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5月19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国在安理会使用否决权
以征地问题提案未获通过
据新华社联合国5月17日电(记者李健雄)美国17日在联合国安理会行使否决权,使一项要求以色列撤销其征用东耶路撒冷53公顷土地的决议草案未获通过。
安理会其它14个成员国都投了赞成票,只有美国一国投反对票。中、法、俄、英、美这5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只要其中一国行使否决权,便可阻止任何提案获得通过。这是美国5年来首次使用否决权。
由博茨瓦纳、洪都拉斯、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阿曼和卢旺达6国提出的决议草案呼吁以色列立即撤销其决定,并且今后不要采取这种行动。
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奥尔布赖特说,在中东实现公正、持久、全面和平的唯一途径是冲突双方直接对话,这是美国的原则,“安理会试图在耶路撒冷永久地位问题上表态违反了这个原则。”
巴勒斯坦代表对安理会14个国家赞成提案表示感谢,认为这表明国际社会反对以色列非法占地;美国投票否决提案只会使中东地区局势更加复杂化,会对中东和平进程起相反作用。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理代表王学贤对投票结果表示失望和遗憾。他说:“这个决议草案的要求是合理的,语言是温和的。它如果获得通过,对中东和平进程有百利而无一害。”
王学贤指出,以色列非法占地是国际社会和安理会不能接受的。他再次呼吁以色列政府立即撤销其决定,并希望有关各方继续推进中东和平进程。


第6版(国际)
专栏:专论

  新大西洋共同体透视
南北
去年年底,英国国防大臣里夫金提出美欧应当改造北约,以建立“新大西洋共同体”。此后,西欧多数国家竞相呼吁扩大北约盟国的合作范围和深度,重新调整欧美关系。法国倡议制定《大西洋宪章》;德国要求签订“大西洋两岸更广泛的新契约”,“建立跨大西洋经济与安全共同体”。今年2月,德国总理科尔访美时,又与美国总统克林顿磋商了建立新大西洋共同体事宜。这是欧美在两极格局结束后,试图重新定位双方关系,以在日益加剧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夺取“战略要点”,谋求建立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新秩序的一个重要动向,值得关注。
英、法、德等西欧国家关于“新大西洋共同体”的表述虽各有不同,但主要内容似可归纳为以下几点:建立“法制和代议制民主”是建立大西洋国家共同体的“基本条件”,将由大西洋两岸国家的议员组成议会,“为全球制定民主政策”;建立自由贸易机制,签署大西洋自由贸易协议,创建大西洋经济共同体;发展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念;以现有的北约为基础,建立更加有效的“防务和安全机制”。最近,里夫金在《北约评论》上撰文称,上述要点是关系到美欧“共同命运的四根支柱”,当务之急是探讨建立以此为骨架的“新大西洋共同体”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
西欧倡导建立“新大西洋共同体”,看来主要出于下列考虑:其一,缓解北约联盟内部日益扩大的矛盾,调整美欧关系。东西方对峙的结束削弱了美欧关系的基础,双方在战略目标与利益上的矛盾正在表面化、扩大化(例如经贸冲突日趋增多)。若不及时协调或缓解,势必使欧美两败俱伤,削弱西方联盟。因此,西欧需要在北约的基础上调整与美国的关系,以逐步达到与美平起平坐、建立西欧大国所主张的“大国共管”的世界新秩序。
其二,欧盟与亚洲的经贸争夺日益激烈,需要与美、加联手对付亚洲。西欧认为,亚洲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快、最富活力的地区,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其经济增长速度、贸易及投资增长势头均居世界之首,对西欧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构成了重大挑战。欧盟担心自身实力难以与亚洲抗衡,因此试图与美、加联手,用“大西洋经济共同体”的合力跟亚洲角逐。
其三,西欧面临多种“新威胁”,需要一个更加有效的机构确保安全利益。西欧认为自己在安全方面面临着一系列“新威胁”:俄罗斯不稳定,不排除其“重走军国主义道路”的可能性,车臣事件强化了西欧国家的此种忧虑;前南地区冲突可能点燃巴尔干这个火药桶;地中海沿岸及中东地区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膨胀;北非国家的内乱造成的移民潮将冲击西欧国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一些西欧国家还担心德国逐渐坐大,重蹈“二战”之覆辙。而西欧由于国家利益差异,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外交、安全政策,且在防务上还缺乏远距离兵力投送能力、现代卫星和电子指挥系统及导弹防御手段,将无力单独遏制这些威胁。所以,它希望通过“大西洋共同体”框架内的防务“臂膀”,借助美国强大的防务力量,确保西欧的安全利益。而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倾向,有可能导致美国对欧洲的重视程度进一步下降,从而更加减少美国对西欧的安全保护。这亦是西欧筹划建立“新大西洋共同体”的原因之一。
迄今为止,美国对西欧的“新大西洋共同体”构想的反应尚未透露出来。但为了给北约找到继续保留现有形式的全面理由,美国对建立“新大西洋共同体”也同样抱有兴趣,以便将此共同体建成一个以美国为盟主、以北约为中心、统管欧洲防务、政治和经济事务的超级机构。同时,美国也谋求利用它在欧洲以外地区实现其国家战略目标。因此,建立“新大西洋共同体”,美欧双方都有需要。预料美国将按传统做法,提出自己的构想并力争将它付诸实施。至于这个共同体能否建成、建成什么样子、可操作性如何,美欧各方之间还会有一番讨价还价。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新大西洋共同体”建成,它将增强美欧间的协调能力,不过其效能也不会达到欧美关系“设计师”们所企盼的程度,因为欧美国家的利益冲突、世界上其他集团的存在,将制约这个共同体的运作。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兰·朱佩出任法国总理
本报巴黎5月18日电记者张祝基、王芳报道:法国新总统希拉克昨晚任命阿兰·朱佩为总理,并委托朱佩组织新政府。
希拉克是在完成了总统就职仪式以后,于昨晚通过一项爱丽舍宫公报宣布他的这项决定的。
49岁的朱佩在1986—1988年间希拉克所领导的第一届“共处”政府中担任预算部长兼政府发言人,在1993年至今巴拉迪尔所领导的第二届“共处”政府中担任外交部长,在国际上被认为是一名谈判能手。
今天上午10时半,朱佩已去马提翁大厦同已经宣布辞职的巴拉迪尔办理交接。
朱佩新政府名单可望于24小时内公布。
据披露,朱佩政府可能包括25名部长和10名国务秘书,将体现出右翼多数派两党(保卫共和联盟和法国民主联盟)在政府组成中的平衡、女部长比历届政府都多和年轻化几个特点。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以选举谈判有进展
在国际监督选举问题上达成共识
新华社开罗5月17日电(记者刘顺)巴勒斯坦自治领导机构和以色列就巴勒斯坦选举问题举行的第16轮谈判今晚在开罗结束。双方在国际监督选举问题上取得进展,但在东耶路撒冷居民参加选举问题上仍存有分歧。
巴勒斯坦代表团团长、巴自治政权地方政府和城乡事务部长埃雷卡特在谈判结束后对记者说,在此轮谈判中,巴勒斯坦方面向以色列方面递交了关于耶路撒冷居民可作为候选人参加选举的正式文件,但以色列方面的答复是耶路撒冷居民只有投票权,而没有被选举权。他指出,如果东耶路撒冷居民可作为候选人参加选举的问题得不到解决,选举就不会举行。
埃雷卡特说,巴以双方在谈判中就国际监督选举问题达成了共识,同意欧洲联盟(欧盟)成员国、加拿大、挪威、埃及、约旦和日本派观察员参加监督选举。他指出,整个选举过程将需要几百名观察员,巴以代表团团长将同欧盟官员就这一问题进行磋商。以色列、巴勒斯坦自治领导机构和欧盟将组成三方委员会,讨论解决有关监督选举问题。埃雷卡特强调,巴方将继续同以色列进行谈判,但他同时指出,如果以色列继续坚持现行政策,双方难以在今年7月1日前就选举问题达成协议。
以色列代表团团长、以外交部法律顾问辛格对记者说,此轮巴以谈判取得了进展,双方正致力于在今年7月1日前就选举问题达成协议,但他也承认,巴以在耶路撒冷居民参加选举问题上仍存有分歧。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国务卿说叙以分歧缩小
新华社华盛顿5月17日电(记者徐长银)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17日说,叙利亚与以色列之间的分歧有所缩小,但他还没有决定是否再次前往中东进行斡旋。
克里斯托弗对记者说,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叙利亚外长沙雷最近先后访问了华盛顿,他和克林顿总统与他们分别进行了“非常认真的会谈”。他认为,叙以双方在一些基本问题上,特别是在安全问题上,分歧缩小了,但是并没有最后解决问题,只是就怎样解决安全问题达成了一个总的方针。
克里斯托弗拒绝透露叙以双方分歧缩小的细节。他说,如果透露双方正在讨论的实质性问题,美国就无法发挥中间人的作用。
当记者问他是否再次前往中东访问时,克里斯托弗表示,目前还没有这个计划,因为美国需要研究拉宾和沙雷访美的结果,他是否需要再访中东以及何时访问也要与叙以双方进行磋商。但是他又说,可能不会太久他就会重返中东。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人物

  阿兰·朱佩
法国新总理阿兰·朱佩1945年8月15日出生于农民家庭。在巴黎最有名的两所中学之一——路易大帝中学读完大学预科后,进入法国名牌学府高等师范学校,学古典文学。毕业后,他又考进巴黎国立行政学校这所专门培养高级官员的摇篮。
毕业后,他在财政监察署任财政稽察员。1976年,朱佩被时任总理的希拉克发现,成为希拉克总理的笔杆子。
1977年,希拉克退出政府,当选为巴黎市长,朱佩任市府财政经济厅长。从1983年起,朱佩又升任巴黎市主管财政的副市长。从1986年起,朱佩连续三届当选为国民议会议员。1988年,朱佩当选为保卫共和联盟总书记。今年初,希拉克为竞选总统,辞去保卫共和联盟主席之职,朱佩任该党代主席。
1993年至1995年,在巴拉迪尔政府中任外交部长。在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的谈判中,迫使美国作出了一定的让步,赢得了法国各界的称赞。在对车臣危机、前南斯拉夫危机等问题的处理上,也表现出非凡的谈判才能。在法中关系恢复正常化的过程中,他协助巴拉迪尔总理完成了一些切实的工作,并于1994年4月陪同巴拉迪尔访华。
(张祝基王芳)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根廷总统会见李铁映
本报布宜诺斯艾利斯5月17日电阿根廷总统梅内姆今天上午会见了中国国务委员兼国家体改委主任李铁映。梅内姆总统希望通过再次访华进一步促进两国的友好关系。会见时,李铁映转达了江泽民主席、荣毅仁副主席和李鹏总理对梅内姆再次当选总统的热烈祝贺。


第6版(国际)
专栏:

  黎巴嫩领导人会见吴文英
据新华社贝鲁特5月16日电黎巴嫩总统赫拉维和总理哈里里今天在这里分别会见了来访的中国纺织总会会长吴文英,双方希望加强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国防部发表中东安全战略报告
强调保护其石油利益是首要安全任务
新华社华盛顿5月17日电(记者徐长银)美国国防部17日发表《美国对中东的安全战略报告》时强调,保护美国在中东的石油利益是美国在这个地区的首要安全任务。
美国负责国际安全事务的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在国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中东地区拥有最大的石油储藏量,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主要利益是石油利益。
奈说,美国在中东地区面临3个方面的挑战和威胁:一是敌对国家的威胁,它们是伊拉克、伊朗和利比亚;二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威胁,这类武器在中东地区的扩散比其他任何地区都要严重;三是随着这个地区的人口增长、都市化和就业不足,将来可能出现资源纠纷。
奈说,面对这种形势,美国将实施参与、前沿军事存在和快速反应3个战略。他解释说,参与战略就是美国通过对中东地区提供结构性的安全援助、军售、军事接触和参加维持和平行动,建立一个有利于和平与稳定的环境;关于前沿军事存在战略,美国在海湾地区已部署2万人的军事力量,20艘军舰和大量战斗机;关于快速反应战略,美国有能力快速和有效地派遣更多的部队,其基础是预先在海湾地区储存大量的军事装备和重型武器,同时提高战略运输能力。
奈最后指出,虽然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安全利益已有很大保障,但仍面临非常复杂的挑战,最紧迫的问题是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他强调说,为了保护美国在中东地区“至关重要的利益”,必要时美国将单方面采取行动。


第6版(国际)
专栏:

  涉嫌经济问题
美商务部长布朗受调查
本报华盛顿5月18日电记者刘爱成报道:美国商务部长布朗因经济问题将受到特别检察官的调查。
由于有人指控商务部长布朗在经济上有问题,美国司法部长雷诺昨天要求特别专案组任命独立检察官对此案进行调查。
雷诺说,司法部接到指控,说布朗部长接收了他以前的合作伙伴、华盛顿第一国际通信公司女老板希尔付给他的50万美元,以购买布朗在该公司的50%的股本。而布朗在这家公司根本没有投资股份。司法部对布朗的经济问题进行了90天的初步调查,没有结果,所以要求任命特别检察官进行调查。
布朗对雷诺的决定表示失望,说这样的指控和调查没有根据。同时指出,调查结果将证明他是清白的。


第6版(国际)
专栏:国外特写

  小飞机安降高速公路
本报记者徐步青刘华新
16日下午5时半,正值下班交通繁忙之时,德国汉堡西北一条高速公路上车流滚滚。突然,空中出现一架单引擎螺旋桨飞机,作出降落态势。下面的一辆卡车司机临危不惊,反应敏捷,立即减速,并向后面的车流示意,随后的驾车人于是纷纷减速。不一会,高速公路让出很长一块空间,飞机安全降落。
这是一架私人体育运动飞机,驾驶员名叫艾伯哈尔特·普吕茨,58岁,是一个出版发行商人。
当日下午,他驾机从北部的伦茨堡飞往汉堡,但起飞不久,即发现引擎工作不正常,立即向飞行控制部门报告险情。俄而,引擎完全熄火,普吕茨再次呼叫:“我现在正在23号高速公路上空,必须迫降!”指挥台只得同意他的方案,并祝愿他“走运”,同时立即通知沿途警方和有关部门紧急出动,奔赴现场。
所幸当事人处险不慌。普吕茨有多年的飞行经验。他发现飞机下面的卡车司机让出公路路面,立即见缝插针,稳稳地降落在双道高速公路上。他向记者说:“当时,我把公路的中心分道线作为降落目标,终于脱险。”他说这番话的时候,额头上仍不时有汗珠沁出。
闻讯赶来的警察用缆绳将飞机拖到了附近的高速公路停车场。普吕茨计划在飞机修理完毕后再次从23号高速路起飞。
在汉堡附近高速公路上发生飞机迫降事件已不是首次。1971年9月6日,一家航空公司的班机曾因推进装置故障在高速公路上迫降着火,酿成了死亡22人、伤59人的惨剧。 (本报波恩5月17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华盛顿时报》披露
伊朗核技术大部分来自美国
据新华社华盛顿5月17日电(记者徐长银)据美国《华盛顿时报》17日报道,伊朗已经掌握了制造核武器的大量专业知识和技术,而这些专业知识和技术很大一部分来自美国。
这家报纸说,伊朗已用不着通过购买核反应堆来获取制造核武器的专门知识。
据这家报纸报道,美国学术杂志《物理月刊》今年4月份发表了一篇论文。这篇论文是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学生在美国从事核武器设计和改进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进行一系列观察后撰写而成的。而这篇论文的署名作者之一目前就在伊朗的马什哈德大学。这家报纸说,可以认为,这次实验所获得的知识已被伊朗的学生和同行掌握。
报道还说,美国武器控制和裁军署署长约翰·霍勒姆承认,有数千名伊朗人在美国的大学里接受过培训,其中有些人曾涉足制造核武器的技术。现在谁也说不清这些由美国培养的专家中有多少人回到了伊朗。但可以肯定的是,制造核武器的知识已被广泛传播,伊朗也获得了这方面的知识。


第6版(国际)
专栏:

  曼德拉会见萨文比
据新华社约翰内斯堡5月17日电(记者刘也刚)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安盟)领导人萨文比今晚对记者说,他保证将全力配合联合国在安哥拉的维持和平行动,以实现国家的持久和平。
萨文比是在开普敦与南非总统曼德拉会谈后作出上述表示的。他在会谈中向曼德拉通报了他本月6日同安哥拉总统多斯桑托斯在卢萨卡的会晤情况。
萨文比对记者说:“多斯桑托斯总统是我的国家的总统。我是安哥拉人,也是一名爱国者,我愿为巩固我们国家的和平而承担责任。”
萨文比说,他不想“竞争总统职位”,他的前途“将由国家安排”。


第6版(国际)
专栏:

  萨拉热窝战斗仍然激烈
本报贝尔格莱德5月18日电在经过清晨短暂的平静后,萨拉热窝地区穆、塞两族武装17日继续激烈交火。双方16日下午达成的萨拉热窝停火协议成了一纸空文。
17日的激烈战斗在萨市以南地区进行,塞族控制区中心帕莱与塞控萨拉热窝市区之间的道路从那里通过。维和部队方面说,双方对17日的战斗都负有责任。维和部队提供的消息说,塞族17日夺取了萨市以南一个穆控高地上的3个火力点,但穆族方面称,这3个火力点当天晚些时候已被夺回。


第6版(国际)
专栏:

  金克尔辞去德自民党主席职务
本报波恩五月十八日电记者刘华新报道:德国外长金克尔今天辞去德国自民党主席职务,但表示将继续担任外长兼副总理一职。
金克尔是在此间自民党总部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这一决定的。他说,在刚刚举行的自民党主席团特别会议上,他向会议通报,在即将于美茵茨举行的党代会上,他不再竞选党的主席职务。他说,自民党面临困难的局面,他经过深思熟虑,作出了这一对党和他自己都是“必要和正确的”决定。他同时表示,他将集中全副精力从事外长兼副总理的工作。
德国自民党是执政联盟伙伴,在去年至今年的一系列州议会选举中,除一次外均未能进入议会,上周日在不来梅州和北威州议会选举中,自民党只分别得票百分之三点四和百分之四,再度失利。金克尔表示,对自民党目前的局面负有“整体责任”。
金克尔一九九三年任自民党主席,一九九二年五月起任德国外长,自一九九三年一月兼任副总理。


第6版(国际)
专栏:

  西非国家调解利比里亚冲突
据新华社拉各斯5月17日电(记者顾震球)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关于利比里亚问题的9国委员会今天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举行小型首脑会议,讨论制定一项新的和平计划以结束利比里亚内战。来自科特迪瓦、冈比亚、加纳、几内亚、马里、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塞拉利昂和多哥的国家元首或外交部长、联合国与非洲统一组织的代表、利比里亚过渡政府领导人以及利冲突各派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第6版(国际)
专栏:

  肯尼亚总统会见宋健
据新华社内罗毕5月18日电肯尼亚总统莫伊今天说,肯中两国已经建立了牢固的友好合作关系,这种关系应当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莫伊是在会见正在肯尼亚访问的中国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宋健时作上述表示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法总统希拉克重申
核威慑是法国防基础
新华社巴黎5月17日电(记者杨京德)法国总统希拉克17日发表告法国军队书,重申法国核威慑力量是法国国防的基础。
希拉克说,戴高乐将军“建立的我国核威慑力量是我国主权的保障”。他表示,“在遵守法国承担的国际义务的情况下,法国核威慑力量将保持足够的必要水平”。
希拉克指出,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危机根源在增加,甚至蔓延到法国附近。他要求法国军队常备不懈,并保证让法国军队拥有履行其使命所需的必要手段。
希拉克强调法国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在欧洲联盟的地位。他表示,“我们应该在建设欧洲共同防务中前进”。希拉克重申法国与其盟国团结一致,完全属于北约组织。


第6版(国际)
专栏:

5月17日,南非总统曼德拉(左)在开普敦会晤安盟领导人萨文比。萨文比表示,他将全力配合联合国在安哥拉的维和行动,以实现国家的持久和平。 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