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5月22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观察

  专业农协:现状和问题
—一百四十五个县农民专业协会的调查和分析
农业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
现状
为了掌握专业农协的发展状况,更好地指导和扶持专业农协发展,我们组织了145个县的典型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1993年末,145个县共有各种专业农协3007个,平均每个县有20.7个;专业农协兴办各种服务实体401个,平均每个县有2.8个。协会拥有固定资产25590万元,平均每个协会8.5万元。协会销售总额84365万元,平均每个协会28万元。在各种农民专业协会中,种植业协会占63.1%,养殖业协会占19.4%,加工业协会占2.4%,运输业协会占3.7%,食用菌协会占2.4%,其他协会占9%。这些农民专业协会59.7%是由村社内专业农户组成的,24.4%是乡内跨村的组织,13.8%是县内跨乡的组织,1.7%是省内跨县的组织,0.4%是跨省的组织。
从协会的活动内容看,含有技术服务项目的农协占79.6%,含有购买服务项目的占15.1%,含有销售服务项目的占23%,含有资金服务项目的占7.9%,含有加工储藏服务项目的占5.4%,含有信息服务项目的占38.3%,从事其他服务项目的占14.3%。
特点
近几年来,农民专业协会的发展呈现出6个特点:(一)专业农协是一种金字塔形的服务组织系统。在产业上,种植业和养殖业占82.5%;在区域上,乡、村两级内的组织占了84%。(二)专业农协最主要的功能是推广新技术和购销服务。在服务项目上,79.6%的专业农协从事技术推广服务,76.4%的专业农协从事购销及信息服务。(三)专业农协对地方经济具有带动作用。每个专业农协都有一个拳头产品,而且多数是当地的名优特产。因此,地方政府越来越注意通过农民专业协会带领农户开发当地的名特优产品。(四)农民专业协会在养殖业中发展迅速。1993年,养殖业农民专业协会比1992年增加15.3%,这反映出越是国家放开价格的产品,专业农协能发挥作用,越是市场短缺产品,专业农协发展越快的趋势。(五)跨社区的农民专业协会的联合会发展迅速,1993年比1992年增加17.3%,其中东部地区增长23.2%。这说明农民专业协会正在朝社会化、大规模的方向发展。(六)地区发展不平衡。中部地区去年农民专业协会增长12.4%,东部地区增长4.7%,西部地区下降9.3%。
作用
目前,农民专业协会在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⒈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促进“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专业农协通过试验、示范,传播专门技能,提高了农民的自身素质,使农业技术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⒉有利于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专业农协促进和推动了农民的互助合作与联合,提高了农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组织化程度,已经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支新生力量。⒊有利于引导分散经营的小农户进入大市场。专业农协依据国家的有关产业政策,根据市场信息有效地组织农户进行生产和销售,避免因市场波动给农民造成的损失。⒋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专业农协通过创办实体和为农户提供服务等途径,帮助更多的农民从事专业生产,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问题
我国的农民专业协会虽然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但是从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上看,还处于初始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⒈专业农协的法律地位还不够明确。在法人登记、贷款、税收等方面常常出现麻烦,急需政府部门加强指导和扶持。⒉协会内部的组织机构还不健全。多数专业农协是忙于应急开展服务,内部的监督机构、代表会、理事会机构尚不规范、不健全。⒊管理人员的素质还有待提高。一些地方是凭一两个能人的经验在工作,还没有形成民主管理制度。⒋在一些地方专业农协和政府的事业单位和社区经济组织的关系还没有理顺。尤其是规模大、经营状况良好的专业农协,受到行政干预较多,甚至于被收编为乡村办企业。
建议
⒈尽快出台示范章程。⒉召开专业农协试点经验交流会,总结、交流近年来创办专业农协的成功经验,同时表彰100个办得成功的,特别是在为农民提供生产经营服务方面成效显著的不同模式的专业协会。⒊加强人员培训工作。吸收国内外的经验,分别对指导和扶持专业农协的国家干部和专业农协的管理人员开展培训。⒋积极开展国内外专业农协的交流活动,推动专业农协的国际合作。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改革发展动态

  泰和:18个生猪运销集团
本报讯一种集收购、运输、销售于一体的松散型生猪运销集团,近年在江西省泰和县农村兴起,18个运销集团拥有大小车辆96部,从业人员280人,收购网点延伸到泰和县及部分周边县市,联系农户9.8万户。1994年,该县仅运销广东、福建等地的生猪就达36万头。
生猪运销集团服务农户的主要做法是:
预约定购,保价包销。每个生猪运销集团都聘请了10多名生猪收购信息员(经纪人),根据销售情况集团定期向信息员下达收购计划,确定收购保护价。信息员按计划组织猪源,与养猪户预约定购,付给定金,收购时以不低于保护价成交。信息员和养猪大户年初就签订产销合同。
重点扶持,建立基地。运销集团从资金、物资等方面扶持生猪养殖大户,建立生产基地。目前,全县建立万头猪专业村10个,千头猪专业组118个,百头猪以上的专业户240户。上田镇东门村刘招财运销集团近几年垫付12万元资金,扶持了28个养猪专业户,这些专业户年出栏生猪都在100头以上。周国生运销集团还建立了良种繁育基地,将良种仔猪赊销给养猪户。
提供信息,改良品种。运销集团往返于产销两地,及时将销区市场信息、猪质要求反馈给有关部门,提供给农户。畜牧兽医部门在全县推行先进生猪饲养法,开展生猪改良技术承包,生猪出栏周期由240天缩短为145天。(黄从周匡翠圣)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改革发展动态

  沭阳:70个技术研究会
本报讯近年来,江苏省沭阳县农村涌现出70个专业技术研究会。这些研究会又培养出7500个科技示范的专业大户,促进了全县科技兴农向纵深发展。
沭阳县是农业大县。这几年,农业的规模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许多专业村、专业组。水稻、养猪、大棚蔬菜、蚕桑、果树等已成为一些乡镇的特色经济,水稻、西红柿、大棚蔬菜等专业技术研究会应运而生。这些专业技术研究会,积极向农民传播新技术,推动农村规模经济的发展。高墟乡果树研究会注意培养典型,用榜样的力量带动面上的果树管理。去年,全乡果品产量达500万公斤,产值1500万元,仅此一项,全乡人均增收368.4元。
专业技术研究会还利用各乡(镇)的成人教育中心、农民夜校两个阵地,举办技术培训班,聘请省市技术专家为农民授课,现场解决生产中的难题。去年,全县共举办培训班600多期,聘请了技术专家150多人,培训20多万人次,解决生产中的难题400多个。
专业技术研究会还给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他们每年都要派人到一些大中城市调查市场行情,及时向当地农民通报情况,并从科研部门引进一批良种,解决了农民购良种的难题。同时专门调来农药,派出有一定技术经验的同志,深入田头帮助农民合理用药。
(叶书凡)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改革发展动态

  阳信:千余新型“农协”
本报讯近来,山东省阳信县农村涌现出1000多个新型民间“经济协会”,6万多农民在协会的串连下开展生产经营,人均收入大幅度提高。
“协会”使多种经营形成规模优势。原料统一购进较廉价,集中贩运节省了费用,统一销售形成了卖方市场。翟王乡李纯白村85%的农户从事蜡烛生产,年耗原料200吨,产品远销山东、河北及东北三省等地。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他们自发结成“协会”,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人均收入840元。银高乡蔡家村的竹苗加工“协会”从广西、云南运进竹苗,分给农户加工,成品分批运出,村里80%的农户成为万元户。翟王乡十几个村庄的山楂加工也是在“协会”的组织下开展生产的。
“协会”内家庭拥有的农业机械互通有无,农田形成规模经营。一个家庭难以同时拥有拖拉机、收割机、排灌机、播种机及犁等大型设备,成立“协会”以后,农户间实现了耕地、播种、灌溉、收割的机械联合作业,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统一选种、施肥和管理,也促进了科技的推广。(郭涛王金学)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民与法

  掠夺性经营受罚
本报讯河南省泌阳县六位农民承包水库养鱼,因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对水库不加维修,造成水库大坝严重损坏。当地法院裁决:解除合同,赔偿村委会经济损失3629元。此案给那些进行掠夺性经营,急功近利的人敲响了警钟。
泌阳县高邑乡下陈洼村6位农民承包的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养鱼为辅的水库。承包期间,6位农民只顾养鱼,对水库不加维修,造成水库大坝护坡、背水坡排水工程严重损坏,输水道堵塞,水库运行失控,影响了农田灌溉。经泌阳县水利局鉴定,恢复上述工程共需经费7259元。
为维护全村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水库安全运行,下陈洼村委会依法向泌阳县人民法院起诉,状告6位承包人违约。泌阳县人民法院经审理后依法做出了判决。(程新青)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莫忘扫“农盲”
郑艺
报载:上海市郊某村18岁至45岁的中青年农民中,不懂农业的占总数的37%。据调查,这种现象在其他地方也普遍存在,一些青年农民,知道许多歌星、影星的爱好,精通扑克、麻将的多种玩法,但对农活却生疏得很,有的连24个节气都不知道;还有些就连日常最简单的施肥、锄地、病虫害防治等农活,做起来也很为难。
近几年,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和扫盲活动的开展,农村中文盲少了,可“农盲”却多了起来。
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是“农盲”产生的原因之一。正像一农村青年说的:我在家干农活一年所挣的钱,不如在广州一个月挣的多。因此留在广阔天地的务农大军往往是“386199”部队,也就是、妇女、儿童、老人。那些身强力壮的农民都涌向沿海地区,去当“打工仔”、“打工妹”了。
“农盲”的产生与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也有着直接的关系。不管是广播、电视,还是报纸、杂志,传播农业知识的很少。许多学校仍以“应试”教育为主,根本没有劳动知识方面的课程。家长也不愿自己的独生子女做力所能及的农活,而一味地让他们去奔升高中、上大学这条路。
扫文盲时必须扫“农盲”。首先是各地应该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有利于稳定农业的政策;二是要下大决心,动员全社会像扫文盲那样在农村扫除“农盲”,普及农业科学知识;三是在目前客观条件下,应把机械化操作与传统农业耕作,把扫文盲与扫,“农盲”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还要制定一定的约束制度,使“农盲”早日脱“盲”。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民与市场

  去冬今春,安徽省当涂县的大部分蟹农一直笼罩在亏本的阴影里,本报就此发表《蟹农何以泪涟涟》的文章后,更勾起了他们苦涩的回忆。笔者就此跟踪采访,无论是少数成功者,还是多数失败者,都谈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
闯市场,要有超前意识
吴黎明
被称为当涂养蟹第一人的周以金以他的成功谈了失败者的教训。1985年,当时全县人工养殖螃蟹尚未开始,他却率先利用2.2亩低洼地放水养起了螃蟹。他是一个信息迷,看书刊,听广播,特别注意农民致富信息,一条关于螃蟹养殖的信息点拨了他。他知道本地产的螃蟹学名“中华绒螯蟹”,人称“蟹中之王”,历史上曾被选为贡品。他再往深里想了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此种美味佳肴必受人们欢迎。果不出所料,秋后一算帐,当年收入就超千元。当时的卖价每500克才30多元,可是当时成本低,尤其是蟹苗,几乎不值钱,不像去年每只指甲大的蟹苗要五六元。
此后,不知是美味的螃蟹引导了市场,还是人们早就对此垂涎欲滴,螃蟹价格逐年看涨。他自然没有放弃这一机遇,放养面积扩大到17.2亩,年收入五六万元。
周以金的养蟹收益刺激了周围农民,并迅速蔓延到四乡八镇。1993年,该县统计的一项数据就可见养蟹热的程度,全县当年回捕成蟹800吨,毛收入高达1亿多元。到了次年春天,养蟹更是热得不得了,全县14万亩天然水面被争包一空,每亩发包费高达3000元。天然水面没有了,一些农民便开挖粮田,一口气就挖了4万亩。与此同时,养蟹热在全省乃至全国的部分地区都热了起来。
周以金不失为精明人,看到大伙儿都往一条道上挤,他又盘算开了,“吃蟹族”毕竟有限,如此滥养必招后患。他又拨弄起“小九九”。别人争购蟹苗,专拣大的买,还“吃包子不问价”,每500克100只左右的蟹苗涨至1000多元。他反其道而行之,专买每500克1000只的幼蟹放养,价格要便宜2/3。到秋捕时,蟹的个头不比别人小,个数又多,产量是人家的三四倍。面对较低的螃蟹销售价,别人要亏本,他却能盈利。看到市场上的蟹价较低,他以每500克30元—50元的价格收购了一批成蟹,暂养一段时间后出手。由于避开了销售高峰期,又赚上了一笔。他深有体会地说,面对变化的市场,要善于预测、分析、应变,这样才可能赚钱。
护河镇夏桥村农民鲁招生是被蟹“咬”过的人,谈起养蟹,只恨当时没吃“后悔药”。看到别人养蟹赚了大钱,去年他也挡不住诱惑,挖掉3亩田养蟹,结果亏了3000多元。今春,他已将3亩蟹田填上,准备种一季西瓜,然后再种一季稻子。他深有感触地说,吃一堑,长一智,以后再也不干随大溜的事了。笔者问:“以后会不会干别的了?”他坚定地回答:“要干,得超前。”笔者在该县的黄池、石桥、大陇、塘南等乡镇采访了10多位被蟹“咬”过的蟹农,他们的看法和鲁招生的差不多。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新事

  庄稼汉有了养老金
本报讯去冬以来,拥有近500万农村人口的湖南省零陵地区在75%的行政村推行社会养老保险。到目前,已有80万农民入保,交保费6200余万元。永州市朝阳乡桃江村一位农民高兴地对前来参观考察的民政部副部长李宝库和湖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会议的代表说:“往后我们庄稼汉也月月有养老金了!”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零陵地委、行署深深感到,未来的农村养老问题,不但政府包不起,现有的“五保”办法也管不了。但从东安县凡龙圩乡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看到,这里虽然人均纯收入只有618元,农民入保率却高达95%,投保总额26.72万元,人均25元,户均104元。它充分说明,农民很乐意接受这种“老有所养”的办法。如果在全区推行,不仅可以帮助农民解决养老问题上的后顾之忧,而且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计划生育和社会稳定。于是,地委、行署抽调1万多名干部,下到全区11个县市375个乡镇开展一个半月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宣传教育活动。同时,全区各级建立专门的班子,协调关系,管好保费;采取个人交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的办法筹措投保资金;实行个人帐户储备积累,单独核算,养老保险手册作为存折发到个人,届时由投保人持证按月领取养老金;及时将保金投入增值轨道,以保证投保兑现的经费来源,取信于民。(郑赞朴)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荔浦兴起“绿证”热
本报讯广西荔浦县注重科技兴农,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全县继首届“绿色证书工程”班244人结业获证后,去年又培训了“绿证”学员925人。目前,全县13个乡镇都开办了“绿证”培训班,参加培训学员1000多人,全县农村已掀起了“绿证”培训热潮。
荔浦县是全国首批50个“绿色证书工程”试点县之一。自1990年开办“绿证”培训班以来,共培训了1100多个农民技术骨干,这批农民技术骨干利用自己学到的农业科技知识,在农村中起到了较好的科技示范作用。县里还及时制订了“绿证”培训规划。规划从1994年起,每年完成结业人数900人以上,到1998年培训“绿证”学员达5000人。该县还根据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设置了农学、畜牧、果树等14个岗位培训项目,现全县已拥有“绿证”专兼职教师35名。(陆大荣)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原阳确保粮棉生产
本报讯河南省原阳县为确保粮棉生产,掀起支农热潮。80多万公斤良种、5000多吨化肥、700多台农机具等一批支农物资陆续送到农民手中。全县金融部门共发放农业贷款1.33亿元,比去年末增长29%。30万亩水稻和15万亩棉花长势良好。原阳是位于黄河滩区的一个农业大县,该县先后发动数十万民工,去冬今春清挖引黄灌渠4646条,新打机井242眼,新修硬化渠道56条。
(和瑞林赵宇辉庄园平)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石桥发展特色农业
本报讯境内有山有岭有平原的江苏省赣榆县石桥镇按照“东菜西养、北果南粮”的总体发展格局,着力在一村一品、规模经营、区域特色农业上做文章。镇里建起了万亩吨粮田、蔬菜生产、万亩果林经济长廊和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五个农业综合开发基地。石桥镇投入500多万元,投工百万个,建设吨粮田1.2万亩,同时改造中低产田8500亩,治理小流域1.3万亩,修建大中小涵闸桥121座。去年全镇粮食总产2400多万吨,蔬菜面积发展到4000亩,其中塑料大棚800亩,专业村的蔬菜已叫响苏鲁边界。万亩果林经济长廊年产果品600万公斤,年销售收入近500万元。目前,全镇已发展各类养殖大户200多家,年销售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50多户,猪、牛、羊年饲养量超4万头(只),仅养殖业一项收入2400万元。
(王中华)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五台建马铃薯基地
本报讯山西省五台县投资160万元建成了脱毒马铃薯四级种薯繁育体系,成为国内最大的马铃薯脱毒优种基地。
为防止品种混杂退化,县农业部门改进管理,对基地选择、防杂保纯、栽培技术、病害检疫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至1994年,这些基地已繁育出适宜不同地区种植的10余个马铃薯脱毒优种,除本省推广应用外,还远销河北、河南、新加坡、香港等地,供种量近万吨,增加效益3200万元。(王宝亮高培植)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湖南省桃江县生资公司千方百计调入了4000多吨尿素、15000吨碳铵,并在全县增设了23处平价化肥供应点,方便群众购买化肥。图为桃谷山乡村民喜购平价肥的情景。胡立强摄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浙江省温岭市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建立农机化服务网络,推进了全市粮田适度规模经营的健康发展。图为光明农机化服务公司职工用插秧机为农户插秧。金宗炳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