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5月22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科技园地)
专栏:

  科教兴则国家兴
北京农业大学教授石元春
《决定》的贯彻落实必将迎来我国科技工作的第三个里程碑,促进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推动国民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是一个新的里程碑。科教兴则国家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颁布了,这是我国和我们科教界的一件大事,我们由衷地拥护,认真地学习和坚决地贯彻。
一些发达国家,无不是在近一二百年间极力推进科技和教育而发展起来的。当今世界,随着苏联的解体,已由军事冷战,转为经济热战。各国都在新的世界格局中调整战略,寻找新的优势,不约而同地把竞争取胜的支点放在了科技和教育上,纷纷采取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出台重大科技计划、兴建高技术发展基地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党中央和国务院高瞻远瞩,抓住机遇,及时地颁布了《决定》,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出到2000年把研究开发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1.5%等一系列重大和鼓舞人心的决定。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取得了像“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洲际运载火箭等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我国粮食年均单产和总产均在世界前列,并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并取得了杂交水稻、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综合治理等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具有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开创了生物科学的新时代。在生物科学的革命和近代各种先进技术的推动下,农业科技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但是,我们还要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科技的总体水平和在生产发展中的贡献上我国还有很大差距。希望进一步加强科教,特别是农业科教的体制改革,加强人才培养和经费投入。相信在《决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的鼓舞下,我国的科技将有一个大的发展和新的解放。


第11版(科技园地)
专栏:

  责无旁贷的使命
联想集团公司高级工程师柳传志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将为我们这批知识分子施展才能、报效人民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致力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把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是我们责无旁贷的神圣使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对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是一个极大的促进。联想集团公司上下深受鼓舞。
联想集团公司创办于1984年,10年来,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联想已经发展为我国计算机行业最大集团之一。目前,联想集团公司已有净资产6.5亿元,职工2000余人。1994年,集团公司销售收入54亿元,在全国计算机制造业中名列前茅,出口创汇2.5亿美元,在全国机电产品出口企业中位居榜首。
《决定》的出台,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成果转化,也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10年前,当我们开始创办这个公司的时候,痛感在旧的科研体制下,应用型研究机构脱离市场闭门研究,大量科研成果只停留在样品、样机阶段,不能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弊端。作为应用型的研究机构,我们理应用自己的技术为国家赚钱,当时我们只有11个人和计算所提供的20万元开办费。经过不断的探索,我们确定了以市场为导向,以拳头产品开路,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的方向。针对当时国内在计算机应用过程中急需解决的汉字输入问题,我们聘请了计算所著名的汉字信息处理技术专家倪光南加盟公司,进行联想式汉卡的研制开发。
我们努力打破研究所长期形成的科研人员“宁愿各自拣芝麻,不愿合力抱西瓜”的做法,使开发设计、进料、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紧密衔接,从而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就向市场推出公司的第一个拳头产品——联想汉字系统,使计算所多年积累的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第一次转化为产品。


第11版(科技园地)
专栏:

  繁荣富强之路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国桢
科教兴国不仅仅是科教部门的大事,更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任务。它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它将使经济体制改革与科技体制改革密切结合,以取得协调稳定健康的发展。
在新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进一步阐明了科技、教育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刻地体现了小平同志上述马克思主义观点及其战略思想。这是振兴中华的呼唤,也是适应世界范围内日益激烈竞争环境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科教兴国,对于科技工作者来说,就是要在推动科学技术的新解放和大发展中努力开创科技工作的新局面。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更加光荣的使命。物理所是国家科委基础性研究所改革的试点单位之一。我们从科研、开发到包括各项支撑体系在内的机制进行了综合配套改革,坚持一手抓基础研究,一手抓应用开发的办所方针。就基础研究而言,我们始终是提出这样的要求:组织精干的力量到国际上去竞争。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统计,我们所在国际上发表的论文数和被引用的论文数,已连续4年均居国内科研机构的首位。同时我们采取积极措施做好研究生教育工作。在1992—1993年国家对全国博士、硕士授予点的评估中,物理所的培育质量为全国物理学科总分第一。在科技开发方面,我们已获得国家科委审定的国家级重点新产品4项。物理所参与投资的中国科学院三环新材料公司,已成为我国钕铁硼永磁材料唯一拥有专利销售权的公司,实现了钕铁硼料的产业化。
当前,要抓好舆论宣传,使全国人民,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增强科教兴国的意识,并成为实现我国繁荣、富强的实际行动。


第11版(科技园地)
专栏:

  远见卓识的治国方略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研究员何祚庥
艰巨而又现实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急需组织科技力量,实行攻关。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引下,中国科技界无疑将尽到他们所应尽的责任!
最近,党中央和国务院做出重大决定——科教兴国。这是我国在治国方略上的重大决策。
从国际形势来说,世界已由“冷战”时代进入所谓“冷和平”时期。国际间的争夺,已由军事优势的争夺,转而为经济、政治尤其科技优势的争夺,而科技争夺的实质,是人才的争夺。有了人,有了科技,就能弄到装备,弄到资金,并将它们运转起来。——这依然是世界上第一流水准的生产力。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它所拥有的生产力的水平。在生产力发展的许多要素之中,最重要的最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人,是科学技术,是以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劳动者。
世界即将进入21世纪,而“下一个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这是小平同志对时代特点所做的深刻概括。分析21世纪的国际形势,必须正确把握这一世纪的特征。
我国的国情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这是我们在小学里学到的常识。但是,“物博”而“人多”的后果,便是“人均占有资源相对不足”;“地大”而“众多”的结果,便导致了“人均有效生存空间相对狭小”。所以,“节制人口”,“提高全民素质”,“开发人力资源”(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资源)等一系列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中国丰富的人力资源,如果能充分发掘出来,那就是“东方睡狮,一旦觉醒,将是震惊世界的力量”。东方睡狮如何觉醒?要靠科技,要靠教育!这就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科教兴国”的根据。
当前,举国上下都十分关注所谓“东西南北”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的17年,我国东部南部有飞速的发展。我国西部北部也有迅速的发展,但较之东部南部,就相对滞后。“东南西北”间的差距,如何逐步缩小?“东西南北”所拥有的人和物,如何进一步联结?这不仅有社会政策问题,有体制资金等问题,还要看到其中有教育问题,有科学技术问题,尤其是要看到其中有决定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


第11版(科技园地)
专栏:

  科教兴国再攀高峰
北京大学教授王选
科技界盼望今年的科技大会成为再攀高峰的巨大力量。我很赞成科教兴国的战略,这意味着把科学技术和教育的作用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我也希望这次科技大会能大大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中央即将召开全国科技大会,科技界对此很关注。
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是一个里程碑,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从而迎来了我国科技发展的春天。当时北大负责的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制开始不久,大会的春风促进了我们的工作。激光照排系统是一项创新的、难度大的项目,有大量具体、繁琐的工程技术工作。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给我们很大鼓舞。《决定》明确提出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在《决定》的直接影响下,科研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了主战场,一批高新技术试验开发区迅速出现,北大方正也应运而生,使我国印刷技术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可以说,没有十年前的《决定》,就没有今天科技界的兴旺局面。
当今我国利税大户中,很多是烟和酒的企业,而讲起美国的大企业,人们马上会想到IBM、AT&T、波音等高科技企业。我国研究开发费用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很低,有限的经费又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国内缺乏统一规划协调,产业政策不配套,加上对市场扶持不够,使科研成果不易转化成商品,更不易占领市场。
我不赞成单纯的保护,因为不恰当的保护会导致高枕无忧和缺乏危机感。北大方正十多年来始终存在危机感。这种危机感对科技与企业的发展十分有利。尽管我们市场占有率始终领先,但我们一直是“战战兢兢,丝毫不敢懈怠”,因为只要松一口气,很快就会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国家加强对民族高科技产业的扶持是绝对必要的。这将大大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壮大。
我认为,今后十年内衡量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涌现一批具有下述特征的高技术企业:①具有自主创新的技术;②年营业额在100亿元以上;③产品出口海外;④研究与发展投入占营业额3%以上;⑤既考虑近期的市场需要,也考虑三五年后的技术发展。希望国家在政策上大力扶持大型高技术企业,鼓励企业的科研开发投入,因为他们才是我国技术创新的主力。


第11版(科技园地)
专栏:

  努力争夺科技制高点
中国科学院遥感研究所研究员郭华东
把科教兴国列为国家重大战略,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科技教育的重视,是有远见卓识的创造性构思。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国际地位的关键因素;教育是本,教人育才,二者相辅相成,协调发展,是促进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所在。
我国科技教育工作者和广大人民热切盼望的全国科技大会即将胜利召开。这是我国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这次大会特别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这使我们倍受激励,倍感鼓舞。
提出科教兴国,意义十分重大。纵观国际社会,越来越充满着经济竞争,而经济竞争的核心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能置身于科技发展的潮流之外,也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不谋求通过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高科技产生高效益的实例是层出不穷的。在遥感科技领域,20多年来在国内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联合国空间机构的有关统计表明,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资源调查,其经济成本仅为常规手段的10%。教育与科技是密不可分的。
应该说,与国际社会相比,我国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还比较低,全国还有约1/7的人口为文盲或半文盲,成为阻碍我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必须大力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才能保证科技的健康发展与向经济的高效转化,这越来越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为中国科技发展规划了一张宏伟的蓝图,也是对全国人民发出的解放和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动员令。我们科技工作者肩负着“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争夺科技制高点”的重任。我们有责任积极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走在前列,为我国的科学技术与国际接轨,为科学技术服务于经济建设,为培养造就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高质量的科技人才,为祖国经济的持续腾飞和繁荣而努力攀登,不懈进取。


第11版(科技园地)
专栏:

  发展科教加强投入
清华大学教授吴澄
科技、教育的发展,有其本身的规律性,不能超越而求速成。当代社会,科技、教育已经远远不是个体的活动,而成为群体的、社会的活动。因此一个好的环境必定可以加速科教的发展。造成这样的环境,一靠管理,即政策,二靠投入,即一定的经费的支持。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这是认识上的重大突破,进一步落实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这对我国科技、教育的发展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科技、教育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性是更本质的。本质的东西往往不一定立竿见影,因而容易在实践中被忽视,科技、教育的发展就比较困难。科教和经济,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两个重要方面。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别是在发达阶段,其相辅相成越明显,即科教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更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科技有更多投入,而后者的进展带给经济发展更巨大的推动力。对于发展中国家,当然不可能发展了科教再去发展经济。也不能等经济发展了再去顾及科教的发展。把工作重心、根本目标放在经济建设上,而将发展科教放在一个重要的战略高度上,相辅相成地发展,这一决策是十分正确的。
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之一,即国营大、中型企业如何增强企业活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壮大过程中求生存、争发展。在这个问题上,科技、教育(包括职工队伍的培训)同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决定》把推动科教进步的管理、措施和政策,进一步具体化了,把支持科教发展的经费投入也具体化了。在这样的条件下,相信我国科技、教育将会有一个大的发展。


第11版(科技园地)
专栏:

  要引进更要创新
清华大学教授张光斗
就我国整体而言,高技术及其产业必须是配套的,自主的,不能靠引进关键软件和零配件加以组装,配上软件,作为高技术产业。这样就很难参与竞争,而且要受制于人。
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十分重视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十几年来取得很大成绩。
这次《决定》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道出了科教工作者的心声。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这些都是十分正确的。然而,目前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就拿引进技术来说,引进是十分必要的,但必须进行消化、吸收创新,成为自己的生产力,还必须进行中间试验,把科技成果转化成为生产力。
大力提高乡镇企业技术水平,也是很重要的。目前很多乡镇企业引进技术、设备和生产线,而科技力量薄弱,资金缺乏,在消化、吸收、创新上有困难,做中间试验也有困难,所以需要组织力量和资金加以帮助。对引进的消化、吸收和创新,与做中间试验把科技成果转化成为生产力,应主要由大中型企业来做,因为企业有工程师、技术工人、资金、有机械设备和器材,技术创新后,生产产品,经营销售,获得利润。而科研机构参加对引进的消化、吸收、创新和中间试验,在工程技术力量、资金、设备和材料都没有足够的条件来主办。
要支持大中型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密切结合,科研机构和高校主要是做高技术的研究开发,高技术产业主要由企业来做,并进行中间试验和对引进的消化、吸收、创新。要增加科技投入,特别是对引进的消化、吸收、创新和对中间试验的投入,后者费用是很高的,需要落实,这一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


第11版(科技园地)
专栏:

  旗帜鲜明的战略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书荣
科教兴国的中心问题是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科教兴国的基础是加强基础研究。
科教兴国的关键是教育。
这次中央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旗帜鲜明,对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它集中体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
国家之间的竞争,是经济实力的竞争,说到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或者说是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规模和效益的竞争。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应该有更多的科技人员为国民经济主战场服务。
几次工业革命和当今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都植根于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事实说明,只有根深,才能叶茂,才能实丰。目前,科研最大的困难是经费短缺,希望到本世纪末能增至1.5%。
人才是立国之本。科学技术要有重大突破,要把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就要有足够数量的高级科技人才。但是,我国科学家和工程师占总人口的比例,不及日本的1/10。我国目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大力发展教育,就要多渠道增加投入。要培养大批青年人才,使他们掌握最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教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服务,也要与愚昧和迷信作斗争。
我希望国家有关部门或个人企业能设立基金会支持科教,也希望高级科技人员能为科学普及做些实际工作。这对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水平至关重要。


第11版(科技园地)
专栏:

  农业问题至关重要
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朱德蔚
国情决定了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首要问题,也决定了今后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不可能靠增加播种面积来实现,而是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决定》强调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是全党认识上、思想上的重大突破,这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几年来,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生产的紧密结合,农业科技成果在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同时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差10—20年,如果没有必要的成果储备,下世纪农业发展的形势将更加严峻。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工业化速度的加快,全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均耕地面积已由解放初的1.6亩下降到1.2亩;全国12亿的人口数量仍以每年1400万的速度增长着;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80%以上;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
科技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无论从近期还是长远的观点看,重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增加对科技的投入,都是十分重要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