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5月20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副刊)
专栏:影视窗

  悲壮的艺术辉煌的生命
——看故事影片《步入辉煌》
孙豹隐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的银幕上,一首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流贯奔突在观众心田。影片《步入辉煌》以它喷薄而出的悲壮美,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1940年,我东北抗日民族斗争进入极其艰难的历史阶段。杨靖宇将军以他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率领抗联将士将日寇10万大军拖困在白山黑水之间。敌寇不顾一切要消灭杨靖宇和他的部队。为了摆脱日军的围追堵截,杨靖宇亲率少许部队,牵制敌重兵辗转周旋于林海雪原之间。整整8天8夜,在难以想象的困境里,将军大旗不倒,威震敌胆。最后将军虽然倒下了,可他用鲜血和生命唱响了中华民族不可征服的凌云壮歌,英雄的精神放射出悲壮的辉煌之光。
杨靖宇临牺牲前的一场戏,是这种悲壮美的集中体现。只剩下独身一人的杨靖宇,支撑着极度饥饿和疲乏的身躯傲然屹立,面对成百上千荷枪实弹的日军。日酋三木向他劝降:“我敬佩你的胆量和人格……现在让彼此的怨仇化解,以军人的赤诚肝胆相照吧!”然而得到的庄严回答是:“我虽然仅是华夏一匹夫,然堂堂七尺须眉,抗日救国信仰坚如磐石……区区日本四岛,断无亡我中华之理!”技穷的三木下令进攻,密集的弹雨挟裹着罪恶,疯狂地朝将军压来。杨靖宇跃出横木掩体,接连中弹十数处,仍在挥枪还击。这是何等悲壮的情境啊!三木这个侵华战争的忠实屠手也被折服了。他摘下军帽,诚惶诚恐地向将军鞠躬致敬。在这里,中华民族人格精神的巨大冲击力,摧毁了日本法西斯骄横不可一世的自负。作为英雄人物,杨靖宇以身殉国传递出来的悲壮,不是那种刺激人们感官的惨剧,而是活脱着一种激动心灵的悲壮美色彩。整部影片迸射出的不是悲惨而是悲壮,不是哀伤而是雄伟。从而构成了全片崇高和阳刚的主调。要说《步入辉煌》的成功,恐怕首先应当赞扬编导演合力处理悲壮艺术的成功。
如果说杨靖宇之死是《步入辉煌》着力营造的悲壮主线的话,那么,王德山等重伤员以自己的血肉之躯英勇阻敌,常怀忠打死凤兰子,朱二十八举枪自尽等情节,则丰富了这根主线,加重了影片悲壮的氛围。主力部队要从金川沟突围了,王德山等重伤号知道在这样险恶的时刻,拖累意味着什么。他们毅然决定留在山上,吸引日军,掩护大家突围。杨靖宇一个凝重的军礼,王德山目送部队深情的眼光,伤员们拉响手榴弹与鬼子同归于尽的画面,惊天地,泣鬼神,倾泻出多少悲壮的内容,它们构成了影片第一个悲壮高潮。凤兰子,一位富有爱国心的山村姑娘,杨靖宇贴身警卫常怀忠的心上人,面对追踪而至的敌人,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催促常怀忠用枪打死自己。常怀忠紧紧拥抱着凤兰子,情感与理智的波涛在他胸间冲撞。他扣动了扳机,然后像一头雄狮冲向敌人。爱在涅槃中永生,恨在枪声中燃爆,生离死别,震颤心灵,推出了又一个悲壮高潮。朱二十八这个还流露着稚气的大孩子,在战火的洗礼中长大。在粮尽病重,不但不能再保卫杨靖宇,甚至还要拖累杨靖宇的时候,他决然饮弹自戕,悲壮捐躯,含笑逝去。顿时,天边燃起一轮落日,茅草随风摇曳,犹如无言的挽歌回荡在天地之间。悲壮之情直冲霄汉。
《步入辉煌》不仅成功地塑造出中华民族的精魂——杨靖宇将军的艺术形象,同时也成功地塑造了一组可歌可泣抗联战士的英雄群像。不仅淋漓尽致地高扬了杨靖宇将军的悲壮精神,而且浓墨重彩地描摹出抗联战士英雄群体的悲壮画卷。正是两者的融合,才更丰厚浑实地建构起了影片悲壮的丰碑,焕发出来巨大的民族凝聚力量。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我们观看《步入辉煌》,不难体味到一种由悲壮而崇高的激情。


第7版(副刊)
专栏:艺人谈艺

  《青年聂荣臻》拍摄随记
姚旗
七集电视连续剧《青年聂荣臻》已经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了。此时此刻,我仍然想念剧组里的每一位朋友,想念那一张张陌生而后熟悉的脸。
《青年聂荣臻》主要描写了聂荣臻元帅年轻时代赴法国、比利时勤工俭学最终实现了世界观的转变,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动人故事。他刻苦地学习先进科学技术,想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去改变旧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然而,经过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年轻的聂荣臻却不得不放弃了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的想法,毅然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青》剧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一次拍摄反映二十年代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生活的电视连续剧,是我国首次在国内拍摄国外的戏,也是我国首次用了十七个国家以上的外国群众演员拍摄的电视剧。为此,在《青年聂荣臻》播出之际,我真诚地感谢参加本剧工作和演出的中外演职员。我感谢他们,在炎炎夏日里,能容忍住在七元钱一张床的大车店里,能容忍没有洗澡水的日日夜夜。
一阵阵雄壮、高昂的《国际歌》声在耳边响起,我和导演舒崇福坐在监视器前,看看画面,再看看现场的外国朋友。他们中年龄最大的七十岁,最小的只有十七岁。这一百多位来自十几个不同国家的外国留学生,风尘仆仆地从济南,从北京,从天津聚在摄像机前,仿佛像时间隧道,一下子便成了二十年代的法国工人。他们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唱着《国际歌》,唱得那么认真,那么出情,使我不得不对他们认认真真的敬业精神产生由衷的敬佩。
七十岁的毕安娜女士,一位对中国怀着深厚情感的法国老人,来到中国山东师范大学学习书法,尔后又来到《青年聂荣臻》剧组,扮演一位巴黎公社的老战士艾丝戴。进组前毕安娜女士听说是拍中华人民共和国聂荣臻元帅年轻时代在法国勤工俭学的电视剧,她激动不已,满口答应,并表示尽全力演好艾丝戴这个角色。她说,“我为能参加拍摄反映中国伟人的电视剧而自豪。”
在拍摄艾丝戴家里的戏时,为抢时间,全组朋友倾力支撑着自己疲惫的身体,连续三天夜以继日拍戏,高龄的毕安娜女士和大家一起坚持了下来,使大家十分感动。如今,毕安娜女士早已回到她的祖国法兰西,可在她的心里,还常常泛起情感的浪花,一次又一次打电话给中国的翻译,要《青年聂荣臻》剧的录像带。我相信,毕安娜女士定会如愿。
(本文作者是该剧总制片人)
(附图片)
聂荣臻(中、张小童饰)目送被送回国的同学们。


第7版(副刊)
专栏:新作点评

  警世甲午醒世亦甲午
——电视纪实片《警世甲午》观后
张海鹏
由中央电视台、威海电视台录制,李虹、李鹏俊编导的电视历史纪实片《警世甲午》已经在中央电视台地方台30分钟栏目内播放。我看过以后很有感触。
刚刚过去的4月17日,是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100周年的日子。这个日子,使我们特别回忆起百年前国家所遭受的耻辱,特别深切地感受到面对强邻日本的侵略,清廷颟顸腐败和落后就要挨打的痛楚。
电视历史纪实片《警世甲午》正是着眼于百年前近代中国的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了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为了对国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录制的。该片除了发挥电视片的长处外,还具有如下特点:
首先,编导者不仅使用了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还实地访问了日本侵略军旅顺大屠杀的现场,通过采访旅顺博物馆和凭吊埋葬遗骨的万忠墓,揭露日本侵略军的残酷和惨无人道。日军不仅在1937年12月有南京大屠杀的暴行,而且在此前40多年就发生了旅顺大屠杀的暴行,2万旅顺人惨死在日军屠刀下。镜头还对准了威海卫战场故地,采访了设在昔日北洋海军公所的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又采访了清华大学学生为纪念甲午战争百年举办的图片展览,使观众看到了甲午战争在川流不息的参观者和今日大学生心中的地位。所谓警世,所谓爱国主义教育,我们正是通过今天的青年一代对甲午战争的理解,看到它的意义的。
其次,编导者访问了许多学者、专家,由这些教授们面对观众,用通俗的语言,讲解甲午战争的历史过程,比较中日两国最高统治者对甲午战争的态度,分析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用生动的事实,告诉人们,清朝统治者腐败、落后及战争指导上的消极避战方针,是中国失败的内在根据。学者们的精辟议论充贯其间,为这两集电视历史纪实片平添了许多生气,也使它具有了权威性。
此外,编导者并不是只把眼睛盯着甲午战争,而是通过甲午战争及中国的失败,揭露了帝国主义列强扩大对华侵略的事实,由此推动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觉醒。可以说,中国社会的不同阶层,都因受到甲午战争失败的刺激,而有不同程度的觉醒。电视片介绍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1894年11月因受甲午战争刺激,宣布成立“兴中会”,第一次喊出“恢复中华”的口号,以后发展到以武装斗争推翻清朝统治;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在获悉马关签约、割地赔款后,立即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并由此展开戊戌维新运动,呼吁清廷改革政治制度;北方农民则懔于帝国主义侵略,发动了原始形式的以反帝爱国为主旨的义和团运动。中国各阶层的民族觉醒,汇成了一股力量,导致了辛亥革命的胜利,导致了清朝廷的垮台。这些分析,都是符合历史事实的。看了这部电视片,能使观众认识到,“警世甲午、醒世亦甲午”的道理。
甲午战争已经过去了100年,也是台湾割让100年。今年又是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也是台湾回归祖国怀抱50周年。这些都是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回顾历史,利用这些历史事件教育人民,是极有意义的。


第7版(副刊)
专栏:艺坛撷英

  秦腔花脸奇才张兰秦
兰山
“华夏艺术以中国传统戏曲之表现最为多姿,动声动情者莫过于秦腔,此腔之花面唱势最佳,有黄土风者张兰秦为一人也。”陕西省著名书法家吴三大曾为兰州市秦剧团青年演员张兰秦题写过“西北名净”横幅,并写下这样一段话。
的确,这些年,张兰秦在大西北秦腔界一崛而起,令许多人瞠目。张兰秦生就一双豹头环眼,身板骨像一堵山墙,话如响雷,“咱就好的一声吼!”真让人感到一种西北汉子的阳刚美。而见其舞台上的艺术形象,更让你感悟到一种“黄土风”的雄劲与厚实。
其实,张兰秦是由学须生行起步的,后因他外貌生得魁梧,气质豪迈,且练就了一副金嗓子,被伯乐相中而改工花脸。又因他勤于磨研,富有悟性,不断承继陕甘名家的艺术成果和文化精神,致使他须生老生,文净武净,正派反派,旧戏新戏,样样都能拿出手,且左右逢源,步步推进,在大西北形成了“兰秦热”。张兰秦的代表作品是《铡美案》、《赵氏孤儿》、《五台会兄》、《白叮本》等。有20年艺龄的他已上演过近百个戏,塑造出包拯、徐彦昭、薛刚、张飞、杨继业、魏征等众多人物形象。他特别注重揣研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把淋漓尽致地刻画人物形象作为演出的重要环节。“包公戏”难演,但他塑造的包拯艺术形象练达老到,韵味清正,且根据剧情、人物、剧场气氛的需要,大胆进行变革,被观众津津乐道。他演反派角色,如屠岸贾,作派多变,动作幅度大而得当,又往往在细微处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致令观众由深入剧情而升华到欣赏艺术,获得非同寻常的剧场效果。他饰演的杨五郎,铜锤花脸与架子花脸“两门抱”,洒脱、自然,富有力度,极具雕塑感,渗透着西北秦腔净角的艺术美质。在唱腔上,他不以先天条件自恃,而是博采众长,重视科学发声,严格规范自己的嗓音腔调,高拔弹远,音足气饱,已形成高亢、浏亮、宽厚、纯美的唱腔风格,常常一开口便博得“满堂彩”。兰州市秦剧团在第四届中国艺术节期间演出《唐太宗嫁女》,他扮演名臣魏征,非常投入,博得各地专家和当地城乡观众的青睐。
天才,环境,大量的演出交流活动,不断的自我锤炼,使张兰秦获“奇才”之称而受之无愧。10多年来,在戏曲“不景气”中,他却硕果累累,十几次获得西北秦腔界的奖励。西北的广大城乡观众十分喜爱张兰秦,他演到哪里,就红在哪里。
(附图片)
张兰秦在《五台会兄》中饰杨五郎


第7版(副刊)
专栏:

  舞台小社会社会大舞台
“富连成”堂皇上荧屏
“富连成”——中国办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京剧科班。牛子厚——清末吉林首富、创办“富连成”的传奇人物。这些带有深刻民族文化烙印而又为今人鲜知的“古董”,将随着电视剧《牛子厚与富连成》前40集的问世,重新放射出奇特的光彩。
“无富(连成)不开戏”这句梨园行的老话,形象地道出了“富连成”在京剧科班中“大老”的地位。雷喜福、侯喜瑞、马连良、马富禄、谭富英、裘盛戎、高盛麟、李世芳、袁世海、谭元寿……这一连串闪光的名字,生动地注解了“富连成”在培养人才上的赫赫伟业。而牛子厚这位陌生的大老板,又为“富连成”平添了“神秘”的色彩。
《牛子厚与富连成》前40集的帷幕从甲午风云骤起之际拉开,其间穿插着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进京等重大历史事件,收尾于1907年。全剧以牛子厚、叶春善创办富连成为主线,以表现浓郁的京剧文化为主体,勾勒出清末一个跨世纪的历史画卷。上至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下至平民百姓、梨园世家无所不包。
该剧编剧为杨晓雄、郭玉林,导演为姚守岗,主要演员有陈剑飞、洪宇宙、沈慧芬、唐劲和刘丹,由北京音像公司、北京安鹰国际管理公司联合摄制。(晓纪)


第7版(副刊)
专栏:

  祝福你——都市!
——电视剧《都市平安夜》观后
杜高
看完大连电视台青年导演石学海的新作《都市三部曲》的第一部12集电视连续剧《都市平安夜》之后,我意想不到地获得了一种新鲜而富有诗意的审美感受。
这是一部严肃的艺术创作,并且是有创造性的艺术作品。它的艺术特点是蕴含积极的人生意义于平凡生活的耐人寻味的抒情气氛之中,是从当代人与生活的搏斗中发掘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是怀着诚挚的情感对看来是严酷的生活中蕴藏着的诗意的追寻。这部电视剧的优点,我认为正是它既有直面都市生活,又不摄取都市生活表层的繁华和浮嚣;既要显现都市风光的现代特点,又不去渲染令人厌恶的某些奢侈的生活方式;既不回避商人们繁忙出入于饭店和酒吧,又不搞那些靡靡之音伴奏下的灯红酒绿的场景;既不淡化商业竞争的激烈和人们之间利益冲突的尖锐性,又不把所谓“商战”写成是泯灭人性的争夺。这部电视剧力求把现实性和理想性结合起来,把充满纷争和矛盾的社会生活和人的内心世界的丰富色彩结合起来,在艺术上则力求创造出一个个新颖独特的形象,力求淡化戏剧情节的紧张性,使屏幕语言更富于文学的意味。
在《都市平安夜》里出现了几个各有特色的性格鲜明的当代青年的生动形象,是这部作品富有时代性的主要因素。其中安琪和轮子这两个主要人物的塑造,标志着这部作品的艺术成就。他们的共同点表现在对待事业的真诚和追求生活的顽强,他们都具有当代人的勇敢和拚搏精神,他们尊重人的自由和人格独立,绝不违背自己的信念和良知。这不是说他们在性格上没有弱点和缺点,他们年轻因而稚嫩,他们正在成长因而还不成熟,他们正在受着生活的磨练,因而他们的性格还在变化着和发展着。正是这个性格变化发展的过程所包容的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情感内容构成了这部电视剧的全部情节。安琪是一个诚实的人,却不断地看到社会上的不诚实。她的最要好的女朋友冬慧被自己热恋着的男子骗走了“希望工程”的巨款;她同情的顾美琴以凄惨的假相欺骗她,使她险些落入陷阱;连她亲生的父亲和真诚爱恋的桑原也在暗中以她为筹码进行了肮脏的交易……这一个接一个的现实的挫折,使她的纯洁的心灵受到打击,同时也使她清醒,使她成长,使她逐步懂得社会人生的复杂,也帮助她识别虚伪和丑恶,发现人和生活的美好与价值。
和安琪性格相比照的,是另一种类型的当代青年轮子这个人物的性格塑造。轮子可以说是一个在现代都市生活的大风大浪中,以顽强的意志力坚韧奋进的青年。从表面上看,他似乎是一个冷漠的、难以接近的、性格乖僻的人。其实这只是一种表象。电视剧的导演有意反复出现他在球场上那个搏击的场面,我想就是为着强化对他性格的刻画,它告诉观众,这不是游戏,也不是锻炼身体,而是在锤炼和旁观自己的意志力。因为他懂得,当代社会的竞争实质上是人的素质,人的智慧和意志的比赛。轮子的内心是热烈的,他热爱生活,并且是一个坚强的、执著的、正直而真诚的男子汉,只不过他的这些品质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他不仅热烈地爱着安琪,对朋友也满怀真情。他对冬慧是尊重的。他冷酷地辞退汤姆似乎不讲交情,其实也是对他的尊重,鼓励汤姆勇于自立,不要把他当作一种依靠。他的这一层深情后来被汤姆深切理解才有全剧结束时那个不同于一般大厦落成开业的庆祝场景。汤姆在人群中的出现,充满了人情温暖,是对轮子性格的赞美,使观众感到了人的精神境界的升华。
轮子和安琪是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时代环境中出现的新人物。这两个具有崭新的社会意义的艺术形象的创造,凝结了编导者对时代生活的认识、思考和发现,因而也使这部电视剧具有了时代的价值。


第7版(副刊)
专栏:文化广场

  风筝会上看小品
——’95重钢杯百优小品电视大赛决赛侧记
温大勇
一年一度的潍坊国际风筝会影响日大。前不久,由中国戏剧家协会创委会、重庆钢铁(集团)公司等五个单位联合主办的中国剧协’95重钢杯百优小品电视大赛在潍坊国际风筝会期间进行了决赛,更为风筝会增添了异彩。
潍坊小品热
戏剧小品是近些年来最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它甚至已经成为各种文艺晚会和电视台的“看家”节目。基于引导小品向更健康和更多样的方向发展进而振兴戏剧事业的目的,中国剧协组织了这次小品大赛。组委会共收到全国各地推荐、自报的参赛作品500余件,从200部录像中挑选了70部参加复赛,最后邀请了39个参赛单位赴潍坊决赛。来自各个专业或业余演出队的朋友们携带着自己的得意之作齐聚潍坊,称得上是戏剧界的一次盛会。
这次参赛的小品形式不拘,既有话剧小品、戏曲小品,又有歌剧小品、哑剧小品、舞剧小品和相声小品。潍坊的观众们对小品大赛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尽管同时另有14台文艺节目,而5场小品演出仍然场场爆满。剧场内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良好的演出效果令戏剧工作者们感动。
实力的较量
在潍坊期间,无论是在演出队下榻的招待所里还是在剧场内外,都可以感受到浓重的竞赛气氛。从各地风尘仆仆赶来的演员们顾不上休息,也无暇上街观光,便一头扑在剧场里,走台、彩排、演出、观摩……各队领导除了操办演出道具、器材,还要抽空做演员思想工作、打探兄弟演出队的“军情”,所以多是一副心事重重的紧张神态。有的演出队临阵换将,有的演出队经费窘迫,有的演员抱病上台,有的演员拘谨得失去了平日的风采……这一切深深地感染了评委们,以致使他们在投票时不得不尽力排除感情因素的“干扰”。
这次大赛终究是实力的较量。决赛结果,北京电视台的《杨白劳与黄世仁》、空政话剧团的《温馨》、天津市京剧团的《水涨船高》、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二娘开店》、北京军区话剧团的《二丫》、成都军区话剧团的《太阳鸟》、总政歌剧团的《沙海中秋》荣获一等奖,另有15个小品获二等奖,17个小品获三等奖。
业余不业余
或许因为小品是所有戏剧门类中最贴近生活、最贴近群众的艺术形式,所以小品的创作、演出一直有众多的业余爱好者参与。这次获奖作品有不少是业余作者创作的,他们的作品并不比专业剧作家的作品差,甚至可能还更敏锐、更鲜活、更生活化。例如首都钢铁公司的干部黄安创作的《杨白劳与黄世仁》,巧妙地反映了时下债权人与债务人地位的倒错;总政话剧团的演员孙涛曾因创作《纠察》而荣获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全国小品大赛一等奖,这次又以刻画了良心未泯的个体户形象的《游戏机》一剧引人注目;魏金永是位文化局长,他创作的《老槐树下》表现出不低的文化品位。
业余演员在比赛中也有上乘表演:贵州凯里民族师范学校的师生在《补课情》中把师生之情表现得朴实真挚,青岛市的一位银行职员和一个小学生生动地塑造了两个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潍坊一位个体户则将走江湖的盲艺人演得活灵活现。
可以说,这些编剧、演员虽是业余爱好者,但水平并不业余。


第7版(副刊)
专栏:艺文短波

  北京拍摄两部二战专题片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中国唱片总公司和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研究会,将联手推出各五十集电视专题片《二战风云录》、《二战启示录》。该剧旁征博引,说古论今,给观众特别是青少年提供了一个重温历史的机会。(晓力)


第7版(副刊)
专栏:艺文短波

  电视剧《白居易》关镜
由山西电视台和洛阳市政府联合摄制的十八集电视剧《白居易》已摄制完成,该剧全景式地表现了诗人自少年避乱越中,至晚年独善其身这六十余载生涯中,在文学、情感、仕途上的坎坷不平的际遇,形象细腻,气韵生动。该剧由崔俊波执导,青年演员刘劲出演白居易。老演员赵子岳出演卖炭翁。(汪弥)


第7版(副刊)
专栏:艺文短波

  谢园执导《经过上海》
著名影星谢园将在二十集电视连续剧《经过上海》中开始他作为电视导演的新生活,该剧是一部描写北京人在上海的故事。著名影星梁天也在该剧中找到他的新角色——制片人。该剧是由上海高先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和北京好来西影视策划公司联合录制的,日前已在上海开机。
(亚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