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5月12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编读往来

  我们与华东读者更贴近了
人民日报华东版创刊以来,很受读者喜爱,我每天必看,从中得到很多启迪和教益。我在工作之余,经常给有关报社写稿。我是华东人,也希望稿子能在人民日报华东版上刊登,但不知我们采写的华东新闻稿或其他稿件发往何处,是直接发给北京人民日报编辑部,还是发给上海人民日报华东分社编辑部。另外,我也非常想了解人民日报为什么要办华东版,华东版与其它地方发行的人民日报有什么不同。
      浙江三门县海游工商所梅文晖
人民日报从今年一月起,全面扩版,由原来的每天八个版(周二、周五为十二个版),增至每天十二个版(周六八个版,周日四个版);而在华东的六省一市(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上海),人民日报的版面扩得更多些,每天增到了十六个版(周六八个版,周日四个版)。因为比其它地方发行的人民日报多了几个版的内容,所以有人把它简称为人民日报华东版。
为什么要办华东版呢?应该说这是人民日报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尝试。其目的是,增加对地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报道,使人民日报在坚持党中央机关报权威性的同时,增强区域接近性,为各地的经济、社会文化建设提供更直接、更理想的舆论环境。这样,读者就可以更及时、更多地从人民日报上了解到贴近自己工作、生活的各类信息,也可以更清楚、生动地理解中央的重要精神。由于华东地区是我国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人民日报就在这一地区先走一步,创办了党中央机关报的第一个地方版。为了适应这一开创性工作的需要,经中央批准,人民日报社华东分社去年底在上海正式成立。分社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对整个华东地区的宣传报道,并负责编辑增加的几个华东专版。
华东版与其它地方发行的人民日报有十个版的版式、内容完全相同,它们是:第一—第六版,第十三—第十六版(其它地方为第九—第十二版)。第七版为其它地方第七、第八两个版的缩编版。第八—第十二版为华东的增版。这五个版分别是:第八版,华东新闻,以刊登重要新闻和当日新闻为主;第九版,华东新闻,以刊登解释性报道和评述为主;第十版,各类新闻专版,周一至周五依次为华东财经、华东人物、华东市场、华东企业博览、华东社会文化;第十一版,华东经济数据(周一为华东开放开发);第十二版,华东市县之窗和广告(周一为华东写真新闻摄影)。
当然,华东版还处于初创阶段,在很多方面还未能尽如人意。我们诚挚地希望各级党政领导、广大读者,关心、支持人民日报的改革和发展,尤其希望华东地区的热心读者出谋划策,帮助我们把华东版办好。人民日报与您更近了,欢迎给华东分社写信、写稿。(寄信地址:上海外白渡桥北侧青浦路五十号人民日报社华东分社邮编:二○○○八○)
人民日报华东分社总编辑吴长生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

  失职
参加工作的第一个夏天,我回家探亲。刚一回到村里,高中同学小钢就喊我去搓两把麻将。我不会打麻将,但小钢硬将我拉到他家。他和赌友摆开了“战场”,叫我在门外放哨。我碍于情面,不好推辞,便站到了那昏暗的小屋外。那个夜晚,有人举报了小钢他们的行动,于是派出所来人抓赌。我发现情况后一声唿哨,小钢他们便跑得无影无踪。派出所的干警扑了空。我掏出证件说:“我也是公安人员,这是我的家,你们肯定弄错了。”派出所的同志走了。
事后,小钢从赢来的钞票中抽出一沓递给我,我将他的手挡开了。拒收了小钢的钱,并没能让我消除自责感。在以后的工作中,我都忠于职守,不放过坏人,以此弥补心理上的负债感。突然有一天,在派出所抓获的违法分子中,我发现了小钢。原来他这几年赌瘾越来越大,屡赌屡输,已经债台高筑了。为了还债,他铤而走险,到铁路上盗窃运输物资,结果走向深渊。
面对小钢,我欲哭无泪。我常想,如果我真正尽到了一个公安人员、朋友的责任,早点劝阻他,也许后果不会这么严重。
湖北谷城县火车站派出所周树旗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朋友信箱

  众人拾柴火焰高
王血—1937年生,江苏无锡人。计算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现任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文字信息处理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北大方正集团公司总顾问。1986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87年荣获首届毕升奖和首届森泽信夫奖,1990年荣获陈嘉庚技术科学奖,1994年荣获美洲工程师协会奖。今年5月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为什么合作这样难?
5年前,我大学毕业进了一家研究机构。同事之间为了职称、职务、房子、出国机会等等,经常闹得很不愉快。我不善于搞人际关系,就辞职到一家公司打工。原以为公司是一个人际关系比较单纯的地方,注重效益,讲求合作,但事实并非如此。公司职员为了个人的升迁和自己捞好处,相互都不买帐,甚至出卖公司的利益。我实在无法适应就离开这家公司,自己办起一家小商店。我的同学中也有不少“下海”的,扑腾了几年,成“气候”的不多。于是我就建议大家合在一起干,把资金、力量、智慧集中起来,也许发展的机会会大一些。而我的同学们对我的建议却不以为然,还说同学之间的合作是市场经济的大忌,宁愿自己当小老板,也不愿受人牵制。我真不明白,合作明明对大家都有好处,为什么合作就这样难?
河北宽城县建新家电商店 何建新何建新朋友:
从你的信中可以看出,你有合作的愿望和诚意,但却得不到大家的响应,其实,你提出的问题在目前很有代表性,合作精神,不仅对个人,对单位,对企业,而且对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
你大概也听说过用“下围棋”、“打桥牌”、“打麻将”比喻3种不同的做事方式和工作作风。“下围棋”需要从全局出发,有时为了整体的利益和最终的胜利可以牺牲局部的某些棋子。“打桥牌”则要求与伙伴密切合作,针对另外两家结成的联盟展开激烈的竞争。在这种合作中,大家都是赢家。“打麻将”则是孤军作战,“看住上家,防住下家,盯住对家,自己和不了,也不让别人和”。比如我国有的部门经过多年努力,研制出新的科技成果,并转化为有一定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正在占领国内市场并逐渐打入国际市场,而另一个部门自己研制的产品不行,但出于本部门的利益,便与外商联手,在中国大力推销外国产品,排挤我国自己的高科技产品。这种近乎“窝里斗”的工作作风显然只会导致几败俱伤,不可能求得共同发展。
在我国科技发展过程中,也有很好的团结奋斗“下围棋”的例子。其中最突出的,是60年代初7位一流科学家合作攻克原子弹、氢弹理论关的动人事迹。
当时7位年龄在31岁至37岁的科学家,在两弹元勋邓稼先的领导下,克服了重重困难,密切合作,终使“蘑菇云”升起在世界的东方。直到今天,30岁以上的人都还记得,这件事对中国,对世界的震动是多么大啊!著名美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从邓稼先处确切地了解到,并无外国人参与我国两弹的研制,这一奇迹完全是由中国人自己创造的,他感情上受到极大的震撼,禁不住热泪盈眶。据说在上述7位科学家(也许还有别人)中,有的才华比邓稼先还出众,但他们都能各展所长,为了共同的事业而精诚合作,为中国人树立了合作攻关的典范。作为邓稼先的同学和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同事,杨振宁说了一句十分耐人寻味的话:“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的原子弹工程。”
我没有见过邓稼先同志,但20多年来,“两弹一星”的光辉榜样始终鼓舞着我投身于激光电子照排系统的研制和产业化。
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而汉字则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文明的集大成者。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如何使汉字告别“铅与火”的历史,迈进激光照排的电子时代,是不少中国人呕心沥血为之奋斗的梦想。作为中国最早从事汉字计算机处理的拓荒者,我的确在这方面花了不少心血,但汉字处理技术的最终突破,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前不久北大方正集团公司通过国家鉴定的7项重大成果,标志着我国在彩色图像处理和彩色电子出版方面已经步入世界先进行列。这7项成果都是由年轻人主持完成的。在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最大者41岁,最小者只有25岁,都处在血气方刚、希望出人头地的年龄。但大家都很清楚,彩色电子出版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的领域,光靠哪一个人的努力是不可能完成的。于是每个人都发挥特长,各个击破,整体推进,同时又吸收别人的、现有的技术成果,终于使这项被誉为中国报业和印刷业的一场技术革命的攻关计划得以实现。北大方正集团公司的实践证明,中国人既能下好“围棋”,也能打好“桥牌”,关键是大家都要有一种为了整体利益而互助合作的精神。通过合作,既能实现个人的价值,也能获得应有的回报。参与方正彩色电子出版系统攻关的年轻人不但破格提升了职称,还优先分配了住房。在这场“围棋”战中,我不过起到了一种穿针引线的作用,但我多年的夙愿得以实现,我倒觉得自己是最大的获益者!
我一辈子从事的都是与数字、概念打交道的工作,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但我认为,理性的合作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主要的特征之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相互合作的历史;人类历史上的每一项技术进步、每一个宏伟工程甚至每一场正义战胜邪恶的战争无不闪耀着合作的光辉;在每一个成功者通向成功的里程碑上,无不镌刻着合作者的名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作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个人素质和品质。我们不能寄希望于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会。那种“宁为鸡头,不做凤尾”的想法,是典型的小农意识的表现,与市场经济是格格不入的。还是中国的两句老话说得好:“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是所有希望有所作为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应该谨记的。
   王选(附图片)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人生一得

  客观估价自己的能力
张玉佛
去年9月,我收到了《女友》杂志社“第一届路遥青年文学奖复赛入选通知”,上面说“凡入选作品将优先在《女友》上发表”。我满怀信心地等待,却再也没音讯了。我失望,继而愤怒,觉得被《女友》欺骗了。直到前段时间看了近几期《女友》上刊载的第一届路遥青年文学奖获奖作品,我才明白错怪了《女友》。我认认真真地看,一遍遍在心中跟自己进入复赛的那篇作品进行比较,不得不承认人家登的这几篇文章就是比自己那篇好。
仔细想想,自己对那篇作品之所以期望太高,主要是盲目自信的缘故。
我只是初中毕业,所学知识有限。当兵来到部队后,挤出不少业余时间自学,又看过几本中外名著,了解了一些典故,知道了一些历史知识,便以为天地间没什么深不可测的,没什么深奥难懂的,写出好的作品并非难事。于是我便奋笔疾书。那篇文章写出来后,自己品味品味,觉得蛮不错的。当得知作品进入“路遥青年文学奖复赛”后,我竟一度后悔没拿到更高层次的全国性杂志上参赛,以我那作品的质量,说不准还能获更大的奖呢!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真正的自信必须建立在扎实的学识基础上,否则,就只能是盲目的乐观。人不能看不到自己的长处,不相信自己,但是,也不可过高估计自己。自卑和自大同样是有害的。
正是由于盲目自信,自己两年来只顾埋头不断地写文章,写出来就投,投罢再抓紧写,没回音也不要紧,心想总会有一篇被独具慧眼的编辑看中……两年的功夫,虽写了许多文章,却一篇也没发表。要是这段时间我多看些书,多比较一下,找一找自己作品中的毛病,在学习和思考中提高,该多好哇!
写到这儿,我想起了托尔斯泰的名言:一个人就好像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计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的值就越小。


返回顶部