯荡。如今不同了,经过改革开放洗礼的永丰县山区的后生崽,不仅敢于走出山门,而且还敢于立在浪尖闯大海!
刘永红:向猪仔要小康
1990年7月,家居富溪乡塘头村的刘永红,初中毕业后回到了家乡,同父辈们一道过上了耕田取食的生活。两年多种田的实践使他认识到:家里的人之所以穷,穷就穷在单一种田和缺乏科技上,要摆脱贫穷走向小康,必须运用科学技术,积极开展多种经营。
机遇总是青睐那些有志者。1993年,乡农业开发公司扶助农村发展养猪专业户。刘永红及时抓住这一机遇,申请加入了全乡百名养猪专业户的行列。
然而,对一个走出校门不久的青年农民来说,要改变过去一户养一两头猪过年的传统,发展规模养猪,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但刘永红并没有被困难吓倒,暗下决心要靠养猪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小康路。他通过外出走访了解到,规模养猪成败的关键在于科学饲养和治病防疫。为此,他先后买了20多本科学养猪的书籍自学,并购买了养猪必备的兽药和药用器械,一边看书,一边按科学的方法建猪栏、选猪仔、配饲料、打防疫针、喂防病药。
就这样,刘永红通过边学习、边实践,很快掌握了科学养猪和科学防疫的技术。1993年是他实施规模养猪的第一年,他家出栏生猪75头,获纯收入1万多元。到1994年,他实现了自繁自养,全年出售肉猪118头,共获纯收入3.6万元,硬是靠养猪过上了小康生活!
但刘永红并不满足于自己的成功和富裕,他说:“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有责任帮助其他农民富起来。”
他所在的塘头村有26户人家搞了规模养猪,且户户养猪都在30头以上。小刘便当上了义务饲养技术传播员和猪病防治员。每当有人向他询问养猪技术时,他总是毫不保留地解答,直到对方满意为止;每当有人请他看猪病,他更是有求必应。在刘永红等人的热心帮助下,近几年,塘头村养猪户的生猪死亡率都控制在1%以内,生猪出栏率达到98%以上。
温小永:靠山会“吃山”
人们都夸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敢为人先。没想到地处山旮旯的潭头乡年仅22岁的共青团员温小永,也成了全乡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创办了乡里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飞龙木制品厂,当上了这家工厂的厂长!
1993年3月,刚刚学完高中课程、准备迎接高考的温小永,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吉安县东固镇看到一车车折尺片从镇里的折尺厂运出,突然激发了“灵感”:自己所在的乡也是个山区乡,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何不办个折尺厂呢?
说干就干,温小永不顾父母的反对,放弃了高考升学的机会,向亲朋好友借了2000元,跑浙江、福建等地进行市场调查。经过一个多月的奔波,他了解到:办折尺厂既有本地资源作靠山,又有省内外的广阔市场,是一项很有前途的产业;同时,他还学到了江浙地区农民筹措资金发展乡镇企业的办法,也就是几家或几十家合股联姻,兴办股份合作制企业。
回家后,温小永向乡政府提交了兴办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申请,很快得到了批准。他联合本乡的6户农民,筹集资金4万多元,办起了全乡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飞龙木制品厂。
为了使企业尽快投产见效,温小永发挥了年轻人特有的快捷作风,从筹集资金建厂房,调运安装机器,聘用职工,到收购原材料,仅用一个月的时间,企业便进入了试产期。
为了使企业一投产就拿出高质量的产品,温小永把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放在首位,对每个职工进行岗前培训,还选派了一批文化水平较高的职工到外地的木制品厂学习,使企业继生产出高质量的折尺片之后,又生产出了高质量的木衣夹。
为了使企业赢得市场,温小永先后与省内外6家木制品厂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产品便远销到了东南亚各国。
就这样,在温小永的努力下,飞龙木制品厂很快得以“起飞”。温小永也因此成了这山旮旯里的小有名气的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老板,并被评为全乡先进企业家。
黎人承:叫山货出大山
今年21岁的黎人承,与人交谈起来,还有几分女孩子般的羞涩,可当他闯起市场、做起生意来,又是那样的果断和精明。
黎人承是永丰县南端山区上溪乡上溪村人。1994年初,当他看到本乡出产的竹木、毛边纸、草纸、笋干等山货大量积压时,便放弃在上溪街上开的小商店,毅然做起了推销山货的生意。
同其他闯市场、做生意的农民不一样的是,黎人承不是急于把货卖出去,而是先向父亲等一批有闯市场经验的前辈学习,并进行广泛的市场调查,了解掌握各方面的市场信息。通过两三个月的努力,他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生意经”。
生意场上有一句老话:“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黎人承推销山货,每次都将自己的货物质量、成本价格如实地告诉买主,并允许买主与其它地方的同类货物进行比较,若自己的质次价高可以不买。一次,小黎装一车毛边纸到广东省澄海市去卖,货到后他如实地告诉买主,车里的2000刀毛边纸,有1000刀是一级品,600刀是二级品,400刀是三级品。买主一验货,果然如小黎所说。买主十分高兴,拍着小黎的肩膀说:“和你这样诚实的人做生意,我们放心。”
“十个贩子九个坑”,这是人们对一般“贩子客”(生意人)的评价。但黎人承认为,靠坑、靠骗只能得逞一时,不可能长久;闯市场、销山货,一不能坑买主和卖主,二不能偷漏国家的税收,否则,人民和国家都不允许。因此,小黎自出山闯海之日起,始终坚持不坑顾主、不骗国家的信条。收购本地农民的货物,他从不压级压价,并尽可能地让利。对国家税费,他更是坚持依法纳税、照章交费。1994年他出山闯海的第一年,就上交国家税金10627元,成为永丰县16个纳税万元以上的个体户之一,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
1994年,黎人承共推销木竹、毛边纸、草纸、笋干等山货折合人民币50多万元,硬是叫一车车山货走出了大山,使农民得到了实惠,自己也获得了较可观的收入。                   
编后:在上一期《当代青年》版中,我们介绍了江苏盐城几位高考落榜的农村青年,落榜不失志,努力钻研种植、养殖等各种农业实用技术,经过几年的风吹雨打,终于使河塘变成了“聚宝盆”,荒滩长出了“摇钱树”,庭院盛开了“致富花”;他们自己也成为农民心中的“土专家”、“田秀才”。今天,我们又把江西永丰几位农村青年发挥本地优势,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事迹介绍给读者,希望能给青年朋友、特别是广大的农村青年朋友一点启示:要摆脱贫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必只把目光放在高考或进城打工上,成功的路也许就在你的脚下;只要你像上述青年朋友一样,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刻苦学习,勤奋劳作,大地同样会给你丰厚的报偿!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江苏推出农村青年科技致富十大状元
本报讯旨在深化农村青年科技兴农带头人活动,激励更多农村青年致富成材的“维维杯”农村青年科技致富状元评比活动,近日揭晓。徐州市青年生态技术综合养殖场场长张长迎、盐城郊区义丰镇南任村农民任世杰等10人榜上有名。
这次活动是由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维维集团联合举办的。当选的十大状元主要来自种植业和养殖业,他们都是近几年来主动适应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技术娴熟,经营灵活,具有一定经济规模和较高声誉的优秀农村青年致富典型,是推动全省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带领农村青年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楷模。
另有50人被共青团江苏省委授予“江苏省农村青年致富能手”光荣称号。(农木)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时代报告

  烈士墓前的遐思
娄玉振
4月5日,清明节。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和往常一样,仍是万籁俱寂,只是多了一些神情庄重的学生。
苍松与翠柏之间,辽宁省鞍山市九三学社新星中学的300多名师生乘汽车远道而来,到达陵园时已过中午,他们整队在纪念碑前为十几名学生举行庄严的入团宣誓仪式,凭吊先烈。
辽宁省幼儿艺术师范学校93级的一个班,穿着整齐的校服,在松涛阵阵的伴奏下,唱了一曲《英雄赞》。
实验中学的600多名师生,则步行来到这里,怀念先烈。
沈阳医学院临床医学系的一个班,在这里已连续两年做义务解说员……
从上午9点到下午4点多,来扫墓的人络绎不绝。
我在陵园接待册上,粗略算了一下,今天到这里祭奠烈士英灵的约近3000人。这个数字不大,但说明烈士没有被人忘记。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是民政部、辽宁省人民政府指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保存了包括一级英雄邱少云、黄继光、杨根思等大批志愿军战士的遗骨和遗物,而且运用了先进的集声光电于一体的景馆,活灵活现地把人们带到了45年前的那场卫国护家的战斗中,使参观者无不受到一次震撼心灵的教育。几十年来,这里接待了上千万人次的参观者和凭吊者。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把自己曾经走过的历史视为下一代人的必修课,邱少云、黄继光等烈士作为中华民族的英雄已在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心里扎下了根。重塑一代英烈在今天青年人心中的地位已经刻不容缓了。
省实验中学的团委书记林基哲说得对:“没有历史感的青年是没有希望的青年,忘记了为祖国而献出了生命的先烈是对自己祖国母亲的背叛。今天,许多年轻人价值观的偏离日益使人忧虑和不安……”
我查了一下今年来这儿祭奠烈士的名单,发现绝大部分都是中小学生和部分大学生,而很少有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青年来这里凭吊,感受一下这儿震撼心灵的气氛。
东北大学工业管理系的一位同学说:“每个青年人都该时常到这儿看一看,都应时时扪心自问一声——‘我们是否对得起为了今天和平日子而捐躯的人们’。”是的,面对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我们都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辽宁青年报》供稿)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青春恕语

  成人的感觉真好!
章雯
已记不清自己的18岁生日是怎样度过的了,但肯定没有什么人告诉过我,这以后的日子会有什么不同。没想到10年后,我还会有机会补上这一课。
那天正是五四青年节,北京市18岁中学生成人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1000名满18岁的高中学生面对国旗庄严宣誓——履行公民权利,承担社会义务;以我火红青春,建设锦绣中华……当时的气氛神圣而凝重,在场的如我一样的成年人的心灵也被深深地震撼了。一位叫齐伟的高三学生这样描述他当时的心情:“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那种感觉真好!”
成人是我们人生旅途中十分重要的一步,它标志着作为一个成年公民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正式开端。成人意味着独立,更意味着责任,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民族的责任。当这些年轻的共和国公民在成人仪式上接过领导和来宾赠予的成人纪念卡时,承担起跨世纪历史责任的志向也会在他们心中油然生长。可以说,举行成人仪式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生观教育行之有效的形式,也是青少年进行自我教育、培育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好形式。
正因为如此,自1993年上海成功地举行18岁成人仪式以来,这一活动很快推广到全国,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据了解,共青团中央已将成人仪式教育列入《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实施计划》,并作为重点推进项目在全国范围展开。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青年朋友在成人仪式中尽快成熟起来,就像《18岁畅想曲》所说——
“18岁,让我们上路。为了今天的责任,为了明天的理想,让我们用青春和热血,谱写祖国的壮丽与辉煌!”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夏春亚圆梦
本报记者唐维红
前不久,苏北建湖县传出一条新闻:江苏省规模、注册资金和创利税最大的私营科技企业集团——黄金灯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夏春亚捐资100万元,建立“夏春亚教育奖励基金”,以促进该县教育事业的发展。
今年32岁的夏春亚,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高中毕业那年,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他放弃了高考,进灯饰厂当了一名工人。他当时最大的遗憾就是书没有读够。厂子不景气,使他的才华难以施展,于是,他决定自筹资金办企业。
创业时,夏春亚只有5000元钱、两间民房、4名工人。他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电子技术,刻苦钻研,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研制开发出高效节能萤光灯、高杆灯、小型节能灯等133个系列1038个灯具品种,产品迅速走俏全国,还远销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去年年底,夏春亚作为“中国青年科技创业奖”获得者代表,出席了“全国跨世纪青年人才群英会”,受到了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目前的黄金灯饰有限公司正处在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夏春亚决定进一步加大企业的科技投入;同时,从有限的资金中抽出100万元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希望能有更多的朋友像他一样,受惠于科技知识。也许,夏春亚在用这种方式圆他的读书梦。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今日星座

  一路欢歌一路情
——记北京市101路公共汽车售票员李路
张兴华罗同松
她叫李路,是北京市101路公共汽车4339号车售票员。北京城里的公共电汽车售票员,是可以不离开售票台的。但是,李路经常走出车门扶老携幼。有一次,她在车下组织乘客上车,见一男子背驮行李,怀抱婴儿,困难地挤在人群中。李路忙从那位乘客手中接过孩子,请别的乘客让出坐位,热情地将这对父子安顿好。行车中孩子吵闹,李路从工作包中掏出一只玩具熊逗着孩子。父子下车后,有位乘客问李路:“刚才那抱孩子的是你亲人?”李路点点头说:“对,你们每位乘客都是我的亲人!”
李路对乘客总是笑脸相迎,好言相待。她说:“乘客坐我们的车奔向工作岗位,我们应当热情迎送。”她把情和爱无私地献给了乘客。她家住通县,每天早上4点半钟起床,赶车进城上班,很难照顾老人、丈夫和孩子。去年12月下旬,李路父亲住院动胸腔手术,她未请一天假去照顾。乘客有难处,她却总是忘我相助。
一天,一位从外地来京看望老伴的大妈,在车上向李路问路,焦急之情溢于言表。李路安慰说:“大妈,您别急,到总站我下班,我送您去。”实际上,这位大妈要去的地方与李路回家并不是一个方向,而且位置偏僻,距离很远。李路帮大妈提着行李,一边聊天,一边问路,终于将大妈送到了目的地。
李路对乘客一片赤诚,乘客报以千般热爱,上级也给了李路应得的荣誉。共青团北京市委授予李路所在的4339号车为“共青号”;李路是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北京市公交总公司连续5年的先进生产者、连续2年的工种标兵、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青工。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被团中央命名为“青年文明号”的沈阳北站客运一班一候青年班组,正在热心地为重点旅客服务。志民摄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位于湖北襄樊市的中国新兴集团总公司第3542工厂,在职工中开展岗位成材竞赛活动。图为新当选的“岗位明星”。朱传昶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