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5月1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越总理强调保护耕地
新华社河内5月13日电越南总理武文杰最近强调,为了越南的长远利益,必须保护耕地。
据最新一期《越南投资周报》报道,武文杰最近重申了政府在发展经济时应注意保护耕地的规定。
报道说,最近,越南政府发布指示,要求各地方政府立即采取措施,限制占用农田的行为。指示要求政府各部及各地方机构仔细审查将被占用的土地。那些必须占用稻米产地的投资项目,要提交完整的报告,由总理亲自批准。
越南政府还规定,各省、市政府今后均须制定年度计划,对计划中的工业用地和城市用地作出评估。这些计划也将提交总理批准。
考虑到本国人口今后可能有较大增长,越南政府采取了加强保护农田的措施。


第7版(国际)
专栏:

  加与东盟六国磋商发展贸易
反对以人权孤立别国
新华社渥太华5月12日电(记者唐永兴)加拿大外长韦莱说,不管外国政府的人权记录如何,加拿大将把贸易放在优先的地位。
韦莱是在11日结束同东盟6国外长3天磋商之后对新闻界说这番话的。他说,不管某个政府是否同意加拿大人的看法,促进民主发展的最好办法是发展贸易,孤立别人无助于一个国家的人民。
韦莱同东盟6国外长于5月9日至11日在温哥华的会见是西方7国下月在加拿大举行首脑会议前的一次重要磋商。这是加拿大政府打算在7个工业国家中代表东盟国家说话的一种努力,目的是要加强它同东盟国家的联系,特别是要促进它同这些国家的贸易往来。加拿大去年同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为59亿加元(约合43亿美元)。


第7版(国际)
专栏:

  非洲人民对二战胜利的贡献
汪勤梅
50年前的反法西斯战争,是从中国的抗日战争和1935年埃塞俄比亚反对意大利入侵拉开序幕的。非洲人民先在本土的埃塞俄比亚、索马里、肯尼亚、苏丹、利比亚、埃及、突尼斯顽强抗击德、意侵略者;继而,百万非洲战士在欧美盟军带领下,参加了在北非歼灭法西斯军队的历次重大战役;此后,数十万非洲战士又随盟军转战欧洲大陆,并有10余万非洲士兵被派往亚洲支援缅甸、马来亚等地的抗日战争。据初步估算,战争期间约有150万非洲人参军,成为反法西斯盟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意大利法西斯曾妄图夺取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控制红海南大门,在东地中海建立霸权。为此,于1935年10月悍然向埃塞俄比亚发动侵略战争。面对强大入侵者,埃塞俄比亚举国上下同仇敌忾,全民投入保卫祖国的神圣战争。因力量对比悬殊,加之西方国家纵容侵略,意军占领全境,但埃塞俄比亚人民坚持游击战,使30万意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1941年,埃游击队配合盟军在东非的进攻,给法西斯以沉重的打击;4月,坚持6年战斗的埃塞俄比亚终于光复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年底,将入侵者全部逐出国土,赢得了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1942年秋,蒙哥马利统率英第8集团军在埃及的阿拉曼地区大败法西斯军队,北非战场发生了有利于盟军的转折性变化。11月,英美联军在北非登陆。翌年初,全歼德、意军25万于突尼斯,北非战争胜利结束,德、意法西斯侵略者被赶出了非洲。在北非的历次重要战役中,非洲士兵都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如隶属英军的南非部队的两个师在对德国精锐的隆美尔兵团作战中,在攻占利比亚军港图卜鲁格的战役中,表现得异常英勇。以非洲战士为主组成的“战斗法国”的部队,参加了利比亚战役和解放突尼斯海军基地比塞大的战斗,他们坚守阵地,重创敌军,屡立战功。
北非战场的胜利,不仅挫伤了德、意军队的士气,增强了英美法联合作战的信心,还为盟军反攻南欧大陆建立了一个可靠的后方基地,为盟军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夺取战争的最后胜利创造了重要条件。1943年北非战斗结束后约有50万非洲士兵开往欧洲战场,转战各地。在意大利战役中,以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3个军为核心的“法国远征军团”,共击溃17个德国营,摧毁了德国在意大利中部的防御体系。30万非洲战士参加了解放法国的战斗,他们为摧毁法国中部和南部的德军起了重要作用,在肃清巴黎郊区残余德军、光复巴黎战斗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非洲军人还参加了在德国境内的几次战役。
为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非洲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据埃塞俄比亚政府公布的数字,战争期间埃牺牲了约70万人,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人为捍卫国家独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利比亚,“战斗法国”军队中的万名加蓬士兵,仅在同德国隆美尔兵团的一次战斗中,就有约50%的人阵亡。为解放意大利,战死的非洲人有三四万之多。此外,在欧洲战场献身的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军人达16万余人。上万名尼日利亚、加纳、肯尼亚军人的遗骸安葬在缅甸和马来西亚等地。
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曾说过:如果没有非洲和非洲人民做出的巨大牺牲和奉献,盟军要想取得欧洲战场上的胜利,将更加困难,付出的代价将更大。
非洲人还为战争的胜利承担了沉重的军需劳役。在英军中有数十万非洲人随军从事后勤运输,修建军事工程。为配合盟军在北非作战,非洲民工修建了100多个机场和军事设施。1943年仅埃及就有20万人参加了机场、铁路、港口、公路的建设。此外,非洲人民还为盟军生产了大量的军火弹药和各种后勤补给品。南非生产了2000多辆装甲车及大量的大炮、发动机、飞机零配件和弹药等。尼日利亚、埃及建立了许多工厂,生产被服、军鞋、罐头食品、食用油、肥皂、纸烟等供应前线。
非洲人民还为战争提供了大量的战略物资。1942年至1945年间,美国从比属刚果(今扎伊尔)进口战略资源的总值,比1936年至1938年间高19倍;同期,美国从非洲进口额年均增长2.3倍。1938年至1942年,非洲向英国提供的铬精矿石由17.2万吨增至32.8万吨;钢由30万吨增至53万吨。
非洲为战争胜利不仅在人力、物力上付出巨大牺牲,在经济方面也蒙受了重大损失。战前,西方财团迫使非洲生产它们需要的单一经济作物,战时这些产品库存积压,殖民者乘机压低价格,掠夺更多的超额利润。例如,英国在加纳收购可可的价格只有战前的1/5;乌干达的棉花出口收入也因此减少1/2。英法两国每年强征数十万非洲人从事各种劳役,致使许多农田荒芜,粮食和牲畜大幅减产。殖民当局还巧立名目征收新税,如在乌干达、加纳、坦噶尼喀开始征所得税,在贝专纳(今博茨瓦纳)征收战时特别税。法国殖民者在法语地区向居民征收的直接税比战前增加了一倍多。此外,殖民当局还向居民摊派公债,实行通货膨胀政策,使物价不断上涨,致使非洲民众的实际生活水平比战前大大下降。
中国人民对非洲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反法西斯的斗争给予了诚挚的同情、支持和声援。当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尤其是用毒气残杀无辜时,中国的新闻媒体纷纷予以揭露和严厉谴责;中国报刊报道埃塞俄比亚人民英勇抗击侵略的消息,赞颂他们给世界弱小民族树立了斗争的榜样。当时,中国共产党还发表了告埃塞俄比亚人民书,热情地颂扬埃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毛泽东同志1938年在延安讲演时,坚决支持埃塞俄比亚人民正义斗争,坚信他们的斗争必胜。1942年11月当意德法西斯军队被彻底赶出非洲大陆的消息传到延安时,《解放日报》发表文章热烈祝贺,高度评价了这一胜利的重要意义。
人们相信,当前,中非人民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以及谋求经济发展的斗争中,将永远相互同情和支持。


第7版(国际)
专栏:

  南部非洲经济首脑会议呼吁
加速地区经济一体化
据新华社约翰内斯堡5月12日电南部非洲第3届经济首脑会议今天在约翰内斯堡北部的米德兰德闭幕,会议发表一项声明号召加速本地区的经济一体化。
声明说,与会代表敦促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采取具体措施加快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
声明要求南部非洲各国特别是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成员国放宽国内贸易政策,以便为本地区其他国家提供更多的贸易机会。
与会首脑和代表还敦促南非不要忽视那些比它贫穷的邻国。
会议还敦促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在促进南部非洲经济发展方面发挥更有建设性的作用。


第7版(国际)
专栏:

  美研制秘密传感系统
监测生化和核武试验
新华社华盛顿5月13日电(记者周锡生)据美国政府官员说,美国正在研制一种能有助于监测世界各国发展化学、生物和核武器情况的秘密传感监控系统。这种系统由若干尖端的微型传感器组成,可隐藏在树丛、树叶或墙面、地面的石块和脏土中,不易被人或探测器发现。
最新一期美国《防务新闻》周刊报道说,这种秘密传感监控系统的研究工作是由美国政府统一组织的。整个研制工作预计在两三年内完成,总投资约5000万美元。
据报道,这种先进的秘密传感系统研制成功后,将使美国有能力随时掌握世界各地化学、生物和核武器的发展动向,并采取各种必要的措施。
据研究人员说,这种秘密传感系统在绝大部分环境条件下都能提供准确无误的信息,但对一些隐蔽性极强的化学、生物和核武器发展地点的监控还没有绝对把握。
报道举例说,当这种秘密传感系统安置在金属结构的房屋周围时,其传感器传感监控能力会受到某种干扰。


第7版(国际)
专栏:

  塞内加尔为中国水利人员授勋
塞内加尔水资源部部长马马杜·法耶日前代表迪乌夫总统,向在南方阿菲尼亚姆水坝工作的8名中国技术人员和水质调查组5名中国专家授予国家级狮子勋章,以表彰他们在两年中为塞农业水利建设、培训技术人员和水土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


第7版(国际)
专栏:

  西班牙纪念国际红十字年
西班牙4000多人13日在巴塞罗那市的奥林匹克港构筑一个巨大的红十字图案,以纪念国际红十字年。


第7版(国际)
专栏:

  英医疗系统将用条码管理处方
英国全国医疗保健服务系统最近决定用条形码技术管理处方。这样,每年可节约开支6000万英镑,并能使假处方无处藏身。


第7版(国际)
专栏:

  中朝科技合作第34届会议闭幕
中朝两国政府科技合作委员会第34届会议12日在平壤闭幕。在为期4天的会议上,双方就两国在农业、化工、建筑、环保等领域进行科技交流与合作的问题进行了协商,并于12日签署了本届会议的议定书。


第7版(国际)
专栏:

  法连续10年为欧第一旅游大国
1994年,法国共接待了6000万外国游客,从而连续10年保持了欧洲第一旅游大国的地位。


第7版(国际)
专栏:

  希腊西北部发生强烈地震
希腊西北部13日中午发生里氏6.6级的强烈地震。据报道,地震使许多房屋倒塌,一些地区电力供应和通信中断。有16人被送进医院,但眼下没有人员死亡的报道。


第7版(国际)
专栏:

  德国签署保护少数民族协定
德国日前在布鲁塞尔签署了欧洲理事会保护少数民族框架协定。根据这一协定的有关规定,德国将承认吉普赛人、丹麦人、索布人等少数民族地位并予以法律保护。这些民族目前在德总人口为19万。
(本报专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吉总统说吉中合作前景广阔
据新华社莫斯科5月13日电比什凯克消息: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卡耶夫表示,吉尔吉斯斯坦将坚定不移地为进一步发展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互利合作关系作出新的努力。阿卡耶夫是12日在接受中国新任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姚培生递交国书时说这番话的。阿卡耶夫说,去年李鹏总理对吉尔吉斯斯坦的访问使两国关系进入了新的水平,两国经贸等各个领域的合作前景广阔。


第7版(国际)
专栏: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重大战役(之六)
诺曼底登陆战
于江欣
诺曼底登陆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登陆战役。它为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奠定了基础,为解放法国和攻入德国本土扫清了道路。诺曼底登陆战标志着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法西斯德国全面反攻的开始。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苏英美3国1943年11月在德黑兰会议上决定的。为此,同盟国在伦敦市郊设立了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部,美国艾森豪威尔将军被任命为盟军最高司令,统一指挥在西欧的登陆作战。
盟军在权衡利弊后,把在法国西北部登陆的地点选择在诺曼底地区。这一地区沿海地势开阔,可同时展开26至30个师,距英国西南海岸各大港口也较近,便于运输部队和给养装备。这次战役代号为“霸王”。
为确保诺曼底登陆战成功,盟军进行了长达半年的准备工作。截至登陆日为止,盟军共集中37个师(23个步兵师,10个装甲师,4个空降师),总计287.6万人。地面部队编为4个集团军:美国第1集团军、英国第2集团军和加拿大第1集团军共同组成第21集团军群,由英国蒙哥马利将军指挥;美第3集团军直属远征军总部。空军飞机1.5万余架,其中作战飞机1万余架;海军作战舰艇530余艘,运输船9000余艘,其中登陆艇4000艘。
德军在西线法国、比利时和荷兰共有58个师,其中50个师驻防法国。隆美尔元帅指挥的B集团军群防守法国北部、比利时和荷兰沿岸。德军统帅部由于对盟军登陆地点判断错误,将其基本兵力集中在加来地区900公里的海岸线上,而在诺曼底300余公里长的海岸线上只配置了6个师,地面兵力不足9万人。
1944年6月5日夜,在空军密集突击的掩护下,两个美国空降师和1个英国空降师首先在登陆地域两翼距海岸10—15公里的纵深处实施了空降,占领登陆地域内的交通枢纽、渡口、桥梁和其他设施。盟军运送登陆兵的船只则在狂风暴雨的天气下横渡英吉利海峡,6月6日晨开始在诺曼底沿岸登陆。由于盟军掌握了制空权,德军的准备又不足,所以登陆部队未遇德军强大抵抗,当日就已夺占了多处纵深8至10公里的滩头阵地。从6月7日起,登陆部队开始建立统一登陆场。经过激战后,于6月12日各登陆场连成一片,正面宽约80公里,纵深12—18公里。
德军为了阻止盟军大批登陆,除了先后调来4个师投入战斗外,还于6月12日向伦敦首次发射了所谓“新式秘密武器”V—1型飞弹,但是这些措施对盟军登陆没有产生多大影响。仅11天工夫,盟军已有19个师,共约50万人成功登陆。6月26日盟军攻占了港口城市瑟堡,从而使登陆部队的物资供应有了保障。
7月5日,盟军已有100万人在诺曼底登陆,约56.7万吨物资和17.2万辆车辆被运送上岸。盟军还陆续攻占了卡昂、圣洛。7月24日,盟军经过43天的战斗,胜利完成了诺曼底登陆。在这场战役中,盟军共消灭德军11.4万人,击毁2117辆坦克和245架飞机。盟军也付出了伤亡12.2万人的巨大代价。
诺曼底登陆战成功的原因在于:一、盟军进行了长期周密的准备;二、战役是在盟军掌握绝对制海、制空权的条件下开始的。盟军空军实力超过德军20倍,在航空火力准备阶段,在登陆正面平均每平方公里盟军投弹100吨;三、大规模空降部队配合;四、采取了严密的伪装措施,声东击西,出敌不意。
诺曼底登陆战役的胜利使德国法西斯陷入东西被夹、腹背受敌的困境。不久,盟军就解放了巴黎。
(附图片)
1944年6月6日,盟军开始在法国北部的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使德军陷入了苏军和美英盟军的东西夹击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图为参加登陆的美军士兵为避开德军水雷沿导绳前进。 新华社发


第7版(国际)
专栏:

最近,设在法国的世界和平中心邀请了一批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学生共同访问凡尔登市,以促进两国青年一代在感情上的相互谅解。图为两国青年在一起参观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登战役的战场遗址。 新华社记者 吕全成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